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圣以道体示人:焦竑的圣人观探析
1
作者 冯前林 赵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9期28-32,共5页
晚明儒者焦竑在三教会通思潮的影响下提出了三教一贯的主张,并以佛道义理为儒家心性学之助翼,借此确立了深具特色的圣人观念。焦竑的圣人观以天道心性合一为形上前提,进而生发出圣人合天尊道与人性本一的命题。焦竑以孔子为理想人格,主... 晚明儒者焦竑在三教会通思潮的影响下提出了三教一贯的主张,并以佛道义理为儒家心性学之助翼,借此确立了深具特色的圣人观念。焦竑的圣人观以天道心性合一为形上前提,进而生发出圣人合天尊道与人性本一的命题。焦竑以孔子为理想人格,主张圣人境界要兼具儒释道三教之德,并肯定常人能够学以至圣。学人即可沿着伐意涤情尽心知性复性的路径,发挥博文反约的修养方法,由解悟至顿悟,最终发挥内在自明自足的圣人本性从而同于天道。其修养工夫在重直觉体认的基础上强调智识的重要性,为阳明心学开辟了一条智识化的新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竑 圣人观 三教一贯
下载PDF
《焦氏笔乘》训诂研究
2
作者 汪梅枝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焦竑是晚明杰出学者,著述颇丰,其读书札记《焦氏笔乘》涉及训诂的内容尤为丰富。从训释内容来看,有考订文字、训释语音、解释词义、考证名物、分析句读、考据文献、纠正旧注之误、评析前代训诂著作等。从训诂方法来看,焦氏通过沟通语音... 焦竑是晚明杰出学者,著述颇丰,其读书札记《焦氏笔乘》涉及训诂的内容尤为丰富。从训释内容来看,有考订文字、训释语音、解释词义、考证名物、分析句读、考据文献、纠正旧注之误、评析前代训诂著作等。从训诂方法来看,焦氏通过沟通语音、比例互证、引证文献故训、形音义结合等方式通释语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著训诂和传疏训诂之不足。同时,《焦氏笔乘》中的训诂资料大都零散不系统,也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如释义错误、词例出处不明、只注重引证而缺乏论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竑 《焦氏笔乘》 训诂
下载PDF
焦竑《献征录》征引文献考 被引量:4
3
作者 展龙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73,共5页
《献征录》是明代焦竑编纂的一部记载本朝人物的传记史书,史料价值颇高。全书以求备、求真为原则,通过照录、并载、补裁等方法,广泛征引文集、实录、传记、野史笔记、方志等各类文献,在史料上表现出博洽、珍贵、慎核等难能可贵的史料特征。
关键词 焦竑 《献征录》 文献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焦竑著述提要补正两则 被引量:4
4
作者 展龙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5年第1期89-90,共2页
《国朝献征录》与《国史经籍志》是晚明学者焦的两部代表作 ,然而《四库全书总目》对二书的著录却存在着诸多错漏 ,致使学人不能很好地认识它们的价值。文章所作的补正 ,有助于充分运用其中的学术成果。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著录 提要 学术成果 著述 文章 代表作 国史 补正 晚明
下载PDF
论焦竑《论语》诠释的特色
5
作者 唐明贵 《齐鲁学刊》 2023年第3期5-14,共10页
作为泰州后学,在《论语》诠释过程中,焦竑承继阳明心性学说,既得其学术真谛,又拔新领异,多有创见。他不仅主张心性道合一、心性本空,而且提出了以“知性”“复性”为内涵的“尽心至命之学”,成为心学思潮的领军人物。焦竑不仅引用佛道... 作为泰州后学,在《论语》诠释过程中,焦竑承继阳明心性学说,既得其学术真谛,又拔新领异,多有创见。他不仅主张心性道合一、心性本空,而且提出了以“知性”“复性”为内涵的“尽心至命之学”,成为心学思潮的领军人物。焦竑不仅引用佛道学者之语,而且引用佛教教义、道家思想,以期通过《论语》的解读,实现三者的融合。适应考据学兴起的潮流,在解读《论语》时,焦竑也十分重视对《论语》中名物典制的考订,其中既有对前人的承袭,也有推陈出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竑 《论语》诠释 泰州后学
下载PDF
心学的绝唱,实学的序曲--焦竑学术递嬗的个案探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树廷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4-160,共7页
焦竑的学术内求真心,外济实用,将主体的自觉和客体的认识统一起来。他以心性学说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破除儒家思想的藩篱,开一代子学复兴之先河。他沉潜于古经的考证,以探本溯源,由文字通语言,由语言通达孔孟之心志。他认为圣人之道有体... 焦竑的学术内求真心,外济实用,将主体的自觉和客体的认识统一起来。他以心性学说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破除儒家思想的藩篱,开一代子学复兴之先河。他沉潜于古经的考证,以探本溯源,由文字通语言,由语言通达孔孟之心志。他认为圣人之道有体,有用,有文,在文体关系上,需博文明体;在体用关系上,则要体明达用。他以人释仁,赋予仁以生生之德,并由此确立起民生本位和工商皆本的理念。焦竑的学术上承心学之绪,下启实学之端,诚为明清间学术风气转换之嚆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竑 心学 实学
下载PDF
史官意志与焦竑的小说观念及意义--以《国史·经籍志》的小说著录为中心 被引量:4
7
作者 温庆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4,共7页
焦竑因强调"史之职"与"史之权",以史官意志与职责要求作为著书指导,希冀实现"阐明公道,昭示来兹"的目的。在这种思想作用下,《国史·经籍志》从史官学养与职责要求出发,对部类的源流、内涵及文教意... 焦竑因强调"史之职"与"史之权",以史官意志与职责要求作为著书指导,希冀实现"阐明公道,昭示来兹"的目的。在这种思想作用下,《国史·经籍志》从史官学养与职责要求出发,对部类的源流、内涵及文教意义重新诠解,强调书目编纂对于引导"风尚""世道"以利于统治的重要性。这对焦竑的小说观及《国史·经籍志》的小说著录亦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致其以"史之职"为小说创作者应该具备的学养,以"史之权"为小说作品内容应该体现的内涵。因此,焦竑认为子部小说家类作品,应承担起考订征信与政教启示等功用。且以此作为子部小说家类作品全部且唯一的内涵,较少关注其间的文体形态、审美内涵、娱乐消遣等其他方面。这种认识有别于今人的见解,有助于深入探讨明人的小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竑 《国史·经籍志》 史官意志 子部小说家类
下载PDF
从焦竑对李贽的影响看其在晚明性灵文学中的地位
8
作者 杨敏 《昆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焦竑与李贽交往颇深,焦竑对李贽人格心态、学术思想与文学思想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运用文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对焦竑与李贽撰写、编纂以及评点等文献材料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李贽在人格心态与学术思想方面发挥了焦竑注重自我的一面,形成... 焦竑与李贽交往颇深,焦竑对李贽人格心态、学术思想与文学思想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运用文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对焦竑与李贽撰写、编纂以及评点等文献材料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李贽在人格心态与学术思想方面发挥了焦竑注重自我的一面,形成了其狂者人格与三教合一的学术思想。焦竑在《焦氏类林》中呈现出的对人物真性情的欣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李贽的《初潭集》,使得“真”成为李贽的一种重要审美倾向。焦、李二人在尊苏问题上也有很大的共性,呈现出对苏轼小品文文体的重视与对挥洒自如的文学风貌的推崇。研究证明,焦竑与李贽的交往与影响使得焦竑成为晚明性灵文学思潮的重要开启者。深入考察焦竑对李贽的影响,可以进一步认识晚明性灵文学的发展过程,对进一步厘清晚明性灵文学思潮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竑 李贽 性灵文学 三教合一 尊苏 学术思想
下载PDF
焦竑《国朝献征录》的文献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波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6-90,共5页
焦竑是明代后期著名的学者,其史学著作《国朝献征录》,篇幅巨大,内容宏富,收录人物众多,对于明代史事和人物的研究,对于清修《明史》的考订、补充,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但由于清初的文化政策、《明史》的独尊地位以及四库馆... 焦竑是明代后期著名的学者,其史学著作《国朝献征录》,篇幅巨大,内容宏富,收录人物众多,对于明代史事和人物的研究,对于清修《明史》的考订、补充,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但由于清初的文化政策、《明史》的独尊地位以及四库馆臣的诋毁,《国朝献征录》流传很少,致使学人不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这部著作的学术成果和其独特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竑 《国朝献征录》 文献价值
下载PDF
焦竑与戏曲家南京交游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龙晓英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60-64,共5页
焦是明代南京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文章家、藏书家。他一生除60至70岁在北京为官十年,其余几十年都是在南京度过的。他和当时的许多曲家如陈所闻、汪道昆、梅鼎祚、汪廷讷、王衡、汤显祖、张凤翼、佘翘等都有交往。他们在南京进行了大... 焦是明代南京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文章家、藏书家。他一生除60至70岁在北京为官十年,其余几十年都是在南京度过的。他和当时的许多曲家如陈所闻、汪道昆、梅鼎祚、汪廷讷、王衡、汤显祖、张凤翼、佘翘等都有交往。他们在南京进行了大量的戏曲活动。他以在文坛儒林的声望、丰富的藏书、开明的的治学心态,支持了戏曲家的创作和批评,为当时南京的戏曲创作作出了贡献。金陵故都居南北之中,是戏曲声腔、剧种南北传播之要路。他们的交游为我们今天考察明代戏曲活动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竑 南京 戏曲家 交游
下载PDF
焦竑的史学思想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勇刚 《殷都学刊》 2001年第3期44-48,共5页
焦竑是明代后期的著名学者,其著述中包含了丰富的史学思想,体 现了他对一系列史学问题的看法。在刘知几“史学三长”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史职”说, 拓宽了对史官外部条件的要求。同时,他也发表了对史馆修史、史料收集、修史原则的... 焦竑是明代后期的著名学者,其著述中包含了丰富的史学思想,体 现了他对一系列史学问题的看法。在刘知几“史学三长”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史职”说, 拓宽了对史官外部条件的要求。同时,他也发表了对史馆修史、史料收集、修史原则的看法 ,构成了他的历史编纂观点。在目录学方面,焦继承了前人的成就,在分类上有所新创, 形成其独特的目录学思想。此外,焦对历史考辨的态度以及所运用的方法,也对传统考据 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ng 史学思想 明代 "史职"说 史馆修史 修史原则 目录学 历史编纂观 考据学
下载PDF
焦竑《国史经籍志》的传播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开军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6-58,共3页
焦竑编纂的《国史经籍志》在明清之际和有清一代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在诋毁派和推崇派的交锋中,《国史经籍志》因其体例谨严、《纠缪》的撰写和小序之作恢复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而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肯定,其... 焦竑编纂的《国史经籍志》在明清之际和有清一代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在诋毁派和推崇派的交锋中,《国史经籍志》因其体例谨严、《纠缪》的撰写和小序之作恢复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而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肯定,其学术价值与学术影响遂得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竑 《国史经籍志》 传播
下载PDF
明万历焦竑刻本《陶靖节先生集八卷》考释 被引量:2
13
作者 贺伟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159-164,共6页
二十世纪以来,学者们整理研究陶集时,往往把焦竑本视作宋刻陶集的一种,强调其校勘价值。仔细阅读焦竑本,并以之与现存宋本陶集对比,笔者认为,它应当是以明万历间李公焕本系统中的某种陶集为底本,并参校当时社会流传的其它陶集版本,以意... 二十世纪以来,学者们整理研究陶集时,往往把焦竑本视作宋刻陶集的一种,强调其校勘价值。仔细阅读焦竑本,并以之与现存宋本陶集对比,笔者认为,它应当是以明万历间李公焕本系统中的某种陶集为底本,并参校当时社会流传的其它陶集版本,以意删并,重自编订后的面貌。焦竑故意托言"友人以宋刻见遗""昭明旧本",以炫人耳目,自高其书,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明末士人"务为诞伪"的时代社会风气。事实上焦竑刻陶集所据的底本,只是众多明代刻本的一种,它保存的宋痒本佚文,可能出于窜改,目的是为了给那些他不赞成的"一作某"的异文,提供直接的版本依据。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焦竑本的校勘价值,不宜太过强调,甚至需要重新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竑 陶集:萧统本 李公焕本 宋庠本
下载PDF
论晚明“四书”诠释中的佛学路向——以焦竑、袁宗道、智旭为中心 被引量:2
14
作者 康宇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9-26,共8页
在禅宗思想随阳明学广泛流传的背景下,晚明兴起了一股"以佛释儒"的经典诠释风尚。焦竑、袁宗道、智旭等作为儒者、居士、僧侣的代表对"四书"做出了佛学解读。诠释者们讲直觉、贵意象、遵循不说破原则,将儒释义理交... 在禅宗思想随阳明学广泛流传的背景下,晚明兴起了一股"以佛释儒"的经典诠释风尚。焦竑、袁宗道、智旭等作为儒者、居士、僧侣的代表对"四书"做出了佛学解读。诠释者们讲直觉、贵意象、遵循不说破原则,将儒释义理交融会通,极大地拓展了经典诠释空间,激发了文本的生命活力。从具体的诠释旨向看,儒者与居士一直坚守儒学本位,而僧侣更多地借解读四书藉儒显佛。在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儒家经学史翻开了崭新一页,儒释合流成为新的经典诠释兴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诠释 焦竑 袁宗道 智旭
下载PDF
焦竑与公安三袁关系考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龙晓英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6-21,共6页
焦竑是明代著名学者、思想家、文章家、藏书家。他对公安三袁产生过重大影响。是三袁接受心学的来源渠道之一。袁宏道视其为师,并且,他的文学发展观、“性灵说”影响了袁宏道的文学观。同时,他和公安派重要成员陶望龄、黄辉友善,他们之... 焦竑是明代著名学者、思想家、文章家、藏书家。他对公安三袁产生过重大影响。是三袁接受心学的来源渠道之一。袁宏道视其为师,并且,他的文学发展观、“性灵说”影响了袁宏道的文学观。同时,他和公安派重要成员陶望龄、黄辉友善,他们之间有一段为时不短的“谈道、论学”的交往。梳理辨析他们之间的交往,有助于对公安三袁接受心学的途径、影响程度、文学观的形成过程、明代文学思想的嬗变等诸多问题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竑 公安 三袁 关系 考论
下载PDF
明代儒学:杨慎与焦竑的文献训诂学及其阐释原则
16
作者 朱仙林(译)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2年第1期68-79,168,169,共14页
清代的考证学有继承明代考据学的地方,杨慎、焦竑、陈第等的训诂考证学对清代考证学都有一定的贡献。但若从考证学与思想史的关系而论,则明后期与清代的考证训诂学各具特点,而这些特点必须从方法论的预设及个别学者的思想来理解。杨慎... 清代的考证学有继承明代考据学的地方,杨慎、焦竑、陈第等的训诂考证学对清代考证学都有一定的贡献。但若从考证学与思想史的关系而论,则明后期与清代的考证训诂学各具特点,而这些特点必须从方法论的预设及个别学者的思想来理解。杨慎提倡汉儒经学以矫时弊,他之所以强调经学及训诂的重要性,是针对当时由陈献章及王阳明所揭起的一股不重读书、空谈性理的学风。杨慎并不以汉、宋经学为两个不兼容的经学系统,他的训诂及考证文章亦非为了要全面打破程朱经学、另奉汉儒为新的经学权威。他虽没有提倡三教合一,但并不排斥道家,更没有视宋代经说为阳儒阴释,必须重新全面研究古音古义始能回复儒家原来的思想面貌。此乃其与清代汉学家重大歧异之处。焦竑是明末少数能欣赏杨慎学术的士人之一。他一方面研究古音,另一方面又鼓吹三教合一的思想。可是他并没有运用训诂及考证的方法以证明他的三教合一主张;他的古音学并非建立在严谨的历史研究方法之上。他的训诂往往是直觉式的,远不如清代汉学家的训诂学与礼教思想有系统性的结合。从杨慎及焦竑的例子而论,明后期的训诂、考证学的发展既非为了打击三教合一的思想,亦非为了推动三教合一的思想运动。汉经学与考证的关系亦与清代乾嘉学者所理解的大异其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儒学 经学 汉学 文献训诂学 阐释学 杨慎 焦竑
原文传递
焦竑学术交谊二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开军 《红河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7-39,共3页
焦竑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以博学多识而名于世的学者之一。在他广泛的学术交往中,李贽和徐光启是较为重要的两位学者。焦竑帮助李贽修订《藏书》《续藏书》等重要著作,在传播李贽的学说上,作出了贡献。焦竑与徐光启学术交往的基础,是二... 焦竑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以博学多识而名于世的学者之一。在他广泛的学术交往中,李贽和徐光启是较为重要的两位学者。焦竑帮助李贽修订《藏书》《续藏书》等重要著作,在传播李贽的学说上,作出了贡献。焦竑与徐光启学术交往的基础,是二人在学术思想上都主张学以致用。在政治见解和政治态度上,焦竑和徐光启也有许多相通之处。从他们的学术交往中,可以体会到他们各自的学术特点和学术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竑 李贽 徐光启 学术交谊
下载PDF
论泰州王学后劲焦竑的平民儒学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寒鸣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2-20,共9页
焦竑不仅提出以"知性""复性"为内涵的"尽心至命之学",而且还欲"尽扫古人之刍狗,从自己胸中辟取一片乾坤"。他既主张思想解放,不依傍古人前人,又认为应遵守一定法度,不搞索隐作怪。正因为他平... 焦竑不仅提出以"知性""复性"为内涵的"尽心至命之学",而且还欲"尽扫古人之刍狗,从自己胸中辟取一片乾坤"。他既主张思想解放,不依傍古人前人,又认为应遵守一定法度,不搞索隐作怪。正因为他平和地追求着个性独立、思想解放,才使他既能够提出许多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主张,成为后期泰州王学的劲旅,又能够从容治学,运思于书斋,并以其多方面的学术成就而成为晚明卓越的博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焦竑 儒学思想 泰州王学
下载PDF
论焦竑的身体与哲学——兼谈晚明哲学中的“认知”与“体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代玉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64,共6页
中国哲学研究中存在一种预设,即将哲学家视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人,很少涉及身体状况对哲学家思想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确实存在。以焦竑为例,一生身体健康的他,对于尽性至命等形而上学问题,多具有好奇、求知的认知需求,因而其突破泰州... 中国哲学研究中存在一种预设,即将哲学家视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人,很少涉及身体状况对哲学家思想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确实存在。以焦竑为例,一生身体健康的他,对于尽性至命等形而上学问题,多具有好奇、求知的认知需求,因而其突破泰州心学传统,形成哲学上的认知进路。以此考察晚明哲学界,就身体与哲学的关系而言,晚明哲学家可分为两种类型:身体健康的认知型哲学家受疾病影响小,在哲学上以认知需求为主导,形成认知进路,以焦竑为代表;身体欠佳的体验型的哲学家受疾病影响大,在哲学上以身体需求为主导,形成体验进路,以公安三袁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竑 身体 哲学 认知型 体验型
下载PDF
焦竑对晚明王学的修正及其思想史意义
20
作者 黄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81-90,共10页
晚明泰州学派后劲焦竑面对晚明王学空谈性命、玄虚而荡的现状,从王学内部理论出发对阳明后学作出修正。焦竑承接阳明及其后学基本观念,用“孝弟”诠释良知,严格把控性情关系,以应对晚明情欲恣肆之弊;倡顿、渐并重的修养工夫,以扭转阳明... 晚明泰州学派后劲焦竑面对晚明王学空谈性命、玄虚而荡的现状,从王学内部理论出发对阳明后学作出修正。焦竑承接阳明及其后学基本观念,用“孝弟”诠释良知,严格把控性情关系,以应对晚明情欲恣肆之弊;倡顿、渐并重的修养工夫,以扭转阳明后学工夫疏旷之现状;提揭博学与经世,以救治晚明空疏学风。焦竑对晚明王学从本体、工夫至于学风作出的修正,反映出晚明理学演变的复杂形态,亦可看到晚明儒学思想之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后学 焦竑 顿渐并重 经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