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兴国山歌形式论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启福 钟善金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07-109,共3页
兴国山歌是赣南客家音乐中的一枝奇葩,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文章将兴国山歌划分为散歌、长歌、情歌、民俗歌、杂歌等五种形式,并相应进行阐述,使人们对兴国山歌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关键词 兴国山歌 散歌 长歌 情歌 民俗歌
下载PDF
蒙古族长调音乐研究的美学立场与方法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侯燕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06-112,共7页
本文以蒙古族长调音乐为研究对象,通过立足于音乐美学学科当下的学术语境,针对"审美经验"、"艺术"概念、"审美模式"等相关理论谱系的梳理,指出在面对如蒙古族长调音乐审美经验及其审美观念这类研究对象时... 本文以蒙古族长调音乐为研究对象,通过立足于音乐美学学科当下的学术语境,针对"审美经验"、"艺术"概念、"审美模式"等相关理论谱系的梳理,指出在面对如蒙古族长调音乐审美经验及其审美观念这类研究对象时,只有将"音乐"和"审美"视为具体语境中的文化事象,将文化的"局内人"对长调音乐的审美经验与其本然的生活经验统一起来,并坚持以一种动态、介入式的审美模式去关照它,才是研究蒙古族长调音乐文化的正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调 生活艺术 审美经验 审美模式
下载PDF
陇中民间音乐之“通渭小曲”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进宝 《安康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64-65,共2页
"通渭小曲"是流行在甘肃通渭境内的一种民间传统小戏剧。"通渭小曲"已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因而对其进行重新整理和深度挖掘就显得更加重要。
关键词 陇中 民间音乐 “通渭小曲”
下载PDF
长征在贵州的民间历史——对遵义地区红军歌谣的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勇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5期18-20,25,共4页
黔北地区流传的红军歌谣不光表达了普通民众对红军的热爱和思念之情,而且也是底层民众记录红军在贵州历史的一种叙事方式,它从侧面反映了长征在贵州的民间历史,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 长征 歌谣 历史叙事 民间
下载PDF
读词五记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兴荣 《楚雄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13-18,共6页
①调啸词的演变。②晏殊历来有奉养活俭的美名,但他却因殖私、规利而罢相。他的《山亭柳·赠歌者》表达了他对罢官和数年流徙在外的不满。③作《洞仙歌》的林外字岂尘,福建晋江人,林枢孙,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乾道四年... ①调啸词的演变。②晏殊历来有奉养活俭的美名,但他却因殖私、规利而罢相。他的《山亭柳·赠歌者》表达了他对罢官和数年流徙在外的不满。③作《洞仙歌》的林外字岂尘,福建晋江人,林枢孙,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乾道四年(1168)为兴化令。林外工诗词,有《懒窝类稿》今不传。④《莺啼序》始于王喆。⑤《词苑丛谈》卷九《纪事》四误龚鼎孳为龙松先生。⑥凌廷堪生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中进士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⑦《词系》是一部空前的大型词著。它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但它也存在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啸词 晏殊 林外 《莺啼序》 龙松 凌廷堪 《词系》 古代文学研究 王Zhe 《词苑丛谈》
下载PDF
蒙古族声乐艺术——长歌的发展轨迹
6
作者 杨海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8-110,共3页
长歌流行于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及新疆、青海、吉林、辽宁等省区的蒙古族自治州、县的一种传统声乐艺术。本文从现存史料的基础上,对长歌的历史进程作了探索性的考证,探讨了蒙古族长歌独特风格的源渊关系。
关键词 蒙古族 长歌 北方游牧 草原音乐文化 风格
下载PDF
《长歌》中的后殖民话语生态体系研究
7
作者 操磊 任士明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3-38,共6页
安德莉亚·利维是牙买加裔的英国女作家,其作品多围绕种族独立及文化认同探讨牙买加人的生存困境。在其历史短篇小说《长歌》中,她采用后殖民主义的方式再现了英国白人殖民者对牙买加种植园奴隶的话语压迫及人生奴役。以《长歌》为... 安德莉亚·利维是牙买加裔的英国女作家,其作品多围绕种族独立及文化认同探讨牙买加人的生存困境。在其历史短篇小说《长歌》中,她采用后殖民主义的方式再现了英国白人殖民者对牙买加种植园奴隶的话语压迫及人生奴役。以《长歌》为例,从后殖民话语生态批评理论视角切入,再现殖民背景下英国白人殖民者的话语权力,黑人奴隶的话语反抗以及黑人对自由的话语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 话语 权力 《长歌》
下载PDF
蒙古族长调演唱技法及术语表述体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侯燕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5期157-166,共10页
作为东方拖腔体音乐形式典型代表的蒙古族长调,具有科学的演唱技巧和自成体系的术语表述系统。蒙古族长调音乐的术语表述,是文化持有者对其音乐认知和实践经验的升华。长调演唱中分为"气""声""腔"三个技... 作为东方拖腔体音乐形式典型代表的蒙古族长调,具有科学的演唱技巧和自成体系的术语表述系统。蒙古族长调音乐的术语表述,是文化持有者对其音乐认知和实践经验的升华。长调演唱中分为"气""声""腔"三个技法范畴。长调气息技法的民间表述保有着其民族文化的自在价值,而其学界表述则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适性,比较有利于现代学院式教学实践的推展和学术界相关理论的研究与交流;长调音质技法及其术语表述,反映了文化持有者对不同音质声音美的选择、构思和审美追求,并最终形成了其民族关于长调音乐形式美的程式化表现;长调润腔技法及其术语表述所发挥的作用,并非是对"曲调框架"的描述和指示,而是对具体歌唱时,塑造真实音响风格、韵味等审美特征的技术性细节的描述和指示,是实现"死曲活唱"的关键。最终,通过整个民族的口口相传,这些审美经验与音乐认知汇集凝练为长调的演唱技法及术语表述,构成了其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调 演唱技法 术语表述 教育传承
下载PDF
叶春生与岭南民俗
9
作者 过伟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31-40,共10页
叶春生是研究岭南民俗成果突出的学者。本文着重探索他的《区域民俗学》、《岭南俗文学简史》及其对岭南民俗采录研究实绩。
关键词 岭南民俗 区域民俗学 百粤 飘色 冼夫人 龙母 俗文学 龙舟歌 木鱼歌
下载PDF
俄亚歌本《长歌》译释
10
作者 武晓丽 曾小鹏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7-15,共9页
纳西族传统婚礼中,现场的亲友围在火塘边,反复吟唱着《长歌》来祝福新人。歌词讲述了天地自然万物的生生不息,到纳西远祖的代代相传,既是对民族起源的回顾,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本文对这首东巴文写的歌词逐字作了注音和译释,并汉... 纳西族传统婚礼中,现场的亲友围在火塘边,反复吟唱着《长歌》来祝福新人。歌词讲述了天地自然万物的生生不息,到纳西远祖的代代相传,既是对民族起源的回顾,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本文对这首东巴文写的歌词逐字作了注音和译释,并汉译了全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亚 东巴文 歌本 《长歌》
下载PDF
《长歌》中的生态女性主义书写研究
11
作者 操磊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54-57,62,共5页
《长歌》是英国当代女作家安德莉亚·利维的一部小说作品,同时也被BBC翻拍成三集同名影视剧。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视角切入,探究作品中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以及繁殖主题,重新界定文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
关键词 《长歌》 生态女性主义 安德莉亚·利维
下载PDF
浅谈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起源、分布及特点 被引量:6
12
作者 仁钦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62,共4页
蒙古族长调民歌反映着草原生活,而草原生活也离不开长调民歌。因为有了长调民歌的相伴,牧人才可以常年放牧而不感到厌倦。由于长调民歌的哺育,蒙古族才会有身心健康、感情丰富的子孙。从这个意义上说,长调民歌既是草原生活的组成部分,... 蒙古族长调民歌反映着草原生活,而草原生活也离不开长调民歌。因为有了长调民歌的相伴,牧人才可以常年放牧而不感到厌倦。由于长调民歌的哺育,蒙古族才会有身心健康、感情丰富的子孙。从这个意义上说,长调民歌既是草原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游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了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长调 特点
下载PDF
内蒙古大学生对“蒙古族长调”认同态度的调查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波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112-115,共4页
通过调查与分析,在全球一体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多数蒙古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蒙古族长调"十分认同,但认识比较肤浅,仅处于认知层面,缺乏相应的情感、信念和行为层面的认同。要开发和设计"蒙古族长调"... 通过调查与分析,在全球一体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多数蒙古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蒙古族长调"十分认同,但认识比较肤浅,仅处于认知层面,缺乏相应的情感、信念和行为层面的认同。要开发和设计"蒙古族长调"课程,应从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等方面入手,帮助大学生把"知"转化为"情"、"意"和"行",以形成深层次的认同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大学生 “蒙古族长调” 认同
下载PDF
乌图阿热勒村蒙古长调民歌的传承特点及发展现状 被引量:4
14
作者 夏敏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7-42,共6页
本文以蒙古族长调在乌图阿热勒村的传承行为为主线,根据“田野调查”工作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素材,运用音乐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力图在忠实于进行这些音乐传承行为的人们的意图的基础上,将这一传承系统的特点和发展现... 本文以蒙古族长调在乌图阿热勒村的传承行为为主线,根据“田野调查”工作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素材,运用音乐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力图在忠实于进行这些音乐传承行为的人们的意图的基础上,将这一传承系统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描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图阿热勒村 蒙古长调民歌 传承特点 发展现状
下载PDF
再议“潮泉腔”与宋元戏文的传播——从饶宗颐、龙彼得戏文研究说起 被引量:4
15
作者 骆婧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39-147,共9页
以饶宗颐、龙彼得二人之戏文研究为起点,重议"潮泉腔"是否成立、何时成立之问题,并据此追溯宋元戏文在泉、潮两地的传播历程。在饶、龙地方戏文研究争议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潮泉腔"的真伪问题,并涉及宋元戏文在... 以饶宗颐、龙彼得二人之戏文研究为起点,重议"潮泉腔"是否成立、何时成立之问题,并据此追溯宋元戏文在泉、潮两地的传播历程。在饶、龙地方戏文研究争议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潮泉腔"的真伪问题,并涉及宋元戏文在潮、泉的传播方式与路径。认为,历史上是否形成过独立声腔——"潮泉腔"值得商榷,即使出现也不应早于清代初期。宋元戏文在潮、泉两地的传播曾有多样化的路径,在相似的文化环境中产生汇流,后在外来剧种的强势影响下再次分流,最终形成两大剧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宗颐 龙彼得 潮泉腔 戏文
下载PDF
贵州山地文明与内蒙古草原文明的比较分析——以侗族大歌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秦塔娜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5-18,共4页
研究贵州山地文明与内蒙古草原文明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侗族大歌与蒙古族长调民歌,对于全面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两种民歌产生的地理环境与演唱形式不同,但它们都表达了人类... 研究贵州山地文明与内蒙古草原文明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侗族大歌与蒙古族长调民歌,对于全面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两种民歌产生的地理环境与演唱形式不同,但它们都表达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侗族大歌与蒙古族长调民歌不仅仅是两种艺术形式,同时也具有显著的社会功能。因此,保护这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山地文明与草原文明受到了外界的冲击,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传承断裂与文化生态破坏的危机。经济发展程度与生态文化观念的差异使二者受到的保护方式有所不同。保护好两种文化的生存环境,加大政府方面的投入,提高宣传和保护的力度,加快培养两种非物质民歌的传承人、继承人,是传承这两种文化遗产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大歌 蒙古族长调民歌 生态文明理念 保护意义 保护措施
下载PDF
民族音乐理论与西方音乐理论的融合运用——李世相《蒙古族长调民歌概论》专著评介 被引量:3
17
作者 包明德 包慧玲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2-95,共4页
《蒙古族长调民歌概论》(以下简称《概论》)2004年5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发行出版。这部凝聚着著者李世相先生多年心血的著作,留下了他对蒙古族音乐、尤其是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历史沿革、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深入研究的心迹。笔者深知他... 《蒙古族长调民歌概论》(以下简称《概论》)2004年5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发行出版。这部凝聚着著者李世相先生多年心血的著作,留下了他对蒙古族音乐、尤其是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历史沿革、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深入研究的心迹。笔者深知他是一位善于思考、勤于音乐创作、热爱民族音乐又有研究能力的人,他集作曲家、教授、音乐理论家于一身。但你能在他的著作、作品、论文中找到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围绕"蒙古族音乐"而做。阅读李世相先生这部《概论》专著之后,感受与收获颇多,就此谈一下个人读后感及些许民族音乐理论方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长调民歌 音乐风格 演唱技巧 体裁与结构特点 节奏与旋律特点
下载PDF
明代嘉、隆年间松江士人文化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翟勇 《邯郸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8-62,共5页
嘉靖、隆庆五十年,是明王朝从盛世走向没落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松江士人,虽然依旧诗酒唱和、听琴观曲、游山玩水,但士人素有的历史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使他们难以超脱历史的羁绊。以至于他们心忧天下,经世致用。身在朝... 嘉靖、隆庆五十年,是明王朝从盛世走向没落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松江士人,虽然依旧诗酒唱和、听琴观曲、游山玩水,但士人素有的历史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使他们难以超脱历史的羁绊。以至于他们心忧天下,经世致用。身在朝野,服务于国家;闲处乡间,造福于桑梓。同时,他们又嗜好藏书,家藏万卷,经史子集、鼎彝书画无所不窥,以致博学多才,著述等身。之后的书画大家董其昌,科学巨匠徐光启,明诗殿军陈子龙、千古奇童夏完淳无不在他们的肩膀上攀上各自领域的巅峰,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光耀千古,续写着松江在明代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靖和隆庆年间 松江 经世致用 著述等身
下载PDF
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学术特色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子开 金小鄂 +1 位作者 李鸿儒 许霞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45-48,共4页
元代针灸医家王国瑞,一生潜心医学,其著作《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托名扁鹊,以歌诀传世,注解详实,记载了王氏将针灸处方从"一病一穴"发展到"一病多穴",其大力倡导透刺、临床治疗针灸并用、补泻兼具,创立按时辰取穴的... 元代针灸医家王国瑞,一生潜心医学,其著作《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托名扁鹊,以歌诀传世,注解详实,记载了王氏将针灸处方从"一病一穴"发展到"一病多穴",其大力倡导透刺、临床治疗针灸并用、补泻兼具,创立按时辰取穴的"飞腾八法",其精研针灸,法随病施,针到病除,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针灸大家,为针灸学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瑞 玉龙经 名托扁鹊 言文歌诀 注解详实 学术特色 一病多穴 透刺 飞腾八法
下载PDF
《龙蛇歌》综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阳清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80-285,共6页
以配合反映介之推传说而诞生的《龙蛇歌》,最早出现于《吕览》,并在秦汉时代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这首以"龙蛇"象喻为名的歌谣,曾散见于各种典籍之中。存有八种不同的异文形态。《龙蛇歌》诸种异文形成颇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 以配合反映介之推传说而诞生的《龙蛇歌》,最早出现于《吕览》,并在秦汉时代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这首以"龙蛇"象喻为名的歌谣,曾散见于各种典籍之中。存有八种不同的异文形态。《龙蛇歌》诸种异文形成颇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貌,展示出传统的民族心理和普遍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蛇歌》 介之推 歌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