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多糖刺激前后小鼠肺肝脾组织中Toll样等受体基因表达情况 被引量:18
1
作者 万幸 王培训 +1 位作者 周联 向群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3-76,T001,共5页
目的 了解脂多糖 (L PS)对肺、肝、脾组织中与 L PS信号转导有关的受体的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L PS刺激前后取小鼠肺、肝、脾组织总 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半定量测定脂多糖结合蛋白 (L BP)、CD1 4、Toll样受体 2... 目的 了解脂多糖 (L PS)对肺、肝、脾组织中与 L PS信号转导有关的受体的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L PS刺激前后取小鼠肺、肝、脾组织总 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半定量测定脂多糖结合蛋白 (L BP)、CD1 4、Toll样受体 2 (TL R2 )、TL R4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等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组织中 ,肺有 TL R2的表达 ,肝有 TL R2、CD1 4、L BP的表达 ,脾有 TL R2的表达 ;注射 L PS后的 5 h内 ,肺组织 TL R2、TL R4、CD1 4和 TNFα,肝组织 TL R2、CD1 4、L PB和 TNFα,脾组织 TL R2、TL R4、CD1 4和TNFα的基因表达均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 正常情况下 TL R2等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异 ,L PS刺激 5 h内各基因的表达提高 ,从而提高机体对 L PS等病原体模式识别分子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Toll样受体 CD14 脂多糖结合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表达 小鼠
下载PDF
脾切除对内毒素诱发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姚咏明 杨英祥 +3 位作者 陆家齐 焦华波 于燕 盛志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40-543,共4页
目的 探讨脾切除对内毒素血症诱发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增敏机制。 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 112只随机分为脾切除组 (5 6只 )和假手术对照组 (5 6只 ) ,前者采用大鼠脾切除合并低剂量内毒素 (0 .1mg/kg)攻击模型 ,分别于注射内毒素前 ... 目的 探讨脾切除对内毒素血症诱发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增敏机制。 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 112只随机分为脾切除组 (5 6只 )和假手术对照组 (5 6只 ) ,前者采用大鼠脾切除合并低剂量内毒素 (0 .1mg/kg)攻击模型 ,分别于注射内毒素前 ,注射后 10min和 0 .5 ,1.5 ,12 ,2 4h观察两组肺组织内毒素含量、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mRNA表达、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及形态学改变。 结果 内毒素注射后 10min肺组织内毒素水平迅速升高并达峰值 ,脾切除组的升高幅度更明显。同时 ,肺组织LBPmRNA表达明显增强 ,1.5h达峰值 ,脾切除组注射后 1.5 ,4hLBPmRNA表达较有脾组分别升高 31.7%和 2 8.7%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 ,LBPmRNA分别与TNF -αmRNA及MPO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6 988、0 .44 17,P <0 .0 1)。形态学检查证实 ,脾切除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和细胞损害明显加重。 结论 脾切除可上调内毒素血症时肺脏LBP基因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术 内毒素血症 脂多糖结合蛋白 急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组织脂多糖结合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翟红霞 姚咏明 +4 位作者 陆连荣 方文慧 周宝桐 田惠民 盛志勇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烫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不同组织脂多糖结合蛋白(LBP)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观察门、体循环内毒素含量及肝、肺、肠、肾等组织LBP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烫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门、体循环均... 目的探讨烫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不同组织脂多糖结合蛋白(LBP)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观察门、体循环内毒素含量及肝、肺、肠、肾等组织LBP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烫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门、体循环均值分别为0.707EU/ml与0.342EU/ml)及细菌移位率(37.1%)较伤前值均有显著升高(P<0.01)。同时,肝、肺、肠、肾等组织LBP mRNA表达亦显著增多(P<0.01)。给予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治疗后可明显降低门、体循环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肺、肠、肾等组织LBP mRNA表达(P<0.05~0.01),其中以肠道改变最为显著(治疗组与烫伤组均值分别为0.990与1.729,P<0.01)。相关分析显示,肺组织LBP mRNA表达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94,P<0.05)。结论创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显著影响不同组织LBP mRNA的表达,LBP mRNA在局部组织表达增多可能与增敏内毒素血症的组织器官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内毒素血症 脂多糖 MRNA
原文传递
脂多糖——针对革兰阴性菌的药物靶标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嘉榕 李燕 孙红宾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0-913,共4页
革兰阴性菌细胞外膜成分脂多糖对于维持细菌的结构完整性非常重要。脂多糖被称为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致病的物质基础。脂多糖由三部分组成,包括O-特异多糖、核心多糖和类脂A,类脂A是脂多糖的毒性中心。脂多糖可导致机体发生严重感染,引... 革兰阴性菌细胞外膜成分脂多糖对于维持细菌的结构完整性非常重要。脂多糖被称为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致病的物质基础。脂多糖由三部分组成,包括O-特异多糖、核心多糖和类脂A,类脂A是脂多糖的毒性中心。脂多糖可导致机体发生严重感染,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理生理反应。脂多糖的毒性作用是通过其介导的信号途径导致机体产生强烈免疫应答引起的。目前,对于脂多糖信号通路中的相关蛋白及受体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综述了脂多糖及其所介导信号通路中主要相关蛋白及受体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脂多糖信号通路 脂多糖结合蛋白 脂多糖受体
原文传递
Loss of LBP triggers lipid metabolic disorder through H3K27 acetylation-mediated C/EBPβ-SCD activation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被引量:1
5
作者 Ya-Ling Zhu Lei-Lei Meng +17 位作者 Jin-Hu Ma Xin Yuan Shu-Wen Chen Xin-Rui Yi Xin-Yu Li Yi Wang Yun-Shu Tang Min Xue Mei-Zi Zhu Jin Peng Xue-Jin Lu Jian-Zhen Huang Zi-Chen Song Chong Wu Ke-Zhong Zheng Qing-Qing Dai Fan Huang Hao-Shu Fang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79-94,共16页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is associated with mutations in 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LBP),but the underlying epigenetic mechanisms remain understudied.Herein,LBP^(-/-)rats with NAFLD were establi...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is associated with mutations in 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LBP),but the underlying epigenetic mechanisms remain understudied.Herein,LBP^(-/-)rats with NAFLD were established and used to conduct integrative targetingactive enhancer histone H3 lysine 27 acetylation(H3K27ac)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oupled with high-throughput and transcriptomic sequencing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epigenetic pathomechanisms of active enhancers of NAFLD exacerbation upon LBP deficiency.Notably,LBP^(-/-)reduced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but markedly aggravated high-fat diet(HFD)-induced NAFLD in rats,with pronounced alterations in the histone acetylome and regulatory transcriptome.In total,1128 differential enhancer-target genes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cholesterol and fatty acid metabolism were identified between wild-type(WT)and LBP^(-/-)NAFLD rats.Based on integrative analysis,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β(C/EBPβ)was identified as a pivotal transcription factor(TF)and contributor to dysregulated histone acetylome H3K27ac,and the lipid metabolism gene SCD was identified as a downstream effector exacerbating NAFLD.This study not only broaden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tial role of LBP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AFLD from an epigenetics perspective but also identifies key TF C/EBPβand functional gene SCD as potential regulator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C/EBPΒ 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 H3K27ac Integrative analysis ENHANCER
下载PDF
Association between endotoxemia and histological feature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被引量:5
6
作者 Hiroyuki Kitabatake Naoki Tanaka +15 位作者 Naoyuki Fujimori Michiharu Komatsu Ayaka Okubo Kyogo Kakegawa Takefumi Kimura Ayumi Sugiura Tomoo Yamazaki Soichiro Shibata Yuki Ichikawa Satoru Joshita Takeji Umemura Akihiro Matsumoto Masayoshi Koinuma Kenji Sano Toshifumi Aoyama Eiji Tanak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4期712-722,共11页
AIMTo assess whether surrogate biomarkers of endotoxemia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histological feature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METHODSOne hundred twenty-six NAFLD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percut... AIMTo assess whether surrogate biomarkers of endotoxemia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histological feature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METHODSOne hundred twenty-six NAFLD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percutaneous liver biopsy were enrolled. Serum lipopolysaccharide (LPS)-binding protein (LBP) and anti-endotoxin core immunoglobulin G (EndoCab IgG) antibody concentrations at the time of liver biopsy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to examine for relationships between biomarker levels and histological scores.RESULTSSerum LBP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 patients as compared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 subjects and was correlated with steatosis (r = 0.38, P &#x0003c; 0.0001) and ballooning scores (r = 0.23, P = 0.01), but not with the severity of lobular inflammation or fibrosis.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LBP was associated with steatosis score and circulating C-reactive protein,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nd fibrinogen levels. Serum EndoCab IgG concentration was comparable between NASH and NAFL patients. No meaningful correlations were detected between EndoCab IgG and histological findings.CONCLUSIONLBP/EndoCab IgG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lobular inflammation or fibrosis. More accurate LPS biomarkers are required to stringently assess the contribution of endotoxemia to conventional NA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ENDOTOXEMIA 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 EndoCab IgG FIBROSIS STEATOSIS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奚黎婷 张慧娴 +3 位作者 朱锦舟 王超 许春芳 吴爱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21期2289-2293,共5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65例NAFLD患者(NAFLD组)和65例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非NAFLD患者(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2组人口...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65例NAFLD患者(NAFLD组)和65例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非NAFLD患者(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2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血清LBP水平、肝酶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糖代谢和胰岛素功能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PG×FINS/22.5]水平、脂代谢相关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脂肪细胞因子[瘦素、抵抗素、脂联素、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血清LBP水平与NAFLD的相关性,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法(Pearson相关系数或Spearman相关系数)及多重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血清LBP水平与NAFLD患者人口学资料、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NAFLD组血清L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8.09±23.62)μg/mL和(31.51±19.14)μg/mL,P<0.001],且血清LBP水平与NAFLD患病呈正相关[校正后OR=1.034,95%CI(1.015,1.053),P<0.001];血清LBP预测NAFL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36[95%CI(0.649,0.823)]。血清LBP水平与BMI(r=0.245,P=0.005)、WHR(r=0.282,P=0.001)及血清GGT(r=0.253,P=0.004)、HDL-C(r=-0.188,P=0.032)、FPG(r=0.412,P<0.001)、HbA1c(r=0.329,P<0.001)、HOMA-IR(r=0.344,P<0.001)、空腹C肽(r=0.276,P=0.002)、抵抗素(r=0.270,P=0.048)、IL-6(r=0.379,P=0.005)、TNF-α(r=0.368,P=0.006)均有相关性。结论血清LBP可作为诊断NAFL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与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敏感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多糖结合蛋白 脂多糖
下载PDF
血清LBP、MIP-3α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沈振丽 朱雪梅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726-729,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8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 目的分析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8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冠脉组,另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将冠脉组患者分为轻度组26例、中度组35例和重度组22例,出院后随访12个月,并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良好组(n=50)与预后不良组(n=33)。所有纳入对象入院后检测血清LBP、MIP-3α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通过ROC曲线评估LBP、MIP-3α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冠脉组患者血清LBP、MIP-3α水平均明显高于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LBP、MIP-3α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组、轻度组(P<0.05),中度组血清LBP、MIP-3α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LBP、MIP-3α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LB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768,截断值63.5μg/ml,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94%、50.00%;MIP-3α曲线下面积为0.831,截断值为55.6 pg/ml,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94%、68.00%;两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92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88%、86.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血清LBP(OR=3.90,95%CI:2.09~7.31,P<0.01)、MIP-3α(OR=4.10,95%CI:1.97~8.53,P<0.01)及SYNTAX评分(OR=3.35,95%CI:2.02~5.56,P<0.01)均为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LBP、MIP-3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均升高,且与冠脉病变程度、预后有关,有望作为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MACE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脂多糖结合蛋白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 冠脉病变 预后
下载PDF
脂多糖结合蛋白和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脓毒症的潜在治疗靶点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泽 王可洲 于杨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6-94,共9页
脓毒症是严重感染、创伤、烧伤和休克等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因。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导致的内毒素血症是导致脓毒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 L... 脓毒症是严重感染、创伤、烧伤和休克等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因。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导致的内毒素血症是导致脓毒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 LBP)和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 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 BPI)在内的多种血浆蛋白参与调控LPS激活的信号通路。两种蛋白属于同类蛋白家族,结构相似但生物学效应差异很大:LBP能协助LPS与靶细胞CD14受体结合增加宿主对LPS的敏感性,而BPI可中和LPS致炎作用并加速LPS从循环内清除。本文就LBP与BPI的结构、功能、治疗脓毒症的潜力及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的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脂多糖 脂多糖结合蛋白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
下载PDF
大鼠脂多糖结合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对脂多糖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一峰 毛宝龄 +1 位作者 钱桂生 徐剑铖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7-650,共4页
经硫酸铵沉淀、Bio Rex70树脂的阳离子交换层析和MonoQ预装柱的阴离子交换层析 ,从大鼠急性期血清中分离纯化了脂多糖结合蛋白 .SDS PAGE为单一条带 ,分子量 60kD ,所纯化的大鼠脂多糖结合蛋白可明显增强脂多糖与单核巨噬细胞的结合 .... 经硫酸铵沉淀、Bio Rex70树脂的阳离子交换层析和MonoQ预装柱的阴离子交换层析 ,从大鼠急性期血清中分离纯化了脂多糖结合蛋白 .SDS PAGE为单一条带 ,分子量 60kD ,所纯化的大鼠脂多糖结合蛋白可明显增强脂多糖与单核巨噬细胞的结合 .脂多糖结合蛋白对脂多糖诱导肺泡巨噬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结合蛋白 脂多糖 分离纯化 TNF-Α 调节作用 剂量 大鼠
下载PDF
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和脂多糖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易感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冷伟建 宋勇 +1 位作者 于宝军 施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37-541,共5页
目的:检测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和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基因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的频率分布。方法:选择该院部分科室ICU病房并发全身性感染的患者112例,并以100名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取外周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检测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和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基因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的频率分布。方法:选择该院部分科室ICU病房并发全身性感染的患者112例,并以100名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取外周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PCR)法检测BPI基因上Lys216G lu、PstⅠin intron 5和G545C、LBP基因上Cys98G ly和Leu436Pro共5个位点SNP。结果:全身性感染组BPI Lys216G lu G/G纯合子及G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组BPI Lys216G lu G/G纯合子及G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也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BPI Lys216G lu SNP的差异可能是全身性感染患者易感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 脂多糖结合蛋白 单个核苷酸多态性 全身性感染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变化对ARDS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
12
作者 杨闪闪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2期9-13,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水平变化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9例ARDS患者,按患者28 d预后结局分为生存组(n=62)和死亡组(n=47)。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 目的研究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水平变化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9例ARDS患者,按患者28 d预后结局分为生存组(n=62)和死亡组(n=47)。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原发病(外科手术、创伤、胰腺炎、肺部感染)情况、既往吸烟史、既往饮酒史、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情况、降钙素原水平等;比较2组入院时、入院7 d后血清sCD14、LBP水平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ARDS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sCD14和LB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及对ARDS患者疾病转归的预测效能(ROC曲线)。结果2组合并疾病类型、既往饮酒史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入院时、入院7 d后死亡组血清sCD14、LB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生存组(均P<0.001)。ARDS患者APACHEⅡ评分与血清sCD14和LBP水平均呈正相关(r=0.575,r=0.721;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sCD14≥42.26μg·L-1(OR=3.936,95%CI:1.482~10.452)、血清LBP≥95.61μg·mL-1(OR=3.028,95%CI:1.457~6.293)是影响ARDS患者疾病转归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14联合LBP预测ARDS患者疾病转归的效能高于血清sCD14、LBP单独预测效能(均P<0.05)。结论血清sCD14和LBP水平是影响ARDS患者疾病转归的相关因素,血清sCD14联合LBP检测有利于ARDS早期病情诊断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 脂多糖结合蛋白
下载PDF
内毒素增敏系统与严重烧伤脓毒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宁 姚咏明 +3 位作者 于燕 曹玉珏 贺立新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内毒素增敏系统——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CD14(LBP/CD14)的变化与严重脓毒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5例烧伤体表总面积大于30%患者,根据烧伤脓毒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19例)和非脓毒症组(16...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内毒素增敏系统——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CD14(LBP/CD14)的变化与严重脓毒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5例烧伤体表总面积大于30%患者,根据烧伤脓毒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19例)和非脓毒症组(16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烧伤后1、3、5、7、14、21、28d血浆LBP、可溶性CD14(sCD14)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另选择11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严重烧伤患者伤后血浆LBP、sCD14及IL-6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1),并发脓毒症的患者血浆LBP水平在伤后3、14、21、28d较未发生脓毒症患者明显升高,血浆sCD14及IL-6水平在烧伤后特别是14~28d显著高于非脓毒症患者(P<0.05或P<0.01),且与LB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严重烧伤后内毒素增敏系统参与了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反应。动态监测循环LBP/CD14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脓毒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脂多糖结合蛋白 抗原 CDI4 细胞因子类 脓毒症
下载PDF
血浆外泌体脂多糖结合蛋白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进展监测价值分析
14
作者 李蕾 李光浩 +2 位作者 郑白冰 王世文 谢丽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964-971,共8页
目的 寻找对结直肠癌具有理想诊断效能的敏感且特异的微创生物标志物。方法 应用蛋白质印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2021-07-30-2021-12-31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24例结直肠癌患者(包括117例早期患者)与210名健康志愿者血浆外... 目的 寻找对结直肠癌具有理想诊断效能的敏感且特异的微创生物标志物。方法 应用蛋白质印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2021-07-30-2021-12-31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24例结直肠癌患者(包括117例早期患者)与210名健康志愿者血浆外泌体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的表达差异。使用SPSS 26.0分析LBP作为诊断标志物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通过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配对样本LBP浓度与手术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判断LBP不同表达浓度与患者发生肝转移以及血液学指标是否存在关系。结果 蛋白质印迹法及ELISA验证均发现结直肠癌患者血浆外泌体LBP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志愿者,均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外泌体LBP对结直肠癌与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分别为0.871和0.861,联合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后诊断结直肠癌及早期结直肠癌的AUC值分别为0.879和0.846。相较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发生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外泌体LBP水平更高(P<0.001),联合CEA后对肝转移的诊断效能为0.863。去除肿瘤后2周内,血液学指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r_(s)=0.506,P<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r_(s)=0.533,P<0.01)水平与患者血浆外泌体LBP水平呈正向相关关系,均表现为水平上调,均P<0.001;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r_(s)=-0.325,P=0.031)与LBP水平呈负向相关关系,出现水平下调,P<0.001。结论 血浆外泌体LBP可以作为结直肠癌尤其是早期结直肠癌的新型诊断标志物,可以用于临床监测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生物标志物 外泌体 脂多糖结合蛋白 肝转移
原文传递
烫伤大鼠肝脏脂多糖结合蛋白和脂多糖受体CD14mRNA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方文慧 姚咏明 +4 位作者 施志国 于燕 吴叶 陆连荣 盛志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 观察烫伤后肠源性内毒素移位与肝组织内毒素增敏系统———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CD14(LBP/CD14)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大鼠 35 %TBSAⅢ度烫伤模型 ,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和重组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治疗... 目的 观察烫伤后肠源性内毒素移位与肝组织内毒素增敏系统———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CD14(LBP/CD14)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大鼠 35 %TBSAⅢ度烫伤模型 ,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和重组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治疗组。烫伤组和rBPI2 1 治疗组动物于伤后 12h活杀。留取肝组织和血标本分别检测组织LBP、CD1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 NA表达及肝脏功能指标。 结果 烫伤后肝组织内毒素含量显著降增高 (P <0 .0 1) ,且肝组织LBP/CD14、TNFαmRNA表达亦明显增多。给予rBPI2 1 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组织内毒素水平 ,并不同程度抑制组织LBP/CD14、TNFα基因表达。同时 ,rBPI2 1 治疗组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 结论 烫伤后移位内毒素聚积于肝脏 ,可明显刺激机体局部组织LBP/CD14mRNA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大鼠 肝脏 脂多糖结合蛋白 脂多糖受体 CD14 mRNA表达 肿瘤坏死因子A
原文传递
血清AGP2、LBP及PCT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王宇鹏 宋凯 +2 位作者 孙远松 姜大同 李贺 《肝胆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49-355,共7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人院后24小时内血清中α-1-酸糖蛋白2(AGP2)、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及降钙素原(PCT)对AP患者病情的早期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 目的本研究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人院后24小时内血清中α-1-酸糖蛋白2(AGP2)、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及降钙素原(PCT)对AP患者病情的早期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并在入院24小时内收集患者血清。根据2012年亚特兰大国际会议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将患者分为非重症急性胰腺炎(non-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Non-SAP)组(n=156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组(n=71例)两组,比较两组间AGP2、LBP、PCT及综合评分指标的差异,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其与AP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P的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分析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SAP组与Non-SAP组比较,Ranson评分、SOFA评分、CTSI评分、AGP2、LBP、PCT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GP2、LBP及PCT水平与AP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GP2、LBP及PCT为AP患者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示Ranson评分.SOFA评分CTSI评分、AGP2、LBP以及PCT为AP严重程度的重要预测因素(均AUC>0.7)。而AGP2、LBP及PCT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AUC=0.895)对SAP的预测性能优于AGP2(AUC=0.844)、LBP(AUC=0.728)及PCT(AUC=0.799)指标的单独使用。结论AP患者人院24h内血清AGP2LBP及PCT水平对早期预测AP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且三者联合时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 α-1-酸糖蛋白2 脂多糖结合蛋白 降钙素原 预测
下载PDF
严重外科感染患者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水平的变化规律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立天 姚咏明 +1 位作者 陆家齐 于燕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342-1345,共4页
目的观察外科严重感染患者内源性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筛选外科严重感染患者19例,分别于感染前和感染后第1、3、5、7、14天采集血标本。采用 ELISA 方法测定血浆 BPI、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和白细胞介素... 目的观察外科严重感染患者内源性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筛选外科严重感染患者19例,分别于感染前和感染后第1、3、5、7、14天采集血标本。采用 ELISA 方法测定血浆 BPI、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内毒素含量采用改良基质显色法鲎试验检测。同时检查感染前及感染后第1、3、5、7、14天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并观察患者预后。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患者感染后第1~5天血浆中 BPI/LBP 比值明显降低(P<0.01),第7天恢复至正常范围;严重脓毒症组患者感染后第1~7天其比值显著降低(P<0.01)。此外,感染后第1~3天严重脓毒症组血浆中 BPI/LBP 比值显著低于脓毒症组(P<0.05)。结论外科感染时机体内源性 BPI 和 LBP 水平迅速升高,但 BPI 的增幅明显低于 LBP;感染早期BPI/LBP 比值与脓毒症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 脂多糖结合蛋白 脓毒症 细胞因子 内毒素
原文传递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调节蛋白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瑞丹 饶日春 +3 位作者 林福地 徐忠玉 张阳根 张闽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2-214,共3页
探讨内毒素结合蛋白 (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protein、LBP)、杀菌性 /通透性增加蛋白 (bactericidal/permeability -increasingprotein、BPI)及可溶性sCD14 (solubleCD14、sCD14 )水平在慢重肝患者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探讨内毒素结合蛋白 (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protein、LBP)、杀菌性 /通透性增加蛋白 (bactericidal/permeability -increasingprotein、BPI)及可溶性sCD14 (solubleCD14、sCD14 )水平在慢重肝患者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应用基质显色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 ,检测 2 4例慢重肝患者血中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LBP、BPI和sCD14的水平 ,并以 10例献血员和 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慢重肝患者在早期、中期、晚期 ,其血中LPS、LBP、BPI和sCD14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慢乙肝患者及献血员 ;慢重肝死亡者其LPS、LBP、BPI和sCD14的水平也显著高于存活者 ;慢重肝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 ,LBP/BPI比值增大。慢重肝患者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时 ,高水平的LBP和sCD14及相对不足的BPI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血清 内毒素调节蛋白 临床意义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可溶性CD14
下载PDF
LBP/sCD14在评价肝硬化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蓓莉 张顺财 《肝脏》 2010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了解肝硬化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可溶性CD14(sCD14)、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各指标预测预后的能力。方法收集肝硬化伴SIRS患者23例,肝硬化不伴SIRS患者23例,正常对照11例,动态浊度法测定血内毒... 目的了解肝硬化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可溶性CD14(sCD14)、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各指标预测预后的能力。方法收集肝硬化伴SIRS患者23例,肝硬化不伴SIRS患者23例,正常对照11例,动态浊度法测定血内毒素,ELISA法测定血清LBP、sCD14水平,记录CRP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院内存活情况。运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指标对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肝硬化伴SIRS患者病死率显著升高,sCD14、CRP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不伴SIRS患者(P<0.05)。血LBP浓度无肝硬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伴SIRS组院内死亡患者sCD14显著高于存活患者[(1344.58±379.99)μg/L对(1045.19±318.66)μg/L,P<0.05],与患者预后成正相关(r=0.661,P=0.024),LBP和CRP在死亡与存活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伴SIRS组sCD14预测预后的AUC为0.9,P<0.01;LBP、CRP的AUC值均小于0.7。结论肝硬化SIRS患者血清sCD14水平显著高于不伴SIRS患者,预测肝硬化伴SIRS患者院内预后较佳。LBP、CRP预测预后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脂多糖结合蛋白 可溶性CD14 C反应蛋白 预后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 as a novel citrullinated autoantige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20
作者 Xiaozhen Zhao Yuling Chen +8 位作者 Wen Wen Yongjing Cheng Ru Li Xu Liu Yuhui Li Rulin Jia Haiteng Deng Zhanguo Li Xiaolin Sun 《Rheumatology & Autoimmunity》 2022年第1期5-14,共10页
Background:A specific feature of the autoimmune respons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RA)is the presence of 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ies(ACPAs)in patient sera.These antibodies can appear several years before disea... Background:A specific feature of the autoimmune respons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RA)is the presence of 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ies(ACPAs)in patient sera.These antibodies can appear several years before disease onset and ar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RA.Objective:We performed proteomic analysis by mass spectroscopy to identify novel citrullinated antigens and autoantibodies in RA patients.Methods:Polypeptides isolated from the sera of RA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by Orbitrap high-precisi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then citrulline-containing proteins were selected.The levels of ACPAs against these newly identified citrullinated autoantigens in sera of 100 RA patients and 50 healthy controls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Results:A total of 135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in RA patients and the protein profile included 11 citrulline-containing antigens.Three of the 11 citrullinated proteins had been reported in previous studies.ACPAs against the novel citrullinated epitopes from these proteins were increased in sera from the RA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healthy controls.Autoantibodies against one of the citrullinated antigens,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LBP),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RA patients and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activities.The titer of anti-citrullinated LBP antibodies(anti-cLBP)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fection incidence in RA patients.Conclusion:Serum protein analysis by high-precision proteomic technology is a feasible method to identify novel citrullinated epitopes in RA patients.Anti-cLBP antibodies are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severity and infection in RA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PA 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 RHEUMATOID ARTHRIT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