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袴褶”音义简释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玉安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26-30,共5页
"袴褶"是出现于魏晋时期的一个专有服饰名词,关于它的读音和具体内涵,当今学界时常还会出现分歧。笔者以为,"袴褶"是和"上衣下裳"之制相对应的另外一种服制,即"上衣下裤"的着装方式。袴,音裤,... "袴褶"是出现于魏晋时期的一个专有服饰名词,关于它的读音和具体内涵,当今学界时常还会出现分歧。笔者以为,"袴褶"是和"上衣下裳"之制相对应的另外一种服制,即"上衣下裤"的着装方式。袴,音裤,包括大口裤、小口裤、短裤、胫衣等。褶,音袭,原本是指左衽上衣,后通指左、右衽上衣,其下襟有长有短,短的在臀部上下,长的至膝盖上下,但核心是小腿裤管明显暴露在衣襟之外,以利于行动。魏晋南北朝时期,此种服制主要是戎装和下层百姓的常服(部分为朝服),目的是为了方便行军格斗和日常劳作等。偶有中上层人士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则必有某些特殊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袴褶 戎装 常服
下载PDF
三至九世纪流行的袴褶服与南北文化的融合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晓薇 王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8-114,147,共8页
三至九世纪是南北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重要时期,而服饰的变革演化正是颇能映见其融合程度的一个多姿多彩的方面,其中最具革命意义的无疑是在此期间流行广泛并体现着北方民族特点与中原传统风习相结合的袴褶服。本文从其创制于北方与西北... 三至九世纪是南北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重要时期,而服饰的变革演化正是颇能映见其融合程度的一个多姿多彩的方面,其中最具革命意义的无疑是在此期间流行广泛并体现着北方民族特点与中原传统风习相结合的袴褶服。本文从其创制于北方与西北方部族、融入中原之时代情形及其因素、基本形制的改进及其与中原服饰的融合以及其流行与消亡诸方面予以探讨。着重指出:两汉以前无袴褶之制,五代以后亦不再著袴褶;以其带有明显的胡服特征而不具正统资格,遂在唐代以后终为一种新型而便利的正统常服———中原袍服所替代,故未能成为中原朝服、公服乃至常服之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至九世纪 服饰 裤褶服 南北文化融合
下载PDF
唐代平巾帻之服考证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喆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06,共5页
考证平巾帻的组成、穿法及使用对象。通过搜集古代文献,特别是唐、宋时期关于平巾帻的记载以及史料中的图像,用相互印证的方式考证了该服饰。考证发现:平巾帻之服是唐代使用最为普遍的官服之一,上至皇帝和文武官员,下至没有品级的普通... 考证平巾帻的组成、穿法及使用对象。通过搜集古代文献,特别是唐、宋时期关于平巾帻的记载以及史料中的图像,用相互印证的方式考证了该服饰。考证发现:平巾帻之服是唐代使用最为普遍的官服之一,上至皇帝和文武官员,下至没有品级的普通官员都可以使用;不同级别官员的服饰色彩和配饰的材料不同;平巾帻之服主要由平巾帻、袴褶、起梁带、靴等搭配而成;作军服使用,若武官陪位大仗,需要加裲裆和螣蛇,也是一种常服,唐代将之作为骑马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服饰 平巾帻 裲裆 袴褶
下载PDF
朱衣、单衣及袴褶之意味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玉安 《艺术探索》 2015年第5期54-59,共6页
从形制上讲,朱衣是单衣的一种,即朱红色的单衣。魏晋南北朝时期,单衣通常为士大夫所着,但上至皇族下至基层官员和普通士子,也往往以单衣为常服和礼服。单衣逐渐演变为士人身份、地位和文化品位的一种象征。朱衣通常是在中央机构任职官... 从形制上讲,朱衣是单衣的一种,即朱红色的单衣。魏晋南北朝时期,单衣通常为士大夫所着,但上至皇族下至基层官员和普通士子,也往往以单衣为常服和礼服。单衣逐渐演变为士人身份、地位和文化品位的一种象征。朱衣通常是在中央机构任职官员的礼服,下至部门小吏上至皇帝身边的重臣侍中与散骑常侍,多以朱衣为官服。至于袴褶,则为上衣下裤之制,汉魏以降多为武人、侍从和普通劳动者所服。在六朝文化语境中,朱衣与单衣并称,主要指官阶差异。而单衣和袴褶并称,则不仅指士大夫与武人的区别,同时还意味着文化与粗鄙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衣 单衣 袴褶 侍中 士大夫 武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