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ndsat 5 MSS和TM地表反射率和植被指数一致性分析与纠正
1
作者 赵聪 秦其明 吴自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8-1087,共10页
基于PROSAIL模型模拟数据,分析Landsat 5 MSS和TM地表反射率及4种植被指数(NDVI,EVI2,SAVI和OSAVI)的一致性并提出纠正方法,最后使用真实的MSS和TM数据进行验证。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大气因素对二者植被指数之间的一致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基于PROSAIL模型模拟数据,分析Landsat 5 MSS和TM地表反射率及4种植被指数(NDVI,EVI2,SAVI和OSAVI)的一致性并提出纠正方法,最后使用真实的MSS和TM数据进行验证。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大气因素对二者植被指数之间的一致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地表反射率,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以将基于模拟数据计算得到的Landsat MSS等效反射率数据较为理想地纠正至Landsat TM波段上,但对于真实MSS遥感数据,反射率纠正模型在MSS传感器的绿光、红光和近红外2波段上效果不明显;对于植被指数一致性和纠正问题,使用MSS红光波段和近红外1波段先计算植被指数再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纠正不论在模拟数据还是真实数据上均取得了最好的效果;植被指数的一致性容易受大气参数中气溶胶光学厚度估算误差影响,而受到水汽柱浓度估算误差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mss landsat TM 地表反射率 植被指数 一致性分析
下载PDF
Land cover change detection based on satellite data for an arid area to the south of Aksu in Taklimakan desert 被引量:1
2
作者 Kiyoshi TSUCHIYA Tamotsu IGARSHI Muhtar QO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10年第1期14-19,共6页
An experiment is made to detect the land-cover change in the area located to the south of Aksu in the northern Taklimakan desert through analyses of satellite data pixel by pixel basis. The analyzed data are those obs... An experiment is made to detect the land-cover change in the area located to the south of Aksu in the northern Taklimakan desert through analyses of satellite data pixel by pixel basis. The analyzed data are those observed in the late summer and early autumn of 1973, 1977, 1993 and 1995. As a parameter of land-cover, SAVI (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 derived from the data of Landsat MSS and JERS-1 OPS (Optical Sensor) is us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e increase of vegetation in the oasis areas, confluent area of the Yarkant and Kashgar Rivers and around reservoirs while little change occurs in the desert area. The 1973 satellite image shows the abundant flow in the Yarkant River while the river is almost dried up in the satellite images of later years. The trend of the decrease in the Hotan River flow is recognized although not so dramatic as that of the Yarkant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limakan Desert SAVI landsat mss JERS-1 OPS VEGETATION false color landcover change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福建省长汀县级植被覆盖变化监测及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胡鸿 许延丽 +1 位作者 鞠洪波 孙志超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2-98,共7页
【目的】通过长期遥感监测的方法,研究我国东南部降雨充沛、土壤易被侵蚀的红壤区县级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方法】以福建长汀县为研究区,借助2013—2015年高分辨率(1~1.5 m)的Google Earth影像和2015年7月实地调查数据结果为... 【目的】通过长期遥感监测的方法,研究我国东南部降雨充沛、土壤易被侵蚀的红壤区县级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方法】以福建长汀县为研究区,借助2013—2015年高分辨率(1~1.5 m)的Google Earth影像和2015年7月实地调查数据结果为分类蓝本及先验知识,利用1976—2014年8期Landsat MSS/TM数据和专家分类系统把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森林、灌丛、农田、居民地和裸地共5大类,通过混淆矩阵结合统计数据,分别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并基于分类结果分析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专家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精度(85%以上)较高;40年来研究区植被覆盖率一直较高(81.5%~88.3%);森林面积持续增长;农田面积虽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灌丛面积总体减少。研究区中部在20世纪80年代存在大量裸土区,1985年以后持续大量减少,2010年以后趋于稳定;居民地在1995年以后面积经历快速增长阶段,2010年后趋于稳定;总体耕地面积较少,主要分布在居民地附近。【结论】长汀县植被覆盖在40年间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时空变化,驱动因子在不同阶段也不相同。植被覆盖面积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总体的面积增加。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植被覆盖面积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植树造林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植树造林工程使得森林面积增加,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使得裸土面积减少;植被覆盖面积减少的驱动因素是城镇化,城镇化造成居民地面积的扩张和灌丛面积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率 landsat mss/TM 红壤区 土地利用 驱动因素 福建长汀县
原文传递
呼伦湖湿地动态变化遥感监测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吴亚男 庞治国 +1 位作者 路京选 曲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0-26,共7页
基于Landsat MSS/TM/ETM+、HJ-1A等多源多期卫星遥感数据,采用归一化水指数(NDWI)模型、监督分类结合人机交互式解译的方式,对呼伦湖湿地1975—2011年的湿地面积变化特征进行了动态监测,并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进行了驱动力分析。... 基于Landsat MSS/TM/ETM+、HJ-1A等多源多期卫星遥感数据,采用归一化水指数(NDWI)模型、监督分类结合人机交互式解译的方式,对呼伦湖湿地1975—2011年的湿地面积变化特征进行了动态监测,并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呼伦湖湿地近36年来呈现出萎缩和退化的趋势。该区域水体面积较1975年减少了22.7%,非水体湿地面积较1975年减少了25.9%,自然因素是造成呼伦湖湿地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社会经济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呼伦湖湿地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landsat mss TM ETM+ HJ-1A 呼伦湖 湿地
下载PDF
黄河中上游部分地区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武魁 尹润生 齐家国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7-52,共6页
作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生态恢复综合影响评价"的部分研究结果,对项目选定的四个评价区之一的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研究区域进行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研究,并以此评价退耕还林效果。利用覆盖研究区域的卫星遥感图像进行解译... 作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生态恢复综合影响评价"的部分研究结果,对项目选定的四个评价区之一的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研究区域进行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研究,并以此评价退耕还林效果。利用覆盖研究区域的卫星遥感图像进行解译,以便获取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历史数据,特别是大于25度坡度的LUCC以及退耕前后的LUCC数据,通过这些解译数据评价研究区域的退耕还林效果。解译后的数据显示退耕还林效果良好。选定24景跨20年(1978年至2007年)的Landsat遥感卫星图像数据,通过解译追踪研究区域LUCC历史演变,来判断退耕还林的执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土地覆盖变化 landsat mss/TM/ETM 生态恢复
原文传递
Coastal evolution of Yancheng, northern Jiangsu, China since the mid-Holocene based on the Landsat MSS imagery 被引量:2
6
作者 KANG Yanyan XIA Fei +4 位作者 DING Xianrong ZHANG Changkuan CHENG Ligang GE Xiaoping Jennifer GLASS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3年第5期915-931,共17页
Since the 1970s, remote sensing images have provided new information for the delineation and analysis of coastline changes, especially focusing on the short timescale change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Landsat MSS imag... Since the 1970s, remote sensing images have provided new information for the delineation and analysis of coastline changes, especially focusing on the short timescale change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Landsat MSS imagery, focuses on the coastline evolution of Yancheng, northern Jiangsu, China since the mid-Holocene. A zebra stripe image, which could reveal the ancient coastal evolution of Yancheng, was extracted from a Landsat MSS image. Based on the extracted black-white stripes, 19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were recovered and analyzed to recognize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stripes. It shows that most sand and silty sand samples appear on the white stripes, while silt and silty clay samples are on the black stripes. Sandy and muddy sediments present an alternating distri- bution pattern on the Yancheng coastal plain. A historical coastline map was drawn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paleo-coastal sand barriers and paleo-coastlines, and was superimposed on the zebra stripe image. The trend of the extracted zebra stripe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historical coastlines, and it should be the symbol of the Yancheng coastline evolution. On the basis of ten sets of black-white stripes and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we divided the progression of Yancheng coastal evolution into three stages (i.e., the early stable stage (6500 a BP-AD 1128), the rapid deposition stage (AD 1128-1855) and the adjustment stage (AD 1855-present)). Ten sets of black-white stripe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characteristic pattern of the coastline evolution on the Yancheng coastal pl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mss imagery remote sensing image dodging paleo-coastal sand barrier paleo-coastline coastal evolution northern Jiangsu South Yellow Sea HOLOCENE
原文传递
近35年动水位下官厅水库边岸的类型划分及其稳定性判别
7
作者 陈雨竹 宫兆宁 《水资源研究》 2015年第1期62-73,共12页
本文基于1979—2013年官厅水库动水位的变化特征,利用同时间序列中等分辨率的MSS/TM/ETM+遥感影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动水位条件下官厅水库边岸的变化特征。结合水库边岸宽度差与水位差,对边岸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 本文基于1979—2013年官厅水库动水位的变化特征,利用同时间序列中等分辨率的MSS/TM/ETM+遥感影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动水位条件下官厅水库边岸的变化特征。结合水库边岸宽度差与水位差,对边岸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并通过质心变化分析了动水位条件下不同边岸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基于官厅水库长时间水位变化速率以及水位涨落的反复性特征,将近35年来的水位变化分成三个阶段:1979~1996年水位间歇性涨落、1996~2007年水位持续下落和2007~2013年水位的频繁涨落阶段。2)在3个水位波动时间段中,官厅水库侵蚀型边岸的空间分布变化不大,主要分布在官厅水库狭长带两侧,面积依次为0.834km2、4.50km2和0.54km2。淤积型边岸分布呈现内缩趋势,主要分布在康西草原、永定河河口以及妫水河河口一带,面积分别为26。024km2、31.65km2和10.11km2。稳定型边岸在空间分布上变化较大:1979~1996年主要分布于妫水河库区西北弧形岸带、康西草原弧形岸带,面积为10.50km2;随后在两个弧形岸带向内变化,面积为31.54km2;而2007~2013年官厅水库边岸主要以淤积为主,仅有少许稳定型边岸零星分布,面积为0.24,km2。3)35年来不同水库边岸的质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偏移,淤积型边岸有明显的向内扩张的趋势,其质心在东偏北16.19°方向上移动2.82km后往东偏南4.97°方向上移动1.97km。侵蚀型边岸质心在东南方向偏移后转向东北方向,稳定型区域发生变化,其趋势和格局分布变化原因与淤积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mss/TM/ETM+ 水位变化 官厅水库 边岸稳定性
下载PDF
1975–2014年福建省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8
8
作者 李超 赵淑清 方精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7-164,共8页
福建省土壤易被侵蚀,水土流失严重,近年各类生态工程使其植被覆盖发生了较大变化。该文利用1975–2014年7期Landsat MSS/TM/OLI数据和监督分类方法研究了福建省1975–2014年的植被覆盖变化,并基于人工林、耕地和城镇面积的统计数据分析... 福建省土壤易被侵蚀,水土流失严重,近年各类生态工程使其植被覆盖发生了较大变化。该文利用1975–2014年7期Landsat MSS/TM/OLI数据和监督分类方法研究了福建省1975–2014年的植被覆盖变化,并基于人工林、耕地和城镇面积的统计数据分析这些变化的可能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75–2014年,福建省植被覆盖经历了增加—减少—增加的过程,但总体上呈增加趋势,由1975年的69.0%增加到2014年的77.8%,其中1995–2005年植被覆盖略有减少。森林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其间少量农田和居民地沿河/海分布,灌丛、草丛及裸地呈斑块化分布;西南裸地面积减少,沿河/海城镇化发展迅速,灌丛和草丛面积以及农田面积略有减少,森林面积增加。人工林面积增加和裸地面积减少导致植被覆盖面积增加,快速城镇化导致植被覆盖面积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 landsat TM/mss/OLI 长期变化 驱动因素 植被生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