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在肝硬变血流动力学紊乱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任锡玲 姚希贤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7期588-590,共3页
目的研究内皮素、一氧化氮在肝硬变血流动力学紊乱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肝硬变患者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504岁±110岁),其中腹水患者27例及健康对照25例(男18... 目的研究内皮素、一氧化氮在肝硬变血流动力学紊乱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肝硬变患者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504岁±110岁),其中腹水患者27例及健康对照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468岁±124岁)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部分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结果肝硬变组血浆ET及NO水平(570ng/L±254ng/L,3872μg/L±1064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330ng/L±109ng/L,2923μg/L±545μg/L,P<001).腹水患者血浆ET及NO水平(675ng/L±247ng/L,4147μg/L±1071μg/L),显著高于无腹水患者(459ng/L±183ng/L,3272μg/L±702μg/L,P<001).NO与ET呈直线正相关(r=0772,P<001).结论肝硬变患者ET与NO水平升高,且腹水患者较无腹水者更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病理 血液 内皮素 一氧化氮 腹水
原文传递
肝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TNFα的变化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邹兵 凌奇荷 +1 位作者 霍继荣 王继贵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4期296-297,共2页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4例不同类型肝病应用一步夹心固相酶免疫法检测血清CⅣ活性,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和TNFα活性.结果不同类型的肝...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4例不同类型肝病应用一步夹心固相酶免疫法检测血清CⅣ活性,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和TNFα活性.结果不同类型的肝炎、肝硬变、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血清CⅣ,HA和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Ⅳ以重症肝炎的含量(μg/L)最高(773±475),HA(μg/L)以硬化型HCC的含量最高(1311±980),TNFα(pmol/L)以重症肝炎的含量最高(225±50).血清CⅣ,HA含量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Ⅳ和HA升高反映早期肝纤维化程度,TNFα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 透明质酸 胶原
原文传递
血清生化指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3
作者 黄唯 龚飞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34-1036,共3页
目的研究多项血清指标联合评分对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活检为依据,将肝病患者分为Ⅰ组(肝硬化组)和Ⅱ组(非肝硬化组).以67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Ⅲ组).比较各... 目的研究多项血清指标联合评分对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活检为依据,将肝病患者分为Ⅰ组(肝硬化组)和Ⅱ组(非肝硬化组).以67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Ⅲ组).比较各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总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α2-巨球蛋白、脂蛋白A1和γ转肽酶(GGT)的水平差异,并计算Ⅰ组肝纤维化分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和肝纤维化指数积分.结果ALT、GGT、α2-巨球蛋白、总胆红素与肝纤维化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联合ALT、GGT、α2-巨球蛋白、总胆红素、脂蛋白A15种指标计算ROC面积为0.83±0.13.肝纤维化指数积分为0~0.2时具有很好的肝硬化阴性诊断价值(92.3%),积分为0.8~1.0时对肝硬化诊断的灵敏度为81.8%.结论联合ALT、GGT、α2-巨球蛋白、总胆红素、脂蛋白A1对乙肝肝硬化可作出较准确临床诊断,可能会减少患者的肝穿刺活检的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生化指标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诊断
下载PDF
肝硬变患者血浆生长抑素的变化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军全 李秋萍 胡彩萍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变患者血浆生长抑素变化的意义.方法用RIA法测定临床诊断为肝硬变的患者49例和正常对照者36例,空腹血浆生长抑素(SS)含量,对肝硬变患者行内镜检查,并检测甲胎蛋白(AFP)、透明质酸(HA)、甘胆酸(C... 目的探讨肝硬变患者血浆生长抑素变化的意义.方法用RIA法测定临床诊断为肝硬变的患者49例和正常对照者36例,空腹血浆生长抑素(SS)含量,对肝硬变患者行内镜检查,并检测甲胎蛋白(AFP)、透明质酸(HA)、甘胆酸(CG)等.分析肝硬变及其不同并发症时SS的变化.结果血浆SS含量(ng/L)在肝硬变B级组(22例)为471±220,C级组(27例)为660±335;对照组为612±170.B级组与C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肝硬变并发肝癌及肝肾综合征患者的SS水平分别为938±271和933±117,与无肝癌(482±232)及无肝肾综合征组(551±296)比较,P<001.血浆SS浓度在肝硬变有食管静脉曲张(EV),胃粘膜病变(GML)及出血组分别为512±300,412±212及430.±217,与无EV(731±257)、无GML(662±309)及无出血组(627±313)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SS与AFP呈正相关(r=0439,P<001).结论肝硬变时血浆SS的变化与肝硬变多种并发症的出现有关;SS增高有可能作为肝硬变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血液 生长抑素 肝肿瘤
原文传递
穴位贴磁药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保护 被引量:8
5
作者 黄加权 邓菊红 +2 位作者 郑志想 肖非 张建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13-615,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磁药对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肝药治疗,治疗组60例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贴磁药疗法治疗,连用2~6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乙肝... 目的:观察穴位贴磁药对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肝药治疗,治疗组60例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贴磁药疗法治疗,连用2~6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组痊愈显效率65.0%,总有效率95.0%;对照组痊愈显效率43.3%,总有效率91.7%。HBeAg转阴率治疗组为13.3%,对照组为8.3%;两组肝纤维化指标下降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磁药能改善肝炎后肝硬化临床症状,迅速恢复肝功能,能使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降低,是提高肝炎后肝硬化整体疗效且能长久施治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并发症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疗法 肝硬化/穴位疗法 肝硬化/血液 穴位贴敷法
下载PDF
肝硬变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秋萍 徐军全 胡彩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437-438,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血管活性肠肽 血液
下载PDF
血浆神经肽Y水平测定在判定慢性肝脏疾病病变程度及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立刚 迟宝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变化及其与病变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7例慢性肝炎、48例肝硬化患者和21例健康人的血浆NPY水平。肝硬化不伴腹水组25例、肝硬化伴腹水而无肝肾综合征组19例、肝硬... 目的:观察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变化及其与病变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7例慢性肝炎、48例肝硬化患者和21例健康人的血浆NPY水平。肝硬化不伴腹水组25例、肝硬化伴腹水而无肝肾综合征组19例、肝硬化伴肝肾综合征组4例,按Child分级Child A级20例, Child B级16例,Child C级12例。对照组共21例。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不伴腹水组患者血浆NPY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伴腹水组及肝肾综合征组患者血浆NP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PY水平与肝功能无相关性,与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呈正相关(r=0.872, P<0.01;r=0.857,P<0.01)。结论: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血浆NPY水平可作为评估病情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Y/血液 肝炎 慢性/血液 肝硬化/血液 放射免疫测定法
下载PDF
肝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汤正好 李宜 +2 位作者 常立非 章秋霞 马良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在肝病中的血浆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特异性放免法测定30例急性肝炎、30例慢性肝炎、周例重症肝炎、对例肝硬化及周例正常人血浆内皮素浓度。结果慢性肝炎、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有腹水和无腹水者血浆ET水平分别为7...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在肝病中的血浆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特异性放免法测定30例急性肝炎、30例慢性肝炎、周例重症肝炎、对例肝硬化及周例正常人血浆内皮素浓度。结果慢性肝炎、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有腹水和无腹水者血浆ET水平分别为73.1ng·L-1±24.7ng·L-1、89.2ng·L-1±25.4ng·L-1、98.5ng·L-1±27.2ng·L-1、78.6ng·L-1±25.1ug·L-1,均明显高于正常人(48ng·L-1±228ng·L-1)(P<0.01);慢性肝炎与急性肝炎(58.8ng·L-1±23.7ng·L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症肝炎、肝硬化有腹水者与慢性肝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有腹水者与无腹水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病时血浆ET水平与肝脏损伤的程度有关,血浆ET水平升高可能促进了肝病的发生与发展,并可能与肝硬化患者腹水形成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炎 内皮素 血浆
下载PDF
肝硬变患者检测血清HPCⅢ,CⅣ,HA,LN的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宏斌 张娅东 黄跃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年第10期640-641,共2页
目的研究肝硬变(LC)患者联合检测血清人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和层粘蛋白(LN)的意义.方法LC患者64例,男40例,女24例,平均年龄45岁±23岁;其中乙型肝炎性肝硬变57... 目的研究肝硬变(LC)患者联合检测血清人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和层粘蛋白(LN)的意义.方法LC患者64例,男40例,女24例,平均年龄45岁±23岁;其中乙型肝炎性肝硬变57例,丙型肝炎性肝硬变2例,酒精性肝硬变4例,心源性肝硬变1例;伴消化道出血2例,腹水36例,肝性脑病12例和肝肾综合征4例.ChildA级28例,B级23例,C级13例.采用RIA法分别检测空腹血清HPCⅢ,CⅣ,HA及LN水平,并与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20岁)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肝硬变患者血清HPCⅢ,CⅣ,HA及LN水平(μg/L)A级(3234±1012,2986±983,5646±1523,2264±45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823±154,527±172,482±263,1093±162)和肝硬变B级(2162±643,1215±626,2876±1725,1869±277)及C级(2215±687,1324±687,2904±1686,1896±405)(P<001),肝硬变B,C级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血液 胶原 透明质酸 层粘蛋白
原文传递
肝硬化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肝功能和数字连接试验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巍 张曙 +2 位作者 吴云林 叶静 奚容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2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浓度,同时进行数字连接试验(NCT)测定,比较IGF-1与NCT、肝功能不同Child分级的关系,探讨IGF-1与肝硬化预后及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相关性。方法夹心免疫法测定45例肝硬化患者和34例...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浓度,同时进行数字连接试验(NCT)测定,比较IGF-1与NCT、肝功能不同Child分级的关系,探讨IGF-1与肝硬化预后及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相关性。方法夹心免疫法测定45例肝硬化患者和34例正常对照者血清IGF-1浓度,肝硬化组另行NCT测定及Child-pugh分级。结果肝硬化组血清IGF-1浓度(68±66)μg·L^(-1)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46±94)μg·L^(-1),P<0.01.且随着Child A、B、C分级的升高而递减,Child A级血清IGF-1浓度(135±80)μg · L^(-1),明显高于Child B级(44±29)μg·L^1、Child C级(27±10)μg·L^(-1),P<0.01.Child B与 Child C级血清IGF-1浓度虽有递减,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NCT低于66s组患者的血清IGF-1浓度(78±16)μg·L^(-1),明显高于NCT高于66s组患者的血清IGF-1浓度(18±4)μg·L^(-1),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IGF-1浓度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NCT测值密切相关,提示IGF-1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及肝硬化亚临床肝性脑病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液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心理学试验肝性脑病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浆抗坏血酸和维生素E的测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新良 张正良 +2 位作者 周君富 蔡建庭 钱可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33-535,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抗坏血酸和维生素 E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测定 6 3例肝硬化患者和 6 3例年龄及性别配对的正常人血浆抗坏血酸 ,维生素 E和过氧化脂质的含量。结果 :肝硬化组血浆抗坏血酸含量为( 42 .94± 6 .99)μm ol/ ...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抗坏血酸和维生素 E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测定 6 3例肝硬化患者和 6 3例年龄及性别配对的正常人血浆抗坏血酸 ,维生素 E和过氧化脂质的含量。结果 :肝硬化组血浆抗坏血酸含量为( 42 .94± 6 .99)μm ol/ L ,明显低于对照组 ( 53.30± 9.4 5)μm ol/ L ( t=9.50 ,P =0 .0 0 0 ) ;肝硬化组血浆维生素 E含量为 ( 17.99± 3.51) μm ol/ L,明显低于对照组 ( 2 4 .59± 7.2 2 ) μm ol/ L( t=7.94 ,P=0 .0 0 0 ) ;肝硬化组血浆过氧化脂质含量为 ( 14 .0 9± 1.2 8) μm ol/ L,明显高于对照组 ( 12 .11± 1.2 0 ) μmol/ L( t=17.2 1,P=0 .0 0 0 )。而且肝硬化患者的三个指标之间均有良好的相关性 ( P=0 .0 0 0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抗坏血酸和维生素 E水平显著下降 ,体内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血液 抗坏血酸/血液 维生素E/血液 过氧化脂质类
下载PDF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及其亚组分胆固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露芳 邓美英 +1 位作者 丁先兰 吴旭秀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55-57,共3页
分析测定16例糖尿病、11例脑梗塞、45例高血压、26例冠心病、27例肝硬化、17例其他疾病(胃炎、慢支等)及63例正常人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及其亚组分胆固醇(HDL_2-Ch,HDL_2-Ch)。结果:前五种疾病的 HDL-Ch 均显著降低(P<0... 分析测定16例糖尿病、11例脑梗塞、45例高血压、26例冠心病、27例肝硬化、17例其他疾病(胃炎、慢支等)及63例正常人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及其亚组分胆固醇(HDL_2-Ch,HDL_2-Ch)。结果:前五种疾病的 HDL-Ch 均显著降低(P<0.01),其亚组分除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的 HDL_3-Ch 及肝硬化的 HDL_2-Ch 无明显降低(P>0.05)外,余项均显著降低(P<0.01)。17例其他疾病的以上三项均值则无明显降低(P>0.05)。提示:HDL-Ch 及其亚组分的测定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肝脏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辅助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类 高密度胆甾醇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肝硬变 血液
下载PDF
肝硬化大鼠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峰 张捷 +3 位作者 乐桥良 袁芳 薛建设 余英豪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大鼠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对肝硬化大鼠不同时期的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随着肝脏病变的发展 ,大鼠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含量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l...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大鼠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对肝硬化大鼠不同时期的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随着肝脏病变的发展 ,大鼠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含量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血浆内毒素水平与 NO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r=0 .6 2 3,P<0 .0 1)。结论 :肝硬化大鼠血浆内毒素、NO水平反映了肝硬化的严重程度 ,高动力循环在肝硬化的形成过程中也随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血液 内毒素/血液 一氧化氮/血液 大鼠
下载PDF
肝硬变患者血D-二聚体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的意义
14
作者 梁坚 陈垦 +2 位作者 王婉梅 郭菊美 杨勤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年第10期645-646,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肝硬变患者59例,正常对照组51例.分别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光电比浊法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浓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肝硬变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较... 目的探讨肝硬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肝硬变患者59例,正常对照组51例.分别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光电比浊法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浓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肝硬变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的高,而血小板聚集功能较对照组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肝硬变肝功能A,B,C级者较对照组血D二聚体水平逐渐增高,而血小板聚集功能逐渐下降(P<001);肝硬变出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非出血的高(P<001),而血小板聚集功能却较非出血的低(P<001);HBsAg阳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HBsAg阴性组的高(P<005),而血小板聚集功能在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硬变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血小板聚集功能呈直线负相关(r=-078,P<001).结论肝硬变患者体内继发纤溶活性增强,其出血倾向与体内继发纤溶亢进及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有关,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可望成为监测肝硬变患者肝功能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血液 D-二聚体 血小板聚集功能
原文传递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层粘蛋白及透明质酸的变化 被引量:39
15
作者 潘雪飞 张长法 +6 位作者 邱蔚蔚 吕国强 周明伟 常洁 倪颖 李圣青 韩停琴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年第7期373-374,共2页
目的研究血清层粘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对慢性肝病的诊断意义。方法检测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血清LN和HA浓度,与肝功能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肝脏病理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肝炎血清LN明显高于健康者和急性肝炎,肝硬变... 目的研究血清层粘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对慢性肝病的诊断意义。方法检测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血清LN和HA浓度,与肝功能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肝脏病理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肝炎血清LN明显高于健康者和急性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LN升高幅度较大,是慢性肝炎(CH)患者的1.8倍(P<0.01)。HA以400μg/L为界,LN以150μg/L为界,肝硬变同时升高者占85.2%。CH则为9.7%,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明显(P<0.01)。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早期血清LN就显著升高,电镜观察发现丙型肝炎患者贮脂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多,此种病理现象较CH患者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层粘蛋白 肝疾病 血清
全文增补中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22
16
作者 潘志恒 陈琰碧 +3 位作者 邓子德 王拥择 关卫兵 杨跃武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94-495,共2页
测定160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和Ⅳ型胶原(Ⅳ—C)3项,以探讨中医证型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各中医证型组的肝纤3项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但改变有各自的特点,其中肝郁脾虚组的... 测定160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和Ⅳ型胶原(Ⅳ—C)3项,以探讨中医证型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各中医证型组的肝纤3项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但改变有各自的特点,其中肝郁脾虚组的平均升高幅度最小。同时发现,湿热中阻组肝纤3项均有显著性升高,肝肾阴虚和瘀血阻络组以HA、hPCⅢ升高为主,脾肾阳虚组以HA、Ⅳ—C升高为主。提示测定上述指标对慢性肝病患者的中医分型有一定指导意义,湿热留恋可能是肝纤维化的启动因素,而血瘀则贯穿于肝纤维化的整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液 病理学 辨证分型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与人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新 陈岳祥 +3 位作者 许才绂 赵国宁 黄裕新 王庆莉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慢性轻型肝炎(MCH)20例,慢性重型肝炎(SCH)20例,肝硬变(LC)51例患者及正常人32例血清TNFα,层粘连蛋白(LN)和透...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慢性轻型肝炎(MCH)20例,慢性重型肝炎(SCH)20例,肝硬变(LC)51例患者及正常人32例血清TNFα,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含量,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其中32例(正常人7例,MCH3例,SCH5例和LC17例)肝组织中TNFα和Ⅲ型胶原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用VG染色观察总胶原含量.结果SCH和LC患者血清TNFα,LN和H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CH:111±059,1307±172,2191±1213;LC:092±066,1568±317,4005±1837,P<005~001).在MCH、SCH和LC的LN和HA含量逐渐升高,并呈显著正相关(n=91,γ=03149;P<001).MCH和SCH患者,血清TNFα与其LN,HA含量呈正相关(LN:n=40,γ=03404,P<005;HA:n=40,γ=03847;P<005).MCH,SCH和LC肝组织中Ⅲ型胶原及总胶原含量逐渐增加.SCH,LC肝组织中TNFα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层粘连蛋白 透明质酸 肝硬变
原文传递
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徐有青 王宝恩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年第7期399-400,共2页
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进展徐有青王宝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北京市100050主题词肝硬化/血液血清诊断溶胶原/血液肽碎片/血液Subjectheadingslivercirrhosis/bloods... 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进展徐有青王宝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北京市100050主题词肝硬化/血液血清诊断溶胶原/血液肽碎片/血液Subjectheadingslivercirrhosis/bloodserodiagnosispr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血清诊断
全文增补中
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对硬化肝脏再灌注损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建军 李崇辉 +2 位作者 王洪东 纪旭 董家鸿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6期438-442,共5页
目的:比较保留肝动脉持续门静脉阻断方式与间断肝门阻断方式对硬化肝脏的再灌注损伤。方法: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O);保留肝动脉持续门静脉阻断组(PVC);间断肝门阻断组(IC)。分别检测肝脏血流阻断45 min后复... 目的:比较保留肝动脉持续门静脉阻断方式与间断肝门阻断方式对硬化肝脏的再灌注损伤。方法: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O);保留肝动脉持续门静脉阻断组(PVC);间断肝门阻断组(IC)。分别检测肝脏血流阻断45 min后复流1、6、24 h血清AST含量,行肝血流复流后吲哚青绿15 min滞留试验(ICGR15)及行组织形态学、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肝血流复流1、6、24 h PVC组和IC组血清AST分别为607±322、791±119、375±136 IU/L和547±273、864±241、449±131IU/L,均高于SO组的188±52IU/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1,44.03,11.38;P<0.05),PVC组和I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血流复流1、6、24 h,PVC组及IC组ICGR15分别为(23±9)%、(19±6)%、(18±3)%和(54±9)%、(38±6)%、(29±3)%,均高于SO组的(16±4)%、(14±3)%、(15±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4,42.41,37.15;P<0.05),其中IC组最高。病理组织学检查示PVC组及IC组肝血流复流后肝组织发生点状及小片状坏死,两组间病变程度相似;超微结构显示IC组较PVC组线粒体数目增多、肿胀,部分线粒体破裂溶解。结论:与间断肝门阻断方式相比,保留肝动脉持续门静脉阻断方式对硬化肝脏功能影响更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血流阻断 再灌注损伤 肝硬化 大鼠
下载PDF
肝硬变患者血清甘胆酸水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健伟 陈士葆 沈云芳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年第8期520-521,共2页
目的评估空腹血清甘胆酸(CG)测定对肝硬变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肝硬变患者102例,采用放免法测定空腹血清甘胆酸水平.按Child分级法将上述患者分为A(21例),B(31例)和C(50例)三级.结果本组102例患者中... 目的评估空腹血清甘胆酸(CG)测定对肝硬变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肝硬变患者102例,采用放免法测定空腹血清甘胆酸水平.按Child分级法将上述患者分为A(21例),B(31例)和C(50例)三级.结果本组102例患者中有960%(98例)血清CG水平高于正常,其中ChildA级为905%,B和C级分别为935%和100%.肝硬变B级(441μmol/L±286μmol/L)和C级(446μmol/L±333μmol/L)的CG水平明显高于A级(195μmol/L±116μmol/L,P<001),但B,C两组间无差异(P>01).血清CG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之间呈正相关,而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空腹血清CG测定有助于评估肝硬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甘胆酸 血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