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成功的肝移植 被引量:13
1
作者 沈中阳 陈宝公 +1 位作者 江涛 谷川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5-27,共3页
对1例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实施原位肝移植术,使用UW液保存供体肝脏6小时,术中采用静脉-静脉转流。术后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和标准剂量的环孢素A(CsA)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对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根据血... 对1例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实施原位肝移植术,使用UW液保存供体肝脏6小时,术中采用静脉-静脉转流。术后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和标准剂量的环孢素A(CsA)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对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根据血中CsA浓度调整CsA用量,术后第6个月时HBsAg再度转为阳性,但目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生活自理,肝脏功能正常。认为乙型肝炎患者施行肝移植时必须配合相应的治疗,以预防肝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乙型肝炎 肝移植
原文传递
同种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治疗Wilson病 被引量:12
2
作者 叶启发 周平 +3 位作者 陈实 薛德麟 夏穗生 裘法祖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18-220,共3页
我院于1995年9月成功的施行一例同种原位背驮式(Piggy-back)肝移植。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改进了手术方法,在不离断第一、二肝门的情况下,完成第三肝门的分离。与传统的肝移植相比,本手术不离断肝后下腔静脉,不需静脉... 我院于1995年9月成功的施行一例同种原位背驮式(Piggy-back)肝移植。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改进了手术方法,在不离断第一、二肝门的情况下,完成第三肝门的分离。与传统的肝移植相比,本手术不离断肝后下腔静脉,不需静脉转流。术中血压稳定,血流动力学影响少,内环境干扰少为手术成功关键。该手术填补了我国肝移植外科技术的空白,为治疗良性晚期肝脏疾病又开辟了一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背驮式 同种移植 WILSON病
原文传递
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2
3
作者 何晓顺 黄洁夫 陈规划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60-62,共3页
1993年9月至1995年9月,我们先后为5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了原位肝移植。供体采用快速多器官切取法。灌注液采用肾灌注液及 UW 液,保存液为 UW 液。受体无肝期采用DelphinⅡ型离心式转流泵行体外静脉转流。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环孢素 A... 1993年9月至1995年9月,我们先后为5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了原位肝移植。供体采用快速多器官切取法。灌注液采用肾灌注液及 UW 液,保存液为 UW 液。受体无肝期采用DelphinⅡ型离心式转流泵行体外静脉转流。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环孢素 A、强的松龙及硫唑嘌呤二联或三联。5例患者中1例术后75天出现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术后92天死于败血症;1例术后40天出现肝动脉栓塞,误诊为排斥反应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术后58天死于消化道出血;另3例肝癌患者至今已分别存活210、150、35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肝移植 原位移植 同种移植
原文传递
大鼠减体积性肝移植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严以群 杨甲梅 +3 位作者 王轩 康俊升 陈汉 吴孟超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55-57,共3页
我们在大鼠原位全肝移植的基础上作了多项技术改进,进行了54次大鼠减体积性肝移植(RSLT),在国内首先建立了切除供肝左侧叶的大鼠 RSLT 模型。由于受体鼠7天存活率高(87.5%),模型的稳定性好,且选择的供、受体鼠初始条件基本相同(同龄同体... 我们在大鼠原位全肝移植的基础上作了多项技术改进,进行了54次大鼠减体积性肝移植(RSLT),在国内首先建立了切除供肝左侧叶的大鼠 RSLT 模型。由于受体鼠7天存活率高(87.5%),模型的稳定性好,且选择的供、受体鼠初始条件基本相同(同龄同体重),因而本模型最适合于研究各种外加条件特别是免疫抑制剂对减体积性供肝植入后肝再生及肝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减体积性 移植术 动物模型 大鼠
原文传递
肝脏移植术后受体感染性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8
5
作者 史宪杰 冯玉泉 +4 位作者 顾万清 周宁新 黄晓强 张文智 黄志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569-570,573,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同种异体肝脏移植术后各种感染类型的防治特点。方法2000年3月31日我科成功地进行了1例小儿同种异体背驮式肝移植;受体为14岁男童,患先天性Carloli病,曾行两次胆道手术,术前患儿胆汁性肝硬化,复发性胆管炎,肝胆管结石,充... 目的 探讨儿童同种异体肝脏移植术后各种感染类型的防治特点。方法2000年3月31日我科成功地进行了1例小儿同种异体背驮式肝移植;受体为14岁男童,患先天性Carloli病,曾行两次胆道手术,术前患儿胆汁性肝硬化,复发性胆管炎,肝胆管结石,充血性脾肿大伴脾功亢进,为终末期肝病。结果 术后早期曾出现肺部感染等多器官并发症和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7个月出现慢性排斤反应,经积极抗感染、抗病毒及免疫治疗得以控制,至今已存活2年余。结论 各种感染是儿童肝脏移植的主要并发症,根据药敏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细菌感染,早期应用更昔洛韦和长期服用FK506的免疫治疗,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预防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移植 术后感染 并发症 防治 儿童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中释放的氧自由基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军 叶启发 +2 位作者 李锦文 张红 陈金芝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5-7,共3页
目的 :检验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研究氧自由基对缺血预处理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肝脏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 ,评价缺血预处理中释放的氧自由基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缺血预处理明显减少AIJ、AST... 目的 :检验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研究氧自由基对缺血预处理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肝脏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 ,评价缺血预处理中释放的氧自由基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缺血预处理明显减少AIJ、AST及LDH漏出 ,减少ATP消耗。氧自由基清除剂MPG可以完全破坏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氧自由基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 ,而蛋白激酶C抑制剂多粘菌素B可以阻断氧自由基的保护作用。结论 :缺血预处理中释放的氧自由基可以诱导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 ,蛋白激酶C参与了该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移植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胆系并发症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宝忠 K.J.Hardy R.M.Jones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49-151,共3页
为探讨肝移植术后胆系并发症与移植术中胆道再建方式的关系,对100例次肝移植资料进行总结。70例次采用胆总管端端吻合法,30例次采用Roux-Y法(胆-肠吻合法)。前者术后共10例次发生胆系并发症,后者15例次发生胆系并发症,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为探讨肝移植术后胆系并发症与移植术中胆道再建方式的关系,对100例次肝移植资料进行总结。70例次采用胆总管端端吻合法,30例次采用Roux-Y法(胆-肠吻合法)。前者术后共10例次发生胆系并发症,后者15例次发生胆系并发症,两者比较,差异显著。25例次胆系并发症中,14例为胆道狭窄。认为胆道狭窄与手术技术有关,另外,胆道血供受损、供肝冷缺血时间过长、保存期间胆汁的直接毒性作用、ABO血型不符以及排斥等均可导致胆道狭窄。采取器官储存前清除残余胆汁、UW液胆系灌注保护、保护动脉血运、缩短或消除胆道热缺血时间、改进操作方法等,可降低胆道狭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道疾病 并发症
原文传递
CsA和rIL-2对肝移植受鼠外周血T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胡浩 陈易人 +2 位作者 钱海鑫 李纲 蒋建龙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CD4+ /CD8+ T细胞比值对肝移植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价值以及rIL - 2逆转CsA诱导的肝移植耐受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分组 :(1)Wistar→Wistar+rIL - 2 ,(2 )SD→Wistar,(3)SD→Wistar+CsA +rIL- 2。在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CD4+ /CD8+ T细胞比值对肝移植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价值以及rIL - 2逆转CsA诱导的肝移植耐受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分组 :(1)Wistar→Wistar+rIL - 2 ,(2 )SD→Wistar,(3)SD→Wistar+CsA +rIL- 2。在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 35d内特定的时间点 ,运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测试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同种未处理组大鼠中位存活时间 14d。在同基因组Wistar→Wistar +rIL - 2 ,CD4+ /CD8+ T细胞比值保持不变。在同种异体未处理组SD→Wistar从术后 3~ 14d明显降低 ,尤其是第 9d时达到最低值 0 .84± 0 .14,CD4+ /CD8+ T细胞比值异常比典型的肝移植排斥反应组织学征象早 7~ 9d。在同种异体组SD→Wistar +CsA +rIL - 2 ,CsA治期间CD4+ /CD8+ T细胞比值下降 (0 .72± 0 .0 1→ 1.11± 0 .0 4) ,第 30d ,CD4+ /CD8+ T细胞比值略有回升。在随后的rIL - 2治疗期间 ,CD4+ /CD8+ T细胞比值再一次下降 ,所有大鼠在 8.5d内死亡。结论 外周血CD4+ /CD8+ T细胞比值系列变化可用于预测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皮下注射r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移植 排斥 T淋巴细胞 免疫学监测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一例报告 被引量:3
9
作者 付志仁 徐冠南 +8 位作者 丁国善 李先兴 吴剑英 王孟龙 吕随峰 焦成文 乔智 沈宏亮 王元和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46-148,共3页
报告1例人体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及术后经过,受者的原发病为肝豆状核变性(肝型失代偿期)。采用UW液灌洗和保存,快速取肝。冷缺血时间为8小时。受者的肝动脉变异,通过供体髂动脉架桥使供肝动脉与肾平面下方腹主动脉吻合。术中未采用... 报告1例人体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及术后经过,受者的原发病为肝豆状核变性(肝型失代偿期)。采用UW液灌洗和保存,快速取肝。冷缺血时间为8小时。受者的肝动脉变异,通过供体髂动脉架桥使供肝动脉与肾平面下方腹主动脉吻合。术中未采用静脉转流,血液动力学未见明显变化,术后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术后应用环孢素A+泼尼松二联免疫抑制治疗,克服了腹腔迟发性大出血、急性排斥反应、二重感染、霉菌感染及环孢素A对肝脏的毒性作用等并发症。目前受者已存活20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豆状核变性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肝硬化病人血清总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伟 殷科珊 高涛 《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 2009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肝硬化病人血清总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相互关系,评价肝细胞再生能力,为临床选择肝移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8例肝炎肝硬化病人按照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组104例,B级组68例,C级组36例,分别检测三组的血清白蛋白和总胆... 目的通过研究肝硬化病人血清总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相互关系,评价肝细胞再生能力,为临床选择肝移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8例肝炎肝硬化病人按照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组104例,B级组68例,C级组36例,分别检测三组的血清白蛋白和总胆红素值,并进行分析。结果Child—PughA级组病人的血清白蛋白与总胆红素之间呈负相关(P〈0.05),Child—PughB级组和C级组病人的血清白蛋白与总胆红素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合成和胆红素分解代谢应该是肝脏的重要功能部分。代偿性肝硬化病人的功能恢复可能反映了肝细胞再生良好。失代偿性肝硬化或终末期肝病病人很难从预期的治疗中得益。对于这些病人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时,只要条件许可,应尽早选择肝移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总胆红素 血清白蛋白 肝炎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 肝移植
下载PDF
环氧合酶-2在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前列环素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辉 李玉民 +4 位作者 李汛 周文策 张磊 孟文勃 朱晓亮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及其下游产物前列环素I_2(PGI_2)、血栓素A_2(TxA_2)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LT-IRI)中的作用及变化规律。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E1:假手术组;E2:肝移植组;E3:特异性COX-2抑制剂NS398干预+肝移植组...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及其下游产物前列环素I_2(PGI_2)、血栓素A_2(TxA_2)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LT-IRI)中的作用及变化规律。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E1:假手术组;E2:肝移植组;E3:特异性COX-2抑制剂NS398干预+肝移植组,留取血液及肝组织进行检测。HE染色确定组织损伤程度并统计;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PGI_2、TxA_2的稳定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和血栓素B_2(TxB_2)在血清及肝组织中的水平。结果与E1组比较,HE染色病理切片见E2、E3组中肝脏均有病理损伤,但E3组较E2组明显减轻(P<0.05);E2、E3组血清AST、ALT水平明显升高,但E3组水平明显低于E2组(P<0.05);E2、E3组6-Keto-PGF-1a和TxB_2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E3组水平较E2组明显降低,以TxB_2降低较明显(P<0.05)。结论 COX-2高表达在LT-IRI中具有损伤性作用,抑制COX-2的高表达可降低其下游产物TxA_2,升高PGI_2水平,改善肝脏的微循环,可能减轻LT-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合酶-2 血栓素 前列环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移植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常规化验异常结果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晓英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22-23,共2页
本文三例肝移植术后常规化验异常结果的记录客观地反映了术后病情发展的复杂性.术后血AST、ALT、LDH、r-Gr同步升高;血TBIL、DBIL、IBIL及尿BIL持续升高;血GLU、尿GLU持续升高;电解质Na+、K+异常及血常规的异常等。通过初步分析... 本文三例肝移植术后常规化验异常结果的记录客观地反映了术后病情发展的复杂性.术后血AST、ALT、LDH、r-Gr同步升高;血TBIL、DBIL、IBIL及尿BIL持续升高;血GLU、尿GLU持续升高;电解质Na+、K+异常及血常规的异常等。通过初步分析其发生情况,结合病理生理学,使我们护理人员既了解病程的发展,又理解了临床的治疗措施,因而护理上可以积极地、主动地配合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常规检验 护理 手术后
下载PDF
大鼠胸腺内移植供体脾细胞使移植肝长期存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智 宋继昌 +2 位作者 张志尧 杜斌 杨军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80-82,共3页
本研究探讨大鼠胸腺内移植供体脾细胞在建立特异性供体不反应性中的作用。切取TJR/1大鼠脾脏,制成脾细胞悬液,直视下注入到 SD 大鼠胸腺内,10天后职出同一供体肝脏行原位肝移植,术后不用免疫抑制剂。结果半数以上大鼠存活超过100天,而... 本研究探讨大鼠胸腺内移植供体脾细胞在建立特异性供体不反应性中的作用。切取TJR/1大鼠脾脏,制成脾细胞悬液,直视下注入到 SD 大鼠胸腺内,10天后职出同一供体肝脏行原位肝移植,术后不用免疫抑制剂。结果半数以上大鼠存活超过100天,而对照组仅存活9±1.51天。表明本移植模式能产生特异性供体不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存活 胸腺内 脾细胞 大鼠
原文传递
万古霉素对肝移植并发腹腔感染的治疗监测及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勤 葛卫红 丁义涛 《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2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监测万古霉素在肝移植受者体液内浓度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万古霉素对肝移植受者并发感染的合理治疗。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测定用药前后不同时间体液中万古霉素浓度,以PKBP-N1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参照指... 目的:监测万古霉素在肝移植受者体液内浓度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万古霉素对肝移植受者并发感染的合理治疗。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测定用药前后不同时间体液中万古霉素浓度,以PKBP-N1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参照指导临床治疗。结果:肝移植肾功能正常者静滴万古霉素后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在血中符合开放型三房室模型,在腹水中符合一房室吸收模型。万古霉素谷浓度在血液、腹水及胆汁中分别为(12.58±2.59)mg/L(n=14),(15.30±1.52)mg/L(n=4),及(3.11±0.52)mg/L(n=6)。伴肾功能损害血液滤过者,万古霉素清除明显减缓。结论:肝移植肾功能正常者万古霉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健康正常人无显著差异。万古霉素在肝移植患者血清及腹腔中可迅速达到有效杀菌浓度,使用时应给予药物监测并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肝移植 万古霉素 药代动力学 药物浓度 并发症
下载PDF
三种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康俊升 王霞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 比较三种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缝合法”、改良“三袖套法”和“背驮式”行大鼠原位肝移植180例。结果 “缝合法”无肝期平均为(16.6±6.3)min,手术成功率93.3%,一周存活率88.36%。“三袖套法”无肝期平... 目的 比较三种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缝合法”、改良“三袖套法”和“背驮式”行大鼠原位肝移植180例。结果 “缝合法”无肝期平均为(16.6±6.3)min,手术成功率93.3%,一周存活率88.36%。“三袖套法”无肝期平均为(10.1±1.2)min,手术成功率93.3%,一周存活率86.7%。“背驮式”手术成功率90.0%,一周存活率85.0%。结论 无论何种方式的大鼠原位肝移植,只要能熟练掌握其操作要点,均可获得满意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手术成功率 原位肝移植术 三袖套法 术式 缝合法 存活率 改良 操作要点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3例报告
16
作者 钱海鑫 田力平 +3 位作者 胡浩 秦磊 周晓俊 陈易人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及疗效。方法  2 0 0 0年 8~ 11月间 ,该院对 2例Wilson病及 1例肝门部肝内胆管癌实施了原位肝移植术 ,其中 ,采用“背驮式肝移植术”1例 ,“经典式肝移植术”2例。术后用“FK5 0 6 +MMF...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及疗效。方法  2 0 0 0年 8~ 11月间 ,该院对 2例Wilson病及 1例肝门部肝内胆管癌实施了原位肝移植术 ,其中 ,采用“背驮式肝移植术”1例 ,“经典式肝移植术”2例。术后用“FK5 0 6 +MMF +Pred”三联方案预防免疫排斥反应。结果  2例移植肝脏术后迅速恢复功能 ;另 1例于术后2 2d出现不典型的轻度排斥反应 ,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手术技巧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肝硬化病人血清总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陆伟 殷科珊 高涛 《世界感染杂志》 2009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肝硬化病人血清总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相互关系,评价肝细胞再生能力,为临床选择肝移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8例肝炎肝硬化病人按照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组104例,B级组68例,C级组36例,分别检测三组的血清白蛋白和总胆... 目的通过研究肝硬化病人血清总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相互关系,评价肝细胞再生能力,为临床选择肝移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8例肝炎肝硬化病人按照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组104例,B级组68例,C级组36例,分别检测三组的血清白蛋白和总胆红素值,并进行分析。结果Child-PughA级组病人的血清白蛋白与总胆红素之间呈负相关(P〈0.05),Child-PughB级组和C级组病人的血清白蛋白与总胆红素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合成和胆红素分解代谢应该是肝脏的重要功能部分。代偿性肝硬化病人的功能恢复可能反映了肝细胞再生良好。失代偿性肝硬化或终末期肝病病人很难从预期的治疗中得益。对于这些病人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时,只要条件许可,应尽早选择肝移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总胆红素 血清白蛋白 肝炎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 肝移植
下载PDF
体外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
18
作者 张洪义 李捷雷 +5 位作者 苗长春 张宏义 何晓军 肖梅 张希东 刘晓鹏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 采用肝脏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 方法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 ,供肝采用快速切取 ,4℃ U W液灌注和保存 ,手术采用体外静脉转流肝脏移植技术。 结果 手术历时 8h,无肝期 115 m in,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
关键词 肝移植 肝肿瘤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治
19
作者 周晓俊 钱海鑫 +3 位作者 田力平 胡浩 秦磊 陈易人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预防和诊治。方法 对 1例Wilson病及 1例肝门部肝内胆管癌实施肝移植术后 ,采用“FK5 0 6 +MMF +Pred”新三联方案预防免疫排斥。结果 术后移植肝功能迅速恢复 ,黄疸减退。 1例术后 2 2d出现不典型的...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预防和诊治。方法 对 1例Wilson病及 1例肝门部肝内胆管癌实施肝移植术后 ,采用“FK5 0 6 +MMF +Pred”新三联方案预防免疫排斥。结果 术后移植肝功能迅速恢复 ,黄疸减退。 1例术后 2 2d出现不典型的轻度排斥反应 ,经调整FK5 0 6的剂量和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好转。另 1例未见排斥反应。结论 判断排斥反应的存在、严重程度 ,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是肝移植术后的首要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排斥反应 诊断 治疗 手术后 预防
下载PDF
苦参碱对大鼠肝脏冷保存再灌注损伤中TNF-α的影响
20
作者 朱新华 仇毓东 +2 位作者 沈浩 史敏科 丁义涛 《肝胆外科杂志》 2005年第6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大鼠原位肝移植供肝冷保存再灌注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应用延长保存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16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碱40m g/kg组、苦参碱80m g/kg组和假手术组,分别检测移植术后血中TNFα-...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大鼠原位肝移植供肝冷保存再灌注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应用延长保存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16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碱40m g/kg组、苦参碱80m g/kg组和假手术组,分别检测移植术后血中TNFα-、内毒素、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并观察移植肝脏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苦参碱治疗组术后各时点的TNF-α均显著降低,内毒素血症明显减轻,丙氨酸转氨酶和透明质酸浓度下降,枯否氏细胞增生活跃程度明显减轻,同时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损伤的病理表现也显著改善。结论苦参碱通过抑制TNF-α的分泌对大鼠供肝冷保存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苦参碱 再灌注损伤 内皮细胞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