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江南意象的苏绣文创产品设计策略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晨阳 黄凌玉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3期84-86,共3页
受到科技和数字化的影响,苏绣的创新性发展能力不足,逐步被人们忽略。文化自信建立在对文化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落实于各种非遗文化的传承、发扬与创造之中,并在地方城市文旅宣传中发挥重要作用。苏绣是江南文化的艺术瑰宝,在江南意象下... 受到科技和数字化的影响,苏绣的创新性发展能力不足,逐步被人们忽略。文化自信建立在对文化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落实于各种非遗文化的传承、发扬与创造之中,并在地方城市文旅宣传中发挥重要作用。苏绣是江南文化的艺术瑰宝,在江南意象下梳理苏绣构成中江南艺术特征,探究苏绣文创产品的创新路径和设计策略,实现文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意象 苏绣 文创产品
下载PDF
当代纪录片对江南形象的构建与创造性转化研究
2
作者 王晓静 张韩晶 《艺术管理(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46-153,共8页
江南正成为当代纪录片拍摄的重要对象。作为写实目标追求的纪录片,丰富厚实、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江南,自然成为纪录片的主题选择,其内容和元素都成为拍摄的优质资源。优秀的文化和生活资源,要成为媒介传播的内容,需要从创意、制播、传... 江南正成为当代纪录片拍摄的重要对象。作为写实目标追求的纪录片,丰富厚实、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江南,自然成为纪录片的主题选择,其内容和元素都成为拍摄的优质资源。优秀的文化和生活资源,要成为媒介传播的内容,需要从创意、制播、传达等进行系统创新,特别是需要把空间形态和时间性事件,转换成影像画面,实现江南主题的可视性传播,进而揭示江南文化的内涵,建构当代人对江南形象的直观印象,才能进一步创造新的审美和社会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形象 纪录片 影像转换 制播创新
原文传递
南朝文人乐府的江南地理空间书写与形象建构
3
作者 董抒恒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8-32,共5页
南朝文人乐府有着丰富的江南地理空间书写,包括江南城市与江南山水。对城市的书写关注其现实盛况,表现江南的繁华。江南山水景观主要包括以湘水、巫山为代表的荆楚风貌和长江中下游的水乡采莲。楚地空间的书写在继承楚文化哀怨情调的同... 南朝文人乐府有着丰富的江南地理空间书写,包括江南城市与江南山水。对城市的书写关注其现实盛况,表现江南的繁华。江南山水景观主要包括以湘水、巫山为代表的荆楚风貌和长江中下游的水乡采莲。楚地空间的书写在继承楚文化哀怨情调的同时,突出景观的秀丽;水乡采莲多与女性相联系,性质由劳动变为嬉游,展现江南女子的活泼与水乡的和美。通过地理空间书写,南朝文人乐府参与到江南佳丽形象的建构中,并发挥独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文人乐府 江南形象 地理空间
下载PDF
“江南”贵州:抗战期间文人笔下的贵州形象考察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存良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2-45,共4页
因其文化的落后、地域的荒芜偏远,无论是贵州文化还是其形象,在历代文学的书写下,它都是被遮蔽的。但在抗日战争时期,它真正地作为"某一个"形象或者说"某一种"文化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不断地被人们"言说"... 因其文化的落后、地域的荒芜偏远,无论是贵州文化还是其形象,在历代文学的书写下,它都是被遮蔽的。但在抗日战争时期,它真正地作为"某一个"形象或者说"某一种"文化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不断地被人们"言说"。通过对山国的"江南"建构,他们赋予了这座城无限想象的空间,使其贵州形象呈现出了无限衍生的可能,并丰富了抗战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学的表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江南” 贵州形象
下载PDF
江南舞蹈的诗性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袁艺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2年第4期77-83,共7页
脱胎于吴越文化母体的浙江舞蹈,作为江南舞蹈的重要分支与典型形态,受江南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风尚的影响,呈现出鲜明的吴越文化品格、江南区域个性,从地域到心灵,联结起浙江族群的集体记忆,构筑出诗情画意的江南精神想... 脱胎于吴越文化母体的浙江舞蹈,作为江南舞蹈的重要分支与典型形态,受江南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风尚的影响,呈现出鲜明的吴越文化品格、江南区域个性,从地域到心灵,联结起浙江族群的集体记忆,构筑出诗情画意的江南精神想象共同体。文章通过对江南与江南舞蹈的范畴界定、江南形象的身体探寻,江南舞蹈诗性审美品格的探讨与浙江文化形象的品牌建构,提出建立以传统文化为底蕴,地域品格、当代精神(浙江精神)为内核的地域舞蹈价值体系,提供有别于江苏、上海等长三角区的浙江“在地化”江南舞蹈文化形态表达与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舞蹈 浙江舞蹈 江南形象 诗性审美 风格 传统 地域性
原文传递
论张志和《渔歌子》的江南意象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应全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43-47,共5页
中唐儒道语境下的张志和,徘徊在"仕"与"隐"之间。以往的张志和研究均围绕其隐逸思想展开讨论,较少回归文本。因此,其作品《渔歌子》五首还有值得发掘和拓展的研究空间。在深度阅读和文化还原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叙事... 中唐儒道语境下的张志和,徘徊在"仕"与"隐"之间。以往的张志和研究均围绕其隐逸思想展开讨论,较少回归文本。因此,其作品《渔歌子》五首还有值得发掘和拓展的研究空间。在深度阅读和文化还原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叙事场域和书写想象来分析《渔歌子》,尤其是通过对其叙述语境的阐释,可以揭示出作品背后隐藏的"江南"这一核心意象,以及这一意象所承载和传达的真正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志和 《渔歌子》 江南意象 语境 场域 想象
下载PDF
从中国古代美学身心观看江南影像的当代书写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方 陈嘉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34-142,共9页
中国古代美学作为身心一元论的身体美学,将身体与世界理解为互相关联的情境,并将体验置于审美活动的中心,讲求感性的审美经验。文章引入了中国古代美学身心观这一视角作为阐释江南影像的理论框架,以期观照江南影像的当下创作与研究。在... 中国古代美学作为身心一元论的身体美学,将身体与世界理解为互相关联的情境,并将体验置于审美活动的中心,讲求感性的审美经验。文章引入了中国古代美学身心观这一视角作为阐释江南影像的理论框架,以期观照江南影像的当下创作与研究。在江南影像的空间建构层面,其体现了对中国古代美学儒道互补式的身心观的延续:一则它赋予了江南影像"以身为喻"的本体论的生命美学,使其找到了生动而鲜活的情感表达途径;二则为江南影像带来超越尘世与利害的浪漫精神,以构筑纯粹而自然的审美空间。在江南影像的叙事层面,作为诗性主体的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江南影像带来复杂微妙的内涵和更具生命力的审美风格。两性对话是江南影像叙事结构的根源,也是诸多二元关系的生命元话语,为江南影像带来虚实相生的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影像 古代美学 身体美学 身体叙事
下载PDF
乐府古辞《江南》主题及意象考论
8
作者 张素丽 《安顺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27-30,51,共5页
流传度极广的汉乐府古辞《江南》的主题,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概括出三种主要观点:劳动嬉戏说、爱情隐喻说、自由心声说。其中"劳动嬉戏说"出现较早,支持者较多;"爱情隐喻说"首创者基本... 流传度极广的汉乐府古辞《江南》的主题,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概括出三种主要观点:劳动嬉戏说、爱情隐喻说、自由心声说。其中"劳动嬉戏说"出现较早,支持者较多;"爱情隐喻说"首创者基本认为是闻一多先生,并得到了众多历史学家和文学学者的认同;"自由心声说"主要来自王富仁先生在《旧诗新解(二)》中的观点,与中国文人一贯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一脉相承。在阐述观点的同时,考证不同主题下相同意象所蕴含的不同内涵,深刻认识和分析诗歌意蕴,充盈诗意,探求解诗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主题 江南意象 《江南》影响
下载PDF
“小扬州”与“北方的上海”——近代天津城市形象的更新及其意义
9
作者 毛曦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7,188,189,共14页
城市形象是人们建构的关于城市的具象化的认识和评价。明代天津建城以来,天津的形象有“赛淮安城”“小江南”和“小扬州”等,其中,因天津与扬州相似之处最多,以“小扬州”的影响最广。延至民国时期,“小扬州”虽已与天津实际明显不符,... 城市形象是人们建构的关于城市的具象化的认识和评价。明代天津建城以来,天津的形象有“赛淮安城”“小江南”和“小扬州”等,其中,因天津与扬州相似之处最多,以“小扬州”的影响最广。延至民国时期,“小扬州”虽已与天津实际明显不符,但仍被用作天津的雅称。开埠以来天津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其发展与上海极为相近,“北方的上海”“小上海”等新的城市形象由此而生。从“小扬州”到“北方的上海”的城市形象的变迁,折射出天津城市发展的艰难历程。“小扬州”与“北方的上海”反映出对于天津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与发展模式的认知。近代天津以上海为标杆,天津当今与未来的发展仍需学习上海,重塑天津“北方上海”的城市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天津 扬州 上海 淮安 江南 城市形象
原文传递
江南传统聚落空间类型推演 被引量:1
10
作者 申青 夏健 黄莹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3期101-102,共2页
江南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具有自然和生活的双重属性,本文以场所和类型学理论为背景,通过对其空间层次的探讨研究,对其空间类型进行抽象,并总结其空间意象,试图作为传统聚落空间保护和延续的真实性基础。
关键词 江南聚落 空间层次 空间类型 空间意象
下载PDF
苏州江南意象与乡村旅游的三重耦合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明轩 《广西农学报》 2022年第2期55-59,共5页
传统江南意象作为区域独特记忆,是江南乡村旅游的特色产业核心。发展苏州乡村旅游,就是要立足江南乡村文化意象的独特性,对标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节点,实现乡村旅游现实需求与传统江南的苏式原景、原俗、原文的三重耦合,从而... 传统江南意象作为区域独特记忆,是江南乡村旅游的特色产业核心。发展苏州乡村旅游,就是要立足江南乡村文化意象的独特性,对标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节点,实现乡村旅游现实需求与传统江南的苏式原景、原俗、原文的三重耦合,从而在具体化实践中全力做好江南乡村原有自然景观的建设、维护与保养,做好乡村原有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做好乡村原有文明的细节琢磨,这是江南意象传统内涵传承与乡村旅游需求之间耦合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意象 乡村旅游 耦合
下载PDF
民国江南丝绸品牌形象构建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绍君 张天星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2-74,79,共4页
对民国时期中国江南地区丝绸品牌产生的背景和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丝绸品牌进行了阐述和说明,讨论了当时丝绸品牌的命名、图样和设计等方面内容,同时论述了当时丝绸行业品牌形象构建的必然性,并且通过对"美亚"丝绸品牌构建的代... 对民国时期中国江南地区丝绸品牌产生的背景和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丝绸品牌进行了阐述和说明,讨论了当时丝绸品牌的命名、图样和设计等方面内容,同时论述了当时丝绸行业品牌形象构建的必然性,并且通过对"美亚"丝绸品牌构建的代表性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民国时期江南丝绸企业进行品牌形象构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江南地区 品牌 形象构建
下载PDF
从江南元素看《浣纱记》的成功原因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淑丽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2-17,共6页
《浣纱记》一剧之所以风行天下,与其鲜明的江南因素不无联系:选择家喻户晓的江南美女西施的故事来叙写,从宣传角度看是个成功的策略;隐逸与事功不悖,剧中渗透了吴越文化的诉求;剧中有众多的江南意象群,如江河湖海溪、姑苏台、会稽山、... 《浣纱记》一剧之所以风行天下,与其鲜明的江南因素不无联系:选择家喻户晓的江南美女西施的故事来叙写,从宣传角度看是个成功的策略;隐逸与事功不悖,剧中渗透了吴越文化的诉求;剧中有众多的江南意象群,如江河湖海溪、姑苏台、会稽山、馆娃宫等,完美地呈现了江南风物;剧作与昆山新腔的结合更是文学与音乐方面江南因素的强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辰鱼 《浣纱记》 江南 意象
下载PDF
以昆山锦溪古镇为例谈江南传统建筑的意象之美
14
作者 陈一楠 《山西建筑》 2017年第23期7-8,共2页
从江南水乡传统建筑的意象概念出发,体验美的意境,并分析传统美学思想是如何在锦溪古镇的建筑空间形态中外化出来,探寻古镇传统建筑中蕴含的意象之美。
关键词 江南水乡 建筑意象 意象
下载PDF
宋诗词视域下的江南都市商业记忆
15
作者 彭健 《都市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156-176,共21页
江南都市分别于先秦、六朝及唐三个时期获得较快的发展。至宋,江南都市商业经济高度繁荣。宋诗词作为当时生存者对社会现象感知的艺术表达,承载着时人对江南都市商业盛况的见证和文化记忆。江南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都市商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江南都市分别于先秦、六朝及唐三个时期获得较快的发展。至宋,江南都市商业经济高度繁荣。宋诗词作为当时生存者对社会现象感知的艺术表达,承载着时人对江南都市商业盛况的见证和文化记忆。江南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都市商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快速增长的人口是都市生产与消费市场开拓的内驱力;便捷的水运加速了都市物资的互换,都市商业活动因此频繁开展。受商业卑贱等主流文化观念和商人自身伦理价值缺失的影响,商人正面形象长期被弱化,宋诗词以艺术的形式给予商人理解和同情,商人艰苦奋斗与追逐巧利的双面形象得以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词 江南 都市文化 商业基础 商业观念 商人形象
原文传递
江浙沪竹枝词中的西方商品及其形象变迁(1700—1949)
16
作者 李坤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63-68,共6页
竹枝词是重要的社会史素材,18~20世纪上半叶江浙沪竹枝词中频繁出现西方商品,因此,可以利用江浙沪竹枝词考察该时期江南社会的西方商品及其形象变迁。江浙沪竹枝词中关于西方商品的描写,反映出西方商品对江南社会的影响是一个不断加深... 竹枝词是重要的社会史素材,18~20世纪上半叶江浙沪竹枝词中频繁出现西方商品,因此,可以利用江浙沪竹枝词考察该时期江南社会的西方商品及其形象变迁。江浙沪竹枝词中关于西方商品的描写,反映出西方商品对江南社会的影响是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江南的西方商品形象发生了三个明显变迁,即从奇珍异物到现代商品、从不感兴趣到流行时尚、从奇技淫巧到师夷长技。与英国成功实现针对中国商品的进口替代并化解民族市场的中国时尚不同,江南并没能建立起可与西方对等竞争的民族产业,没能成功抵制鸦片战争后的欧风美雨,这是导致江南的西方商品形象发生上述转变的一个关键原因。但竹枝词也反映出在西方商业入侵和民族危难之际,江南为探索国家富强所做的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竹枝词 西方商品 形象变迁
下载PDF
江南名士形象的公共传播研究
17
作者 潘亮 刘义军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1年第1期271-278,共8页
在江南地理空间中,产生与孕育众多名士,这些名士的形象气质与精神价值,成为江南发展的宝贵财富,他们也是闻名世界的名士群体。不断培育名士、崇尚名人与传播名气,正是江南城镇空间的独特魅力与价值取向。我们要对那些戏谑名士的丑恶传... 在江南地理空间中,产生与孕育众多名士,这些名士的形象气质与精神价值,成为江南发展的宝贵财富,他们也是闻名世界的名士群体。不断培育名士、崇尚名人与传播名气,正是江南城镇空间的独特魅力与价值取向。我们要对那些戏谑名士的丑恶传播事件进行严厉批评,打造风清气朗与如沐春风的公共传播空间,不断改善城镇培育名士的社会土壤与体制机制,让江南城镇名士竞相彰显才华与创造奇迹,把名士形象与精神价值内化于心、传播于世,积极提升江南城镇在世界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传播力与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空间 名士形象 公共传播
下载PDF
文物活化的“浙里”密码——评创意音舞《忆江南》《游春》
18
作者 郭克俭 邱正 《美育学刊》 2022年第6期36-41,共6页
央视虎年春晚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与《古韵新声·清明》节目中的乐舞作品《游春》相继播出之后,具有鲜明江南文化标识度的原创舞台艺术作品火爆“出圈”。立足文化、艺术、科技、思想“四位一体”的宏观审视和立体把握,艺术家们... 央视虎年春晚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与《古韵新声·清明》节目中的乐舞作品《游春》相继播出之后,具有鲜明江南文化标识度的原创舞台艺术作品火爆“出圈”。立足文化、艺术、科技、思想“四位一体”的宏观审视和立体把握,艺术家们从青绿意象的传统唯美画意出发,赋予古老传世国宝画作以跨越历史的新时代艺术形象,使之焕发出鲜活的艺术生命力。“诗画江南”的深邃意蕴日益成为彰显和阐释新时代“活力浙江”精义的文化基因和“浙里”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江南》 《游春》 画卷舞俑 青绿意象 文物活化
下载PDF
论陆龟蒙诗文下的江南贫困
19
作者 周岩壁 《中州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57-61,共5页
在中唐诗歌里,江南的意象,基本上都是温润、明丽,令人向往的。然而,晚唐吴郡(苏州)诗人陆龟蒙笔下,那个被人接受的江南意象却起了变化:沉郁的贫困,牢骚的萧条。这是江南意象的另一面,它同样是真实的。形成陆龟蒙诗文下的江南贫困意象的... 在中唐诗歌里,江南的意象,基本上都是温润、明丽,令人向往的。然而,晚唐吴郡(苏州)诗人陆龟蒙笔下,那个被人接受的江南意象却起了变化:沉郁的贫困,牢骚的萧条。这是江南意象的另一面,它同样是真实的。形成陆龟蒙诗文下的江南贫困意象的原因有二:客观上,社会矛盾的激化与不可调解;就主体而言,陆龟蒙的求真精神与受于儒家的仁爱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龟蒙 江南 贫困 意象
下载PDF
乡愁存在与语言逻辑——蒋勋《眼前即是如画的江山》的叙述方式
20
作者 朱怀江 《新疆职工大学学报》 1995年第1期12-16,共5页
本文从文本意义的角度出发,解构了蒋勋《眼前即是如画的江山》诗所表现的双重乡愁,从双重感和双组意象两方面阐释了乡愁存在与语言逻辑之间的叙述方式,认为其美学特点是:双重情感(叙述内容)和双组意象(叙述手段)有分离和纠合、有单一和... 本文从文本意义的角度出发,解构了蒋勋《眼前即是如画的江山》诗所表现的双重乡愁,从双重感和双组意象两方面阐释了乡愁存在与语言逻辑之间的叙述方式,认为其美学特点是:双重情感(叙述内容)和双组意象(叙述手段)有分离和纠合、有单一和多元、有局部和整体、有历史叙述和现实叙述,共同成为全诗抒写双重乡愁的立足点和结构篇章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台湾 双重情感 双组意象 叙述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