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枣黑斑病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夏鸣 郭黄萍 胡增丽 《山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11期37-40,共4页
通过连续3年的病果致病菌分离和病原菌回接试验,结果证明,引起枣果实黑斑病的致病菌是Alternaria tenuissima(Fr)Wiltsh和Alternaria sp,属弱寄生菌;由于使用GA增加产量,降低了叶果比,果实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是黑斑病发生的内因;8... 通过连续3年的病果致病菌分离和病原菌回接试验,结果证明,引起枣果实黑斑病的致病菌是Alternaria tenuissima(Fr)Wiltsh和Alternaria sp,属弱寄生菌;由于使用GA增加产量,降低了叶果比,果实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是黑斑病发生的内因;8月下旬多雨引起的果实生理紊乱症(皱胴病)是黑斑病发生的重要诱因;成熟期遇雨是黑斑病发生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黑斑病 枣黑腐病 枣皱胴病
下载PDF
新疆枣果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晓琳 刘玉 +3 位作者 马荣 梁英梅 陈宝军 闫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2-138,共7页
针对新疆地区严重危害枣果产业健康发展的枣果黑斑病,经形态学观察、病理学接种试验并结合ITS及RPB2基因片段联合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病原菌(Q、WY菌株)的最适温度为25℃,... 针对新疆地区严重危害枣果产业健康发展的枣果黑斑病,经形态学观察、病理学接种试验并结合ITS及RPB2基因片段联合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病原菌(Q、WY菌株)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Q菌株最适培养基为PSA,最适pH为5;WY最适培养基JA,最适pH为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黑斑病 病原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新疆红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丽 郭开发 +1 位作者 艾尼古丽.依明 赵思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312-318,共7页
为了明确新疆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菌的种类,从新疆红枣主要种植区哈密地区、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分别采集红枣缩果病样品95份和枣果黑斑病样品77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集样品分离,并挑选典型代表菌株进行致病性测... 为了明确新疆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菌的种类,从新疆红枣主要种植区哈密地区、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分别采集红枣缩果病样品95份和枣果黑斑病样品77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集样品分离,并挑选典型代表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和鉴定。结果表明:从缩果病样品中分离获得90株分离物,从枣果黑斑病样品中分离获得49株分离物,在139株分离物中,链格孢菌131株,占94.25%,镰刀菌6株,占4.32%,青霉菌2株,占1.44%。选取20株代表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18株链格孢菌分离物均可导致红枣果实发病,而镰刀菌无致病力。对18株代表性分离物的鉴定结果,明确了新疆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菌是链格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果病 枣果黑斑病 病原菌 鉴定 链格孢菌
下载PDF
南疆骏枣黑斑病症状表现及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1
4
作者 董宁 冯宏祖 +2 位作者 王兰 纪显洪 于丝丝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2-927,共6页
为明确南疆骏枣黑斑病的症状表现及病原菌种类,2013—2014年在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个骏枣园,对枣叶、花、果等组织上黑斑病的症状进行了系统调查,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回接试验分离病原菌及测定其致病性,并根据病菌形态特征... 为明确南疆骏枣黑斑病的症状表现及病原菌种类,2013—2014年在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个骏枣园,对枣叶、花、果等组织上黑斑病的症状进行了系统调查,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回接试验分离病原菌及测定其致病性,并根据病菌形态特征、ITS序列和β-tubulin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枣叶、花和果均可感染黑斑病菌,室内接种和田间骏枣黑斑病症状相同,叶、花和果中的病原菌可以相互侵染,并在枣果上均表现出黑斑病典型症状;不同发病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357株菌株,形态观察表明,侵染叶、花和果的菌株均为链格孢属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通过ITS序列和β-tubulin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特征进一步确定引起骏枣不同组织的黑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altern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骏枣 枣黑斑病 链格孢菌 症状表现 病原鉴定
原文传递
枣果黑斑病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及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荣 刘晓琳 +4 位作者 梁英梅 闫军 陈宝军 赵景玲 张涛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6期182-189,共8页
为明确影响枣果黑斑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有效防治枣果黑斑病,在新疆和田、阿克苏地区的枣园通过5点取样法开展了影响病害相关因素的调查,同时通过随机区组开展了7种化学药剂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骏枣’的发病率最高,达32.79%;... 为明确影响枣果黑斑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有效防治枣果黑斑病,在新疆和田、阿克苏地区的枣园通过5点取样法开展了影响病害相关因素的调查,同时通过随机区组开展了7种化学药剂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骏枣’的发病率最高,达32.79%;其次是‘壶瓶枣’(30.73%),‘灰枣’的发病率仅为4.37%;3年生枣园发病率为3.01%,5-12年生的枣园发病率与树龄呈正相关;无间作的枣园病害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有间作的枣园;1.5 m×2 m、1.5 m×3 m、1.5 m×4 m和1 m×1 m×2 m栽培密度的枣园病害发生情况基本一致;不同结果方向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依次为:南面〉西面〉东面〉北面;壤土的枣园发病率(32.71%)明显高于沙土(21.68%);漫灌的枣园发病率(37.18%)高于滴灌(26.62%);精细管理的枣园的发病率(30.57%)明显低于粗放管理的枣园(43.49%);筛选出的60%唑醚·代森联(5%吡唑嘧菌酯·55%代森联)水分散颗粒1500、3000倍液,对枣果黑斑病的防效高达90.5%、82.7%;3%的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00倍液防效达90.25%。研究结果为枣果黑斑病田间科学用药和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果黑斑病 树龄 间作模式 结果方向 灌溉方式 田间防治
下载PDF
防治红枣黑斑病的杀菌剂筛选和复配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础荣 董玥 +5 位作者 吕青阳 李迎宾 蒋娜 罗来鑫 朱天生 李健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3-268,共6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单剂及基于单剂筛选结果的二元复配剂对红枣黑斑病菌Alternaria tenuissim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此评价防治红枣黑斑病的杀菌剂和复配药剂的效果。结果表明,咯菌腈和嘧...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单剂及基于单剂筛选结果的二元复配剂对红枣黑斑病菌Alternaria tenuissim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此评价防治红枣黑斑病的杀菌剂和复配药剂的效果。结果表明,咯菌腈和嘧菌环胺对靶标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佳,其EC 50分别为0.091 3和0.099 8μg/mL;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佳,其EC 50分别为0.015 3和0.293 4μg/mL。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按照8∶2和3∶7(w/w)的比例进行复配,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表现出相加作用,其SR值分别为1.124 5和0.916 9;两者以5∶5和3∶7(w/w)的比例进行复配,对孢子萌发的抑制表现出相加作用,其SR值分别为1.164 6和0.901 0。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咯菌腈、嘧菌环胺和异菌脲等对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效果;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3∶7(w/w)复配对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表现出相加作用。上述结果为红枣黑斑病防治药剂的开发和后续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黑斑病 链格孢菌 毒力测定 药剂复配
下载PDF
南疆骏枣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郭东起 蒋卉 +1 位作者 牛宁宁 杨保求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8,85,共5页
对南疆骏枣黑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骏枣黑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光照不利于链格孢菌生长,其最适生长p H为6-8;RH为25%时,其菌落直径较小,为1.83cm,且生长缓慢;从鲜... 对南疆骏枣黑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骏枣黑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光照不利于链格孢菌生长,其最适生长p H为6-8;RH为25%时,其菌落直径较小,为1.83cm,且生长缓慢;从鲜枣上分离、筛选的10个拮抗酵母菌中,J0对链格孢菌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最大,为3.43 cm;7种中草药提取液对其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以黄连提取液抑菌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骏枣黑斑病 病原鉴定 拮抗酵母菌 中草药提取液 防治
原文传递
不同栽培模式下枣黑斑病发病程度及其与果实营养成分相关性 被引量:6
8
作者 白剑宇 宋峰惠 +3 位作者 吴正保 刘正兴 崔燕华 史彦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51-1658,共8页
【目的】研究骏枣栽培模式下枣黑斑病发病程度的关系,不同病情级别及其与果实营养成分含量变化的相关性,为南疆红枣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种不同栽培模式的骏枣为研究对象,建立枣黑斑病分级标准,统计发病... 【目的】研究骏枣栽培模式下枣黑斑病发病程度的关系,不同病情级别及其与果实营养成分含量变化的相关性,为南疆红枣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种不同栽培模式的骏枣为研究对象,建立枣黑斑病分级标准,统计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采用蒽酮比色法、酸碱中和滴定法和分光光度计等方法测定枣果10种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并应用SPSS软件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结果】3种栽培模式下枣黑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差异;枣果总酸含量与枣黑斑病危害级别呈正相关,而其余9种营养成分与枣黑斑病危害级别呈负相关。【结论】骏枣种植密度越大,枣黑斑病发生越重,且枣黑斑病不同病情级别均会不同程度降低枣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枣黑斑 病情指数 果实营养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新疆枣果黑斑病发生规律及温湿度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马荣 刘晓琳 +3 位作者 梁英梅 刘玉 陈宝军 闫军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5-811,共7页
为明确新疆枣果黑斑病的发生规律,于2012—2014年在新疆和田、阿克苏地区的枣园定点观察,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采集自枣树不同组织中的病菌,依据枣树不同部位病菌的分离率分析枣果黑斑病菌的主要越冬场所及方式、发病时间和致病... 为明确新疆枣果黑斑病的发生规律,于2012—2014年在新疆和田、阿克苏地区的枣园定点观察,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采集自枣树不同组织中的病菌,依据枣树不同部位病菌的分离率分析枣果黑斑病菌的主要越冬场所及方式、发病时间和致病关键因子等。结果表明:枣果黑斑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的形式在树皮和落叶上越冬;病菌整年存在于主干树皮上,分离率达80%~100%;病菌于5月中旬开始侵染枣花,分离率最高达83%~86%;一年生枝条和叶片均在6月初被侵染,分离率分别为71%~84%和85%~95%;6月下旬病菌开始侵染枣果,分离率为50%~58%;枣果上病菌的分离率与空气中的温湿度呈正相关,在枣果膨大期和白熟期,当温度达到25~28℃、相对湿度高于70%并持续2周时,枣果中病菌的分离率急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果黑斑病 越冬 发生规律 温度 湿度
原文传递
枣果黑斑病病菌对新疆不同枣树品种的致病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晓琳 梁英梅 +3 位作者 游崇娟 马荣 赵景玲 潘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3-187,216,共6页
为了明确新疆阿克苏、和田地区不同枣树品种上枣果黑斑病的发生情况和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不同枣树品种的致病性差异,本研究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该病害在田间枣树不同品种上的发生情况,并在室内采用菌饼、孢子悬浮液和菌丝... 为了明确新疆阿克苏、和田地区不同枣树品种上枣果黑斑病的发生情况和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不同枣树品种的致病性差异,本研究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该病害在田间枣树不同品种上的发生情况,并在室内采用菌饼、孢子悬浮液和菌丝等3种接种体对离体枣果进行致病性测定。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枣果黑斑病在‘骏枣’和‘壶瓶枣’上发生最为严重,发病率均高于30%;在‘圆脆枣’、‘马牙枣’和‘酸枣’上未发生。室内优选菌饼作为接种体对离体枣果的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对‘骏枣’、‘壶瓶枣’的致病性最强,病情指数≥40,对‘灰枣’、‘冬枣’、‘赞皇枣’和‘马牙枣’的致病性最弱。研究结果为枣果黑斑病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果黑斑病 不同品种 发生情况 致病性
下载PDF
阿克苏地区枣黑斑病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1
作者 白剑宇 毕司进 +1 位作者 宋峰惠 史彦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74-1681,共8页
【目的】建立枣黑斑病菌的分子检测方法,研究枣黑斑病菌田间侵染动态,分析病害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枣黑斑病的高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文献公布的枣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HSP70序列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技术进行引物特异... 【目的】建立枣黑斑病菌的分子检测方法,研究枣黑斑病菌田间侵染动态,分析病害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枣黑斑病的高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文献公布的枣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HSP70序列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技术进行引物特异性验证与灵敏度检测,优化反应体系,建立病原菌分子检测技术,并应用该技术确定枣黑斑病菌侵染动态监测和越冬场所。【结果】该检测技术对枣黑斑病菌的检测的最低浓度为4. 886 pg/μL,可在病害症状未显症之前检测到病原菌,对病原菌的越冬场所进行检测与验证病果、病叶及冠下表层土壤是枣黑斑病菌越冬的主要场所。【结论】建立的枣黑斑病菌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和鉴定病原菌,可应用于枣黑斑病菌田间侵染动态和越冬场所的监测与验证,为阿克苏地区枣黑斑病的流行监测和早期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黑斑病 HPS70 分子检测 侵染动态
下载PDF
毛叶枣黑斑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袁高庆 赖传雅 黄丽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3年第1期44-47,共4页
毛叶枣黑斑病菌是半知菌类链格孢属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ria。病菌生长和产孢温度范围 10~ 35℃ ,适宜温度 2 5~ 30℃ ;PDA培养基最适宜病菌生长和产孢 ;病菌在pH 3~ 11时均能生长和产孢 ,pH 6~ 7最适生长 ,pH 5最适产孢 ;孢子... 毛叶枣黑斑病菌是半知菌类链格孢属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ria。病菌生长和产孢温度范围 10~ 35℃ ,适宜温度 2 5~ 30℃ ;PDA培养基最适宜病菌生长和产孢 ;病菌在pH 3~ 11时均能生长和产孢 ,pH 6~ 7最适生长 ,pH 5最适产孢 ;孢子萌发率在 2 0~ 30℃和pH 5~ 9时较高 ,2 5℃和pH为 7时萌发最好 ;在饱和湿度再加水滴的条件下孢子才能很好萌发 ;1%葡萄糖液和毛叶枣汁液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枣 黑斑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链格孢
下载PDF
新疆南疆矮化密植枣园三种红枣病害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栋海 李克福 赵思峰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5-108,共4页
以新疆南疆矮化密植枣园中发生的枣缩果病、枣果黑斑病和枣叶斑病为研究对象,采用普查和定时、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不同间作模式、不同品种对3种病害发生为害的影响以及3种病害在田间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枣缩果病从7月中旬开始发生,到... 以新疆南疆矮化密植枣园中发生的枣缩果病、枣果黑斑病和枣叶斑病为研究对象,采用普查和定时、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不同间作模式、不同品种对3种病害发生为害的影响以及3种病害在田间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枣缩果病从7月中旬开始发生,到8月中下旬达到发病高峰,随后随着枣果的成熟,病害逐渐减轻;枣果黑斑病在8月下旬开始发生,随后不断加重;枣叶斑病在5月上旬开始发生,随着叶片的不断长大,病害逐渐加重。枣棉间作和枣辣椒间作均会加重3种病害的发生,不同品种中,"灰枣"的缩果病、枣果黑斑病发生最轻,"骏枣"次之,而"赞皇大枣"发病最重,"赞皇大枣"叶斑病发生最轻,"灰枣"次之,而"骏枣"发生最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缩果病 枣果黑斑病 枣树叶斑病 发生规律 种植模式 品种
原文传递
新疆红枣黑斑病病菌的室内杀菌剂筛选 被引量:14
14
作者 马荣 张传燕 +3 位作者 刘玉 梁英梅 樊贵利 田呈明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67-770,共4页
[目的]通过室内药剂筛选为田间有效防治新疆红枣黑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菌落生长法和孢子萌发率法测定和比较12种杀菌剂对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sp.)的室内毒力。[结果]40%氟硅唑EC、50%喹啉铜WP的EC50值均小于1 mg/... [目的]通过室内药剂筛选为田间有效防治新疆红枣黑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菌落生长法和孢子萌发率法测定和比较12种杀菌剂对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sp.)的室内毒力。[结果]40%氟硅唑EC、50%喹啉铜WP的EC50值均小于1 mg/L;50%醚菌酯WG、50%腐霉利WG、50%异菌脲WP的EC50值均小于25 mg/L。孢子萌发测定:40%氟硅唑EC、50%异菌脲WP等7种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达85%以上。[结论]氟硅唑、喹啉铜2种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好,醚菌酯、腐霉利、异菌脲3种杀菌剂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黑斑病 杀菌剂 筛选
原文传递
4种生物农药对新疆枣果黑斑病的室内及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池振江 孙洁 +2 位作者 李进 刘多红 赵思峰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5-517,527,共4页
[目的]筛选出适合新疆枣果黑斑病防治的生物农药。[方法]采用室内抑菌和田间喷雾法分别测定4种生物农药对枣果黑斑病菌室内抑菌效果和田间防效,同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4种生物农药对2株枣果黑斑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田间... [目的]筛选出适合新疆枣果黑斑病防治的生物农药。[方法]采用室内抑菌和田间喷雾法分别测定4种生物农药对枣果黑斑病菌室内抑菌效果和田间防效,同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4种生物农药对2株枣果黑斑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田间试验中50亿/g绿色木霉菌粉剂667 mg/L和1亿/mL枯草芽孢杆菌10 g/L对枣果黑斑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64.44%和66.67%,对红枣落花的影响最小,药后5 d落花率分别为31.53%和32.28%。[结论]绿色木霉菌667 mg/L和枯草芽孢杆菌10 g/L适用于新疆枣果黑斑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菌粉剂 枯草芽孢杆菌 枣果黑斑病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拮抗细菌筛选 被引量:7
16
作者 包慧芳 王宁 侯敏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67-1673,共7页
【目的】对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确定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种类种属,并进行拮抗细菌筛选,为新疆红枣黑斑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从新疆阿克苏和喀什分别采集染有黑斑病的灰枣和骏枣样品,采用可培养方法,进行病原菌... 【目的】对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确定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种类种属,并进行拮抗细菌筛选,为新疆红枣黑斑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从新疆阿克苏和喀什分别采集染有黑斑病的灰枣和骏枣样品,采用可培养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测定其生长最适培养基、温度、pH值;并从未发病枣园及发病枣园但未染病红枣树下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平皿对峙法进行拮抗菌筛选。【结果】从灰枣和骏枣上分别分离获得1株病原菌,根据菌株形态及分子测序结果表明,2株菌均为链格孢属菌种(Alternariaalternata),并筛选获得2株优良的拮抗菌JK1(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和JK5(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sutilis)。【结论】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其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6~7,菌株JK1和JK5对病原菌生长具备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黑斑病 病原菌 鉴定 拮抗菌
下载PDF
枣果黑斑病对南疆红枣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许瑛 姚兆群 +1 位作者 王兰 赵思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8-914,共7页
为了明确枣果黑斑病对红枣产量、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在新疆阿拉尔市第一师农科所枣园分别采集不同发病程度的‘骏枣’和‘灰枣’果实,对其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同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发病枣果中链格孢霉毒素... 为了明确枣果黑斑病对红枣产量、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在新疆阿拉尔市第一师农科所枣园分别采集不同发病程度的‘骏枣’和‘灰枣’果实,对其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同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发病枣果中链格孢霉毒素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与健康枣果相比,发病‘骏枣’鲜果质量降低5.33%~45.61%,‘灰枣’鲜果质量略有增加,果形指数增加,但2个品种的红枣在硬度、质量含水量、L*(亮度)、△Eab(色差)等外观品质明显下降;维生素C质量分数、蛋白质、含糖量、可滴定酸等内在品质均明显下降。在‘骏枣’和‘灰枣’病果均检测到交链孢菌酮酸(TeA)、交链孢酚单甲醚(AME)和交链孢酚(AOH)3种毒素,未检测到交链孢烯(ALT)。黑斑病发生后对南疆红枣产量和品质均产生显著影响,同时枣果中含有3种链格孢霉毒素,影响红枣的安全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果黑斑病 南疆 灰枣 骏枣 品质 链格孢霉毒素
下载PDF
阿拉尔地区枣园不同时期枣花、枣果黑斑病菌带菌量检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瑛 姚兆群 +2 位作者 王兰 谢建明 赵思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11-1919,共9页
【目的】检测新疆南疆阿拉尔市枣园不同时期枣花、枣果上黑斑病菌的带菌量,确定枣果黑斑病的侵入时期和侵入部位,明确防治该病害的关键时期。【方法】在阿拉尔市周边3个枣园分别采集不同时期的枣花、枣果,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分... 【目的】检测新疆南疆阿拉尔市枣园不同时期枣花、枣果上黑斑病菌的带菌量,确定枣果黑斑病的侵入时期和侵入部位,明确防治该病害的关键时期。【方法】在阿拉尔市周边3个枣园分别采集不同时期的枣花、枣果,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分离,并对分离物进行鉴定,用交链格孢菌特异性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时期枣花及枣果各部位带菌量。【结果】在不同时期采集的枣花及枣果各部位均分离到了链格孢菌,累计获得276个分离物,经鉴定均为A.alternat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在枣花上就能检测到枣果黑斑病菌,其平均含量为2.11μg/100 mg,在栆果上果肉中链格孢菌含量最高,其中胴部果肉含量最高为20.12μg/100 mg,果柄处果肉为9.34μg/100 mg,胴部果皮11.48μg/100 mg,果柄处果皮为3.84μg/100 mg。【结论】枣果黑斑病菌在红枣开花期就可以感染枣花,病菌可在枣果果肉中大量潜伏侵染,待黑斑病显症时,果肉中已有大量病菌存在,对枣果黑斑病的药剂防治应提前至红枣开花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果黑斑病 链格孢菌 RT-PCR 枣花和枣果
下载PDF
防治红枣黑斑病杀菌剂的室内筛选
19
作者 董宁 冯宏祖 +2 位作者 王兰 纪显洪 于丝丝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00-1706,共7页
【目的】红枣黑斑病是近年来在南疆地区大面积发生的一种病害,筛选高效低毒的药剂为田间黑斑病防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凹玻片法和离体果实接种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红枣黑斑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目的】红枣黑斑病是近年来在南疆地区大面积发生的一种病害,筛选高效低毒的药剂为田间黑斑病防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凹玻片法和离体果实接种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红枣黑斑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室内毒力测定表明,除噻菌铜外,其余6种杀菌剂对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抑霉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凹玻片法测定表明,唑醚·代森联、代森锰锌和抑霉唑对红枣黑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离体果实接种测定表明,唑醚·代森联、代森锰锌对黑斑病具有很好的保护,抑霉唑、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和硅唑·多菌灵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结论】抑霉唑、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等均表现出很高的抑制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活性及病斑扩展的作用,可作为在果园防治红枣黑斑病的推广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黑斑病 杀菌剂 毒力测定 离体果接种
下载PDF
不同发病程度冬枣黑斑型病果酶类活性及芳香物质测定
20
作者 陈爱香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455-2459,共5页
对不同发病程度的冬枣黑斑型病果细胞壁降解酶、病程相关酶活性测定,表明1—3级发病程度的冬枣果实蛋白酶、脂肪酶活力(U·mg^(-1))均呈迅速下降态势,分别从9.80降至3.00、11.67降至0.17,到3—5级(中等程度到严重发病)这一过程下降... 对不同发病程度的冬枣黑斑型病果细胞壁降解酶、病程相关酶活性测定,表明1—3级发病程度的冬枣果实蛋白酶、脂肪酶活力(U·mg^(-1))均呈迅速下降态势,分别从9.80降至3.00、11.67降至0.17,到3—5级(中等程度到严重发病)这一过程下降趋于平缓,活力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而1—4级发病程度的果实果胶酶的活力(U·mg^(-1))保持连续上升,从0.124到0.303,4级发病程度后又下降至0.291U·mg^(-1),但直到果实严重发病(5级)仍保持较高活性。PPO活力、PAL活力均在4级发病程度前呈迅速上升之后又迅速下降态势。发病果实和健康果实的芳香物质种类总体上趋于一致,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36min后发病果实出现健康果实所不具有的两种挥发性芳香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黑斑型果实病害 细胞壁降解酶 病程相关酶 芳香物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