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刑事和解的正当性解构 被引量:28
1
作者 宋英辉 向燕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56,共5页
刑事和解为近年来我国实践部门探索的解决刑事案件的新途径。刑事和解在我国的适用,具有正当性基础,具体表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和宽严相济为刑事和解正当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基础,刑事和解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贯彻宽严相... 刑事和解为近年来我国实践部门探索的解决刑事案件的新途径。刑事和解在我国的适用,具有正当性基础,具体表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和宽严相济为刑事和解正当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基础,刑事和解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刑事和解是我国司法现实的需要,是实现利益兼得、有效化解矛盾、解决司法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联合国所提倡的,各国通行的解决刑事纠纷的方式之一;刑事和解与传统刑事司法理论并不相悖,体现了解决刑事案件方式的多元化和价值追求的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正当性 理论依据 政策基础 价值追求
下载PDF
过错及因果关系推定与证明责任倒置——从事实到价值的思考 被引量:9
2
作者 叶名怡 《北方法学》 2007年第4期143-151,共9页
过错及因果关系推定是法律在前提事实(某种情境下的损害)获得证明的条件下,绕过了法官对基础事实问题的认定,而对法律事实中的法律问题(过错及因果关系有无)给出的暂时性结论。证明责任本质上是要件事实真伪不明时当事人承担的败诉风险... 过错及因果关系推定是法律在前提事实(某种情境下的损害)获得证明的条件下,绕过了法官对基础事实问题的认定,而对法律事实中的法律问题(过错及因果关系有无)给出的暂时性结论。证明责任本质上是要件事实真伪不明时当事人承担的败诉风险,是对法律事实中事实问题的解决。因此在大陆法系,法定推定必然导致证明责任倒置。英美法系情形不同。过错及因果关系推定具有相同的正当性基础,它们在现行法中的体现尚未得到全面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错推定 因果关系推定 证明责任 正当性基础
下载PDF
第三人债权执行问题研究
3
作者 徐思达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2-38,共7页
第三人债权执行制度是申请执行人实现债权的重要程序。该制度实际上是以略式方式确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将被执行人对特定第三人债权纳入被执行人责任财产范围具有正当性。司法实践中,应当区分第三人债权的范围,分别实施不同的执行策略... 第三人债权执行制度是申请执行人实现债权的重要程序。该制度实际上是以略式方式确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将被执行人对特定第三人债权纳入被执行人责任财产范围具有正当性。司法实践中,应当区分第三人债权的范围,分别实施不同的执行策略。执行法院向第三人送达冻结债权债务裁定和履行到期债务通知书,第三人在法定期间不履行也不提异议,法院可以强制执行。第三人对债权执行提出异议,法院对期限内异议采取形式审查,对超期异议采取实质审查。申请执行人权益也要得到司法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债权执行 正当性依据 第三人异议审查限度
下载PDF
机会的衡量:社会性冻卵的合理性辩护
4
作者 刘冠合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社会性冻卵,乃是女性保存生殖能力之理性选择,旨在实现生育机会的保留。就女性生育行为而言,其往往面临来自生育规律、主体身份和社会结构上的不利境地,这将导致其在生育选择过程中,遭受“内—外在因素”的双重禁锢。对此,部分女性寄希... 社会性冻卵,乃是女性保存生殖能力之理性选择,旨在实现生育机会的保留。就女性生育行为而言,其往往面临来自生育规律、主体身份和社会结构上的不利境地,这将导致其在生育选择过程中,遭受“内—外在因素”的双重禁锢。对此,部分女性寄希望于社会性冻卵为其设置“生殖保险”,以实现其“生育自由选择”“救济生育机会丧失”“保障生育机会平等”“维护生育自主尊严”等主体诉求。基于此,从自由主义立场、法权保护、人文关照及域外经验等维度,对社会性冻卵进行合理性辩护。然而,社会性冻卵亦可能导致系列社会风险,诸如冻卵商业化利用、女性客体化、冻卵权属纷争及社会结构分层等。因此,须对社会性冻卵行为设定必要限度,进行价值引导与技术规制,并最终实现社会性冻卵风险控制的伦理约束和法律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冻卵 生育机会 正当依据 行为边界
下载PDF
医疗行为之正当化根据探析
5
作者 马松建 崔雪岩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63-571,647,共10页
医疗行为的正当化根据作为医疗刑法研究的起点,是当前刑法教义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医疗行为伤害说是医疗行为性质认定的基本立场,医疗行为正当化根据的理论探讨得以展开。以医疗行为为中心的学说过于注重行为的社会价值,忽略了患者个人... 医疗行为的正当化根据作为医疗刑法研究的起点,是当前刑法教义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医疗行为伤害说是医疗行为性质认定的基本立场,医疗行为正当化根据的理论探讨得以展开。以医疗行为为中心的学说过于注重行为的社会价值,忽略了患者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刑法自由保障机能之下,医疗行为正当化根据探析应以患者为中心展开。在尊重患者自我决定权的基础上,对患者同意说作谦抑性设定,维持医生开展医疗活动与尊重患者自我决定之间的动态平衡,有助于保障医疗安全和缓解医疗纠纷。在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下适用患者同意说,可以顺应医疗刑法的论述架构,合理判定专断医疗行为的刑法容许程度,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疗刑法之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行为 正当化根据 患者同意 专断医疗行为
下载PDF
论个人信息处理的正当性基础——以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为视角
6
作者 王勇旗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47-54,共8页
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包括信息主体自行公开和其他已合法公开两类。比较法上,很多国家(地区)将已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作为个人信息处理的正当性基础之一,我国也有类似规定。通过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6条第(2)款和《中华人民... 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包括信息主体自行公开和其他已合法公开两类。比较法上,很多国家(地区)将已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作为个人信息处理的正当性基础之一,我国也有类似规定。通过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6条第(2)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7条可以看出,将已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作为个人信息处理的正当性基础存在合理性,但也存在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主体“明确拒绝”适用等问题。需妥当协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此规定的衔接适用,做到个人信息保护和利用间的衡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公开 个人信息处理 正当性基础 个人信息保护
下载PDF
袭警罪的教义学阐释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墨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20-25,共6页
我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设立了袭警罪。不同于妨害公务罪的相关规定,对袭警罪加重处罚的正当性依据在于犯罪行为不仅侵犯了人民警察执行公务的法益,还侵犯了从属于警务执行法益的人身健康法益。立足于一般预防或单个法益侵犯程度的观点都... 我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设立了袭警罪。不同于妨害公务罪的相关规定,对袭警罪加重处罚的正当性依据在于犯罪行为不仅侵犯了人民警察执行公务的法益,还侵犯了从属于警务执行法益的人身健康法益。立足于一般预防或单个法益侵犯程度的观点都无法合理解释这种加重处罚的正当性。对于袭警罪构成要件的理解,不能单纯依靠文意解释,得从体系层次进行教义学阐释,在规范上对法条的适用作出细化。同时,袭警罪与妨害公务罪属于法条竞合关系,两者间存在包容关系,应在司法实践中予以区分,以期得到更好地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袭警罪 正当化基础 教义学
下载PDF
医疗美容行为的正当化依据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光耀 《医学与法学》 2022年第1期22-28,共7页
要界定医疗美容事故的责任范围,有必要首先探讨医疗美容行为的正当性,通说认为其正当性基于被治疗者的承诺;但随着医疗美容的快速发展,它可能同时兼具治疗和美容目的,成为具有部分治疗行为特征的独立医疗行为类型,故当在借鉴德、日刑法... 要界定医疗美容事故的责任范围,有必要首先探讨医疗美容行为的正当性,通说认为其正当性基于被治疗者的承诺;但随着医疗美容的快速发展,它可能同时兼具治疗和美容目的,成为具有部分治疗行为特征的独立医疗行为类型,故当在借鉴德、日刑法学关于治疗行为正当化依据的基础上,研究被治疗者的承诺范围,并将医师的利益权衡要素纳入正当化的依据之中,以期更好地确定医师责任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美容 知情同意 正当化依据
下载PDF
浅析侵入性专断医疗行为的归责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莹 王成东 《中国卫生法制》 2019年第3期58-62,共5页
侵入性专断医疗行为是在医师治疗权与患者同意权激烈冲突之下产生的,域外对该行为的归责方式不尽相同,而我国法律对此并无确切的规定。通过对侵入性专断医疗行为的构成的分析,侵入性专断医疗行为该当伤害罪构成要件,且因欠缺患者同意而... 侵入性专断医疗行为是在医师治疗权与患者同意权激烈冲突之下产生的,域外对该行为的归责方式不尽相同,而我国法律对此并无确切的规定。通过对侵入性专断医疗行为的构成的分析,侵入性专断医疗行为该当伤害罪构成要件,且因欠缺患者同意而不具有违法阻却事由。故该行为完全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但因医疗行为的特殊性,不能将其一概以犯罪行为进行评价,因此追究该行为的刑事责任还需有严格的限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断医疗 侵入性医疗 刑事责任 正当化根据
原文传递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的正当化根据与法律适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纪冬雨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8-72,共5页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实现了预备行为实行化,将刑法对法益的保护再一次前移到准备活动阶段,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具有正当性。在法律适用中,应当将主观上具有政治性目的作为成立本罪的核心要素;该罪既包括为自己...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实现了预备行为实行化,将刑法对法益的保护再一次前移到准备活动阶段,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具有正当性。在法律适用中,应当将主观上具有政治性目的作为成立本罪的核心要素;该罪既包括为自己也包括为他人将来实施恐怖活动进行准备;应当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其他类似罪名,避免扩大化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 预备行为实行化 正当化根据法律适用
下载PDF
竞技体育伤害行为之正当化依据探析
11
作者 王艺 《嘉应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61-66,共6页
就当前竞技体育伤害行为的正当化依据来看,其都在试图寻找一个统一的理论来"一刀切"地解决竞技运动伤害行为的出罪问题。但各个理论本身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及对某个特殊案例的适用优势,这些"单个"正当化理论并不能解... 就当前竞技体育伤害行为的正当化依据来看,其都在试图寻找一个统一的理论来"一刀切"地解决竞技运动伤害行为的出罪问题。但各个理论本身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及对某个特殊案例的适用优势,这些"单个"正当化理论并不能解释竞技体育伤害行为的正当性,如社会相当性理论将研究重点放在行为人的行为上,缺少对被害人的关注;被害人承诺理论立足于被害人的角度,但其本身的规范构造限制了其在竞技体育运动领域的适用等。因此,"二元层次理论"的提出将以正当化根据理论重构竞技体育伤害行为的出罪模式,这将有力地弥补这些"单个"理论对竞技体育伤害行为的缺陷,同时对当前实际问题的处理起着些许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伤害行为 正当化
下载PDF
防卫与互殴的界分:学说、标准与展开
12
作者 王子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论丛》 2021年第5期140-148,共9页
传统观点对互殴的定义实质上形同虚设。理论界对互殴与防卫界分标准的新发展也存在一些疑问之处。互殴与防卫应当通过正当防卫的起因性要件进行区分。对正当防卫起因性要件的限制解释可以通过法秩序维护原则进行。互殴排除正当防卫的原... 传统观点对互殴的定义实质上形同虚设。理论界对互殴与防卫界分标准的新发展也存在一些疑问之处。互殴与防卫应当通过正当防卫的起因性要件进行区分。对正当防卫起因性要件的限制解释可以通过法秩序维护原则进行。互殴排除正当防卫的原因是对于特定情境下的暴力不法侵害,法秩序不允许行为人直接进行防卫。判断行为人是否可以防卫,需要综合衡量不法侵害人行为与行为人行为的一般预防必要性。衡量一般预防必要性的主要因素是冲突起因、冲突升级原因、不法侵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殴 正当防卫 正当化依据 法秩序维护原则
下载PDF
公民基本权利变现路径:有限限权理念——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措施正当性研究为例
13
作者 尹铭育 《法学(汉斯)》 2020年第3期418-425,共8页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基础性权利。关于这些权利的规定多是原则性规定,原则性规定需要变现才有实际意义。赋权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变现路径,而实际上有限限权也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变现方式。在社会生活...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基础性权利。关于这些权利的规定多是原则性规定,原则性规定需要变现才有实际意义。赋权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变现路径,而实际上有限限权也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变现方式。在社会生活中,限权的变现方式甚至比赋权更加普遍。限权本身应当被限制的,这样的有限限权是有正当化依据的,且极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许多的防控行为充分体现了有限限权的公民基本权利变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基本权利 有限限权 疫情防控 正当化依据 限权原则
下载PDF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限度及理由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泊毅 《南海法学》 2020年第6期105-114,共10页
当发生引起人心冲动的少年儿童犯罪案件,大众情感上的处罚要求强烈,社会往往就会出现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刑法修正案(十一)已对这种诉求做出了回应,将特定情形下的刑事责任年龄降低至12岁。12岁已是刑事责任年龄的底线,即便再有社... 当发生引起人心冲动的少年儿童犯罪案件,大众情感上的处罚要求强烈,社会往往就会出现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刑法修正案(十一)已对这种诉求做出了回应,将特定情形下的刑事责任年龄降低至12岁。12岁已是刑事责任年龄的底线,即便再有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发生,也不能再降低。理由如下:从国际公约上看,可接受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12岁,而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推荐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4或16岁;已有实践表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至12岁以下,对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并无显著作用,而且代价巨大;最为关键的是,少年虽可以认识到对与错,但由于少年缺乏内化刑法所保护法之价值的能力与条件,因而就此认为12岁以下的少年也应当负刑事责任是缺乏理性基础的。所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至12岁以下可能只是单纯回应报复需求的工具,其正当性根据存在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犯罪 刑事责任年龄 刑罚的正当化根据 犯罪认识可能性 刑法所保护价值的内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