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边外固定骨搬运技术治疗肱骨大段骨缺损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庭辉 林依淼 +4 位作者 任晋可 贾兆锋 王华 李广恒 张晓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97-1000,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行骨搬运技术治疗肱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治疗的9例肱骨大段骨缺损患者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21~41岁,平均29岁。缺损原因:外伤导致缺损2例,... 目的探讨使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行骨搬运技术治疗肱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治疗的9例肱骨大段骨缺损患者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21~41岁,平均29岁。缺损原因:外伤导致缺损2例,慢性骨髓炎6例,骨肿瘤1例。骨缺损长度4.2~9.0 cm,平均5.9 cm。手术安置单边外固定支架,术后7~10 d定期调整外固定支架行骨搬运,逐步恢复肱骨长度,复查X线片见有3~4层皮质后,可拆除外固定支架。记录肱骨延长长度、延长率、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支架携带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同时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术后15个月上肢功能评分(DASH)。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5~36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延长长度平均5.9 cm,延长率平均26%,平均愈合指数为31 d/cm。骨愈合时间平均8.3个月,外固定支架携带时间平均10.8个月。DASH评分从术前的(25.0±2.4)分改善至术后15个月的(12.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肱骨大段骨缺损均得到良好的矫治,除1例暂时性的桡神经麻痹外,其他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肩肘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行骨搬运治疗肱骨大段骨缺损可较快治疗缺损,恢复患者的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骨延长术 外固定器 大段缺损 ILIZAROV技术
原文传递
Ilizarov骨搬运与游离腓骨段移植治疗大段胫骨骨缺损的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杨维震 高顺红 白俊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比较Ilizarov骨搬运技术与游离腓骨段移植技术治疗大段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2—2015-07诊治的28例大段胫骨骨缺损,其中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15例(骨搬运组),采用游离腓骨段移植技术治疗13例(腓骨移植... 目的比较Ilizarov骨搬运技术与游离腓骨段移植技术治疗大段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2—2015-07诊治的28例大段胫骨骨缺损,其中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15例(骨搬运组),采用游离腓骨段移植技术治疗13例(腓骨移植组)。比较2组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指数及末次随访时Puno功能评分。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2(23~41)个月。骨搬运组外固定时间长于腓骨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外固定指数、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指数及末次随访时Puno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缺损长度<11 cm时,骨搬运组Puno功能评分高于腓骨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缺损长度≥11 cm时,腓骨移植组在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方面优于骨搬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izarov骨搬运技术和游离腓骨段移植技术都是大段胫骨缺损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骨缺损长度<11 cm时可优先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骨缺损长度≥11 cm时可由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采用游离腓骨段移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段胫骨缺损 Ilizarov骨搬运技术 游离腓骨段移植技术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基于骨组织工程技术比较骨碎补总黄酮两种给药方式修复大鼠大段骨缺损模型的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申震 郭英 +5 位作者 姜自伟 张严 李紫阁 陈泽华 叶翔凌 陈国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7期4346-4352,共7页
背景:复合材料支架治疗大段骨缺损已被证实有效,但骨修复缓慢、成骨质量不佳是其主要问题。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成骨、加速骨愈合,但骨碎补总黄酮给药途径依然局限于灌胃形式,局部载药直接作用于骨缺损部位方式的研究仍相对不足。目的:... 背景:复合材料支架治疗大段骨缺损已被证实有效,但骨修复缓慢、成骨质量不佳是其主要问题。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成骨、加速骨愈合,但骨碎补总黄酮给药途径依然局限于灌胃形式,局部载药直接作用于骨缺损部位方式的研究仍相对不足。目的:构建骨碎补总黄酮缓释微球/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局部给药与灌胃两种方式修复大鼠胫骨大段骨缺损的差异。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构建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采用超声乳化溶剂透析法制备骨碎补总黄酮缓释微球;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骨碎补总黄酮缓释微球/β-磷酸三钙支架。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应用环形外固定支架构建大鼠胫骨3 mm骨缺损模型,空白组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空白支架组植入单纯的β-磷酸三钙支架,灌胃支架组植入β-磷酸三钙支架并联合骨碎补总黄酮灌胃处理,载药支架组植入骨碎补总黄酮缓释微球/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术后8周进行缺损部位影像学检测、组织学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片与Micro-CT检测显示,空白组缺损区几乎无骨痂生成;空白支架组可见生成的骨痂连接截骨端,截骨线依稀可见;灌胃支架组截骨线基本消失,可见较多新骨连接截骨两端;载药支架组可见大量骨痂生成,截骨线完全消失,皮质重建良好,髓腔再通;②苏木精-伊红、Masson和番红固绿染色显示,空白组缺损区域内可见少量血管及大量结缔组织填充;空白支架组可见较多骨基质形成,但成熟度不高;灌胃支架组可见大量骨基质形成且成熟度较高;载药支架组截骨缺损间隙内生成大量骨样组织,软骨组织成熟度高,且髓腔再通趋势明显;③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相比于空白支架组和空白组,灌胃支架组与载药支架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更高(P<0.05),且载药支架组高于灌胃支架组(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总黄酮 Β-磷酸三钙 复合支架 给药方式 大段骨缺损 骨修复 组织工程
下载PDF
3D打印微孔钛(钽)假体重建下肢骨髓炎致大段骨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银 徐永清 +5 位作者 李刚 刘华 洪建斌 童伟 刘兴强 范新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4,共8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微孔钛(钽)假体重建下肢骨髓炎致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的18例下肢骨髓炎致大段骨缺损患者资料。男10例,女8例;年龄(45.3±14.1)岁;骨缺... 目的探讨3D打印微孔钛(钽)假体重建下肢骨髓炎致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的18例下肢骨髓炎致大段骨缺损患者资料。男10例,女8例;年龄(45.3±14.1)岁;骨缺损侧别:左侧13例,右侧5例;骨缺损部位:股骨11例,胫骨7例。骨髓炎病程为1.0(1.0,3.5)年。骨缺损长度为8.35(6.50,9.84)cm。采用个性化3D打印微孔钛(钽)假体修复骨髓炎病灶清除术后大段骨缺损。术后观察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采用Paley感染性骨缺损骨愈合评价标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功能量表(LEFS)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评定患者的疗效。结果 18例患者术后获(12.2±0.3)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后2个月发生伤口感染,微孔钛假体取出后行Ilizarov骨搬运术治疗;其余17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18例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为2.0(1.0,4.0)分,显著低于术前[(6.1±2.3)分];LEFS评分为54.00(34.50,69.25)分,显著高于术前[18.50(9.00,26.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Paley感染性骨缺损骨愈合评价标准评定骨愈合情况:优16例,良1例,差1例;骨断端与假体整合良好。结论 3D打印微孔钛(钽)假体重建下肢骨髓炎致大段骨缺损的疗效良好,具有减轻患者疼痛、恢复患者肢体功能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骨髓炎 假体和植入物 大段骨缺损 3D打印技术
原文传递
内源性骨膜引导骨再生过程中信号通路富集及FZD家族动态表达研究
5
作者 陈晓雪 余宝富 +3 位作者 王紫 吴其峰 李青峰 魏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3期285-292,共8页
目的研究内源性骨膜引导骨再生过程中信号通路富集及卷曲蛋白(FZD)家族动态表达。方法建立猪闭合肋骨膜引导下的骨再生模型,选择7个时间点采集骨膜和再生骨组织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差异基因筛选以及相关信号通路富集的情况。选取与骨再生... 目的研究内源性骨膜引导骨再生过程中信号通路富集及卷曲蛋白(FZD)家族动态表达。方法建立猪闭合肋骨膜引导下的骨再生模型,选择7个时间点采集骨膜和再生骨组织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差异基因筛选以及相关信号通路富集的情况。选取与骨再生过程中密切相关的FZD分子家族,检测并分析FZD各成员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其表达相关性。结果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共有7个基因在建模后1个月内的不同时间点持续存在差异表达。差异基因富集显示,早期主要存在免疫反应,后实现组织发展和重塑。FZD家族各成员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存在波动,大多数成员的表达高峰在术后3 d,而实验组的倍数改变高峰在术后1个月最为明显,FZD1和FZD2最高,且二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骨膜引导性骨再生过程中的差异基因以及相关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而FZD分子家族动态表达变化在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具体参与的生物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段骨缺损 骨膜 FZD家族 内源性引导骨再生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大段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晨 曹学成 +2 位作者 桑成林 左贵来 陈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22期4386-4388,4385,共4页
同种异体骨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创伤、感染、先天性骨病及肿瘤切除所致的大段骨缺损的重要材料。本文主要从同种异体骨愈合机制、制备保存、临床应用效果、排斥反应及预防方法四个方面就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大段骨缺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同种异体骨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创伤、感染、先天性骨病及肿瘤切除所致的大段骨缺损的重要材料。本文主要从同种异体骨愈合机制、制备保存、临床应用效果、排斥反应及预防方法四个方面就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大段骨缺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骨缺损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 移植 长段骨缺损
原文传递
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魏奇峰 马克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5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采取骨搬移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胫骨骨折手术,且术后均存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骨搬移术治疗,n=29)与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采取骨搬移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胫骨骨折手术,且术后均存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骨搬移术治疗,n=29)与对照组(采取植骨内固定法治疗,n=29),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除手术时间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采用骨搬移术治疗,手术创伤小,能加快愈合速度,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搬移术 感染性大段骨缺损 疗效
下载PDF
对合端植骨内固定术联合Ilizarov骨搬移术对下肢大段骨缺损患者愈合情况、骨再生相关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8
作者 艾晓明 申博统 李磊 《辽宁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72-76,共5页
目的研究下肢大段骨缺损患者应用对合端植骨内固定术联合Ilizarov骨搬移术对骨再生相关因子、安全性及患者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82例下肢大段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 目的研究下肢大段骨缺损患者应用对合端植骨内固定术联合Ilizarov骨搬移术对骨再生相关因子、安全性及患者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82例下肢大段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行Ilizarov骨搬移术,观察组41例加用对合端植骨内固定术,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骨再生相关因子,对比两组愈合情况、对合端接触后即刻与接触后10d骨再生相关因子水平,血清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愈合时间、骨愈合指数、外固定时间低于对照组,骨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合端接触后即刻,观察组与对照组骨再生相关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后10d,观察组骨再生相关因子(bFGF、PDGF、VEGF、TGF-β)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钉道感染、力线不良、对合端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端植骨内固定术联合Ilizarov骨搬移术对下肢大段骨缺损效果确切,能够提高骨再生相关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合端植骨内固定术 下肢大段骨缺损 骨再生相关因子
原文传递
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郝光亮 张贵春 曹学成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5期370-373,共4页
背景: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发生率高,治疗困难,效果不理想。目前,骨缺损修复方法包括皮瓣覆盖+自体骨移植术、异体骨或异种骨移植、带血供腓骨移植、骨延长和骨搬移术。目的:探讨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 背景: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发生率高,治疗困难,效果不理想。目前,骨缺损修复方法包括皮瓣覆盖+自体骨移植术、异体骨或异种骨移植、带血供腓骨移植、骨延长和骨搬移术。目的:探讨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8~64岁,平均(42.8±12.1)岁。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0例,一组采用Orthofix单臂外固定延长架截骨延长,另一组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截骨延长,术后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HHS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Orthofix单臂外固定延长架的手术时间较短、手术出血量较少,与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HHS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疗效佳,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其中Orthofix单臂外固定延长架能减少手术创伤,安全性较高,但骨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延长骨成角和偏移;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的术中应用置入较多钢针,移动时可造成部分皮瓣坏死和血管损伤,应避免在皮瓣覆盖创面的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搬移术 胫骨骨折 感染 大段骨缺损 延长架
下载PDF
胫骨下段大段瘤性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坤 王延岭 +6 位作者 卢敏勋 姚凯 肖聪 周勇 闵理 罗翼 屠重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11-1217,共7页
目的对胫骨下段大段瘤性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方式进行综述。方法查阅国内外胫骨下段大段瘤性骨缺损重建方式的相关文献,从保留踝关节术及非保留踝关节术两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于胫骨下段大段瘤性骨缺损的修复重建,除了常规的同种异体... 目的对胫骨下段大段瘤性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方式进行综述。方法查阅国内外胫骨下段大段瘤性骨缺损重建方式的相关文献,从保留踝关节术及非保留踝关节术两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于胫骨下段大段瘤性骨缺损的修复重建,除了常规的同种异体骨移植、带血管自体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复合带血管腓骨移植、瘤段灭活回植、牵张成骨及骨搬运技术外,临床已逐渐开始应用膜诱导成骨技术、人工肿瘤干假体、3D打印金属骨小梁假体、踝关节融合术、人工肿瘤踝关节置换术。另外,因胫骨下段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较长,骨缺损修复重建后的功能恢复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结论胫骨下段大段瘤性骨缺损修复重建方式已获得长足进步,但对于最佳方式仍存在争议。随着近年来3D打印技术及各类术前模拟技术的出现,个性化、精准化修复重建胫骨下段大段瘤性骨缺损成为可能,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下段 大段瘤性骨缺损 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单边外固定架与环形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股骨骨髓炎并骨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祖涛 赵清斌 +2 位作者 蔡昱 石守印 孙俊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2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比较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与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联合抗生素硫酸钙治疗股骨骨髓炎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12—2018-12采用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联合抗生素硫酸钙治疗的76例股骨骨髓炎并骨缺损,37例采用... 目的比较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与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联合抗生素硫酸钙治疗股骨骨髓炎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12—2018-12采用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联合抗生素硫酸钙治疗的76例股骨骨髓炎并骨缺损,37例采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单边组),39例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环形组)。比较2组骨愈合时间、骨愈合指数、骨延长长度、外固定架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外固定期间膝关节活动受限程度、钉道感染发生率。结果 7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3.5(12~72)个月。单边组与环形组在骨愈合时间、骨愈合指数、骨延长长度、外固定架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钉道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边组外固定期间膝关节活动受限程度低于环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股骨骨髓炎合并骨缺损患者,通过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或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联合抗生素硫酸钙治疗可以控制感染、促进骨与软组织愈合,但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固定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限制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髓炎 大段骨缺损 单边外固定架 环形外固定架 骨搬运技术 抗生素硫酸钙
原文传递
骨搬运技术结合腓骨段植入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尚旭亚 童良勇 +3 位作者 张志凌 潘魏巍 严惠强 李民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骨搬运技术结合胫骨髓内腓骨段植入治疗下肢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9月-2018年9月住院的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1例,一组采用单边重建外固定延长架结合胫骨髓内腓... 目的探讨骨搬运技术结合胫骨髓内腓骨段植入治疗下肢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9月-2018年9月住院的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1例,一组采用单边重建外固定延长架结合胫骨髓内腓骨植入治疗,另一组采用常规单边重建外固定延长架治疗。术后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病程、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手术次数、HHS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胫骨髓内腓骨段植入组病程短、手术次数少,与不植骨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的HHS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佳,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其中骨搬运技术结合胫骨髓内腓骨段植入能缩短病程、减少手术次数,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段骨缺损 髓内植骨 骨搬运术 胫骨骨折 感染
下载PDF
3D打印假体治疗下肢长骨恶性骨肿瘤大段骨缺损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大为 陈江涛 +1 位作者 艾克拜尔·尤努斯 田征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假体在下肢长骨恶性骨肿瘤大段骨缺损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1例下肢长骨恶性骨肿瘤切除患者利用3D打印假体重建患肢的临床效果。男6例,女5例;年龄8~63岁,平均(24.6±19.2)岁。肿瘤... 目的:探讨3D打印假体在下肢长骨恶性骨肿瘤大段骨缺损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1例下肢长骨恶性骨肿瘤切除患者利用3D打印假体重建患肢的临床效果。男6例,女5例;年龄8~63岁,平均(24.6±19.2)岁。肿瘤病理类型:普通型骨肉瘤8例,皮质旁骨肉瘤2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所有患者均规范完成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临床随访及影像资料评估肿瘤复发、转移及假体并发症,采用国际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系统对肢体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11例患者术中截骨长度80~360 mm,平均(225.7±94.9)mm,骨缺损占比24.4%~88.9%。股骨侧肿瘤重建7例,胫骨侧肿瘤重建4例。术后随访3~34个月,平均(20.0±9.8)个月。肺转移、多发骨转移、接骨板断裂、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各1例。末次随访MSTS评分为20~28分,平均(25.0±3.0)分;肢体短缩0~19 mm,中位数5 mm。讨论:3D打印假体兼备即刻稳定的金属重建技术和永久可靠的生物重建技术,可显著提升下肢长骨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长骨恶性肿瘤 3D打印 大段骨缺损
下载PDF
骨搬运与Masquelet诱导膜技术治疗长骨感染合并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万淼 邓雪云 郭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骨搬运与Masquelet诱导膜技术在长骨感染合并大段骨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0例长骨感染合并大段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Masquelet诱导膜技... 目的探讨骨搬运与Masquelet诱导膜技术在长骨感染合并大段骨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0例长骨感染合并大段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Masquelet诱导膜技术,20例)与对照组(骨搬运法,2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次数、临床愈合时间、下肢完全负重时间、治疗费用及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ereadez-Esteve骨痂评分、Iowa评分。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次数、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临床愈合时间、下肢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ereadez-Esteve骨痂评分及Iowa评分中的膝、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squelet诱导膜技术可有效加快长骨感染合并大段骨缺损患者的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搬运 Masquelet诱导膜技术 长骨感染 大段骨缺损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伴大段胫骨缺损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运增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8期163-166,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伴大段胫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06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小腿皮肤软组织伴大段胫骨缺损的患者20例,均采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伴大段胫骨缺损治疗,通过随访观察其... 目的观察应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伴大段胫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06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小腿皮肤软组织伴大段胫骨缺损的患者20例,均采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伴大段胫骨缺损治疗,通过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例皮瓣均成活,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骨折达到临床愈合,6个月所植入的腓骨与受区胫骨骨性愈合并拆除外固定支架,术后12~18个月复查X线示移植的腓骨增粗接近胫骨形态,骨折线消失,并予以拆除内固定物。患者患肢外观较好,行走及负重功能恢复较佳,能够从事相应的轻体力活动。结论游离腓骨肌皮瓣具有血运好,无需爬行替代过程,与主骨愈合快,有利于患侧肢体功能早期恢复等优点,是临床用于治疗皮肤软组织伴大段胫骨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腓骨肌皮瓣 修复 小腿皮肤软组织伴大段胫骨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