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刘大杰的魏晋文化书写
被引量:
2
1
作者
贺根民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56-61,共6页
缘于历史境遇和生存体验的惊人相似类似,魏晋文化成为民国文人体认传统的文化磁场。刘大杰深谙魏晋文化穿越时空的存在价值,藉以梳理魏晋时代的宇宙学说、人生观、政治思想、文艺思潮,盘活了魏晋文化的现代生机。他援西学以立论,关注传...
缘于历史境遇和生存体验的惊人相似类似,魏晋文化成为民国文人体认传统的文化磁场。刘大杰深谙魏晋文化穿越时空的存在价值,藉以梳理魏晋时代的宇宙学说、人生观、政治思想、文艺思潮,盘活了魏晋文化的现代生机。他援西学以立论,关注传统文化演进的内在脉络,褒奖魏晋文化清新自由的学术风貌,彰显了魏晋文化应有的文化地位。他完整勾勒了鲜活如新的魏晋文化镜像,刘大杰的魏晋文化书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杰
魏晋文化
文化情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代至20世纪中期赋学论
被引量:
1
2
作者
徐志啸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62,共7页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没有影响到赋学,故从近代到20世纪中期一百多年的赋学研究,整体上依然沿袭了传统治学的路径。相对来说,刘师培的论赋见解堪称独到,30年代问世的几部赋学著作及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关于赋的论述,则有了些...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没有影响到赋学,故从近代到20世纪中期一百多年的赋学研究,整体上依然沿袭了传统治学的路径。相对来说,刘师培的论赋见解堪称独到,30年代问世的几部赋学著作及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关于赋的论述,则有了些现代的色彩,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学
近代
20世纪中期
刘师培
刘大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大杰《魏晋思想论》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追求
3
作者
张军强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70-74,共5页
作为著名的文学史家和文学批评家,刘大杰抓住了中国文学思想史上“魏晋”和“五四”两个时期具有革命性“质变”的相似之处。以古今相互照明的方法,阐释了魏晋时期“文的自觉”“人的主题”和五四时期“纯文学”“个体主义”的兴起的关...
作为著名的文学史家和文学批评家,刘大杰抓住了中国文学思想史上“魏晋”和“五四”两个时期具有革命性“质变”的相似之处。以古今相互照明的方法,阐释了魏晋时期“文的自觉”“人的主题”和五四时期“纯文学”“个体主义”的兴起的关联之处。以进化之史观,借古以鉴今,提出魏晋时期“人性的觉醒”的著名论断,肯定了魏晋文学思想的革命性意义,从而达到“着手于魏晋,却立足于当代,充满时代精神”的著述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杰
借古鉴今
魏晋思想论
五四精神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在台湾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文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是文学史著述中影响极大的一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它不仅在大陆被确定为"部颁教材",在台湾地区也是最为普及的一部。这部书在台湾学术界影响之大,下述两个事实是有力的说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是文学史著述中影响极大的一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它不仅在大陆被确定为"部颁教材",在台湾地区也是最为普及的一部。这部书在台湾学术界影响之大,下述两个事实是有力的说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台湾的中国文学史著作的编写,往往潜在地包含着"影响的焦虑",即如何摆脱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史观",或者说核心的思路和体例。叶庆炳的《中国文学史》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个案。而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需要突破现状时,一个时常采用的策略是向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发难,其中龚鹏程的发难颇具代表性,他明确否定了刘大杰的进化论"史观"和"以平民文学为优,谓贵族文学为僵化之作品"的价值判断,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基本上就是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在台湾地区的存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
台湾地区
史观
价值判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大杰的魏晋文化书写
被引量:
2
1
作者
贺根民
机构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56-61,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民国文人的魏晋情结研究"(12YJA751021)
文摘
缘于历史境遇和生存体验的惊人相似类似,魏晋文化成为民国文人体认传统的文化磁场。刘大杰深谙魏晋文化穿越时空的存在价值,藉以梳理魏晋时代的宇宙学说、人生观、政治思想、文艺思潮,盘活了魏晋文化的现代生机。他援西学以立论,关注传统文化演进的内在脉络,褒奖魏晋文化清新自由的学术风貌,彰显了魏晋文化应有的文化地位。他完整勾勒了鲜活如新的魏晋文化镜像,刘大杰的魏晋文化书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刘大杰
魏晋文化
文化情结
Keywords
liu
dajie
culture
of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cultural
complex
分类号
G09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代至20世纪中期赋学论
被引量:
1
2
作者
徐志啸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62,共7页
基金
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赋学史"(10BZW0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没有影响到赋学,故从近代到20世纪中期一百多年的赋学研究,整体上依然沿袭了传统治学的路径。相对来说,刘师培的论赋见解堪称独到,30年代问世的几部赋学著作及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关于赋的论述,则有了些现代的色彩,值得重视。
关键词
赋学
近代
20世纪中期
刘师培
刘大杰
Keywords
Fu
Studies
modern
period
mid
-
20th
century
liu
Shipei
liu
dajie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大杰《魏晋思想论》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追求
3
作者
张军强
机构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70-74,共5页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gxyqZD2021065。
文摘
作为著名的文学史家和文学批评家,刘大杰抓住了中国文学思想史上“魏晋”和“五四”两个时期具有革命性“质变”的相似之处。以古今相互照明的方法,阐释了魏晋时期“文的自觉”“人的主题”和五四时期“纯文学”“个体主义”的兴起的关联之处。以进化之史观,借古以鉴今,提出魏晋时期“人性的觉醒”的著名论断,肯定了魏晋文学思想的革命性意义,从而达到“着手于魏晋,却立足于当代,充满时代精神”的著述目标。
关键词
刘大杰
借古鉴今
魏晋思想论
五四精神价值
Keywords
liu
dajie
borrowing
from
the
past
to
learn
from
the
present
“On
the
Thought
of
Wei
and
Jin
Dynasties”
May-Fourth
spiritual
value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在台湾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文新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专项中国古代文学史"(09JZDMG004)
文摘
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是文学史著述中影响极大的一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它不仅在大陆被确定为"部颁教材",在台湾地区也是最为普及的一部。这部书在台湾学术界影响之大,下述两个事实是有力的说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台湾的中国文学史著作的编写,往往潜在地包含着"影响的焦虑",即如何摆脱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史观",或者说核心的思路和体例。叶庆炳的《中国文学史》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个案。而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需要突破现状时,一个时常采用的策略是向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发难,其中龚鹏程的发难颇具代表性,他明确否定了刘大杰的进化论"史观"和"以平民文学为优,谓贵族文学为僵化之作品"的价值判断,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基本上就是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在台湾地区的存在状况。
关键词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
台湾地区
史观
价值判断
Keywords
liu
daji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aiwan
history
view
values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刘大杰的魏晋文化书写
贺根民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近代至20世纪中期赋学论
徐志啸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刘大杰《魏晋思想论》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追求
张军强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在台湾
陈文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