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鱼类染色体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武云飞 康斌 +1 位作者 门强 吴翠珍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58-264,共7页
报道了西藏鱼类染色体多样性的研究结果。黑斑原■的染色体数目2n=48,核型公式为20m+12sm+10st+6t;同时还存在2n=42与2n=44两种类型,并据此认为黑斑原■不应是■科鱼类中的最特化种。西藏高原鳅、尖裸鲤、拉萨裸裂尻鱼、异齿裂腹鱼和拉... 报道了西藏鱼类染色体多样性的研究结果。黑斑原■的染色体数目2n=48,核型公式为20m+12sm+10st+6t;同时还存在2n=42与2n=44两种类型,并据此认为黑斑原■不应是■科鱼类中的最特化种。西藏高原鳅、尖裸鲤、拉萨裸裂尻鱼、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裂腹鱼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公式分别为2n=50=14m+4sm+22st+10t,2n=86=24m+12sm+22st+18t,2n=94=22m+8sm+46st+18t,2n=106=24m+26sm+30st+26t,2n=112=26m+24sm+28st+34t,在数目和核型或图像上有别于前人的报道。首次报道小眼高原鳅、高原裸鲤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及巨须裂腹鱼的核型公式,依次为2n=50=16m+12sm+12st+10t,2n=94=24m+14sm+22sm+34t,2n=102=20m+28sm+22st+16t。佩枯湖裸鲤的染色体数目2n=66,是裂腹鱼类中最少的。双须叶须鱼染色体的数目则极多,2n=424~432,甚为罕见,两者都有待进一步研究。西藏鱼类的染色体多样性十分丰富,表现出裂腹鱼类、鳅科和■科鱼类各属、种之间的差别以及种内不同居群甚至同一个体的细胞之间的差异。该特点可能与鱼类物种形成所处的不稳定环境有关。在探讨鱼类分类地位和演化关系时,染色体组型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只有当一个类群或属或种的染色体组型完全稳定时才可作为依据予以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多样性 染色体数目 西藏鱼类 分类 演化
下载PDF
柑桔类的细胞分类学研究——Ⅰ.柑桔属30个分类群的核型及进化 被引量:35
2
作者 梁国鲁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0年第1期1-7,共7页
作者研究了柑桔属30个分类群的核型及进化。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为2n=2x=18,属小染色体植物,核型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成,具2—4个连接于短臂上的随体,一些分类群的部分同源染色体上存在长度和臂比值不同程... 作者研究了柑桔属30个分类群的核型及进化。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为2n=2x=18,属小染色体植物,核型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成,具2—4个连接于短臂上的随体,一些分类群的部分同源染色体上存在长度和臂比值不同程度的杂合现象,核型均属2A型。比较随体及与之相连短臂,其随体分为大随体(LS)中随体(MS)和小随体(SS)三类,随体的多样性可作为探讨该属物种的起源、系统演化的一个遗传标志。作者赞同把柚(Citrus grandis)作为柑桔属的一个基本种,而宽皮柑桔(C.reticulata)核型变异较大,还待进一步分析;推测红黎檬(C.limonia)、葡萄柚(C.paradisi)、甜橙(C.sinensis)、酸橙(C.aurantium)、香园(C.wilsonii)、三宝柑(C.sulcata)、部分宽皮柑桔(C.reticulata)为杂种起源。该属核型由不对称向对称进化是与形态及孢粉的进化趋势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属 核型 进化 细胞分类学
下载PDF
45SrDNA和5SrDNA在南瓜、丝瓜和冬瓜染色体上的比较定位 被引量:31
3
作者 徐延浩 杨飞 +3 位作者 程有林 马璐 王建波 李立家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4-620,共7页
首次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45S和5SrDNA在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丝瓜(Luffa cylindrical Roem)、冬瓜(Benincasa hispida Cogn)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进行了物理定位分析。南瓜有5对45SrDNA位点,2对5SrDN... 首次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45S和5SrDNA在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丝瓜(Luffa cylindrical Roem)、冬瓜(Benincasa hispida Cogn)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进行了物理定位分析。南瓜有5对45SrDNA位点,2对5SrDNA位点;丝瓜具有5对45SrDNA位点,1对5SrDNA位点;冬瓜具有2对45SrDNA位点,1对5SrDNA位点,5SrDNA位点与其中一对45SrDNA位点都位于7号染色体短臂上,并在物理位置上紧密相邻。45SrDNA在这3种作物染色体上数目变化较大,但在染色体上都倾向分布在短臂末端,其分布模式较为一致。5SrDNA在这3种作物染色体上数目相对保守,但在染色体上分布的位置变化较大。文中讨论了45SrDNA和5SrDNA在植物基因组中不同的进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科 荧光原位杂交 RDNA 核型进化
下载PDF
银杏特异种质核型进化趋势 被引量:27
4
作者 邢世岩 高进红 +3 位作者 姜岳忠 李士美 李保进 王利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7,共7页
首次以银杏幼叶为试材,采用压片法,对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日本及荷兰的21个特异种质的核型及进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4=4m+8sm+12s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RLF)种质间差异较大,并有普遍加长的趋势;平均臂比(M... 首次以银杏幼叶为试材,采用压片法,对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日本及荷兰的21个特异种质的核型及进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4=4m+8sm+12s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RLF)种质间差异较大,并有普遍加长的趋势;平均臂比(MAR)、长度比(LR)及核型不对称系数(As.K.c)能较好地反映其进化水平,‘垂乳银杏’较原始,中国的‘叶籽银杏’比日本的‘叶籽银杏’更原始;遗传距离(Dij2)聚类发现,‘圣克鲁斯’、‘金秋’等6个种质更为进化。染色体绝对总长度(ATL)、相对总长度(RTL)、相对长度系数(IRL)、总形态百分比(TM)、平均臂比(MAR)、长度比(LR)和As.K.c的均值分别为7·64μm、8·33%、1·00、28·96%、2·94、2·71和71·04%。对银杏的细胞遗传学及进化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种质 核型进化 核型不对称系数 遗传距离
下载PDF
六种国产兰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玉阁 郭卫红 吴伯骥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89,共7页
首次研究了 6种国产兰属植物的染色体形态和核型。果香兰 (Cymbidiumsuavissimum)核型为 2n =4 0 =30m +10sm ;碧玉兰 (C lowianum)为 2n =4 0 =2 6m +12sm +2st;文山红柱兰(C wenshanense)为 2n =4 0 =2 8m +10sm +2st;虎头兰 (C hooke... 首次研究了 6种国产兰属植物的染色体形态和核型。果香兰 (Cymbidiumsuavissimum)核型为 2n =4 0 =30m +10sm ;碧玉兰 (C lowianum)为 2n =4 0 =2 6m +12sm +2st;文山红柱兰(C wenshanense)为 2n =4 0 =2 8m +10sm +2st;虎头兰 (C hookerianum)为 2n =4 0 =30m +8sm+2st;独占春 (C eburneum)为 2n =4 0 =36m +4sm ;莎草兰 (C elegans)为 2n =4 0 =2 8m +8sm +4st。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已有的核型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属植物 核型进化 染色体 形态学特征
下载PDF
山茶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光涛 梁涛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7-138,191-194,共12页
本文对已报道的(包括作者的研究)山茶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作一简单的讨论,结合地理分布情况,提出由二倍体向多倍体进化可能是山茶属植物进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山茶属植物的核型多为Stebbins核型分类的“2A”型,表明山茶属植物是一... 本文对已报道的(包括作者的研究)山茶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作一简单的讨论,结合地理分布情况,提出由二倍体向多倍体进化可能是山茶属植物进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山茶属植物的核型多为Stebbins核型分类的“2A”型,表明山茶属植物是一个较原始的种系。本文中12种的染色体数目和2种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染色体 核型 数目
下载PDF
贵州大树茶的核型变异与进化 被引量:26
7
作者 梁国鲁 周才琼 +2 位作者 林蒙嘉 陈家玉 刘君素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08-315,共8页
本文对贵州大树茶7种1变种11类型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类均为二倍体2n=30。五室茶Camellia quinquelocularis 2n=30=24m+6sm;四球茶C.tetracocca 2n=30=22m+8sm;大理茶C.taliensis 2n=30=22m+8sm;秃房茶C.gymnogyna 2n=30=... 本文对贵州大树茶7种1变种11类型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类均为二倍体2n=30。五室茶Camellia quinquelocularis 2n=30=24m+6sm;四球茶C.tetracocca 2n=30=22m+8sm;大理茶C.taliensis 2n=30=22m+8sm;秃房茶C.gymnogyna 2n=30=22m+6sm+2st与2n=30=20m+8sm+2st;假秃房茶C.gymnogynoides 2n=30=22m+6sm+2st与2n=30=20m+8sm+2st;榕江茶C.jungkiangensis 2n=30=20m+8sm+2st;茶C.sinensis 2n=30=20m+8sm+2st以及变种淡红花茶C.sinensis var.ruolla 2n=30=20m+8sm+2st;均属2A核型。染色体结构变异在茶组植物演化中起了重要作用。所划分的两大类核型,即m和sm类与m,sm,和st类是与其子房室数,即5室和3室相一致的。根据核型的不对称性程度、外部形态及生化分析,探讨了各种类的亲缘关系与系统演化途径;论证了茶组植物的原产地是位于滇、桂、黔毗邻交汇处的云贵高原,探讨了茶组植物的分类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组 贵州 染色体组型 山茶科
下载PDF
鮸状黄姑鱼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德祥 王军 +2 位作者 郭丰 梁君荣 覃映雪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8-70,共3页
采用体内注射PHA和染色体常规制片方法对状黄姑鱼 (NibeamiichtheoidesChu,Lo &Wu)的核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状黄姑鱼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为2n=48t ,臂数NF=48。本文还就鱼类的染色体核型演化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MIAN状黄姑鱼 染色体核型 核型演化
下载PDF
小檗科鬼臼亚科植物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马绍宾 胡志浩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6年第3期325-330,共6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中华山荷叶与川八角莲的核型,分别为K(2n)=12=8m(4SAT)+2st+2t及K(2n)=12=4m(2SAT)十4sm+2st(2SAT)+2t,核型类型均为ZA型。本文报道的桃儿七及八角莲的核... 本文首次报道了中华山荷叶与川八角莲的核型,分别为K(2n)=12=8m(4SAT)+2st+2t及K(2n)=12=4m(2SAT)十4sm+2st(2SAT)+2t,核型类型均为ZA型。本文报道的桃儿七及八角莲的核型与前人的结果有一定差异,前者为:K(2n)=12=6m(4SAT)+2sm+2st+2t,2B型,后者为K(2n)=12=8m(2SAT)+2st(2SAT)+2t,为2A型。本文分析了小檗科鬼臼亚科4个属共7种植物的核型,结果是该类植物的核型极为相似,染色体数目均为2n=12,由8条m或sm,2条st以及2条t染色体组成。核型的相似性反映了这类植物的亲缘关系,这4个属的植物是一个自然类群。但随着系统发育,核型的不对称性有所增加,其中以山荷叶属最为对称,八角莲属居中,桃儿七属与足叶草属最不对称。笔者认为,核型上的高度相似是该类植物在系统发育上不发达,属内种类稀少,通常为寡种属或单种属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科 鬼臼亚科 染色体组型
下载PDF
赖草属5个种的核型与进化 被引量:20
10
作者 智力 蔡联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876-881,共6页
报道了国产赖草属 5个种的核型 ,即大赖草 ,2 n=4x=2 8=2 4 m ( 2 SAT) + 4 sm( 2 SAT) ;粗穗赖草 ,2 n=4x=2 8=2 2 m( 2 SAT) + 4 sm+ 2 st( 2 SAT) ;若羌赖草 ,2 n=4x=2 8=2 0 m( 4 SAT) + 6sm+ 2 st( 2 SAT) ;羊草 ,2 n=4x=2 8=2 2 m... 报道了国产赖草属 5个种的核型 ,即大赖草 ,2 n=4x=2 8=2 4 m ( 2 SAT) + 4 sm( 2 SAT) ;粗穗赖草 ,2 n=4x=2 8=2 2 m( 2 SAT) + 4 sm+ 2 st( 2 SAT) ;若羌赖草 ,2 n=4x=2 8=2 0 m( 4 SAT) + 6sm+ 2 st( 2 SAT) ;羊草 ,2 n=4x=2 8=2 2 m( 4 SAT) + 2 sm+ 4 st( 4 SAT) ;窄颖赖草 ,2 n=4x=2 8=2 2 m( 2 SAT) + 4 sm( 2 SAT) + 2 st( 2 SAT)。同时 ,根据 Stebbins的核型进化理论和分支系统学的编序赋值方法 ,对核型 4个重要性状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了 5个种的进化指数 ,并同外部形态演化分析相印证 ,揭示了宏观分类中 3个组的系统发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草属 核型 进化 禾本科
下载PDF
昆虫细胞分类学的基本问题及染色体系统发育的重建方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彩万志 《Entomotaxonomia》 CSCD 1994年第1期4-14,共11页
本文非昆虫细胞遗传学及细胞分类学原理与技术的全面评述;而是从细胞遗传学特征域称染色体特征)在昆虫分类学中的应用入手,重点提出与分析了昆虫细胞分类学中的种类鉴定、研究取材、染色体多态现象、多倍体及核型进化方向等基本问题... 本文非昆虫细胞遗传学及细胞分类学原理与技术的全面评述;而是从细胞遗传学特征域称染色体特征)在昆虫分类学中的应用入手,重点提出与分析了昆虫细胞分类学中的种类鉴定、研究取材、染色体多态现象、多倍体及核型进化方向等基本问题,并着重总结了目前国际上细胞水平染色体数据的处理方法,即传统法、倒位法、数值法与支序法;最后,作者指出了正确看待细胞分类学重要性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类学 染色体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中国鲤科鱼类染色体组型研究——8种裂腹鱼亚科鱼类核型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余祥勇 李渝成 周暾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2期97-104,共8页
本文报道了8种裂腹鱼亚科鱼类核型比较研究的结果,发现它们具有三种2n 值:94、92和90,它们的 NF 值在142~150范围内。比较已报道的有关核型资料,我们认为裂腹鱼亚科是多倍体起源的,其原始核型为2n=98。裂腹鱼很可能是从某些适应青藏高... 本文报道了8种裂腹鱼亚科鱼类核型比较研究的结果,发现它们具有三种2n 值:94、92和90,它们的 NF 值在142~150范围内。比较已报道的有关核型资料,我们认为裂腹鱼亚科是多倍体起源的,其原始核型为2n=98。裂腹鱼很可能是从某些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生态境环的原始鲃类演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腹鱼 核型 起源 鱼类 鲤科
下载PDF
木兰科属间核型比较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秀兰 宋文芹 +1 位作者 安祝平 陈瑞阳 《植物分类学报》 SCIE CSCD 1998年第3期232-237,共6页
本文对我国原始木本被子植物木兰科中的木兰属Magnolia、木莲属Manglietia、含笑属Michelia、合果木属Paramichelia、观光木属Tsoongiodendron、拟单性木兰属Parakmeri... 本文对我国原始木本被子植物木兰科中的木兰属Magnolia、木莲属Manglietia、含笑属Michelia、合果木属Paramichelia、观光木属Tsoongiodendron、拟单性木兰属Parakmeria、鹅掌楸属Liriodendron、华盖木属Manglietiastrum8属代表种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各属代表种的核型公式如下:夜合Magnoliacoco32m+4sm+2st(2SAT);灰木莲Manglietiaglauca32m+4sm+2st(2SAT);合果木Paramicheliabailoni34m(2SAT)+2sm+2st(2SAT);观光木Tsongiodendronodorum32m+6sm(2SAT);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omeiensis56m+16sm+4st(2SAT);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32+4sm(2SAT)+2st(2SAT);华盖木Manglietiastrumsinicum28m+4sm+6st(6SAT);白兰Micheliaalba34m+4sm(2SAT)。作者对木兰科核型进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科 核型分析 核型进化
下载PDF
松科的核型和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林初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417-432,共16页
松科通常主要依据长、短枝及叶等的形态特征分成冷杉亚科、落叶松亚科和松亚科。该科各属的核型可以划分成5个类型:(1)松型(24(22)m+0(2)sm);(2)冷杉型((22~14)m+(2~10)sm(st));(3)落叶松型(12m+12sm(st));(4)花旗松型(10m+12sm+4t);... 松科通常主要依据长、短枝及叶等的形态特征分成冷杉亚科、落叶松亚科和松亚科。该科各属的核型可以划分成5个类型:(1)松型(24(22)m+0(2)sm);(2)冷杉型((22~14)m+(2~10)sm(st));(3)落叶松型(12m+12sm(st));(4)花旗松型(10m+12sm+4t);(5)金钱松型(4sm+40t(4SC))。本文根据核型资料的比较分析,各属从原始到进化的顺序可能是:松属(松型核型)→银杉属、云杉属、铁杉属、(雪松属)、油杉属、冷杉属(冷杉型核型)→黄杉属、落叶松属(花旗松型核型和落叶松型核型)→金钱松属(金钱松型核型)。这个顺序和亲缘关系在以核型的平均臂比为纵坐标、染色体长度比为横坐标的坐标图上得到清楚反映(不包括金钱松属)。核型为K(2n)=44=4sm+40t(4SC)的单型属金钱松属不仅在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上与其他各属差异明显,而且具有独特的习性和一系列形态学和解剖学的特征,如落叶乔木(仅同落叶松属),短枝之叶簇状密生而辐射平展呈圆盘状,叶枕在落叶后密集成环节状,雄球花多数簇生短枝顶端,种鳞卵状披针形,成熟时与基部贴生的苞鳞连同崩解的球果中轴一起脱落,叶中3个树脂道及其分布,维管束帽缺如以及传输组织铁杉型(仅同铁杉属)等。因此,本文将金钱松属提升为一个新亚科Pseudolaricoideae L.C.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科 进化 系统发育 染色体组型
下载PDF
鹅观草属五个类群的核型与进化 被引量:16
15
作者 蔡联炳 冯海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5-40,共6页
报道了鹅观草属5个类群的核型,即长芒鹅观草,核型2n=4x=28=22m+6sm(2SAT);短颖鹅观草,核型2n=4x=28=20m(2SAT)+8sm(2SAT);短柄鹅观草,核型2n=4x=28=22m(2SA... 报道了鹅观草属5个类群的核型,即长芒鹅观草,核型2n=4x=28=22m+6sm(2SAT);短颖鹅观草,核型2n=4x=28=20m(2SAT)+8sm(2SAT);短柄鹅观草,核型2n=4x=28=22m(2SAT)+6sm;纤毛鹅观草,核型2n=4x=28=20m+8sm(4SAT);毛盘鹅观草,核型2n=4x=28=18m+6sm(4SAT)+4st。同时,通过核型重要性状的递变分析,揭示了鹅观草属5个类群的相对进化程度以及宏观分类中4个组的系统发育关系,表明鹅观草属的半颖组在系统发育中可能既派生了颖体短小的小颖组,又派生了颖体长大的大颖组和长颖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观草属 核型 进化
下载PDF
葱属根茎组8种21居群植物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周颂东 何兴金 +1 位作者 余岩 许介眉 《植物分类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对葱属根茎组Alliumsect.Rhiziridium的8种21个地方居群的核型进行研究,以期为解决该组的种间亲缘关系和物种进化机制提供依据。贺兰韭A.eduardii和阿拉善韭A.flavovirens2个种的核型以及辉韭A.strictum的六倍体核型均属首次报道。研究... 对葱属根茎组Alliumsect.Rhiziridium的8种21个地方居群的核型进行研究,以期为解决该组的种间亲缘关系和物种进化机制提供依据。贺兰韭A.eduardii和阿拉善韭A.flavovirens2个种的核型以及辉韭A.strictum的六倍体核型均属首次报道。研究结果表明:贺兰韭A.eduardii、阿拉善韭A.flavovirens、北韭A.lineare、蒙古韭A.mongolicum和滩地韭A.oreoprasum的各居群均为二倍体,核型类型为Stebbins的2A型;韭A.tuberosum和野韭A.ramosum的各个居群均为四倍体,核型类型为2A型;辉韭A.strictum的4个居群均为六倍体,核型类型为2B型。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如下推论:(1)该组植物中存在着大量的多倍体或多倍体系列,染色体数目变化与物种进化具有密切相关性,多倍化可能是根茎组植物核型进化的重要机制之一;(2)随体染色体多为st或t染色体,均位于短臂末端;(3)可以认为辉韭是以增加倍性来克服该物种扩大新的生存空间所带来的困难;(4)现今栽培的韭可能是由野生的二倍体韭和四倍体韭经过长期人工驯化而来的,现今栽培的三倍体韭可能是二倍体韭和四倍体韭杂交而来,并且以无性繁殖方式保存三倍体类群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属 根茎组 核型 多倍体 种内分化 进化
下载PDF
国产8种蜘蛛抱蛋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任翔 李光照 +1 位作者 郎楷永 韦毅刚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64,共14页
首次报道了 8种蜘蛛抱蛋属植物的核型 ,其中 6种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结果如下 :峨边蜘蛛抱蛋A .ebianensis,2n =2x=36=1 8m +2sm(2sat) +1 6st;盈江蜘蛛抱蛋A .yingjiangensis,2n =2x =36=1 4m +6sm(2sat) +1 6st;海南蜘蛛抱蛋A .h... 首次报道了 8种蜘蛛抱蛋属植物的核型 ,其中 6种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结果如下 :峨边蜘蛛抱蛋A .ebianensis,2n =2x=36=1 8m +2sm(2sat) +1 6st;盈江蜘蛛抱蛋A .yingjiangensis,2n =2x =36=1 4m +6sm(2sat) +1 6st;海南蜘蛛抱蛋A .hainanensis,2n =2x =36=2 0m(2sat) +1 4st+2t;石山蜘蛛抱蛋A .saxicola,2n =2x =36=1 6m +4sm(2sat) +1 6st;糙果蜘蛛抱蛋A .muricata ,2n =2x =36=1 8m +2sm(2sat) +1 6st;啮边蜘蛛抱蛋A .marginella ,2n =2x =38=2 2m +4sm(2sat) +1 2st;西林蜘蛛抱蛋A .xili nensis,2n =4x=76=48m(4sat) +2sm +2 6st;十字蜘蛛抱蛋A .cruciformis,2n =4x =76=46m(4sat) +1 2sm+1 8st。核型类型都为 2C型。首次在中国发现了A .cruciformis和A .xilinensis的野生四倍体。根据外部形态性状及已有的 38种植物的核型资料分析 ,认为该属染色体的原始基数可能为x =1 8,核型向对称性增强的方向演化 ,其主要表现在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数目的增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抱蛋属 染色体数目 核型 进化 百合科 植物
下载PDF
杉科的细胞分类学和系统演化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林初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89年第2期113-131,共19页
根据杉科的核型资料,本文(1)提出“1B”可能是一个新的高等植物核型类型;(2)讨论了各属的有关分类学问题及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进化顺序可能是柳杉属、水松属、落羽杉属、水杉属、巨杉属、红杉属、杉木属(密叶杉属与之近缘)、台湾杉属;... 根据杉科的核型资料,本文(1)提出“1B”可能是一个新的高等植物核型类型;(2)讨论了各属的有关分类学问题及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进化顺序可能是柳杉属、水松属、落羽杉属、水杉属、巨杉属、红杉属、杉木属(密叶杉属与之近缘)、台湾杉属;(3)支持金松属分立成金松科,它可能比杉科各属原始; (4)红杉(AAAABB)的亲本可能是二个古代种“水杉”和“巨杉”,它们的直接后裔或留下的近缘是水杉和巨杉;(5)杉科存在A和L两条进化路线,前者包括柳杉属、水松属、落羽杉属、台湾杉属;后者包括水杉属、巨杉属、红杉属、杉木属(密叶杉属);(6)提出一个杉科新系统(包括一个新亚科):Ⅰ.柳杉亚科(柳杉属),Ⅱ.落羽杉亚科(水松属、落羽杉属),Ⅲ.红杉亚科(水杉属、巨杉属、红杉属),Ⅳ.杉木亚科(杉木属、密叶杉属),Ⅴ.台湾杉亚科,新亚科(台湾杉属)。本文还对前人的杉科系统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科 细胞分类学 系统演化
下载PDF
黄精属的细胞分类学研究——Ⅱ.8个种的核型和进化 被引量:15
19
作者 汪劲武 李懋学 李丽霞 《植物科学学报》 CAS 1987年第1期1-10,101-102,共12页
作者研究了中国产黄精属8个种的核型,结果如下:热河黄精,2n=22=14m(4SAT)+2sm(SAT)+6st;多花黄精,2n=22=8m+8sm(2sc)+6st(2sc);玉竹,2n=20=12m+8sm;小玉竹,2n=20=8m(2sc)+8sm+4st;长梗黄精,2n=16(18)=10m+4sm+2st;二苞黄精,2n=18=8m+10... 作者研究了中国产黄精属8个种的核型,结果如下:热河黄精,2n=22=14m(4SAT)+2sm(SAT)+6st;多花黄精,2n=22=8m+8sm(2sc)+6st(2sc);玉竹,2n=20=12m+8sm;小玉竹,2n=20=8m(2sc)+8sm+4st;长梗黄精,2n=16(18)=10m+4sm+2st;二苞黄精,2n=18=8m+10sm;黄精,2n=24=4m+8sm(2sc)+12st(2sc);卷叶黄精,2n=20=12m(2sc)+8sm。作者推测该属的染色体基数x=10。染色体数目进化的趋势是:非整倍性变异为主,整倍性变异为次;上升性变异为主,下降性变异为次。按照核型不对称程度,8个种的核型可分为三个等级。核型由对称向不对称进化是与染色体数目的进化趋势大体上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属 核型 进化
下载PDF
我国林蛙分子系统关系及染色体演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江建平 谢锋 郑中华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85-89,共5页
通过现有线粒体Ctyb和 12S基因共 72 7bp的序列数据的联合分析 ,对我国林蛙 7个物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我国林蛙分为 2组 ,即北方组包括中国林蛙、高原林蛙、黑龙江林蛙和桓仁林蛙 ;南方组包括镇海林蛙、昭觉林... 通过现有线粒体Ctyb和 12S基因共 72 7bp的序列数据的联合分析 ,对我国林蛙 7个物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我国林蛙分为 2组 ,即北方组包括中国林蛙、高原林蛙、黑龙江林蛙和桓仁林蛙 ;南方组包括镇海林蛙、昭觉林蛙和峨眉林蛙 .这不仅澄清了黑龙江林蛙和桓仁林蛙的系统发育地位 ,而且提出染色体 2n =2 4的林蛙物种为并系 ,进而探讨了该类群核型演化的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蛙属 分子系统关系 染色体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