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敬飒 吴文恒 +1 位作者 朱虹颖 孙锦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6期265-271,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生计方式下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制定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规划及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西安市城郊地区381份调查问卷,采用优势能源系数法与Tobit模型开展研究。[结果](1)纯农户主要使用秸秆、玉米... [目的]分析不同生计方式下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制定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规划及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西安市城郊地区381份调查问卷,采用优势能源系数法与Tobit模型开展研究。[结果](1)纯农户主要使用秸秆、玉米芯、薪柴等生物质能源,经济性、可获性优先;兼业户生物质能、液化气和太阳能使用突出,可获性与便捷性兼顾,呈现互补性消费;非农户优势能源为煤及其制品、电能、太阳能等商品能源,便捷性、清洁性与高效性优先。(2)可获得性是影响纯农户生物质能消费的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作物种植面积的多少,人均收入提高会减少其消耗;非农户生物质资源缺乏,煤及其制品、电能为主要生活用能,常住人口越多,煤炭、电能消费量越大,人均收入、家庭有效最高受教育程度对电能消费正向影响;兼业户液化气、太阳能消费受家庭规模与人均收入影响明显。[结论]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行为受家庭特征、人均收入、能源可获得性等方面影响,纯农、兼业、非农3种生计方式伴随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商品化、高质化用能的演替过程,呈现了生活用能的阶梯提高。城郊农户大量使用排放系数较高的煤及其制品,不利于城市地区环境改善,应重视这类群体的用能导向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能源 消费行为 农户 生计方式 TOBIT模型
下载PDF
资本下乡中农户可持续生计模式构建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云新 吕明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3-70,166,共9页
资本下乡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运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研究资本下乡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与农户可持续生计模式构建。研究表明:资本下乡对农户生计环境和生计资本既有优化效应又有冲击效应;农户生计受资本... 资本下乡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运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研究资本下乡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与农户可持续生计模式构建。研究表明:资本下乡对农户生计环境和生计资本既有优化效应又有冲击效应;农户生计受资本规模、资本嵌入性、地域特征、政策环境、基层政府角色定位等多种因素影响。构建农户可持续生计模式有赖于通过增强资本的社会结构嵌入性、实现资本规模结构优化与良性互动、增强利益联结模式与地域条件匹配度、优化政策环境、明晰基层政府角色定位等方面来实现结构与制度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下乡 城乡一体化 农户生计 可持续生计 生计模式
下载PDF
藏族社会生计模式与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研究——以西藏贡觉县三岩区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岳小国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65-70,140,共6页
三岩区位于西藏昌都地区贡觉县的东南部,是一个传统的半农半牧地区。当地村民家庭经济的来源主要依赖于"三大产业":农业、畜牧业以及采集业。受全球化的冲击,三岩亦被卷入到"世界体系"之中,其畜牧业,尤其是虫草采... 三岩区位于西藏昌都地区贡觉县的东南部,是一个传统的半农半牧地区。当地村民家庭经济的来源主要依赖于"三大产业":农业、畜牧业以及采集业。受全球化的冲击,三岩亦被卷入到"世界体系"之中,其畜牧业,尤其是虫草采集等收入受到国际、国内市场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模式 家庭经济 农业 畜牧业 采集业
下载PDF
务工与电商:乡村“数字化家计”的形成 被引量:6
4
作者 夏当英 辛昌泽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2,共12页
在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转移中,乡村家庭主要体现为离散型家庭结构,并形成了“半工半耕”的家计模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创业,乡村出现扎根型家庭结构,在家计上主要为就近务工或经商模式。国家助力“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和小农家... 在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转移中,乡村家庭主要体现为离散型家庭结构,并形成了“半工半耕”的家计模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创业,乡村出现扎根型家庭结构,在家计上主要为就近务工或经商模式。国家助力“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和小农家计的转变带来新的契机,基于电商业的数字化家计模式逐渐兴起。数字化家计主要以有丰富务工经验的返乡创业青壮年为主导,其初步成功得益于国家政策、亲代奉献及各种社会强弱关系的作用。在一些不发达地区,数字化家计尚在起步阶段,农户如能够合理运用人力资本、社会网络、务工经验,并且相关制度能够切实落地与嵌入得当,数字化家计将对优化家庭和村庄结构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数字化家计 家计模式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模式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六盘山区两县的调研 被引量:6
5
作者 段小红 魏瑞兄 王明珠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33,共9页
为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优化农户生计模式,促进六盘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文中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EA),以古浪县、靖远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六盘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生计模式变迁状况进行研究,采用... 为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优化农户生计模式,促进六盘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文中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EA),以古浪县、靖远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六盘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生计模式变迁状况进行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选择不同生计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搬迁后农户的生计来源向多元化发展,生计模式逐渐由纯农型和农主型向非农主型和非农型转型。2)政策环境和土地农用资源对纯农型和农主型农户生计模式选择的影响较大,其中邻里关系、政策贷款获得难易程度及种养殖棚数量对纯农型农户具有显著影响;而农用机械数量和参与村集体事务的次数对农主型农户具有显著影响。劳动力比例和年龄、受教育程度、技能培训次数等人力资本状况及附近产业基地的数量和吸附劳动力的能力等产业状况对非农主型和非农型农户生计模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区 易地扶贫搬迁 生计模式 变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政策—生计模式—文化”聚落变迁动力解释模式——以贵州省黔西南册亨县布依族板万村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曹卿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4期100-106,共7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贵州作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三重叠加区反映了时代发展带来的复杂性,而册亨板万村则是这种复杂性的集中体现。国家力量、市场和文化在这里交织,导致了传统聚落、民居形式和建造模式...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贵州作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三重叠加区反映了时代发展带来的复杂性,而册亨板万村则是这种复杂性的集中体现。国家力量、市场和文化在这里交织,导致了传统聚落、民居形式和建造模式的变迁。已有的聚落变迁模式无法完全解释贵州少数民族聚落的变迁,本文针对贵州黔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提出"政策—生计模式—文化"解释模式。政策是契机,起发动机作用;生计模式为聚落的变迁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带来消费观念的转变;文化侵入则促使信仰系统和观念的转变。这三点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聚落变迁的重要动力,在板万村的聚落变迁中得到了体现和证明。希望将来在其他贵州少数民族聚落的调查和研究中,能够验证这个解释模型是否适用和有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 贵州模式 市场经济 生计模式 文化涵化 板万村
下载PDF
共生与融合:民国洮河上游河谷汉藏生计模式与文化关系——以埃克瓦尔的《甘肃汉藏边界的文化关系》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马磊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1-62,共12页
作为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一个分支,地处汉藏地理与文化边界,特定的"族—旗"组织结构,使得洮河上游河谷社会具有显著地域性。明清至民国汉人渐次迁入,与当地藏族形成基于农业共生模式的特定社会结构与多层次族群融合关系。对其... 作为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一个分支,地处汉藏地理与文化边界,特定的"族—旗"组织结构,使得洮河上游河谷社会具有显著地域性。明清至民国汉人渐次迁入,与当地藏族形成基于农业共生模式的特定社会结构与多层次族群融合关系。对其进行考察,能使我们对汉藏关系的发展历程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亦可丰富基于商贸互通形成的汉藏农牧共生关系的传统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洮河上游河谷 生计模式 文化 族群边界
下载PDF
滇越边境跨境民族生计历谱识察——云南河口瑶山乡蓝靛瑶个案 被引量:1
8
作者 谷家荣 罗明军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3-36,共4页
古代帝国制度的更变使中国瑶族的经济生活模式呈现出从"走"到"留"的历谱。云南瑶族祖源于桂、黔两地。初入云南的瑶族与原生地民族表达和获取经济及生活资源的进程中,因自身群体的弱势性而缺失了维系生存所需的经... 古代帝国制度的更变使中国瑶族的经济生活模式呈现出从"走"到"留"的历谱。云南瑶族祖源于桂、黔两地。初入云南的瑶族与原生地民族表达和获取经济及生活资源的进程中,因自身群体的弱势性而缺失了维系生存所需的经济背景,被迫移走滇越边境深山僻野,延续着传统的游耕生活。国家边疆制度的设计,使滇越边境瑶族过上留居的新生活。然而,瑶族传统生计模式被改造的同时,物质理性的经济意识也逐渐占据并成为瑶族的主体性意识,滇越边境瑶区新的忧虑相伴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越边境 瑶族 生计模式
下载PDF
城市化影响下的城郊农户生计调查与对策探讨——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9
作者 周仪琪 李孝坤 +3 位作者 柯鑫 何小东 胡涛 张青渝 《绿色科技》 2019年第4期198-202,共5页
根据英国国际发展部所提出的可持续性生计框架构建了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进行了实地调查,经过统计与分析得出了农户生计资本的基本特征,据此划分出了城郊工业配套企业就业型、农副产品生产售卖型、农业自养... 根据英国国际发展部所提出的可持续性生计框架构建了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进行了实地调查,经过统计与分析得出了农户生计资本的基本特征,据此划分出了城郊工业配套企业就业型、农副产品生产售卖型、农业自养与非农收入型、生态旅游康养服务型和互联网+生态产业型5大生计模式类型,最后提出了规划整合农用地资源、积极引导乡镇企业聚集、最大限度利用自然与人文资源、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等农户可持续生计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农户 生计资本 生计模式 对策
下载PDF
侗族稻田与森林和谐共存模式的启示——以黄岗侗族规避生态脆弱环节智慧为例
10
作者 崔海洋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6-139,共4页
退耕还林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执行10余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此引发的人与林争地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态建设目标的实现。文章立足于文化整体观,探讨了贵州黎平县黄岗侗族居民把森林... 退耕还林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执行10余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此引发的人与林争地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态建设目标的实现。文章立足于文化整体观,探讨了贵州黎平县黄岗侗族居民把森林资源、森林稻田、深水鱼塘和村寨建构纳入整体视野,统筹规划建构起来的稻田与森林和谐共存模式,对当代生态建设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退耕还林 生计模式 脆弱环节
下载PDF
用现代思维念好民族发展的“山水经”——贵州锦屏县河口乡调查研究
11
作者 何国强 范杨文灿 《湘南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3-20,共8页
明末清初以来,贵州省锦屏县清水江河口地区的苗侗群众利用依山临水的条件,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给自足的生活。2006年三板溪水库的建成,打破了传统生计模式。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法和地方政府禁砍禁捕政策的出台,不经意地在环境保... 明末清初以来,贵州省锦屏县清水江河口地区的苗侗群众利用依山临水的条件,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给自足的生活。2006年三板溪水库的建成,打破了传统生计模式。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法和地方政府禁砍禁捕政策的出台,不经意地在环境保护的口号下限制了特色资源的利用。经过田野调查,我们认为,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有序开发山林,盘活水面,发展旅游经济等措施来促进乡村振兴,确保清水江河口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发展 现代思维 生计模式 内推外拉
下载PDF
基于农户调查的吐鲁番葡萄沟景区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
12
作者 王亚菲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4-17,20,共5页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通过对新疆干旱区典型的5A级景区——葡萄沟风景区进行调研,确立了以农户为适应主体的景区社会-生态系统。通过对葡萄沟风景区旅游发展前后农户生产生活的实际变化,分析...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通过对新疆干旱区典型的5A级景区——葡萄沟风景区进行调研,确立了以农户为适应主体的景区社会-生态系统。通过对葡萄沟风景区旅游发展前后农户生产生活的实际变化,分析了农户适应系统变化的策略,归纳了农化6种主要的生计模式:即纯种植户,偏葡萄种植的兼业户,纯非农活动户,偏非农活动的兼业户,纯旅游参与户,偏旅游参与的兼业户,并对其特征分别进行分析。然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农户社会-生态系统进适应性测算,发现了适应性的重要驱动因子并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农户层面提出了政府引导下农户更多参与旅游活动、主动地适应旅游扰动下的社会变化、从而提高景区整体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的策略。该研究对新疆干旱区其他5A级景区适应性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葡萄沟 生计模式 社会-生态系统
下载PDF
贵州清水江大寨子村田野调查述旧
13
作者 何国强 《怀化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5-25,共11页
最近20年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大寨子村受到若干因素的内推外拉,先是大型水利工程影响生态环境,推动生计方式改型,致使一部分村民搬迁;继而城市买房补贴政策与城市教育、医疗资源吸引更多的村民离开。往日人声沸腾、鸡鸣狗吠的景... 最近20年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大寨子村受到若干因素的内推外拉,先是大型水利工程影响生态环境,推动生计方式改型,致使一部分村民搬迁;继而城市买房补贴政策与城市教育、医疗资源吸引更多的村民离开。往日人声沸腾、鸡鸣狗吠的景象在村中已经无法看到,但历史的遗留透过尘封的资料历历在目。叙述了一个传统村落的社会结构与运作规则:先来后到与聚族而居形成了“姓氏-血缘-地缘”并立的局面,社会组织在自然环境与历史际遇中前后交替,古朴风俗维持着该村落的生产节令与生活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大寨子村 村庄布局 姓氏构成 生计模式 村级社会组织
下载PDF
岭南瑶汉互市与瑶族生计模式转型
14
作者 严雪晴 容婷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9-173,共5页
岭南瑶汉互市是瑶汉两族历史上最重要的交往方式和经久不衰的经济关系。瑶汉互市加速了瑶族生计模式的转型,促进了瑶族商品生产的发展。瑶族生计模式转型刺激了圩市贸易的发展,推动了瑶汉互市活动的繁荣,密切了瑶汉经济联系。岭南瑶族... 岭南瑶汉互市是瑶汉两族历史上最重要的交往方式和经久不衰的经济关系。瑶汉互市加速了瑶族生计模式的转型,促进了瑶族商品生产的发展。瑶族生计模式转型刺激了圩市贸易的发展,推动了瑶汉互市活动的繁荣,密切了瑶汉经济联系。岭南瑶族生计模式转型力度的大小与瑶汉互市程度的高低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生产力愈发达的瑶族地区,其生计模式转型的力度愈大,瑶汉互市的程度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瑶汉互市 圩市交易 生计模式
下载PDF
清代民国时期辽宁锡伯族的文化变迁
15
作者 梁爽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22-128,共7页
南迁是影响锡伯族民族发展走向的历史事件,锡伯人南迁到盛京(今沈阳)及周边等地定居。在清政府开发东北边疆的政策推动下,辽沈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也使得在此定居的锡伯人不断对生计模式和文化风俗进行调适,试图与... 南迁是影响锡伯族民族发展走向的历史事件,锡伯人南迁到盛京(今沈阳)及周边等地定居。在清政府开发东北边疆的政策推动下,辽沈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也使得在此定居的锡伯人不断对生计模式和文化风俗进行调适,试图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良性互动,维持族群的可持续发展。海尔堪玛法民间信俗和“抹黑节”作为锡伯人早期发展形成的族群文化,在与南迁后变迁的周遭环境和生计模式的几度调适中不断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锡伯族 南迁 生计模式 文化风俗
下载PDF
论仙居采石歌的生计模式转型及其调适性——基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
16
作者 王凯元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93-97,共5页
群众通过集体生产劳动创造了劳动歌,它所体现的生计模式与产生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息息相关。本文考察了仙居采石歌所体现的传统采石生计的演化、特点和转型过程,发现生计模式具有调适性的特点,并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灵活调整自... 群众通过集体生产劳动创造了劳动歌,它所体现的生计模式与产生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息息相关。本文考察了仙居采石歌所体现的传统采石生计的演化、特点和转型过程,发现生计模式具有调适性的特点,并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灵活调整自身。在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生计文化的保持和创造、传统生计模式的消失和现代化转型与地理环境的改变、经济环境的发展以及社会制度环境的变化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采石歌 生计模式 调适性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生计模式转型探析——以客家古村三僚文化生态旅游为例 被引量:15
17
作者 周建新 张勇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72,共5页
介绍了客家古村三僚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况,分析了三僚村乡村生计模式转型的原因,认为三僚村个案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自身力量,积极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抓住政策资源和社会资本向农村倾斜的时机,将乡村生计模式转型与新农村建设对接的... 介绍了客家古村三僚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况,分析了三僚村乡村生计模式转型的原因,认为三僚村个案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自身力量,积极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抓住政策资源和社会资本向农村倾斜的时机,将乡村生计模式转型与新农村建设对接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客家 三僚村 文化生态旅游 乡村生计模式转型
原文传递
易地搬迁对凉山彝区贫困户生计模式的影响——基于昭觉县金曲地莫村的调查 被引量:3
18
作者 沙川淇 陈强 +1 位作者 潘选明 陈汐菡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6,共6页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凉山彝区易地搬迁的核心是生计模式问题的解决与生计方式的选择。在查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研昭觉县易地搬迁的实施情况。首先,从昭觉县金曲地莫村的基本情况、移民户生计...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凉山彝区易地搬迁的核心是生计模式问题的解决与生计方式的选择。在查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研昭觉县易地搬迁的实施情况。首先,从昭觉县金曲地莫村的基本情况、移民户生计现状、易地搬迁对移民户的生计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归纳总结。其次,提出彝区移民户家庭资产原始积累不足、周边产业经济薄弱、教育水平低下、缺乏社会生存技能等存在的问题是制约易地搬迁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最后,解决易地搬迁贫困户生计问题应从探索劳动新模式、发挥农技员作用、推动特色产业的良性发展、提高移民户劳动技能等方面帮助贫困移民户可持续和稳定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搬迁 凉山彝区 贫困人口 生计模式 昭觉县
下载PDF
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中受灾农民的可持续生计模式探讨
19
作者 吕蕾莉 陈炜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117-122,共6页
2010年8月甘肃省舟曲县泥石流灾害使得受灾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受到巨大破坏,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灾害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更加影响了当地的社会安定。可持续生计问题成为舟曲受灾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地调研了受灾后农... 2010年8月甘肃省舟曲县泥石流灾害使得受灾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受到巨大破坏,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灾害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更加影响了当地的社会安定。可持续生计问题成为舟曲受灾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地调研了受灾后农民现有的资本存量和生计模式的转化趋势,分析农民在丧失了大量的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后现存的资本主要有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资金资本。提出要立足于现有条件下,建立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资金资本的合理有效配置模式,以实现"可持续生计"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灾农民 生计资本 可持续生计模式
下载PDF
兰坪玉狮场普米族半耕半牧生计模式的生态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索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年第3期10-17,共8页
从生态人类学的系统论与整体观出发,通过田野调查方法对玉狮场半耕半牧生计模式展开了调查,其结果表明,玉狮场普米族村民以其独特的生态文化价值观,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出一种具有极强适应性的半耕半牧生计模式,创造出一种良... 从生态人类学的系统论与整体观出发,通过田野调查方法对玉狮场半耕半牧生计模式展开了调查,其结果表明,玉狮场普米族村民以其独特的生态文化价值观,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出一种具有极强适应性的半耕半牧生计模式,创造出一种良好的人为生态系统,从而使得人类能融洽地契合于生态环境之中,并成为其中极为重要且不可割舍的一环。随着市场因素的日益加深,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生计变化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只有充分利用玉狮场普米族村民充满人文智慧的生计模式及其相对应的生态文化价值观,妥善合理地处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新的形式下不断更新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为生态系统,可望建构一种生态环境与社会文化都能相互适应的生计变迁途径,乃是当下需要从速解决的发展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耕半牧生计模式 文化生态观 人为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