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笔谈:文艺本体论新论:主持人语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元骧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5-7,共3页
有关文艺本体论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风靡一时,但近年来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传播和大众文化的发展,许多学者把目光转向了新兴的文化批评,他们打着反本质主义的旗号,认为体系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已经过时,文艺本体论自然也就受到... 有关文艺本体论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风靡一时,但近年来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传播和大众文化的发展,许多学者把目光转向了新兴的文化批评,他们打着反本质主义的旗号,认为体系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已经过时,文艺本体论自然也就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而在我们看来,本体论问题在任何时代都不应该也不可能过时,因为它所探讨的是具有普遍和终极意义的存在问题,所解决的是人们生存的根基和价值问题。特别是当今社会物欲膨胀、价值失范,人们正遭遇着严重的精神和信仰危机;在文学以及文化领域,后现代写作和大众文化的泛滥所带来的文艺深度的消解、中心的缺席、意义的丧失的情况下,加强文艺本体论研究更有着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约请了几位对文艺本体论问题有过长期深入研究的学者发表自己最新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人学本体论 文艺本体论 理论价值 现实意义
下载PDF
俄国形式主义在中国的接受 被引量:11
2
作者 汪介之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9-180,共12页
本文描述了俄国形式主义这一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经由西方而迟缓地传入我国的进程,考察了我国学术界译介和研究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成果,并以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以及当代文学批评中的某些变化为例,论证了我国学者对俄国形式主义... 本文描述了俄国形式主义这一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经由西方而迟缓地传入我国的进程,考察了我国学术界译介和研究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成果,并以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以及当代文学批评中的某些变化为例,论证了我国学者对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与批评的接受,揭示了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涌现的文学本体论思潮与俄国形式主义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形式主义 接受 中国 当代文学批评 形式主义理论 《谈艺录》 文学本体论 文学理论 内在关联 80年代 学术界 钱钟书 中后期 流派 译介
原文传递
当代审美实践与文学本体论的构建 被引量:5
3
作者 陈传才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68-75,共8页
当代中国文论的变革发展,凸显了“文学是人学”的视角。文学通过对深藏于人的本性之中的矛盾的过程展示,极大地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自觉,为人性的丰富、发展展现了多种可能性;从而确证了“文学是人学”的命题,从最深层的意义... 当代中国文论的变革发展,凸显了“文学是人学”的视角。文学通过对深藏于人的本性之中的矛盾的过程展示,极大地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自觉,为人性的丰富、发展展现了多种可能性;从而确证了“文学是人学”的命题,从最深层的意义来理解,可以认为是文学本体论的命题。因此,当代文学观念的变革、重建,就不能停留于文学主体性和文学价值论的探索,还应当推进到文学本体论的构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本体 生命本性 文学价值取向 人生观念 文学的层次品位
下载PDF
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与现代文学史叙述模式的变迁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希东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104,共10页
文学史叙述的历史是文学观念的演变与发展史,文学史叙述常被文学观念所左右,它成为文学史叙述的潜在支配力量,这是造成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现代文学史叙述模式历史演变的潜在原因;一个时期的主流文学观念常与特定地域、特定历史时期主流... 文学史叙述的历史是文学观念的演变与发展史,文学史叙述常被文学观念所左右,它成为文学史叙述的潜在支配力量,这是造成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现代文学史叙述模式历史演变的潜在原因;一个时期的主流文学观念常与特定地域、特定历史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密切联系在一起而成为文学史叙述的决定支配力量,而这样的文学史叙述并不是客观真实的文学史叙述,因此,超越特定时期、特定地域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史叙述的潜在支配而回归"文学本体",这样的文学史叙述才是科学合理的文学史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观念 文学史 叙述模式 文学本体 本体回归
下载PDF
小说何以成为表演艺术?——彼得·基维对文学本体论的新探索
5
作者 王慧婷 殷曼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基维试图整合古德曼“代笔的”艺术,将以小说为主的虚构文学也纳入戏剧、音乐等表演艺术。在基维看来,小说的示例并非固定不变的文字标记,而是读者的每一次阅读体验。阅读可以作为听觉表演而存在,作为表演的阅读就是读者在脑内扮演讲故... 基维试图整合古德曼“代笔的”艺术,将以小说为主的虚构文学也纳入戏剧、音乐等表演艺术。在基维看来,小说的示例并非固定不变的文字标记,而是读者的每一次阅读体验。阅读可以作为听觉表演而存在,作为表演的阅读就是读者在脑内扮演讲故事的人给自己讲故事。默读表演以“解释”为驱动力,“解释”能力在一次次阅读实践中获得提升。“批评”是更深入的“解释”,它既存在于两次阅读体验的间隙里,也存在于阅读结束后的反思中。基维将“解释”与“批评”的权利赋予普通读者,体现了他对文学行动价值的体认。基维的这一表演式文学本体论契合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文艺理论的表演性转向,他对表演式文学传统的谱系学追溯也适用于中国的文学历史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本体论 彼得·基维 分析美学 表演
下载PDF
英伽顿的现象学文论体系及其哲学基础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本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2-176,共5页
英伽顿的现象学文论体系包括文学本体论、文学认识论和文学价值论,其中文学认识论是重心。文学本体论讲作品本身的四层次结构形式;文学认识论讲读者对这种结构形式的具体化,亦即对作品的重构;文学价值论讲作品本身存在的艺术价值以及读... 英伽顿的现象学文论体系包括文学本体论、文学认识论和文学价值论,其中文学认识论是重心。文学本体论讲作品本身的四层次结构形式;文学认识论讲读者对这种结构形式的具体化,亦即对作品的重构;文学价值论讲作品本身存在的艺术价值以及读者对作品本身重构后所形成的审美价值。文学本体论运用了现象学哲学的还原方法,文学认识论则基于现象学哲学的意向性建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伽顿 文学本体论 文学认识论 文学价值论 现象学哲学
下载PDF
论文学本体论概念在中国近四十年的发展
7
作者 张瑜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2,57,共10页
文学本体论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文论界提出的影响最大的新兴文论术语之一,在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对40年来文学本体论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和评述,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文论... 文学本体论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文论界提出的影响最大的新兴文论术语之一,在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对40年来文学本体论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和评述,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文论界对文学本体论含义理解的发展变化,二是总结文学本体论概念的演变对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和发展的影响、贡献和理论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本体论 本体论 存在 形而上学
下载PDF
基特勒媒介理论视野中的文学本体问题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3-32,共10页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既是重要的媒介理论家,也是独具特色的媒介文论家。通过深刻分析1800/1900年代西方社会由技术媒介所建构的话语网络,基特勒提出了'媒介决定我们的现状'的结论。该结论实际表达了一种强调技术媒介物质性...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既是重要的媒介理论家,也是独具特色的媒介文论家。通过深刻分析1800/1900年代西方社会由技术媒介所建构的话语网络,基特勒提出了'媒介决定我们的现状'的结论。该结论实际表达了一种强调技术媒介物质性与先在性的媒介本体论。通过分析基特勒媒介理论与福柯话语理论的关系,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其媒介本体三层意涵的生成逻辑,亦可由此发现基特勒从媒介本体论问题向文学问题的衍生逻辑。正是基于其媒介本体论,基特勒做出了'文学是一种书写技术系统'的本体论断,进而以'书写''媒介性''物质性'为核心建构了一种具有强烈的后阐释学与后历史主义色彩的审视文学和文学史现象的文论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特勒 媒介理论 物质性 文学本体论 书写技术
下载PDF
语境化:西方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贵苍 李玲梅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86,99,共6页
两千多年的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历史呈现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即围绕现实-作者-作品-读者这四个要素不断创建建构意义的语境,期间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使得文学批评从判断作品的价值逐步向意义解读过渡。本文大致勾勒了这一发展趋势,... 两千多年的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历史呈现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即围绕现实-作者-作品-读者这四个要素不断创建建构意义的语境,期间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使得文学批评从判断作品的价值逐步向意义解读过渡。本文大致勾勒了这一发展趋势,并认为自接受美学之后,读者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文学批评走向围绕语境建构意义的趋势还将持续,因为这与当今世界呼吁多元文化主义、强调多样性和差异的后现代哲学精神是完全契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四要素 语境 摹仿说 表现说 文学本体论 读者反应理论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文学存在方式研究之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单小曦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10,共6页
20世纪西方哲学、人文学术转型和中国"新时期"文学本体论的理论争鸣,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理论背景。30年来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代表性观点包括"三环结构"文学活动说、"三R结构"文学活动说、... 20世纪西方哲学、人文学术转型和中国"新时期"文学本体论的理论争鸣,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理论背景。30年来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代表性观点包括"三环结构"文学活动说、"三R结构"文学活动说、文学的"交流对话"说、"文学存在的四维整体结构"说等。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突破了本质论取向,蕴含着文学存在研究的新的理论生长点,同时也存有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论 文学存在方式 文学本体论
下载PDF
元人关于文学本体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查洪德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9-165,共7页
元代文论家从哲学高度对文学本体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形成了文学本于“理”和本于“气”两种文学本体论 ,这成为考察元代文学思潮不可回避的一个既复杂又重要的问题。元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也深化了对一些文学基本问题的认识。在元代 ... 元代文论家从哲学高度对文学本体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形成了文学本于“理”和本于“气”两种文学本体论 ,这成为考察元代文学思潮不可回避的一个既复杂又重要的问题。元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也深化了对一些文学基本问题的认识。在元代 ,文学“气”本论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且形成了理论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文学本体论 "理"本论 "气"本论 古代文学理论
下载PDF
在后形而上学意义上重建文学本体论——新世纪文学本体论研究的理据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4-119,共6页
新时期国内文学本体论研究,前阶段随着文学审美本性的被坚守而成为热点,后半阶段因后现代理论传入而渐趋冷,进入新世纪,出于价值失范之忧而又升温。但近三十年来该研究中,自创性理论话语居多,其赖以建构的有效学理根据却每每显得稀薄。... 新时期国内文学本体论研究,前阶段随着文学审美本性的被坚守而成为热点,后半阶段因后现代理论传入而渐趋冷,进入新世纪,出于价值失范之忧而又升温。但近三十年来该研究中,自创性理论话语居多,其赖以建构的有效学理根据却每每显得稀薄。其实,19世纪中期以来哲学开始发展出直观、体验等有别于传统思辨的、类似于文学的崭新理路,逐渐形成诗思等超越了主客对立的后形而上学思想方法,这为今天建构文学本体论提供了学理根据,它包括诗与哲学之争、本体论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和文学对形而上学的超越这密切关联的三个方面。在此,关键应看到,文学语言具有超越主客二分、与存在对话的独特功能,在后形而上学视野中,文学与存在的对话乃文学的存在方式,文学本体论建构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文学本体论 形而上学 后形而上学 语言
原文传递
反本质主义语境下的文学本质论探索 被引量:2
13
作者 赖大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9-166,共8页
反本质主义是我国当代文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传统文学观念和理论模式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当代文论的格局。在反本质主义论争的语境下,当代文论界对文学本质论的探讨,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巨大变化... 反本质主义是我国当代文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传统文学观念和理论模式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当代文论的格局。在反本质主义论争的语境下,当代文论界对文学本质论的探讨,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巨大变化:有的明显回避文学本质论问题,只对其做某种知识化处理;有的则改变策略,转换为对文学本体论问题进行探讨寻求新的突破;有的虽不避嫌疑仍直接讨论文学本质问题,但其理论观念和模式都已大不相同;也有的小心谨慎地避开某些是非之争而不正面讨论文学本质论问题,但实质上是在另辟蹊径进行某种新的探索。这反映了在反本质主义"事件"之后,当代文论多元探索的发展趋向。一次反本质主义论争不可能终结对于文学本质论的研究,因为文学发展不会终结,人们的认识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文学本质论的创新探索也必然还在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本质主义 文学本质论 文学本体论 多元开放
下载PDF
文学理论的本体论思考
14
作者 刘双贵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29-133,共5页
文学理论学科的独立性正在丧失。文学理论是一门具有自身本体论价值的学科,它不等同于单纯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可以局限于退回孤立的文本。它是基于文化价值大体系中的有着严谨学理性和社会价值的独立学科。它不仅仅是文学的理论,更是文... 文学理论学科的独立性正在丧失。文学理论是一门具有自身本体论价值的学科,它不等同于单纯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可以局限于退回孤立的文本。它是基于文化价值大体系中的有着严谨学理性和社会价值的独立学科。它不仅仅是文学的理论,更是文学的理论。它具有自身的本体论理论特性。时代呼唤着文学理论回到文学理论自身。文学理论不容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本体论 文本 学理性 消解
下载PDF
文学语用批评的哲学思辩 被引量:1
15
作者 涂靖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62,共5页
借助文学语言理解人与社会的存在是我们拥抱世界的方式,探索意义实质上是探索人类自身的生命。文学批评关注的焦点是人的生活和自由,它不是任何意义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而是旨在阐释作为此在的人在社会传统、历史文化中的经验以及人的... 借助文学语言理解人与社会的存在是我们拥抱世界的方式,探索意义实质上是探索人类自身的生命。文学批评关注的焦点是人的生活和自由,它不是任何意义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而是旨在阐释作为此在的人在社会传统、历史文化中的经验以及人的语言本性,最后实现把握世界、历史和人生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学语言 文学本体 文本意义
原文传递
文艺本体论讨论与当代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发生 被引量:1
16
作者 代云红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8-44,共7页
20世纪80年代的文艺本体论讨论不仅推动了文艺研究的"人类学转向",而且还促进了"文学人类学"的发生及形成。文艺本体论讨论中的认识分歧,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影响了"文学人类学"后来的发展路向及研究格局。... 20世纪80年代的文艺本体论讨论不仅推动了文艺研究的"人类学转向",而且还促进了"文学人类学"的发生及形成。文艺本体论讨论中的认识分歧,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影响了"文学人类学"后来的发展路向及研究格局。仅仅把注意力投向方法论革新,以及主体性精神生长等方面去探究当代中国文学人类学发生的原因,很容易忽视当代中国"文学人类学"观念的建构在理论及实践层面上有什么合理之处,又有什么不合理之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本体论 文学研究 人类学转向 文学人类学
下载PDF
后人类语境与文艺理论新动向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坤宇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8-136,共9页
后人类状态已经悄然成为人们的生活现实。这种状态势必对当前作为主流文化的人文主义既有的认知、伦理和审美体系产生冲击——一次全面的价值重估正在进行之中。作为后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在这种新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文艺活动的蜕变也正在... 后人类状态已经悄然成为人们的生活现实。这种状态势必对当前作为主流文化的人文主义既有的认知、伦理和审美体系产生冲击——一次全面的价值重估正在进行之中。作为后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在这种新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文艺活动的蜕变也正在发生,主要体现为泛文本化、融媒体、游戏产业大发展、科幻产业兴盛等新的现象。因应社会文化变革和文艺活动的新状态,文艺理论也迎来了新的契机。数字人文、生态后人类批评、人工智能语境中文艺本体论的探讨、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新媒介研究等领域正在从后人类语境的外部撬动文艺理论的内部变革,并使之再次焕发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语境 新动向 数字人文 文艺本体论 后人类生态批评 元宇宙
原文传递
本质孤独与文学存在——布朗肖《文学空间》中的文学本体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博 张新木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2-127,136,共7页
法国学者布朗肖在其著作《文学空间》中提出了"本质孤独"的概念,并由此构建了其独特的文学本体论,即通过文学本身接近存在的中性之源。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文学的处境、写作主体的孤独、本质孤独、文学本体论对主体性的超越... 法国学者布朗肖在其著作《文学空间》中提出了"本质孤独"的概念,并由此构建了其独特的文学本体论,即通过文学本身接近存在的中性之源。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文学的处境、写作主体的孤独、本质孤独、文学本体论对主体性的超越等四个方面对其文学本体论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朗肖 本质孤独 隐藏 文学本体论
原文传递
文学与民主的联姻和疏离——试论胡适文学活动中的民主想象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9-133,共5页
胡适是一位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学者。胡适文学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平民文学思想,这与他所受到的美国民主观念的浸润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来看,胡适文学活动中充满了强烈的民主诉求。在新文化运... 胡适是一位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学者。胡适文学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平民文学思想,这与他所受到的美国民主观念的浸润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来看,胡适文学活动中充满了强烈的民主诉求。在新文化运动前,胡适在理论上提倡文学的"美感",却在创作中重视文学的"济用"功能;在新文化运动期间,他竭力促成文学与民主的联姻,希望通过文学革命来达成思想启蒙、民主政治的目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表现出了将文学与政治脱钩、回归文学本体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文学 民主观念 民主想象 文学本体
下载PDF
审美感通学批评的文艺学基础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余礼 《长江学术》 2017年第2期94-102,共9页
"审美感通学批评"区别于其他批评方法的独特之处,归根结底是源于对文艺本体、文艺功能、文艺创作规律、文艺审美标准等元问题的不同理解。在文艺本体论上,审美感通学批评认为文艺作品不只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是... "审美感通学批评"区别于其他批评方法的独特之处,归根结底是源于对文艺本体、文艺功能、文艺创作规律、文艺审美标准等元问题的不同理解。在文艺本体论上,审美感通学批评认为文艺作品不只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是现实生活、作者自我、审美形式三维耦合的结晶;其本体并不局囿于"形式",也不在"生活"或"人类",而存在于作者生命、作品生命、观者生命三者融会互动所形成的动态结构中。这个动态结构同时也最能说明文艺作品的创造之秘。文艺作品的创造本质上是一个"说不可说"的过程,是作家在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艺术创造本身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调动诗性智慧进一步去深入探索、巧妙表现的过程;创作的关窍不在于"反映生活",而在于"倏作变相",以陌生化、合律化的形式传达个体深沉的生命体验。在文艺价值论上,审美感通学批评认为文艺的价值不限于认识、娱乐和教诲,而主要在于感动人心、感兴生命、增进共通感、成人之美(让人成为人并达到美的境界)和涵育创造性人格。在审美标准论上,审美感通学批评认为,文艺作品所传达的生命体验越是深厚独特,作品所渗透的诗性智慧越是丰富高妙,作品所采用的审美形式越是新颖和谐,其整体感通人情、拓展人心的力量越大,其艺术价值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感通学批评 文艺本体论 文艺价值论 审美标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