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巴藏语崩波岗方言群及其语音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铃木博之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66-72,共7页
本文对康巴藏语的方言分类进行讨论,并针对所谓的"南路次方言"进行重组,重新划出"崩波岗方言群"。该方言群名称源自藏族传统地理区域,分布在康区南部,主要包括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雅江县、稻城县及凉山州木里县。... 本文对康巴藏语的方言分类进行讨论,并针对所谓的"南路次方言"进行重组,重新划出"崩波岗方言群"。该方言群名称源自藏族传统地理区域,分布在康区南部,主要包括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雅江县、稻城县及凉山州木里县。通过与藏文的对比,本文阐明崩波岗方言群中的六个土话的语音概要和内部差异,以及与周边其他方言群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语支语言 康巴藏语 方言分类 语音对应
下载PDF
论雅江倒话的格标记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岩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82,共10页
根据田野调查材料,雅江倒话有■、■、■等3类6个格标记,充当施事格、工具格、位格、与格、从格、伴随格、比格等7种格的标记,形成较为严整的格标记系统。我们认为倒话的格标记是受藏语康方言语法影响形成的,同时也是倒话自身语法系统... 根据田野调查材料,雅江倒话有■、■、■等3类6个格标记,充当施事格、工具格、位格、与格、从格、伴随格、比格等7种格的标记,形成较为严整的格标记系统。我们认为倒话的格标记是受藏语康方言语法影响形成的,同时也是倒话自身语法系统不断发展和调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江倒话 格标记 藏语康方言 语言接触
原文传递
康定市吉居藏语所属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春梅 铃木博之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109,154-156,共11页
本文针对分布在四川甘孜州康定市吉居乡的藏族语言进行分析。吉居话的语言所属在以往研究里没有共识,有属于扎巴语的意见和属于康巴藏语的意见。通过与藏文的对比,可见该语言为一个属于康巴藏语崩波岗方言群的土话,并非木雅语或扎巴语... 本文针对分布在四川甘孜州康定市吉居乡的藏族语言进行分析。吉居话的语言所属在以往研究里没有共识,有属于扎巴语的意见和属于康巴藏语的意见。通过与藏文的对比,可见该语言为一个属于康巴藏语崩波岗方言群的土话,并非木雅语或扎巴语。基于与吉居话周边土话的比较,我们提出吉居话属于崩波岗方言群雅砻江组的假设性结论。本文的分析方法亦能作为识别康巴藏语中方言所属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语支语言 康巴藏语 方言分类 崩波岗方言群 藏文对应
下载PDF
藏语康方言称多话的示证范畴 被引量:1
4
作者 才吉文毛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7,共11页
本文讨论青海玉树藏语康方言称多话的句末助动词所表达的自我、陈实、视觉感知、非视觉感知、感知推测、逻辑推测等示证范畴,同时讨论示证范畴与动词的语义关系及动词时体范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特征。
关键词 藏语 康方言称多话 助动词 示证范畴
原文传递
19世纪后期英国博物学家普拉特两访打箭炉(康定)及启示
5
作者 赵艾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96,共8页
由于18世纪后期以来英帝国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毗邻西藏的康藏地区的打箭炉(今康定)在19世纪也成为西方人难以进入和立足的"闭锁"之地。在此背景下,1889—1890年两次进入该地的英国博物学家普拉特的动植物采集活动遭到了当地官... 由于18世纪后期以来英帝国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毗邻西藏的康藏地区的打箭炉(今康定)在19世纪也成为西方人难以进入和立足的"闭锁"之地。在此背景下,1889—1890年两次进入该地的英国博物学家普拉特的动植物采集活动遭到了当地官民的阻扰和抵制。尽管如此,普拉特的采集活动颇有收获,并且他还首次以前所未有的多种形式向世界展现了打箭炉自然环境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以及打箭炉这个看似与外界隔绝的地区对外部世界的开放性与文化兼容性。康定历史上这些极少被注意的方面和特点有助于近代西方国家和中国之间的相互认知,也有助于外部世界认识康藏,对于今天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促进康定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特 博物学家 打箭炉(康定) 康藏
下载PDF
从“康藏有别”到“川康有别”——丁宝桢至赵尔丰督川时期对外国人进入康藏游历的应对与管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向玉成 肖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6-166,共11页
对于外国人进入康藏游历,晚清中央、地方政府采取了大量相关的对策措施。总体而言,1875年前清廷的对策可概括为"入康不入藏",即有限度地允许或默许外国人进入康区活动,而对于入藏则加以严禁,一经发现,即刻押解出藏区;康藏地... 对于外国人进入康藏游历,晚清中央、地方政府采取了大量相关的对策措施。总体而言,1875年前清廷的对策可概括为"入康不入藏",即有限度地允许或默许外国人进入康区活动,而对于入藏则加以严禁,一经发现,即刻押解出藏区;康藏地方各界亦对外国人谋求入藏持强烈抵制和反对态度。丁宝桢督川时期,利用康藏地方各界"阻洋"的普遍社会心理,采取"借藏阻洋"的策略,强调"康藏有别",力图使外国人难以进入藏区腹地。这一策略收到了一定效果,但也有多方面负面效应,加剧了康藏地区本就复杂的局势,造成"洋汉均阻"等问题的出现。赵尔丰调督川康后,实行"川康有别"的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入康外国人的管理。外国人进入康藏游历以及晚清各界的上述做法,在近代中外关系史和康藏局势上产生了多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人 入康藏游历 丁宝桢 赵尔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