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城市化下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及其动因分析——以陕西省商州区为例
1
作者 杜学 杨海娟 《地下水》 2011年第4期150-152,共3页
应用熵值函数模型,对处于快速城市化状态下的商州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5年期间商州区土地利用结构熵呈稳定下降趋势,从1999年的1.216调整为2005年的1.207,均衡度由1999年的0.585减少到2005年的0.5... 应用熵值函数模型,对处于快速城市化状态下的商州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5年期间商州区土地利用结构熵呈稳定下降趋势,从1999年的1.216调整为2005年的1.207,均衡度由1999年的0.585减少到2005年的0.581,优势度则在2005年增加到0.419。最后,对这一变化的动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政策环境对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变化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信息熵 商州区 动因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水土流失动态评估 被引量:86
2
作者 倪晋仁 李英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1-621,共11页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水土流失的变化趋势 ,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影响水土流失方面的权重 ,并采用相关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标定量反映针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影响。在此基础上 ,类比快速生...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水土流失的变化趋势 ,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影响水土流失方面的权重 ,并采用相关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标定量反映针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影响。在此基础上 ,类比快速生物评价方法的基本思想 ,通过参照点选择、参照组构建、参照组匹配、观测 -期望比值 ( O/E比 )计算等具体过程实现区域水土流失的动态评估。这一方法在安塞纸坊沟流域的应用表明 ,评估得到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特征与研究区域的历史开发过程较为吻合 ,说明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一方法不侧重于研究具体评估模型在不同区域和空间尺度应用时的精确性问题 ,而是关注区域水土流失相对于某参照条件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快速评估 ,以便提高不同区域数据及结果的重用性和可比性、节省评估时间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水土流失 层次分析法 快速评估 安塞纸坊沟
下载PDF
近十几年来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周生路 朱青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399,共6页
该文以1985、1992、1996、2000、2002年5个典型年份南京市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运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对南京市十几年来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及... 该文以1985、1992、1996、2000、2002年5个典型年份南京市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运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对南京市十几年来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南京市十几年来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②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为土地利用结构更趋于多样化和平均化,土地利用类型的异质性加强,且在2000年到2002年该变化更加明显;③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变化受到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政策波动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土地利用结构 时间变化 南京市
下载PDF
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34
4
作者 董杰 杨春德 +1 位作者 周秀慧 叶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6-210,共5页
基于山东省1987-2003年统计资料和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数据,研究揭示了山东省近17年来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的时空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7年来,山东省土地... 基于山东省1987-2003年统计资料和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数据,研究揭示了山东省近17年来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的时空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7年来,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变化经历了增加一减少一缓慢增加的变化过程,总体趋势是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差别逐渐缩小,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具有空间分异规律,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总体而言,东部半岛丘陵区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值〉中南部山地丘陵区〉西部、北部平原区;自然因素、人口变化、经济因素和政策调控等是影响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时空变化 驱动机制 信息熵 均衡度 山东
下载PDF
基于经济驱动因子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区域差异分析——以哈大齐工业走廊为例 被引量:31
5
作者 臧淑英 王凌云 那晓东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4-232,共9页
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以1980-2005年间的6期遥感影像为基础,经过矢量化后得出哈大齐工业走廊范围内的哈尔滨、大庆和齐齐哈尔市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结合三个城市的经济统计数据,建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在此基... 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以1980-2005年间的6期遥感影像为基础,经过矢量化后得出哈大齐工业走廊范围内的哈尔滨、大庆和齐齐哈尔市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结合三个城市的经济统计数据,建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两个驱动因子评价指标(驱动效率指数和经济效益指数),对比分析三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其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合理性分析。研究表明:大庆市随着石油资源的耗竭,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做出相应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趋于相对稳定;哈尔滨在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形成相对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而促使经济不断保持协调稳定发展;齐齐哈尔市驱动因子评价指数尚未趋于稳定,区域经济发展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土地资源的消耗。本研究为进一步的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相应的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区域差异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 哈大齐工业走廊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张希彪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5-439,共5页
根据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中二级分类的用地面积和比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以泾河中上游流域的陇东地区为例,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此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其结... 根据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中二级分类的用地面积和比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以泾河中上游流域的陇东地区为例,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此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地域结构的差异;②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变化呈以下规律: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由塬区→沟壑区→丘陵区、城镇近郊→远郊依次递减,土地利用结构的集中度则刚好相反,土地利用的组合类型与区域的经济活动特点相关等;③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差异主要受地理位置、地貌状况、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区域分异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土地利用的时空结构分异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新长 潘琼 赵元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9-193,共5页
时空结构分异分析是以GIS叠置分析为辅助手段。目前描述空间结构分异最常用的方法是比较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方位上的差异。由于按方位划分的空间单元并不具有均等的土地面积,因而其变化速度就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可比性。文章对... 时空结构分异分析是以GIS叠置分析为辅助手段。目前描述空间结构分异最常用的方法是比较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方位上的差异。由于按方位划分的空间单元并不具有均等的土地面积,因而其变化速度就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可比性。文章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改进,创建性的引入了年均变化强度指数这一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体系来描述土地利用的时空结构分异特征,它实质就是用各空间单元的土地面积对其年均变化速度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各种土地类型的变化速度具有可比性,得出各不同用地类型的时空结构分异情况,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而达到全面把握土地变化规律的目的。该研究方法有助于从总体上全面掌握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演变的趋势与特点,对发达地区未来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结构 分异 土地利用类型 变化速度 综合分析评价 城市土地利用 土地面积 标准化处理 可比性 辅助手段 叠置分析 空间方位 比较分析 空间结构 指标体系 土地类型 用地类型 变化规律 结构演变 研究方法 借鉴意义 合理规划
下载PDF
西北半干旱区城郊土地利用结构与分形模型研究——以兰州市西固区为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岳文泽 徐建华 +1 位作者 金炯 徐丽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9-256,共8页
以兰州市西固区为区域背景 ,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 ,按照地貌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 4个分区 ,运用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指标研究半干旱区城郊土地利用结构的数量特征 ;运用分形理论建立各种土地分布形态的分形结构模型 ,... 以兰州市西固区为区域背景 ,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 ,按照地貌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 4个分区 ,运用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指标研究半干旱区城郊土地利用结构的数量特征 ;运用分形理论建立各种土地分布形态的分形结构模型 ,以分维数为依据分析各种土地类型分布形态的复杂性与稳定性 ;探讨控制和影响土地利用格局的主要因素及土地利用优化与管理的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分形 兰州市 西固区 GIS RS 地貌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地貌类型的土地利用分形特征 被引量:25
9
作者 杨洋 毕如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4,共4页
以山西省闻喜县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GIS技术,基于DEM数据及地貌特征将闻喜县分为河谷、塬地、丘陵、山地4种地貌,计算各地貌下不同土地类型的分维数和稳定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地貌特征不仅... 以山西省闻喜县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GIS技术,基于DEM数据及地貌特征将闻喜县分为河谷、塬地、丘陵、山地4种地貌,计算各地貌下不同土地类型的分维数和稳定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地貌特征不仅对土地利用结构有影响,对其分维指数和稳定性指数也有影响;相同地貌特征下不同的土地类型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存在着差异,分维数越高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越复杂,稳定性指数越高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越简单。通过对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的研究可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地貌特征 土地利用结构 分维数 稳定性指数
下载PDF
汉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邓祥征 刘彦随 赵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2-528,共7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三期Landsat TM图像的解译成果,分析了安康市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差异格局。研究...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三期Landsat TM图像的解译成果,分析了安康市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差异格局。研究表明,近15年来,安康市土地利用转移量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之间,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转移趋势不明显。三个时段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净变化量差异比较明显。1985-1995年。耕地变化以转人为主,其中由草地转入的比重最大,占耕地总转人量的96.02%。1995-2000年,耕地以大量转出为主,共有1 503.21 hm2的耕地转为其它用地,其中转向林地和草地的量占耕地总转移量的比例分别是15.46%和78.77%。在行政区尺度上各种用地类型的净变化量分布比较均衡,而在垂直带空间尺度上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净变化随海拔高度的分异较为明显。大致以1 600 m为界,耕地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林地、草地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格局 安康市 土地利用结构
下载PDF
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关系研究——以酒泉市为例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科明 石惠春 +2 位作者 周伟 郑凤娟 孙宏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4-128,共5页
利用酒泉市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计算土地利用结构异质性指数和生态服务价值,分析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997-2006年酒泉市耕地、林地、园地面积在增加,其中耕地增加最多... 利用酒泉市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计算土地利用结构异质性指数和生态服务价值,分析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997-2006年酒泉市耕地、林地、园地面积在增加,其中耕地增加最多,增加了9 803.15hm2,牧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减小,其中牧草地减少最多,减少了207 470.56 hm2;酒泉市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增加而优势度降低,土地利用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各类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增加趋势;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结构线性相关,通过增加牧草地、水域和耕地等生态用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均匀化,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生态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多样性 酒泉市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探讨 被引量:19
12
作者 童威 郎丰铠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56,共12页
为揭示武汉市近2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并定量分析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首先基于2000—2019年五期Landsat影像,分析了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动态变化、转移趋势,然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探讨了各因素对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 为揭示武汉市近2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并定量分析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首先基于2000—2019年五期Landsat影像,分析了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动态变化、转移趋势,然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探讨了各因素对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强度及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近20年来武汉市水域面积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1524.57 km^(2)缩减到2019年的1054.66 km^(2);而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由最初的640.66km^(2)扩张到研究末期的1251.06 km^(2);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均为非单调性的变化;(2)因子探测发现各年份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强度不尽相同,但人口密度、GDP、夜间灯光亮度与固定资产投资的q值始终接近或大于0.1,说明人口压力与经济活动始终占据主导地位;(3)交互探测表明各年份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均表现为双因子或非线性增强,并且土壤类型、人口密度、GDP、夜间灯光亮度与其它因子间交互作用q值大都在0.15以上,说明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土地利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结构 地理探测器 驱动力 武汉市 GIS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灰色线性规划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 被引量:18
13
作者 朱艳莉 李越群 廖和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102,共6页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重点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分析南川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科学性及有效性较高的灰色线性规划土地结构优化模型,在充分考虑土地利用与满足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效益相互协调...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重点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分析南川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科学性及有效性较高的灰色线性规划土地结构优化模型,在充分考虑土地利用与满足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效益相互协调的情况下,选择出利于当地实际情况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灰色线性规划 优化 南川区
下载PDF
吴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诱因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冬梅 濮励杰 +1 位作者 韩书成 周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5-419,共5页
结果表明,吴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的原因是耕地、园地减少及居民点工矿、交通用地增加,其主要诱因是吴江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土地利用和配置中,应以土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为目标.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信息熵 诱因 吴江
下载PDF
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严海涛 刘学录 罗智恒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35,38,共6页
采用灰色多目标规划法对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耕地规模约束的条件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解的存在及其合理性由粮食单产和人均粮食占有目标决定。在人均粮食占有目标为450 kg/人的小康水平下,与规划基期相比... 采用灰色多目标规划法对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耕地规模约束的条件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解的存在及其合理性由粮食单产和人均粮食占有目标决定。在人均粮食占有目标为450 kg/人的小康水平下,与规划基期相比,提高粮食单产、控制性减少耕地面积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策略具有现实可行性。在耕地规模不约束的条件下,粮食单产保持现状或者小幅度提高,均需要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才能在温饱、小康、富裕3个人均粮食占有目标下得到优化解,而耕地面积的大幅度提高是不现实的;通过提高粮食单产、控制性增加耕地面积等途径追求小康目标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是比较合理的。从粮食单产增加、耕地规模控制、优化方案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等方面进行方案优选,确定了符合兰州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优化方案Ⅱ为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方案。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开展提高耕地质量的土地开发整理、充分利用牧草地的生态功能是实现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效益优化的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土地利用结构 灰色线性规划 多目标 优化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分异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倪九派 魏朝富 谢德体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8-722,共5页
采用浙江省1990-1999年土地利用现状的用地面积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与材料,运用景观生态学中有关结构数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分异的定量分析,借助于种群生态学中生命表的分析方法进行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动态变... 采用浙江省1990-1999年土地利用现状的用地面积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与材料,运用景观生态学中有关结构数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分异的定量分析,借助于种群生态学中生命表的分析方法进行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研究方法能较好反映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分异及其动态变化;(2)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变化均是逐渐升高,到1990-1999年间的某一年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步收敛,渐趋稳定,并做小幅度的上下振动,这表明浙江省土地利用结构渐趋稳定;(3)研究区从1990-1999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度是林地>园地>牧草地>居民点与工矿用地>交通用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整体上看,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开发未利用地来进行平衡,浙江省土地后备资源短缺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时间分异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下载PDF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变——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俊 陆玉麒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7-313,共7页
利用1996~2007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变化强度、相对变化率及景观生态学角度,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多年来,由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工、世用地... 利用1996~2007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变化强度、相对变化率及景观生态学角度,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多年来,由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工、世用地扩展迅猛,城镇加速蔓延,从而导致区内耕地面积锐减,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所占比例则逐年上升,交通用地的变化幅度及动态度最大;各用地类型的变化强度在此期间呈一定波动,除牧草地外,交通用地历年的变化强度之和最大,其次为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利设施用地、耕地、其他农用地、林地、未利用地;区域土地利用结构逐渐向均衡状态发展.用地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渐趋稳定;各市耕地、聘民点及工矿用地、其他农用地的变化幅度及相对变化率差别不大,而园地、林地、牧草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及未利用地的变化幅度及相对变化率区域差异较大,且三市园地、牧草地及未利用地的变化方向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动态演变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效益的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严海涛 刘学录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4期126-129,共4页
采用线性规划法,基于生态功能绿当量对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方案需要通过园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目标,牧草地、未利用土地减少幅度不大,建设用地中除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外其余用... 采用线性规划法,基于生态功能绿当量对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方案需要通过园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目标,牧草地、未利用土地减少幅度不大,建设用地中除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外其余用地均增加;为同时满足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的目标,部分地类的面积有所减少(如耕地),在满足生态效益最大的同时兼顾社会和经济目标的实现;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开展提高耕地质量的土地开发整理、提高森林覆盖率,充分挖掘非农建设用地的绿当量和生态服务价值是实现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效益优化的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土地利用 生态绿当量 结构优化 生态效益
下载PDF
湖南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谢炳庚 李晓青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3-249,共7页
本文论述湖南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措施.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结构 湖南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及宏观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董杰 杨春德 +1 位作者 张保华 叶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5336-5339,5363,共5页
基于山东省1987~2003年统计资料和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数据,研究揭示了山东省近17年来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时空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7年来,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变化经历了... 基于山东省1987~2003年统计资料和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数据,研究揭示了山东省近17年来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时空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7年来,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变化经历了增加→减少→缓慢增加的变化过程,总体趋势是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差别逐渐缩小,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具有空间分异规律,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总体而言,东部半岛丘陵区的信息熵值>中南部山地丘陵区>西部、北部平原区;自然因素、人口变化、经济因素和政策调控等是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动态变化 驱动力 信息熵 山东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