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1930年代革命文学的“资本化”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跃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0-128,共9页
1930年代的革命文学生产处于政治需要、文学追求与经济利益三者的张力之中,"资本化"是它最大的特点。当时上海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和现代出版业为革命文学提供了完善的生产—消费机制,使其难逃被转化为经济资本和社会... 1930年代的革命文学生产处于政治需要、文学追求与经济利益三者的张力之中,"资本化"是它最大的特点。当时上海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和现代出版业为革命文学提供了完善的生产—消费机制,使其难逃被转化为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命运。国民党也试图通过在文学上打"革命"旗号以及实行专制的文化政策来独占"革命"的合法性。出于经济目的和政治图谋设立的文学奖也在为革命文学的资本化推波助澜。革命文学的资本化生产方式使1930年代的"革命文学"呈现出特别复杂、多样的面貌,同时也使革命文学的生产必然遭遇重重悖论。以反抗资本主义的现代性为目标的革命文学却不得不借助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来实现自身的再生产,这一方面消解了它的"革命"性,同时也使其"文学"性大打折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学 资本化 文学生产 文学传播 文学奖
下载PDF
论石刻对文学传播的贡献 被引量:1
2
作者 杜海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67,共7页
在历史上流行过的诸种载体如甲骨、竹简、木牍、丝帛、皮革、纸张、金属与山石中,石刻以其独特的优势,以持久、及时、开放的传播方式,为文学发展提供了甚大的帮助:一是提供方便的学习平台,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热情;二是彰显文学的魅力,延... 在历史上流行过的诸种载体如甲骨、竹简、木牍、丝帛、皮革、纸张、金属与山石中,石刻以其独特的优势,以持久、及时、开放的传播方式,为文学发展提供了甚大的帮助:一是提供方便的学习平台,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热情;二是彰显文学的魅力,延续文学作品的生命,从而繁荣了文学创作;三是保存了大量的作家与作品。石刻对文学的传播具有其他传播形式不具备的功能,在历史上为文学繁荣做出的贡献应该得到重视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文学 文学传播 文学传播方式 文学传播效果
下载PDF
文学传播与《西游记》的经典化
3
作者 王占军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0-67,共8页
文学传播是文本接受的基础,是文本实现经典化的重要条件。《西游记》的经典化进程离不开文学传播的巨大推动作用。《西游记》传播的方式主要有印刷出版传播,戏曲、曲艺传播,以及多媒体时代的影视、网络传播等,不同的传播方式在相应历史... 文学传播是文本接受的基础,是文本实现经典化的重要条件。《西游记》的经典化进程离不开文学传播的巨大推动作用。《西游记》传播的方式主要有印刷出版传播,戏曲、曲艺传播,以及多媒体时代的影视、网络传播等,不同的传播方式在相应历史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从其传播历程来看,明清时期坊刻出版传播中商业资本的推动奠定了《西游记》经典文本的传播基础,戏曲、曲艺等口头传播方式尤其是多媒体时代的影视和网络传播借助于其神话小说的特性,使《西游记》在跨文本传播中具备了无限想象空间,它们共同作用于文本的广泛传播和接受,使文本的经典化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文学传播 经典化
下载PDF
心理能量视角下的文学传播与社会和谐心理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百里清风 李海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01-104,共4页
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即构建社会和谐心理)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实质内容。我国经济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以及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了各种社会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合理和有效的引导,必... 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即构建社会和谐心理)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实质内容。我国经济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以及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了各种社会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合理和有效的引导,必然会严重影响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文学应充分发挥文学心理能量传播的基本功能,及时有效化解各种消极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使人们顺利完成心理上的调适,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心理结构,来奠定社会良性运行的社会心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能量 文学传播 和谐社会 和谐心理
下载PDF
文学交游的自觉与中唐文学生态 被引量:2
5
作者 钟志辉 《长江学术》 CSSCI 2022年第1期26-36,共11页
从主动性、积极性、持续性、规模性四个维度去衡量中唐文学,可以抽绎出"文学交游的自觉"这个命题。文学交游的自觉渗透到中唐文坛的诸多新现象中。首先是诗文唱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文学互动表现出跨地域、长时段的特点,... 从主动性、积极性、持续性、规模性四个维度去衡量中唐文学,可以抽绎出"文学交游的自觉"这个命题。文学交游的自觉渗透到中唐文坛的诸多新现象中。首先是诗文唱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文学互动表现出跨地域、长时段的特点,文学传播因之呈现网络状。其次是在文人交游过程中,书信被大量运用,书信讨论的内容更丰富多元,以书信论文的现象尤其值得注意;联句唱和在文人交游中呈复兴之态,其形式、风格上发生了新变。最后是文人心态与动机表现出强烈的辩论、竞争色彩。文学交游的自觉与科举制度的发展有关,它为中唐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文学 文人交游 文学生态 文学传播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诗眼”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玉华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8-96,158,共10页
中国古代文论中有"文如其人"之论,认为诗像人一样,是一个血气灌注的生命有机体,是人内在精神世界的物化形式,因此常常以人喻诗、以人论诗、以人评诗。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自觉时代,是中国文学艺术理论的鼎盛时期,"... 中国古代文论中有"文如其人"之论,认为诗像人一样,是一个血气灌注的生命有机体,是人内在精神世界的物化形式,因此常常以人喻诗、以人论诗、以人评诗。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自觉时代,是中国文学艺术理论的鼎盛时期,"诗眼"说也得到了极大发展。晚唐五代出现了大量研究诗法诗格的著作,对于字句锤炼及"诗眼"问题颇多论述。"诗眼"说发展到宋代,不但正式提出了"诗眼"这一规范化的范畴,而且对"诗眼"的内涵、结构、功能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且扩大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以研究诗法句法为着眼点,以提炼"警策"之句、之字(眼)为关键,以"以少胜多"为表达效果的"诗眼"说不但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形成共识、论之者众,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随着中华文化的影响所及,传到了海外,特别是在日本和朝鲜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诗眼 警策 以禅论诗 文学传播
原文传递
先秦子书与伍子胥故事
7
作者 陈洪 姚瑶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3-27,共5页
伍子胥作为春秋时代的风云人物,曾引起战国时期史学家和思想家的广泛注意和深刻思考,其故事不仅见录于先秦史籍,而且也见载于诸子著作。与史家记载不同的是,《韩非子》、《吕氏春秋》给伍子胥故事增加了一些新的情节和人物,这不仅丰富... 伍子胥作为春秋时代的风云人物,曾引起战国时期史学家和思想家的广泛注意和深刻思考,其故事不仅见录于先秦史籍,而且也见载于诸子著作。与史家记载不同的是,《韩非子》、《吕氏春秋》给伍子胥故事增加了一些新的情节和人物,这不仅丰富了伍子胥故事,而且也使这一历史故事的小说意味愈加浓厚;《荀子》、《庄子》等对于伍子胥形象虽然大多只是简短的点评,并不讲述故事,但都对伍子胥的品格给予了道德评判,形成了伍子胥忠贤、强谏的人物形象。这些引述和评价具有三方面的意义:在思想内容上促使伍子胥的忠臣形象成为后来故事发展的内在灵魂;在表现形式上,推动了伍子胥故事的小说化和文学传播,显示出子书向小说转变的趋向;在文体上,则体现了中国早期小说的某些重要特征,如譬喻故事加议论的叙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子胥故事 先秦诸子 道德评判 小说化 文学传播
下载PDF
试析《域外小说集》初期的传播困境及成因
8
作者 熊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域外小说集》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享有盛誉,但就是这样一部被今人视为开时代风气之先的译作,其在初期的传播和接受却呈现出惨淡的光景。周氏兄弟作为译者十分重视作品的宣传和流通,赞助者蒋抑卮通过特殊的方式来扩大译作的接受人群,而... 《域外小说集》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享有盛誉,但就是这样一部被今人视为开时代风气之先的译作,其在初期的传播和接受却呈现出惨淡的光景。周氏兄弟作为译者十分重视作品的宣传和流通,赞助者蒋抑卮通过特殊的方式来扩大译作的接受人群,而作者的赠书活动也在无形中推动了译作的传播。即便如此,译作的销量和传播还是十分有限,主要原因在于译者语言的僵硬和译作文体形式的陌生化,译作难以满足当时受众的阅读期待,也与彼时图书市场的发展趋势有关。周氏兄弟在《域外小说集》中所体现出来的超前意识使这部译作成为“将来时代”的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小说集》 翻译文学 文学传播 短篇小说文体
下载PDF
斯诺对《七律·长征》早期传播的贡献考述
9
作者 郑锦怀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9-33,共5页
1936年夏,埃德加·斯诺前往陕甘苏区进行采访,多次跟毛泽东进行交流,并获赠其手书的《七律·长征》。返回北平后,他不仅在燕京大学进步学生当中展示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手迹,推动该诗在中国国内的传播,还在所著《西行漫... 1936年夏,埃德加·斯诺前往陕甘苏区进行采访,多次跟毛泽东进行交流,并获赠其手书的《七律·长征》。返回北平后,他不仅在燕京大学进步学生当中展示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手迹,推动该诗在中国国内的传播,还在所著《西行漫记》中收录《七律·长征》的第一个英文意译版本,首次将毛泽东诗词传入英语世界。受其影响,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亦注意到毛泽东的诗才与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律·长征》 文学传播 埃德加·斯诺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下载PDF
文学期刊与世纪之交的散文文体风尚
10
作者 王云芳 《文学与文化》 CSSCI 2023年第3期29-35,共7页
本文从文学传播学的视角,考察世纪之交的散文文体风尚。文学期刊与文学作品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世纪之交,纯文学期刊以改版为契机,对散文文体进行重新定位,以“杂”的特色活泼刊物面貌,获得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散文文体则在文学期刊编... 本文从文学传播学的视角,考察世纪之交的散文文体风尚。文学期刊与文学作品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世纪之交,纯文学期刊以改版为契机,对散文文体进行重新定位,以“杂”的特色活泼刊物面貌,获得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散文文体则在文学期刊编辑的推动下,一方面拓展文体范畴,从文学走向文化;另一方面兴起了“新散文”思潮,新散文写作秉承先锋精神,探索散文写作的可能性,使散文文体由外到内完成了文体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文体革新 期刊改版 文学传播
下载PDF
城市生活状态下的宋代文学传播途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继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宋代文学传播在城市生活状态下,呈现出了新的传播途径,表现为轰动效应、品牌效应、旅游广告效应、宫廷文学消费以及城市谋生等息息相关的城市化特征。这些不同于题壁传播、纸媒传播的文学传播新特点,是文学传播近世化的开始。研究这些... 宋代文学传播在城市生活状态下,呈现出了新的传播途径,表现为轰动效应、品牌效应、旅游广告效应、宫廷文学消费以及城市谋生等息息相关的城市化特征。这些不同于题壁传播、纸媒传播的文学传播新特点,是文学传播近世化的开始。研究这些传播途径,可以更深入认识影响宋代文学的生成发展机制,解读宋代一些特殊文学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文学传播 城市生活
下载PDF
接受与认同:琼瑶文学作品对两岸共通意义空间的建构
12
作者 陈致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88-93,共6页
文学活动本质上也是一种传播活动,作家通过一定的媒介把文学作品内容所包含的信息、观念、态度或情感,传递给接受者。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沟通的方式,具有跨越制度鸿沟、修复历史创痕的重要意义和功能。琼瑶文学作品蕴含的传统中华文化元素... 文学活动本质上也是一种传播活动,作家通过一定的媒介把文学作品内容所包含的信息、观念、态度或情感,传递给接受者。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沟通的方式,具有跨越制度鸿沟、修复历史创痕的重要意义和功能。琼瑶文学作品蕴含的传统中华文化元素,契合两岸人民深层次的共同接受心理。从报纸刊物到电影电视,琼瑶文学作品因应媒介的变迁,在海峡两岸长时间大范围地传播,培育着广大的接受群体,进而构筑了一个共通意义空间,利于巩固两岸人民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瑶文学作品 海峡两岸 文学传播 文化接受与认同 共通意义空间
下载PDF
报纸媒介在文艺传播中的历史与现状
13
作者 丁红 《保定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76-83,共8页
自从19世纪末第一份报纸文艺副刊的诞生发展到现在,报纸文艺传播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报纸的文艺副刊已经从最初的附属地位发展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艺作品的发表提供了一个稳固的平台,发表了大量的文艺作品;... 自从19世纪末第一份报纸文艺副刊的诞生发展到现在,报纸文艺传播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报纸的文艺副刊已经从最初的附属地位发展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艺作品的发表提供了一个稳固的平台,发表了大量的文艺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报纸文艺的创作门槛也得以降低,大大拉近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虽然报纸文艺传播取得了上述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纸媒介 文艺副刊 文艺传播 报纸副刊 新闻传媒
下载PDF
论宋代文人贬谪对文学传播的负面影响
14
作者 张英 《武陵学刊》 2017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宋代由于政治斗争频发,贬谪文人众多。文人贬谪不仅影响到文学创作,同时也影响到文学作品的传播。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两宋朝廷禁书次数很多,所禁图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贬谪文人的著述,特别表现在对元党人诗文著述的禁毁方面... 宋代由于政治斗争频发,贬谪文人众多。文人贬谪不仅影响到文学创作,同时也影响到文学作品的传播。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两宋朝廷禁书次数很多,所禁图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贬谪文人的著述,特别表现在对元党人诗文著述的禁毁方面;宋代文祸频发,畏祸心态下,贬谪文人会有意缩小作品的传播范围,甚至删毁作品及藏书以杜绝后患;贬谪文人被放逐于远恶州地,地理环境之闭塞也会影响到文学的传播,特别影响到宋词以歌舞方式的传播,而文人贬谪后经济之窘困也会影响到他们及其子孙后代对作品的结集刊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贬谪 文学传播 禁书
下载PDF
简论传播学视阈下的贺双卿现象
15
作者 董俊珏 《安康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3-65,68,共4页
在清代文学史上,以天才女词人身份出现的贺双卿,是一个奇特的存在。在当前学术界倾向于视贺双卿为虚构人物的情况下,本文认为她仍有其不容忽视的文学史地位。从传播学的视阈来考量,"虚构人物"贺双卿作为客观文学现象的意义和... 在清代文学史上,以天才女词人身份出现的贺双卿,是一个奇特的存在。在当前学术界倾向于视贺双卿为虚构人物的情况下,本文认为她仍有其不容忽视的文学史地位。从传播学的视阈来考量,"虚构人物"贺双卿作为客观文学现象的意义和价值,是由复杂而特殊的文学传播行为和过程所赋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双卿 史震林 文学传播
下载PDF
微博社区文学传播的关键影响者研究
16
作者 张冰清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9-13,共5页
立足新传播革命的时代背景,引入网络科学的视角,对微博社区文学传播过程中的关键影响者进行了研究。分别选择微博社区中文学作品传播以及文学作品推广信息传播的典型案例,使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剖析传播过程中关键影响者的... 立足新传播革命的时代背景,引入网络科学的视角,对微博社区文学传播过程中的关键影响者进行了研究。分别选择微博社区中文学作品传播以及文学作品推广信息传播的典型案例,使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剖析传播过程中关键影响者的特征和作用。研究发现关键影响者具有专业性强、可信度高、粉丝量多的特征,不仅可以在文学传播过程中有效扩散信息,还能够为后继传播者设置议题。借助关键影响者的影响力能够扩大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从而提升文学传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影响者 文学传播 微博社区 传播学
下载PDF
山阴才媛王端淑与女性文学传播——从《伊人思》《名媛诗纬初编》两部辑集比较谈起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淑舫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7-12,共6页
明末江南吴地名门才媛沈宜修,以典出《诗经·秦风·蒹葭》书名的《伊人思》,开女性为自身辑集作品选本的先例。继之而起的清初江南越地名门才媛王端淑,虽然在鼎革之际南北漂泊,却不放弃"不忍古往今来闺阁之作湮没失传"... 明末江南吴地名门才媛沈宜修,以典出《诗经·秦风·蒹葭》书名的《伊人思》,开女性为自身辑集作品选本的先例。继之而起的清初江南越地名门才媛王端淑,虽然在鼎革之际南北漂泊,却不放弃"不忍古往今来闺阁之作湮没失传"之志,放眼天下,苦心搜罗,裒集成册,以才华学识终成与《诗经》相媲美的《名媛诗纬初编》。入选作者与作品数量成几何倍数递增,点评精妙独到,既弘扬女性自立开风气之先的进步意义,也彰显出山阴才媛王端淑对女性文学传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宜修 伊人思 王端淑 名媛诗纬初编 女性文学 传播贡献
下载PDF
论选本传播的彰显与遮蔽效应
18
作者 邓建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232-236,共5页
选本传播因其荟萃精华、卷帙简便而达于极佳之传播效果,同时也会产生彰显与遮蔽效应,这正是选本传播最大的特点。选本传播之彰显与遮蔽效应的产生,除了因为选择与排弃乃是选本与生俱来之天然属性外,还与审美取向、价值判断的偏离与漂移... 选本传播因其荟萃精华、卷帙简便而达于极佳之传播效果,同时也会产生彰显与遮蔽效应,这正是选本传播最大的特点。选本传播之彰显与遮蔽效应的产生,除了因为选择与排弃乃是选本与生俱来之天然属性外,还与审美取向、价值判断的偏离与漂移以及选家与作者角色的错位有关。从选本的整个发展历史来看,个别选本中存在的彰显不当与错误遮蔽只是暂时现象,众多选本所构成的选本集群,最终会达于一种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本传播 彰显 遮蔽 动态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