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形矫治技术远移上颌磨牙的三维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晶晶 张莹莹 刘妍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7年第2期70-78,共9页
目的 对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效果进行三维测量分析.方法 选取7例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双侧上颌磨牙的患者,采集治疗前及远移后的模型进行数字化重建,使用Rapidform2006软件对实际及虚拟的阶段模型和治疗前模型进行对... 目的 对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效果进行三维测量分析.方法 选取7例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双侧上颌磨牙的患者,采集治疗前及远移后的模型进行数字化重建,使用Rapidform2006软件对实际及虚拟的阶段模型和治疗前模型进行对比,比较采用不同设计的患者第一磨牙远移量、远移效率、牙齿倾斜度及前牙的变化.结果 7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双侧远移效率平均为98.25%,90.6%,94.4%,其第二前磨牙、第一第二磨牙颊侧均设计了垂直矩形附件;2例患者,第三磨牙牙胚未拔除,磨牙远移效率平均为66%,78.95%;1例患者未设计第二磨牙附件,磨牙远移效率为50.65%;1例患者第二磨牙牙冠较短,远移效率为47.85%.远移后的磨牙均出现不同程度远中倾斜.戴用Ⅱ类颌间牵引辅助远移磨牙的过程中前牙未出现明显唇倾,但有少量伸长.结论 使用隐形矫治技术在远移上颌磨牙阶段,在辅以Ⅱ类颌间牵引时可以较好地保护上前牙支抗,有效实现第一磨牙远移,但存在磨牙倾斜移动问题.附件的设计、牙冠高度及第三磨牙是否存在都可能影响磨牙远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矫治技术 磨牙远移 三维测量
原文传递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成人中重度拥挤拔牙病例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庆昱 向彪 +1 位作者 吴刚 段银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8期469-473,共5页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拔牙病例中正畸标准指数(peer assessment rating,PA R)、治疗时长、复诊次数、复诊间隔和重启次数等关键指标。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9月结束的隐形拔牙病例14例作为隐形组,抽取同时期、同地点结束的固...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拔牙病例中正畸标准指数(peer assessment rating,PA R)、治疗时长、复诊次数、复诊间隔和重启次数等关键指标。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9月结束的隐形拔牙病例14例作为隐形组,抽取同时期、同地点结束的固定矫治拔牙病例14例作为固定组,对比分析两组PAR指数、治疗时长、复诊次数、复诊间隔和重启次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PAR总分值及加权PAR总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上颌前、后牙段错位,下颌前、后牙段错位,颊侧咬合关系、覆盖、覆牙合和中线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加权总分差、加权总分差减小百分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固定组相比,隐形组治疗时长(27.16±4.99)个月和复诊次数(15.74±3.14)次,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诊间隔(2.07±1.16)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隐形组重启(2.21±0.98)次。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减数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在适应症选择合理、临床控制得当的前提下,可以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与固定矫治相比,隐形拔牙的治疗周期并未显著延长,却可拥有更长的复诊间隔和相对更少的复诊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 拔牙病例 正畸标准指数 治疗时长 复诊次数 复诊间隔 重启次数
原文传递
隐形矫治器与Damon自锁托槽治疗成人上颌牙弓轻中度牙性狭窄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费涵 于曼 庞杰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采用CBCT对比评价隐形矫治器及Damon自锁托槽治疗成人上颌牙弓轻中度牙性狭窄后牙及牙槽骨的变化及效果。方法:纳入隐形矫治器组33例与Damon矫治器组32例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拍摄CBCT,采用Invivo5软件测量治疗前后上颌第一前磨牙... 目的:采用CBCT对比评价隐形矫治器及Damon自锁托槽治疗成人上颌牙弓轻中度牙性狭窄后牙及牙槽骨的变化及效果。方法:纳入隐形矫治器组33例与Damon矫治器组32例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拍摄CBCT,采用Invivo5软件测量治疗前后上颌第一前磨牙间及第一磨牙间的宽度、牙倾斜度、颊侧牙槽骨厚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第一前磨牙间和第一磨牙间宽度、牙倾斜度、颊侧牙槽骨厚度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Damon矫治器组与隐形矫治器组第一前磨牙间宽度、第一前磨牙倾斜度、第一磨牙倾斜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及颊侧牙槽骨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矫治器对于上颌牙弓轻中度牙性狭窄的成人患者均有一定疗效。隐形矫治器组在上颌第一前磨牙间扩弓效果更好,扩弓后上颌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牙倾斜程度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上颌扩弓 锥形束CT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金属自锁矫治器对成人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
4
作者 辛鑫 许云海 郭涛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1974-1977,1981,共5页
目的 对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金属自锁托槽矫治器对成人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至2022年就诊的正畸患者200例,根据矫治方法可分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隐形组)和金属自锁托槽矫治器组(托槽组),每组100例。比较2组患者正... 目的 对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金属自锁托槽矫治器对成人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至2022年就诊的正畸患者200例,根据矫治方法可分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隐形组)和金属自锁托槽矫治器组(托槽组),每组100例。比较2组患者正畸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 GI)、龈沟出血指数(SBI)和探诊深度(PD),检测患者正畸前后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的表达。结果 2组患者矫正后的PI、GI和SBI均高于矫正前,但隐形组的各项指数明显更低(P<0.05)。2组患者矫正前后不同时间点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矫治后的AST、ALP、IL-1β、IL-6、TNF-α和RANKL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且隐形组显著低于托槽组(P<0.05)。结论 虽然两种矫治器均对患者的牙周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但无托槽隐形矫治后患者的牙周健康指数明显更优,龈沟液中酶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明显更少,无托槽隐形器更利于维护患者的牙周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自锁托槽 龈沟液 炎性因子 牙周健康
下载PDF
佩戴隐形矫治器进食对后牙垂直高度影响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韩嬿 胡颖超 +3 位作者 杨敏志 张佳男 卢海平 张端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77-980,共4页
目的:研究在进食时隐形矫治器佩戴与否对后牙垂直向高度的影响,探讨进食时佩戴隐形矫治器的必要性。方法:选择使用隐形矫治器治疗的60例非拔牙矫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进食时是否佩戴隐形矫治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 目的:研究在进食时隐形矫治器佩戴与否对后牙垂直向高度的影响,探讨进食时佩戴隐形矫治器的必要性。方法:选择使用隐形矫治器治疗的60例非拔牙矫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进食时是否佩戴隐形矫治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进食时佩戴隐形矫治器,对照组进食时不佩戴隐形矫治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下颌第一恒磨牙(U6、L6)垂直向位移距离及上下颌骨垂直向骨性改变。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结果:两组间相比,治疗前后上下颌磨牙高度、S-Go/N-Me(%)、FMA(°)、OP-FH(°)、MP-OP(°)差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进食时是否佩戴隐形矫治器对后牙垂直向高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垂直向 咀嚼 磨牙
下载PDF
模拟口腔环境下热压膜材料应力松弛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方东煜 张宁 +3 位作者 白玉兴 王辉 吴宝平 钱秀清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环境对热压膜材料应力松弛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材料的应力松弛速率,为临床选择材料制作隐形矫治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在室温大气环境和37℃恒温水浴条件下对5种材料进行3h的应力松弛测试,比较两种测试条件下5种材... 目的探讨口腔环境对热压膜材料应力松弛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材料的应力松弛速率,为临床选择材料制作隐形矫治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在室温大气环境和37℃恒温水浴条件下对5种材料进行3h的应力松弛测试,比较两种测试条件下5种材料的剩余应力(%)。结果5种材料在恒温水浴中的应力衰减速率均显著高于其在室温大气环境的应力衰减速率(P〈0.01)。结论模拟口腔环境(如恒温水浴)会显著加速热压膜材料的应力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膜材料 模拟口腔环境 应力松弛 隐形矫治器
原文传递
锥形束CT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儿童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颞下颌关节形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佳丽 肖嫦 刘龙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57-62,共6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颞下颌关节形态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0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2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矫治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颞下颌关节形态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0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2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矫治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研究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两组患儿矫治前后通过CBCT观察颞下颌关节相关角度、面高、关节间隙及髁突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矫治前后上牙槽座角(SNA)、下牙槽座角(SNB)、上下牙槽座角(ANB)、下颌平面角(MP-FH)、蝶鞍中心与颏顶连线与眼耳平面相交的下前角(Y轴角)、全面高(N-Me)、上面高(N-ANS)、下面高(ANS-Me)差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矫治前后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SN)平面相交的下内角(U1-SN)、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交角(U1-NA)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矫治前后关节上间隙、前间隙、后间隙及髁突高度、髁突内外径、髁突前后径差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自锁托槽矫治器用于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相关参数有一定变化,髁突有向前移动趋势,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比自锁托槽矫治器更适用于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儿,可在相同矫治时间内获取更佳的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Ⅱ类2分类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锥形束CT 矫治效果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临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25
8
作者 白玉兴 任超超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因具有美观、舒适、安全、便捷等优点,引起了广大正畸医生及患者的格外关注,目前在国外应用已超过100万余例。但在我国,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时间相对较短,临床应用中势必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困难。详尽和准确的资料是获得...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因具有美观、舒适、安全、便捷等优点,引起了广大正畸医生及患者的格外关注,目前在国外应用已超过100万余例。但在我国,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时间相对较短,临床应用中势必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困难。详尽和准确的资料是获得无托槽隐形矫治成功的基础,而完善与全面的诊断与治疗设计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最后效果。应根据错畸形的类型与程度,结合正畸医生的临床经验,合理选择适应证。设计与治疗中,应科学与规范地进行附件、邻面去釉的设计与操作。随着相关材料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必将得到更多、更为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矫治器 隐形矫治 附件
原文传递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向远中的机制与优势 被引量:18
9
作者 谢贤聚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459-463,共5页
对于轻中度的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推磨牙向远中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随着隐形矫治器的不断发展,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改善磨牙关系,能达到很高的矫治效率。通过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及曲面断层片,测量上颌第一、二磨牙的后... 对于轻中度的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推磨牙向远中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随着隐形矫治器的不断发展,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改善磨牙关系,能达到很高的矫治效率。通过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及曲面断层片,测量上颌第一、二磨牙的后移量及倾斜角度,发现牙齿的移动方式接近整体移动。文章就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向远中的机制及优势做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推磨牙向远中
原文传递
隐形矫治器对患者龈沟液中AST和AL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初可嘉 王海慧 +3 位作者 郑之峻 李棋 管晓燕 刘建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9-401,共3页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患者龈沟液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6~35岁正畸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采用隐形矫治器,对照组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分...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患者龈沟液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6~35岁正畸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采用隐形矫治器,对照组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检测各组患者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和探诊深度(PD);收集患者龈沟液,检测AST、ALP水平。结果:矫治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牙周指数、AST、AL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期内,隐形矫治器较固定矫治器更有利于维护患者牙周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龈沟液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推下颌磨牙远中移动的治疗效果研究
11
作者 蒋理亚 林军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 分析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推下颌磨牙远中移动牙齿的移动表达率以及其副作用移动。方法 选取24例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完成推下颌磨牙远中移动的患者,利用治疗前后的CBCT建立三维坐标系,定位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及切牙的牙冠牙根标志点... 目的 分析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推下颌磨牙远中移动牙齿的移动表达率以及其副作用移动。方法 选取24例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完成推下颌磨牙远中移动的患者,利用治疗前后的CBCT建立三维坐标系,定位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及切牙的牙冠牙根标志点并获得牙齿治疗前后位置的坐标、轴倾角及转矩角,结合牙齿预设移动量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对推下颌磨牙远中移动的表达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磨牙和切牙在非计划移动方向上坐标的差异及轴倾角、转矩角的差异分析牙齿的副作用移动。结果 下颌第一磨牙牙冠的牙齿移动表达率最高,可达71%,牙根的移动表达率则显著小于牙冠(P<0.05)。在推下颌磨牙远中移动的过程中,磨牙产生压低及颊向倾斜的副作用移动(P<0.05),切牙的副作用移动不显著(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对推下颌磨牙远中移动的磨牙远移表达率较高,牙冠大于牙根,但移动过程中应注意减少磨牙的压低移动和颊向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推磨牙远中移动 无托槽隐形矫治 牙齿移动表达率
下载PDF
[牙合]垫联合隐形矫治在第二磨牙锁[牙合]矫治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亚鑫 李爱霞 +1 位作者 杨亚楠 张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87,共4页
目的:比较[牙合]垫联合隐形矫治与单纯隐形矫治用于第二磨牙锁[牙合]矫治的效果。方法:选择第二磨牙中、重度锁[牙合]患者30例(女16例,男14例),均为双侧锁[牙合]。年龄16.5~28岁。5例接受单纯隐形矫治(对照组),25例首先戴用[牙合]垫加... 目的:比较[牙合]垫联合隐形矫治与单纯隐形矫治用于第二磨牙锁[牙合]矫治的效果。方法:选择第二磨牙中、重度锁[牙合]患者30例(女16例,男14例),均为双侧锁[牙合]。年龄16.5~28岁。5例接受单纯隐形矫治(对照组),25例首先戴用[牙合]垫加弹性牵引解除锁[牙合],再行隐形矫治(联合组)。比较两组的矫治效果。结果:联合组矫治进程顺利,平均用时18个月,其中应用[牙合]垫加弹性牵引解除锁结关系需1.5~3个月。而对照组患者均未能顺利完成矫治,在戴用约10副隐形矫治器后,仍易脱套,暂停隐形矫治,重启方案后,约10副隐形矫治器后解除锁[牙合],用时14~15个月,相对于联合组多花费约12个月。结论:对于中、重度第二磨牙锁[牙合],在隐形矫治前应用[牙合]垫加局部交互牵引可顺利完成治疗,减少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磨牙锁[牙合] [牙合]垫 隐形矫治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微型测力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超超 李晓玮 +3 位作者 白玉兴 王喆垚 杨力 周洁珉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61-64,共4页
目的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微型测力实验平台,测量隐形矫治器矫治力的大小。方法搭建完整的隐形矫治力测量实验平台,测量矫治器戴入前后13个敏感单元压阻阻值的变化,推算应力,通过公式反算外力的大小,同时采用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验证。结... 目的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微型测力实验平台,测量隐形矫治器矫治力的大小。方法搭建完整的隐形矫治力测量实验平台,测量矫治器戴入前后13个敏感单元压阻阻值的变化,推算应力,通过公式反算外力的大小,同时采用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验证。结果测量出芯片上13个测量敏感单元的压阻阻值,并计算得到全部13个应力测量敏感单元的应力状态,利用计算机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反算外力,有限元模型仿真验证,结果基本吻合。结论本实验开发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微型测力系统的待定系数法基本正确,可以通过芯片上的受力推算出牙齿受到的外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微型传感器 矫治力 应力
下载PDF
口腔正畸数字化技术在专科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倪成励 张晨 闵曦 《科技风》 2021年第8期46-47,共2页
随着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可以在义齿加工企业从事制作义齿的工作外,还可以在隐形矫治器生产企业参与数字化动画设计方案的制作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生产。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与职业选择需求,我校... 随着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可以在义齿加工企业从事制作义齿的工作外,还可以在隐形矫治器生产企业参与数字化动画设计方案的制作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生产。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与职业选择需求,我校加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口腔正畸学教育,开展口腔正畸技术学的教学改革实践,增强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提升了对口就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技术 无托槽隐形矫治 数字化技术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拔牙矫治骨性Ⅱ类成人患者一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普盼君 封颖丽 +1 位作者 马海祥 顾泽旭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74-77,共4页
本文患者为年轻女性,骨性Ⅱ类,因牙齿前突、不齐求治。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坚持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牙齿代偿治疗。上颌拔除14、24牙,排齐整平上牙列且内收上前牙,下颌配合IPR排齐整平下牙列且内收下前牙。患者治疗后前牙覆覆盖正常... 本文患者为年轻女性,骨性Ⅱ类,因牙齿前突、不齐求治。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坚持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牙齿代偿治疗。上颌拔除14、24牙,排齐整平上牙列且内收上前牙,下颌配合IPR排齐整平下牙列且内收下前牙。患者治疗后前牙覆覆盖正常,尖牙Ⅰ类关系,磨牙完全Ⅱ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骨性Ⅱ类 安氏Ⅱ类 拔牙矫治 牙齿前突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联合固定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封颖丽 任亚男 +2 位作者 高锦瑜 宋保龙 顾泽旭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75-78,共4页
本文报道了1例无托槽隐形联合固定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的病例,前期固定矫治快速解除后牙锁、纠正前牙反,后期采用无托槽隐形结合微种植体与尖牙牵引加强支抗远移下颌磨牙进一步解除前牙反。矫治后效果良好,前牙覆覆盖正常,上... 本文报道了1例无托槽隐形联合固定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的病例,前期固定矫治快速解除后牙锁、纠正前牙反,后期采用无托槽隐形结合微种植体与尖牙牵引加强支抗远移下颌磨牙进一步解除前牙反。矫治后效果良好,前牙覆覆盖正常,上下中线正,尖牙变为Ⅰ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移磨牙 固定矫治 无托槽隐形矫治 微种植体支抗
下载PDF
牙齿几何外形和模型底座厚度对隐形矫治器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迪 周洁岷 +2 位作者 任超超 白玉兴 方东煜 《广东牙病防治》 2013年第3期117-121,共5页
目的研究牙齿几何外形和模型底座厚度对热成型隐形矫治器厚度的影响。方法层析扫描标准上颌模型,形成数字图像,通过数字化三维图像处理,激光快速成型输出底座厚度分别为0、1、2、3、4、5、6、7、8、9、10 mm的树脂模型共11副,在每个树... 目的研究牙齿几何外形和模型底座厚度对热成型隐形矫治器厚度的影响。方法层析扫描标准上颌模型,形成数字图像,通过数字化三维图像处理,激光快速成型输出底座厚度分别为0、1、2、3、4、5、6、7、8、9、10 mm的树脂模型共11副,在每个树脂模型上通过热压膜成型制作10副矫治器,标记每副矫治器上14个牙位的唇颊面和舌腭面牙冠面轴点,使用千分尺测量牙冠面轴点处矫治器的膜片厚度,比较热压膜成型后不同牙位上隐形矫治器的厚度,分析厚度分布规律。结果底座厚度为0 mm时,隐形矫治器中切牙到第二磨牙唇颊面厚度从0.398 mm均匀递增到0.504 mm,坐标图表现为均匀递增的直线,膜片厚度随牙位变化的直线公式为y=0.019x+0.379,拟合度和相关性良好。尖牙腭面膜片厚度最大,第一磨牙腭面膜片厚度大于第二前磨牙,表现为S形曲线。不同底座厚度的树脂模型上热成型的矫治器唇颊面和舌腭面膜片厚度随牙位变化的规律基本相同。隐形矫治器唇颊面和舌腭面的膜片厚度随模型底座厚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结论隐形矫治器唇颊面厚度从前牙到后牙均匀递增;矫治器腭面厚度以尖牙最厚,分布无明显规律。模型底座厚度对隐形矫治器厚度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牙齿几何外形 厚度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固定矫治对牙周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影响 被引量:52
18
作者 石晶 闫征斌 +1 位作者 侯景秋 彭惠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对比成人正畸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方法选择成人正畸患者30例,分为2组,实验组15例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15例应用固定矫治技术。分别在矫治器戴入... 目的对比成人正畸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方法选择成人正畸患者30例,分为2组,实验组15例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15例应用固定矫治技术。分别在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第1、3个月检查临床牙周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同时采集菌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样本中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总细菌的数量,计算出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构成比。将临床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进行组间对比和组内不同时间点对比。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实验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LI和变异链球菌构成比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SBI、PD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未见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结论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对比,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更利于口腔卫生维护,但仍会对口腔卫生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牙周指数 变异链球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尖牙远中移动的有限元对比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白玉兴 王凡 +3 位作者 祁鹏 周洁珉 厉松 岐红恩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通过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中远中移动尖牙过程的生物力学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中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规律。方法建立下颌双侧第一前磨牙拔除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载荷和固定... 目的通过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中远中移动尖牙过程的生物力学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中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规律。方法建立下颌双侧第一前磨牙拔除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载荷和固定矫治器载荷,比较两种载荷作用下牙齿及牙周膜的平均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的变化,以及牙齿旋转中心的变化。结果模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载荷时下牙齿及牙周膜的平均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均小于固定矫治器载荷,同时,牙齿旋转中心更接近根尖。结论两种矫治技术均使尖牙产生倾斜移动,但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尖牙的旋转中心更接近根尖,且应力分布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有限元 尖牙 应力分布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熊亚芳 孙洁 朱妮蔓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1期1631-1634,共4页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在鄂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牙周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使用无托槽隐形...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在鄂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牙周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固定矫治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牙周指数、咀嚼效能、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3%(60/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5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牙齿松动度为0.51±0.08、牙龈指数为0.75±0.08、牙周探诊深度为2.02±0.31、龈乳头探诊出血指数为1.02±0.15,均低于对照组的1.05±0.15、1.43±0.21、3.13±0.49、1.49±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咀嚼效能、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固定矫治技术相比,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牙周病,可明显降低患者牙周指数、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传统固定矫治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