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嗪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朱上林 张汝鹏 林言箴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39-141,共3页
采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了川芎嗪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结果提示:川芎嗪可显著减少血清转氨酶、LDH的溢出;减轻肝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病理性损伤;明显降低肝组织LPO、TXB2的升高;维持缺血及再灌注期... 采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了川芎嗪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结果提示:川芎嗪可显著减少血清转氨酶、LDH的溢出;减轻肝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病理性损伤;明显降低肝组织LPO、TXB2的升高;维持缺血及再灌注期SOD活性。川芎嗪通过抑制肝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产生,提高组织抗氧化能力,维持W/K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肝缺血再灌注 氧自由基 血栓素 前列环素
原文传递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平衡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吕平 陈道达 +2 位作者 田源 张景辉 吴毅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1-162,共2页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与内皮素 (ET)平衡关系 (NO/ET)的变化与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鼠肝I/R模型 ,并应用不同工具药物观察血NO/ET比值的变化以及肝损伤的情况。结果 I/R急性期血NO/ET比值降低 (1.5 8± 0 ...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与内皮素 (ET)平衡关系 (NO/ET)的变化与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鼠肝I/R模型 ,并应用不同工具药物观察血NO/ET比值的变化以及肝损伤的情况。结果 I/R急性期血NO/ET比值降低 (1.5 8± 0 .2 0至 0 .2 9± 0 .0 5 ,P <0 .0 1) ,肝损伤加重。NO供体L 精氨酸 (L Arg)与ET受体拮抗剂TAK 0 44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肝I/R损伤 ,而NO合酶抑制剂L NAME进一步加重了损伤。结论 肝I/R损伤与NO/ET平衡关系破坏有关 ,调节其平衡关系可影响I/R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内皮素 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钙拮抗剂对实验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护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汝鹏 朱上林 林言箴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11-314,共4页
本文报道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影响。结果提示:维拉帕米可显著减少血清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的溢出;减轻肝缺血再灌注后的肝细胞病理性损伤;明显降低肝组织钙、LPO、TXB_2的升高;维持缺血再灌注... 本文报道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影响。结果提示:维拉帕米可显著减少血清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的溢出;减轻肝缺血再灌注后的肝细胞病理性损伤;明显降低肝组织钙、LPO、TXB_2的升高;维持缺血再灌注肝组织SOD活性。纯拉帕米通过抑制肝缺血再灌注时钙内流、氧自由基产生,维持T/K平衡,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肝缺血再灌注 肝损伤 药理学 防护作用
下载PDF
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栓素A_2和前列环素变化及川芎嗪的作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汝鹏 王殿昌 邢福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1997年第6期393-395,共3页
采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放免法检测缺血后、缺血再灌注2小时和缺血再灌注24小时3个时限肝组织血栓素B2与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并作血清酶测定、光镜及电镜检查,探讨血栓素A2、前列环素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 采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放免法检测缺血后、缺血再灌注2小时和缺血再灌注24小时3个时限肝组织血栓素B2与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并作血清酶测定、光镜及电镜检查,探讨血栓素A2、前列环素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中药制剂川芎嗪的影响。结果:肝缺血再灌注时肝组织血栓素B2含量明显升高(P<0.05),以再灌注早期为著(P<0.01),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虽也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应用川芎嗪后缺血肝组织血栓素B2含量明显降低(P<0.05),病理损伤亦较轻。提示:血栓素A2、前列环素这对微循环调节因子的代谢失衡是参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川芎嗪可对抗血栓素A2的合成与活性,从而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 血栓素A2 前列环素 川芎嗪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Pretreatment with interleukin-33 reduces warm 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 mice 被引量:9
5
作者 LI Shu ZHU Feng-xue ZHANG Hong-bin LI Hui AN You-zh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855-1859,共5页
Background Interleukin (IL)-33 is a recently identified member of the IL-1 family that binds to the receptor, ST2L. This study examined IL-33 production in mouse liver and investigated its role in hepatic ischemia/r... Background Interleukin (IL)-33 is a recently identified member of the IL-1 family that binds to the receptor, ST2L. This study examined IL-33 production in mouse liver and investigated its role in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jury. Methods Male BALB/c mice ((22+3) g) were subjected to 90 minutes partial hepatic ischemia, followed by 6 hours reperfusion. First, mice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laparotomy only, without blocking blood supply) and ischemia model group. IL-33 mRNA and serum protein levels were measured at 30, 60, 90 minutes after ischemia and 2 and 6 hours after reperfusion. Second, mice were randomized into four groups: control, model (injection of rabbit IgG polyclonal antibody), recombinant IL-33 intervention and anti-ST2L antibody intervention group. Mice were sacrificed 6 hours after reperfusion. Liver pathology was observed vi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erum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IL-4, IL-5, IL-13, interferon-y (IFN-y)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 (TNF-a) levels were measured. Results Levels of IL-33 mRNA and protein did not change during ischemia (P 〉0.05) bu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reperfusion (P 〈0.05). After reperfusion for 6 hours, serum levels of ALT, AST, IL-4, IL-5, IL-13, IFN-~ and TNF-a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0.05), and hepatocellular ultrastructure was damaged. Pretreatment with IL-33 attenuated severity of liver damage compared with controls, but pretreatment with anti-ST2L antibody increased severity. Serum levels of IL-4, IL-5 and IL-13 protein increased whereas IFN-y decreased following IL-33 pretreatment. Pretreatment with anti-ST2L antibod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serum IL-4, IL-5, IL-13 levels and increased serum IFN-r level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P 〈0.05). There was no change in the level of TNF-a. Conclusion IL-33 is produced systematically and locally in liver during I/R injury. Pretreatment with IL-33 is 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ischemia/reperfusion T helper lymphocyte interleukin-33
原文传递
香叶木素预处理通过抗炎和抗氧化发挥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余伟 黄长山 +4 位作者 丁月超 黄涛 马超 张锴 王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17-1022,共6页
目的研究香叶木素(diosmetin,Dio)在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32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低剂量Dio组和高剂量Dio组,每组8只。I/R组行肝I/R术,假手术组行假手术。低和高剂量Dio... 目的研究香叶木素(diosmetin,Dio)在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32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低剂量Dio组和高剂量Dio组,每组8只。I/R组行肝I/R术,假手术组行假手术。低和高剂量Dio组行肝I/R术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10 mg·kg^(-1)和40 mg·kg^(-1) Dio。再灌注后24 h,采集血液和肝脏样本。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IL)-1β、IL-6、乳酸脱氢酶(LDH)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测定肝匀浆中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肝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中IL-1β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cleaved-caspase-3、p-NF-κB p65和p-p38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小鼠肝损伤程度明显增加,血清中IL-1β、IL-6、LDH和AST水平、肝组织中MDA和ROS水平以及cleaved-caspase-3、p-NF-κB p65和p-p38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而GSH和TBIL的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I/R组比较,低和高剂量Dio组中上述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其中高剂量组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结论Dio预处理可减轻肝I/R损伤,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减弱肝I/R诱导的氧化应激以及炎症相关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 肝损伤 香叶木素 炎症 氧化应激 NF-ΚB P38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7
作者 王亮 王建国 王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209-1212,共4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组+二甲双胍组(I/R+MET组)。I/R组和I/R+MET组小鼠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am组小鼠不建模...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组+二甲双胍组(I/R+MET组)。I/R组和I/R+MET组小鼠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am组小鼠不建模。I/R+MET组小鼠术前每日二甲双胍200 mg/kg腹腔注射,术前24 h停止给药。Sham组和I/R组小鼠术前每日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3组小鼠在术后6 h,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试剂盒分析3组肝脏组织细胞凋亡。放射免疫法检测3组小鼠氧化应激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3组小鼠肝脏炎性因子水平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3组小鼠肝脏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UNC-51样激酶(ULK1)、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自噬底物p62蛋白表达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I/R+MET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62.37±8.07)、(121.51±20.45)U/L]明显低于I/R组[(140.53±13.07)、(187.19±18.7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50、7.489,P<0.05)。I/R+MET组小鼠肝脏组织炎性因子[(55.70±6.36)、(39.62±6.66)、(64.12±5.33)pg/g]低于I/R组[(99.15±7.45)、(82.73±8.90)、(102.40±13.17)p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80、14.030、9.630,P<0.05)。I/R+MET组小鼠血清MDA水平[(1.03±0.05)μmol/ml]明显低于I/R组[(1.73±0.14)μ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70,P<0.05)。I/R+MET组小鼠血清SOD水平[(129.70±7.12)U/ml]明显高于I/R组[(99.50±10.66)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70,P<0.05)。I/R+MET组小鼠肝脏组织TUNEL染色阳性率[(13.57±2.01)%]明显低于I/R组[(26.40±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67,P<0.05)。I/R+MET组小鼠肝脏组织AMPK磷酸化和ULK1磷酸化水平(1.25±0.06、1.37±0.09)明显高于I/R组(0.65±0.07、0.9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80、11.670,P<0.05)。I/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肝脏缺血再灌注 炎性反应 氧化应激 自噬
原文传递
丙泊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中线粒体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夏乐强 张先杰 +2 位作者 刘欣 王瑛 高红强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590-596,共7页
目的探究丙泊酚对于肝脏缺血再灌注中线粒体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替来他明处理的假手术(SHAM)与肝脏缺血再灌注(I/R)大鼠;七氟醚处理的SHAM与I/R大鼠;丙泊酚处理的SHAM与I/R大鼠。分别检测6组中线粒... 目的探究丙泊酚对于肝脏缺血再灌注中线粒体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替来他明处理的假手术(SHAM)与肝脏缺血再灌注(I/R)大鼠;七氟醚处理的SHAM与I/R大鼠;丙泊酚处理的SHAM与I/R大鼠。分别检测6组中线粒体功能与氧化应激。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表达。结果 I/R大鼠线粒体氧气摄取、呼吸活性、膜电位以及质子漏发生变化,丙泊酚可以抑制这些变化,七氟醚则没有此作用。丙泊酚可以抑制I/R大鼠中H2O2产生,自由基漏和羟基壬烯酸蛋白加和物产生。丙泊酚处理I/R大鼠后ATP稳态得到较好恢复。丙泊酚麻醉I/R大鼠可抑制HIF-1α蛋白表达以及相关靶基因TfR、HO-1表达(P均<0.05)。结论丙泊酚可以降低肝脏I/R所造成的线粒体损伤,能够保护呼吸链并降低ATP损耗以及质子漏,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涉及HIF-1α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线粒体 氧化应激 肝脏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9
作者 张玮琪 宁夏青 +3 位作者 张士霞 艾丽平 李航 倪耀娣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2,共7页
为了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本试验将45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损伤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预给药组(缺血前3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和后给药组(再灌注后30 min给予右美... 为了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本试验将45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损伤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预给药组(缺血前3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和后给药组(再灌注后3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6 h和12 h取样。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光镜下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内质网应激和凋亡相关基因PERK、ATF-6、GRP-78和Caspase-12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损伤组ALT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学评分和肝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上升(P<0.01),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PERK、ATF-6、GRP-78和Caspase-12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上调(P<0.01);与损伤组相比,预给药组、后给药组ALT含量和肝组织病理学评分极显著降低(P<0.01),预给药组肝细胞凋亡率极显著下降(P<0.01),后给药组肝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预给药组、后给药组PERK、GRP-78和Caspase-12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预给药组和后给药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内质网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 右美托咪定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电刺激足三里穴增加mi R-374表达促进自噬缓解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
10
作者 李叶晟 杨宗国 +5 位作者 刘娇 陆云飞 陈晹 张猛 陈晓蓉 黄杨卿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72-676,共5页
目的:探索电刺激足三里穴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和原理。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T)、缺血再灌注组(IR)、足三里穴电刺激组(IR+EA)、电刺激加miR-374阻断组(IR+EA+SiRNA),于再灌注8 h取材,每组8只。检测血... 目的:探索电刺激足三里穴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和原理。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T)、缺血再灌注组(IR)、足三里穴电刺激组(IR+EA)、电刺激加miR-374阻断组(IR+EA+SiRNA),于再灌注8 h取材,每组8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374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LC-3II、Beclin-1的蛋白水平。HE染色检测各实验组肝脏组织损伤情况。比较各组的上述因子水平。结果:与NT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血清ALT、TNF-α增加(P<0.001),并随着miR-374表达的降低,LC-3II、Beclin-1表达的增加(P<0.01),肝细胞损伤严重。与IR组相比,IR+EA组的ALT、TNF-α下降(P<0.01),同时miR-374上调,LC-3II、Beclin-1进一步增加(P<0.01),HE染色发现肝损伤得到缓解。相较于IR+EA,IR+EA+SiRNA组逆转了电刺激的治疗作用(P<0.05)。结论:电刺激足三里穴能增加miR-374的表达,从而促进自噬,以减轻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 电刺激穴位 miR-374 自噬
下载PDF
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时脑线粒体钙及线粒体转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洁 从长慧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5-2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在体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线粒体游离钙、线粒体转运通道(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及外周血中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明确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时脑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在体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线粒体游离钙、线粒体转运通道(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及外周血中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明确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时脑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SD大鼠7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肝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异氟烷预处理组(ISO组):肝I/R前60 min ISO预处理30 min,后用空气洗脱30 min:CsA+ISO组,CsA50 mg/kg静脉内注射,30 min后同ISO组;CsA组,I/R前30 min CsA50 mg/kg静脉内注射。再灌注24 h迅速断头取前脑,分离线粒体进行线粒体游离钙、MPTP含量检测,各组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120 min后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AISA法测定S-100β蛋白含量。结果 I/R组(287.32±26.17)线粒体游离Ca2+浓度明显增加,高于S组(198.54±21.02)和ISO组(209.74±29.49)(P<0.05);CsA+ISO(267.31±37.52)明显高于ISO组(P<0.05);CsA(288.63±23.15)组与I/R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I/R组(1.73±0.24)的ΔS与S组(2.36±0.35)和ISO组(2.11±0.32)相比明显减少(P<0.05),既MPTP大量开放,而后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与CsA+ISO组(1.72±0.34)和CsA组(1.77±0.35)△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A+ISO组的ΔS值与ISO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液S-100β蛋白I/R组明显高于S组和ISO组(P<0.05);CsA+ISO组与ISO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I/R组,CsA+ISO组和CsA组与缺血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缺血前S-100β蛋白含量五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后对脑组织造成了一定程度损伤,而异氟烷预处理对此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异氟烷抑制MPTP开放,降低线粒体游离Ca2+浓度,防止了线粒体Ca2+超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烷 肝缺血再灌注 大鼠 线粒体钙 线粒体转运通道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细胞间黏附分子-1、核因子-κB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伟涛 翟淑萍 +3 位作者 苑伟 张北平 章小兵 王百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53-1255,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75)和对照组(n=7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肝脏组织白细胞介素-1(IL-1)表达水平和细胞间... 目的探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75)和对照组(n=7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肝脏组织白细胞介素-1(IL-1)表达水平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核因子-κB(NF-κB)的含量。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肝缺血冉灌注后1、3、6h的IL-1的水平分剧为(90.45±14.76)、(101.19±10.84)、(116.77±13.87)pg/ml;(71.06±10.71)、(78.77±20.41)、(91.19±26.42)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Western blot图谱分析,随着时间的延长,肝匀浆组织ICAM-1和NF-κB蛋白的含量逐渐增多,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肝脏组织中IL-1、ICAM-1的表达增加与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其机制与通过激活NF-κB上调,对ICAM-1和IL-1表达调控加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 白细胞介素-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核因子-ΚB
原文传递
双黄连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霁伟 王磊 +3 位作者 孙千红 梁璇 李王星 周文琪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19-23,共5页
目的从抗氧化的作用途径探讨双黄连对缺血再灌注肝脏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以25%乌拉坦6 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固定:(1)正常对照组(n=10);(2)肝缺血再灌注组(n=10),复制肝I/R模型(缺血30 min... 目的从抗氧化的作用途径探讨双黄连对缺血再灌注肝脏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以25%乌拉坦6 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固定:(1)正常对照组(n=10);(2)肝缺血再灌注组(n=10),复制肝I/R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6 h);(3)双黄连低、中、高剂量组(n=30),术前30 min鼠股静脉分别缓慢推注双黄连注射液低剂量(1 mL/kg)、中剂量(3 mL/kg)、高剂量(10 mL/kg),复制肝I/R模型.6 h后取各组大鼠新鲜血液,并处死取肝左叶;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含量,以及肝脏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1)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肝I/R组肝脏淤血明显,以门静脉为中心向周边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可见不同程度的肿胀变性和气球样变性,偶尔有点状出血,晚期则主要以肝细胞局灶性坏死和片状坏死为主;双黄连各剂量组均表现为肝损伤程度明显降低呈正相关;(2)血清ALT含量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I/R组ALT含量明显增高(P<0.05);与肝I/R组比较,双黄连各剂量组ALT含量均降低(P<0.05);(3)生化指标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I/R组肝脏组织NO、MDA含量及NOS活性均增高(P<0.01),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肝I/R组比较,双黄连各剂量组肝组织NO、MDA含量及NOS活性均降低(P<0.05),而SOD活性显著提高(P<0.01).结论双黄连注射液静脉给药能提高肝脏内相关抗炎、抗氧化机制,从而减轻肝I/R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 双黄连 抗氧化 抗炎症 大鼠
下载PDF
UTI和MPG在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玛娜 叶启发 杜敦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8-10,共3页
目的 :研究蛋白酶抑制剂 -乌司他丁 (urinarytrypsininhibitor ,UTI)和氧自由基清除剂 (N - 2 -mercapto propionylglycine ,MPG)在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 2 8只 ,随机分为A、B、C、D四组 :A为空白... 目的 :研究蛋白酶抑制剂 -乌司他丁 (urinarytrypsininhibitor ,UTI)和氧自由基清除剂 (N - 2 -mercapto propionylglycine ,MPG)在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 2 8只 ,随机分为A、B、C、D四组 :A为空白对照组 ,B为I/R组 ,C为MPG组 ,D为UTI组 ,B、C、D三组分别缺血 6 0min后 ,均再灌注 30min、6 0min、2 4h、72h ,A、B、C、D四组在 30min、6 0min、2 4h、72h检测AST、ALT、LDH以及鼠肝的光镜和电镜切片 ,计算各组生存率。结果 :D组AST、ALT、LDH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 ,C组则高于B组 (P<0 .0 5 ) ;光镜和电镜形态学损伤程度由轻到重依次为D、B、C ;术后 3d存活率分别为 :A组 10 0 % ,B组 4 2 .86 % ,C组 0 ,D组 85 .71%。结论 :乌司他丁 (UTI)能有效减轻、改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MPG则加重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缺血再灌注 MPG UTI 保护效应
下载PDF
牛磺酸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15
作者 陈岳祥 王慎传 +6 位作者 赵国宁 孙田美 张灵芝 佟利家 董淑云 汤健 唐朝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7-109,共3页
在原位灌流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牛磺酸对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20mmol/L的牛磺酸再灌注可明显缓解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脂质过氧化生成减少,肝细胞线粒体钙超载减轻,肝脏组织水肿程度减轻,细胞内蛋白和乳酸脱氢酶(LDH... 在原位灌流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牛磺酸对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20mmol/L的牛磺酸再灌注可明显缓解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脂质过氧化生成减少,肝细胞线粒体钙超载减轻,肝脏组织水肿程度减轻,细胞内蛋白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减少。实验结果提示,牛磺酸对于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肝损伤 再灌注 氧自由基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1在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武业 方永平 李坤平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4期416-416,F0003,共2页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肝脏手术期间和肝移植期间移植物功能障碍和血管闭塞失败的主要原因,限制着临床上肝脏手术的进一步开展。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HO-1)是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是机体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肝脏手术期间和肝移植期间移植物功能障碍和血管闭塞失败的主要原因,限制着临床上肝脏手术的进一步开展。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HO-1)是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是机体重要的自我防御系统。增强HO-1表达可增加细胞抗氧化蛋白表达,通过抗氧化应激、减轻炎症、抑制细胞凋亡及自噬等机制减少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有关HO-1在肝脏缺血再灌注中的相关研究及进展,为进一步探索HO-1对肝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1 肝脏缺血再灌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大鼠肝热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内皮素与6-酮-前列腺素F_(la)变化的观察
17
作者 黄源 李绍森 +1 位作者 刘绵林 肖开银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肝脏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机理尚未清楚。本研究通过观察大鼠肝缺血和再灌注后血浆内皮素(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la、SGPT和病理变化,了解ET1在肝热缺血再灌注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 目的:肝脏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机理尚未清楚。本研究通过观察大鼠肝缺血和再灌注后血浆内皮素(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la、SGPT和病理变化,了解ET1在肝热缺血再灌注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肝缺血组,再灌注后30min和4h组。通过用无损伤动脉夹阻断肝蒂造成大鼠肝缺血动物模型。经腹主动脉采血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ET1、TXB2、6-Keto-PGla,同时检测SGPT。统计学方法:q检验,回归相关分析和t检验。结果:肝缺血再灌注导致ET1和SGPT明显增高(P<0.05),并伴随以6-Keto-PGla)增高为主的TXB2/6-keto-PGIa比值失调,这种变化在再灌注4h时尤为明显。此时6-Keto-PGFla与ET1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9(P<0.05)。结论:ET1是参与肝热缺血及再灌注后肝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热缺血和再灌注 血浆内皮素 6-酮-前列腺素Fla
下载PDF
CC趋化因子ligand-5促进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巨噬细胞浸润的机制
18
作者 张增光 孙贺元 王凤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ligand-5(CCL5)促进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巨噬细胞浸润的机制。方法使用成年雄性C57BL/6野生型和CCL5缺陷小鼠进行实验,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小鼠经历缺血灌注模型方案,但没有进行血管闭塞,n=10);缺血...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ligand-5(CCL5)促进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巨噬细胞浸润的机制。方法使用成年雄性C57BL/6野生型和CCL5缺陷小鼠进行实验,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小鼠经历缺血灌注模型方案,但没有进行血管闭塞,n=10);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用异氟烷麻醉小鼠,进行中线剖腹手术,并将一个无创伤夹子放置在静脉门、肝动脉和胆管上,以中断左侧外侧叶和中叶的血液供应,在部分肝脏缺血60 min后,移除夹子以开始再灌注,n=10);CCL5拮抗剂+模型组[在即将开始再灌注之前,CCL5拮抗剂+模型组接受单次推注静脉注射趋化因子受体5(CCR5)受体拮抗剂马拉维诺,n=10];CCL5缺陷组(CCL5缺陷小鼠,n=10);通过收集小鼠血液用VTROS DT60Ⅱ化学系统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ALT mRNA及MPO mRNA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的数量;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巨噬细胞对肺部的浸润情况;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相关炎性因子的蛋白表达。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中ALT含量[(521.36±20.65)比(4126.55±326.68),F=16.237,P<0.05]及MPO[(1.78±0.54)比(7.66±2.34),F=14.211,P<0.05]活性升高,CCL5拮抗剂+模型组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前1~3 h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与CCL5缺陷组中CD45+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4小时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较CCL5缺陷组CD45+的数量升高[(2.91±0.23)比(1.65±0.17),F=16.311,P<0.05]。再灌注后1、2、8和24h中,发现缺血再灌注模型组CD68+细胞数量较假手术组高[(94.62±8.55)比(23.68±3.11),F=16.3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缺血再灌注早期CCL5缺陷组中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降低[(76.38±6.77)比(94.62±8.55),F=16.3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与假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 巨噬细胞 CC趋化因子ligand-5 炎性反应 拮抗剂
原文传递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凯 刘志苏 孙权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6期471-474,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局部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缺血再灌注(IR)、缺血后处理(IPo)3组,以缺血再灌注前反复多次的短暂预再灌注及停灌...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局部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缺血再灌注(IR)、缺血后处理(IPo)3组,以缺血再灌注前反复多次的短暂预再灌注及停灌注作后处理,观察血清肝酶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变化,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凋亡状态,并行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与IR组相比,IPo组血清肝酶水平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而SOD和GSH活性则显著升高;再灌注后可见明显的肝实质细胞凋亡现象,IPo组凋亡指数较IR组显著下降,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亦明显减轻。结论:IPo可通过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而拮抗肝实质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大鼠 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联合维拉帕米对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蔚 陈祖兵 +4 位作者 沈世强 胡超 谭冠 黄纯江 秦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8期3119-3123,共5页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维拉帕米对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数字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50%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组)、50%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异甘草酸镁治疗组(C组)、50%肝切除肝...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维拉帕米对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数字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50%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组)、50%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异甘草酸镁治疗组(C组)、50%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维拉帕米治疗组(D组)、50%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异甘草酸镁联合维拉帕米治疗组(E组).观察各组大鼠肝脏丙氨酸转氨酶(A LT)、形态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每克肝组织中硝酸盐单位(NU/g)表示]、凋亡相关基因(FasL)、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β-连环蛋白([3-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E组各时间点血清ALT水平[6、12、24、48 h分别为(354.2 ±63.4)、(452.2±79.6)、(1 243.2±124.9)、(423.3 ±64.3)U/L]与B组比较[6、12、24、48 h分别为(887.2 ±118.6)、(1 234.5±155.7)、(2 124.8 ±234.8)、(1 487.4±174.4) U/L]显著下调(P<0.05),术后6h肝组织SOD活性E组(98.8±7.1)NU/g与B组(61.4±5.6)NU/g、C组(75.9±6.4) NU/g、D组(77.4±6.9) NU/g比较明显增强(P<0.01),病理改变明显减轻,Fasl基因(1.327±0.193)及蛋白表达(0.010 9 ±0.001 4)明显下调(P<0.0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0.141 0 ±0.005 3)明显下调(P<0.001),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0.079 1 ±0.008 2)明显上调(P<0.01).结论 异甘草酸镁联合维拉帕米能有效减轻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抑制Fas/FasL系统介导的凋亡反应,上调3-catenin蛋白表达,促进肝脏再生,减轻肝脏过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 维拉帕米 大鼠 肝切除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