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上善若水”到《文心雕龙》的“以水喻文” 被引量:4
1
作者 吴中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2-137,共6页
自古以来,人们喜欢用"水"这样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事物来比拟抽象的事理。从先秦诸子到《文心雕龙》,这种以水喻理的智慧大致经历从"体道"到"比德"再到"喻文"三个阶段,形成中国文论水性智慧的... 自古以来,人们喜欢用"水"这样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事物来比拟抽象的事理。从先秦诸子到《文心雕龙》,这种以水喻理的智慧大致经历从"体道"到"比德"再到"喻文"三个阶段,形成中国文论水性智慧的早期脉络。水近于道,体现中国文化的哲学思辨和形象言说。崇尚水德,表现中国人的人生态度。许多文论范畴、概念,如"源""流""清""深""浅""滥""润"等等,都是把文学艺术拟水化的暗喻。毫不夸张地说,关于水的基本术语,大多可以在《文心雕龙》中找到。这是一种极富民族特色的思维和言说方式——把水的存在状态作为文学艺术结构形式的象征,即"以水喻文"。举凡艺术构思、文学风格到审美批评等文学的系列流程,都可以看到《文心雕龙》的这一思维和言说。以水喻文彰显了刘勰文法自然的审美意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善若水 文心雕龙 以水喻文
下载PDF
《文选》李善注与唐前文学批评
2
作者 徐言斌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63-166,共4页
《文选》成书于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同时代还诞生了《文心雕龙》《诗品》等早期文学批评著作,而李善在注书过程中曾大量引用集部书目,却并没有引用同列于集部之下的《文心雕龙》《诗品》等书。通过对李善注引集部书目的梳理,结合《文心... 《文选》成书于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同时代还诞生了《文心雕龙》《诗品》等早期文学批评著作,而李善在注书过程中曾大量引用集部书目,却并没有引用同列于集部之下的《文心雕龙》《诗品》等书。通过对李善注引集部书目的梳理,结合《文心雕龙》与《诗品》在初期的流传接受情况,可以推测,首先,李注未引二书与李善的注书方式有关;其次李注所引集部书目相对较早;最后《文心雕龙》《诗品》等早期文学批评著作所阐述的文学观念已大多为时人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李善 《文心雕龙》 《诗品》
下载PDF
六朝文学思想对俞平伯文学观念影响考略——以《文心雕龙》为讨论中心
3
作者 李清宇 《创新》 2014年第3期104-108,128,共5页
文章从俞平伯晚年论学自述师承六朝的记载入手,辨析了学界对于俞平伯现代文学观念主要受到晚明风气影响的观念形成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文本之间的细读比照,梳理了自新文学运动初期至20世纪30年代,俞平伯的现代文学观念受到六朝文... 文章从俞平伯晚年论学自述师承六朝的记载入手,辨析了学界对于俞平伯现代文学观念主要受到晚明风气影响的观念形成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文本之间的细读比照,梳理了自新文学运动初期至20世纪30年代,俞平伯的现代文学观念受到六朝文学思想尤其是其集大成者《文心雕龙》影响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六朝文学 刘勰 《文心雕龙》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与吴地文学
4
作者 吴中胜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6-40,92,共6页
刘勰的《文心雕龙》有着深厚的南北文化交融的特色,吴地文化是其重要的文化底蕴。这与刘勰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吴文化圈域内有密切关系。《文心雕龙》的吴地文化烙印突出体现在刘勰对南朝文学的浓厚兴趣。刘勰认为,南朝文学整体特色是&... 刘勰的《文心雕龙》有着深厚的南北文化交融的特色,吴地文化是其重要的文化底蕴。这与刘勰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吴文化圈域内有密切关系。《文心雕龙》的吴地文化烙印突出体现在刘勰对南朝文学的浓厚兴趣。刘勰认为,南朝文学整体特色是"新巧",这一时期家族文学繁盛。这一评价是历史上较早对吴地文学甚至吴文化作出的理论概括。对于吴文化的代表人物陆机其人其作,刘勰也有较多关注。《文心雕龙》就是对《文赋》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吴地文化 南朝文学 陆机
下载PDF
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文心雕龙》“觇文见心”说
5
作者 张文浩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0-57,共8页
《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觇文见心"说法。溯源"知音"原典意蕴,可知刘勰旨在论述品文鉴人的难度及途径。通过考察文情而知其人其心,从而求得情志的帖然相契,便可谓知音。尽管达到这种状况殊为不易,但刘勰仍然提供了... 《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觇文见心"说法。溯源"知音"原典意蕴,可知刘勰旨在论述品文鉴人的难度及途径。通过考察文情而知其人其心,从而求得情志的帖然相契,便可谓知音。尽管达到这种状况殊为不易,但刘勰仍然提供了"觇文见心"的若干原则及操作方法,即俗鉴与妙鉴。两者有难易和高下之分,妙鉴是"觇文见心"的最高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知音 觇文见心 俗鉴 妙鉴
下载PDF
经学视域下的《文心雕龙》器物之喻
6
作者 刘毅青 张栩凤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2年第2期23-44,共22页
以器物制作喻文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色,《文心雕龙》对之运用尤为突出,学界由此切入,从制作主体、制作对象、制作过程、制作规则、制作本质等角度将匠作之事与文人作文类比以阐释《文心雕龙》的文艺创作观念。不同于学界目前的研究,... 以器物制作喻文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色,《文心雕龙》对之运用尤为突出,学界由此切入,从制作主体、制作对象、制作过程、制作规则、制作本质等角度将匠作之事与文人作文类比以阐释《文心雕龙》的文艺创作观念。不同于学界目前的研究,本文将此文学批评现象置于刘勰经学思想下进行考量,通过对文章智术的分析,指出当前《文心雕龙》的器物之喻研究未能紧扣经学视域下文体层和文术层的核心意涵,继而从器、文、道的关联中探讨物与文的相当性,并指出刘勰的象喻语言在表现经学思想和篇章主旨上存在的弊端与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文心雕龙 器物
原文传递
从《原道》剖析《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起源
7
作者 蒋艳南 《运城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4-57,共4页
在《原道》篇中,刘勰认为"道"是"文"的起源,"文"是"道"的表现形式。"道"作为本篇通篇贯之的精神内核,是理解刘勰写作文学理论来源的关键要素。由于在先秦著作中"道"含义... 在《原道》篇中,刘勰认为"道"是"文"的起源,"文"是"道"的表现形式。"道"作为本篇通篇贯之的精神内核,是理解刘勰写作文学理论来源的关键要素。由于在先秦著作中"道"含义的多义性,导致对于"道"的文学理论本源学术界莫衷一是。本文立足《原道》文本,从"道"、"经"、"圣"与"文"的关系,分析推断刘勰的文学理论是正统的儒家思想。它既顺应天时,合乎自然,又符合世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原道》 儒家思想
下载PDF
求实为正 臻于质朴——牟世金先生的《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研究
8
作者 詹福瑞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2年第2期179-193,共15页
牟世金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文心雕龙》研究专家,倾一生之力研究《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研究是他的研究重点,取得重要成果,且形成实事求是的研究品格。主要表现为三点:坚持古代文学研究不擅改古籍的原则,立足于古籍的版本证明通行本《文心... 牟世金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文心雕龙》研究专家,倾一生之力研究《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研究是他的研究重点,取得重要成果,且形成实事求是的研究品格。主要表现为三点:坚持古代文学研究不擅改古籍的原则,立足于古籍的版本证明通行本《文心雕龙》的篇次是其原貌;主张按照刘勰对全书体系安排的说明和《文心雕龙》自身的组织结构,研究其理论体系;基于《文心雕龙》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而探究其内在联系,总结出其严密而又完整的理论体系。面对1980年代《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研究出现的热点问题,牟世金先生极为谨慎地梳理裁断各种观点,呈现出去取惟务折衷的稳健务实作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世金 《文心雕龙》 理论体系
原文传递
《文心雕龙》论行政类文体的诗性特征
9
作者 吴中胜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2,143,共5页
受浓厚的诗性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早期的行政文书有鲜明的诗性文化特质。《文心雕龙》对中国6世纪以前的行政文体都有所论及,其中有制、诰、策等下行文,以及奏、章、表等上行文。如果说下行公文彰显的是君权和天威,那么上行公文则体现... 受浓厚的诗性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早期的行政文书有鲜明的诗性文化特质。《文心雕龙》对中国6世纪以前的行政文体都有所论及,其中有制、诰、策等下行文,以及奏、章、表等上行文。如果说下行公文彰显的是君权和天威,那么上行公文则体现君臣的尊卑秩序和臣子们的惶恐与敬畏。公文的文字表述要体现对天威君命的敬畏顺从和对君臣之礼的谨守,这些都是诗性文化遗存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政治 文心雕龙 行政文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