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杜集文献出版与杜诗的经典化
1
作者 阮丽萍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3-37,共5页
文学经典地位的确立是作品本身的文化增殖能力与各种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清代杜诗经典化进程中,印刷术的进步与出版发行业的兴盛对杜诗经典的形成和建构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印刷工艺的完善及出版发行的成熟使得杜诗文本越来越... 文学经典地位的确立是作品本身的文化增殖能力与各种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清代杜诗经典化进程中,印刷术的进步与出版发行业的兴盛对杜诗经典的形成和建构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印刷工艺的完善及出版发行的成熟使得杜诗文本越来越具有可获得性,扩大了杜诗文本传播和接受的范围,有力地推动着杜诗经典化进程。从经典“发现人”的角度考量清代杜集文献的编著与出版的特点,可发现其在空间归属上存在着显著的“江南现象”。杜集文献的生产与传播是“江南”士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传播形态,成为杜诗经典化的题中之义以及重要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学 出版 江南现象 经典化
下载PDF
前溪舞蹈的独特内涵和当代价值研究
2
作者 褚琳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4-107,143,共5页
前溪舞蹈作为具有江南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其在历史更迭中形成不同的变异发展,呈现出鲜明的艺术风格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前溪舞蹈在吴越文化母体中受到江南民俗风情与社会风尚的影响,以典型化姿态呈现出吴地文化品格与地域个性,唤醒了浙... 前溪舞蹈作为具有江南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其在历史更迭中形成不同的变异发展,呈现出鲜明的艺术风格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前溪舞蹈在吴越文化母体中受到江南民俗风情与社会风尚的影响,以典型化姿态呈现出吴地文化品格与地域个性,唤醒了浙江本土族群的集体记忆,构建出江南气质的精神想象共同体。以前溪舞蹈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前溪舞蹈中当代江南气派的自觉追求,将为浙江本土化舞蹈艺术形态的当代创新提供现实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溪舞蹈 独特内涵 江南气派 价值追求
下载PDF
江南文化的浮沉与吴中四士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周衡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7-61,共5页
初唐诗如何走向盛唐诗是研究盛唐气象生成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更多地是关注文学繁荣的政治、经济等因素,而忽视了在文化整合过程中江南文化的价值。江南文化在初盛唐之际从隐没走向复兴预示着唐代文学观念的本体回归,... 初唐诗如何走向盛唐诗是研究盛唐气象生成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更多地是关注文学繁荣的政治、经济等因素,而忽视了在文化整合过程中江南文化的价值。江南文化在初盛唐之际从隐没走向复兴预示着唐代文学观念的本体回归,而吴中四士以淡泊旷达之人格境界、放浪自由的行为姿态进入北方社会而自觉接受北方文化的熏染,其江南水性的诗风在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文学交融,成为初盛唐诗歌嬗变的一个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文化 晋宋风流 水性 吴中四士
下载PDF
江南舞蹈的诗性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袁艺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2年第4期77-83,共7页
脱胎于吴越文化母体的浙江舞蹈,作为江南舞蹈的重要分支与典型形态,受江南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风尚的影响,呈现出鲜明的吴越文化品格、江南区域个性,从地域到心灵,联结起浙江族群的集体记忆,构筑出诗情画意的江南精神想... 脱胎于吴越文化母体的浙江舞蹈,作为江南舞蹈的重要分支与典型形态,受江南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风尚的影响,呈现出鲜明的吴越文化品格、江南区域个性,从地域到心灵,联结起浙江族群的集体记忆,构筑出诗情画意的江南精神想象共同体。文章通过对江南与江南舞蹈的范畴界定、江南形象的身体探寻,江南舞蹈诗性审美品格的探讨与浙江文化形象的品牌建构,提出建立以传统文化为底蕴,地域品格、当代精神(浙江精神)为内核的地域舞蹈价值体系,提供有别于江苏、上海等长三角区的浙江“在地化”江南舞蹈文化形态表达与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舞蹈 浙江舞蹈 江南形象 诗性审美 风格 传统 地域性
原文传递
《江南Style》走红背后的自媒体网络文化迷思 被引量:2
5
作者 谢鹏鹏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3-57,共5页
《江南Style》的极速走红,离不开自媒体的巨大推力。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又会发现,其背后隐藏着自媒体时代特有的网络文化生成机制。《江南Style》的走红,一方面加剧了网络文化娱乐至死的倾向,促使整个社会文化重心进一步偏移,造成了文化... 《江南Style》的极速走红,离不开自媒体的巨大推力。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又会发现,其背后隐藏着自媒体时代特有的网络文化生成机制。《江南Style》的走红,一方面加剧了网络文化娱乐至死的倾向,促使整个社会文化重心进一步偏移,造成了文化的日益浅薄和枯萎,另一方面在后现代主义社会和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进一步强化了西方想象中的东方他者形象,推动全球霸权主义文化在网络世界新的蔓延,引发了全球文化新的迷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style 自媒体 网络文化 迷思
下载PDF
“宋韵”在二胡作品中的创作与演绎
6
作者 刘宇 《音乐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63-72,共10页
以今人对“宋韵”文化的阐发,来分析研究当代二胡音乐创作,在对“韵”的分析之中,总结二胡音乐风格所具有的时代变迁赋予音乐的历史厚重感,和地理联结南北的声韵雅趣,从观念到实践的空间维度为演奏者的二度创作提供了可探索的广阔空间... 以今人对“宋韵”文化的阐发,来分析研究当代二胡音乐创作,在对“韵”的分析之中,总结二胡音乐风格所具有的时代变迁赋予音乐的历史厚重感,和地理联结南北的声韵雅趣,从观念到实践的空间维度为演奏者的二度创作提供了可探索的广阔空间。文章从“宋韵”的内涵、二胡作品中“宋韵”的风格体现与演奏实现三个层面展开,分析了“宋韵”文化基因的历史形成,总结了二胡创作中所具有的“宋韵”时代乃至江南地域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胡创作 “宋韵” 江南风格 演奏风格
下载PDF
江南文化元素在“杭派”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朝亚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65,共4页
介绍了清新、柔美、婉约、雅致风格的"杭派"女装与朴实淡雅、灵秀婉媚江南文化之间的联系。从"杭派"女装设计理念中的江南文化元素、"杭派"女装色彩中江南文化元素的韵味、"杭派"女装廓形设计... 介绍了清新、柔美、婉约、雅致风格的"杭派"女装与朴实淡雅、灵秀婉媚江南文化之间的联系。从"杭派"女装设计理念中的江南文化元素、"杭派"女装色彩中江南文化元素的韵味、"杭派"女装廓形设计中体现的江南文化精神三个角度阐述了江南文化元素在"杭派"女装中的应用。认为"杭派"服装的色彩以素雅的单色或者清新的纹饰为主,廓形大多较为宽松、飘逸,材质以棉和真丝为主,这种"以神写形"将地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有机结合的理念与设计手法,使"杭派"女装成为近年来中国女装业发展的新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文化 杭派 女装 设计
下载PDF
二胡音乐创作中的江南风格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祖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60-163,共4页
随着20世纪涌现出的大批具有江南风味的二胡乐曲,江南风格成为二胡艺术中份量最重的一种地域风格。本文通过对这种地域音乐风格的形成进行文化阐释和对具备这种地域风格的二胡乐曲进行音乐形态学分析,试图探寻二胡音乐创作与江南区域文... 随着20世纪涌现出的大批具有江南风味的二胡乐曲,江南风格成为二胡艺术中份量最重的一种地域风格。本文通过对这种地域音乐风格的形成进行文化阐释和对具备这种地域风格的二胡乐曲进行音乐形态学分析,试图探寻二胡音乐创作与江南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胡 创作 江南 风格
下载PDF
模仿狂潮如此被掀起——《江南style》在青少年中走红的心理学解读
9
作者 朱琳琳 《当代青年研究》 2013年第1期28-31,共4页
韩国音乐人朴载相的音乐作品《江南style》自网络发行后,以类似"病毒式"传播速度迅速走红,特别是受到年轻人的普遍追捧和青睐,由此掀起了一股模仿狂潮,具体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表现:一是对作品本身真正的模仿,二是对作品模仿群... 韩国音乐人朴载相的音乐作品《江南style》自网络发行后,以类似"病毒式"传播速度迅速走红,特别是受到年轻人的普遍追捧和青睐,由此掀起了一股模仿狂潮,具体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表现:一是对作品本身真正的模仿,二是对作品模仿群体的从众跟风。除音乐作品自身因素外,《江南style》的走红与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特点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style 模仿 从众 归属感 审美
下载PDF
论葛亮小说的新古典主义追求
10
作者 薛文卿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1-65,共5页
葛亮作品始于家族渊源和民国想象,"城市系列"书写喧嚷市声的纷繁驳杂;"民间系列"还原宏阔时代下微渺众生的求生万象。他擅长"造境",语言兼具现代汉语的流畅之美与古典语言的雅致之韵,在静穆纯净的江南文... 葛亮作品始于家族渊源和民国想象,"城市系列"书写喧嚷市声的纷繁驳杂;"民间系列"还原宏阔时代下微渺众生的求生万象。他擅长"造境",语言兼具现代汉语的流畅之美与古典语言的雅致之韵,在静穆纯净的江南文化空间里挖掘古都南京沧海桑田变迁中始终延承的"旁逸斜出"的精神气质和隐忍执着的精神底蕴,表现出一种既古典又现代的"葛亮味"。他的"新古典主义"可以看成是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寻根"大潮的回应,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回望古典文化和民族精神,不仅是文人对和谐静穆传统文化空间的一种怀念,也是民族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恰当处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邦关系的文字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亮 新古典主义 江南精神 文人风骨 古典语言
下载PDF
乡土建筑与江南Style——由中国丝绸博物馆海宁分馆设计说起
11
作者 唐克扬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年第3期3-7,共5页
中文语境中的"乡土"常常被误解为二元概念中的一极,与"城市"、"现代"或"西方"相对。本文以一个实际的设计案例说明。在新建筑的功能迥异于传统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当代的中国"乡土"... 中文语境中的"乡土"常常被误解为二元概念中的一极,与"城市"、"现代"或"西方"相对。本文以一个实际的设计案例说明。在新建筑的功能迥异于传统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当代的中国"乡土"难以是表里如一的。也不大可能是某种静态风格的图解。当代的中国"乡土"建筑不仅要适应本地条件如特定景观特征,它还要重新创造出一种系统性的本地特征,也就是它广义上的"基地"和自身的创作情境,从而也造就了一种新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建筑 江南“风格” “景观建筑” 拼贴 情境
下载PDF
江南建筑风格在水利建筑中的探索与运用
12
作者 刘丕旻 《城市建筑》 2019年第3期88-89,共2页
文章通过对江南建筑风格以及水利建筑特点的探究,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阐述了江南建筑风格在水利建筑中的探索与运用,希望能为水利建筑设计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江南 建筑风格 水利建筑 运用
下载PDF
近代江南地区民间大襟袄制作工艺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道玲 张竞琼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2-107,共6页
对近代江南地区民间大襟袄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江南地区民间服饰工艺传人的调研,对制作近代大襟袄的材料如面料、里料、衬料、填充料、浆糊、缝线以及制作大襟袄的裁剪工艺流程如裁衣身、裁接袖袖片、挖领子、开大襟、裁... 对近代江南地区民间大襟袄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江南地区民间服饰工艺传人的调研,对制作近代大襟袄的材料如面料、里料、衬料、填充料、浆糊、缝线以及制作大襟袄的裁剪工艺流程如裁衣身、裁接袖袖片、挖领子、开大襟、裁里襟、裁贴边、裁领子、裁扣子料和缝制工艺如找袖缝、刮浆、缝合、裁里子、装填充物、做领子、钉一字扣和开衩处打套结,逐一进行了记录、复原、分析与研究。江南地区独特的审美观和巧妙的制作工艺,充分地反映了当地人们对于服装穿着舒适性的极高要求和工匠的聪明才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江南地区 大襟袄 制作工艺
下载PDF
论晚明文士对江南私家园林建筑及家具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乾 袁进东 +2 位作者 戴向东 黄亚 文阳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6年第3期14-15,共2页
晚明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政局腐朽动荡、经济发展繁荣、文化交流密切,郁不得志的江南文人士大夫们积极参与到私家园林设计及家具的艺术创作之中,将文士特有的文质融入到江南私家园林建筑与明式家具之中,为这两个建筑与... 晚明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政局腐朽动荡、经济发展繁荣、文化交流密切,郁不得志的江南文人士大夫们积极参与到私家园林设计及家具的艺术创作之中,将文士特有的文质融入到江南私家园林建筑与明式家具之中,为这两个建筑与家具历史上的高峰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文士 江南 私家园林建筑 明式家具
下载PDF
明中晚期江南士大夫审美理念对明式家具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景程 傅蓉蓉 《设计》 2017年第5期68-69,共2页
明式家具作为中国古典家具设计的繁荣顶峰,不仅拥有高超的制作工艺和独具魅力的结构造型,还传达出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趣。在其艺术特色形成的过程中,江南士大夫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为明式家具独一无二的美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生... 明式家具作为中国古典家具设计的繁荣顶峰,不仅拥有高超的制作工艺和独具魅力的结构造型,还传达出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趣。在其艺术特色形成的过程中,江南士大夫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为明式家具独一无二的美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通过对明代文学作品的分析,探究明中晚期江南士大夫的审美理念,并在明代家具中得以印证,以此来分析明中晚期江南士大夫审美理念对明式家具设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晚期 江南士大夫 审美理念 明式家具
下载PDF
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内在关联:以开埠前后海上文人雅集为中心
16
作者 唐永余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20-136,共17页
上海古称海上、上洋,靠海临江,宋代因商而崛起形成市镇,元代因港而兴盛由镇升县,明代抗倭筑城,形成上海老城厢,明清时期经济繁荣,衣被天下。上海人历来崇文重教,科举鼎盛,人才辈出,在文学、艺术、收藏、工艺及中西交流等领域都取得了非... 上海古称海上、上洋,靠海临江,宋代因商而崛起形成市镇,元代因港而兴盛由镇升县,明代抗倭筑城,形成上海老城厢,明清时期经济繁荣,衣被天下。上海人历来崇文重教,科举鼎盛,人才辈出,在文学、艺术、收藏、工艺及中西交流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凡成就,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港兴市、重商、移民、经世致用精神在明清上海江南文化发展过程中尤为突出。嘉庆初年,上海道台李廷敬发起平远山房雅集,其后李筠嘉发起吾园雅集,活动持续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人员广泛,可以说是继扬州、南京雅集之盛况后“所未见也”,一时江南名士汇聚海上。上海开埠后,萍花社雅集、飞丹阁书画雅集再到豫园书画善会和海上题襟馆雅集,从传统书画雅集转向了现代化的书画社团,有固定场所、组织机构和章程,推举有名望的书画家为会长,侧重于书画家的商业推广。书画雅集注重大家合作,关注慈善互助,在绘画风格彼此借鉴,又相互融合,形成了海派书画雅俗共赏、流派自由、风格多元、开拓创新的海派特征,成为海派文化最早起源。开埠前上海江南文化中孕育着海派文化基因,是海派文化之源,两者一脉相承。本文从开埠前后海上文人雅集来解析江南文化中的海派基因,探讨上海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雅集 书画社团 海派绘画 江南文化 海派文化
下载PDF
近代江南中西合璧式天主教堂的分布与建筑式样研究
17
作者 李文静 罗晶 《包装与设计》 2024年第3期156-157,共2页
本文采用桌面研究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近代江南地区中西合璧式天主教堂的样本数据,并运用建筑类型学理论聚类归纳其建筑式样类型。研究选取了33座江南地区现存近代中西合璧式天主教堂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中西合璧式天主教堂的地理... 本文采用桌面研究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近代江南地区中西合璧式天主教堂的样本数据,并运用建筑类型学理论聚类归纳其建筑式样类型。研究选取了33座江南地区现存近代中西合璧式天主教堂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中西合璧式天主教堂的地理分布规律;再对每个样本的建筑形制进行深入观察与分析,分类归纳为江南传统建筑变体式、洋门面式、集仿式样三种式样类型,并总结各式样的形态特点。研究提出,对该类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需要综合考虑保留建筑自身特色和引入现代技术之间的平衡,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研究希望为相关实践工作提供基础性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地区 中西合璧 天主教堂 建筑式样
原文传递
江南丝竹音乐在杭州的历史与发展——与沈凤泉老师一席谈
18
作者 梁伟 沈凤泉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6-142,共7页
江南丝竹音乐盛行于环太湖区域,其在杭州的历史与浙派古筝的代表人物王巽之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浦东地区音乐世家“沈氏家族”传人沈凤泉来杭州工作,在与长期合作伙伴宋景濂等浙江籍丝竹演奏家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形成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音乐盛行于环太湖区域,其在杭州的历史与浙派古筝的代表人物王巽之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浦东地区音乐世家“沈氏家族”传人沈凤泉来杭州工作,在与长期合作伙伴宋景濂等浙江籍丝竹演奏家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形成江南丝竹音乐在当代杭州的主要发展脉络。江南丝竹音乐在杭州的发展有其特点,在流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疑点。沈凤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代表性传人,对这些问题都有较为长期、深入的思考,并对江南丝竹音乐在杭州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丝竹音乐 沈凤泉 风格 流派
下载PDF
江南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运用特色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佘昉 《设计》 2019年第23期158-160,共3页
本文阐述了江南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装饰特点以及运用特色。对具有江南特色的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从装饰简洁特色、造景手法运用、江南装饰元素的选取及应用、色系特点及陶瓷器重点搭配的室内装饰手法,通过案例图片进行说明与展示。同... 本文阐述了江南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装饰特点以及运用特色。对具有江南特色的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从装饰简洁特色、造景手法运用、江南装饰元素的选取及应用、色系特点及陶瓷器重点搭配的室内装饰手法,通过案例图片进行说明与展示。同时分析江南新中式风格的不足以及对江南新中式风格设计的后期展望。总结出江南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特色江南新中式室内设计"陶瓷意境、注重造景、黑白相间、软硬透气"的室内装饰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新中式 室内装饰 造景 装饰元素
下载PDF
清代江南商人造园风格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赚 斯震 徐慧慧 《华中建筑》 2011年第10期131-133,共3页
清代在文人园林为主导的江南,商人园林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商人园林的发展刺激清代园林整体的发展,如扬州、徽州等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聚居着许多在当时非常有名气盐商、徽商,他们或一掷千金,以造园为财富的象征,或匠心独运,结... 清代在文人园林为主导的江南,商人园林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商人园林的发展刺激清代园林整体的发展,如扬州、徽州等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聚居着许多在当时非常有名气盐商、徽商,他们或一掷千金,以造园为财富的象征,或匠心独运,结合自然人文创造出经典园林。一些商人除了建造自己的宅园,还积极投身公共园林的建设,为清代江南园林景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江南 商人园林 景观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