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喜旱莲子草在中国的入侵机理及其生物防治 被引量:96
1
作者 马瑞燕 王韧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6-250,共5页
喜旱莲子草为全球性恶性杂草,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国家报告中首批9种重要外来入侵植物之一.本文综述了喜旱莲子草的起源、分布以及在我国的传播扩散和危害,并分析了入侵机制.鉴于这是我国生物防治外来杂草最成功的项目,还介绍了利用昆虫... 喜旱莲子草为全球性恶性杂草,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国家报告中首批9种重要外来入侵植物之一.本文综述了喜旱莲子草的起源、分布以及在我国的传播扩散和危害,并分析了入侵机制.鉴于这是我国生物防治外来杂草最成功的项目,还介绍了利用昆虫天敌生物防治的过程、实践和经验,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旱莲子草 入侵植物 生物防治 莲草直胸跳甲 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学
下载PDF
芦苇与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光合特性比较 被引量:77
2
作者 赵广琦 张利权 梁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604-1611,共8页
以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与本地种芦苇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芦苇相比,互花米草具有更高的表观量子效率(AQY)、CO2羟化效率(CE)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2)生长季节初期,互花米草午... 以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与本地种芦苇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芦苇相比,互花米草具有更高的表观量子效率(AQY)、CO2羟化效率(CE)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2)生长季节初期,互花米草午间时段的光合、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高于芦苇,各指标与光、温的变化基本一致;(3)互花米草的净光合速率曲线呈“单峰”型,测定指标在强光合辐射、高温条件下迅速上升,芦苇则表现出明显的“午休”现象;(4)在生长季节初期(5月份)和活跃期(9月份),互花米草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芦苇,而在生长季节后期(11月份)则低于芦苇。该项研究有利于解释互花米草生长迅速,生产力高,竞争性强的生理生态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互花米草 芦苇 光合特性比较 崇明东滩
下载PDF
植物的表型可塑性、异速生长及其入侵能力 被引量:87
3
作者 陆霞梅 周长芳 +4 位作者 安树青 方超 赵晖 杨茜 颜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38-1444,共7页
表型可塑性是指同一个基因型对不同环境响应产生不同表型的特性,特定性状的可塑性本身可以遗传,也可以接受选择而发生进化。植物个体的异速生长是指生物体某一特征的相对生长速率不等于第二种特征的相对生长速率的特性,该特性是由物种... 表型可塑性是指同一个基因型对不同环境响应产生不同表型的特性,特定性状的可塑性本身可以遗传,也可以接受选择而发生进化。植物个体的异速生长是指生物体某一特征的相对生长速率不等于第二种特征的相对生长速率的特性,该特性是由物种的遗传性决定的一种固定特征,植物往往朝着最佳的异速生长曲线进化。植物特定基因型在不同环境下,诸如生物量分配和种群几何学上的一些表型差异,既可由异速生长造成,也可由表型可塑性造成。植物本身的异速生长是一种"外观可塑性",而异速生长曲线的改变才是真正的可塑性。植物的表型可塑性、异速生长对于入侵植物的适应具有重要意义。干扰等异质性生境下表型可塑性成为物种生存扩散的有利性状,表型可塑性强的物种更有可能成为广布种。植物本身的异速生长特性或其异速生长曲线的改变都能影响其入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可塑性 异速生长 外观可塑性 入侵植物
下载PDF
入侵杂草一年蓬的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61
4
作者 方芳 茅玮 郭水良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用入侵杂草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地上部分的水浸提液对几种经济作物种子进行萌发培养实验,分别测定种子的最终萌发率、根长以及苗高来研究一年蓬是否存在他感作用。结果表明:(1)一年蓬的化感作用是存在的;(2)一年蓬水浸提液在高浓度... 用入侵杂草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地上部分的水浸提液对几种经济作物种子进行萌发培养实验,分别测定种子的最终萌发率、根长以及苗高来研究一年蓬是否存在他感作用。结果表明:(1)一年蓬的化感作用是存在的;(2)一年蓬水浸提液在高浓度下对作物种子萌发、根长和苗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在低浓度下则对长梗白菜、番茄的苗高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杂草 一年蓬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菊科植物
下载PDF
外来入侵种飞机草在不同环境胁迫下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 被引量:48
5
作者 鲁萍 桑卫国 马克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578-3585,共8页
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原产于中南美洲,在我国最早发现于1934年,目前已经分布到云南、海南、台湾、广东等省区,是一种典型的外来入侵种。研究其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适应机制对于有效治理该入侵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了其在不... 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原产于中南美洲,在我国最早发现于1934年,目前已经分布到云南、海南、台湾、广东等省区,是一种典型的外来入侵种。研究其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适应机制对于有效治理该入侵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了其在不同环境胁迫条件(高温、低温和干旱)下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脱氢抗血酸还原酶(DHAR)在3种环境胁迫下酶活性都升高;过氧化氢酶(CAT)在高温胁迫下升高,而在低温和干旱胁迫下酶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在高温和干旱胁迫下酶活性升高,而在低温胁迫下酶活性降低;谷胱甘肽还原酶(GR)在高温和干旱胁迫下酶活性升高,而在低温胁迫下保持不变。这些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寻找到一条控制飞机草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草 抗氧化酶 入侵植物 环境胁迫
下载PDF
粤东5种有害的外来入侵植物的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曾宪锋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9-71,64,共4页
通过对粤东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研究 ,确定南美蟛蜞菊 (Wedeliatrilobata)、微甘菊(Mikaniamicrantha)、五爪金龙 (Ipomoeacairica)、飞机草 (Eupatoriumodoratum)和豚草 (Ambrosiaartemisiifolia)为最为有害的杂草 ,列为重点防除对象 ,... 通过对粤东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研究 ,确定南美蟛蜞菊 (Wedeliatrilobata)、微甘菊(Mikaniamicrantha)、五爪金龙 (Ipomoeacairica)、飞机草 (Eupatoriumodoratum)和豚草 (Ambrosiaartemisiifolia)为最为有害的杂草 ,列为重点防除对象 ,并分析了这 5种有害入侵植物的危害及入侵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地区 生物入侵 外来植物 有害杂草 南美蟛蜞菊 微甘菊 五爪金龙 飞机草 豚草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凤眼莲、稻草和污泥制备生物炭的特性表征与环境影响解析 被引量:47
7
作者 吴诗雪 王欣 +5 位作者 陈灿 彭渤 谭长银 张凤 徐雨晴 庄榆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021-4032,共12页
有机废弃物限氧热解制备生物炭可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改善土壤和水体环境质量,但同时生物炭在环境中的应用具有潜在生态毒理风险.因此,在将生物炭大规模应用于各类环境介质前,对其关键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是极为必要的... 有机废弃物限氧热解制备生物炭可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改善土壤和水体环境质量,但同时生物炭在环境中的应用具有潜在生态毒理风险.因此,在将生物炭大规模应用于各类环境介质前,对其关键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是极为必要的.本文选择对我国水生生态环境危害最大的入侵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我国产量最高的农业废弃物稻草,以及市政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3种生物质前体,于250~550℃进行低温慢热解,对所制备生物炭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矿物形态和一系列关键化学特性进行了全面表征与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此3类生物炭应用于土壤改良、重金属污染修复和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的潜力与风险.结果表明,凤眼莲生物炭中K、Ca、Na、Mg含量最为丰富,指示其对于缓解土壤酸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而其中P主要以AlPO_4晶体态存在,水溶性较低,这有利于降低此类生物炭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水稻秸秆生物炭阳离子交换量(CEC)相对较高,达到33.7 cmol·kg^(-1),表明其在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和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方面具有较大潜力;SEM-EDX显示,凤眼莲生物炭和稻草秸秆生物炭均具有发达的束筒结构,可优先考虑用于改善土壤通气性;但是,部分生物炭中水溶性Cd、As含量超出安全阈值,表明对有机质前体和热解产物进行严格检测和筛选是实现生物炭在环境与农业中安全利用的必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生物炭 环境化学特性 矿物组成 环境风险
原文传递
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居群间遗传差异分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黄华 郭水良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7-204,共8页
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提取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总DNA,并应用RAPD技术分析了浙沪地区4个加拿大一枝黄花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结果表明: (1) 2×CTAB法提取的DNA具有较好的完整性,能较好地去除蛋白质、酚类和多糖杂质,是比较适合... 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提取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总DNA,并应用RAPD技术分析了浙沪地区4个加拿大一枝黄花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结果表明: (1) 2×CTAB法提取的DNA具有较好的完整性,能较好地去除蛋白质、酚类和多糖杂质,是比较适合加拿大一枝黄花总DNA提取的方法; (2)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遗传多态性非常高, 13个引物在4个居群中共检测到102条扩增片段,多态带84条,多态率达到82. 35%;特有带41条,占40. 20%。居群之间的多态性分别是上海嘉定(73. 13% ) >嘉兴乍浦(68. 97% ) >杭州(68. 42% ) >金华(57. 14% ); (3)13个引物检测的平均纯合度(J)为0. 38,平均杂合度(H)为0. 62; (4)Nei基因相似系数、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同居群间的遗传差异程度较大,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位置存在对应关系; (5)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居群的适应性进化与杂草特性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外来入侵植物 居群 差异分析 总DNA提取 遗传分化 CTAB法 遗传多态性 平均杂合度 适应性进化 技术分析 RAPD 扩增片段 相似系数 聚类分析 遗传差异 对应关系 地理位置 蛋白质 纯合度 i基因 分析表 主成分
下载PDF
厦门市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欧健 卢昌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3-888,共6页
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的分析、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整理了厦门市已入侵或值得警惕的外来植物名录,并结合前人在外来生物入侵的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厦门市的外来植物入侵现状,建立了适应厦门地区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 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的分析、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整理了厦门市已入侵或值得警惕的外来植物名录,并结合前人在外来生物入侵的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厦门市的外来植物入侵现状,建立了适应厦门地区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厦门及其周边地区20种已入侵或可能构成威胁的外来植物进行了评价、分析,并为管理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入侵植物 风险评价体系 厦门
下载PDF
不同生态型的喜旱莲子草对莲草直胸跳甲化蛹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马瑞燕 王韧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30,共7页
喜旱莲子草 (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是一种水陆两栖的外来杂草 ,我国 1986年从美国引进了该草的专食性天敌莲草直胸跳甲 (Agasicleshygrophila)进行生物防治。该天敌的化蛹能力受喜旱莲子草不同生态型的影响 ,从而影响到其生物防... 喜旱莲子草 (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是一种水陆两栖的外来杂草 ,我国 1986年从美国引进了该草的专食性天敌莲草直胸跳甲 (Agasicleshygrophila)进行生物防治。该天敌的化蛹能力受喜旱莲子草不同生态型的影响 ,从而影响到其生物防治的效果。从形态解剖的角度结合天敌和寄主植物的田间生理生态学研究了其机理。结果表明 :水生型喜旱莲子草无次生结构 ,而陆生型则具紧密的次生结构和丰富的晶体 ;不同生态型的喜旱莲子草茎秆形态和结构特征有显著差异 ,同一生态型草不同位置结构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λ =3.5 6时 ,不同生态型不同节间位置可分为 3类 ,这 3类正好可解释田间喜旱莲子草受控制的情况。相关分析表明莲草直胸跳甲的化蛹率与茎秆节间长、茎秆外直径、髓腔成简单正相关 ,与皮层薄壁细胞厚度和密度、维管束厚度及髓腔薄壁细胞的厚度成简单负相关 ;用逐步回归建立了化蛹率与形态和解剖结构特性的模型 (y =1.5 332 -0 .2 4 83x3 - 0 .0 5 12x4- 1.6 349x5- 0 .95 77x6 R2 =0 .9999) ,表明茎秆直径大小不是影响莲草直胸跳甲化蛹能力的最重要因子 ,主要原因为维管柱的厚度 ,其次髓部薄壁细胞厚度、皮层密度和皮层厚度也不同程度影响了莲草直胸跳甲的化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草直胸跳甲 喜旱莲子草 生态型 植物解剖 入侵植物 杂草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菊科几种入侵和非入侵植物种子需光发芽特性差异 被引量:31
11
作者 许慧男 王文杰 +3 位作者 于兴洋 贺海升 关宇 祖元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433-3440,共8页
对入侵菊科植物(假苍耳、薇甘菊、紫茎泽兰、飞机草)以及非入侵菊科植物(扫帚梅、天人菊、金鸡菊、麦秆菊、翠菊、黑心菊)对比研究发现,入侵组种子往往是需光发芽,即有光条件下平均高出无光条件发芽率40%(P<0.01),而非入侵组的需光... 对入侵菊科植物(假苍耳、薇甘菊、紫茎泽兰、飞机草)以及非入侵菊科植物(扫帚梅、天人菊、金鸡菊、麦秆菊、翠菊、黑心菊)对比研究发现,入侵组种子往往是需光发芽,即有光条件下平均高出无光条件发芽率40%(P<0.01),而非入侵组的需光发芽特性不明显,即有光和无光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P>0.05)。以入侵植物假苍耳为例对其种子需光发芽的特性研究发现:红光有利于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萌发率为62%),而蓝光起到相反的作用(萌发率37%);当以全光的25%照射种子时,最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萌发率59%),更高的光强抑制种子萌发(100%光强时,发芽率为21%)。适宜浓度水杨酸SA处理(0.01mmol/L)可以起到与光照类似的效果而促进种子萌发(提高30%发芽率),而PEG和低温处理对其不存在显著影响,说明这种需光发芽的机理可能与SA处理影响种子萌发存在一定的联系。研究证实了入侵和非入侵菊科植物之间确实存在需光发芽的差异,其生理生化差异及是否有利于入侵植物的快速入侵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菊科植物 非入侵菊科植物 需光发芽特征 低温处理 PEG处理 水杨酸处理
下载PDF
外来入侵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及其伴生植物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胡天印 方芳 +1 位作者 郭水良 蒋华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9-386,共8页
使用LCA4光合蒸腾测定系统测定外来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及其16种伴生杂草的光合作用指标.结果发现:①加拿大一枝黄花实测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9.22μmolCO2·m^-2·s^-1,低于一年蓬(Erigeron annuu... 使用LCA4光合蒸腾测定系统测定外来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及其16种伴生杂草的光合作用指标.结果发现:①加拿大一枝黄花实测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9.22μmolCO2·m^-2·s^-1,低于一年蓬(Erigeron annuus)、野塘蒿(Conyza bonariensis)和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3种外来入侵杂草,但是高于马缨丹(Lantana camar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和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等外来入侵杂草;②该外来种在五月下旬净光合速率的日进程与空心莲子草相似,有较弱的光合午休现象;③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光补偿点为48.36μmol·m^-2·s^-1,表明是一种喜阳性杂草;④在中等光强(300-400μmol·m^-2·s^-1)和强光(1300-1800μmol·m^-2·s^-1)照射下,加拿大一枝黄花位于植株中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处于弱光(15~45μmol·m^-2·s^-1)下,植株基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高,反映出基部叶片比中上部叶片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⑤与阴生环境中的植株相比,阳生环境中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株高、叶数增加较快,净光合速率相对较高.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通过提高叶绿素总含量来适应阴生环境;⑥阳生环境下,与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净光合速率关系最大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叶面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和叶面温度,而在阴生环境下,与该种净光合速率关系最大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叶面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光合作用 入侵植物
下载PDF
芦苇与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在不同CO_2浓度下的光合特性比较 被引量:20
13
作者 梁霞 张利权 赵广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42-848,共7页
以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外来植物互花米草与本地种芦苇为研究对象,对两者在不同CO2浓度条件下的光合/呼吸-CO2响应机制,光合作用进程及光合特性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随CO2浓度的增加,互花米草与芦苇的净光合速率增加,暗呼吸速率下... 以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外来植物互花米草与本地种芦苇为研究对象,对两者在不同CO2浓度条件下的光合/呼吸-CO2响应机制,光合作用进程及光合特性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随CO2浓度的增加,互花米草与芦苇的净光合速率增加,暗呼吸速率下降;(2)互花米草与芦苇的光合/呼吸-CO2响应机制不同,互花米草表现出更高的表观羧化效率(CE)和暗呼吸速率(R);(3)互花米草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在400μmol/mol CO2浓度下均高于芦苇,在1000μmol/molCO2浓度下则显著下降,表现出对设定环境因子和高CO2浓度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本项研究通过对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与本地种芦苇的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光合特性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揭示互花米草和芦苇的CO2-光合适应机制,为解释互花米草生长迅速,生产力高,竞争性强的生理生态学特性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互花米草 芦苇 CO2浓度 光合特性比较 崇明东滩
下载PDF
四种牧草植物替代控制对黄顶菊入侵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闫素丽 皇甫超河 +3 位作者 李刚 左照江 马杰 杨殿林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55,共11页
土壤微生物群落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入侵植物可以改变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类群,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从而促进其入侵过程。该文通过比较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紫花苜蓿(Medi-cag... 土壤微生物群落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入侵植物可以改变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类群,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从而促进其入侵过程。该文通过比较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4种替代植物与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混合种植(以下简称混种)后不同时期的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变化,揭示土壤细菌群落对黄顶菊入侵及替代管理措施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单独种植(以下简称单种)黄顶菊的土壤细菌多样性下降,并且在整个生长期多样性指数多数情况下低于高丹草、向日葵、紫花苜蓿和多年生黑麦草单种或与黄顶菊混种的土壤。当4种替代植物与黄顶菊混种后,土壤细菌16S rR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与它们分别种植时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生长期各个混种土壤都有特征细菌群落。4种替代植物单种或与黄顶菊混种的土壤细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与植物生长发育趋势相同,7月份达到高峰,8月份开始降低。总之,黄顶菊入侵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4种替代植物与黄顶菊混种后,又可提高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这种变化对黄顶菊成功入侵和替代防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黄顶菊 入侵植物 入侵生态学 替代控制 土壤细菌
原文传递
芦苇和互花米草入侵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5
作者 袁月 李德志 王开运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3-538,共6页
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均为世界著名入侵种,作为研究生物入侵的模式植物,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相互入侵的特性,芦苇在北美入侵互花米草群落、互... 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均为世界著名入侵种,作为研究生物入侵的模式植物,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相互入侵的特性,芦苇在北美入侵互花米草群落、互花米草在欧洲和中国入侵芦苇群落。芦苇和互花米草都为禾本科(Gramineae)植物,具有克隆植物共有的生理生态特征。以往的研究表明,二者的竞争能力相差不大,对生境也具有相似的适应特征,本文比较了芦苇和互花米草的生长能力、表型可塑性、生境适应能力和耐盐、耐淹能力,指出它们的入侵模式既相似又有区别:人为因素的干扰为芦苇和互花米草入侵提供了机会,而芦苇较强的利用土壤养分的能力和竞争能力、互花米草较强的抗胁迫能力和有性繁殖能力,分别为二者在新生境中定居并扩散提供了重要的生理基础。通过结合生境分析,可以理解芦苇和互花米草在不同区域的相互入侵特征,并预测两种植物的潜在入侵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芦苇 互花米草 入侵力 入侵模式
原文传递
云南菊科入侵植物入侵机制及其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6
作者 王德艳 张大才 +1 位作者 胡世俊 闫晓慧 《生物安全学报》 2017年第4期259-265,共7页
植物入侵已对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云南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而成为植物入侵的重灾区。菊科是入侵植物中最多的一个科;但目前尚缺乏有关云南菊科入侵植物入侵机制和利用的报道。云南菊科... 植物入侵已对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云南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而成为植物入侵的重灾区。菊科是入侵植物中最多的一个科;但目前尚缺乏有关云南菊科入侵植物入侵机制和利用的报道。云南菊科入侵植物约有86种,入侵的主要机制:云南地形复杂,气候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为入侵植物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同时,这些菊科入侵植物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竞争能力、多样化的生态对策及丰富的化感物质,且其天敌缺乏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很多菊科外来植物成功入侵云南。综合利用是治理入侵植物的一种有效措施。云南菊科入侵植物资源丰富,产量高,在医药、饲料、工业原料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入侵植物 入侵机制 利用
下载PDF
不同温度处理对金钟藤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5
17
作者 倪广艳 王昌伟 彭少麟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8-900,共3页
主要研究了恒温25、28、30℃不同处理下温度对金钟藤种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和胚根长等指标对金钟藤种子发芽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金钟藤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上升。此... 主要研究了恒温25、28、30℃不同处理下温度对金钟藤种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和胚根长等指标对金钟藤种子发芽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金钟藤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上升。此外,随着温度的升高,芽和胚根出现不同的生长趋势,芽生长增加而根生长减少,进一步显示其地上部分受温度影响会加快生长,预示其入侵危害可能加剧。鉴于金钟藤目前在广州的危害情况,文章提出应将金钟藤列为潜在的入侵植物,加强研究,尽早开展预防和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钟藤 温度 种子萌发 入侵植物
下载PDF
入侵植物薇甘菊种群的遗传分化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钧敏 董鸣 钟章成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0-688,共9页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8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12个引物共扩增出17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有103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60.23%,Shannon...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8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12个引物共扩增出17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有103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60.2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2818,Nei指数(h)为0.1849,薇甘菊在物种水平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AMOVA显示薇甘菊具有较高的遗传分化,36.49%的变异发生在种群间,63.51%的变异发生于种群内,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524。种群间的基因流较高,为0.9187。薇甘菊8个种群之间的遗传相似性很高,平均为0.9155;遗传距离很小,平均为0.0884。采用UPGMA法对8个种群进行聚类,可以将8个种群分为两大类群,即内伶仃岛为一个类群,而深圳与东莞内陆种群组成另一类群。薇甘菊现有遗传结构的形成与其生活史特性及入侵生态学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入侵植物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ISSR
下载PDF
江苏外来入侵植物区系、生活型及繁殖特性 被引量:25
19
作者 侯新星 辛建攀 +1 位作者 陆梦婷 田如男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82-1990,共9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外来植物入侵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可能对现有的生态系统可持续性造成威胁。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文献资料,对江苏外来入侵植物的区系组成、科属组成、地理成分、原产地、生活型及繁殖特性进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外来植物入侵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可能对现有的生态系统可持续性造成威胁。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文献资料,对江苏外来入侵植物的区系组成、科属组成、地理成分、原产地、生活型及繁殖特性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外来入侵植物共有229种,隶属于51科140属,其中被子植物共有49科138属227种,并以单子叶植物占有主导地位;从科属组成来看,大型科、单种属与寡种属占植物区系的主体,但较大属在种的层次上丰富度更高,表明江苏入侵植物区系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江苏入侵植物区系具有较强的热带亲缘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温带植物区系的影响;美洲起源的植物居多,并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入侵植物繁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49.56%的入侵植物以小型花、短花期来实现入侵;果实主要类型为蒴果,有利于种子传播;多数入侵植物以种子繁殖为主,28.82%的入侵植物兼有种子与克隆繁殖两种方式,其中克隆繁殖以分蘖为主,以利于提高其入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植物区系 分布区类型 生活型 繁殖特性
原文传递
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0
作者 谢宝华 路峰 韩广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70-1879,共10页
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在我国的分布面积约为5.46万hm^2,每年地上干物质总量为7.5×10^5~1.15×10^6t,其防治与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若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同时进行,可望收获生态和经济双重收益。我国对互... 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在我国的分布面积约为5.46万hm^2,每年地上干物质总量为7.5×10^5~1.15×10^6t,其防治与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若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同时进行,可望收获生态和经济双重收益。我国对互花米草利用的研究主要为对秸秆的直接利用,包括燃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原料化利用,这些利用方式一般为低值化利用,另有研究涉及互花米草的药用价值和耐盐基因等高值化利用。在所有利用研究中,秸秆燃料化利用占比最大,为43%,秸秆肥料化利用和耐盐基因等其他利用形式的占比最小,合计约为8%。总体而言,过去对互花米草利用的研究集中于加工利用技术这一环节,缺少对互花米草收集技术和市场化推广的研究,未来应该重视互花米草利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加强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产学研同步配套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互花米草 资源化利用 秸秆资源 药用价值 耐盐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