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护理预防气管插管全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1
作者 巫香球 赵明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15-2216,共2页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降低感染率的控制措施。方法将2009年1-12月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558例,按术前是否给予口腔护理随机分两组,并排除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已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结果气...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降低感染率的控制措施。方法将2009年1-12月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558例,按术前是否给予口腔护理随机分两组,并排除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已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结果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口腔护理感染率为7.89%,术前未处理感染率为10.96%。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术前给予益口含漱液行口腔护理能有效消除口腔中的条件致病菌,减少和延缓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护理 预防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 下呼吸道感染
原文传递
全麻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贺昌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70-1571,1595,共3页
目的探讨全麻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医院2007年4月-2010年6月外科病区133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同时对痰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患者年龄、麻醉时间、有无鼻(胃)... 目的探讨全麻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医院2007年4月-2010年6月外科病区133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同时对痰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患者年龄、麻醉时间、有无鼻(胃)管插管等进行分析。结果 133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中,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4.51%;≥60岁的患者感染率为15.84%、<60岁感染率为7.84%;感染患者中麻醉时间≤3 h感染率为6.94%,>3h患者为16.39%;鼻(胃)管患者中有鼻(胃)管感染率为23.68%,无鼻(胃)管患者感染率为8.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因素为年龄、麻醉时间及有无鼻(胃)管值得外科病区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下呼吸道 感染 全麻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针刺镇痛的效能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万山 李万瑶 +1 位作者 尹利华 招伟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47-48,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对比针刺-异氟醚复合麻醉(AIA)与单纯异氟醚吸入麻醉(IA)作用,探测针刺的效能。方法随机分为AIA(40例)和IA(20例)两组。上腹部手术针刺内关和足三里,下腹部手术针刺足三里和三阴交,均为双侧并用电针机持续刺激至术... 目的通过测定对比针刺-异氟醚复合麻醉(AIA)与单纯异氟醚吸入麻醉(IA)作用,探测针刺的效能。方法随机分为AIA(40例)和IA(20例)两组。上腹部手术针刺内关和足三里,下腹部手术针刺足三里和三阴交,均为双侧并用电针机持续刺激至术毕。以序贯法测定切皮时半数患者体动的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SI50),以平均法测定术中抑制交感肾上腺反应吸入麻醉药量MAC(MAC-BAR)。结果切皮时的MAC-SI50,IA组为1.11,AIA组为0.78,两组之差0.33MAC。术中抑制交感肾上腺反应的MAC-BAR,IA组为1.64±0.24,AIA组为1.35±0.23, 两组之差为0.29MAC。结论针刺确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其效能约为0.3MAC异氟醚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气管内全麻 异氟醚-MAC
下载PDF
插管全麻与臂丛阻滞联合非插管全麻用于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元信 张海灵 +5 位作者 侯书健 高忠玉 安丰妹 徐颖 武春敏 王振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1期22-24,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插管全麻与臂丛阻滞联合非插管全麻 ,对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麻醉与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2 8例 2~ 6岁择期手术患儿 ,随机分为插管全麻组 (G组 ,n =14 )和臂丛阻滞联合非插管全麻组 (BG组 ,n =14 )。G组麻醉诱导依次... 目的 :对比研究插管全麻与臂丛阻滞联合非插管全麻 ,对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麻醉与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2 8例 2~ 6岁择期手术患儿 ,随机分为插管全麻组 (G组 ,n =14 )和臂丛阻滞联合非插管全麻组 (BG组 ,n =14 )。G组麻醉诱导依次静注γ -羟基丁酸钠 30~ 6 0mg/kg ,地西泮 0 .1~ 0 .2mg/kg ,1%利多卡因喷喉后 ,经口腔明视插管 ,用T型管法辅助呼吸 ;BG组用 0 .2 5 %布比卡因 1~ 2mg/kg ,施行腋路臂丛阻滞。两组均用0 .1氯胺酮和 0 .0 0 1%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 ,术中持续给氧。结果 :全麻静脉用药总量BG组非常显著少于G组 (P <0 .0 1) ,清醒时间BG组显著短于G组 (P <0 .0 5 ) ,血液动力学指标术毕后BG组非常显著高于G组 (P<0 .0 1) ,SPO2 术毕后BG组非常显著高于G组 (P <0 .0 1) ,术中吸痰次数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BG组非常显著少于G组 (P <0 .0 1) ,术毕后及回病房后喉、支气管痉挛发生率G组分别为 4 2 .7%和 2 1.4 % ,BG组为零。结论 :两种方法均适用于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麻醉 ,但术中麻醉管理臂丛阻滞联合非气管内插管全麻法优于单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内麻醉 静脉麻醉 拇手指再造术 臂丛神经阻滞 儿童 气管插管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婴儿期腭裂整复术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崇锦 冉炜 +3 位作者 丁学强 陈松龄 郭俊兵 冯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婴儿期腭裂修复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84例7~12个月的先天性腭裂患儿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腭裂整复术,观察其术中、术后情况,并对102例术后1~5年的患儿进行随访,对其语音进行了初步的评价。【结果】全部患... 【目的】探讨婴儿期腭裂修复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84例7~12个月的先天性腭裂患儿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腭裂整复术,观察其术中、术后情况,并对102例术后1~5年的患儿进行随访,对其语音进行了初步的评价。【结果】全部患儿均能很好地耐受麻醉及手术,手术时间为(105.2±14.5)min,手术失血量为(35±5.4)mL。除1例双侧腭裂患儿术后发生腭瘘外,其余全部愈合良好。语音评价优良率达93.1%。【结论】婴儿期腭裂整复术是安全可行的,早期手术可获得良好的语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腭裂/外科学 麻醉 气管内
下载PDF
颈部冰敷联合氧气射流雾化防治气管内麻醉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高峰 王显艳 赵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084-3085,3091,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颈部冰敷联合氧气射流雾化防治气管内麻醉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9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颈部冰敷联合氧气射流雾化方法... 目的观察分析颈部冰敷联合氧气射流雾化防治气管内麻醉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9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颈部冰敷联合氧气射流雾化方法,对照组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气道湿化痰栓形成、刺激性咳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8.9%的患者出现气管黏膜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46.7%、对照组为77.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液Ⅲ度黏稠度观察组患者为4.5%,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冰敷联合氧气射流雾化能够有效防治气管内麻醉后肺部感染、减少患者的疼痛、降低痰液的黏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气管内麻醉 颈部冰敷 氧气射流雾化 肺部感染 防治
原文传递
双腔支气管导管不同拔管方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黄中华 叶凤青 +2 位作者 张学刚 李静 胡彦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拔管方式对插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患者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0例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的胸外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更换单腔气管导管组,B组为瑞芬太尼组,A组患者术毕时将双腔支气管导管更换为单腔气管... 目的:探讨不同拔管方式对插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患者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0例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的胸外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更换单腔气管导管组,B组为瑞芬太尼组,A组患者术毕时将双腔支气管导管更换为单腔气管导管,B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将双腔支气管导管退至总气管,同时静脉给予瑞芬太尼0.05μg/(kg.min),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改良OAA/S评分,拔管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改良OAA/S评分大于等于3分的病人数无显著性差异,拔管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插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患者拔管时静脉给予0.05μg/(kg.min)的瑞芬太尼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心血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 麻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护理干预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气管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岳增如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对小儿气管内麻醉苏醒期躁动患儿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来本院诊治的手术患儿中随机抽取7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38例(实...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对小儿气管内麻醉苏醒期躁动患儿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来本院诊治的手术患儿中随机抽取7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38例(实施强化护理+右美托咪定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儿镇静-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可以安静配合医护人员的人数高于对照组(χ~2=7.4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护理联合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小儿气管内麻醉苏醒期躁动患儿的躁动症状,提高患儿安静配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护理 右美托咪定 小儿气管内麻醉 苏醒期躁动
下载PDF
食道异物取出术麻醉方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蒲一平 骆文龙 +1 位作者 吴家廉 曹前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8期711-712,共2页
目的 探讨食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 ,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对 10 3例食道异物患者采用强化表面麻醉法和气管内插管麻醉法进行手术和对比观察。结果  10 3例异物均顺利取出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两种麻醉各具优越性 ,前者适用于... 目的 探讨食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 ,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对 10 3例食道异物患者采用强化表面麻醉法和气管内插管麻醉法进行手术和对比观察。结果  10 3例异物均顺利取出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两种麻醉各具优越性 ,前者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年人 ,后者适用于小儿 ,尖锐异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异物取出术 麻醉方式 临床研究 食道镜
下载PDF
食管异物摘取术的麻醉选择 被引量:18
10
作者 殷朝兴 沈意琴 +1 位作者 张云高 孙秀兰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5期205-207,共3页
为探讨食管异物摘取术的麻醉方法,提高手术效果,对72例食管异物患者采用强化表面麻醉法和气管内插管麻醉法进行手术和对比观察。72例异物均取出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资料显示:两种麻醉各具优越性,前者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 为探讨食管异物摘取术的麻醉方法,提高手术效果,对72例食管异物患者采用强化表面麻醉法和气管内插管麻醉法进行手术和对比观察。72例异物均取出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资料显示:两种麻醉各具优越性,前者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后者适用于食管异物并呼吸困难的小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异物 表面麻醉 气管内插管麻醉 异物取出术
原文传递
环甲膜穿刺法气管表面麻醉与静脉无痛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1
作者 崔晓艳 刘庆华 +2 位作者 孙梅婷 杨杰 杜其超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362-1364,1368,共4页
目的观察环甲膜穿刺气管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要做维纤支气管镜检查的成人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患者60例,行环甲膜穿刺阻滞后,给予静脉麻醉药;对照组患者60例,直接给予静脉麻... 目的观察环甲膜穿刺气管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要做维纤支气管镜检查的成人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患者60例,行环甲膜穿刺阻滞后,给予静脉麻醉药;对照组患者60例,直接给予静脉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地佐辛0.04 mg/kg,丙泊酚1.0~1.5 mg/kg缓慢静脉推注(40~60 s推注完毕)。术中靶控泵入丙泊酚,维持其血浆浓度至1.5μg/ml。观察2组患者操作前、操作中及术后收缩压(S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记录呛咳、体动等不良反应,采集患者和内镜医师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SP、HR、SPO2较平稳,呛咳发生率均低(P<0.05),医师满意度高(P<0.05)。结论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用于无痛维纤支气管镜检查,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血管反应和气道反应,患者和内镜医师的满意度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无痛麻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内表面麻醉 环甲膜穿刺 静脉全麻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下载PDF
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永强 潘伟 姚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34-837,共4页
目的探讨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e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e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EBUS-TBNA的老年患者(年龄65~85岁... 目的探讨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e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e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EBUS-TBNA的老年患者(年龄65~85岁)63例,麻醉医生根据麻醉习惯选择麻醉方法,单纯全身麻醉31例(A组),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32例(B组)。比较EBUS-TBNA操作开始至苏醒拔除喉罩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发生的次数、呛咳/体动次数、苏醒时间(停止麻醉药物泵入至拔除喉罩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和操作时间。结果B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中位数2(0~3)次,明显少于A组6(3~12)次(Z=-6.758,P=0.000);B组患者呛咳/体动次数中位数0(0~1)次,明显少于A组2(0~4)次(Z=-4.943,P=0.000);B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427.2±46.2)μg,明显少于A组(535.2±73.6)μg(t=6.996,P=0.000);B组患者苏醒时间(8.6±1.6)min,明显短于A组(12.4±1.9)min(t=8.855,P=0.000)。2组操作时间差异无显著性(32.7±3.9)min vs.(32.3±4.1)min(t=-0.362,P=0.719)。结论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EBUS-TBNA安全可行,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术中循环系统更加稳定,苏醒更加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内表面麻醉 环甲膜穿刺 全身麻醉 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 老年患者
下载PDF
食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选择 被引量:7
13
作者 蔡永明 陈森泉 张文渊 《河北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对 6 5例食管异物患者采用强化表面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全麻法进行手术和对比观察。结果 :6 5例异物均顺利取出。结论 :两种麻醉各具优点 ,前者多适用于成人 ,后者多适用与小儿。
关键词 食管异物 强化表面麻醉 气管内插管麻醉
下载PDF
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分析
14
作者 蒲玉碧 杨帆 +1 位作者 卢海 刘虹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4期1054-1059,共6页
目的探究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应用效果,进一步明确老年高血压其麻醉方案优化的必要性,以期为患者临床麻醉提供新的方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遂宁市中心医... 目的探究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应用效果,进一步明确老年高血压其麻醉方案优化的必要性,以期为患者临床麻醉提供新的方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采用全麻诱导插管,观察组采用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比较2组插管情况(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总插管成功率、平均插管时间、呛咳发生率),对比2组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T1、T2、T3)的血流动力学[心率(HR)、血压(SBP、DBP)及血氧饱和度(SpO_(2))]指标值的变化,T1、T3时2组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Cor)]水平,记录2组插管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苏醒情况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97.67%)高于对照组(89.53%),平均插管时间[(34.52±5.19)s]低于对照组[(40.76±5.49)s](均P<0.05),而2组总插管成功率、呛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HR、SBP、DBP值低于对照组,SpO_(2)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T3时观察组E、NE水平[(35.58±6.26)kg/m^(2)、(158.76±14.36)g/L]低于对照组[(47.30±9.22)kg/m^(2)、(167.74±14.46)g/L](均P<0.05)。观察组肌肉松弛恢复时间、PAED评分、拔管时间[(8.16±2.35)min、(8.67±1.32)分、(10.56±3.30)min]均少/低于对照组[(9.79±3.05)min、(10.40±1.38)分、(12.67±3.20)min](均P<0.05)。结论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插管反应的效果显著,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喉上神经阻滞 气管内表面麻醉 插管成功率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经口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下结扎冠状动脉建立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文莎 左后娟 +4 位作者 刘涛 刘正湘 刘少文 林敬阳 汪道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188-4190,共3页
目的:探讨制作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安全、稳定的方法。方法:小型猪20头,在经口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中心电监护,术后3d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8周取心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心电监护示... 目的:探讨制作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安全、稳定的方法。方法:小型猪20头,在经口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中心电监护,术后3d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8周取心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心电监护示结扎瞬间心电图即表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冠状动脉造影见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完全闭塞,病理切片见梗死心肌为大量结构紊乱的纤维组织所取代。结论:经口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下结扎冠状动脉可成功建立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动物死亡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插管法 气管内 复合麻醉 结扎冠状动脉
下载PDF
不同吸入麻醉方式对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的影响
16
作者 叶明 吴浩 +1 位作者 吉训明 凌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比较保留自主呼吸的面罩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全身麻醉两种吸入麻醉方式对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制作过程中各项生理参数(血压、pH值、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血糖、脑温、直肠温度)以及脑梗死病... 目的比较保留自主呼吸的面罩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全身麻醉两种吸入麻醉方式对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制作过程中各项生理参数(血压、pH值、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血糖、脑温、直肠温度)以及脑梗死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制作改良ZeaLonga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室温20~22°C,相对湿度60%。先采用面罩吸入诱导麻醉,随后A组大鼠行气管插管吸入全身麻醉,由呼吸机控制呼吸;B组大鼠施以面罩吸入全身麻醉,保留自主呼吸。监测模型制作过程中大鼠平均动脉血压、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pH值、血糖、脑温(皮质、纹状体)和直肠温度的变化;观察再灌注前30min、再灌注后24h和48h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再灌注后48h两组大鼠存活率和脑梗死范围的差异。结果动物模型制作过程中两组大鼠不同时限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pH值及血糖水平的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组不同时限平均动脉血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再灌注前后脑温和直肠温度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再灌注前30min、再灌注后24h和48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再灌注后48h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灌注后48h,A组大鼠梗死体积[(56.70±4.20)%]低于B组[(64.30±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5,P=0.000)。结论吸入麻醉方式不同对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脑温、直肠温度、pH值、血糖及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影响,但可造成大鼠在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血压和梗死范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 面罩 麻醉 吸入 脑缺血 再灌注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利宁”凝胶用于气管表面麻醉的动物实验研究
17
作者 杨静 刘进 +2 位作者 龚春雨 程微波 王文东 《四川医学》 CAS 2005年第8期830-831,共2页
目的研究“利宁”凝胶(1%丁卡因凝胶)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时用于气管粘膜表面麻醉的可行性。方法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只。经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50mg/kg全身麻醉后,利宁组插入前端3cm均匀涂有“利宁”凝胶的特制大鼠... 目的研究“利宁”凝胶(1%丁卡因凝胶)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时用于气管粘膜表面麻醉的可行性。方法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只。经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50mg/kg全身麻醉后,利宁组插入前端3cm均匀涂有“利宁”凝胶的特制大鼠气管导管;对照组插入同型导管,但不使用“利宁”凝胶。观察气管插管后的耐受情况,插管4h后,取气管粘膜与气管导管接触部位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两组大鼠经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嘴唇红润,呼吸通畅;两组大鼠气管粘膜标本均未见形态学改变,双肺观察也无水肿、充血、分泌物增加的现象,病理切片检查未见嗜酸性细胞,白细胞浸润。结论“利宁”凝胶用于气管插管时气管粘膜表面麻醉,对实验动物大鼠呼吸道未见过敏及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宁”凝胶 气管插管 气管粘膜表面麻醉
下载PDF
经连表麻型气管行气管内表面麻醉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18
作者 柴永健 葛伟 杜市立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6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经连表麻型气管行气管内表面麻醉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老年手术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经连表麻型气管导管注入3m L盐酸利多卡因,给... 目的探讨分析经连表麻型气管行气管内表面麻醉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老年手术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经连表麻型气管导管注入3m L盐酸利多卡因,给予对照组患者经普通气管导管口注入3 m L盐酸利多卡因,分别对两组患者行喉、气管内表面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前后MAP、HR变化、Ramsay镇静评分和用药前后呛咳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拔管时、拔管后30 min及拔管后1 h的HR、MAP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MAP和术前相比有明显增高(P<0.01),拔管时、拔管后30 min及拔管后的HR和术前相比均有所增快(P<0.01)。两组患者在给予麻醉药物后其镇静评分均逐渐降低,观察组拔管前、拔管后的呛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连表麻型气管行气管内表面麻醉能有效抑制老年患者围拔管期由拔管操作导致的呛咳、心脑血管应激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表麻型气管 气管表面麻醉 老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