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歌德诗剧《伊菲格妮在陶里斯岛》中女主人公的完满人性 |
王婉赢
|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CSSCI
|
2017 |
2
|
|
2
|
《浮士德》新探——基督教圣经视野下的文本解读 |
吴正英
|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2
|
|
3
|
悲剧性的避免——歌德诗剧《伊菲格妮在陶里斯》的和谐路径 |
胡丹
|
《德语人文研究》
|
2019 |
1
|
|
4
|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爱情悲剧后的青春迷惘与制度因素 |
叶隽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1
|
|
5
|
德意志为什么失去真正的批判力量--试说奥尔巴赫对歌德、席勒的不满 |
张辉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在中国的译介考辩(1922-2022) |
陈巍
朱圆圆
|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7
|
歌德与大学 |
贺国庆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一千零一夜》与世界文学的缘起 |
范若恩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9
|
歌德《铁手骑士葛兹》所反映的阶层博弈与群体互动 |
叶隽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
|
|
10
|
歌德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
王英杰
|
《绥化学院学报》
|
2005 |
1
|
|
11
|
忧患云海诗哲心——现代性视域中歌德思想形成史的意义 |
叶隽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2
|
哲学诠释学观照下的歌德《西东合集》复译研究及翻译策略探讨 |
何晶玮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9 |
1
|
|
13
|
情书无语,身体有言——论歌德小说《亲和力》的情书书写与活人静画 |
杨劲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4
|
歌德笔下的拿破仑形象 |
宋德发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5
|
木心致歌德 |
童明
|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
2022 |
0 |
|
16
|
绿原:译笔直指歌德里尔克 |
桂清扬
|
《译苑新谭》
|
2020 |
0 |
|
17
|
篇章语言学视角下歌德《西东合集》互文研究——以《天福的渴望》一诗为例 |
何晶玮
|
《德语人文研究》
|
2018 |
0 |
|
18
|
维特与绿蒂——论歌德笔下人物性格的二律悖反 |
周文姝
王松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9
|
“声东击西”的诗学之旅--论歌德“希吉勒”中的三重逃离 |
何晶玮
|
《外国语言文学》
|
2018 |
0 |
|
20
|
典型化还是类型化:歌德和席勒关于艺术创作方法争论的现实意义 |
凌继尧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