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调整、地权稳定性与农民长期投资激励 被引量:170
1
作者 许庆 章元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9-69,共11页
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受到了众多经济学家的关注。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土地调整破坏了农民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从而削弱了农民的长期投资激励。本文将农户的长期投资划分为两类,“与特定地块不相连的长期投资... 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受到了众多经济学家的关注。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土地调整破坏了农民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从而削弱了农民的长期投资激励。本文将农户的长期投资划分为两类,“与特定地块不相连的长期投资”以及“与特定地块相连的长期投资”,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土地调整对农户的这两类长期投资决策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减人减地”使农户的第一类长期投资大幅度下降,“增人增地”对农户的第一类长期投资没有什么影响;“减人减地”和“增人增地”对农户的农家肥使用量都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我们并不能把“减人减地”导致的以及大调整所可能导致的第一类长期投资的减少完全归咎于土地调整所导致的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调整 土地产权稳定性 长期投资激励
原文传递
诱致性制度变迁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国农村土地调整的制度演进及地区差异研究 被引量:132
2
作者 丰雷 蒋妍 叶剑平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8,57,共16页
土地调整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特征。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应用1999—2010年5次17省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土地调整的制度演进及地区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土地调整的制度演进具有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特征... 土地调整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特征。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应用1999—2010年5次17省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土地调整的制度演进及地区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土地调整的制度演进具有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特征,地理条件、人均GDP、非农产业比例等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变量是显著影响因素;同时,中央"不得调地"的正式规则进一步决定了中国农地调整制度的演进方向,特别是中央正式规则的渐进性实施特征是导致不同地区出现"千差万别"的土地调整制度的重要原因。进行土地确权(如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等)有助于减少土地调整,增进地权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调整 地权稳定性 土地证书 制度变迁
原文传递
农地调整会抑制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吗? 被引量:46
3
作者 仇童伟 罗必良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71,共15页
农地调整是村庄地权界定的重要方式,却具有体现集体成员权公平和破坏经营权稳定的双重性。已有研究大多从其体现的经营权不稳定出发,认为农地调整会抑制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本文研究表明,农户的行为响应能够使农地调整的作用机制发生... 农地调整是村庄地权界定的重要方式,却具有体现集体成员权公平和破坏经营权稳定的双重性。已有研究大多从其体现的经营权不稳定出发,认为农地调整会抑制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本文研究表明,农户的行为响应能够使农地调整的作用机制发生重要转变:一方面,农户改变农作物种植类型能够弱化经营权的不稳定,并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另一方面,家庭收入结构的非农化则降低了农户对农地经营的依赖性,从而使得经营权不稳定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作用趋弱。基于全国9省(区)2704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在劳动力流动性增强的背景下,农地调整会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其中,种植结构的"趋粮化"强化了农地调整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正向激励,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普遍化则弱化了农地调整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调整 农地经营权 农村劳动力 非农转移 农作物种植类型
原文传递
中央“不得调地”政策:农民的态度与村庄的土地调整决策——基于对黑龙江、安徽、山东、四川、陕西5省农户的调查 被引量:42
4
作者 郑志浩 高杨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86,共15页
本文基于2016年对黑龙江、安徽、山东、四川、陕西5省农户的调查数据,就农民对"不得调地"政策的态度和村庄的土地调整决策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反对承包期内"不得调地"政策的农户占16.... 本文基于2016年对黑龙江、安徽、山东、四川、陕西5省农户的调查数据,就农民对"不得调地"政策的态度和村庄的土地调整决策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反对承包期内"不得调地"政策的农户占16.4%,反对"不得调地"政策长久不变的农户占39.3%,意味着二轮承包到期后农民的土地调整意愿极为强烈;2011~2016年,约16%的农户经历过土地调整,其土地调整次数平均为1.36次,明显低于已有相关文献提及的2010年前的水平;受"不得调地"政策负面影响的家庭人口越多,"不得调地"政策的受支持程度越低,说明家庭人口变动是影响农民对"不得调地"政策态度的主要因素;农民对承包期内"不得调地"政策的态度对村庄的土地调整决策具有显著影响,持反对态度的农民越多,村庄土地调整的概率和频率越高,反之,村庄土地调整的概率和频率越低,意味着村庄内部土地调整的呼声是村庄土地调整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考虑到受"不得调地"政策影响的农村人口有相当大的比例,可以预见,二轮承包到期后要求进行土地调整的压力会很大,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框架内,实现长久"不得调地"的政策目标有一定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调整 土地承包权 农民态度
原文传递
调整或确权:农村土地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如何实现?——基于山东省L村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力东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文章分析了中国农村的土地调整与土地确权之间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村土地制度公平与效率的实现路径。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农村土地调整得以实现是村民的公平伦理、村庄的老龄化和非农化、基层政府的模糊态度以及农民获得... 文章分析了中国农村的土地调整与土地确权之间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村土地制度公平与效率的实现路径。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农村土地调整得以实现是村民的公平伦理、村庄的老龄化和非农化、基层政府的模糊态度以及农民获得土地的方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土地调整把土地集中流转出去,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规模经营,这是对通过土地确权实现规模经营进而提高效率之方案的替代,而后者在农村面临公平性的巨大考验。应该看到,在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现有的土地调整模式在公平性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因此,通过土地调整实现土地集中流转,并建立起农村承包地的退出机制,能够在农村土地制度方面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从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本研究强调在农村土地制度问题上不能只关注效率而忽视公平,这对当前的政策和研究领域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调整 土地确权 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制度
原文传递
地权安全性的三个维度及其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胡新艳 王梦婷 洪炜杰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17,共14页
本文从法律、事实及认知维度解读地权安全性概念,验证分析地权安全性三个维度及其交互项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发现,法律、认知维度的地权安全性显著促进农地流转,而事实维度的地权不安全对农地流转表现出不显著的负向影响。三个维度... 本文从法律、事实及认知维度解读地权安全性概念,验证分析地权安全性三个维度及其交互项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发现,法律、认知维度的地权安全性显著促进农地流转,而事实维度的地权不安全对农地流转表现出不显著的负向影响。三个维度的交互作用表明:事实维度的地权不安全会减弱法律赋权对农地流转的正向影响;法律维度与认知维度的地权安全性在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时互为前提,缺一不可;认知维度的地权安全性可以消除事实维度地权不安全对农户农地流转带来的负向影响。由此指出,"以确权促流转"的政策目标实现,不能仅依赖于农地确权政策的实施,还需要逐渐构建起法定地权制度、实际制度执行及其制度认知之间具有一致稳定性的配套运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权安全性 农地确权 农地调整 地权认知 农地流转
原文传递
村级产权干预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基于鲁豫湘川四省的调查 被引量:17
7
作者 孙小龙 郜亮亮 郭沛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90,共9页
激励农户转出农地是增加农地流转市场供给活力的重要保证,对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现实中,村集体对农地进行调整或对农地流转进行管制是常见的产权干预,本文利用山东、河南、湖南和四川4省566个农户的调查数... 激励农户转出农地是增加农地流转市场供给活力的重要保证,对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现实中,村集体对农地进行调整或对农地流转进行管制是常见的产权干预,本文利用山东、河南、湖南和四川4省56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这种村级产权干预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存在村级农地调整与流转管制使得农户转出农地的概率分别下降了8.4个百分点和9.0个百分点,同时只要存在农地调整与流转管制会使得农户农地转出的面积分别平均减少0.287亩和0.378亩,这是因为村级产权干预会造成农地产权的不完整,增加流转的交易费用,对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因此,为促进农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应继续严格落实中央限制农地调整的政策,减少村级对农地流转行为的管制,进一步提高农地使用权、收益权和交易权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级产权干预 农户 农地转出 农地调整 流转管制
原文传递
无地农民与土地调整、土地流转及土地继承的关系——基于广东、湖南两省9个村的调查 被引量:13
8
作者 商春荣 叶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基于广东、湖南两省9个村的入户调查,研究农村土地承包权长期化背景下的无地农民与土地调整、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在落实了土地承包权长期化的村中,离土地进行最后调整时间越远,无地农民数量和有无地人口的农户数量越... 基于广东、湖南两省9个村的入户调查,研究农村土地承包权长期化背景下的无地农民与土地调整、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在落实了土地承包权长期化的村中,离土地进行最后调整时间越远,无地农民数量和有无地人口的农户数量越多,农民的土地调整意愿下降,农民越不愿意动地。无地农民的存在不是农户转入和转出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无地情况下,无地农民并非通过土地流转市场租入土地获得土地使用权,而是外出打工。另外,无地农民通过家庭内部继承获得承包权已经成为农村社会普遍现象。论证了无地农民群体的存在对当下农村社会而言,未构成严峻的问题;也说明土地之所以不再重新调整,是因为土地调整预期收益低而组织成本高,从而30年不变的政策从一种外部强制性制度安排成为一种内生制度安排并延续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地农民 土地调整 土地流转 土地继承 土地长期化政策 土地制度
下载PDF
村庄民主与产权安全:来自农地确权的证据 被引量:14
9
作者 汪险生 李宁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0-76,共17页
民主能否提高产权安全性是一项重要而经典的研究议题。在农地集体所有制下,土地调整有可能成为民主破坏产权的制度土壤。故而,需要研究村庄民主对地权安全性的影响。我国农地确权实践为此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为此,本文利用中国劳动... 民主能否提高产权安全性是一项重要而经典的研究议题。在农地集体所有制下,土地调整有可能成为民主破坏产权的制度土壤。故而,需要研究村庄民主对地权安全性的影响。我国农地确权实践为此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为此,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的数据,从民主的广度层面,采用村庄投票率衡量村庄民主,定量研究了村庄民主对农地确权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庄选举参与率与村庄确权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从性别视角来看,女性投票参与率的提升更能显著提高村庄确权率;从产权稳定性视角来看,土地调整对土地确权有负面影响,在有土地调整的村庄民主对确权未发挥出更多的功效。同时,在发生了征地的村庄,民主也并非更能促进确权。据此,为了保护农户土地权益,仍需扩大农户的政治参与,特别是要动员女性群体参与到乡村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民主 产权安全 确权 土地调整
原文传递
基于线性规划运输模型的农地整理权属调整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晓滨 叶艳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7-234,共8页
农地整理中的权属调整是缓解耕地破碎化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对农民意愿的忽视以及调整方法的不合理却阻碍着权属调整的推广。该研究以江西省黄玲乡农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线性规划运输模型,以满足农户意愿为目标,进行权属调整,并将其与传... 农地整理中的权属调整是缓解耕地破碎化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对农民意愿的忽视以及调整方法的不合理却阻碍着权属调整的推广。该研究以江西省黄玲乡农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线性规划运输模型,以满足农户意愿为目标,进行权属调整,并将其与传统调整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基于线性规划运输模型的权属调整能够使地块数量减少71.71%,使地块与农居点距离减小7.16%,使75.04%的农民调整后的地块保留在调整前集中所在的田块,并在以上3方面以及调整精度上均优于传统方法;但是在减小地块分散程度上劣于传统方法;在调整效率上则与传统方法在不同阶段各有优劣。研究认为,基于线性规划运输模型的权属调整能够在缓解耕地破碎化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满足农民的意愿,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目前,丰富权属调整方法体系,根据项目条件和农民偏好选择合适的方法,是促进权属调整大规模推广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模型 耕地破碎 权属调整 运输模型 线性规划
下载PDF
非农就业、土地流转抑制了农户当前及二轮承包到期时土地调整意愿吗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兰 孔岩 +1 位作者 樊鹏飞 冯淑怡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2-133,共12页
本文运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8个省份180个村庄871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定量研究非农就业、土地流转对农户当前及二轮承包到期时土地调整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不同地区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当前想调整土地的农户占比为34.4... 本文运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8个省份180个村庄871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定量研究非农就业、土地流转对农户当前及二轮承包到期时土地调整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不同地区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当前想调整土地的农户占比为34.44%,而二轮承包到期时想调整土地的农户占比增加至56.72%,农户对土地调整的诉求在增加;农户非农就业对当前及二轮承包到期时土地调整意愿均有负向影响,且对后者的抑制作用更大;村庄土地流转对农户当前及二轮承包到期时土地调整意愿影响均不显著;从区域异质性影响来看,东部、西部地区农户非农就业有效抑制了其土地调整意愿,东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因财产价值显化效应激发了农户未来的土地调整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调整 非农就业 土地流转
原文传递
“约束”与“补偿”的平衡:农地调整如何影响确权的效率决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耿鹏鹏 罗必良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80,共20页
本文基于"农地确权—调整经历—行为响应—经济效率"的分析框架,将农地调整和农地确权分别视为自上而下的"约束机制"和"补偿机制"引入研究框架,探讨不同的农地调整经历对确权农户农业生产纯技术效率的影... 本文基于"农地确权—调整经历—行为响应—经济效率"的分析框架,将农地调整和农地确权分别视为自上而下的"约束机制"和"补偿机制"引入研究框架,探讨不同的农地调整经历对确权农户农业生产纯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表明,农地调整的约束机制和农地确权的补偿机制走向平衡将促进农业纯技术效率的改善。使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的检验结果显示,未经历过农地调整和经历过农地大调整将显著弱化确权农户纯技术效率的实现;而经历过农地小调整的确权农户是最有效率的经营主体。农地调整经历对确权经济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结构。本文强调,缺乏约束机制保障的农地确权政策有可能造成农业生产效率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调整 确权政策 约束机制 补偿机制 纯技术效率
原文传递
国外农地整理权属调整技术方法研究进展及借鉴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晓滨 叶艳妹 +2 位作者 陈莎 程涛 俞振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1-88,共8页
研究目的:总结国外农地整理权属调整技术方法创新研究的特征与趋势,为国内权属调整技术方法改进研究提供借鉴,从而推动权属调整的实施。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研究结果:国外权属调整技术方法创新研究始于对传统方法的问题识别,研究内容... 研究目的:总结国外农地整理权属调整技术方法创新研究的特征与趋势,为国内权属调整技术方法改进研究提供借鉴,从而推动权属调整的实施。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研究结果:国外权属调整技术方法创新研究始于对传统方法的问题识别,研究内容包括概念模型设计、地块再分配和地块分割三部分,并重点强调该过程的空间属性和对农民偏好满足程度的优化;GIS技术与运筹学模型结合是技术方法创新的主要方式;通过启发式方法提高实施过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程度是新近的发展趋势。研究结论:结合中国农地整理权属调整实际,相关研究今后应重点关注以下4个方面:(1)构建中国权属调整概念模型,并对权属调整的现实规则进行系统研究与建模;(2)继续探索各类新兴技术方法在权属调整过程中应用的可能性;(3)在对技术方法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开展技术方法与管理机制的匹配研究;(4)建立更丰富的权属调整优化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权属调整 技术方法 地块再分配 地块分割
下载PDF
土地确权对农户地权稳定性感知的影响——基于村庄内土地不平等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连华 霍学喜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9-668,共10页
稳定的农地产权能够激励农户农地投资,有助于促进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确权是稳定农地产权的重要正式制度安排,即稳定地权是新一轮土地确权承载的重要功能。基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理论,以黄土高原苹... 稳定的农地产权能够激励农户农地投资,有助于促进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确权是稳定农地产权的重要正式制度安排,即稳定地权是新一轮土地确权承载的重要功能。基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理论,以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Logit和Ologit模型,从村庄内家庭土地不平等视角分析土地确权对农户地权稳定性感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新一轮农地确权的地权稳定效应。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33.79%的农户已完成新一轮土地确权颁证,62.64%的农户认为研究地块在未来不会被重新调整,即感知的地权稳定性水平较高。新一轮土地确权显著强化了农户的地权稳定性感知,且在控制村庄内土地不平等的情境中具有更高的强化效果;村庄内家庭土地不平等对农户地权稳定性感知具有显著的弱化效应,且土地不平等在土地确权对农户地权稳定性感知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在"三权分置"产权制度改革中,政府应重视规范土地确权程序,加强产权制度改革宣传和信息披露,同时,注重以政策调整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方式,降低土地不平等造成的负面影响,强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确权 土地不平等 地权稳定性感知 土地调整 苹果户
原文传递
农村土地调整的实现逻辑及影响因素——基于D村民小组的田野调查
15
作者 曹丹丘 刘余 胡凌啸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3-64,F0002,共13页
以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为视角,借助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通过一个村组的案例,采用理论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探讨土地调整的内在逻辑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土地调整具有复杂的发生逻辑,单一因素难以决定其实现,而是多种因素的互动作用结果;村... 以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为视角,借助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通过一个村组的案例,采用理论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探讨土地调整的内在逻辑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土地调整具有复杂的发生逻辑,单一因素难以决定其实现,而是多种因素的互动作用结果;村庄的自然物质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通用制度规则等外部变量通过影响土地调整的交易成本,影响了土地调整的选择。在土地调整的过程中,土地调整的参与者数量越少,越容易达成决策和实践的统一。另外,调地传统为土地调整提供了非正式的制度依据,促成了土地调整的实现。研究结果展现了土地调整的成因与过程,提供了来自试点地区土地调整的经验证据,为理解农村的土地调整问题和二轮延包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调整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 公共池塘资源
下载PDF
基于德劳内三角化和二分查找法的土地自动分配方法
16
作者 梁其洋 吴保国 +3 位作者 赵春江 潘瑜春 胡萌 郝星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1-268,共8页
为解决预分方案制定效率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德劳内三角化和二分查找法的地块分配算法。首先生成待分配地块的最小边界几何(minimum bounding geometry,MBG),对MBG进行三角剖分;其次在地块内通过累加三角形的面积执行查找,接近合... 为解决预分方案制定效率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德劳内三角化和二分查找法的地块分配算法。首先生成待分配地块的最小边界几何(minimum bounding geometry,MBG),对MBG进行三角剖分;其次在地块内通过累加三角形的面积执行查找,接近合同面积时采用二分查找法进行微调;最后遍历项目区内所有地块直至生成土地预分配方案。通过对算法进行编程实现,以试验区的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对算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并从分配效率、精度和形状指数3个方面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内的地块划分仅需231 s,与仅用二分查找法相比,采用该文方法分割效率提高29.3%,精度提高28.2%,形状规则度提高18.2%;在减少农用道路占地面积的同时,分割后的地块具有良好的通达性。该方法可满足自动创建和动态调整土地分配方案的需求,为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制定最优土地分配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算法 土地整治 土地分配 二分查找 德劳内三角化 地块分割
下载PDF
村级产权干预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基于鲁豫湘川四个省的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小龙 郜亮亮 郭沛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29,共10页
激励农户转出农地是增加农地流转市场供给活力的重要保证.对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现实中,村集体对农地进行调整或对农地流转进行管制是常见的产权干预现象,本文利用山东、河南、湖南和四川4省566个农户的调... 激励农户转出农地是增加农地流转市场供给活力的重要保证.对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现实中,村集体对农地进行调整或对农地流转进行管制是常见的产权干预现象,本文利用山东、河南、湖南和四川4省56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这种村级产权干预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存在村级农地调整与流转管制使得农户转出农地的概率分别下降了8.4个百分点和9.0个百分点.同时只要存在农地调整与流转管制会使得农户农地转出的面积分别平均减少0.287亩和0.378亩,这是因为村级产权干预会造成农地产权的不完整,增加流转的交易费用,对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因此,为促进农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应继续严格落实中央限制农地调整的政策,减少村级对农地流转行为的管制,进一步提高农地使用权、收益权和交易权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级产权干预 农户 农地转出 农地调整 流转管制
原文传递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性质及实践逻辑 被引量:26
18
作者 谭林丽 刘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83,共8页
学界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存在误解。土地指标的价格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与近郊土地的增值收益有关。增减挂钩政策的出台与国家偏紧的建设用地指标供给策略有关,它是彻底的政府再分配,不是市场行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践... 学界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存在误解。土地指标的价格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与近郊土地的增值收益有关。增减挂钩政策的出台与国家偏紧的建设用地指标供给策略有关,它是彻底的政府再分配,不是市场行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央地目标的博弈,地方指标的分配方式,官民利益的互动等有关,不仅仅是政策设计有漏洞、产权改革不彻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性质和实践逻辑决定了其很难实现"保统筹、保发展、保红线"的目标。要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须直面农民的公共品诉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政策 土地性质 政策悖论 农民诉求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土地调整的时序变化及地区差异——基于1999—2010年17省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丰雷 叶剑平 +1 位作者 蒋妍 朱可亮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22,共9页
研究目的:基于1999—2010年中国17省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农村的土地调整、农户的调地意愿及其对未来地权稳定性的预期和信心。研究方法:描述分析,列联分析。研究结果:(1)二轮承包后,实际土地调整明显减少,近期则由于征地和土地整... 研究目的:基于1999—2010年中国17省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农村的土地调整、农户的调地意愿及其对未来地权稳定性的预期和信心。研究方法:描述分析,列联分析。研究结果:(1)二轮承包后,实际土地调整明显减少,近期则由于征地和土地整理等原因导致土地调整开始增多。(2)支持"不得调整"土地政策的农户比例显著高于反对的比例,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等正式文件的发放有助于增强农户未来地权稳定性的信心。(3)土地调整的省市差异显著,而且平原地区调地多,丘陵和山区调地少。研究结论:中央政策对稳定农户地权稳定性的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得到多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中央政策应进一步考虑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土地调整 地区差异 土地调查
下载PDF
国外土地配置研究对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启示 被引量:8
20
作者 唐莹 罗伯特.梅森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8-124,共7页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效果与最初的设计目的出现了偏差。从土地配置政策的设计、政策实施及后续管理三个阶段,总结分析国外土地配置经验对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启示。在增减挂钩设计阶段,要拓展增减挂钩的政策目标,采...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效果与最初的设计目的出现了偏差。从土地配置政策的设计、政策实施及后续管理三个阶段,总结分析国外土地配置经验对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启示。在增减挂钩设计阶段,要拓展增减挂钩的政策目标,采用多元化的调控手段调控增减挂钩;在增减挂钩执行阶段,要重视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理性选择拆旧区土地配置方向;在增减挂钩执行后,引入土地储备制度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结余的建设用地指标进行调配并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发现,确定多元化的政策目标与调控手段,实现利益主体间的协同配合,拆旧区多维度土地利用类型适宜性评判,以及严格的后续管理与监督工作,都能够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有序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配置 增减挂钩 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