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7
1
作者 杨剑 罗旺 +7 位作者 项楠 曾宁 祝文 贾富仓 王琼 李金 文赛 方驰华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6-182,共7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肝内胆管癌(ICC)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9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11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例,女6例;年龄为(55±12)岁,年龄范围为30~74岁。...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肝内胆管癌(ICC)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9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11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例,女6例;年龄为(55±12)岁,年龄范围为30~74岁。收集患者上腹部增强CT检查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检查数据,构建基于CT-MRI融合图像的肝脏3D模型。根据不同模态影像学检查技术制订术前规划。吲哚菁绿(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和增强现实手术导航系统分别运用于肝切除术中。观察指标:(1)术前评估。(2)术中情况。(3)不同模态影像学技术制订手术规划方案与实际手术方式的比较。(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结果(1)术前评估:增强CT检查清晰显示门静脉、肝静脉系统三级及以上分支血管比例,肿瘤边界比例分别为11/11和4/11,MRI检查分别为5/11和11/11,两种检查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6,5.14,P<0.05)。增强CT检查显示肝脏病灶11个,增强MRI检查显示病灶13个(含增强CT检查未显示的2个病灶,最大直径≤10mm)。基于CT-MRI融合图像的肝脏3D模型:均能立体、直观、全面显示肝脏病灶位置、数目、浸润范围(肿瘤边界),肝内血管走行、变异情况以及与病灶的空间关系。(2)术中情况:11例患者中,术中肉眼探查发现11个病灶;通过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检查出13个病灶,包含2个术前MRI检查肝胆特异期提示的低摄取病灶,病理学检查为肝内转移癌。11例患者中,结扎肝门相应血管出现肉眼可见明显缺血分界线6例;使用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检查显示10例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的肝段或半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肝内胆管癌 多模态影像技术 三维可视化 术前规划 术中导航
原文传递
不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预后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小龙 林师佈 +2 位作者 韩霖 陈有科 杨彦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研究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根治性切除术中行不同淋巴结范围清扫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区域淋巴结清扫(LND)治疗的85例ICC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不同分为常规... 目的研究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根治性切除术中行不同淋巴结范围清扫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区域淋巴结清扫(LND)治疗的85例ICC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不同分为常规组(n=33)和扩大组(n=52),常规清扫基础上依据原发灶起源部位行左右半肝扩大淋巴结清扫)。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好或Fisher检验。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分析,行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扩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术后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常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1年、3年、5年患者累积总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可行手术切除的ICC患者,无论是行常规肝十二指肠韧带和肝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还是术中根据病灶起源部位联合行左半肝胃小弯、胃贲门附近及右半肝门静脉、胰头后淋巴结扩大清扫,均不影响患者预后生存。建议ICC根治性切除术中根据患者基础疾病及淋巴结实际状态等,合理选择LND范围及制定个性化清扫方案,避免盲目扩大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肝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预后
原文传递
MSCT在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陆林 邢庆娜 +3 位作者 赵鑫 程美英 赵俊峰 关牧娟 《医药论坛杂志》 2015年第6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MSCT对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mass-forming type cholangiocarcinoma,IMCC)的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IMCC患者30例,观察其CT平扫加增强表现,并总结其特点。结果CT表现形态不规则。平扫肿瘤均呈低密度,2... 目的探讨MSCT对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mass-forming type cholangiocarcinoma,IMCC)的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IMCC患者30例,观察其CT平扫加增强表现,并总结其特点。结果CT表现形态不规则。平扫肿瘤均呈低密度,26例内有囊变坏死区,4例较小者病灶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环状、网格状轻度强化15例。门脉期和静脉期肿瘤29例呈渐进性延迟强化。门脉受侵3例。所在肝叶萎缩6例,临近肝包膜凹陷13例。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2例。结论 IMCC的典型CT表现增强动脉期轻度的、环状或网格状强化,门脉期、静脉期表现为渐进性、延迟强化的特点,可有肝包膜凹陷等间接特征,有上述CT表现征象的,多可正确诊断为IM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病理对照研究
4
作者 杨红 陈立宏 +3 位作者 何云 李智贤 廖新红 卢爱霞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6-497,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组织来源的原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方法:对70例肝细胞性肝癌(HCC)及1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超声造影。观察HCC及ICC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结果:70例HCC中90%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呈等或低增强,延迟期呈...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组织来源的原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方法:对70例肝细胞性肝癌(HCC)及1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超声造影。观察HCC及ICC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结果:70例HCC中90%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呈等或低增强,延迟期呈低增强。其余10%表现为动脉期等或低增强,或门脉及延迟期呈等或高增强。13例ICC动脉期10例呈周边不规则增强,中央呈极低增强并可见网状血管,无强化向心性扩大。3例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所有病灶均消退呈低增强。结论:HCC与ICC的超声造影表现不同,了解其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表现的关系有助于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细胞性肝癌 肝内胆管细胞癌 超声造影
下载PDF
ABCC2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袁博 黄艳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1-585,共5页
[目的]探讨ABCC2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10~2015年20例胆管细胞癌组织及其配对的10例远癌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ABCC2的表达,比较分析ABCC2表... [目的]探讨ABCC2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10~2015年20例胆管细胞癌组织及其配对的10例远癌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ABCC2的表达,比较分析ABCC2表达水平与胆管细胞癌的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ABCC2基因或蛋白在胆管细胞癌组织和远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在癌组织的表达量显著低于远癌组织(P〈0.05);此外,ABCC2表达在胆管细胞癌的不同淋巴结转移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ABCC2在胆管细胞癌中低表达(mRNA表达水平P=0.003,蛋白表达水平P=0.0031),且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可能在胆管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有助于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癌 ABCC2表达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胆管周围浸润型肝内胆管癌的CT诊断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典学 姜传武 李文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47-949,共3页
目的探讨胆管周围浸润型肝内胆管癌(PIICC)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6例PIICC患者的CT平扫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结果PIICC表现为沿胆管纵轴生长的树枝状肿块,伴周围胆管扩张,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呈持续性的延迟... 目的探讨胆管周围浸润型肝内胆管癌(PIICC)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6例PIICC患者的CT平扫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结果PIICC表现为沿胆管纵轴生长的树枝状肿块,伴周围胆管扩张,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呈持续性的延迟强化。肿瘤倾向沿胆管壁向肝门方向扩散,包绕门静脉分支并最终侵犯肝门部。结论PIICC的生长方式、形态特征和生物学行为不同于常见的肿块型肝内胆管癌,其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胆管周围浸润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