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增对金圣叹诗学的继承和修正 被引量:8
1
作者 蒋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0-97,共8页
徐增向来被视为金圣叹七律分解说的承传者,其《说唐诗》也被视为继承和发挥金圣叹学说的批评实例。近年有学者对两者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依据湖北省图书馆所藏稀见钞本《九诰堂集》,从梳理徐、金两人的交往始末入手,比较两家的诗学论... 徐增向来被视为金圣叹七律分解说的承传者,其《说唐诗》也被视为继承和发挥金圣叹学说的批评实例。近年有学者对两者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依据湖北省图书馆所藏稀见钞本《九诰堂集》,从梳理徐、金两人的交往始末入手,比较两家的诗学论说,可以发现:徐增对金圣叹的七律分解说既有继承,也有一定程度的改造和修正。具体表现在:(1)扩大分解法的适用范围;(2)消解七律分解的普适性;(3)重新解释七律前后两解在结构上的动力关系;(4)补充说明分解和起承转合的关系。徐增通过这些改造和修正避免了金圣叹分解说的机械性,最终形成自己解说唐诗的特点。徐增说唐诗的方法及其中体现的诗学观念与金圣叹各有特色,比较两家的诗歌批评,可以对清代的结构诗学获得比较完整的认识,澄清历来相沿的先入为主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增 金圣叹 诗学 分解
下载PDF
论金圣叹的细读批评 被引量:3
2
作者 樊宝英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细读构成了金圣叹文本解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金氏所谓的细读是一种“文本阐释”策略,它是以紧盯细究的方法,对文本进行逐字逐句甚至逐篇地加以批注,以便见出文学作品的精微细妙,它颇类似于欧美“新批评”所主张的“close reading”。... 细读构成了金圣叹文本解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金氏所谓的细读是一种“文本阐释”策略,它是以紧盯细究的方法,对文本进行逐字逐句甚至逐篇地加以批注,以便见出文学作品的精微细妙,它颇类似于欧美“新批评”所主张的“close reading”。金圣叹的这种细读批评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注入了理性分析的血液,无疑是对长期以来那种“妙处不必可解”批评模式的反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细读 字法 句法 章法
下载PDF
金圣叹诗学理论初探
3
作者 曾凡盛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23-26,30,共5页
金圣叹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大家,除了对小说、戏曲评点外,他还批解过唐诗。金圣叹对唐诗的批评展现出独特的理论视野;开创分解批评理论;继承发展前代的“情景交融”说;重视虚字的艺术。
关键词 金圣叹 诗学理论 分解批评 情景交融 虚字 诗学批评
下载PDF
“时文眼”中的金圣叹小说评点 被引量:3
4
作者 叶楚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81-85,共5页
自胡适和鲁迅认为金圣叹以八股文的作法评点小说后,这便成为一种定评。但从金圣叹本人学习举业以及其接触《水浒》的过程入手,再仔细探究金圣叹的自我表述,实际上,其不是以时文的眼光去评点《水浒》,而是试图以评点《水浒》的眼光去阅... 自胡适和鲁迅认为金圣叹以八股文的作法评点小说后,这便成为一种定评。但从金圣叹本人学习举业以及其接触《水浒》的过程入手,再仔细探究金圣叹的自我表述,实际上,其不是以时文的眼光去评点《水浒》,而是试图以评点《水浒》的眼光去阅读时文。而《水浒》评点中时文作法的加入应是金圣叹应对新的读者时所采取的一种策略。胡适和鲁迅对于金圣叹的论述都与他们所处的历史情境有关,并非严谨的学术观点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时文 小说评点
下载PDF
金圣叹对杜甫诗歌解读方法探析——《杜诗解》的再解读
5
作者 王家胜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8-20,25,共4页
金圣叹《杜诗解》中对杜甫诗歌的解读方法大致可归结为解诗、读诗和品诗三种。解诗之法并不是纯粹的机械分割,其背后有一定内在文义结构的根据;读诗之法重在对诗歌进行总体把握与细部推敲的结合;品诗之法强调联系诗人的人格精神及所处... 金圣叹《杜诗解》中对杜甫诗歌的解读方法大致可归结为解诗、读诗和品诗三种。解诗之法并不是纯粹的机械分割,其背后有一定内在文义结构的根据;读诗之法重在对诗歌进行总体把握与细部推敲的结合;品诗之法强调联系诗人的人格精神及所处的社会背景,深入体味诗人的心灵世界和真实情感。三种方法是“解”字在不同层次上的不同含义的体现,由分解到阅读再到品味,大体呈现一个逐层递进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杜诗解 解读方法
下载PDF
金批《水浒传》的小说评点范式意义
6
作者 李金松 黄莺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75-78,共4页
 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理论著作。不独理论贡献卓越,而且从体式、理论、批评方法等方面,影响了整个清代的小说评点,成为竞相师法的评点典范。因此,金批《水浒传》在中国小说批评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学术...  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理论著作。不独理论贡献卓越,而且从体式、理论、批评方法等方面,影响了整个清代的小说评点,成为竞相师法的评点典范。因此,金批《水浒传》在中国小说批评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学术上的范式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金圣叹 小说评点 小说理论 批评方法 评论范式 文学理论
下载PDF
金圣叹的小说结构技巧论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尹缉熙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4年第3期82-83,88,共3页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着力探讨了长篇小说的结构技巧。首先,小说结构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小说结构应具有形式美。我们对此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这对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美学,对当今的长篇小说创作都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 金圣叹 小说 结构技巧论 美学 情节 人物 形式美
下载PDF
金圣叹与周庄戴氏交游探微 被引量:2
8
作者 陆林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3,共6页
金圣叹一生中与苏州戴氏交往密切,常见史料中便有“戴生”早年参与其扶乩降神、中年时有弟子为戴悦、晚年与戴云叶唱和甚殷的记载,并在所撰诗文中涉及“子兄”等人。通过《贞丰里戴氏族谱》等珍稀文献与有关别集、笔记的对读,可见其敬... 金圣叹一生中与苏州戴氏交往密切,常见史料中便有“戴生”早年参与其扶乩降神、中年时有弟子为戴悦、晚年与戴云叶唱和甚殷的记载,并在所撰诗文中涉及“子兄”等人。通过《贞丰里戴氏族谱》等珍稀文献与有关别集、笔记的对读,可见其敬佩和深交的戴氏友人,或为慷慨赴死的抗清义士,或具排难解纷的勇略侠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沉吟楼诗选》 家谱 史实研究
下载PDF
金圣叹《水浒传》人物论的心学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浩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130,共7页
金圣叹的《水浒传》人物论包含着深刻的心学寓意。金圣叹的心性论源于浙中派的王畿和泰州派的王艮。他非常推崇自性呈露的大自在境界,但同时不废礼法,以礼法作为良知天则的补充。金圣叹认为人生而孝弟,故其人物论特别注重对人物孝弟心... 金圣叹的《水浒传》人物论包含着深刻的心学寓意。金圣叹的心性论源于浙中派的王畿和泰州派的王艮。他非常推崇自性呈露的大自在境界,但同时不废礼法,以礼法作为良知天则的补充。金圣叹认为人生而孝弟,故其人物论特别注重对人物孝弟心性的阐发,能否至诚地展现孝弟天性是金圣叹品评人物高下的重要尺度。朝廷奸佞的迫害使梁山好汉心中积聚了"怨毒",遂迷失了本性,走上了反抗的道路。金圣叹通过对《水浒传》人物群像的批改,展现了"人性堕落"的过程。这一主题反映了金圣叹思想保守落后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心性论 孝弟 怨毒
下载PDF
金圣叹与李渔“实践性”戏曲理论探微 被引量:1
10
作者 霍洪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92-94,共3页
金圣叹与李渔的戏曲理论,表现出了戏曲的舞台欣赏与文本阅读的差异性特征。基于此,主要从理论倡导与创作实践这两个维度来考察二人的戏曲鉴赏与创作的理论,从而进一步探寻二者的理论本身所表现出的美学特点与价值特色。
关键词 金圣叹 李渔 戏曲理论 戏曲人物 戏曲结构
下载PDF
金圣叹死因考
11
作者 王振羽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6-29,共4页
金圣叹,江苏苏州吴县人,我国明清时代卓有成就的文艺批评家,妇孺皆知的是他对《水浒传》的精彩评点。这位江南怪才在55岁时被清政府杀害于南京。金圣叹之死,其导因似与“哭庙抗粮案”有关。但事实上,也缘于他离经叛道的性格,当时紧张的... 金圣叹,江苏苏州吴县人,我国明清时代卓有成就的文艺批评家,妇孺皆知的是他对《水浒传》的精彩评点。这位江南怪才在55岁时被清政府杀害于南京。金圣叹之死,其导因似与“哭庙抗粮案”有关。但事实上,也缘于他离经叛道的性格,当时紧张的政治氛围和来自阴险刻毒官员的迫害。当然,更为直接的原因是江南归附不久的一些所谓正人君子对金圣叹的攻击诽谤,使得他的声誉一直处于负面的险恶氛围之中,稍有风吹草动,种种原因便会纠合在一起,最终造成了金圣叹弃市于南京三山街头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死因考 “哭庙抗粮案”
下载PDF
金圣叹的小说叙事角度论再探
12
作者 吴正岚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4-128,共5页
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揭示金圣叹的小说叙事角度论与西方叙事学之间的相通之处。其实,两者之间有着很大差异。金氏主张叙事视角在作者与人物之间、不同人物之间变化,以及叙事感觉在听觉和视觉之间转换,其中不存在所谓全知和限知的对立;金... 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揭示金圣叹的小说叙事角度论与西方叙事学之间的相通之处。其实,两者之间有着很大差异。金氏主张叙事视角在作者与人物之间、不同人物之间变化,以及叙事感觉在听觉和视觉之间转换,其中不存在所谓全知和限知的对立;金氏的叙事角度论追求变化、主观、含蓄等审美效果,不同于西方理论的推崇叙事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叙事角度 西方叙事学 《水浒传》
下载PDF
小说史观与金圣叹的小说评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锡南 《长沙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63-66,共4页
历史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小说本质的认识,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始终笼罩在史学观念的阴影之下。批评家长期以来也将小说、历史并提,小说的虚构与历史的实录纠缠在一起。金圣叹在其评点中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修史思想,他认为小说与史书一... 历史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小说本质的认识,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始终笼罩在史学观念的阴影之下。批评家长期以来也将小说、历史并提,小说的虚构与历史的实录纠缠在一起。金圣叹在其评点中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修史思想,他认为小说与史书一样具有劝勉惩戒即对社会有着认识和批判作用。他指出,在艺术上,以《史记》为代表的史传著作对古代小说影响深远,同时指出,“因文生事”的《水浒传》在艺术上也有着其超越《史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史观 稗史 金圣叹 小说评点
下载PDF
虚空出生色相——从“极微法”理论看金圣叹小说评点的佛学立场
14
作者 丁利荣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6,共5页
佛学是金圣叹诠释“才子书”的重要思想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极微法的分析来透视金评中的佛学色彩,指出极微法的根本特点在于“色”与“空”、“有”与“无”的统一,并以此为原则去解读金评中一些基本的文法理论,由此反映出金圣叹小说... 佛学是金圣叹诠释“才子书”的重要思想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极微法的分析来透视金评中的佛学色彩,指出极微法的根本特点在于“色”与“空”、“有”与“无”的统一,并以此为原则去解读金评中一些基本的文法理论,由此反映出金圣叹小说评点背后的思维方式及哲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极微法 那辗法 腰斩论
下载PDF
论金圣叹“我”之多重性及其自我探寻
15
作者 李梦圆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1-55,175,共5页
"我"的概念极其复杂,不同的人对之有不同的思考和阐释。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曾试图探寻"我"的真义,而其人本身也是"我"之多重性的典型范本:他既是自视才高、率性而为的"狂我",热心功名、"... "我"的概念极其复杂,不同的人对之有不同的思考和阐释。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曾试图探寻"我"的真义,而其人本身也是"我"之多重性的典型范本:他既是自视才高、率性而为的"狂我",热心功名、"立言"不朽的"奋我",又是推重性情、评书以心的"真我","著书自娱""自行理会"的"自我",还是设身处地、"澄怀格物"的"虚我","百年如梦""无生无死"的"无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我” 多重性
下载PDF
金圣叹小说评点评价模式的衍变
16
作者 陈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59,共5页
审视三百多年人们对金圣叹小说评点评价的历史变迁,在历时性的维度上,不同阶段的评价模式和价值取向都呈现出不同的样态(道德认知模式、政治衡评模式等),但在共时性的维度上又表现出了相对一致性(以论人取代论学)。不同的评价模式有其... 审视三百多年人们对金圣叹小说评点评价的历史变迁,在历时性的维度上,不同阶段的评价模式和价值取向都呈现出不同的样态(道德认知模式、政治衡评模式等),但在共时性的维度上又表现出了相对一致性(以论人取代论学)。不同的评价模式有其自身发展的理论渊源。考察其流变过程及动因有助于返观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轨迹,也是全面了解金圣叹的小说评点价值、正确评价其小说评点成就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小说评点 评价模式 衍变
下载PDF
论金圣叹小说评点的精神底蕴及其限度——以吴子林《经典再生产——金圣叹小说评点的文化透视》为切入点
17
作者 张晚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66,共5页
吴子林著作的中心观点是:金圣叹的小说评点是中国文学的第二次自觉,其标志为客观精神的觉醒。本文则认为,金圣叹的小说评点固然表现了一定程度之客观精神,但依然是一种主观品鉴形态,不是客观的知识系统形态,故不是客观精神的自觉。不宁... 吴子林著作的中心观点是:金圣叹的小说评点是中国文学的第二次自觉,其标志为客观精神的觉醒。本文则认为,金圣叹的小说评点固然表现了一定程度之客观精神,但依然是一种主观品鉴形态,不是客观的知识系统形态,故不是客观精神的自觉。不宁唯是,由于金氏的精神始终停留在才子的主观形态,由此而否定绝对形态的道德精神。这正是金氏人格精神的不足,也是超越金氏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子林 金圣叹 才子 精神
下载PDF
从“细推物理”到“灵幻摇动”--《杜诗解》批评话语的三重意蕴
18
作者 李远达 《杜甫研究学刊》 2018年第1期55-61,共7页
《杜诗解》在明清杜诗学著作中重在阐发,别具一格。金圣叹批评杜甫诗以主体性与文本间距离之亲疏而论,可分出三重意蕴:人情物理的推求是最贴近文本的细读,家国兴亡的感慨是阐释与文本若即若离的春秋笔法,而"灵幻摇动"的抒怀... 《杜诗解》在明清杜诗学著作中重在阐发,别具一格。金圣叹批评杜甫诗以主体性与文本间距离之亲疏而论,可分出三重意蕴:人情物理的推求是最贴近文本的细读,家国兴亡的感慨是阐释与文本若即若离的春秋笔法,而"灵幻摇动"的抒怀则是金圣叹杜诗批评乃至整个文学批评主体性张扬到极致的一种表现。这种阐释模式可以被推广到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西厢记》等作品,三重内涵结构在金圣叹文学批评中是普遍现象,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思维方式上的某种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杜诗解》 主体性 人情物理 灵幻摇动
下载PDF
“因文生事”:金圣叹的小说叙事特质论
19
作者 马将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1-15,共5页
"因文生事"是金评《水浒传》中提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在中国古代的小说叙事理论史上有重要意义。虽然金圣叹没有摆脱"拟史批评"的影响,但他清醒地认识到了小说独特的文体特征。《水浒传》是金氏极力推崇的"... "因文生事"是金评《水浒传》中提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在中国古代的小说叙事理论史上有重要意义。虽然金圣叹没有摆脱"拟史批评"的影响,但他清醒地认识到了小说独特的文体特征。《水浒传》是金氏极力推崇的"才子书"之一,因此,"因文生事"与他的"才子"说有密切关系。这一命题不仅揭示了小说叙事的虚构性,也强调了"文"是小说叙事的生命力所在,"因文"是小说叙事所遵循的潜在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水浒传 叙事特质
下载PDF
“艳遇”原型的经典模式——金圣叹批《西厢记》“惊艳”一折细读
20
作者 段宗社 《安康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6-59,共4页
《西厢记》第一折"惊艳"写张君瑞与崔莺莺的艳遇,为文学史提供了"艳遇"原型书写之经典范例。剧作家将"惊艳"置于全剧开篇,使之成为整个故事的无限情由,开出"艳遇"原型的纯粹境界。金圣叹的点... 《西厢记》第一折"惊艳"写张君瑞与崔莺莺的艳遇,为文学史提供了"艳遇"原型书写之经典范例。剧作家将"惊艳"置于全剧开篇,使之成为整个故事的无限情由,开出"艳遇"原型的纯粹境界。金圣叹的点评一是从文章学角度指出唱辞层次错落,文法精妙;二是从人物关系角度指出"莺莺无情,张生生扯",对人物特征做出异于传统的评价。结合原文和批语细读"惊艳"一折,不难发现剧作家的艺术用心和点评者的独具慧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遇”原型 《西厢记》 金圣叹 文法 生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