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群体极化的特征和生发机制——基于“江歌案”移动端媒体文本和网民评论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46
1
作者 黄河 康宁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61,共24页
本文以中国留日学生江歌被闺蜜前男友杀害案网络舆情为例,选取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微信、微博四个平台2017年11月9日至12月31日关于"江歌案"的全部媒体文本及网民发言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移动网民对"江歌案"... 本文以中国留日学生江歌被闺蜜前男友杀害案网络舆情为例,选取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微信、微博四个平台2017年11月9日至12月31日关于"江歌案"的全部媒体文本及网民发言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移动网民对"江歌案"的讨论存在明显的群体极化现象,且充斥着"愤怒"等负面情绪。综合"江歌案"及近年发生的一些网络群体极化事件,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群体极化的生发机制做了系统且较为全面的探讨,认为在源头事件刺激、自媒体煽动的影响下,具有全新媒介使用习惯的网民在移动互联网空间互相传染、彼此暗示,加速了极端倾向的形成、极端情绪的扩散和极端态度的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极化 移动互联网 江歌案
原文传递
司法裁判的道德维度与法律方法——从江歌案民事一审判决的道德争议切入 被引量:10
2
作者 魏治勋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109,共19页
针对江歌案民事一审判决,根据被告刘鑫在江歌遇害事件过程中的行为表现,通过对侵权事实因果关系、主观要件和法律依据的深入解析,在法教义学视阈下,很难根据现有的侵权责任法体系追究刘鑫的生命权侵权责任。而通过对法律价值与社会正义... 针对江歌案民事一审判决,根据被告刘鑫在江歌遇害事件过程中的行为表现,通过对侵权事实因果关系、主观要件和法律依据的深入解析,在法教义学视阈下,很难根据现有的侵权责任法体系追究刘鑫的生命权侵权责任。而通过对法律价值与社会正义价值、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法官立场与道德命题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到一个基本认识:真正能够支撑起江歌案民事一审判决的规范基础,只能是“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则。于是,问题就被带入了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轨道,通过法律原则指引判决方向并规训规则的具体适用,运用法律解释对法律规则“空缺结构”予以价值补充,经由“转介条款”合法导入道德规范或“社会命题”,借助核心价值观与道德话语强化裁判说理的社会效果,对江歌案民事审依然能够作出合理的判决结论,并经得起专业的批判和社会的审视。江歌案的判决从正反两面揭示出,司法审判既是一个法律价值得以实现的生动实践过程,又是一场司法正义藉以达成的科学方法演练场域,价值与方法、形式与实质,构成了通向最佳解释的法律实践的一体两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歌案 道德争议 因果关系 法律价值 社会命题 法律方法
原文传递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特点及引导策略——以“江歌案”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余沐芩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06-110,共5页
近年来后真相时代的新闻事件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研究的热点。"后真相"这一概念的重要特征是真相居于次要地位,而情感占据上风,越来越多的热点事件和不良的媒介现象折射出后真相的影子,在2017年引爆舆论场的"江歌案"... 近年来后真相时代的新闻事件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研究的热点。"后真相"这一概念的重要特征是真相居于次要地位,而情感占据上风,越来越多的热点事件和不良的媒介现象折射出后真相的影子,在2017年引爆舆论场的"江歌案"中呈现出理性讨论让位于情感诉求、舆论失焦以及舆论热点转移速度快等后真相时代的特点。因此,应从新闻专业主义、两个舆论场融合、意见领袖以及公民媒介素养几个角度考量,增强舆论引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舆论特点 引导策略 江歌案
下载PDF
原型叙事与文本召唤——以江歌案为例分析自媒体情感动员作用机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宇 《传媒观察》 2018年第8期60-66,共7页
本文主要借鉴了叙事学理论和接受理论,以江歌案中出现的部分微信文章为分析文本,探讨了自媒体进行大众情感动员时所运用到的叙事技巧。本文认为,在江歌案中,许多自媒体主要采用了悲情叙事和复仇叙事的叙事框架,重新构建了新闻事实... 本文主要借鉴了叙事学理论和接受理论,以江歌案中出现的部分微信文章为分析文本,探讨了自媒体进行大众情感动员时所运用到的叙事技巧。本文认为,在江歌案中,许多自媒体主要采用了悲情叙事和复仇叙事的叙事框架,重新构建了新闻事实。同时在这两种叙事框架中,还都具有原型叙事的意义,总结江歌案中部分微信文章所用到的原型,主要有义士原型、母亲原型及血亲复仇原型等。研究还认为,许多自媒体文章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情感召唤力,还与其文本中的召唤结构有关,只不过相比较于前两种,这种技巧更为隐蔽罢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 情绪动员 叙事框架 原型叙事 召唤结构 期待视野 江歌案
原文传递
因帮助他人而受害的私法救济——以江歌案民事一审判决为例的考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平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127,共18页
“江秋莲诉刘暖曦案”的事实特征是“因帮助他人而受害”。相关私法救济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以情谊行为、见义勇为、紧急救助、无因管理为代表的合同导向式救济。其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由意志因素,描述了法律事实的全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 “江秋莲诉刘暖曦案”的事实特征是“因帮助他人而受害”。相关私法救济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以情谊行为、见义勇为、紧急救助、无因管理为代表的合同导向式救济。其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由意志因素,描述了法律事实的全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于向被帮助人主张权利,却不利于一次性解决三方主体的全部纠纷。二是围绕陈世峰的杀害行为和刘暖曦的未予救助行为的侵权救济。对不作为侵权的归责聚焦于行为人有无作为义务,存在因果关系难题,不同要件之间高度融合,进而导致阶层式构成要件理论的失灵,归责不得不过度倚重价值判断。为避免任意归责,有必要参考合同导向救济判定侵权救济中的积极义务、确定责任形态和责任范围。不作为和作为结合的侵权责任有连带责任、按份责任、补充责任,其中补充责任为原则。责任份额的确定应以原因力为主,兼顾过错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歌案 合同导向 私法救济 见义勇为 责任形态
原文传递
利用话语:“感受公平正义”的二阶塑造机制——基于江歌案的多平台话语分析
6
作者 徐清 董昊哲 《时代法学》 2024年第1期40-52,共13页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让挖掘“感知司法正义”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机制成为构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任务。从自下而上的向度出发,以社会公众对司法公平正义感知的内在生成结构为分析主干...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让挖掘“感知司法正义”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机制成为构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任务。从自下而上的向度出发,以社会公众对司法公平正义感知的内在生成结构为分析主干,对江歌案的公共话语样本编码并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归纳出以“话语汲取”为中心的感知司法正义的二阶塑造机制,揭示其基础是以“利用话语”为行动模式的主体间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提出通过“有效宣称”构建“交往理性”这一打通感知司法正义最后一公里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正义 感知正义 话语分析 江歌案
下载PDF
江歌案反思: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史雯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83-86,98,共5页
江歌案折射出因刑事被害人权利救助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刑事被害人民事求偿权落实难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中国各地司法机关进行了相关实践探索,如对特定案件受害人发放救助款和有关部门先行支付等方式,但在普遍操作及常态化运行上仍然存... 江歌案折射出因刑事被害人权利救助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刑事被害人民事求偿权落实难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中国各地司法机关进行了相关实践探索,如对特定案件受害人发放救助款和有关部门先行支付等方式,但在普遍操作及常态化运行上仍然存在救助资金不稳定及救助程序不标准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统一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明确救助条件、标准和具体程序,扩宽资金来源,以维护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求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歌案 刑事被害人 民事求偿权 救助制度
下载PDF
先行行为责任人的义务之源——以江歌案民事一审判决为主要考察对象 被引量:4
8
作者 程淑娟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8-137,共10页
江歌案中刘暖曦的行为是引发危险的先行行为。在江秋莲诉刘暖曦案中,欲准确适用法律,需要探究先行行为责任人的义务之源。安全保障义务因其主体类型的特定、义务人应承担的补充责任以及义务内容的无法确定而不存在适用的可能;但德国社... 江歌案中刘暖曦的行为是引发危险的先行行为。在江秋莲诉刘暖曦案中,欲准确适用法律,需要探究先行行为责任人的义务之源。安全保障义务因其主体类型的特定、义务人应承担的补充责任以及义务内容的无法确定而不存在适用的可能;但德国社会交往中的安全保障义务理论可以助力于法律论证。《民法典》中的法定救助义务也有被适用的空间,但面临着类推适用存在性质、程度和结果的障碍。对刘暖曦因其先行行为附加注意义务是适宜的,注意义务的核心是对风险应避免而未避免。当我们无法从具体义务中寻找更适宜的义务之源时,注意义务担当了侵权责任中一般条款的功能。刘暖曦的义务或许可以在关系性契约所要求的善意、合作和帮助中寻找到更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歌案 先行行为 安全保障 注意义务 关系性契约
原文传递
先行行为侵权的侵权责任之省思——以江秋莲诉刘暖曦案为契机
9
作者 石记伟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131,共13页
备受关注的江秋莲诉刘暖曦生命权纠纷案是检讨中国法上先行行为引发的不作为侵权的良好契机。不作为侵权在侵权法中属于例外,原则上不作为侵权与作为侵权具有等值性,但不必过分苛求,司法实务中法官认定不作为侵权责任较轻。不作为侵权... 备受关注的江秋莲诉刘暖曦生命权纠纷案是检讨中国法上先行行为引发的不作为侵权的良好契机。不作为侵权在侵权法中属于例外,原则上不作为侵权与作为侵权具有等值性,但不必过分苛求,司法实务中法官认定不作为侵权责任较轻。不作为侵权中作为义务来源之间的混淆与重叠需厘清,先行行为异于部分民法基本原则、法定义务等来源形式,具有独立存在价值,但其成立需要严格限制,以避免过度限制行为自由。作为义务来源认定上的形式法义务说存在较多问题,并不可采,应该采取形式与实质法义务结合的综合说,探求认定作为义务的实质法律依据。先行行为创设或维持民事权益侵害的紧迫、巨大危险,原则上须具有违法性,例外情况则不要求。先行行为的特性是具有可归责性、损害发生的高概率性,严重依赖损害结果及法官价值判断,同时具有双向限制功能,其应从过错侵权一般条款中进行解释。过失不作为与第三人故意作为结合引发损害之际,应放弃相当因果关系学说之适用,而采取风险降低理论,进行妥当的规范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歌案 不作为侵权 先行行为 因果关系 作为义务
下载PDF
大学生对热点新闻的网络参与行为研究——以江歌案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姝 吕米玄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68-71,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参与行为对大学生的三观和思想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以江歌案为案例,梳理大学生的关注式参与、"公民记者"式参与和行动式参与行为,并从中挖掘这些参与行为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参与行为对大学生的三观和思想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以江歌案为案例,梳理大学生的关注式参与、"公民记者"式参与和行动式参与行为,并从中挖掘这些参与行为存在的弊端,进而为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网络参与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江歌案 网络参与
下载PDF
从“江歌案”中的舆论争议谈社会意见引入
11
作者 任建安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5-88,共4页
"江歌案"近来引起了国内网民的广泛关注,日本东京都地方裁判所一审判处被告陈世峰20年有期徒刑,国内舆论围绕着"江歌案"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舆论走向反映了国内民众对于我国国民在外国司法权利保护的关注,通过&qu... "江歌案"近来引起了国内网民的广泛关注,日本东京都地方裁判所一审判处被告陈世峰20年有期徒刑,国内舆论围绕着"江歌案"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舆论走向反映了国内民众对于我国国民在外国司法权利保护的关注,通过"江歌案",分析网络舆论对于司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探寻符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舆论发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歌案 舆论 司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