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鲁迅小说中方言词语的英译评析——鲁迅著作杨、戴英译本学习札记 |
孟伟根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11
|
|
2
|
三而一成"与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兼及中国现代文学的数理批评 |
杜贵晨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0
|
|
3
|
试论鲁迅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
宾恩海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6
|
|
4
|
关注人类生存的一种普遍困境——鲁迅小说“隔膜”主题探究 |
徐立平
|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
2010 |
5
|
|
5
|
鲁迅小说创作中“读者”与“作者”经验探赜 |
王会青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6
|
“画圆”与“破圆”--鲁迅小说循环叙事的现代性转化 |
廖高会
武超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7
|
鲁迅小说中的“宽恕”问题及其意义面向 |
李乾熠
林强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8
|
论鲁迅小说的言语反讽艺术 |
周丽萍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3
|
|
9
|
论鲁迅小说中婚恋话语的悲剧性机制 |
朱崇科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
4
|
|
10
|
鲁迅小说辞格教学策略探析 |
张滟霞
孙永兰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1
|
《呐喊·自序》与鲁迅小说的互文性——基于文学文本的细节印刻 |
李石
|
《安阳工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2
|
鲁迅小说《祝福》的戏剧改编研究(1946—2021) |
孙淑芳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2
|
|
13
|
姚莘农与鲁迅的英译传播 |
严慧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1
|
|
14
|
吃人的“公共领域”——分析鲁迅小说的另一种视角 |
苏克军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15
|
“身体”与鲁迅小说中国形象的话语建构 |
吴翔宇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6
|
论鲁迅小说的“文化批评”特质及美学创新——以《呐喊》、《彷徨》为中心的分析 |
彭海云
殷国明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3
|
|
17
|
基于语料库的蓝诗玲鲁迅小说英译临时词创造性应用研究 |
王琴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18
|
论鲁迅小说的非时间诗学 |
胡志明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9
|
“痛感”认知的开掘与审思——鲁迅小说的创伤美学分析 |
吴翔宇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3
|
|
20
|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悲剧形象 |
李铁岩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0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