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分歧及理论解决 被引量:7
1
作者 邓树强 熊元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105,共9页
王元骧的"审美超越论"重犯了刘再复的"文学主体论"所犯的错误,在历史观、美学观、艺术观和思维方式上背离了唯物史观,陷入了唯心史观。过去没有从理论上彻底解决的文艺理论分歧仍在制约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198... 王元骧的"审美超越论"重犯了刘再复的"文学主体论"所犯的错误,在历史观、美学观、艺术观和思维方式上背离了唯物史观,陷入了唯心史观。过去没有从理论上彻底解决的文艺理论分歧仍在制约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1986年至1988年,文艺理论家陈涌、作家姚雪垠与刘再复进行了一场文艺论战,这场文艺论战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陈涌、姚雪垠与刘再复在文艺理论上的分歧。陈涌、姚雪垠与刘再复的这种文艺理论分歧不是中国当代文论系统转换,而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在把握文艺的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上的不同。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只有从理论上彻底地解决陈涌、姚雪垠和刘再复的这种文艺理论分歧,才能达到更高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艺理论 审美超越论 文学主体论 王元骧 刘再复
下载PDF
华文文学的启蒙与汉语文化的重建——刘再复、朱寿桐、卢新华澳门三人谈 被引量:3
2
作者 庄园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0,共6页
2017年12月21日,文化名人刘再复、朱寿桐和卢新华等在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雅聚,他们就中国文化与华文文学等话题展开学术对谈。刘再复谈启蒙的重要性;朱寿桐倡言汉语文化;卢新华再提中国文化的重建。
关键词 华文文学 汉语文化 刘再复 朱寿桐 卢新华 澳门对谈
下载PDF
“红学”别一境界的开拓——论刘再复“第二人生”的《红楼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古大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4期25-30,共6页
刘再复"第二人生"的《红楼梦》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独具的特色:源于个体生命需求和灌注主体生命体验的研究;独树一帜的"悟证"研究方法 ;横跨中西、博古通今的"大观"研究视野;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性... 刘再复"第二人生"的《红楼梦》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独具的特色:源于个体生命需求和灌注主体生命体验的研究;独树一帜的"悟证"研究方法 ;横跨中西、博古通今的"大观"研究视野;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性内容和观点。刘再复的《红楼梦》研究开拓了"红学"的别一境界,推动了"红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再复 《红楼梦》研究 红学史
下载PDF
文学主体性问题的缘起、内涵与论争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小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50-56,共7页
文学主体性问题由刘再复率先提出和系统阐发,最初是受到高尔基"文学是人学"及康德主体性哲学的直接影响。刘再复提出文学主体性是为了使新的文学理论达到基于反映论和价值论为哲学基础的双向建构,把主体中属于人的东西重新呼... 文学主体性问题由刘再复率先提出和系统阐发,最初是受到高尔基"文学是人学"及康德主体性哲学的直接影响。刘再复提出文学主体性是为了使新的文学理论达到基于反映论和价值论为哲学基础的双向建构,把主体中属于人的东西重新呼唤出来,纠正那些挤塞作家心灵自由的神本主义和物本主义。文学主体性涉及的并不是某个具体的文学理论问题,而是文学理论领域的一般性问题或者说根本性问题,其实它就是一种文艺哲学。文学主体性讨论是新时期文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关节,标志文艺学研究的重心从客体向主体转折,从"外"向"内"转折。文学主体性属于"需要修正的"、"未完成的"现代性范畴,回顾和反思这段讨论对于当下文学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主体性 刘再复 反映论 价值论 文学论争 新时期文学
下载PDF
莫言成功的三个密码——2014年12月2日在香港公开大学与莫言的对谈引言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再复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共2页
莫言为什么能如此成功,他成功的密码是什么?今天,我想借公开大学的校庆讲台说:莫言的密码有三个:一是大地的滋养;二是上帝心灵与魔鬼手法相结合的"神魔写作";三是鲸鱼气象即鲸鱼胸怀与鲸鱼胆魄。
关键词 莫言 刘再复 香港公开大学 对谈引言
下载PDF
高行健:当代世界文艺复兴的坚实例证——《再论高行健》自序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再复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共4页
没有一个像高行健如此给我启迪。这启迪,甚至改变了我的某些文学理念和思维方式。高行健,前后至少有四次"人文发现":1.发现二十世纪的"现代蒙昧",即被"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绑架、主宰的蒙昧;2.发现"... 没有一个像高行健如此给我启迪。这启迪,甚至改变了我的某些文学理念和思维方式。高行健,前后至少有四次"人文发现":1.发现二十世纪的"现代蒙昧",即被"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绑架、主宰的蒙昧;2.发现"自我的地狱乃是更难冲破的地狱";3.发现"脆弱的人";4.发现对立两极之间有一个广阔的第三空间,也可称作"第三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行健 刘再复 人文发现 自序
下载PDF
米家路诗学序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再复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共5页
此文乃刘再复对旅美学者米家路著作《望道与旅程——环宇诗学浪游手卷》所写的序言。他评价这是有非凡价值的诗学著作,试图打通诗歌批判与文化批判的血脉,认为米家路的书写可视为"放逐"与"还乡"的主题变奏——诗人... 此文乃刘再复对旅美学者米家路著作《望道与旅程——环宇诗学浪游手卷》所写的序言。他评价这是有非凡价值的诗学著作,试图打通诗歌批判与文化批判的血脉,认为米家路的书写可视为"放逐"与"还乡"的主题变奏——诗人作为"人",在现代社会中被消解了。人失去了自己,失去了人的尊严与人的骄傲,失去了"人的完整性"。诗的困境背后是人的困境。在现代化的大潮流中,诗人需要"挺住",不做潮流中人,只作潮流外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再复 米家路 诗学 序言
下载PDF
立足文本,历史、客观、严谨地研究古代小说——对刘再复《双典批判》的几点质疑 被引量:1
8
作者 鲁德才 《文学与文化》 2015年第1期124-129,共6页
刘再复先生的著作《双典批判——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文化批判》(三联书店2010年首版)出版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激赏之余,笔者以为其中亦不乏值得商榷之处,故撰此文,谨对《双典批判》中考察《三国演义》的方法及相关观点做一... 刘再复先生的著作《双典批判——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文化批判》(三联书店2010年首版)出版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激赏之余,笔者以为其中亦不乏值得商榷之处,故撰此文,谨对《双典批判》中考察《三国演义》的方法及相关观点做一讨论,以就正于刘先生与学界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典批判》 刘再复 《三国演义》 质疑
下载PDF
论刘再复的鲁迅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春红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8-30,38,共4页
新时期,刘再复以性格论和主体文学观为学界瞩目,人们对他的研究也多集中于此,对其文论发生、发展缺少整体把握。事实上,鲁迅是其学术生涯的起点,鲁迅对刘再复本人及其文论有着深远影响。刘再复的鲁迅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起... 新时期,刘再复以性格论和主体文学观为学界瞩目,人们对他的研究也多集中于此,对其文论发生、发展缺少整体把握。事实上,鲁迅是其学术生涯的起点,鲁迅对刘再复本人及其文论有着深远影响。刘再复的鲁迅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起步,20世纪80年代走向纵深,20世纪90年代开始反思。刘再复对鲁迅本人及其态度的变化,正体现了他本人学术道路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再复 鲁迅 意识形态 反思
下载PDF
背负着故乡游牧——刘再复散文中的故乡意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春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70-74,共5页
刘再复散文创作与理论书写具有某种同构性。在其三十多年的散文创作中,故乡是其书写的重要意象。由1970年代故乡意象的缺席到1980年代故乡诗意化、理想化书写到1990年代以来故乡内涵的丰富,其故乡内涵的变奏见证了作家文学观念、自我心... 刘再复散文创作与理论书写具有某种同构性。在其三十多年的散文创作中,故乡是其书写的重要意象。由1970年代故乡意象的缺席到1980年代故乡诗意化、理想化书写到1990年代以来故乡内涵的丰富,其故乡内涵的变奏见证了作家文学观念、自我心路历程的曲折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再复 散文 故乡 寻找
下载PDF
想念金庸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再复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共2页
查先生比我年长17岁,我们算是忘年之交。1989年出国之后,给我最大的安慰与温暖的是他。心灵一旦相通,便成为挚友。此后我们见面时总是无话不说,从文学到政治,从中国到美国,从武侠小说到荒诞小说,没有什么可回避的话题。
关键词 刘再复 悼念 金庸
下载PDF
“文学主体性”的价值与局限——刘再复文艺理论观点的思考与历史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宏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95-100,共6页
"文学主体性"理论是刘再复文艺思想的基石。新时期历史语境中,刘再复文论研究在反对教条的机械反映论束缚、推动新时期文学发展和理论批评转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刘再复的理论也暴露出许多缺陷和问题,引起了学者... "文学主体性"理论是刘再复文艺思想的基石。新时期历史语境中,刘再复文论研究在反对教条的机械反映论束缚、推动新时期文学发展和理论批评转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刘再复的理论也暴露出许多缺陷和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批评。研究刘再复的文艺思想,需要一种批判性继承的历史态度,在肯定其价值的同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和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再复 文学主体性 文学理论 启蒙
下载PDF
试论七八十年代文学主体性思潮的发展历程
13
作者 钟钛申 《宜宾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6-87,共2页
文学主体性是20世纪中国文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20世纪中国文论发展的转折点与里程碑。七八十年代的文学主体性理论对文学创作影响很大,但学者们更多的是对文学主体性在中国的论争及建构的阐释,而常常忽视对文学主体性思潮发展... 文学主体性是20世纪中国文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20世纪中国文论发展的转折点与里程碑。七八十年代的文学主体性理论对文学创作影响很大,但学者们更多的是对文学主体性在中国的论争及建构的阐释,而常常忽视对文学主体性思潮发展历程的梳理。因此本文从史实出发论述七八十年代文学主体性思潮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是人学” 文学主体性 刘再复 文学“主体性”理论
下载PDF
刘再复访谈录
14
作者 刘剑梅 乔敏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共5页
本文是刘剑梅应香港《明报》邀约对刘再复先生进行的访谈,内容与文学、写作等近况相关。
关键词 刘再复 刘剑梅 访谈
下载PDF
李贽与刘再复“童心观”比较
15
作者 颜莉莉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48-52,共5页
李贽和刘再复都是泉州籍的著名作家和思想家,刘再复自陈"童心说"之于自己的深刻影响。在童心思想上,做真人与写真文是他们的两大立足点,分别体现在各自的文艺思想与生命实践中,又因自身性格、时代语境和文化视阈而表现出不同... 李贽和刘再复都是泉州籍的著名作家和思想家,刘再复自陈"童心说"之于自己的深刻影响。在童心思想上,做真人与写真文是他们的两大立足点,分别体现在各自的文艺思想与生命实践中,又因自身性格、时代语境和文化视阈而表现出不同的特质。本文力图以"童心"为连结点,在平行比较和影响研究两个层面探讨二者间的共通及变异,以期能大致勾画出两位同乡哲人的思想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刘再复 童心说 《水浒传》
下载PDF
克服时代,排除时代的病毒
16
作者 刘再复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共3页
本文是刘再复先生在浸会大学校庆6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他的演讲主题是——克服时代,排除时代的病毒。重点论述"时代的三个错误命题":1".文学是时代的镜子";2".作家应当成为时代的鼓手";3."天才是... 本文是刘再复先生在浸会大学校庆6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他的演讲主题是——克服时代,排除时代的病毒。重点论述"时代的三个错误命题":1".文学是时代的镜子";2".作家应当成为时代的鼓手";3."天才是时代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再复 香港讲话 时代的病毒 时代的错误命题
下载PDF
另有深意的“苦难”讲述——四评刘再复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言论
17
作者 刘文斌 吴玉英 《语文学刊》 2020年第6期92-97,共6页
刘再复拿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说事,竭力放大莫言的童年“苦难”,吹嘘莫言作品中“苦难”讲述的艺术价值,其用心在于诱使作家在作品中虚无新中国的光辉历史,丑化社会主义制度,以实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莫言在国内外夸大其童年“苦难... 刘再复拿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说事,竭力放大莫言的童年“苦难”,吹嘘莫言作品中“苦难”讲述的艺术价值,其用心在于诱使作家在作品中虚无新中国的光辉历史,丑化社会主义制度,以实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莫言在国内外夸大其童年“苦难”的作法很不妥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苦难 诺贝尔文学奖 刘再复 莫言
下载PDF
回顾刘再复与姚雪垠的论争
18
作者 周志雄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9-54,共6页
姚刘之争反映的是两代作家、学者对文艺理论问题基本看法的不同,是中国当代文论系统转换中出现的观念冲突。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姚雪垠的历史小说和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理论都是我们当代文学的重要文学资源。姚刘之争的论争方式是值得反思... 姚刘之争反映的是两代作家、学者对文艺理论问题基本看法的不同,是中国当代文论系统转换中出现的观念冲突。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姚雪垠的历史小说和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理论都是我们当代文学的重要文学资源。姚刘之争的论争方式是值得反思的,这表现在以政治批判代替文学论争,在论争中使用武断的谩骂式语言。对此,我们需要重申批评家和作家的雅量,需要维护文学批评的正常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雪垠 刘再复 文学主体性 《李自成》
下载PDF
论刘再复“第二人生”时期的现代文学研究
19
作者 古大勇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33-37,共5页
"第二人生"时期的刘再复的现代文学研究成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对"重写文学史"观念的呼应和局部修正、对"五四"的学理性反思和重评、对现代文学整体性"诊断"和评判、对现代作家作品客观公允... "第二人生"时期的刘再复的现代文学研究成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对"重写文学史"观念的呼应和局部修正、对"五四"的学理性反思和重评、对现代文学整体性"诊断"和评判、对现代作家作品客观公允的评价。刘再复的现代文学研究呈现出宏观性、有"度"性和同步性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再复 现代文学研究 “第二人生” 成就和特色
下载PDF
刘再复的半正统散文诗及其告别散文诗
20
作者 安敏轩 汪宝荣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45,共16页
本文来自出版于2016年的英文书《背诵与辞演:中国当代散文诗》。它通过介绍刘再复的散文诗和散文写作来勾勒散文诗的一种界定。中国大陆散文诗一般以重复或仿写散文的形式(本文把这种重复称为"背诵")来写成。90年代以后,因为... 本文来自出版于2016年的英文书《背诵与辞演:中国当代散文诗》。它通过介绍刘再复的散文诗和散文写作来勾勒散文诗的一种界定。中国大陆散文诗一般以重复或仿写散文的形式(本文把这种重复称为"背诵")来写成。90年代以后,因为刘再复"告别"了文学模仿和所有"打扮"的写作方法,他不再写散文诗,而更接近了散文之类的写作。在这种文类写作转换的同时,他也从北京的文化背景转移到海外的文化背景。刘再复告别散文诗的过程可以揭示他文学思想的发展,也可帮助读者了解散文诗这个模糊的文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再复 散文诗 散文 告别 80年代 出国 背诵与辞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