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荒漠灌区播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36
1
作者 南丽丽 师尚礼 +1 位作者 郭全恩 白小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播量和行距是实现紫花苜蓿高产和优质的重要栽培技术措施。为此,采用裂区设计,以播量(12.0、16.0、20.0、24.0kg·hm^(-2))为主处理,3个等行距(10、15、20cm)和2个不等行距(60cm+40cm间距、60cm+30cm间距,60cm即种植6行,行距10cm)... 播量和行距是实现紫花苜蓿高产和优质的重要栽培技术措施。为此,采用裂区设计,以播量(12.0、16.0、20.0、24.0kg·hm^(-2))为主处理,3个等行距(10、15、20cm)和2个不等行距(60cm+40cm间距、60cm+30cm间距,60cm即种植6行,行距10cm)为副处理,连续3年在甘肃荒漠灌区研究播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叶茎比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和行距对叶茎比无显著影响,对营养价值有一定影响。其中粗蛋白、粗脂肪、钙和磷含量随播量、行距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3年平均粗蛋白含量在播量为16.0kg·hm^(-2),行距为20cm时最高(20.06%),粗脂肪含量在播量为16.0kg·hm^(-2),行距为15cm时最大(3.42%),钙含量在播量为20.0kg·hm^(-2),行距为20cm时达到峰值(1.65%),磷含量在播量分别为12.0、16.0和20.0kg·hm^(-2),行距均为20cm时最高(0.19%);中性、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播量增加呈降低趋势,随行距增加呈增加趋势,且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播量为24.0kg·hm^(-2),行距为10cm时最低(31.74%),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播量为24.0kg·hm^(-2),行距为15cm时最小(25.64%);相对饲喂价值随播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随行距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值在播量为16.0kg·hm^(-2),行距为20cm时最高(208.64%)。相同播量和行距下,紫花苜蓿营养价值受生长年限的影响。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播量为20.0kg·hm^(-2)、行距为20cm是该地区的最佳播量和行距,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荒漠灌区 叶茎比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地下滴灌条件下水钾耦合对紫花苜蓿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徐文婷 苏德荣 +1 位作者 刘自学 刘艺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6,共5页
为充分发挥地下滴灌技术的节水、节肥优势,进行了地下滴灌紫花苜蓿的水钾耦合试验。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钾肥水平(0、6g/m2、12g/m2、18g/m2)和W2(2d)、W3(3d)、W4(4d)3个灌水周期。结果表明:水、钾二因素对苜蓿株高、叶... 为充分发挥地下滴灌技术的节水、节肥优势,进行了地下滴灌紫花苜蓿的水钾耦合试验。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钾肥水平(0、6g/m2、12g/m2、18g/m2)和W2(2d)、W3(3d)、W4(4d)3个灌水周期。结果表明:水、钾二因素对苜蓿株高、叶茎比及鲜草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灌水周期的延长,苜蓿株高、叶茎比和鲜草产量均呈降低趋势,总体呈W2>W3>W4的关系。钾肥处理的株高、叶茎比和鲜草产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P<0.05),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苜蓿株高、鲜草产量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茎比逐渐增高。苜蓿生长过程中最优地下滴灌灌水周期为2d,最优钾肥(K2O)施入量为12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紫花苜蓿 水钾耦合 产量 叶茎比
下载PDF
巨人201+Z苜蓿地上部分生长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春明 贾志宽 韩清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81-484,共4页
对巨人201+Z苜蓿的株高、绝对生长速率、相对生长速率在生育期内的变化及群落结构、不同层次的叶茎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株高的动态变化符合Logistic曲线形式,生长速度最大值为0.22cm/d,出现在分枝期末期;绝对生长速率和相对生长速率... 对巨人201+Z苜蓿的株高、绝对生长速率、相对生长速率在生育期内的变化及群落结构、不同层次的叶茎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株高的动态变化符合Logistic曲线形式,生长速度最大值为0.22cm/d,出现在分枝期末期;绝对生长速率和相对生长速率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分枝前期;其群落结构为菱形结构,是一个合理的株型结构;叶茎比随离地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符合指数增长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人201+Z苜蓿 地上部分 牧草 株高 生长速率 叶茎比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适应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姬万忠 赵旭 +5 位作者 刘慧霞 王先之 王丹丹 藕洋 冯成庸 张晓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37-1141,共5页
针对高寒地区豆科牧草稀缺的现状,采用连续4年田间试验,研究了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物候期没有显著差异,所有品种均不能生产大量种子;以单株分枝数、株高和生物量为评... 针对高寒地区豆科牧草稀缺的现状,采用连续4年田间试验,研究了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物候期没有显著差异,所有品种均不能生产大量种子;以单株分枝数、株高和生物量为评价指标,威龙、大富豪、阿尔冈金3个品种的适应性明显优于苜蓿王和牧歌410的适应性;以营养价值为评价指标,大富豪和阿尔冈金的营养价值明显优于苜蓿王、大富豪和牧歌410;5个品种的越冬率后期差异不大。虽然参试5个紫花苜蓿品种均不能大量生产种子,但均能提供一定产量的营养体。综合考虑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阿尔冈金和威龙在高寒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在高寒地区种植,实现优化高寒地区栽培草地质量,扩大优质蛋白饲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生物量 茎叶比 越冬率 物候期
下载PDF
关中平原高产苜蓿品种筛选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康柱 白杜娟 白岗栓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72-77,共6页
以"关中苜蓿"为对照,监测了"巨能601""丹农VNS""雷霆""巨能耐湿""北极熊"等10个苜蓿品种的物候期、株高、产草量、干鲜比和叶茎比,以期为关中平原筛选产草量高的优良苜蓿... 以"关中苜蓿"为对照,监测了"巨能601""丹农VNS""雷霆""巨能耐湿""北极熊"等10个苜蓿品种的物候期、株高、产草量、干鲜比和叶茎比,以期为关中平原筛选产草量高的优良苜蓿品种。结果表明:在降水量丰富的年份且可灌溉的关中平原,不同苜蓿品种均可正常生长发育,"巨能601"和"丹农VNS"不但产草量高,株高较低,干鲜比较低,且叶茎比较高。关中平原应以"巨能601"和"丹农VNS"作为主要推广品种,逐渐淘汰"关中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品种 产草量 干鲜比 叶茎比
原文传递
3个紫花苜蓿新品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生产性能评价
6
作者 对山开勒得·热合木江 朱文煜 +1 位作者 董佳乐 王玉祥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年第4期78-84,共7页
[目的]评价3个紫花苜蓿新品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生产性能。[方法]以新疆农业大学草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选育的3个紫花苜蓿新品系MX01、MX02、MX03作为研究对象,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培育的紫花苜蓿本地品种“新牧4号”作为对照(CK),测... [目的]评价3个紫花苜蓿新品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生产性能。[方法]以新疆农业大学草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选育的3个紫花苜蓿新品系MX01、MX02、MX03作为研究对象,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培育的紫花苜蓿本地品种“新牧4号”作为对照(CK),测定并比较不同紫花苜蓿材料在3个刈割茬次下的株高、干鲜比、叶茎比、鲜草产量、鲜草总产量、干草产量、干草总产量,并对各性状指标与鲜草总产量和干草总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4份材料的平均株高从高到低依次为MX01(95.23 cm)、CK(94.56 cm)、MX03(90.25 cm)、MX02(88.36 cm),表明MX01的生长速度较快。4份材料的平均干鲜比从高到低依次为MX02(32.22%)、CK(28.81%)、MX01(27.76%)、MX03(25.36%),表明MX02在干物质积累方面的表现较好。4份材料的平均叶茎比从高到低依次为MX03(70.85%)、MX02(67.53%)、CK(66.68%)、MX01(62.76%),表明MX03在品质方面具有优势。MX02和MX03前2个刈割茬次的鲜草产量对鲜草总产量的贡献率较高,均达到80%以上;4份材料的鲜草总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MX03(89.01 t/hm^(2))、MX02(86.33 t/hm^(2))、CK(83.53 t/hm^(2))、MX01(76.62 t/hm^(2)),MX03的鲜草总产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份材料,提示该份材料适宜用作鲜草生产。3个紫花苜蓿新品系材料在3个刈割茬下干草产量对干草总产量的贡献率变化存在明显差异;4份材料的干草总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MX02(27.82 t/hm^(2))、CK(24.06 t/hm^(2))、MX03(22.57 t/hm^(2))、MX01(21.27 t/hm^(2)),提示MX02适宜用作干草生产。第2茬鲜草产量与鲜草总产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第2茬叶茎比与干草总产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结论]对不同刈割茬次及整个生产周期下3个紫花苜蓿新品系多项性状指标的评价结果表明,新品系MX02和MX03的综合表现更好,具有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推广种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株高 叶茎比 干鲜比 草产量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倒伏胁迫对水稻可视茎叶穗比率的影响及光谱响应解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谢新锐 顾晓鹤 +2 位作者 林丽群 杨贵军 张丽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64-2270,共7页
倒伏胁迫下作物的冠层光谱响应机理解析,是大范围作物倒伏灾情遥感监测的重要基础。倒伏胁迫直接改变了遥感光谱探测视场内的可视茎叶穗比率,通过解析冠层光谱与可视茎叶穗比率间的关系,探索不同强度的倒伏胁迫下水稻可视茎叶穗组分变... 倒伏胁迫下作物的冠层光谱响应机理解析,是大范围作物倒伏灾情遥感监测的重要基础。倒伏胁迫直接改变了遥感光谱探测视场内的可视茎叶穗比率,通过解析冠层光谱与可视茎叶穗比率间的关系,探索不同强度的倒伏胁迫下水稻可视茎叶穗组分变化规律及其与冠层光谱响应规律,为大范围作物倒伏灾情遥感监测提供理论支持。以2017年江苏省兴化市、大丰区的实发倒伏水稻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观测实验的支持下,分析不同倒伏强度的倒伏水稻冠层光谱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倒伏强度下的冠层可视茎叶穗比率与倒伏角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能有效表征倒伏强度的敏感农学参数,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倒伏水稻冠层光谱指标与敏感农学参数之间的响应模型,实现水稻倒伏灾情的光谱诊断,并利用野外实测样本评价诊断精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倒伏强度的加大,冠层光谱表现出规律性变化,红光波段与近红外波段响应较为明显,“红边”位置明显“蓝移”,且“红边”振幅与“红边”面积增大,说明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对水稻倒伏胁迫强度较为敏感;冠层可视叶茎比存在随倒伏强度增加而减少的规律,其相关性可达0.715,说明倒伏后的水稻冠层可视叶茎比对于倒伏强度有着较好的表征能力;通过对可视叶茎比与冠层高光谱反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分别于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内筛选出698与1132nm作为敏感波段,进而计算特征植被指数;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构建了基于特征植被指数的水稻可视叶茎比光谱响应模型,检验样本的决定系数为0.635,以可视叶茎比预测结果进行倒伏灾情等级划分的精度达到82%。因此,倒伏发生后水稻冠层的茎、叶、穗等组分在光谱探测器视场中的贡献比例发生了规律性改变,茎、叶、穗本身光谱反射率差异和视场内比率差异直接反映于倒伏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谱响应 叶茎比 灰色关联分析 倒伏灾情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天然草地植被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许冬梅 王堃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13-2016,共4页
植被是监测草地健康和生产力的主要依据,其变化是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和恢复状况的最直接体现。及时掌握草地植被的变化信息是防止草地退化、实现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其简便、快捷等优越性广泛应用于不同领... 植被是监测草地健康和生产力的主要依据,其变化是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和恢复状况的最直接体现。及时掌握草地植被的变化信息是防止草地退化、实现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其简便、快捷等优越性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在草地资源管理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前景。文章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草地植被物种组成、草地植物茎叶比、凋落物及牧草品质测定等方面的应用特点,综合阐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草地植被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天然草地 植被 物种组成 茎叶比 凋落物 牧草品质
下载PDF
Biomass allocation between leaf and stem regulates community-level plant nutrient resorption efficiency response to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dditions in a temperate wetland of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3
9
作者 Yun Zhang Gui-Sheng Yang +1 位作者 Fu-Xi Shiu Rong Mao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1年第1期58-66,共9页
Aims Nutrient resorption i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plant nutrient use strategy,yet the controls on the responses of community-level nutrient resorption to altered nutrient availability remain unclear.Here,we addressed... Aims Nutrient resorption i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plant nutrient use strategy,yet the controls on the responses of community-level nutrient resorption to altered nutrient availability remain unclear.Here,we addressed two questions:(1)Did leaf and stem nutrient resorption respond consistently to increased nutrient availability?(2)Was community-level plant nutrient resorption response after nutrient enrichment driven by the intraspecific plasticity in plant nutrient resorption or by altered species composition?Methods We investigated the changes in aboveground biomass,and leaf and stem nutrient resorption of individual species after 3-year nitrogen(N)and phosphorus(P)additions,and assessed community-level nutrient resorption response to 3-year nutrient additions in a graminoid-dominated temperate wetland,Northeast China.Important Findings For both leaves and stems,N and P additions did not affect nutrient resorption efficiency,but they decreased respective nutrient resorption proficiency.Similarly,community-level N and P resorption proficiency declined with respective nutrient addition.Community-level N and P resorption efficiency was reduced by N addition primarily due to altered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declined leaf:stem ratio.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leaf and stem nutrient resorption processes exhibit consistent responses to increasing nutrient availability in the temperate wetland.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altered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biomass allocation between leaf and stem in driving community-level nutrient resorption response to nutrient enric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f:stem ratio nutrient enrichment nutrient resorption proficiency nutrient use strategy species composition
原文传递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Seedling Density and Line Spacing to Leaf-stem Ratio, DW/FW Ratio and Grass Yield of Forage Sweet Sorghum
10
作者 Hanzhang ZHOU Huan LIU +4 位作者 Haiyan JIA Zhimin WEI Shuhong YUAN Shunguo LI Shenglin HOU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6期17-21,25,共6页
[ Objectives ] The aim was to optimize the configuration of seedling density and line spacing of forage sweet sorghum ( Sorghum blcolor ( L. ) Moench) and explore its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 Methods] ... [ Objectives ] The aim was to optimize the configuration of seedling density and line spacing of forage sweet sorghum ( Sorghum blcolor ( L. ) Moench) and explore its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 Methods] Effects of such two influencing factors as line spacing and seedling density on the leaf-stem ratio, DW/FW ratio and grass yield of forage sweet sorghum were analyzed by using split-plot experiment design experiment method and LSD method of IBM. SPSS. Statis- tics. v22 stati, stics software. [ Results ~ Seedling density and line spacing had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leaf-stem ratio and DW/FW ratio of forage sweet sorghum but had obvious influences on the grass yield. Moreover,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seedling density and line spacing for high yield of forage sweet sorghum was A2 B4, that is, seedling density was 225 000 plants/hm2, and line spacing was 40 cm. [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forage sweet sorgh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age sweet sorghum Seedling density Line spacing leaf-stem ratio DW/FW ratio Grass yield
下载PDF
优质茶鲜对品质成份在年周期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建国 王淦 +1 位作者 徐仲溪 周跃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82-290,共9页
通过全年茶季各阶段测定,分析了芽叶的机械组成,叶、梗及整体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总量和纤维素的动态变化。探明叶/梗比值可以作为鲜叶嫩度指标;而5个品质成份中,以水浸出物和氨基酸的季节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并据此建... 通过全年茶季各阶段测定,分析了芽叶的机械组成,叶、梗及整体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总量和纤维素的动态变化。探明叶/梗比值可以作为鲜叶嫩度指标;而5个品质成份中,以水浸出物和氨基酸的季节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并据此建立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优质茶 鲜叶 品质成份
下载PDF
穿心莲等级与叶茎比、浸出物及内酯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嘉玲 曾令杰 +3 位作者 崔丹丹 陈远霞 张晓元 张浚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675-2679,共5页
目的研究穿心莲等级与叶茎比、浸出物及内酯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穿心莲叶茎比、醇溶性浸出物含有量,HPLC法测定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去氧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含有量及其总和,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 目的研究穿心莲等级与叶茎比、浸出物及内酯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穿心莲叶茎比、醇溶性浸出物含有量,HPLC法测定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去氧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含有量及其总和,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36批穿心莲分为3个等级,其中一等10批,二等11批,三等15批;穿心莲等级与叶茎比,醇溶性浸出物、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去氧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含有量及其总和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46、-0.629、-0.694、-0.804、-0.606、-0.444、-0.886;穿心莲叶茎比与醇溶性浸出物含有量之间呈正相关性(P<0.01),与4种内酯含有量及其总和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30、0.048、0.005、0.109、0.067;同一批穿心莲中4种内酯含有量随着叶茎比的增大而增加;不同批穿心莲中,叶茎比高者所含4种内酯含有量并不一定高。结论穿心莲等级与叶茎比相关性不大,与醇溶性浸出物、穿心莲内酯类含有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等级 叶茎比 浸出物 内酯 相关性
下载PD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Mulato Grass I under Different Cutting Heights 被引量:1
13
作者 Leonardo Assis Dutra Fabianno Cavalcante de Carvalho +2 位作者 Eneas Reis Leite Magno José Duarte Candido Joao Ambrósio de Araújo Filho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4年第5期627-635,共9页
This work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dividual heights of cut o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Brachiaria hibrida cv. Mulato I in four periods of the year.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at the Fazenda Exp... This work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dividual heights of cut o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Brachiaria hibrida cv. Mulato I in four periods of the year.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at the Fazenda Experimental Vale do Acaraú, in Sobral, Ceará, Brazi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08.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 split plot, with the plots representing four pasture conditions through manual cuts of 10 cm, 20 cm, 30 cm and 40 cm heights, which were done every 30 days. Each treatment had three replications. The subplots were represented by four periods of evaluation: January-February-March, April-May-June, July-August-September and October-November-December. Fertilization was performed with 350 kg of N/ha, divided into monthly applications. Irrigation was conducted in alternate days during the dry season. The variables studied were: mean height before cutting (cm);dry matter content (%);total dry matter production (t/ha);percentage of leaves;percentage of stems;percentage of dead material;leaf blade/stem ratios;number of total leaves per tiller;number of live leaves per tiller;average size of leaves;and tiller density. Cutting at 10 cm caused a decrease in total dry matter production, underestimating the potential production. Cutting heights between 20 and 30 cm contributed positively to increase the total number of leaves, number of green leaves, average size of the leafs and total dry matter production. Under the pres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cutting around 40 cm was not recommended because of a decreasing in the leaf/stem ratio and a increasing in stem fraction and dry matter content, compromis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can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zing Management leaf/stem ratio TILLERS
下载PDF
中国北方温带灌丛生物量的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弦 郭焱培 +4 位作者 安尼瓦尔.买买提 刘鸿雁 马文红 于顺利 唐志尧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30,共9页
目前对植物生物量分布格局和分配的研究多集中在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对灌丛的相关研究较少。灌丛是中国北方广泛分布的植被。研究灌丛生物量分布格局及其分配是对估算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补充。该文通过对中国北方温带灌丛的大... 目前对植物生物量分布格局和分配的研究多集中在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对灌丛的相关研究较少。灌丛是中国北方广泛分布的植被。研究灌丛生物量分布格局及其分配是对估算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补充。该文通过对中国北方温带灌丛的大范围野外调查和采样,计算中国北方433个典型灌丛样地的生物量及其在各器官间的分配,并研究它们与气候和土壤营养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温带灌丛平均生物量为12.5 t·hm^(–2),其中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分别为4.5和5.4 t·hm^(–2),草本层地上、地下生物量分别为0.8和1.8 t·hm^(–2);凋落物量为2.5 t·hm^(–2)。不同类型中,温带落叶灌丛、亚高山落叶阔叶灌丛、荒漠灌丛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4.4、28.8和5.0 t·hm^(–2)。东西部生物量分布差异较大,东部温带落叶灌丛总生物量高于西部的荒漠灌丛。东部温带落叶灌丛中,东北地区的灌丛生物量稍低于华北地区。灌木的地下-地上生物量比不随水分和土壤养分变化,而叶-枝生物量比受水分影响,在干旱区域叶-枝生物量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 生物量密度 地下-地上生物量比 叶-枝生物量比
原文传递
打叶去梗叶片纯净度提升工艺参数的调整与优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邵名伟 周良民 +6 位作者 卢幼祥 严志景 瞿先中 徐迎波 高正圣 梁昊 孔祥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7期125-126,131,共3页
该研究首先通过对打叶工序各级打叶出叶率、叶中含梗率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工艺流量、打滚转速、风分风机频率、高速皮带速度4个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结果表明:调整后1级打叶出叶率为63.38%,2级打叶出叶率为20.15%,各级打叶出... 该研究首先通过对打叶工序各级打叶出叶率、叶中含梗率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工艺流量、打滚转速、风分风机频率、高速皮带速度4个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结果表明:调整后1级打叶出叶率为63.38%,2级打叶出叶率为20.15%,各级打叶出叶率分配相对较为合理;叶中含梗率由调整前1.35%下降至0.86%,满足叶中含梗率小于1.0%的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叶去梗 叶片 纯净度 叶中含梗率 工艺优化
下载PDF
不同播种期对黔草4号鸭茅鲜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雷霞 何静 +3 位作者 韩永芬 马宁 方烁 覃涛英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5年第2期53-54,71,共3页
为探索黔草4号鸭茅在贵州气候条件下的最适宜播种期,开展了5个不同秋播期对其株高、鲜草产量、干鲜比和叶茎比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贵州中海拔地区尽量提早播种不仅可使刈割次数增加,还可以提高鲜草产量,且干鲜比和叶茎比均较高;黔草... 为探索黔草4号鸭茅在贵州气候条件下的最适宜播种期,开展了5个不同秋播期对其株高、鲜草产量、干鲜比和叶茎比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贵州中海拔地区尽量提早播种不仅可使刈割次数增加,还可以提高鲜草产量,且干鲜比和叶茎比均较高;黔草4号鸭茅的最佳播种期在9月中旬,其鲜草产量可达75 000 kg/h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草4号鸭茅 播种期 鲜草产量 干鲜比 叶茎比
下载PDF
藜麦与几种饲草在高寒荒漠地区的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5
17
作者 汪文成 李正鹏 +3 位作者 马利利 韩梅 严清彪 蒋福祯 《青海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1-8,共8页
为藜麦作为饲草在高寒地区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对藜麦和当地几种常见饲草的干草产量、叶茎比、营养特性和经济效益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品种饲草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藜麦与几种饲... 为藜麦作为饲草在高寒地区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对藜麦和当地几种常见饲草的干草产量、叶茎比、营养特性和经济效益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品种饲草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藜麦与几种饲草的干草产量、叶茎比、粗蛋白含量、蛋白质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经济效益差异显著(P<0. 05),其中藜麦的干草产量最高为28 510. 25 kg/hm^2,叶茎比最大(0. 63),粗蛋白含量为15. 83%。蛋白质产量最高为4 513. 17 kg/hm^2,经济效益最高为15 741. 52元/hm^2。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最低,分别为44. 17%和31. 18%。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综合评价排在第一的饲草品种为藜麦,其等权关联度为0. 975 8。藜麦的干草产量高、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综合表现最好,可以成为高寒地区饲草种植的优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叶茎比 高寒地区 灰色关联分析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紫花苜蓿喷施微肥效果初报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华锋 曾一民 +1 位作者 介晓磊 王文焕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9-11,共3页
对紫花苜蓿进行微肥喷施试验,结果显示:喷施微肥能显著提高其草产量,其M2C2处理草产量增幅最大,达到38.22%;并能促进其干鲜比的增加,其M2C1处理干鲜比最大;且对其叶茎比也有显著影响,其M1C1处理叶茎比最大,而M2C2处理叶茎比最小。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微肥喷施 产量 叶茎比
下载PDF
留苗密度与行距对饲用甜高粱叶茎比.干鲜比和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汉章 刘环 +4 位作者 贾海燕 魏志敏 袁淑红 李顺国 侯升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为了优化饲用甜高粱留苗密度与播种行距的最适配置,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与软件IBM.SPSS.Statistics.v22的LSD法,对饲用甜高粱的密度与行距进行叶茎比、干鲜比与草产量的对比试验。[结果]密度与行距... [目的]为了优化饲用甜高粱留苗密度与播种行距的最适配置,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与软件IBM.SPSS.Statistics.v22的LSD法,对饲用甜高粱的密度与行距进行叶茎比、干鲜比与草产量的对比试验。[结果]密度与行距对饲用甜高粱的叶茎比、干鲜比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其草产量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了饲用甜高粱高产的密度与行距的最佳优化组合A2B4:留苗密度22.50万株/hm2与播种行距40 cm的处理组合。[结论]该研究为饲用甜高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甜高粱 留苗密度 行距 叶茎比 干鲜比 草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