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学大师廖平评传 被引量:8
1
作者 舒大刚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0-18,共9页
经学大师廖平精熟汉师家法,长于礼制,善说"今古",度越前贤伦辈。廖平学经六变,其"一变二变"最可观。其"尊今抑古",具有社会和学术两大效益;其疑古精神、素王改制思想,导致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经学大师廖平精熟汉师家法,长于礼制,善说"今古",度越前贤伦辈。廖平学经六变,其"一变二变"最可观。其"尊今抑古",具有社会和学术两大效益;其疑古精神、素王改制思想,导致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进而引发了对中国古代文明、古史系统进行重新清理的"古史辩"运动。廖平为学屡变,而不变者是尊孔尊经,"尊孔"是尊"托古改制"之孔,"尊经"是尊为后世制法、因时制宜、为时损益之经,实质是欲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改革的"立足点",因此廖平之学术创见具有振奋民族自尊心之功。但是受时代和地域的限制,廖平接受西方新学说、新理论十分有限,以致六次改变其说,亦未能自安,用心可嘉,而其实功未竟,这正预示了传统经学向现代学术过渡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评传 经学 儒学 疑古
下载PDF
重构天下文明图景——晚清春秋公法观再审视
2
作者 孙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6-54,共9页
《万国公法》所引发的晚清经世儒者对西方国际法的争论,值得从文明与国际法关系的视角重新审视,春秋公法观蕴含的文明主体性尤其值得重视。以康有为、唐才常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公法观,致力于以儒家普遍主义的仁学构建公法基础,援引《春秋... 《万国公法》所引发的晚清经世儒者对西方国际法的争论,值得从文明与国际法关系的视角重新审视,春秋公法观蕴含的文明主体性尤其值得重视。以康有为、唐才常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公法观,致力于以儒家普遍主义的仁学构建公法基础,援引《春秋》中的“性法”和“例法”,从仁义法的层面对西方国际法的强权主义展开批判。以廖平和宋育仁为代表的今古文经学公法观,以《周礼》济《公羊》之穷,援引《周礼》中的人伦与政教观,致力于构建以此为基础的家国天下逐级扩展的伦理性世界秩序。宋育仁以此对以个体权利和功利为本的西方国际法所导致的公法不公的危机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批判。晚清春秋公法观是现代中国国际法书写中最具有文明主体意识的先行者,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重构天下文明图景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国公法》 春秋公法观 康有为 廖平 国际法
下载PDF
具体典章与改制精神——论康有为“今古学”说之立意
3
作者 贝承熙 《闽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8-86,共9页
康有为对“今古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其思想关怀的转变而产生了极为不同的内涵。写作《教学通义》时期的康有为并未转向今文学派,他虽说接受了廖平“一变”时期的“今古学”观念,但因其将“今古学”视作两种礼制体... 康有为对“今古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其思想关怀的转变而产生了极为不同的内涵。写作《教学通义》时期的康有为并未转向今文学派,他虽说接受了廖平“一变”时期的“今古学”观念,但因其将“今古学”视作两种礼制体系,故仅将“今古学”作为可以参考的历史材料。至“二变”时期,廖平宣扬今文学的改制大义,方才令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将“今古学”提升为至关重要的学术问题。但廖平旨在存真,康有为旨在去伪;廖平意求孔子所改具体制度,康有为意求经典背后的改制精神,实截然对立。至于后期,康有为更将“今古学”理解为极为泛化的思想正统性问题,虽借“今文学”之名,实已不切实关注任何具体的今文经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廖平 今古学 《教学通义》 《新学伪经考》
下载PDF
蒙文通经学思想中的“齐鲁之辨”
4
作者 傅正 《天府新论》 2024年第3期47-57,157,158,共13页
学界一般认定,近现代蜀学大师蒙文通一生学术经历“三变”:一变为“古史三系说”,二变为周秦之变与儒法斗争,三变为汉初新儒学。然而鲜有人注意到,蒙文通经学思想中始终有齐鲁之辨的问题意识,分辨齐鲁之学是蒙氏早年学术道路的起点,也... 学界一般认定,近现代蜀学大师蒙文通一生学术经历“三变”:一变为“古史三系说”,二变为周秦之变与儒法斗争,三变为汉初新儒学。然而鲜有人注意到,蒙文通经学思想中始终有齐鲁之辨的问题意识,分辨齐鲁之学是蒙氏早年学术道路的起点,也是他晚年经学研究的高峰。蒙文通早年研究齐鲁之学,依据廖平以礼制、地域分今古的观点,视鲁学为今文学正宗,视齐学杂采法、墨、阴阳各家,当务之急是“屏除阴阳,而一断于礼”。但晚年蒙文通具备了周秦之变的历史运动观,指出齐学杂采各家,反而体现出儒家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对比蒙文通早年与晚年关于齐鲁之辨的不同说法,既有助于学者深入把握蒙氏的学术道路与思想关怀,更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进步性、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蒙文通 今文学 齐鲁之辨 谶纬
下载PDF
廖平诊皮法述评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娇 顾漫 《中华医史杂志》 2023年第1期28-35,共8页
廖平,近代著名经学家,不仅在经学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且以经学思想阐释医学,对《黄帝内经》用力颇深,尤致力于《内经》古诊法的复原,认为《内经》中的诊尺皆为诊"皮",自创"诊皮法",并提出"皮络同诊"理论... 廖平,近代著名经学家,不仅在经学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且以经学思想阐释医学,对《黄帝内经》用力颇深,尤致力于《内经》古诊法的复原,认为《内经》中的诊尺皆为诊"皮",自创"诊皮法",并提出"皮络同诊"理论以及"五诊法"框架。虽其诊皮新论的构建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错误,但在一定程度上阐发了《内经》尺肤诊的微言大义,为后世之学者返本溯源、回归医学经典、进一步发掘《内经》的诊疗体系提供了方法学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廖平 诊皮
原文传递
礼制与今古——陈立、邵懿辰影响下的廖平思想
6
作者 贝承熙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2-9,33,共9页
廖平前三变的经学均有着深厚的清学背景,陈立与邵懿辰的理论正是廖平建构“今古学”体系的两大重要支柱。廖平第一变时期以礼制区分今古出于陈立的影响,只是廖平将陈立强调的殷周礼制之别转化为了《周礼》《王制》典籍之别。廖平第二变... 廖平前三变的经学均有着深厚的清学背景,陈立与邵懿辰的理论正是廖平建构“今古学”体系的两大重要支柱。廖平第一变时期以礼制区分今古出于陈立的影响,只是廖平将陈立强调的殷周礼制之别转化为了《周礼》《王制》典籍之别。廖平第二变时期以真伪区分今古的做法完全基于邵懿辰的理论,只是廖平以今古学对立的框架将邵懿辰的“六经完备说”改造成了“今学完备说”。廖平第三变时期强调今古的小大统之别,看似摆脱了陈立、邵懿辰的影响,实则其学说中仍余留了大量陈、邵对礼制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立 邵懿辰 廖平 礼学 今古学
下载PDF
重访廖平、康有为学术交涉公案——关于“新学伪经”说之偷意与升级版“孔子改制”论之截获的新探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巍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64,共31页
从晚出之《古学考》与《新学伪经考》、晚出之《知圣篇》与《孔子改制考》之间的比较中探讨廖康学术交涉公案,是流行的但却是很有问题的研究思路与习惯。由廖平指控与厘定说法的前后变迁之迹入手,可以发现廖氏最早提出此诉讼公案的文献... 从晚出之《古学考》与《新学伪经考》、晚出之《知圣篇》与《孔子改制考》之间的比较中探讨廖康学术交涉公案,是流行的但却是很有问题的研究思路与习惯。由廖平指控与厘定说法的前后变迁之迹入手,可以发现廖氏最早提出此诉讼公案的文献《经话甲编》(出版于1897年)并没有涉及到对《孔子改制考》的指控,而只是针对《新学伪经考》而发。《四益馆经学四变记》节本(刊发于1913年)始将《孔子改制考》一并列为指控对象,并重新界定廖平自己的著述“两篇”与康有为的著述“两考”之间一一对应的“祖述”关系,此说之得失与影响甚为复杂。通过廖康羊城之会稍早前的文献(《<知圣篇>自序》、江瀚《与廖季平论<今古学考>书》、刘子雄日记),可以澄清羊城之会廖康学术交涉系围绕稿本《知圣篇》及其“谈论”而展开的基本事实。所谓廖平还有《辟刘篇》交与康有为过目,或没有“两篇”中的任何一篇提供给康氏以及所谓廖平影响康有为全面转向今文经学只限于“谈论”或“谈话”的说法,均非确论。廖平对康有为的影响主要在于:“新学伪经”说之偷意与升级版“孔子改制”论之截获。所谓升级版“孔子改制”论,以主张“六经皆孔子所自造”,及主张经典所传“唐虞夏商周一切制度事实”,皆非真“制度事实”,实为孔子之托古改制,这两点为核心内容,如张之洞所称“此说乃近日《公羊》家新说”,创自廖平,而为康有为所承袭;与《教学通义》、《民功篇》等康氏早期文献所述本于常州公羊学派的“孔子改制”论述大为不同。廖平缘于因应康有为隐没自己的启发权而衍生出防卫过当之论,对康有为也有伤害,也是本案迷雾重重的一大要因,但是康有为方面的责任更大、所当反省之处更为严重,他那一切伪托的作风对儒学的破坏性影响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康有为 羊城之会 “新学伪经”说 升级版“孔子改制”论
下载PDF
至圣前知:廖平的大统世界 被引量:4
8
作者 杨世文 Zhu Yuan 《孔学堂》 2018年第4期17-26,122-131,共11页
近代西学的传入,给廖平这样的中国儒生呈现了一个日渐清晰的新世界,作为经学家的廖平该如何应对?儒家经典是否无法解释这个新的世界?廖平努力从经典中阐发新义,使经典与现实世界合拍。廖平的"大统"学说,正是希望通过对孔经的... 近代西学的传入,给廖平这样的中国儒生呈现了一个日渐清晰的新世界,作为经学家的廖平该如何应对?儒家经典是否无法解释这个新的世界?廖平努力从经典中阐发新义,使经典与现实世界合拍。廖平的"大统"学说,正是希望通过对孔经的重新阐发,建构一个面向世界的经学思想体系。如果以纯粹学术研究的眼光来看,固然觉得荒唐可笑。但廖平放弃"今古学"而阐发"大小统",事实上已经不是走学问家的道路,而是在进行思想建构了。他试图通过扩大孔经的包容性,来拓展经典适用的范围,寻求孔学的时代价值。我们如果从近代儒学转型的大背景中来观察,应该加以同情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经学 大统
下载PDF
从廖平的经学看经学在近代的转型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开国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48-51,共4页
廖平一生学经六变,就其经学理论而言,不脱尊孔尊经的基调。但是,廖平所尊的孔子已经不是传统经学的孔子,而是带有近代色彩的孔子;他所尊的六经也不是传统意义的经学经典,而是带有融合古今中西各种学说的近代时代特征。廖平的经学体现了... 廖平一生学经六变,就其经学理论而言,不脱尊孔尊经的基调。但是,廖平所尊的孔子已经不是传统经学的孔子,而是带有近代色彩的孔子;他所尊的六经也不是传统意义的经学经典,而是带有融合古今中西各种学说的近代时代特征。廖平的经学体现了经学的近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经学 近代 转型
下载PDF
廖平和王闿运学术异同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龙灿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17-21,共5页
王闿运入蜀主掌尊经书院,不仅是王、廖师生之间的学术互动,也是近代湘学和蜀学的风云际会。王闿运对廖平的影响是在开拓视野、学术转型和治学方法上,而廖平对王闿运虽然不无影响,却是很微弱的。廖平虽然受王闿运影响较大,但从深层学术... 王闿运入蜀主掌尊经书院,不仅是王、廖师生之间的学术互动,也是近代湘学和蜀学的风云际会。王闿运对廖平的影响是在开拓视野、学术转型和治学方法上,而廖平对王闿运虽然不无影响,却是很微弱的。廖平虽然受王闿运影响较大,但从深层学术思想上看,是和王闿运大异其趣的。这是容易为人忽略的地方,明此方可公允地看待这一段湘蜀学术佳话,也能因此更好地了解廖平学术思想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王闿运 蜀学 湘学 经学
下载PDF
批评今文经学派——刘师培在四川国学院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桃坊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4-48,共5页
近世著名国学大师刘师培于1911年9月随端方入蜀,1912年元月受聘于四川国学院任副院长,同时主讲于四川国学学校,至1913年夏离蜀。他在蜀中为时甚短,但学术成果颇丰,讲学的影响尤为深远。他的治学途径与方法基本上属于古文经学派,却超越... 近世著名国学大师刘师培于1911年9月随端方入蜀,1912年元月受聘于四川国学院任副院长,同时主讲于四川国学学校,至1913年夏离蜀。他在蜀中为时甚短,但学术成果颇丰,讲学的影响尤为深远。他的治学途径与方法基本上属于古文经学派,却超越了门户之见,体现一种纯粹的学术追求,并对以廖平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的学术观点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批评。这为四川学界带来了新的学术风尚,活跃了四川学术,使蜀学丕变,大大促进了四川国学运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四川国学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廖平
下载PDF
康有为剽窃廖平说质疑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全有 王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38-142,共5页
关于康有为今文经学的思想渊源,学界在是否剽窃了廖平问题上有截然对立的两种看法。此中的不足之处在于,多只局限于从言论的争吵中取得证据以证明此案,少有综观康有为全部著作以求勾勒其思想之流变,如忽略康有为的书学论著《广艺舟双辑... 关于康有为今文经学的思想渊源,学界在是否剽窃了廖平问题上有截然对立的两种看法。此中的不足之处在于,多只局限于从言论的争吵中取得证据以证明此案,少有综观康有为全部著作以求勾勒其思想之流变,如忽略康有为的书学论著《广艺舟双辑》中的今文经学思想就是明证。其实,在著《广艺舟双楫》时期,康有为已经具有今文经学思想,并应用于书学理论研究,且形成完整的书学理论体系,康有为的今文经学思想的形成似与廖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廖平 今文经学
下载PDF
蜀学后劲——李源澄先生 被引量:2
13
作者 蒙默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9-24,共6页
李源澄先生著述甚丰,"所涉范围之广,所论亦颇精湛"。先生之论今古也,承廖季平先生及蒙文通先生之说而又更进,且明确提出以"经"与"经说"分别为说之论。先生以经学即是经义之学,"经学为中国文化之源泉... 李源澄先生著述甚丰,"所涉范围之广,所论亦颇精湛"。先生之论今古也,承廖季平先生及蒙文通先生之说而又更进,且明确提出以"经"与"经说"分别为说之论。先生以经学即是经义之学,"经学为中国文化之源泉",为中国文化之总汇。是先生以经学即内圣外王之学,惟于历史中求经学,始能见经学之意义。先生亦提出"经学将来之正路"在于出入西人学术,吸取、改造西方优秀文化,排斥抵制西方腐朽文化,"反而求之六经",弘扬民族文化中之优良传统,消除民族文化中之消极因素,从而兴起新儒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学 李源澄 廖平 经学
下载PDF
孔子“述而不作”吗?——廖平对今文经学“制作”说的改造与发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长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6,共7页
"制作"说是汉代经学"素王"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汉魏以后不断有人对"制作"说提出质疑和批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杜预和朱熹。晚清今文学家廖平试图在回应这些批评和质疑的基础上重建"素王"论。
关键词 《春秋》 素王 制作 廖平
下载PDF
廖平以礼制治《春秋》略说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6-129,共4页
廖平经学的最大贡献是经学一变时期以礼制“平分今古”文经学,认为经学的今古之争的根本在于所说礼制的不同。他认为孔子删定《六经》,以《春秋》为首,是对四代礼制的“改制”,是为后世立法的新的典章制度,而这些“新制”又主要存于孔... 廖平经学的最大贡献是经学一变时期以礼制“平分今古”文经学,认为经学的今古之争的根本在于所说礼制的不同。他认为孔子删定《六经》,以《春秋》为首,是对四代礼制的“改制”,是为后世立法的新的典章制度,而这些“新制”又主要存于孔子手定的《王制》一书。廖平治《春秋》的主旨,就在于参以《王制》,发掘《春秋》所包含的孔子“新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今文经学 礼制 《春秋》 《谷梁传》
下载PDF
被“建构”的今、古文经学及其意义——另一种看待廖平今、古学之辨的视角 被引量:2
16
作者 皮迷迷 《哲学门》 CSSCI 2016年第2期163-179,共17页
廖平在晚清提出的今古文经学之辨,通常被看作是对汉代经学的客观描述,但仔细考察《今古学考》中的说法,会发现所谓今、古学各自同条共贯且判若冰炭的看法,出自廖平有意的“建构”。而廖平对今、古学的“建构”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将经学重... 廖平在晚清提出的今古文经学之辨,通常被看作是对汉代经学的客观描述,但仔细考察《今古学考》中的说法,会发现所谓今、古学各自同条共贯且判若冰炭的看法,出自廖平有意的“建构”。而廖平对今、古学的“建构”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将经学重整为一个无重大分歧且条理井然的学术系统,以应对晚清中国所面临的文明与学术危机,这也是他所理解的通经致用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廖平
原文传递
经术与诸子:廖平、蒙文通的经史传承与民国学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耀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0-176,共7页
对经学价值的探讨是近代学术史的重要课题,从廖平到蒙文通的学术传承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视角。蒙文通对经学的研究侧重于对学术自身发展与演进轨迹的探讨,他打破了传统经学研究的壁垒,注意到先秦诸子与经学之间的互动,并以此解释... 对经学价值的探讨是近代学术史的重要课题,从廖平到蒙文通的学术传承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视角。蒙文通对经学的研究侧重于对学术自身发展与演进轨迹的探讨,他打破了传统经学研究的壁垒,注意到先秦诸子与经学之间的互动,并以此解释经学的周秦之变。基于对儒家经解的研究,他将诸子之学纳入儒学系统中探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学研究方法。蒙文通经学研究方法的形成和他与其师廖平的学术传承密切相关。蒙文通虽然不认同老师廖平晚年的观点,但廖平的"大小"、"天人"学说却打通了诸子间的壁垒,且暗合中国传统学说整体化的时代趋势,从而为蒙文通的经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蒙文通在廖平经学研究的基础上,打破孔子的权威,也就在廖平处解放了诸子。蒙文通通过自己的研究,对清季民初的经学归宿为何的历史性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经学的发展,但其治学宗旨是强调经学对中国历史、文化之特殊价值,从而为经学正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诸子学 廖平 蒙文通 经史传承 民国学术
下载PDF
论廖平1880年并未转向今文经学——“庚辰以后,厌弃破碎,专事求大义”辨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仰湘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47,共5页
廖平入读尊经书院后学思两变,自称第二变是"庚辰以后,厌弃破碎,专事求大义",学术界据此认为廖平自1880年开始,在王闿运影响下,厌弃汉学考据,转向今文经学。但细检相关史料后发现,研究者推证廖平学思二变的契机发自王闿运入主... 廖平入读尊经书院后学思两变,自称第二变是"庚辰以后,厌弃破碎,专事求大义",学术界据此认为廖平自1880年开始,在王闿运影响下,厌弃汉学考据,转向今文经学。但细检相关史料后发现,研究者推证廖平学思二变的契机发自王闿运入主尊经讲席的证据虚空不实。廖平从1881年至1886年间一直从事文字训诂之业,并且始终强调"治经之道,不能离声音训诂"。廖平"厌弃破碎,专事求大义"的真正意蕴,是主张跳出琐碎的名物考订,着力推寻经书条例、解证经典大义,由勤学变为深思会悟,但他的经学立场和治经方法并无明显变化,直到经学二变后才一度转向今文经学。廖平治学在庚辰以后得入新境,既要归功于他对专治小学训诂弊端的自省,又是他不喜记诵、长于悟思的个体特性自然发展的结果,与刚到尊经书院的王闿运没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王闿运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下载PDF
廖平“谷梁学”体系研究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伟 《古代文明》 CSSCI 2013年第4期51-57,111,共7页
《春秋》三传之中,以《谷梁传》发展最为沉寂,虽然代有传授,却终未成为"显学"以行世,晋元帝称其"肤浅",梁启超谓之"微微不足道",历代评价甚低。然揆诸史实,清代中叶以后,"谷梁学"迎来了继西汉... 《春秋》三传之中,以《谷梁传》发展最为沉寂,虽然代有传授,却终未成为"显学"以行世,晋元帝称其"肤浅",梁启超谓之"微微不足道",历代评价甚低。然揆诸史实,清代中叶以后,"谷梁学"迎来了继西汉、隋唐之后发展的最高峰,在文献类型、种类、数量等方面,清代"谷梁学"呈现出井喷态势,而廖平"谷梁学"作为一种新的经学研究范式,它以遵循鲁学师法、家法为原则,以阐发"微言大义"为旨归,以"尊孔尊经"为基调,以"素王"说作为理论内核,系统总结出了14类书例,是一个内涵清晰,理论完备的经学体系,成功解决了"谷梁学"理论化和系统化的问题,使其成为能与"公羊学"、"左传学"比肩的专经之学。无论是从数量和质量,还是从体系完备程度和所涵盖的范围来看,廖平"谷梁学"所取得的成绩在清代谷梁学者之中,无人能出其右,成为谷梁学史上最为耀眼的明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穀梁学 大义 书法
下载PDF
“今”“古”之争:四川国学院时期的廖平与刘师培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凯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8,共8页
晚清今文学复兴及由此引发的经今古文学之争,乃近代知识与制度变迁中的重要环节,以经今文学为大宗的"蜀学"由此成为中国传统学术转型的中心之一。民国初年成立的四川国学院,名师云集,今古文大师廖平与刘师培角力于此,更是近... 晚清今文学复兴及由此引发的经今古文学之争,乃近代知识与制度变迁中的重要环节,以经今文学为大宗的"蜀学"由此成为中国传统学术转型的中心之一。民国初年成立的四川国学院,名师云集,今古文大师廖平与刘师培角力于此,更是近代学术史上少见的文化现象。抽绎出廖平与刘师培这段民初经今古文碰撞的学术线索,有助于明晰近代"蜀学"的走向以及刘师培学术转变的实情,进而勾勒经今古文学在民初的渊源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学 今文学 廖平 刘师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