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根管封药后诊间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晓辉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4-555,共2页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根管治疗期间痛的防治效果。方法:将360例慢性根尖周炎病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氢氧化钙碘仿组(观察组),另一组为甲醛甲酚组(对照组),每组180例,观察封药1周后根管治疗期间疼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Ⅱ、Ⅲ级...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根管治疗期间痛的防治效果。方法:将360例慢性根尖周炎病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氢氧化钙碘仿组(观察组),另一组为甲醛甲酚组(对照组),每组180例,观察封药1周后根管治疗期间疼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Ⅱ、Ⅲ级疼痛发生率为3.9%,对照组为11.1%,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应用于根管封药能有效预防和降低根管治疗期间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钙 碘仿 根管封药 根管治疗期间痛
下载PDF
不同冲洗方法去除根管内氢氧化钙封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龙赟子 郑春艳 王祖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3-238,共6页
氢氧化钙常被用作根管内封药,但根充前残留在根管内的氢氧化钙可能会削弱根充物的封闭性,进而影响根管治疗的效果。比较针头冲洗、超声冲洗、声波冲洗、根管刷、Endovac系统、Rins Endo系统、自调节根管锉系统和激光活化冲洗法对氢氧化... 氢氧化钙常被用作根管内封药,但根充前残留在根管内的氢氧化钙可能会削弱根充物的封闭性,进而影响根管治疗的效果。比较针头冲洗、超声冲洗、声波冲洗、根管刷、Endovac系统、Rins Endo系统、自调节根管锉系统和激光活化冲洗法对氢氧化钙封药的去除效果,可为临床选择去除氢氧化钙的冲洗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钙 根管内封药 冲洗
下载PDF
奥硝唑、氢氧化钙联合洗必泰用于根管内封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斌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8期146-148,157,共4页
目的:探讨奥硝唑、氢氧化钙、洗必泰三种根管消毒药物合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并经X线片和临床检查确诊为慢性尖周炎或伴有阴影的需要治疗的138例患者,将其分为A、B、C三组。三组患... 目的:探讨奥硝唑、氢氧化钙、洗必泰三种根管消毒药物合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并经X线片和临床检查确诊为慢性尖周炎或伴有阴影的需要治疗的138例患者,将其分为A、B、C三组。三组患者首先在牙失活后或者是局部麻醉基础上去髓,并用Protaper根管进行根管预备,使用生理盐水以及3%的双氧水冲洗根管并使用无菌纸捻尖吸干根管内液体。A组使用甲醛甲酚棉球髓封腔后用氧化锌暂封,B组将氢氧化钙注射到根管内部,C组将奥硝唑粉和氢氧化钙混合药物导入到根管内,然后插入含有洗必泰的胶尖到根管根尖并压紧。比较三组治疗有效率。结果 A组显效率为91.3%,B组显效率为75.6%,C组显效率为97.9%,A、C组与B组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奥硝唑、氢氧化钙以及洗必泰作为根管消毒药物,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硝唑 氢氧化钙 洗必泰 根管内封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银杏叶软胶囊液诊间封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含薇 李咏梅 +3 位作者 陈曦 黄相道 李东 郭晶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454-456,共3页
目的比较银杏叶软胶囊液与氢氧化钙诊间封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根管内放置氢氧化钙棉捻,实验组根管内放置银杏叶软胶囊液,分别记录两组患牙封药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复诊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3.33%... 目的比较银杏叶软胶囊液与氢氧化钙诊间封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根管内放置氢氧化钙棉捻,实验组根管内放置银杏叶软胶囊液,分别记录两组患牙封药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复诊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92.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软胶囊液与氢氧化钙在诊间封药有同样的疗效,能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是理想的纯中药根管消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软胶囊液 诊间封药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新型三重抗生素联合氢氧化钙对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婷 王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01-1605,共5页
目的观察新型三重抗生素联合氢氧化钙对根管内粪肠球菌感染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选取80颗牙体完整、发育正常的离体人单根管前磨牙,建立粪肠球菌离体根管感染模型。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16颗,分别使用生理盐水(NS组)、氢氧化钙(CH组)、... 目的观察新型三重抗生素联合氢氧化钙对根管内粪肠球菌感染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选取80颗牙体完整、发育正常的离体人单根管前磨牙,建立粪肠球菌离体根管感染模型。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16颗,分别使用生理盐水(NS组)、氢氧化钙(CH组)、传统三重抗生素(甲硝唑、米诺环素和环丙沙星,TAP组)、新型三重抗生素(奥硝唑、米诺环素和环丙沙星,NTAP组)和新型三重抗生素联合氢氧化钙(NTAP+CH组)进行根管内封药,采用菌落计数法分别观察封药后第3天和第7天的粪肠球菌菌落数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封药后第3、7天,NTAP组和NTAP+CH组的细菌菌落数均低于TAP组和CH组(P<0.05)。NTAP+CH组封药后第3天的细菌菌落数较NTAP组减少(P<0.05),而在第7天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下可见封药后第3、7天,NTAP组和NTAP+CH组的根管壁上粪肠球菌的菌落数较其余3组减少。结论新型三重抗生素单独应用或联合氢氧化钙应用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效果均优于传统三重抗生素和氢氧化钙,可以认为新型三重抗生素和新型三重抗生素联合氢氧化钙是针对根管粪肠球菌感染的有效消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抗生素 氢氧化钙 根管内封药 生物膜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在牙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6
作者 周芳洁 何利邦 李继遥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3期202-205,共4页
材料学的发展对牙髓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制备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近年来,作为载药/分子系统和组织再生支架在牙髓疾病治疗中展现出应用前... 材料学的发展对牙髓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制备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近年来,作为载药/分子系统和组织再生支架在牙髓疾病治疗中展现出应用前景,本文将对PLGA在牙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文献复习结果表明,PLGA作为药物/分子输送系统主要应用于盖髓材料、根管消毒剂和根尖诱导成形剂的改良。PLGA改良盖髓材料能延长药物作用时间、降低毒性;改良根管消毒剂能实现药物缓释,使药物深入更细微的结构,与致病菌有更广泛的接触;改良根尖诱导成形剂能为根尖诱导提供更便捷的给药方式。PLGA作为组织工程支架主要应用于牙髓再生的研究,通过PLGA物理性能、作用环境的不断优化为种子细胞提供更适宜增殖分化的微环境。如何合理利用PLGA的优势,研制出更适宜根管内应用的材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牙髓疾病 活髓保存治疗 盖髓材料 根管治疗 根管内封药 根尖诱导成形术 牙髓再生 支架
下载PDF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在根管消毒中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石爱荣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28期24-25,27,共3页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用于根管消毒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根管内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治慢性根尖周炎患者209例(216颗牙齿),进行完善的根管预备后,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根管内封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照组根管内封甲醛甲酚(FC),...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用于根管消毒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根管内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治慢性根尖周炎患者209例(216颗牙齿),进行完善的根管预备后,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根管内封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照组根管内封甲醛甲酚(FC),7 d复诊,比较两组根管内封药后急性炎症的发生率及封药次数。结果:根管封药7 d后,试验组急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疗程短,复诊次数少。结论: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在根管消毒中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明显减少急症发生,缩短疗程,优于FC,是一种良好的根管内消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钙 碘仿 根管内封药 急症
下载PDF
反复发作性根尖周炎根管消毒处理 被引量:6
8
作者 薛敏 夏克俭 +1 位作者 赵静 张炳新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20-521,共2页
目的 观察短期内反复发作性根尖周炎的不同根管消毒封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116例多次根管治疗无效的根尖周炎病例 ,根据治疗前封药次数及其他相关因素 ,分为根管内封药为樟脑酚 (A)组、丁香油酚(B)组、干棉絮 (C)组进行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短期内反复发作性根尖周炎的不同根管消毒封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116例多次根管治疗无效的根尖周炎病例 ,根据治疗前封药次数及其他相关因素 ,分为根管内封药为樟脑酚 (A)组、丁香油酚(B)组、干棉絮 (C)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A组有效率 94 .12 % ,B组有效率 98.4 8% ,C组有效率 93.74 % ,减少了封药次数 ,仅需 1~ 2次复诊即能达到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发作性根尖周炎 根管消毒 封药 樟脑酚 丁香油酚 干棉絮
下载PDF
牙根管内两种药尖封药对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晓英 李华 +3 位作者 李冉 徐红梅 刘英霞 王俭 《武警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两种根管内药尖在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收集门诊口腔内科患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的前牙102例,按不同根管内封药随机分为3组,A组:氢氧化钙药尖组35例;B组:醋酸氯己定药尖组33例;C组(空白对照组):无任何封... 目的观察两种根管内药尖在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收集门诊口腔内科患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的前牙102例,按不同根管内封药随机分为3组,A组:氢氧化钙药尖组35例;B组:醋酸氯己定药尖组33例;C组(空白对照组):无任何封药34例。术前记录疼痛情况;采用逐步后退技术和冠向下技术结合的方法预备根管,用直观模拟疼痛标尺度(visual-analogue pain scale)记录患者术后4—96h疼痛情况,术后1周复诊收集记录结果。结果术前疼痛分值平均为17.833,术后4h平均疼痛分值为19.647,术后24h平均疼痛分值为16.892,术后48h平均疼痛分值为14.539,术后72h平均疼痛分值为11.843,术后96h平均疼痛分值为8.206;3组不同封药之间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时间分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氯己定药尖和氢氧化钙药尖对根管治疗术后约诊期间疼痛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影响,但作为一种缓释剂型,仍不失为一种有效和简便的根管内消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钙药尖 洗必泰药尖 根管内封药 约诊间疼痛
下载PDF
生物小分子制剂在根管化学消毒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程怡婷 夏梦莹 +1 位作者 雷蕾 胡涛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7期548-554,共7页
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治疗关键为清除根管内细菌及生物膜。以次氯酸钠作为冲洗液,配合使用注射器和超声冲洗,是目前临床首选的根管冲洗方式;氢氧化钙是诊间根管封药的主要选择。然而,常规根管化学消毒存在药物渗透能力欠佳以及产生耐药性... 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治疗关键为清除根管内细菌及生物膜。以次氯酸钠作为冲洗液,配合使用注射器和超声冲洗,是目前临床首选的根管冲洗方式;氢氧化钙是诊间根管封药的主要选择。然而,常规根管化学消毒存在药物渗透能力欠佳以及产生耐药性等不足。近年来,新型生物小分子制剂如M33D、LL‐37等抗菌肽,反义RNA分子ASwalR/ASvicR,纳米银、介孔硅酸钙、壳聚糖等纳米颗粒,因其良好的渗透性及生物调节能力,可在根管复杂解剖结构和牙本质小管深处发挥抗菌、抗生物膜的功效,并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然而,生物小分子制剂的体内稳定性、生物安全性及临床价值等仍需进一步研究。传统药物的改良、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仍是研究关注重点,未来还需开发新型小分子制剂和理想消毒药物。本文对生物小分子制剂在感染根管化学消毒中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 根管消毒 细菌生物膜 根管冲洗 诊间封药 生物小分子 抗菌肽 纳米粒子
下载PDF
根管消毒材料对牙源性干细胞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毕静 陈旭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53-56,共4页
再生性牙髓治疗又称牙髓血管再生治疗,是年轻恒牙感染牙髓治疗的新选择。牙源性干细胞是参与再生性牙髓治疗中组织再生的三大要素之一。根管内炎症因子长期刺激将会导致根管内稳态的破坏,干细胞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根管消毒是控制根... 再生性牙髓治疗又称牙髓血管再生治疗,是年轻恒牙感染牙髓治疗的新选择。牙源性干细胞是参与再生性牙髓治疗中组织再生的三大要素之一。根管内炎症因子长期刺激将会导致根管内稳态的破坏,干细胞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根管消毒是控制根管内感染、形成有利于干细胞发挥作用的微环境的关键步骤,但根管消毒材料本身对干细胞的作用不容忽视。文章将常用的根管消毒材料对牙源性干细胞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性牙髓治疗 根管消毒 牙源性干细胞
原文传递
<i>In Vitro</i>Evaluation of the Staining Effects of Two Intracanal Medicaments over a 3-Month Period
12
作者 Taxiarchis G. Kontogiannis Anastasios Koursoumis Nikolaos P. Kerezoudis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4年第8期381-388,共8页
Aim: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in vitro the tooth color alterations associated with two intracanal medicaments, calcium hydroxide and calcium hydroxide combined with aquatic solution of chlorexidine, for u... Aim: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in vitro the tooth color alterations associated with two intracanal medicaments, calcium hydroxide and calcium hydroxide combined with aquatic solution of chlorexidine, for up to three months post-treatment. Materials & Methods: Thirty-one intact human anterior mature teeth were used. Black adhesive tape with a 4-mm diameter window was used to standardize the enamel surface intended for color analysis. After access cavity preparation, cleaning and shaping were completed with rotary nickel-titanium files. The teet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 = 15), each according to the intracanal medicament used: (A) calcium hydroxide paste (UltraCalTM XSTM Ultradent Products, Inc., USA);(B) 2% chlorhexidine aquatic solution combined with pure calcium hydroxide powder. In one tooth, no medicament was placed (pilot). The enamel surfaces were colormetrically evaluated at the following time intervals: before placing the medicaments, immediately after placement, after 1 week as well as after 1, 2 and 3 months post-treatment. The CIE color parameters (L*, a*, b*) were recorded for each material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lor differences (ΔΕ) were calcula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 in tooth discoloration was the time intervals. The most important changes of the ΔΕ values were recorded after the 1st week and after the 3rd month. L* presented an overall increase in both groups, resulting in a higher lightness of the crown color. Only L* did show significant alterations during specific time intervals. Conclusions: There i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ype of intracanal medicament and tooth color alteration. Time is statistically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discoloration ability of Ca(OH)2, either combined with chlorexidine or not. Consequently, the clinician should always take this into account before using such medicaments for a long-term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um HYDROXIDE Chlorexidine intracanal medicamentS DISCOLORATION
下载PDF
根管封药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红艳 韦曦 凌均棨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2期69-74,共6页
根管治疗是处理牙髓根尖周病的常规方法,其中根管封药是感染根管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步骤,通过将根管消毒药物充填于根管内,起到抑菌、促进修复和防止再感染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于根管封药的氢氧化钙、氯己定及抗生素制剂难以达到有效性... 根管治疗是处理牙髓根尖周病的常规方法,其中根管封药是感染根管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步骤,通过将根管消毒药物充填于根管内,起到抑菌、促进修复和防止再感染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于根管封药的氢氧化钙、氯己定及抗生素制剂难以达到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理想预期。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纳米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以抗菌肽、纳米颗粒为代表的新型抗菌药物的发展。本文对目前临床根管封药的常用药物及研究进展加以总结,并讨论根管药物消毒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封药 根管治疗 氢氧化钙 抗菌肽 纳米颗粒
原文传递
三种根管内消毒药物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传红 《安徽医学》 2007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目的 观察比较氢氧化钙、抗生素制剂和甲醛甲酚在根管内封药的消毒效果.方法 选择72颗患慢性根尖周炎的单根管牙,经常规根管清理后,在根管内封入氢氧化钙(24牙),抗生素制剂(24牙)与甲醛甲酚(24牙),观察封药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 目的 观察比较氢氧化钙、抗生素制剂和甲醛甲酚在根管内封药的消毒效果.方法 选择72颗患慢性根尖周炎的单根管牙,经常规根管清理后,在根管内封入氢氧化钙(24牙),抗生素制剂(24牙)与甲醛甲酚(24牙),观察封药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以及根管充填3~12个月后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封药后主要症状如疼痛、根尖部红肿均消失,而对有根管渗液、叩痛、瘘管的患牙有效率氢氧化钙组>抗生素制剂组>甲醛甲酚组.3~12个月后,氢氧化钙组的有效率91.67%,抗生素制剂组的有效率87.5%,甲醛甲酚组的有效率83.33%,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氢氧化钙是一种理想的根管消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消毒药物 氢氧化钙 抗生素制剂 甲醛甲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