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掌骨骨折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纵行固定加横穿锁定相邻掌骨内固定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何子豪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3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纵行固定加横穿锁定相邻掌骨内固定在掌骨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内接收的掌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将其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奇偶排序,50例奇数患... 目的:探讨与分析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纵行固定加横穿锁定相邻掌骨内固定在掌骨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内接收的掌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将其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奇偶排序,50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克氏针纵行固定加横穿锁定相邻掌骨内固定治疗,50例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2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骨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纵行固定加横穿锁定相邻掌骨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促进了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并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钢板内固定 克氏针 纵行固定 横穿锁定 掌骨内固定 掌骨骨折
原文传递
胸腰段前、后纵韧带对Kaneda器械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烽 董士奎 +3 位作者 周小钢 周海涛 冯炜炜 王以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0-442,共3页
目的:用生物力学实验方式评价胸腰段脊柱椎管前方减压植骨+Kaneda内固定术中前、后纵韧带切除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7具新鲜小牛胸腰段脊柱标本,模拟临床手术行L1椎体切除椎管前方减压自体髂骨植骨+Kaneda内固定术,在WE-10A万能... 目的:用生物力学实验方式评价胸腰段脊柱椎管前方减压植骨+Kaneda内固定术中前、后纵韧带切除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7具新鲜小牛胸腰段脊柱标本,模拟临床手术行L1椎体切除椎管前方减压自体髂骨植骨+Kaneda内固定术,在WE-10A万能材料实验机上进行非破坏性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在该术式中切除病变节段前纵韧带后胸腰椎的稳定性在旋转、轴压、前屈、后伸、侧弯各运动状态下有下降趋势,其中以后伸时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切除该节段后纵韧带,胸腰椎在屈伸、侧弯和旋转运动状态下稳定性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段脊柱椎管前方减压、植骨+Kaneda内固定术中局部切除前纵韧带将降低内固定后脊柱在后伸状态的即刻稳定性;前、后纵韧带均切除将明显降低Kaneda器械的固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 纵韧带 生物力学 内固定 小牛
下载PDF
经皮空心钉治疗纵行髌骨骨折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兵 杨云峰 +3 位作者 李海丰 陈大伟 周家钤 俞光荣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1期93-94,共2页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治疗纵行移位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21例纵行髌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失访4例,17例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无螺钉松动、断裂、骨折分离、感染及排斥...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治疗纵行移位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21例纵行髌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失访4例,17例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无螺钉松动、断裂、骨折分离、感染及排斥反应等并发症。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0°~135°。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优15例,良2例。结论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治疗纵行髌骨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恢复快,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纵行骨折 经皮空心钉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小直切口单纯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移位髌骨骨折
4
作者 陈稀露 何兴国 林仲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8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小直切口及前"8"字单纯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移位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膝前纵行直切口与髌骨纵径相若,向两侧分离皮瓣,仅显露髌腱膜和髌骨横径,单纯用1.2mm钢丝作横"8"字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移位... 目的探讨应用小直切口及前"8"字单纯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移位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膝前纵行直切口与髌骨纵径相若,向两侧分离皮瓣,仅显露髌腱膜和髌骨横径,单纯用1.2mm钢丝作横"8"字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移位髌骨骨折93例。结果随访6~30个月,93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按张春才疗效标准评定:优67例,良23例,可3例,优良率达96.8%。结论该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坚固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的效果相似,而操作简易,创伤较小,并发症更少,尤其对横断形及骨折块较大的粉碎性髌骨骨折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切口 髌骨骨折 内固定 钢丝张力带
下载PDF
推钢式加热炉纵水管的布置及尾端固定的改进
5
作者 杨文茜 《天津冶金》 CAS 2005年第1期29-31,共3页
介绍了对推钢式连续加热炉炉底纵水管布置的改进,减少对钢坯的冷却,改善加热质量。同时,针对纵水管变形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推钢式加热炉 推钢式连续加热炉 加热质量 钢坯 冷却 固定 改善 水管 布置 变形问题
下载PDF
跗骨窦联合跟腱旁纵行切口与外侧L型切口行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42
6
作者 白洪涛 王硕磊 +7 位作者 谢昆 李涛 房冰 李晓波 肖颖 贾卫斗 陈同林 岳联军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518-520,共3页
目的对跗骨窦切口联合跟腱旁纵行切口钢板内固定与外侧L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接诊的46例(52足)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跗骨窦切口复位跟骨关节面,辅... 目的对跗骨窦切口联合跟腱旁纵行切口钢板内固定与外侧L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接诊的46例(52足)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跗骨窦切口复位跟骨关节面,辅助跟腱旁纵行小切口切开复位跟骨骨折辅以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5例(26足)为观察组;采用外侧扩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21例(26足)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基本手术情况,进行B9hler角、Gissane角、AOFAS评分、SF-36评分、Maryland评分等术后评价指标的测量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0.54±5.21)min、(50.35±3.58)ml、(6.73±1.69)d、(4.96±0.72)d。对照组分别为(89.04±3.74)min、(90.04±4.09)ml、(11.35±2.23)d、(11.92±1.85)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B9hler角、Gissane角、AOFAS评分、SF36评分、Marylan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跗骨窦切口联合跟腱旁纵切口切开复位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与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疗效相当,但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跟腱旁纵行切口 外侧L切口 钢板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岩威 《中国综合临床》 2017年第10期927-930,共4页
目的 探讨经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与经三角肌外侧纵行分开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30例)和治疗组... 目的 探讨经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与经三角肌外侧纵行分开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30例)和治疗组(27例).常规组采用经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治疗组采用经三角肌外侧纵行分开入路,均置入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Constant评分以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0~25个月,平均19个月.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9.7 ± 31.5)ml,骨折愈合时间为(79.6 ± 1.8)d;常规组分别为(243.1 ± 65.7)ml、(90.1±2.0)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3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治疗组患者术后3周、3个月Constant评分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末次随访中两组患者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3%与3.7%,P=0.045).结论 经三角肌外侧纵行分开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时间短、肩关节功能恢复快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经三角肌外侧纵行分开入路 经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 锁定钢板内固定
原文传递
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相关技术问题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庆波 姜子清 司道林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3,共5页
研究目的: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的轨道和桥梁结构通过锚固限位装置耦合在一起,在温度力、制动力等荷载共同作用下,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系统的受力变得相对复杂。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相关技术问题,并在结构设计时加以关注。研究结论:直... 研究目的: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的轨道和桥梁结构通过锚固限位装置耦合在一起,在温度力、制动力等荷载共同作用下,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系统的受力变得相对复杂。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相关技术问题,并在结构设计时加以关注。研究结论:直线地段桥梁墩身检算时可不考虑底座板内的温度力;底座板检算时要考虑底座板刚度的折减,并将温度力作为主力、制动力作为附加力进行检算,且应考虑底座板具有较高刚度的工况;连续通过两桥之间的短路基时,轨道系统的温度力为内力(自平衡),摩擦板上承受的力要比设置端刺时小;模态分析发现,桥梁和轨道结构的反相位振动成为轨道拍打梁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 制动力 温度力 摩擦板 端刺 模态分析 梁轨振动
下载PDF
分期后路-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阳 张颖 +3 位作者 袁文 王新伟 周许辉 陈华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分期后路-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l ongitudinal ligament,OPLL)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颈椎OPLL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5例,均先行后路... 目的:探讨分期后路-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l ongitudinal ligament,OPLL)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颈椎OPLL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5例,均先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3~6个月,行影像学检查均发现颈髓前方尚有压迫和/或神经根麻痹,再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及骨化物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前及第一、第二次术后(末次随访时)行JOA(17分法)评分,分析比较术前、术后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一期后路手术后3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经保守治疗后1例症状消失,2例有所减轻,二期前路手术后症状消失。2例患者前路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适当加压等保守治疗后愈合。本组平均随访时间21.5±5.0个月,术前JOA评分6.9±2.3分,第一次后路手术后JOA评分11.2±4.2分,改善率为(43±22)%;二期前路手术后JOA评分14.0±3.8分,改善率为(48±20)%,与未治疗之前相比改善率为(70±21)%。第一次后路手术后改善率≤35%的患者(17例),二期前路手术后均取得较好的改善率,54%~68%,平均(60±16)%。结论:对于颈椎OPLL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后路手术后3~6个月,若前方尚有压迫和/或神经根麻痹者,尤其是后路手术改善率≤35%的患者,二期前路手术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改善率,达到良好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减压 内固定 分期手术
下载PDF
115例纵折后牙临床分析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杜礼安 吴佩玉 王莹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165-166,共2页
目的对后牙完全性纵折进行临床分析,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115颗后牙完全性折裂的一般情况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折裂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并采用冠修复,随访6个月~5年,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完全性折裂以后牙常见,发生率上颌高于下颌,... 目的对后牙完全性纵折进行临床分析,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115颗后牙完全性折裂的一般情况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折裂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并采用冠修复,随访6个月~5年,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完全性折裂以后牙常见,发生率上颌高于下颌,又以第一磨牙最为多见;115颗纵折后牙有85颗(73.91%)做过牙髓治疗,其中76颗做过完善的根管治疗;30颗未经过牙髓治疗。5年成功率为77.78%。结论后牙的纵折,特别是折裂前已做过完善根管治疗的后牙,及时就诊、合理的结扎固定以及符合生理要求的全冠修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纵折 复位固定 根管治疗 全冠修复
下载PDF
不同微创入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许松涛 张险峰 周炳怀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6期625-627,共3页
目的探讨纵行切口和跗骨窦微创入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67例纵行切口或跗骨窦微创入路术治疗并跟踪随访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类型分为2组:纵行切口微... 目的探讨纵行切口和跗骨窦微创入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67例纵行切口或跗骨窦微创入路术治疗并跟踪随访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类型分为2组:纵行切口微创入路组(ZW组)36例(37足),行纵行复位小切口入路治疗方案;跗骨窦微创入路组(FW组)31例(33足),行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方案。根据X线片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Bohler角、Gissane角、并发症、愈合时间、跟骨内骨折术后AOFAS踝关节与足后评分。结果 ZW组愈合时间、Bohler角、Gissane角等指标均优于FW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ZW组切口感染并发症明显少于FW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结果显示ZW组得分为82.49分,FW组得分为86.53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治疗手段虽无明显差异,但经纵行小切口复位微创入路治软组织损伤程度、术后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等临床效果更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行切口 跗骨窦 跟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军 吴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40-744,共5页
目的目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治疗以颈椎后路椎管成术为主,但K线阴性患者由于颈椎矢状位畸形疗效欠佳。文中研究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通过改善矢状位形态与解除颈椎管狭窄两方面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 目的目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治疗以颈椎后路椎管成术为主,但K线阴性患者由于颈椎矢状位畸形疗效欠佳。文中研究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通过改善矢状位形态与解除颈椎管狭窄两方面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K线阴性患者。术前3 d、术后1周及术后每次随访均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量化评估患者病情及颈椎影像学指标。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病情变化以评价疗效。结果入选患者共67例,平均(76.5±4.2)岁。其中男48例、女19例,平均手术时间(140.5±37.7)min,平均出血量(354.7±132.2)mL。患者术后1周JOA评分与VA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24.2±10.4)%和(42.6±10.5)%,末次随访时改善率为(57.7±10.5)%和(73.0±1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安全性高、置钉简易等优势,能够解除颈髓压迫,恢复颈椎生理性前凸,可有效缓解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老年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伴脊髓高信号改变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阳 袁文 +3 位作者 张颖 王新伟 周许辉 陈华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伴脊髓高信号(high—signal intensity zone,HIZ)改变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手术疗效结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随访自2005... [目的]观察伴脊髓高信号(high—signal intensity zone,HIZ)改变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手术疗效结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随访自2005年3月~2008年3月诊治于上海长征医院骨科的40例伴有脊髓HIZ改变的OPLL患者,其中19例行经前路手术为A组,21例行颈后路手术为P组。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行JOA17评分法进行评分,分析比较术前术后评分并计算比较分析改善率。[结果]A组平均随访时间(19.5±3.4)个月,P组平均随访时间(20.3±4.5)个月,术后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JOA评分(12.8±0.9)分,P组(11.5±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改善率A组为(56.2±8.4)%,P组(52.5±12.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脊髓HIZ改变区域术后无一例完全消失,但范围均有一定程度减小。[结论]伴有HIZ改变的OPLL手术风险大,神经功能恢复有限,但是根据术者的经验、骨化组织类型、位置以及椎管狭窄率选择正确的前路或者后路手术方式均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脊髓高信号 减压 内固定
原文传递
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人工椎体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14
作者 程军 陈建 +3 位作者 谢鲤钟 冯世龙 周继斌 占方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5-541,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人工椎体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8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5例颈椎OPLL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颈... 目的探讨采用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人工椎体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8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5例颈椎OPLL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术中采用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人工椎体21例(研究组)、钛笼24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椎体高度、C_(2~7)Cobb角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3、12个月,采用JOA评分、VAS评分及NDI评价患者功能及症状缓解情况;影像学检测椎体高度、C_(2~7)Cobb角,观察术后植入物下沉、椎间融合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其中研究组随访时间为(14.28±4.34)个月,对照组为(15.23±3.5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9,P=0.423)。两组术后JOA评分、VAS评分和NDI均较术前改善,术后12个月较3个月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研究组JOA评分以及术后12个月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VAS评分和NDI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复查示,两组术后3、12个月椎体高度、C_(2~7)Cobb角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3、12个月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椎体高度、C_(2~7)Cobb角大于对照组(P<0.05),植入物下沉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椎间融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钛笼相比,采用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人工椎体治疗颈椎OPLL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植入物下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人工椎体 钛笼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 钛板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后路手术并发C_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益滨 王新伟 陈德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9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并发C_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因素,并总结预防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6—2014-06诊治的83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43例行颈...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并发C_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因素,并总结预防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6—2014-06诊治的83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43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微型钛板成形术(A组),40例行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B组)。比较2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以及C_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结果术后1~3 d内共出现8例(9.6%)C_5神经根麻痹,其中A组出现2例(4.7%),B组出现6例(15.0%);A组术后C_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8例C_5神经根麻痹患者采用甘露醇脱水及地塞米松治疗,进行积极功能锻炼,症状得到缓解;2例遗留肩部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在全身麻醉下行肩关节松解术。2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均能获得有效的神经功能恢复,但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并发C_5神经根麻痹的概率更高,因此需在围手术期进行合理预防和治疗以降低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C5神经根麻痹
原文传递
腓骨头纵形截骨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彬 褚风龙 +5 位作者 张钦明 韩亮 姜振 池玉磊 王海滨 孟纯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701-1704,共4页
[目的]介绍腓骨头纵形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12月,手术治疗21例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取俯卧位,行膝后外侧切口,腓骨头内1/2处进行纵向截骨,注意保护... [目的]介绍腓骨头纵形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12月,手术治疗21例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取俯卧位,行膝后外侧切口,腓骨头内1/2处进行纵向截骨,注意保护腘腓韧带、腘肌腱、股二头肌腱、外侧副韧带等结构,暴露胫骨近端后外侧,撬拨复位,植骨,"T"型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屈膝30°、90°小腿外旋试验均为阴性,内翻应力试验为阴性,膝关节活动度(122.50±18.25)°,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5.50±9.65)分。影像方面,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Rasmussen放射评分平均(17.55±1.65)分。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结论]腓骨头纵形截骨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暴露视野充分,有利于骨折的复位以及内固定的置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腓骨头纵形截骨入路 开放复位内固定
原文传递
颈椎侧块钢板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后路减压中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忠 徐皓 林建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 :探讨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实施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后 ,应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的方式、疗效。方法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3月 ,在颈后路减压中采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OPLL) 13例。后正中... 目的 :探讨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实施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后 ,应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的方式、疗效。方法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3月 ,在颈后路减压中采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OPLL) 13例。后正中切口 ,显露至两侧关节突外缘 ,根据脊髓受压节段行全椎板切除后 ,采用Magerl方法 (即螺钉的进入点位于侧块中心内上侧 2mm ,钉的走行方向约向外侧倾斜 2 0~ 2 5° ,向头侧倾斜 3 0~ 40°) ,行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结果 :随访 8个月~ 2年 6个月 ,平均 19个月。根据JOA评分标准 ,平均改善率为 64 .5 % ,优 6例 ,良 4例 ,中 2例 ,差 1例。未发生椎动脉或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OPLL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 ,能有效改善颈椎管狭窄 ,同时予以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 ,能避免全椎板切除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有效地保护颈椎的稳定性 ,从而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侧块钢板 内固定 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内外固定加全冠修复治疗磨牙纵裂12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丽 赵明哲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445-446,共2页
磨牙纵裂是临床常见病,通常是由于死髓牙脆性增加,咀嚼压力过大,牙面有高陡牙尖等原因造成。以往磨牙纵裂被认为是拔牙的适应证,随着牙齿治疗手段的提高,对纵裂磨牙的保存治疗逐渐受到重视。为了探讨磨牙纵裂的原因、治疗和预防的方法,... 磨牙纵裂是临床常见病,通常是由于死髓牙脆性增加,咀嚼压力过大,牙面有高陡牙尖等原因造成。以往磨牙纵裂被认为是拔牙的适应证,随着牙齿治疗手段的提高,对纵裂磨牙的保存治疗逐渐受到重视。为了探讨磨牙纵裂的原因、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笔者对126颗纵裂磨牙采用外结扎以及双鸠尾内固定,并作根管治疗和全冠修复治疗。经6个月至2年的临床随访观察,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纵裂 外固定 内固定 根管治疗 全冠修复
原文传递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策略的相关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闫超 毕郑刚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2期4437-4441,共5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目前颈脊髓损伤的重要因素,已逐渐被众多学者所重视。临床上OPLL治疗困难,并发症严重,预后不理想。手术入路及减压方式的选择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随着影像学及手术技术逐渐完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得到明显...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目前颈脊髓损伤的重要因素,已逐渐被众多学者所重视。临床上OPLL治疗困难,并发症严重,预后不理想。手术入路及减压方式的选择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随着影像学及手术技术逐渐完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得到明显改善。对于何种手术策略是最佳选择一直是困扰医师的难题,现有研究表明不同手术入路对预后的影响不同,而影像学分型可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关于OPLL的手术策略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 手术入路 脑脊液漏 内固定
下载PDF
胸椎椎体前移固定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性重度胸椎管狭窄2例技术报告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向阳 邹小宝 +7 位作者 陈育岳 葛苏 夏虹 吴增晖 王建华 艾福志 章凯 李恒锐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8年第6期325-331,共7页
目的介绍胸椎椎体前移固定手术技术,探讨其治疗2例后纵韧带骨化性重度胸椎管狭窄患者的手术体会。方法术前行CT、MRI检查,评估患者后纵韧带骨化及胸椎管狭窄程度,采用新术式"胸椎椎体前移固定术"治疗,即通过后入路切除相应骨... 目的介绍胸椎椎体前移固定手术技术,探讨其治疗2例后纵韧带骨化性重度胸椎管狭窄患者的手术体会。方法术前行CT、MRI检查,评估患者后纵韧带骨化及胸椎管狭窄程度,采用新术式"胸椎椎体前移固定术"治疗,即通过后入路切除相应骨化节段的胸椎椎板、摘除头侧和尾侧正常/骨化节段之间的椎间盘、切断骨化节段双侧所有肋骨、利用钉棒系统将连续多个胸椎椎体连同骨化的后纵韧带向前推移的方法进行脊髓减压。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未出现动静脉、脊髓损伤或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患者下肢症状明显改善,CT和MRI扫描显示胸椎椎体前移位置及距离满意,椎管明显增宽。结论利用"胸椎椎体前移固定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性重度胸椎管狭窄安全有效,但目前临床开展例数极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管狭窄 骨化 后纵韧带 脊髓压迫症 减压术 外科 椎体前移固定 椎板切除术 椎间盘切除术 肋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