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7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
1
作者 龚杰 杨皓媛 《海峡药学》 2019年第7期65-68,共4页
目的 系统评价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制定主题词,自由词从Cochrane Library、PubMed、Scholar.googl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性角膜炎临床疗效评价的随机对照实... 目的 系统评价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制定主题词,自由词从Cochrane Library、PubMed、Scholar.googl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性角膜炎临床疗效评价的随机对照实验(RCTs)的文献。经过Jadad评分标准对所选文献进行筛查并用Excel表对数据进行提取整合。提取的数据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10篇,Revman 5.3软件分析显示,实验组采用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对照组则单用两性霉素B治疗,在临床有效率方面,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组明显高于单用两性霉素B组〔OR=5.25,95%CI(3.17~8.69), P <0.01〕。结论 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较单独用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康唑 两性霉素B 真菌性角膜炎 角膜炎 META分析
下载PDF
石决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被引量:53
2
作者 姜威 李晶峰 +2 位作者 高久堂 张辉 孙佳明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石决明既是动物药又是矿物药,石决明炮制多采用煅制法,煅制火候是影响煅制品质量与疗效的重要因素,不同火候的所得到的成品外观形状与酥脆度等均不相同。石决明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是降压,抗菌,... 石决明既是动物药又是矿物药,石决明炮制多采用煅制法,煅制火候是影响煅制品质量与疗效的重要因素,不同火候的所得到的成品外观形状与酥脆度等均不相同。石决明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是降压,抗菌,抗氧化,对离子通道的影响,中和胃酸等,具有平肝潜阳、明目之功效,另有治疗角膜炎,防治白内障,抗感染,治疗胃酸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决明 平肝潜阳 明目 角膜炎 白内障
下载PDF
1054例化脓性角膜炎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9
3
作者 钟文贤 孙士营 +2 位作者 赵靖 史伟云 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5-250,共6页
目的探讨化脓性角膜炎的病原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诊治的1054例化脓性角膜炎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症状持续时间、疾病危险因素、就诊前接受的治疗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进... 目的探讨化脓性角膜炎的病原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诊治的1054例化脓性角膜炎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症状持续时间、疾病危险因素、就诊前接受的治疗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化脓性角膜炎中真菌性角膜炎所占比例最高(61.9%),41~50岁的中年患者(27.3%)和农民(82.9%)最多见。角膜损伤是最常见的发病危险因素。氢氧化钾湿片直接镜检法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阳性率为88.7%,而革兰染色镜检法检查细菌性角膜炎的阳性率仅为43.4%。分离到的真菌中镰刀菌属占73.3%,其次为曲霉菌属(12.1%)。分离到的细菌病原谱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居多(35.7%),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2.5%)。结论真菌性角膜炎在严重的化脓性角膜炎中最常见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氢氧化钾湿片直接镜检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及有效的真菌性角膜炎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眼感染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7
4
作者 史伟云 李绍伟 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7-350,共4页
目的 探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药物难以控制的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的手术适应证及时机 ,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 (病灶均位于角膜中浅层 )且经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6 8例 (6 8只眼 )行板层角膜... 目的 探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药物难以控制的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的手术适应证及时机 ,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 (病灶均位于角膜中浅层 )且经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6 8例 (6 8只眼 )行板层角膜移植术 ,观察术后角膜真菌复发率、角膜植片透明率及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等情况 ,并对术中取下的病变角膜组织行真菌培养、菌属鉴定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6 8例患者中 ,6 4例治愈 ,成功率为 94 % ;随访观察 6~ 36个月 ,植片全部透明 ,矫正视力为 0 2~ 1 0 ;4例复发 ,复发率为 6 %。 5 9例角膜组织标本真菌培养阳性 ,其中镰刀菌属 4 1例 ,曲霉菌属 8例 ,念珠菌属 4例 ,青霉菌属 2例 ,其他丝状菌属 4例。 6 1例病理切片行高碘酸 Schiff染色可见菌丝 ,5 7例菌丝均未超出病变角膜切片的深度和边缘 ,仅 4例复发者可见菌丝达角膜组织切片全层 ,其中曲霉菌属 3例 ,镰刀菌属 1例。结论 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一种对经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及溃疡直径较大或偏中心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穿透性角膜移植 真菌性角膜炎 治疗
原文传递
我国真菌性角膜炎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0
5
作者 王丽娅 《眼科》 CAS 2005年第3期143-144,共2页
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率逐年增高,致盲率居高不下,临床治疗棘手。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近年来,随着对真菌性角膜炎认识的提高,早期正确诊断率有较大提高;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真菌性角膜炎的快速诊断研究及分型诊断也取得了进... 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率逐年增高,致盲率居高不下,临床治疗棘手。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近年来,随着对真菌性角膜炎认识的提高,早期正确诊断率有较大提高;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真菌性角膜炎的快速诊断研究及分型诊断也取得了进展;组织病理学研究提示真菌的菌株不同、对角膜的感染方式以及在组织内的生长方式可能不相同;手术方式的探索也较大程度地改善了预后。为了更有效地治疗真菌性角膜炎,许多基础和临床工作还有待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真菌性/诊断 角膜炎 真菌性/至芍物疗法 角膜炎 真菌性/外科学
原文传递
板蓝根注射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观察(附31例报告) 被引量:42
6
作者 李素芬 吴秀昌 +1 位作者 诸葛培信 张增群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方法:61例61只眼随机分为板蓝根注射液治疗组(31例)和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前者应用板蓝根注射液结膜下注射及肌内注射,西药对照组采用病毒唑结膜下注射,两者均局部应...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方法:61例61只眼随机分为板蓝根注射液治疗组(31例)和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前者应用板蓝根注射液结膜下注射及肌内注射,西药对照组采用病毒唑结膜下注射,两者均局部应用0.1%无环鸟苷滴眼液滴眼。结果:板蓝根治疗组浅、深层治愈率分别为94.7%及75.0%,疗程平均16.2天及22.7天;西药对照组浅、深层治愈率分别为83.3%及58.3%,疗程平均21.7天及27.2天;两组治愈率及疗程差异显著(P<0.01)。结论:板蓝根注射液治疗可提高该病的治愈率,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 中医药疗法 板蓝根注射液
下载PDF
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6
7
作者 宋书华 林跃生 +4 位作者 黎明 孙明霞 梁志光 陈龙山 陈家祺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6-508,共3页
目的研究1999~2003年我院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化脓性角膜炎真菌涂片标本922份、连续性真菌培养标本1814份,并与我院1975~1986、1989~1997年两个阶段比较。结果涂片标本阳性率为27%(306/922),与培养的阳性... 目的研究1999~2003年我院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化脓性角膜炎真菌涂片标本922份、连续性真菌培养标本1814份,并与我院1975~1986、1989~1997年两个阶段比较。结果涂片标本阳性率为27%(306/922),与培养的阳性一致率为82%;真菌培养阳性率为25%(456/1814);上半年与下半年的比例为1:2.2;培养阳性的真菌菌株中,镰孢菌属占34%(155/456),曲霉菌属占26%(118/456);茄病镰孢菌和烟曲霉菌分别是最主要的致病菌株;与我院前两个阶段的资料比较曲霉菌的比例有明显下降而镰孢菌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另外,456份标本中80份伴有细菌培养阳性。结论目前,镰孢菌属和曲霉菌属是广州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致病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病原学 镰孢菌属 曲霉菌属 细菌培养
原文传递
更昔洛韦胶囊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8
8
作者 王欣 徐建江 +2 位作者 乐琦骅 王艳 王文韬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94-999,共6页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胶囊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60例(60只眼)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分型为角膜...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胶囊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60例(60只眼)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分型为角膜基质炎与角膜内皮炎,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0.15%更昔洛韦凝胶,每日4次,以及0.1%氟米龙滴眼液,每日 3次;试验组使用更昔洛韦凝胶与氟米龙滴眼液滴眼,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联合更昔洛韦胶囊,每日3次,每次1000 mg,用药时间为8周.治疗前与治疗后1、2、4、6及8周随访,评估眼痛、视物模糊、畏光、异物感、流泪等症状与结膜充血、结膜水肿、睫状充血、角膜炎症反应、角膜后弹力层皱褶、角膜后沉着物等体征,评价治疗有效率与治愈率,并观察用药后不适感与副作用.两组间症状与体征评分值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角膜知觉变化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症状(对照组10.70±3.61,试验组11.87±3.47)与体征(对照组13.83±3.74,试验组15.27±3.83)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Z=-1.269、-1.419,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的总评分值分别为13.63±7.64、10.53±7.18、7.83±6.49、5.37±5.33及4.37±5.11,试验组分别为8.37±4.31、2.70±2.65、0.70±1.44、0.33±0.92及0.17±0.6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Z=-2.801、-4.895、-5.260、-4.758、-4.292,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的有效率分别为50.0%、73.3%、86.7%、93.3%及96.6%,治愈率分别为0.0%、3.3%、16.7%、30.0%及43.3%,而试验组在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的有效率均为100.0%,治愈率分别0.0%、36.7%、76.7%、90.0%及9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0、16.433、22.571、22.636、17.330,P<0.001).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6.7%与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57,P=0.448).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疱疹性 更昔洛韦 胶囊
原文传递
细菌性角膜炎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孙旭光 王智群 +2 位作者 罗时运 金秀英 张文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2-294,共3页
目的 回顾分析细菌性角膜炎致病菌菌属的分布及变化。方法 对 1989~ 1998年间送检的 2 2 2 0份细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细菌培养标本进行革兰染色及分类 ;对不同菌属的分布及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2 2 2 0份培养的角膜细菌... 目的 回顾分析细菌性角膜炎致病菌菌属的分布及变化。方法 对 1989~ 1998年间送检的 2 2 2 0份细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细菌培养标本进行革兰染色及分类 ;对不同菌属的分布及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2 2 2 0份培养的角膜细菌标本中 ,培养阳性菌株 4 90株 ,阳性率为2 2 1%。其中革兰阳性球菌 2 5 0株 ,占 5 1 0 % ;革兰阴性球菌 2株 ,占 0 4 % ;革兰阴性杆菌 193株 ,占39 4 % ;革兰阳性杆菌 4 5株 ,占 9 2 %。假单胞菌属的检出率最高 ,占 32 2 % ,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为 18 6 % ,第 3位为肺炎球菌 12 0 %。 10年中 ,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则呈下降趋势。结论 假单胞菌属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仍是细菌性角膜炎较常见的致病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角膜炎 病原学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致病菌
原文传递
真菌性角膜炎334例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鹿秀海 高彦 +4 位作者 张莉 杜满 李素霞 王婷 高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致病菌属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方法收集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山东省眼科医院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352份角膜溃疡组织刮片以及术中切除角膜组织标本,采用沙保弱培养基,28℃条件下湿...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致病菌属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方法收集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山东省眼科医院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352份角膜溃疡组织刮片以及术中切除角膜组织标本,采用沙保弱培养基,28℃条件下湿盒内培养7d,根据真菌菌落外观、菌丝、孢子形态、孢子排列方式及菌细胞形态进行菌种鉴定。并对送检角膜刮片和术中切除角膜组织标本真菌培养的阳性率、菌属分布、季节分布以及患者的来源、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和职业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年份菌株检出率、菌株的季节分布差异等指标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52份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培养标本中,真菌培养阳性334株,阳性率94.9%。其中203份角膜刮片标本培养阳性187份,阳性率92.1%;149份术中切除角膜组织培养阳性147份,阳性率为98.7%。分离到的菌株中镰刀菌属最多见,共211株(63.2%)。其次为曲霉菌属,共47株(14.1%)。培养阳性菌株季节分布特点:1至3月份共培养出48株(14.4%);4至6月份共培养出48株(14.4%);7至9月份共培养出64株(19.2%),10至12月份共培养出174株(52.0%),四者比约1:1:1.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60,P=0.339)。334例培养阳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04:1;平均年龄为(48±22)岁。发病群体农民217例(65.0%),其他职业117例(35.0%)。334例阳性患者中289例(86.5%)患者来自山东省内,45例(13.5%)患者来自山东省以外省份。结论镰刀菌属是山东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最主要的致病菌,10—12月份是真菌性角膜炎的好发季节。真菌性角膜炎标本的病原体培养阳性率高,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眼感染 真菌性 镰刀菌属 曲霉菌属
原文传递
我国真菌性角膜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9
11
作者 史伟云 王婷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共4页
真菌性角膜炎是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目前,在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方面,误诊和漏诊病例不少,主要是首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对病原学检测意识不够,往往在药物治疗无效时才想起行病原学检查。治疗方面,目前临床严重缺少抗真菌... 真菌性角膜炎是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目前,在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方面,误诊和漏诊病例不少,主要是首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对病原学检测意识不够,往往在药物治疗无效时才想起行病原学检查。治疗方面,目前临床严重缺少抗真菌眼用药物,同时医师对正确应用药物的方式和途径理解不深,致真菌角膜炎需行角膜移植来控制感染的比例很高。另外,医师缺乏把握手术时机及适应证经验,加上角膜供体的短缺,使真菌性角膜炎仍是感染性角膜病中最棘手的眼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感染 真菌性 角膜炎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多层羊膜移植治疗基质坏死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 被引量:27
12
作者 史伟云 陈敏 +3 位作者 王富华 赵靖 马琳 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羊膜移植联合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基质坏死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13例(13只眼)基质坏死型HSK患者,病程为3~22个月,平均15个... 目的探讨多层羊膜移植联合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基质坏死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13例(13只眼)基质坏死型HSK患者,病程为3~22个月,平均15个月。经过系统的局部及全身抗病毒药物治疗1周以上,角膜炎性反应迁延不愈,角膜溃疡有继续扩大或向深基质发展趋势。利用角膜刮片镜检、坏死组织培养或共焦显微镜检查排除细菌或真菌感染,行多层羊膜移植手术,术后联合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进行治疗。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溃疡愈合和基质水肿消退情况,荧光素钠染色观察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共焦显微镜检查角膜上皮和羊膜的转归情况。随访时间3~13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术后1~3周,13例患者角膜溃疡愈合,荧光素钠染色阴性;术后1个月,角膜基质水肿完全消退。术后7~10d,表层大羊膜均发生自溶或脱落;内层羊膜紧贴角膜溃疡面,并逐渐溶解吸收,最长在位时间达到术后3个月。共焦显微镜检查仍可见羊膜组织结构,其上有扁平的角膜样上皮细胞覆盖。术后3个月时,7例角膜恢复透明,4例形成角膜斑翳,2例形成角膜白斑,眼表恢复稳定。在随访期内13例患者均未见HSK复发。结论多层羊膜移植联合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基质坏死型HSK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移植 角膜炎 疱疹性 角膜溃疡
原文传递
金银花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作用 被引量:27
13
作者 刘莹 王国丽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1期1421-1424,共4页
目的考察金银花提取物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建立单纯性疱疹病毒Ⅰ型(herpessimplex virus-Ⅰ,HSV-Ⅰ)感染Vero细胞的体外模型,以细胞病变效应、治疗指数为观察指标,了解不同浓度金银花提取物体外抗病毒效果;采用HSV-Ⅰ... 目的考察金银花提取物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建立单纯性疱疹病毒Ⅰ型(herpessimplex virus-Ⅰ,HSV-Ⅰ)感染Vero细胞的体外模型,以细胞病变效应、治疗指数为观察指标,了解不同浓度金银花提取物体外抗病毒效果;采用HSV-Ⅰ感染家兔角膜建立体内病毒感染模型,分别用金银花提取物、阿昔洛韦、0.9%氯化钠溶液治疗15 d,每天经荧光素钠染色角膜后在裂隙灯下观察药物对病毒性角膜炎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体外实验表明,金银花提取物对感染HSV-Ⅰ病毒的Vero细胞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最大无毒浓度为384 mg.L-1,治疗指数为26.56;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金银花提取物和阿昔洛韦均能有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减轻角膜病变程度,缩短平均治愈时间,金银花提取物疗效与阿昔洛韦相似。结论金银花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有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病毒 疱疹 单纯 角膜炎 病毒性
下载PDF
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24
14
作者 史伟云 谢立信 《眼科》 CAS 2008年第3期148-150,共3页
感染性角膜炎是我国角膜病致盲的首位因素,要求医生遵循规范化的感染性病因学诊断方法,在了解感染病因学的前提下,明确感染性角膜炎在何种情况下应进行药物治疗,在疾病的什么阶段应采取手术治疗,并明确各种手术的适应证。
关键词 角膜炎 感染性 诊断 角膜炎 感染性/治疗
原文传递
涂片真菌荧光染色法对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阳 王智群 +2 位作者 邓世靖 田磊 梁庆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01-608,共8页
目的分析真菌荧光染色技术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感染性角膜炎的患者105例(105只眼),其中男性69... 目的分析真菌荧光染色技术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感染性角膜炎的患者105例(105只眼),其中男性69例,女性36例,年龄(45.1±20.1)岁。根据裂隙灯显微镜、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IVCM)检查,以及病灶处角膜刮片吉姆萨染色、荧光染色和病原学培养的结果,将感染性角膜炎患者分为真菌性角膜炎(FK)组以及非真菌性角膜炎(NFK)组,分析上述检查方法对真菌性角膜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明确真菌荧光染色方法对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105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中,真菌性角膜炎66例,非真菌性角膜炎39例(其中细菌性角膜炎29例,阿米巴角膜炎10例)。FK组真菌培养阳性者46例(69.7%),其中以镰刀菌感染为主(20/46,43.5%),其次为链隔孢属(10/46,21.7%)以及曲霉属(9/46,19.6%)等。真菌涂片荧光染色后,组织背景呈均质的黑色或弱蓝色荧光,真菌细胞壁成分呈亮蓝紫色或蓝色的明亮荧光,形态、结构、菌丝密度等均容易识别。不同检查方法对角膜真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涂片荧光染色(97.0%)、IVCM(87.9%)、吉姆萨染色(86.7%)、真菌培养(69.7%);特异性方面,真菌培养最高(100.0%),其次为IVCM和吉姆萨染色(94.9%)和荧光染色(87.2%)。AUC值由低至高依次为真菌培养(0.848),涂片吉姆萨染色(0.906),IVCM(0.914)和涂片荧光染色(0.921)。结论真菌荧光染色是一种快速、敏感的真菌镜检筛查手段,对真菌性角膜炎辅助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尤其适用于菌量少及抗真菌治疗后患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眼感染 真菌性 显微镜检查 荧光 染色与标记
原文传递
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后转归的共焦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27
16
作者 史伟云 牛晓光 +4 位作者 王富华 高华 李绍伟 曾庆延 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14-619,共6页
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对判断真菌性角膜炎经抗真菌药物治疗后转归的作用,为调整临床用药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我院诊治的32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选择共焦显微镜检查发现菌丝,溃疡直径≤5mm患者58例(58... 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对判断真菌性角膜炎经抗真菌药物治疗后转归的作用,为调整临床用药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我院诊治的32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选择共焦显微镜检查发现菌丝,溃疡直径≤5mm患者58例(58只眼),常规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8d和停药后7d对病灶的特定位点进行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局部菌丝密度、炎性细胞密度和形态以及角膜基质细胞的变化,以此判断治疗效果,并根据情况调整用药;对共焦显微镜未查见真菌菌丝及炎性细胞的患者,巩固治疗1周后完全停药,并继续随访2个月,以观察有无真菌复发。结果53例患者在药物治疗7d时有明显好转,病灶缩小,共焦显微镜表现为查到菌丝的位点减少,菌丝密度降低,炎性细胞明显减少,形态趋于均匀,同时可见正常形态的角膜基质细胞出现;14d时,37例溃疡愈合,23例共焦显微镜未查见菌丝和炎性细胞;28d时,所有患者的角膜上皮已完全愈合,其中22例共焦显微镜检查仍可见浅基质中存在少量菌丝或未消退的炎性细胞,其余31例患者均未见菌丝和炎性细胞。以上53例位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另5例在用药7d内病情加重,共焦显微镜下见菌丝密度明显增加,炎性细胞增多,角膜基质破坏范围扩大,提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故入院行角膜移植术。结论共焦显微镜检查是目前判断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后病情转归的理想手段,能够为临床调整用药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治疗后 微镜观察 共焦显微镜检查 角膜基质细胞 2003年5月 抗真菌药物治疗 炎性细胞 菌丝密度 中华眼科杂志 2001年 角膜移植术 治疗方案 临床用药 细胞密度 治疗效果 真菌菌丝 巩固治疗 病灶缩小 溃疡愈合
原文传递
严重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就诊史调查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李绍伟 谢立信 +2 位作者 晋秀明 史伟云 曾庆延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4-277,共4页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延误诊治的原因。方法 对 2 0 0 0年 1~ 12月山东地区 6 9例(6 9只眼 )因严重真菌性角膜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enetratingkeratoplasty ,PKP)或眼球摘除术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发病原...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延误诊治的原因。方法 对 2 0 0 0年 1~ 12月山东地区 6 9例(6 9只眼 )因严重真菌性角膜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enetratingkeratoplasty ,PKP)或眼球摘除术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发病原因、就诊时间、检查经过、诊断及治疗情况等 ,分析延误诊治的可能原因。结果  6 3例行PKP ,6例行眼球摘除术。其中 5 2例角膜植片直径 >8 0mm。农民占就诊患者的 93%。患者就诊的基本程序为村卫生诊所、乡镇医院、县医院及市级以上医院。平均就诊时间为 2 2 9d。 5 4例 (78% )患者曾到县级医院就诊 ,确诊率为 2 4 % ;其中经角膜刮片检查 12例(2 2 % ) ,阳性率为 5 0 %。 30例在市级以上医院就诊 ,确诊率为 6 3% ;其中角膜刮片检查 2 2例 (73% ) ,阳性率为 73%。 35例 (46 % )术前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主要为氟康唑。结论 忽视基本诊断技术、缺乏有效眼科抗真菌药物和供体角膜材料、缺少角膜病专业医师是目前真菌性角膜炎延误诊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真菌性角膜炎 就诊史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KP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结膜囊正常菌群与眼部细菌性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梦阳 孙士营 曾庆延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分析结膜囊正常菌群的构成情况,探讨它们与眼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统计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1 198份眼部无感染的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结膜囊正常菌群的构成;统计同期985份结膜炎、角膜炎及眼内炎... 目的分析结膜囊正常菌群的构成情况,探讨它们与眼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统计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1 198份眼部无感染的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结膜囊正常菌群的构成;统计同期985份结膜炎、角膜炎及眼内炎患者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两结果之间相关性。结果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5.7%(667/1 198),主要由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构成,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菌种,占51.1%(341/667)且比例逐年增高。表皮葡萄球菌和金葡菌在结膜炎、角膜炎和眼内炎的阳性结果中也占较大比例,两者在正常眼检出率与在结膜炎和角膜炎中的检出率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在眼内炎中检出率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膜囊正常菌群对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对2种药物同时耐药的比例较小,对临床已不常使用的药物如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感染组表现出同样的耐药规律。结论结膜囊正常菌群中表皮葡萄球菌和金葡菌与眼表细菌性感染疾病密切相关,但与眼内炎的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囊 正常菌群 眼感染 细菌性 结膜炎 角膜炎 眼内炎
下载PDF
真菌性角膜炎转归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张军 王丽娅 +1 位作者 孙声桃 张月琴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河南省眼科研究所诊治的96例(96只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年龄12~74岁,平均年龄(40.4±17.8)岁,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患者所有临床资料均完整、可靠... 目的探讨影响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河南省眼科研究所诊治的96例(96只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年龄12~74岁,平均年龄(40.4±17.8)岁,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患者所有临床资料均完整、可靠,应用SAS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通过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共焦显微镜检查及治疗情况等对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96只眼中54只眼药物治疗治愈(56.3%),平均初诊时间≤15d;行穿透性角膜移植29只眼(30.2%);药物治疗有效,上皮愈合延迟13只眼(13.5%)。结论真菌性角膜炎的致盲率较高,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较多。对于初诊病灶浸润面积>16mm、浸润深度>300μm、前房积脓≥2mm、菌种鉴定为茄病镰孢菌的真菌性角膜炎,0.15%二性霉素B、0.3%酮康唑滴眼液药物治疗预后的危险性增加,此类患者应及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 眼感染 角膜炎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2006至2015年我国北方地区细菌性角膜炎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阳 王智群 孙旭光 《中华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62-667,共6页
目的探讨细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药物敏感性特点及其变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6至2015年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拟诊角膜细菌感染的细菌培养标本6220份,总结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计数资料的组间差异... 目的探讨细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药物敏感性特点及其变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6至2015年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拟诊角膜细菌感染的细菌培养标本6220份,总结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计数资料的组间差异应用卡方检验,阳性率及构成比的年度变化趋势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共收集送检角膜细菌培养标本6220份,阳性标本1133份,阳性率为18.2%,其中来自男性患者673份,女性460份,年龄11d至94岁,平均年龄(45.3±22.1)岁。培养阳性的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741株,占62.0%,阴性杆菌303株,占25.2%。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共321株,占细菌总数的26.9%,铜绿假单胞菌次之,共131株,占11.0%。细菌对11种抗菌药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加替沙星敏感率为最高,妥布霉素和头孢他啶敏感率低于其他药物。多重耐药菌占总细菌的29.2%。结论近10年来,导致角膜感染的细菌种类在发生变化,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细菌。角膜细菌对以加替沙星为代表的第4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敏感率为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眼感染 细菌性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