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认罪认罚案件量刑从宽的刑事一体化实现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实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8-142,195,共16页
量刑从宽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落点,当前认罪认罚案件存在控辩合意去协商化,法庭审理非实质化以及实体宽宥窄化的三重弊病,严重阻碍量刑从宽的实现。认罪认罚案件的量刑从宽应当推进刑事一体化改革,在量刑合意机制方面应当赋予辩方量刑... 量刑从宽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落点,当前认罪认罚案件存在控辩合意去协商化,法庭审理非实质化以及实体宽宥窄化的三重弊病,严重阻碍量刑从宽的实现。认罪认罚案件的量刑从宽应当推进刑事一体化改革,在量刑合意机制方面应当赋予辩方量刑协商的启动权、规范量刑建议的协商性交涉和开放认罪量刑从宽答辩,在审判程序方面应当确立以量刑为主的庭审结构、规范认罪认罚量刑从宽的法庭调查和允许法院依职权调整明显不当的量刑建议,在实体供给配套方面应当理顺认罪认罚的量刑情节体系,分离认罪认罚与悔罪表现情节并拓宽认罪认罚的量刑从宽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量刑从宽 量刑建议 控辩协商 量刑审理 量刑情节
原文传递
认罪认罚量刑从宽实效研究——基于故意伤害罪轻罪的数据解读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芳 甘叠 刘念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77,共13页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设计具有明显的公正优先价值导向。通过构建非线性量刑模型分析177161份故意伤害罪致人轻伤的初审判决书发现,司法实践中表现出明显的“从宽”克制倾向:认罪认罚对轻罪量刑的作用倾向于在“底线”游走,接近量刑情...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设计具有明显的公正优先价值导向。通过构建非线性量刑模型分析177161份故意伤害罪致人轻伤的初审判决书发现,司法实践中表现出明显的“从宽”克制倾向:认罪认罚对轻罪量刑的作用倾向于在“底线”游走,接近量刑情节“坦白”;传统量刑情节仍在习惯性适用,认罪认罚发挥实效的空间不足。在法定主义背景下推动更高层次上公正与效率的统一,可以考虑,一方面建立认罪认罚分级分类制度,适当加大对轻罪的从宽幅度;另一方面扩大认罪认罚从宽幅度的法定空间,在立法上赋予认罪认罚“减轻”情节地位,破解量刑折扣零和博弈的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轻罪 量刑从宽实效 递推最小二乘算法(RLS)
下载PDF
企业刑事合规的正当性根据及价值
3
作者 贾佳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11,共7页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有效预防企业犯罪是各国面临的一大难题。建立企业合规契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恢复性司法以及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具有正当性根据。事前有效的企业合规可以阻却主观罪过,具有出罪价值,但效力只及于企业,不及于个...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有效预防企业犯罪是各国面临的一大难题。建立企业合规契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恢复性司法以及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具有正当性根据。事前有效的企业合规可以阻却主观罪过,具有出罪价值,但效力只及于企业,不及于个人。合规出罪的途径主要是不起诉制度,应增设一种新的特殊裁量不起诉。事前或事后的企业合规反映涉罪企业再犯可能性较低,可以通过定罪免刑、从轻或减轻处罚以及缓刑制度从宽量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合规 正当性根据 出罪价值 从宽量刑
下载PDF
对受暴妇女以暴制暴犯罪轻刑化量刑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晓丽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3-27,共5页
研究发现,受暴妇女以暴制暴犯罪的原因主要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制约束缚、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的容忍与冷漠以及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帮助的漏洞所致,而且,我国当前对受暴妇女以暴制暴犯罪的定罪量刑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的现状也颇引人担忧,因... 研究发现,受暴妇女以暴制暴犯罪的原因主要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制约束缚、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的容忍与冷漠以及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帮助的漏洞所致,而且,我国当前对受暴妇女以暴制暴犯罪的定罪量刑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的现状也颇引人担忧,因此,有必要从"受虐妇女综合征"、正当防卫、被害人过错、期待可能性、社会危害性等理论及实践问题入手,对广泛关注的受暴妇女以暴制暴犯罪量刑问题进行深层次探讨,从而提出对此类犯罪轻刑化的法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暴制暴 轻刑化量刑 受虐妇女综合征 正当防卫 被害人过错
下载PDF
论行贿犯罪特殊从宽量刑情节的刑法修正——以《刑法修正案(十二)》相关条款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宪权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3,共10页
现行刑法与司法解释在行贿罪和单位行贿罪特殊从宽量刑情节的规定上存在不一致的问题。现行刑法有关行贿罪特殊从宽量刑情节内容不包含“特别自首”,而只包含“特别坦白”。司法解释有关单位行贿罪特殊从宽量刑情节不属于引用性条文,而... 现行刑法与司法解释在行贿罪和单位行贿罪特殊从宽量刑情节的规定上存在不一致的问题。现行刑法有关行贿罪特殊从宽量刑情节内容不包含“特别自首”,而只包含“特别坦白”。司法解释有关单位行贿罪特殊从宽量刑情节不属于引用性条文,而应理解为形式上的提示性规定。单位行贿罪特殊从宽量刑情节实质上应该为“对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员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确定适用减轻处罚情节的,司法机关必须“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对单位行贿罪的减轻处罚不宜由法定最低刑的拘役减轻为管制,如果存在可供选择的量刑情节则可以分别选择“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等量刑情节。最新刑法修正案在对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和单位行贿罪等行贿犯罪法定刑幅度进行调整的同时,却未对所有的行贿犯罪特殊从宽量刑情节做体系性的规定。在以后刑法修正时应考虑在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和单位行贿罪的刑法规定中分别增加条款,明确将“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特殊从宽量刑情节规定在刑法条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贿犯罪 特殊从宽量刑情节 特别自首 特别坦白 《刑法修正案(十二)》
原文传递
涉案企业合规附条件量刑从宽制度构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少军 王晶晶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97,共9页
我国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在审判阶段的实践探索,一方面具有检察机关主导推进、以量刑从宽为处理结果、从宽结果惠及企业与责任人两方主体的特征,另一方面也面临偏离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目标与对企业合规整改的激励性不足的现实困境。企业合规... 我国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在审判阶段的实践探索,一方面具有检察机关主导推进、以量刑从宽为处理结果、从宽结果惠及企业与责任人两方主体的特征,另一方面也面临偏离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目标与对企业合规整改的激励性不足的现实困境。企业合规附条件量刑从宽制度以期望理论、系统理论为理性内核,依托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最新发展,具有程序衔接、利益相称、预防导向的特殊功能定位,可以有效缓解上述困境。企业合规附条件量刑从宽适用于企业合规不起诉无法覆盖的重罪案件以及合规不起诉阶段整改失败的案件。为充分释放企业合规在量刑从宽方面的效应,应对认罪认罚与合规整改分别评价,并将有效合规整改作为量刑从宽的标准。人民法院可以依据涉案企业进行合规整改的时间进度,视不同的合规整改情况,给予涉案企业阶梯式的从宽利益。此外,检法合作是企业合规附条件量刑从宽的必要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合规 附条件量刑从宽 期望理论 “阶梯式从宽”
下载PDF
论“赔偿从宽”量刑情节正当性之根据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慧君 《新余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94-97,共4页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相关规定一再肯定了加害人积极主动赔偿被害人对量刑具有影响,司法实践也普遍将赔偿作为从宽处罚的量刑情节,引起了社会各界关于"花钱买刑"的质疑和讨论。赔偿能否作为量刑情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应是为...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相关规定一再肯定了加害人积极主动赔偿被害人对量刑具有影响,司法实践也普遍将赔偿作为从宽处罚的量刑情节,引起了社会各界关于"花钱买刑"的质疑和讨论。赔偿能否作为量刑情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应是为其找到正当性根据。从理论依据、现实需求、文化基础、形势政策等角度分析赔偿作为从宽处罚量刑情节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赔偿从宽 量刑 量刑根据
下载PDF
刑事合规制度的基本价值与本土化路径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良顺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30,共14页
刑事合规制度缘起于20世纪后期的美国,并受到许多西方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效仿。刑事合规具有体系性、功能性和刑事激励性3个基本属性。刑事合规制度具有补充“雇主责任论”和“同一视论”的规范价值,并具有缓和法人刑事责任扩大化和... 刑事合规制度缘起于20世纪后期的美国,并受到许多西方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效仿。刑事合规具有体系性、功能性和刑事激励性3个基本属性。刑事合规制度具有补充“雇主责任论”和“同一视论”的规范价值,并具有缓和法人刑事责任扩大化和推动法人犯罪预防的实践价值。引入刑事合规制度,完善单位刑事责任的判断标准,适度地限制单位刑事责任的范围;为推行合规计划的单位提供刑事激励,有助于促进单位犯罪的预防。在现行刑法的框架下,应当将具有有效的合规计划增设为排除单位罪过的限制性依据;将推行合规计划增设为从轻、减轻处罚单位的量刑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合规 基本价值 责任阻却 从宽量刑
原文传递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司法适用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黄莺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85-89,共5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个亮点且为重点的内容。该制度自实施以来对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改变,如提升司法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但同时给法检职能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被告人的权益带来了...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个亮点且为重点的内容。该制度自实施以来对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改变,如提升司法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但同时给法检职能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被告人的权益带来了一定冲击,其弊端也逐渐显现。本文阐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发展与内涵,分析其利与弊,提出完善此制度实践应用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从宽量刑 司法适用
下载PDF
留有余地的判决——一种值得反思的司法裁判方式 被引量:72
10
作者 陈瑞华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32,共7页
近年来,随着若干刑事误判案件的披露,一种"留有余地"的裁判方式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这种裁判方式的基本特征是"疑罪从有"和"疑罪从轻",也就是对那些尚未达到定罪标准的案件予以定罪并从轻量刑。无... 近年来,随着若干刑事误判案件的披露,一种"留有余地"的裁判方式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这种裁判方式的基本特征是"疑罪从有"和"疑罪从轻",也就是对那些尚未达到定罪标准的案件予以定罪并从轻量刑。无论是从司法体制还是从法院内部的裁判程序方面来看,这种裁判方式都有其形成的复杂原因。在这种裁判方式的影响下,中国法院不可能成为司法正义的维护者,而只能基于现实主义的司法理念,通过妥协和委曲求全来获得生存。但在"冤假错案"发生后,法院往往成为制度的牺牲者。只要这一裁判方式继续存在,那么,法院司法裁判的公信力就不可能树立起来,刑事司法制度也难以发生实质性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裁判 留有余地 疑罪从有 疑罪从轻
原文传递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体系性反思与建构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志祥 融昊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120,共10页
虽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得以正式确立的,但《刑事诉讼法》中涉及此制度的具体规定又都是操作层面的。据此,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合理性并不能得以阐释。而依据我国《刑法》,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合理性则可以从形... 虽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得以正式确立的,但《刑事诉讼法》中涉及此制度的具体规定又都是操作层面的。据此,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合理性并不能得以阐释。而依据我国《刑法》,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合理性则可以从形式逻辑、实质逻辑以及价值理念三个维度予以充分证成。由此可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本质上系《刑法》中的一种刑罚裁量制度,认罪认罚本质上是法定的从宽量刑情节。在定罪层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只需自愿承认不法事实系其所为,即构成"认罪",而无需准确评价自身行为的法律性质并准确识别具体罪名;在量刑层面,"认罚"考察的重点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悔罪态度和悔罪表现。应当通过刑法立法的方式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自首制度、坦白制度部分重叠地整合在一起,以避免"概念混同""重复评价"的错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程序法 刑罚裁量制度 从宽量刑情节 重复评价
原文传递
认罪认罚独立从宽的正当化依据及其限度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歌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8-54,共7页
认罪认罚的“从宽”体系包括程序从宽与实体从宽,控辩合作的充分实现依赖于两者同步推进,但关于实体从宽的规范研究仍然非常粗疏。实体从宽是控辩合作的重要内容,宜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从宽量刑情节分为两类,一是已有的坦白、自首、... 认罪认罚的“从宽”体系包括程序从宽与实体从宽,控辩合作的充分实现依赖于两者同步推进,但关于实体从宽的规范研究仍然非常粗疏。实体从宽是控辩合作的重要内容,宜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从宽量刑情节分为两类,一是已有的坦白、自首、悔罪等影响预防刑的从宽量刑情节,二是狭义的认罪认罚这类影响司法效率的从宽量刑情节。为推动控辩合作、更好地实现诉讼分流,可将狭义的认罪认罚作为独立的从宽量刑情节。同时,要对其从宽幅度进行严格限制,避免因刑罚的过度差异导致被告人接受不符合事实的指控,从而影响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预防刑 从宽量刑情节
下载PDF
我国贪污犯罪缓刑适用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雄柏 史书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104,共6页
从中国裁判文书网所登载的2017年1月1日到2019年9月1日全国贪污犯罪案件判决书中随机抽取835份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分析,发现我国对贪污犯罪适用缓刑存在随意性较大以及适用率偏高等问题。缓刑适用标准模糊、从宽量刑情节认定不规范以及司... 从中国裁判文书网所登载的2017年1月1日到2019年9月1日全国贪污犯罪案件判决书中随机抽取835份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分析,发现我国对贪污犯罪适用缓刑存在随意性较大以及适用率偏高等问题。缓刑适用标准模糊、从宽量刑情节认定不规范以及司法人员个人素质不高是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解决贪污犯罪缓刑适用存在的问题应当从制定明确且操作性强的缓刑适用标准、对从宽量刑情节的认定做出严格统一的规定以及加强对司法人员职务行为的监管等方面作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贪污犯罪 缓刑适用 实质要件 从宽量刑情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