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2篇文章
< 1 2 2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证型、证素演变规律文献研究 被引量:62
1
作者 黄远程 潘静琳 +5 位作者 黄超原 蒋凯林 廖柳 朱朝阳 李培武 刘凤斌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778-1783,共6页
目的探索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证型、证素的演变规律。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公开发表的CAG及胃癌前病变相关的证型、证素研究文献,文献纳入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0月31日,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将CAG癌变过程依据病理结... 目的探索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证型、证素的演变规律。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公开发表的CAG及胃癌前病变相关的证型、证素研究文献,文献纳入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0月31日,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将CAG癌变过程依据病理结果划分为CAG、CAG伴肠上皮化生(IM),CAG伴上皮内瘤变(IN)三个阶段,采集各个阶段证型、证素信息并录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3篇CAG证型、证素研究文献,共报道病例数9261例。在CAG癌变过程中,基本证型为脾胃气虚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亏虚证、肝胃不和证、瘀阻胃络证、脾胃阳虚证,且以上证型在CAG癌变的3个阶段中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脾胃气虚证、胃阴亏虚证、肝胃不和证多见于CAG阶段,脾胃湿热证多见于CAG伴IM阶段,瘀阻胃络证、脾胃阳虚证更多见于CAG伴IN阶段。基本病位类证素为胃、脾、肝。基本病性类证素为气虚、气滞、热、阴虚、湿、瘀血、阳虚。其中气虚、气滞证素贯穿疾病3个阶段,而热、阴虚、湿、瘀血、阳虚证素在CAG癌变3个阶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CAG阶段以阴虚证素多见,热、湿证素在CAG、CAG伴IM阶段更为多见,CAG伴IN阶段以瘀血、阳虚证素多见。结论 CAG癌前病变的证型、证素呈现'虚实夹杂、因虚至实、因实致虚'的演变规律。脾胃气虚证为核心证型,气虚、气滞证素贯穿疾病始终。疾病病位在胃,与肝、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上皮内瘤变 证型 证素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8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标本的处理及病理学评估 被引量:51
2
作者 梁丽 张继新 +3 位作者 戎龙 年卫东 柳萍 李挺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89-597,共9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ESD标本规范化病理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间,连续收治行ESD治疗的8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入选病例均有ESD术前胃镜活检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标本规范化处理和病理...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ESD标本规范化病理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间,连续收治行ESD治疗的8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入选病例均有ESD术前胃镜活检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标本规范化处理和病理学评估均参照日本胃癌处理指南进行。观察胃镜活检与ESD标本的诊断符合率,并综合评估病例的ESD绝对适应证或扩大适应证、治愈性或非治愈性切除等情况。结果80例胃ESD标本中,9例(11.25%)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41例(51.25%)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其余30例(37.50%)为早期胃癌(其中分化型癌26例、未分化型癌4例),其中54例术前活检与ESD术后诊断一致(符合率为67.50%)。6例合并溃疡形成,包括2例HGIN及4例早期胃癌。垂直切缘均阴性,2例HGIN及3例早期胃癌水平切缘阳性。30例早期胃癌均未见明确脉管癌栓,22例为ESD绝对适应证,8例为扩大适应证。24例标本为治愈性切除(治愈性切除率为80.00%),6例为非治愈性切除,其中3例非治愈性切除追加手术,余随访未见复发。结论ESD手术标本病理学的规范化评估和规范化报告,能够客观反映ESD手术治疗情况,对指导进一步治疗及综合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上皮内瘤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病理学评估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和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以及术后病理差异分析(附337例报告) 被引量:39
3
作者 袁媛 周炳喜 +4 位作者 李亚其 张建民 程黎娜 贾长河 刘博伟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8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和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的差异。方法 337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特征、术前及...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和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的差异。方法 337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特征、术前及术后病理特点的差异等。结果共切除病灶372处,其中多发病变30例。术前钳取活检总正确率为55.91%(208/372),漏诊率6.72%(25/372),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和早癌的低估率为19.86%(29/146)。边缘/基底阳性率4.57%(17/372)。结论 ESD是治疗食管及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并且可以提高病理的诊断正确率。ESD术前的病理活检正确率需进一步提高。ESD病理标本阳性与术前判断病变、ESD操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癌 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医微观辨证与癌前病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39
4
作者 孟建宇 谭杰 +2 位作者 郭玉婷 张铁峰 孟令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307-1310,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医微观辨证分型分布规律及癌前病变发生情况。方法1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根据内镜下表现中医微观辨证分为胃阴不足型、胃络瘀阻型、脾胃虚寒型、脾胃湿...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医微观辨证分型分布规律及癌前病变发生情况。方法1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根据内镜下表现中医微观辨证分为胃阴不足型、胃络瘀阻型、脾胃虚寒型、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和肝胃郁热型。对腺体萎缩部位进行靶向活检判定肠上皮化生或上皮内瘤变,免疫组化法检查胃黏膜组织CD34及Ki67平均光密度,同时判定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微观辨证胃阴不足型54例、脾胃虚寒型28例、肝郁气滞型26例、胃络瘀阻型24例、肝胃郁热型22例、脾胃湿热型16例。中医微观辨证各证型间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型和脾胃湿热型的肠上皮化生率及上皮内瘤变率显著高于脾胃虚寒型与胃阴不足型(P<0.05或P<0.01),肝郁气滞型上皮内瘤变率显著高于脾胃虚寒型与胃阴不足型(P<0.01)。肝郁气滞型CD34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肝胃郁热型、胃络瘀阻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P<0.05或P<0.01);脾胃湿热型与脾胃虚寒型显著高于胃络瘀阻型、胃阴不足型(P<0.05);肝郁气滞型、脾胃湿热型Ki67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与胃络瘀阻型(P<0.05或P<0.01),脾胃湿热型显著高于肝胃郁热型(P<0.01)。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中医微观辨证分型实证较虚证多,各微观证型中肝郁气滞型和脾胃湿热型的癌前病变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微观辨证 肠上皮化生 上皮内瘤变 癌前病变
原文传递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诊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5
5
作者 潘多 孙思予 +4 位作者 刘香 王晟 葛楠 王国鑫 郭瑾陶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899-902,共4页
目的:对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肉眼诊断结果与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二者的一致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内镜诊治中心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行内镜检查的67 727例患者中,胃镜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2 484例,... 目的:对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肉眼诊断结果与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二者的一致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内镜诊治中心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行内镜检查的67 727例患者中,胃镜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2 484例,对比胃镜下肉眼诊断和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拒绝送病理3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 19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 250例,其中伴有肠上皮化生322例,伴有非典型增生108例,伴有上皮内瘤变218例。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准确率为50.32%,内镜下表现为黏膜粗糙不平,呈颗粒状或者结节状改变的病理符合率为32.59%。内镜下表现为黏膜粗糙不平,呈颗粒状或者结节状改变,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的病理符合率为23.40%,其符合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表现为黏膜粗糙不平,呈颗粒状或者结节状改变,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的血管暴露并透明可见,皱襞变薄,变平或消失的病理符合率为83.77%。其符合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与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结果有差异,为提高准确性,应在胃镜检查时根据内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现的特征性,并结合病理取材避免漏诊,达到积极预防,早期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黏膜活检 肠上皮化生 非典型增生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30
6
作者 范尧夫 魏睦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807-1812,共6页
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是胃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早期发现和干预是防控胃癌的重要手段.在PLGC的形成过程中,DNA甲基化、微卫星不稳定性、p53以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 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是胃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早期发现和干预是防控胃癌的重要手段.在PLGC的形成过程中,DNA甲基化、微卫星不稳定性、p53以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等占有重要位置.鉴于胃癌的高度恶性,且其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实施针对病因的一级预防比较困难.本文就目前PLGC发病机制、防治对策等问题进行总结,以便于临床医师对胃癌前病变进行密切的监测及有效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及转归 被引量:31
7
作者 吴蓓 令狐恩强 +1 位作者 杨杰 卜保国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转归。方法对2000-2010年经我院内镜检查102 19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内镜检出率及临床病理情况,其中对346例经内镜和病理诊断为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目的探讨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转归。方法对2000-2010年经我院内镜检查102 19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内镜检出率及临床病理情况,其中对346例经内镜和病理诊断为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经过1-10年连续内镜随访,研究其转归及癌变情况。结果胃黏膜上皮内瘤变(GIN)的内镜总检出率1.75%,其中LGIN检出率1.1%(346/102 193),病变等级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中胃角部肠化阳性率较高,与其他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LGIN癌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贲门部较高。随访346例LGIN,不同病理分级:轻度消失率和癌变率分别是78.7%、0.45%;轻-中度的消失率和癌变率分别是60.5%,10.5%;中度的消失率和癌变率分别是51.0%,14.3%(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LGIN均有一定的癌变潜力,内镜结合病理检查随访有利于早期胃癌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瘤变 临床病理 转归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治疗69例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及术后病理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袁媛 周炳喜 +4 位作者 程黎娜 张建民 刘博伟 谢甲贝 贾长河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方法 69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或食管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特征、并发症、病灶大小、术前及术后...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方法 69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或食管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特征、并发症、病灶大小、术前及术后病理特点等。结果手术整块切除率100.00%(69/69),完整切除率95.65%(66/69),治愈性切除率95.65%(66/69)。切除标本最大直径7.0 cm。术前钳取活检总正确率为69.57%(48/69),与活检相比,手术标本诊断更准确。结论 ESD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ESD可一次性完全切除病灶,且可以提供完整标本进行进一步病理学评估,以提高病理的正确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癌 癌前病变 食管
下载PDF
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意义及外科治疗(附83例报告) 被引量:24
9
作者 师英强 宗祥云 +1 位作者 王亚农 莫善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06-409,414,共5页
目的 :研究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探讨外科治疗原则和策略。方法 :本院腹外科 2 0 0 2年 1月~ 2 0 0 4年 7月收治的结直肠肿瘤患者中 ,术前经内镜病理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 83例 ,术前提示癌变者 2 8例 (33... 目的 :研究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探讨外科治疗原则和策略。方法 :本院腹外科 2 0 0 2年 1月~ 2 0 0 4年 7月收治的结直肠肿瘤患者中 ,术前经内镜病理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 83例 ,术前提示癌变者 2 8例 (33.7% )。 83例中男性 4 5例 ,女性 38例 ;年龄 33~ 88岁 ,中位年龄 6 0岁 ;肿瘤位于盲肠 1例 ,升结肠 7例 ,结肠肝曲 2例 ,横结肠 3例 ,结肠脾曲 1例 ,降结肠 5例 ,乙结肠 15例 ,直肠 4 6例 ,多原发 3例肿瘤分别位于盲肠 /直肠、升结肠 /乙结肠、降结肠 /乙结肠。 83例患者中 1例单纯探查 ,4例单纯扩肛肿瘤局切术 ,2例扩肛局切术后补充行Miles术 ,8例行姑息性肿瘤切除手术 ,余 6 8例行根治性结直肠癌手术。手术标本与术前病理作比较。结果 :术后病理 4例 (4 .8% )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肿瘤最大径 1~ 2cm ,平均 1.5cm ;余 79例 (95 .2 % )均证实为腺癌 ,肿瘤最大径 1~ 8cm ,平均 3.76cm ,两组大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术前后病理结果比较 ,Kappa一致值为 0 .0 4 4 ,一致性较差。多元相关分析显示肿瘤癌变与大小及浸润深度相关。证实为腺癌的 79例中已有 7例伴有肝转移 ,4例伴有盆腔转移 ;34例 (4 3.0 4 % )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4 7例直肠肿瘤 (包括 1例多原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治疗方案 外科治疗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及液基细胞学联合应用于宫颈癌筛选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星布 刘朝阳 贾峻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及液基细胞学(TCT)联合应用于宫颈癌筛选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间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职工医院收治的452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HR-HPV及TC...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及液基细胞学(TCT)联合应用于宫颈癌筛选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间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职工医院收治的452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HR-HPV及TCT检查。统计检查结果,比较HR-HPV、TCT单独及联合诊断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452例宫颈病变患者,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确诊宫颈癌25例,HR-HPV单独检出宫颈癌15例,TCT单独检出17例,二者联合检出24例,HR-HPV联合TCT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96.0%,高于二者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HPV及TCT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宫颈癌诊断灵敏度,利于减少漏诊,可为宫颈癌的早期检出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薄层液基细胞学 宫颈上皮内瘤变
原文传递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并发症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杨均 余建华 +5 位作者 肖潇 孙文静 沈小春 傅鑫 邢寒阳 胡辂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397-1398,共2页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双盲将41例行ESD治疗患者分为两组:A组20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静脉注射,2次/日,疗程7 d,后序贯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g;B组21例,给予奥美拉唑静脉注射,...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双盲将41例行ESD治疗患者分为两组:A组20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静脉注射,2次/日,疗程7 d,后序贯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g;B组21例,给予奥美拉唑静脉注射,2次/日,疗程7 d,序贯口服奥美拉唑40 mg。比较两组腹痛、创面溃疡愈合、消化道出血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腹痛缓解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在7 d时埃索美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后A、B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能更早促进ESD术后创面溃疡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手术后并发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上皮内瘤变 胃早癌 埃索美拉唑
下载PDF
抗HPV生物蛋白敷料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对CINⅢ合并高危型HPV阳性患者恶性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伍天慧 王君 尹家瑶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2期3136-3138,3142,共4页
目的:研究抗HPV生物蛋白敷料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合并高危型HPV阳性患者恶性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2月在3201医院诊断为CINⅢ且高危型HPV阳性的患者,拟行锥切手术,随机分为术前接受抗HPV生... 目的:研究抗HPV生物蛋白敷料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合并高危型HPV阳性患者恶性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2月在3201医院诊断为CINⅢ且高危型HPV阳性的患者,拟行锥切手术,随机分为术前接受抗HPV生物蛋白敷料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的观察组和不进行特殊处理的对照组。取CIN病灶并测定促增殖分子、促凋亡分子、上皮间质转化分子的表达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灶中Rsf1、Piwil2、TOPK、p38MAPK、ERK、Snail、Twist、N-cadherin、Vimentin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LRIG3、SARI、IEX-1、FHIT、Ecadherin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抗HPV生物蛋白敷料联合干扰素α-2b用于CINⅢ合并高危型HPV阳性患者的治疗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浸润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瘤病毒 干扰素Α-2B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直肠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直肠癌 被引量:20
13
作者 林国乐 邱辉忠 +2 位作者 肖毅 吴斌 蒙家兴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治疗直肠上皮内瘤变(IN)和早期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5例直肠肿瘤患者采用TEM行局部切除术。根据活检病理结合直肠腔内超声检查(EUS)术前诊断低级别IN8例,高级别IN4例,早期直肠癌3例。肿...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治疗直肠上皮内瘤变(IN)和早期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5例直肠肿瘤患者采用TEM行局部切除术。根据活检病理结合直肠腔内超声检查(EUS)术前诊断低级别IN8例,高级别IN4例,早期直肠癌3例。肿瘤距肛缘的距离4—15(平均7.2)cm,肿瘤直径1—4(平均1.8)cm,肿瘤占据肠腔周径比例10%~40%(平均20%)。结果15例直肠肿瘤均获完整切除(黏膜下切除5例,全层切除10例),各切缘均阴性。手术时间为40.90(平均57)min;术中出血量为10-60(平均35)ml。术后住院时间为2-9(平均4.5)d。术后病理确诊:直肠低级别IN5例,高级别IN6例,早期黏膜下浸润癌(pT1期)和进展期癌(pT2期)各2例。术前EUS评估肿瘤浸润肠壁深度的准确率为86.7%(13/15)。15例术后随访2.10(平均6)个月,肿瘤无局部复发。结论TEM微创、显露良好、切除精确、能获取高质量的肿瘤标本用于准确的病理分期,是治疗直肠IN和早期直肠癌的理想术式。术前EUS检查对TEM病例的选择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上皮内瘤变 内镜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上皮内瘤变与胃癌的组织发生 被引量:20
14
作者 高泽立 张成 +1 位作者 盛飞英 金丽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981-1984,共4页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胃癌的发生常在癌变之前经历相当漫长的演变过程,即由正常胃黏膜转变成胃癌前病变,部分再发展成胃癌.目前公认,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是胃癌前病变.鉴于胃癌的高度恶性,且其...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胃癌的发生常在癌变之前经历相当漫长的演变过程,即由正常胃黏膜转变成胃癌前病变,部分再发展成胃癌.目前公认,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是胃癌前病变.鉴于胃癌的高度恶性,且其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实施针对病因的一级预防比较困难.本文就胃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和肠化生的定义和分类,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等问题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胃癌前病变的认识水平,以便于临床医师对胃癌前病变、特别是萎缩性胃炎进行密切的监测及予以及时有效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肠上皮化生 胃上皮内瘤变 幽门螺杆菌 干细胞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食管交界部早期癌的价值 被引量:19
15
作者 钟芸诗 姚礼庆 +2 位作者 周平红 徐美东 陈世耀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食管交界部早期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黏膜内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ESD治疗的57例胃食管交界部早期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出...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食管交界部早期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黏膜内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ESD治疗的57例胃食管交界部早期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肿瘤切除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手术前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57例患者顺利完成了ESD,中位手术时间为55min(25—95min),中位出血量为74ml(20—300ml)。其中39例患者整块切除肿瘤、18例患者分块切除肿瘤。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57),其中穿孔5例、出血9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9/57),其中迟发性出血6例、胃食管交界部狭窄3例。术前活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39例患者中,有3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黏膜内癌;术前活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为黏膜内癌的18例患者中,有4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腺癌。本组患者随访9~27个月,创面愈合良好,均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ESD治疗胃食管交界部早期癌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交界部肿瘤 上皮内瘤变 黏膜内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原文传递
胃镜活检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外科精准治疗 被引量:18
16
作者 苏昭然 王贤 +4 位作者 束宽山 郑明 方志恒 邢益祥 王贵和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1-407,共7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患者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9月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首次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HGIN,且均接受根治性手术和/或内镜下治疗后取得完整病变组织... 目的:探讨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患者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9月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首次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HGIN,且均接受根治性手术和/或内镜下治疗后取得完整病变组织学病理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中,7例(10.0%)术后病理维持HGIN的诊断,3例(4.3%)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慢性炎,1例(1.4%)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余59例(84.3%)术后病理诊断为腺癌。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29)、EUS评估黏膜下层侵犯可疑(P<0.001)、胃周淋巴结肿大(P=0.029)是术前诊断过低的重要危险因素。笔者团队制定了一个基于内镜下诊断、影像学评估和CEA血清水平等临床特征的决策树,以用于胃内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为HGIN的外科治疗方案选择。结论:基于近年来内镜诊疗技术的进展,对于活检病理诊断为HGIN的胃黏膜病变患者,应遵循个体化外科精准治疗原则,避免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诊断 上皮内瘤样病变 决策树
原文传递
HPV感染对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阴道免疫细胞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沈红雁 周秀芬 +1 位作者 张青 黄苗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507-251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对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阴道免疫细胞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4、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六安市人民医院妇科,2016年7月-2019年7月确诊为宫颈...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对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阴道免疫细胞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4、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六安市人民医院妇科,2016年7月-2019年7月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分期分为,CIN I组(n=36)、CINⅡ组(n=26)、CINⅢ组(n=23),另根据其HPV感染分型情况分为高危型HPV感染组(n=59)、低危型HPV感染组(n=8)及非HPV感染组(n=18)。对不同CIN分期HPV分型感染情况及不同HPV分型感染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免疫细胞(CD4^+、CD8^+、CD4^+/CD8^+)及炎性因子IL-2、IL-4及IL-10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非HPV感染组IgG、IgM、IgA、CD8^+、IL-4、IL-10水平低于高危型HPV感染组及低危型HPV感染组(P<0.05),CD4^+、CD4^+/CD8^+、IL-2水平高于高危型HPV感染组及低危型HPV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会造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阴道Th1/Th2免疫反应失衡,应加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的HPV筛查,尽早开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上皮内瘤样变 免疫细胞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早期食管癌和上皮内瘤变多环黏膜套切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7
18
作者 汪芳裕 刘炯 +4 位作者 袁柏思 张新华 王建东 路又可 徐小芹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年第8期441-445,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多环黏膜套切术(EMBM)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黏膜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黏膜病变EMBM手术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35~82岁,平均59.0岁,44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2个)发病灶,病灶长径... 目的探讨内镜下多环黏膜套切术(EMBM)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黏膜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黏膜病变EMBM手术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35~82岁,平均59.0岁,44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2个)发病灶,病灶长径2~13cm(平均4tin),最宽环2/3周。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病变后,用NBI标记病灶范围,采用EMBM法切除病变,无禁忌者均在静脉麻醉下进行,术中密切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状况,行病理检查,术后第1、6、12个月内镜复查,以后酌情每年随访。结果本组46例48个病灶均一次完全切除,分别使用1~11枚皮圈套切,其中89.1%(41/46)病例在静脉麻醉下进行手术。3例发生术中明显出血,均在内镜下成功止血,1例发生食管穿孔,经钛夹夹闭创面保守治疗成功。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食管鳞状上皮原位癌(黏膜内癌)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9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7例、息肉/鳞状上皮炎性增生7例。随访1~53个月,中位时间19个月,期间无一例复发。结论EMBM可作为治疗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本法操作相对简便,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上皮内瘤变 内镜下多环黏膜套切术 治疗
原文传递
术前活检在胃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游 令狐恩强 +4 位作者 卢忠生 杜红 王向东 孟江云 王红斌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评价术前活检在胃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5例术前活检明确诊断为胃上皮内瘤变或早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统计术前活检诊断与ESD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结果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总符... 目的评价术前活检在胃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5例术前活检明确诊断为胃上皮内瘤变或早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统计术前活检诊断与ESD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结果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总符合率达93.8%(183/195),完全一致率为50.8%(99/195),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完全一致率为49.4%(42/8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完全一致率为38.O%(30/79),早癌完全一致率为87.1%(27/31),早癌诊断一致率明显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P〈0.05),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一致率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66例(33.8%,66/195)术后病理较术前活检病理程度加重,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36例(42.4%,36/8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30例(38.0%,30/79);有18例(9.2%,18/195)术后病理较术前活检病理程度减轻,其中高别上皮内瘤变有14例(17.7%,14/79),早癌有4例(12.9%,4/31);术后病理证实为炎性组织12例(6.2%,12/195),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7例(8.2%,7/8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5例(6.3%,5/79)。结论术前活检病理结果不能完全代表胃黏膜病变的性质,但术前活检病理对ESD切除胃黏膜病变具有良好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瘤变 早癌 活检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病理
原文传递
OLGA及OLGIM分期系统对1790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癌风险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7
20
作者 吴水清 黄建成 +2 位作者 李达周 王雯 陆晶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56-758,共3页
目的:探讨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萎缩评估(OLGA)和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肠化生评估(OLGIM)系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变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1790例CAG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基本资料以及胃镜、病理、幽门螺杆菌(HP)检查结果,分... 目的:探讨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萎缩评估(OLGA)和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肠化生评估(OLGIM)系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变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1790例CAG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基本资料以及胃镜、病理、幽门螺杆菌(HP)检查结果,分析OLGA/OLGIM分期与胃黏膜病变的相关性,比较不同OLGA/OLGIM分期患者HP感染情况。结果:1790例CAG中,病理表现为萎缩908例(50.73%),肠化生1384例(77.32%),上皮内瘤变(含癌变)185例(10.34%);OLGA分期中,0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有882例、687例、170例、44例和7例;OLGIM分期中,0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有406例、1092例、221例、53例和18例。OLGA及OLGIM分期与胃黏膜病变均呈正相关(r s=0.096、0.138,均P<0.05)。OLGA及OLGIM各分期HP感染率比较总体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OLGA及OLGIM分期系统对胃癌风险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萎缩评估 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肠化生评估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上皮内瘤变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