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眼部血流改变及眼动脉血流方向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郭佳 勇强 +3 位作者 高新晓 辛晨 孟忻 汪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60,共4页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严重颈内动脉狭窄(ICAS)患者眼部血流改变情况及眼动脉血流方向与IcAs程度的关系。方法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CDFI)检查确诊为单侧重度ICAS及颈内动脉完全闭塞的40例患者40只眼纳入研究。患眼中,单侧...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严重颈内动脉狭窄(ICAS)患者眼部血流改变情况及眼动脉血流方向与IcAs程度的关系。方法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CDFI)检查确诊为单侧重度ICAS及颈内动脉完全闭塞的40例患者40只眼纳入研究。患眼中,单侧重度ICAS者29只眼,占72.5%;颈动脉完全闭塞11只眼,占27.5%。临床眼底检查有明显眼部缺血体征者14只眼,占35.0%;无明显眼部缺血体征者26只眼,占65.0%。对比分析患眼及对侧眼、有无明显眼部缺血体征患眼视网膜中央动脉(CR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利用全脑动脉及主动脉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患眼眼动脉的血流方向,对比分析不同眼动脉血流方向患眼cRA的PsV情况。同时分析眼动脉血流方向与ICAS程度的关系。结果CDFI检查发现,患眼及对侧眼CRA的PSV分别为(6.59±1.49)、(8.95±1.35)cm/s,患眼较对侧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P%0.01)。有、无明显眼部缺血体征患眼cRA的PSV分别为(5.84±1.42)、(7.00±1.39)cm/s,有明显眼部缺血体征者较无明显眼部缺血体征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DSA检查发现,眼动脉逆向血流(ROAF)15只眼,占37.5%;眼动脉正向血流25只眼,占62.5%。ROAF及眼动脉正向血流患眼CRA的PSV分别为(6.96±2.09)、(7.01±1.42)cm/s;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P〉0.05)。ROAF15只眼中,单侧重度ICAS者5只眼,占33.3%;颈内动脉完全闭塞者10只眼,占66.7%。颈内动脉完全闭塞患眼m现ROAF的几率明显高于单侧重度ICAS患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严重ICAS患眼CRA的PSV较对侧眼明显降低;有明显眼部缺血体征的严重ICAS患眼CRA的PSV较无明显眼部缺血体征者明显降低。随着IC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病因学 颈动脉狭窄 并发症 血流动力学 眼动脉 病理生理学
原文传递
炎症相关指标在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沙龙金 张国忠 +1 位作者 冯文峰 漆松涛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605-607,共3页
目的 探讨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在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17例以是否发生迟发型脑缺血(DCI)分为2组,其中DCI组69例,非DCI组148例.回顾性分... 目的 探讨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在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17例以是否发生迟发型脑缺血(DCI)分为2组,其中DCI组69例,非DCI组148例.回顾性分析217例患者炎症相关指标,并分析其与DCI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DCI组入院炎症相关指标(WBC计数、血沉及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非D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DCI组有33例患者死亡,植物生存12例,重残患者12例,与非DCI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DCI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与炎症指标均呈负相关(r=-0.877,-0.683,-0.841,P<0.05).结论 炎症相关指标可作为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并发症 脑缺血 病因学 白细胞计数 血沉 C反应蛋白质
原文传递
高血压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詹剑 杨丽 +1 位作者 余昌胤 范瑞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2-524,F000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高血压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肾性高血压缺血再灌注组(HIR),正常血压缺血再灌注组(IR)和假手术组(N),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造...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高血压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肾性高血压缺血再灌注组(HIR),正常血压缺血再灌注组(IR)和假手术组(N),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造成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为2h,再灌注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后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组织bcl-2、Bax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正常血压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肾性高血压缺血再灌注组(P<0.05)。肾性高血压缺血再灌注组与正常血压缺血再灌注组比较,bcl-2表达明显减少(P<0.05),Bax表达明显增多(P<0.05),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5)。结论:高血压通过增加Bax表达、抑制bcl-2表达,促进脑细胞凋亡,加重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血管性/并发症 脑缺血/病因学 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学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96例侧支循环建立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韩霞 闫小峰 +1 位作者 王月琴 王丙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并分析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DSA检查,根据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分为侧支循环建立组(n=94)和侧支循环未完全建立组(n=6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并分析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DSA检查,根据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分为侧支循环建立组(n=94)和侧支循环未完全建立组(n=66),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的差异。同时收集临床病例资料,将可能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心脑血管病史、糖尿病、平均动脉压、吸烟史、病变血管数量、狭窄程度及相关血液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侧支循环建立组患者NIHSS和脑梗死体积明显低于侧支循环未完全建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平均动脉压、血管病变的支数、狭窄程度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侧支循环建立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平均动脉压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侧支循环建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侧支循环的建立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使得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明显减轻。吸烟、平均动脉压升高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病因学 侧支循环
下载PDF
慢性支气管炎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联系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庆华 唐静怡 +1 位作者 王成章 王玉敏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9期1797-1799,共3页
目的 调查慢性支气管炎 (慢支 )是否为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6例 ,年龄≥ 6 0岁 .并按 1∶ 1配对选择同期内神经科住院的老年非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 ,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有无慢支、... 目的 调查慢性支气管炎 (慢支 )是否为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6例 ,年龄≥ 6 0岁 .并按 1∶ 1配对选择同期内神经科住院的老年非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 ,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有无慢支、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缺血性脑血管病、冠心病及吸烟史进行调查 .结果 慢支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发生率为 33.6 % ,在非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发病率为19.0 % (P=0 .0 17) ,有显著性差异 ;在多因素 L ogistic回归分析中 ,慢支仍为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独立的危险因素(OR=2 .47,95 .0 %可信区间 ,1.2 7~ 4.80 ;P=0 .0 0 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病因学 慢性支气管炎 老年人
下载PDF
基于脑缺血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贾佼佼 白明 苗明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6-419,共4页
根据脑缺血临床病症特点,对目前常用的脑缺血模型进行归纳分析,探讨现有脑缺血模型与临床病症的吻合程度及应用前景。现有的脑缺血动物模型分为全脑缺血模型与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临床脑梗塞、急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等病... 根据脑缺血临床病症特点,对目前常用的脑缺血模型进行归纳分析,探讨现有脑缺血模型与临床病症的吻合程度及应用前景。现有的脑缺血动物模型分为全脑缺血模型与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临床脑梗塞、急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等病症,而且模型复制方法多样,但现有模型复制的因素相对单一,与临床脑缺血仍存在不小差距。根据现有脑缺血模型与临床病症特点的吻合程度及以中医中风症候特点,提出了制作相关复合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病因病机 临床特点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758例的再评价及其新认识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彦莉 盛文利 +1 位作者 黄如训 苏镇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51-553,共3页
目的对住院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病例重新评价,分析误诊的可能原因,为减少临床滥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1988年国内VBI诊断标准和2000年美国Caplan的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 目的对住院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病例重新评价,分析误诊的可能原因,为减少临床滥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1988年国内VBI诊断标准和2000年美国Caplan的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诊断标准的核心内容(椎基动脉供血区缺血导致的脑干和小脑的症状和体征),设计了"VBI"病例再评价调查表进行分析我院1989年至2003年临床诊断的"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结果符合VBI及PCI诊断标准的患者75例(75/758,占9.89%);不符合诊断的患者683例(683/758,占90.11%),其中眩晕病因明确的338例(338/683,占49.49%),未能确定病因的345例(345/683,占50.51%)。结论将绝大多数眩晕症患者"误诊"为VBI的主要原因是未严格掌握VBI和PCI的诊断标准。需注意超过TIA时限的急性椎基动脉缺血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后循环缺血 病因 误诊
下载PDF
上肢动脉缺血血运重建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乔威 乔彤 +2 位作者 刘长建 周敏 冉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探讨上肢动脉缺血的病因、血运重建方法及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处理。方法2003年3月-2008年2月,收治72例上肢动脉缺血患者。男44例,女28例;年龄19~90岁,中位年龄63岁。病程1h~2年。患者均有上肢发凉、麻木、疼痛等缺血表现。综合分析... 目的探讨上肢动脉缺血的病因、血运重建方法及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处理。方法2003年3月-2008年2月,收治72例上肢动脉缺血患者。男44例,女28例;年龄19~90岁,中位年龄63岁。病程1h~2年。患者均有上肢发凉、麻木、疼痛等缺血表现。综合分析病因、病情,分别予取栓、动脉瘤切除血管重建、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内膜剥脱、补片成形、自体静脉转流或移植、动静脉瘘缩窄或结扎等处理重建血运。结果60例(83.3%)术后血运恢复良好;6例(8.3%)出现再栓塞;4例(5.6%)缺血时间较长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肌肉挛缩;2例(2.8%)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共截肢2例(2.8%)。1例于术后3d因过度抗凝治疗死于脑溢血(1.4%)。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年,平均52个月。4例患者复发,接受再次治疗后好转;余患者情况良好:皮温及肤色正常,桡、尺动脉均可触及,指端血氧饱和度均>90%,彩色超声多普勒示上肢动脉血流通畅。结论术前明确上肢动脉缺血病因,及早诊断并尽快予针对性血运重建术是治疗上肢动脉缺血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动脉缺血 病因 血运重建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