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说类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 被引量:110
1
作者 汪维辉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9-342,共14页
"说类词"是言说动词语义场中的上位词,它的语义是"用言语表达意思",主要用法有七类。现代汉语方言的"说类词"主要有三个:北方话的"说",南方方言的"话"和中部方言的"讲"。... "说类词"是言说动词语义场中的上位词,它的语义是"用言语表达意思",主要用法有七类。现代汉语方言的"说类词"主要有三个:北方话的"说",南方方言的"话"和中部方言的"讲"。作为"说类词",它们的确立都是近代汉语阶段的事:"话"约形成于唐代;"说"约定型于唐宋之际;"讲"在历史文献中只能追溯到元代,它的产生时间和扩散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为从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角度研究汉语基本词汇的发展变化作一点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语义 词汇 语法 “说”类词
原文传递
佛缘复合词语的俗解异构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运富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8-466,480,共9页
本文用"念念不忘""打成一片""一尘不染""醍醐灌顶""心眼""现身说法"等词语的演变实例论述佛缘复合词语的俗解异构现象。佛缘复合词语是指以佛教为外在条件或机缘而利用汉... 本文用"念念不忘""打成一片""一尘不染""醍醐灌顶""心眼""现身说法"等词语的演变实例论述佛缘复合词语的俗解异构现象。佛缘复合词语是指以佛教为外在条件或机缘而利用汉语语素组合产生的词语。这种词语在演变过程中,出于无意或有意的某种原因,可能出现不同于佛界创词原意的世俗理解,这就是俗解。俗解通常发生在构词语素层面或语素关系层面,结果往往构成另一个不同于佛缘原词的同形新词,表现出新的构词理据和新的词义,这就是异构。这种通过对已有词语的俗解而产生新词新义的方式,不同于一般的词义引申和原创新词,值得汉语词汇史研究者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缘词语 俗解 同形异构 新词新义 词汇史
原文传递
“二程语录”在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曾昭聪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7-92,共6页
从新词、新义、词义扩大和双音复合虚词的大量产生四个方面论述了“二程语录”中的俗语词在近代汉语汇史研究上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二程语录' 口语录 近代汉语 词汇史 程颢 程颐 新词 词义 双音复合式虚词
下载PDF
《近代汉语词典》:汉语词汇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被引量:4
4
作者 芮东莉 廖宏艳 +1 位作者 周典富 朱宇清 《辞书研究》 2017年第1期13-17,共5页
"近代汉语"指的是从唐五代至清中叶千年左右的汉语言,《近代汉语词典》以呈现该历史时期的汉语词汇演变轨迹为目标,收词完备,系统性强,树立了汉语词汇研究史上一块新的里程碑。该词典在收词和义项处理上,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 "近代汉语"指的是从唐五代至清中叶千年左右的汉语言,《近代汉语词典》以呈现该历史时期的汉语词汇演变轨迹为目标,收词完备,系统性强,树立了汉语词汇研究史上一块新的里程碑。该词典在收词和义项处理上,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明确的汉语词汇史观,即收词体现汉语词汇的历史系统性;释义更精准,符合词义发展的历史规律;义项排列体现词义演变轨迹。在编纂体例上,词典进一步践行词汇史观,具备三大特色:同声符的同音词连排,展现词形上的历史演变轨迹;部分专名用字保留异体、繁体字形,尊重历史词的原有风貌;用"同""即""犹"的参见形式,呈现词形之间的共时与历时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词典》 近代汉语 《汉语大词典》 词汇史
下载PDF
普通話詞語考源五則
5
作者 劉翔宇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290-304,共15页
本文考察了燉、摞、坩、栅(zhà)、摔/甩的來源。“燉”來自“頓”,“摞”來自“■”,“坩堝”的“坩”原先寫作“甘”,“栅(zhà)”在明代寫作“榨”或“柞”,更早時可能來自“寨”,“摔/甩”來自“摵/撼”。
关键词 本字 詞彙史 北京話 方言
原文传递
经济术语“年金“”养老金”在中日两国的互动与流变 被引量:2
6
作者 邓牧 马俏楚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3年第6期95-106,共12页
综合利用词典、语料库、报刊数据库等资料,可以明晰中日两国“年金”“养老金”互动与流变的词汇史,有助于阐明词汇演变背后养老保障制度的变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年金”“养老金”在古代尚未成词。中国方面,“年金”可追溯至1848年... 综合利用词典、语料库、报刊数据库等资料,可以明晰中日两国“年金”“养老金”互动与流变的词汇史,有助于阐明词汇演变背后养老保障制度的变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年金”“养老金”在古代尚未成词。中国方面,“年金”可追溯至1848年麦都思《英华字典》,其中将annuity for life对译为“终生年金”,但并未在中国得到传播。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年金”“养老金”概念及译词经由日本传入中国,其所指有所区别。日本方面,1871年箕作麟祥在翻译法国法典时将法语rente译为“年金”,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在法律公文、政经书籍中频繁使用,逐渐固定下来,“養老金”出现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八十年代较为活跃,但随后被淘汰。现代中日两国“年金”“养老金”仍有互动,其使用差异除了受到历史上词汇流变的影响,也随着时代变迁产生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金 养老金 经济术语 日语借词 词汇史
原文传递
移民史与长江下游流域方言的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邓晓玲(译) 萧红(校) 《长江学术》 CSSCI 2021年第2期91-102,共12页
结合移民史探求江淮官话的历史发现,江淮方言中存在唐朝、宋朝中期两个层次。前者是一个残存的底层,它保存在某些常用词的通俗说法或白读音中,与初唐、中唐至晚唐的外来移民情况相对应;后者体现在大部分的词汇中,与宋朝中期的大规模南... 结合移民史探求江淮官话的历史发现,江淮方言中存在唐朝、宋朝中期两个层次。前者是一个残存的底层,它保存在某些常用词的通俗说法或白读音中,与初唐、中唐至晚唐的外来移民情况相对应;后者体现在大部分的词汇中,与宋朝中期的大规模南向移民运动有关。江淮官话"异质性"的形成背景,影响到历史比较方言学音系构拟在其中的具体运用。方言史研究应包括对词汇层次的探讨,而这需将方言学和移民史领域的研究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官话 词汇层次 方言史 移民史
下载PDF
说“差科”并论其同义竞争 被引量:2
8
作者 华学诚 游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1-22,共12页
《汉语大词典》和《辞源》(第三版)对"差科"的释义与引例不尽一致,都存在一些问题。"差科"连文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但未成词,意义也与后来的"差科"不同。唐初期出现"差科",指包括租庸调和杂役... 《汉语大词典》和《辞源》(第三版)对"差科"的释义与引例不尽一致,都存在一些问题。"差科"连文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但未成词,意义也与后来的"差科"不同。唐初期出现"差科",指包括租庸调和杂役在内的赋税,其意义在唐中期前后两个阶段明显不同:前阶段包含徭役,后阶段则不包含徭役。"差科"至唐后期泛化,在具体语言用例中或指赋税或指徭役。这一意义一直延续到晚清,直至该词消亡。"差科"属于在线成词,后来出现的意义差别基本不是词义本身的发展,而是所指内容的变化,其消亡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差科"同义词群庞大,内部关系复杂,其竞争及其结果,既有语言外部决定性的关键原因,也有语言自身影响制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差科 赋税 徭役 训诂 词汇史 同义词群
下载PDF
近20年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995-2015)
9
作者 张蔚虹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57-61,共5页
对近20年汉语常用词的演变研究进行了粗略总结,并且提出加大常用词演变的个案研究,加强文献版本及词汇训诂的理论运用以及改进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以进一步推进常用词演变研究的发展,为构建系统的词汇史打下基础。
关键词 常用词 历时演变 词汇史 展望
下载PDF
从词汇史看《木兰诗》的语言年代
10
作者 陶智 《嘉兴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3-58,共6页
从语言上看,《木兰诗》非北朝时所产生,很可能成诗于唐代前期。《木兰诗》中的很多词语都可见于唐代文献,如"鞍鞯""点兵""惊忙""儿""地""爷娘"等。这些唐代新词在诗中出... 从语言上看,《木兰诗》非北朝时所产生,很可能成诗于唐代前期。《木兰诗》中的很多词语都可见于唐代文献,如"鞍鞯""点兵""惊忙""儿""地""爷娘"等。这些唐代新词在诗中出现比例较高,是该诗成诗于唐代的较好脚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诗》 词汇史 语言 年代
下载PDF
《申报》中所见日语借词“重婚”的容受过程研究
11
作者 郑艳 《高等日语教育》 2020年第1期64-77,160,共15页
"重婚"属于在中国古代汉籍有用例,在日本明治前期近代法文献中被赋予新义后再传入汉语的日语借词。其旧义为亲上加亲或再次结婚,新义为已有配偶而又与他人结婚。为查明该词被近代中国人理解和接受的过程,本文以《申报》(1872-... "重婚"属于在中国古代汉籍有用例,在日本明治前期近代法文献中被赋予新义后再传入汉语的日语借词。其旧义为亲上加亲或再次结婚,新义为已有配偶而又与他人结婚。为查明该词被近代中国人理解和接受的过程,本文以《申报》(1872-1949)为研究资料,对"重婚"一词2095条用例进行全面抽取,并结合社会背景对该词的使用状况进行考察。调查结果显示,1935年后《申报》中不再出现"重婚"表示离婚或丧偶后再次结婚的用例,标志着其旧义被近代法新义所替代,该日语借词终于正式固定在汉语之中。清末至民国期间,民众很难将"重婚"这一违法行为与封建礼教所认为的越礼行为"再醮""再婚"等区分开来。在判定何谓重婚罪时,围绕"兼祧""重复订婚"和"纳妾"等展开了多次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借词 “重婚” 词汇史 《申报》
原文传递
语言教学中的词汇作用
12
作者 黄洁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1年第6期122-128,共7页
词汇是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现代语言教学中,不同教学法主导的课堂教学时期,词汇教学经历了不同阶段:结构大纲时期以孤立的下定义、对等翻译等为主;功能-意念大纲时期强调语境、自然学习;词汇大纲时期的词汇中心论的回归。... 词汇是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现代语言教学中,不同教学法主导的课堂教学时期,词汇教学经历了不同阶段:结构大纲时期以孤立的下定义、对等翻译等为主;功能-意念大纲时期强调语境、自然学习;词汇大纲时期的词汇中心论的回归。词汇教学的变化反映了在语言教学中词汇逐渐从次要的、被忽视的、从属的地位中摆脱出来,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教学 词汇教学 发展史
下载PDF
汉语方言中感官动词“听”的词义转移及相关问题
13
作者 王帅臣 《宏观语言学》 2017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汉语方言中存在词义转移的现象.本文以感官动词“听”为例,描写其词义转移与分布的现状,总结“听”的用法与区分类型,并尝试从类型学、文化认知、词汇史等视角探讨词义转移形成的机制与动因.
关键词 “听” 感官动词 词义转移 类型学 文化认知 词汇史
下载PDF
“空格”在台语词汇史研究中的运用——以北部台语相关词语为例
14
作者 齐旺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92,共7页
本文以"空格"理论为指导,选取北部台语"草""花""一"为个案,尝试探讨台语词汇问题。研究表明,北部台语词语间"空格"的主要成因有:不见于某一语言的固有词是词汇发展变化不平衡所致;... 本文以"空格"理论为指导,选取北部台语"草""花""一"为个案,尝试探讨台语词汇问题。研究表明,北部台语词语间"空格"的主要成因有:不见于某一语言的固有词是词汇发展变化不平衡所致;不见于某一语言的固有词被汉借词所替代;某一语言保留了原始台语的词语,其他语言已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台语 空格 词汇史
原文传递
半生心血铸辉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成果《中古汉语词汇史》评介
15
作者 蒋宗许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6-40,共5页
浙江大学王云路教授半生心血铸就的《中古汉语词汇史》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佳作。作者依循东汉至隋为中古时期的汉语分期,在全方位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孜孜矻矻,勇猛精进,探骊求珠,提要勾玄,以高屋建瓴的大局观,缜密完整的系统性,出类拔萃... 浙江大学王云路教授半生心血铸就的《中古汉语词汇史》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佳作。作者依循东汉至隋为中古时期的汉语分期,在全方位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孜孜矻矻,勇猛精进,探骊求珠,提要勾玄,以高屋建瓴的大局观,缜密完整的系统性,出类拔萃的考辨功力勾勒出中古汉语词汇的颇为清晰的面貌。此书博大精深,胜义纷陈,既是同行学人不可多得的参考要籍,也是梯航后学的堪称经典的学习教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生心血 中古汉语 词汇史
下载PDF
《老乞大》诸版本所反映的基本词历时更替 被引量:44
16
作者 汪维辉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5-556,共12页
四种版本《老乞大》的语言是随着实际口语的变化而不断修订的,因此对研究从14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期这四百多年间汉语的发展演变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肜成过程具有独特的价值。其中有过历时更替的基本词就达80多组。本文以"言语-话&qu... 四种版本《老乞大》的语言是随着实际口语的变化而不断修订的,因此对研究从14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期这四百多年间汉语的发展演变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肜成过程具有独特的价值。其中有过历时更替的基本词就达80多组。本文以"言语-话"、"道-说"、"面-脸"、"将-拿"、"饥-饿"、"(天)明-(天)亮"、"便-就"这7组词为例,探讨了它们在四种版本中的历时更替过程及其与现代方言共时分布的关系。文章认为:把100-200个基本词的历时演变过程描写清楚,是汉语词汇史学科在现阶段的一项基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乞大》 版本 基本词 汉语 口语 普通话
原文传递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6
17
作者 汪维辉 《南开语言学刊》 2007年第1期88-94,166,共8页
本文对近10年来汉语常用词演变的研究作了初步总结,并就相关问题提出看法,共讨论了7个问题:1.研究现状;2.研究对象;3.研究意义与目标;4.工作程序与规范;5.描写与解释;6.新理论、新方法的运用;7.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
关键词 常用词 历时演变 回顾 汉语词汇史
原文传递
词汇语义学史论的壮丽风景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葆嘉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14,共14页
与词汇语义研究的日益发展相比,词汇语义学史论却鲜有人问津。现代语义学的三块基石包括:语义场理论产生的背景是新洪堡特主义;语义成分分析法产生的背景是社会功能结构主义;关系语义学的系统意义建立在指称意义基础之上。20世纪以来,... 与词汇语义研究的日益发展相比,词汇语义学史论却鲜有人问津。现代语义学的三块基石包括:语义场理论产生的背景是新洪堡特主义;语义成分分析法产生的背景是社会功能结构主义;关系语义学的系统意义建立在指称意义基础之上。20世纪以来,尽管出现了一系列的专著,但还缺一部基于中国学术精神、借鉴西方现代理论梳理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著作,《欧美词汇语义学理论》中译本的出版,将会对中国语言学界的词汇语义学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语义学 世界词汇语义学史论 《欧美词汇语义学理论》 中国词汇语义学
下载PDF
汉语史中“肥”、“胖”的历时替换 被引量:8
19
作者 栗学英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67,共3页
汉语词汇史中表示人“肥胖”的词语,经历了由“肥”到“胖”的转变。其中“肥”使用的历史最久,范围最广,构词能力较强;“胖”在上古主要表示安适、舒坦,金末元初产生肥胖义。由于语言表达的日渐精细化,明代前期“胖”与“肥”的使用... 汉语词汇史中表示人“肥胖”的词语,经历了由“肥”到“胖”的转变。其中“肥”使用的历史最久,范围最广,构词能力较强;“胖”在上古主要表示安适、舒坦,金末元初产生肥胖义。由于语言表达的日渐精细化,明代前期“胖”与“肥”的使用逐步分化,在北方方言中“胖”最终取代“肥”成为现代汉语中形容人肥胖的主要词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词汇史 常用词 历时替换
下载PDF
从清末民初科学小说新词语看“现代性”新词语的来源和发展——兼论“标志性子词语场”理论和“现代汉语词汇史”的起点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端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7-153,共7页
“新词语”在词汇史研究中是一个重要概念。新词语实际指新义位。为新概念造词是新词,旧词产生新义位也是新词。旧义位的新用法有的能产生新词,有的不能。新词语是一个时期所特有的,是一个共时概念。一个时期的新词语系统是标志性子词语... “新词语”在词汇史研究中是一个重要概念。新词语实际指新义位。为新概念造词是新词,旧词产生新义位也是新词。旧义位的新用法有的能产生新词,有的不能。新词语是一个时期所特有的,是一个共时概念。一个时期的新词语系统是标志性子词语场,是与上一时期区别的标志,是划分词汇史的标准。而“基本词汇”由于它的稳固性、普遍性、能产性,它是词语最底层不易变化的成分,因而不宜于作划分词汇史时代的标准。现代汉语中反映新文化、新科学技术、新社会、新经济、新生活的词语系统产生于明末清初,所以现代汉语词汇史的起点在明末清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词语 新词语系统 标志性子词语场 现代汉语词汇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