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 被引量:53
1
作者 郑祥武 吴恩福 +2 位作者 程建敏 陈笑雷 朱启建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0-372,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11例均行CT平扫 ,8例加做增强扫描 ,扫描层厚、层距均为 10mm。结果  11例肿瘤 ,发病部位以回肠最常见 ,占 10例。肠壁环形增厚型 7例 ,其中 5例见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 ;肠腔内息...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11例均行CT平扫 ,8例加做增强扫描 ,扫描层厚、层距均为 10mm。结果  11例肿瘤 ,发病部位以回肠最常见 ,占 10例。肠壁环形增厚型 7例 ,其中 5例见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 ;肠腔内息肉样肿块型 4例 ,3例继发肠套叠。该2型同时伴有肠系膜淋巴结多发肿大 7例 ,其中 1例见“夹心面包征” ;受累肠段显著较长或呈多发节段性分布 4例。CT初诊肿瘤检出 9例 ,定性诊断准确 7例。结论 肠壁增厚型和肠腔内息肉样肿块型是小肠原发性淋巴瘤的 2种主要CT表现类型。伴有肠系膜淋巴结多发肿大的肠壁增厚或肠腔内分叶状肿块、“动脉瘤样肠腔扩张征”、“夹心面包征”、受累肠段较长及呈多发节段性分布是小肠原发性淋巴瘤的主要特征性CT表现 ,具有较可靠的定性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CT 诊断
原文传递
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52
2
作者 张文燕 李甘地 +2 位作者 刘卫平 任兴昌 徐缓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5-299,共5页
目的 了解我国肠道T细胞淋巴瘤 (ITCL)的预后情况 ,探讨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和EB病毒基因产物对其预后的影响 ,以期寻找确切的预后指标。方法 收集 4 2例ITCL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染色观察CD4、CD8、CD4 5RO、CD5 6、TIA 1和EB病毒... 目的 了解我国肠道T细胞淋巴瘤 (ITCL)的预后情况 ,探讨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和EB病毒基因产物对其预后的影响 ,以期寻找确切的预后指标。方法 收集 4 2例ITCL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染色观察CD4、CD8、CD4 5RO、CD5 6、TIA 1和EB病毒潜伏膜蛋白 (LMP 1)的表达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TCR γ基因重排扩增 ,运用EBER1/2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感染。收集全部 4 2例ITCL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应用SPSS10 0软件分析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EB病毒基因产物各项指标与治疗及生存率曲线的关系。结果  (1) 4 2例ITCL中有随访结果者 2 9例 (6 9% )。存活 6例 ,最长存活时间 15 6个月 (13年 )。死亡 2 3例 ,其中复发 4例 ,存活时间 0 3~ 2 4 3个月 ,存活时间中位数3 0个月 ,1年生存率和 2年生存率分别为 30 %和 2 2 %。 (2 )在病灶为单发或多发 ,患者是否出现发热、便血、肠穿孔、淋巴结转移等临床表现 ,肿瘤细胞是否表达CD4、CD8、CD5 6、LMP 1,有无TCR γ基因重排、手术治疗后是否合并化疗或放疗等其他治疗方法各因素中 ,除TCR γ基因重排 (P =0 0 0 78,)和不同的治疗方法 (P =0 0 2 5 0 )外 ,其他各因素与预后不相关。 (3)没有发现有意义的预后因素。结论 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进程凶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淋巴瘤 肠肿瘤 预后 免疫表型分型 疱疹病毒4型 ITCL
原文传递
多学科合作模式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3
3
作者 赵紫罡 王卫 +3 位作者 杨瑞 陈莹莹 巴彩霞 张文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772-177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MDT)模式下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9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MDT模式下FTS流程组,n=30)和对照组(传统方法处理组,n=30),比...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MDT)模式下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9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MDT模式下FTS流程组,n=30)和对照组(传统方法处理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首次辅助治疗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均康复出院。研究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辅助治疗时间由于对照组流失率高,未进行统计学比较。结论 MDT模式下FTS流程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处理过程中安全、有效,有利于减少患者痛苦,加速术后的恢复,有助于提早进行后期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肠肿瘤 多学科合作 快速康复外科 围术期
下载PDF
国内外大肠癌筛查现状分析及对我国大肠癌筛查的建议 被引量:30
4
作者 曲利园 王亚东 +9 位作者 王贵齐 王芮 彭德银 何晓丽 张凤珍 张建东 郑春燕 关丽征 吴优 尹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9期1584-1586,共3页
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重视大肠癌筛查,许多国家都已开展了有关大肠癌筛查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本文对国内外大肠癌筛查工作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经验和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不足,... 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重视大肠癌筛查,许多国家都已开展了有关大肠癌筛查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本文对国内外大肠癌筛查工作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经验和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不足,对我国大肠癌的筛查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大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姚璐 龚昱达 +3 位作者 张波 高卫东 盛卫忠 孙益红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21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721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5:1;老年组占48.8%,中青年组占51.1%;肿瘤...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21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721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5:1;老年组占48.8%,中青年组占51.1%;肿瘤性371例,粘连性168例,疝70例,堵塞性42例,其他原因70例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嵌顿疝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比15.1%,χ2=22.4,P<0.05),老年组中的肿瘤和嵌顿疝患者住院时间多于中青年组[(15.3±8.6)d比(13.4±6.3)d,t=-2.5,P<0.05;(10.1±6.7)d比(6.4±2.9)d,t二-2.2,P<O.05],肿瘤性肠梗阻限期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少于急诊手术患者[(16±12)d比(18±24)d,t=-0.3,P>0.05].结论肿瘤和肠粘连是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小肠或近端结肠肿瘤性肠梗阻需要急诊手术解除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肠道肿瘤 急诊处理 支架
原文传递
北京市城市社区大肠癌筛查效果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王亚东 曲利园 +8 位作者 关丽征 王贵齐 王芮 彭德银 何晓丽 张凤珍 张建东 郑春燕 吴优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9期1586-1588,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试点社区大肠癌筛查的效果,对整个大肠癌筛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方法选取北京市4个试点社区,按照不同的社区类型分为功能性社区和生活性社区,采取不同的模式开展大肠癌筛查,并对筛查中存在的... 目的了解北京市试点社区大肠癌筛查的效果,对整个大肠癌筛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方法选取北京市4个试点社区,按照不同的社区类型分为功能性社区和生活性社区,采取不同的模式开展大肠癌筛查,并对筛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4个社区符合筛查条件的总人数为32010人,参与筛查的总人数为14978人,筛查率为46.79%;筛查缺失率为15.37%。结论北京市试点社区的大肠癌筛查效果基本令人满意,但筛查工作面临着组织困难,群众筛查依从性低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大肠 流行病学 城市 北京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及其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赵明 王健鹏 +10 位作者 吴沛宏 黄子林 李旺 李传行 姜勇 潘长穿 李雨红 李力人 潘志忠 万德森 徐瑞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587-1592,共6页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意义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2008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RFA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84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生存状况,并对其观察影响远期因素进行多元统计分析...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意义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2008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RFA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84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生存状况,并对其观察影响远期因素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84例患者共计265个瘤灶经BFA治疗后随访1-10年,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7%、7%.对于肝内病变≤4 cm且数目≤3个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31%、16%;〉4 cm/〉3个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96%、21%、0;RFA联合运用化学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3、5年生存率分别为29%、8%,联合应用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达到41个月,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20%.多元分析的结果显示肝内病变数目及大小(P=0.004)、是否联合化疗药物(P=0.004)、化疗时机的选择(P=0.006)、是否合并有肝外转移(P=0.041)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可以取得相对较好临床预后,肝脏肿瘤的大小和数目以及有无肝外转移是RFA治疗远期生存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用化学药物特别是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肠肿瘤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高巍 刘尚梅 +3 位作者 鲁海珍 梁晶 袁燕玲 刘秀云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0-456,共7页
目的探讨肠道不同组织学类型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其中神经内分泌瘤1级(G1级)89例,神经内分泌瘤2级(G2级)13例,神经内分泌癌(G3级)10例(包... 目的探讨肠道不同组织学类型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其中神经内分泌瘤1级(G1级)89例,神经内分泌瘤2级(G2级)13例,神经内分泌癌(G3级)10例(包括小细胞癌3例,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7例),混合型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2例。以SP法对所有标本进行相关免疫组化标志物染色。结果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男女发病比例为1.33:1,肿瘤多位于直肠,以息肉样隆起型肿物为主。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gA、Syn、CD56、NSE、CD57、S100、PGP9.5、AE1/AE3、CK8、CDX2和CEA的阳性率分别为43.O%、97.4%、75.4%、95.6%、72.8%、36.0%、84.2%、91.2%、98.2%、32.5%和31.6%。Syn和cgg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9.1%,Syn、CgA与CD56、CD57以及PGP9.5任一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100%。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92.9%。G1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8.9%;G2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6.9%;7例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中有2例分别于术后12和78个月死亡,2例失访,3例分别随访4、8和10个月,至今无瘤生存;3例小细胞癌中有2例分别于术后8和24个月死亡,1例失访;2例MANEC术后分别随访84和60个月,至今无瘤生存。不同组织学类型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性别比例、原发部位、大体类型、肿瘤大小、合并肿瘤类型、pT分期、血管神经侵犯情况、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以及生存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转移与肿瘤大小(Z=-6.334,P〈0.001)、组织学类型(r=31.175,P〈0.001)和浸润深度(x2=63.567,P〈0.001)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肿瘤的浸润深度是影响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转移的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原文传递
nm23-H1、p53、PCNA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勇 李启明 +2 位作者 路名芝 王夷黎 胡志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nm23-H1、p53、PCNA的表达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4例大肠癌中nm23-H1、p53、PCNA和Ⅳ型原的表达。结果:大肠癌中nm23-H1、p53和PC...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nm23-H1、p53、PCNA的表达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4例大肠癌中nm23-H1、p53、PCNA和Ⅳ型原的表达。结果:大肠癌中nm23-H1、p53和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71.6%、52.7%和81.1%。大肠癌中nm23-H1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5),nm23-H1的表达在Ⅳ型胶原表达不同的肠癌中无明显差异(P>0.05);p53和PCNA过表达与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3和PCNA的表达在Ⅳ型胶原表达不同的肠癌中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5);大肠癌中p53过表达与nm23-H1低表达有关(P<0.01)。结论:实验结果揭示p53基因突变对于nm23-H1基因的失活有一定影响,其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nm23-H1低表达可能仅在大肠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p53过表达可在大肠癌浸润转移过程及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基因表达 NM23-H1 P53 PCNA
下载PDF
耳穴按压配合芳香疗法对大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晨霞 王仲兰 +1 位作者 庄桂学 金昌德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3-625,共3页
目的评价耳穴按压配合芳香疗法对缓解大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35例大肠癌手术患者分为A组33例(耳穴按压配合芳香疗法)、B组33例(耳穴按压)、C组34例(芳香疗法)、D组35例(空白对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组患者不同... 目的评价耳穴按压配合芳香疗法对缓解大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35例大肠癌手术患者分为A组33例(耳穴按压配合芳香疗法)、B组33例(耳穴按压)、C组34例(芳香疗法)、D组35例(空白对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焦虑水平进行测试;记录4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和血压。结果 4组不同测量时间及组间的焦虑评分、血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A组焦虑评分、血压、心率低于B、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和C组焦虑评分、血压、心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焦虑评分、血压、心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按压配合芳香疗法能有效减轻大肠癌手术患者的焦虑,稳定血压和心率,且效果优于单独采用耳穴按压或芳香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贴压 芳香疗法 肠肿瘤 应激
原文传递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21
11
作者 唐永华 陈克敏 +3 位作者 钟捷 吴志远 朱晖 缪飞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并符合Dawson标准的PSIL患者的MSCT资料。结果:32例PSIL病例中,单发生于回肠者23例,空肠6例,十二指肠1例,2例同时发...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并符合Dawson标准的PSIL患者的MSCT资料。结果:32例PSIL病例中,单发生于回肠者23例,空肠6例,十二指肠1例,2例同时发生于空、回肠。根据PSIL患者的CT表现,可分为5型:浸润型(12例)、肠腔动脉瘤样扩张型(10例)、息肉肿块型(2例)、肠系膜型(3例)、混合型(5例)。MSCT表现为病变肠管的黏膜面多连续、较光整,肠壁不规则增厚,以黏膜下层和肌层增厚为主,肠管仍保持一定的扩张度和柔软度,病灶轻-中度强化,且各型PSIL病灶增强前后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例PSIL患者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其对小肠淋巴瘤定位、定性与术后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100%、95%。结论:PSIL的MSCT表现有相对特征性,MSCT小肠造影检查对PSIL术前诊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淋巴瘤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胶囊内镜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卫炜 戈之铮 +2 位作者 高云杰 胡运彪 萧树东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20-823,共4页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诊断小肠肿瘤中的作用及对其治疗的价值。方法收集2002年5月至2007年2月因疑似小肠疾病而行胶囊内镜检查者共358例,对其中疑诊小肠肿瘤者作进一步检查,根据内镜或手术病理结果明确诊断。结果358例中共明确诊断小肠肿...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诊断小肠肿瘤中的作用及对其治疗的价值。方法收集2002年5月至2007年2月因疑似小肠疾病而行胶囊内镜检查者共358例,对其中疑诊小肠肿瘤者作进一步检查,根据内镜或手术病理结果明确诊断。结果358例中共明确诊断小肠肿瘤33例(男14例,女19例),平均年龄(51±17)岁,发现率为9.22%,其中恶性肿瘤23例,占69.70%,良性肿瘤10例,占30.30%。临床表现分别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6例、出血伴腹痛2例、腹痛2例,腹痛伴腹泻1例,腹泻伴出血1例,呕吐1例。良性肿瘤组行手术治疗后原有症状基本消失,恶性肿瘤组2例未行手术治疗,3例行姑息性手术治疗,18例彻底切除病灶。胶囊内镜所提示病变部位与术中发现病灶位置基本吻合。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小肠肿瘤中以恶性者居多。经胶囊内镜明确诊断后将彻底改变对患者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胶囊内镜 诊断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3
作者 叶慧 胡道予 +1 位作者 王秋霞 肖明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手术证实的23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CT表现。并结合三维重组进行观察。结果:良性肿瘤7例,其中平滑肌瘤2例,腺瘤1例,良性间质瘤4例;恶性肿瘤16例,腺癌7例,淋巴瘤3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手术证实的23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CT表现。并结合三维重组进行观察。结果:良性肿瘤7例,其中平滑肌瘤2例,腺瘤1例,良性间质瘤4例;恶性肿瘤16例,腺癌7例,淋巴瘤3例,恶性间质瘤6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重建技术诊断小肠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肠肿瘤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患者首次辅助化疗后症状群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丹丹 乔婷婷 +4 位作者 郑蔚 张苇 王兆国 史艳萍 孙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215-3218,共4页
目的调查对胃肠道肿瘤患者首次辅助化疗后的身心状况起到预测和监测作用的症状和症状群,以制定针对性症状管理策略。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记忆症... 目的调查对胃肠道肿瘤患者首次辅助化疗后的身心状况起到预测和监测作用的症状和症状群,以制定针对性症状管理策略。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SAS)评估患者首次辅助化疗后症状发生情况。患者一般资料以及症状发生率采用相对数表示,各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症状群。结果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3份,有效回收率为95.3%。胃肠道肿瘤患者首次辅助化疗后发生率最高的4个症状分别为:缺乏活力/乏力〔60.1%(86/143)〕、疼痛〔53.8%(77/143)〕、咳嗽〔48.3%(69/143)〕、食欲缺乏〔44.8%(64/143)〕。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发生率≥20.0%的症状(20个)进行分析,得出5个症状群,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1.2%,分别为消化道相关症状群(恶心、呕吐、腹胀),肢体相关症状群(手/脚麻木、刺痛,手臂/腿部肿胀),形象改变症状群(脱发、感到"看起来不像自己"),能量缺乏症状群(体质量下降、吞咽困难、食欲缺乏、呕吐、疼痛),情感-病感相关症状群(担忧、眩晕、烦躁易怒、感到悲伤、精神紧张、难以集中注意力、缺乏活力/乏力、易困),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0.3%、5.6%、10.9%、11.8%、12.6%,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0、0.43、0.73、0.85、0.87。结论消化道相关症状群、肢体相关症状群、形象改变症状群、能量缺乏症状群、情感-病感相关症状群为胃肠道肿瘤患者首次辅助化疗后的主要症状群,为探索有效、实用的胃肠道肿瘤患者症状评估及干预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肠肿瘤 放化疗 辅助 症状和体征
下载PDF
螺旋CT对小肠间质类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15
作者 周建春 傅引弟 +1 位作者 诸伟 沈海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CT对小肠间质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肿瘤的CT资料。结果小肠良性间质肿瘤5例,小肠间质肉瘤11例。CT扫描初诊检出肿瘤16例,定性诊断准确10例。CT主要表现为小肠腔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及肿块... 目的探讨CT对小肠间质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肿瘤的CT资料。结果小肠良性间质肿瘤5例,小肠间质肉瘤11例。CT扫描初诊检出肿瘤16例,定性诊断准确10例。CT主要表现为小肠腔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及肿块内多灶性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有明显不均匀性强化。结论CT是定位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可靠的定性诊断价值,并可为手术治疗提供明确病变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小肠肿瘤 间质肿瘤 影像表现 病理特点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激励式护理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凌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35期4257-4261,共5页
目的 探讨激励式护理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2月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永久性肠造口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7)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 目的 探讨激励式护理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2月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永久性肠造口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7)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激励式护理。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137.84±16.23)分,对照组(126.53±15.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总生活质量(77.98±16.83)分,对照组患者(53.27±19.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激励式护理能够提升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术 肠肿瘤 生活质量 自我护理 永久性肠造口 激励式护理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53例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向晓娟 何友兼 +3 位作者 李宇红 黄慧强 夏忠军 黄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3-447,共5页
背景与目的:胃肠道是淋巴瘤最常见的结外侵犯部位。本文对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各种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980年1月至2000年1月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共53例,均在我院腹部外... 背景与目的:胃肠道是淋巴瘤最常见的结外侵犯部位。本文对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各种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980年1月至2000年1月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共53例,均在我院腹部外科或内科接受手术治疗或化疗并进行随访。应用SPSS10.0软件行生存分析并对各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进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5年总生存率为49.59%,10年预期总生存率为41.33%。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免疫表型(T/B)、有无B症状、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是否升高、临床分期(包括Musschoff和Rohitiner两种分期法)、PS状态、能否完全切除、肠病灶数等因素都与生存密切相关。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治疗模式与总生存期无关。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仅病理免疫表型(T或B细胞型)与总生存期有关。结论: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免疫表型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T细胞性淋巴瘤其临床进程快、疗效及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 手术治疗 免疫表型 肠肿瘤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螺旋CT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18
作者 范国华 钱铭辉 +3 位作者 龚建平 沈钧康 易壁星 张晓东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4例小肠梗阻患者肌注低张剂、口服对比剂后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机械性小肠梗阻59例(其中肠肿瘤17例,炎性病变7例,腹外疝8例,腹内疝5例,肠粘连8例,腹茧...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4例小肠梗阻患者肌注低张剂、口服对比剂后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机械性小肠梗阻59例(其中肠肿瘤17例,炎性病变7例,腹外疝8例,腹内疝5例,肠粘连8例,腹茧症5例,胆石3例,肠套叠3例,肠扭转2例,粪块1例),CT诊断正确55例,诊断符合率93%。麻痹性肠梗阻5例,CT诊断正确3例,诊断符合率为60%。8例绞窄性肠梗阻,7例CT诊断正确,诊断符合率88%。结论:CT判断小肠梗阻的有无以及明确梗阻的部位、原因、程度和肠管缺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诊断小肠梗阻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肠肿瘤 腹部 肠系膜血管闭塞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_(44)水平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许沈华 冯建国 +2 位作者 李德川 牟瀚舟 楼荣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432-435,共4页
目的 为了解肠癌患者外周血(PB)中粘附分子(CD_(44))水平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105例肠癌患者术前PB中CD_(44)水平和免疫细胞亚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与100例正常人PB中CD_(44)%作统计学处理比较。 结果 正常人PB中CD_(... 目的 为了解肠癌患者外周血(PB)中粘附分子(CD_(44))水平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105例肠癌患者术前PB中CD_(44)水平和免疫细胞亚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与100例正常人PB中CD_(44)%作统计学处理比较。 结果 正常人PB中CD_(44)%为46.14±13.41,CD_(44)%与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直肠癌患者PB中CD_44%(54.17±16.62)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外生型癌患者PB中CD_(44)%(55.10±18.52)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肿瘤>4cm~8cm(53.48±16.97)和>9cm(63.67±12.99)患者PB中CD_(44)%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中分化腺癌患者PB中CD_(44)%(51.83±18.15)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分化腺癌患者PB中CD_(44)%(58.31±14.66)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PB中CD_(44)%(53±19.51)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ukesA+B期患者PB中CD_(44)%(51.09±15.83)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期患者PB中CD_(44)%(63.93±13.9)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女性肠癌患者PB中CD_(44)%(55.07±17.17)与正常女性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59岁肠癌患者PB中CD_(44)%(54.76±16.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细胞免疫 流式细胞术 病理学 淋巴转移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一周内症状群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朱宇 王维利 +2 位作者 周利华 王婷 栾贝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568-2572,共5页
目的探索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1周内的症状及症状群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术后第7天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横断面研究方法,利用一般情况问卷、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SAS)对... 目的探索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1周内的症状及症状群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术后第7天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横断面研究方法,利用一般情况问卷、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SAS)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84份,回收有效问卷79份,有效回收率为94.0%。发生率前10位的症状依次是体质量下降(97.5%,77/79)、口干(96.2%,76/79)、疼痛(91.1%,72/79)、冒汗(84.8%,67/79)、精力不足(78.5%,62/79)、咳嗽(69.6%,55/79)、入睡困难(67.1%,53/79)、昏昏欲睡(51.9%,41/79)、腹胀(48.1%,38/79)、紧张(40.5%,32/79)。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精力不足与体质量下降、口干、疼痛、冒汗、咳嗽、入睡困难、昏昏欲睡、紧张,冒汗与口干、疼痛、入睡困难、昏昏欲睡、腹胀,疼痛与入睡困难、昏昏欲睡、紧张,紧张与咳嗽、入睡困难、腹胀,口干与体质量下降、入睡困难,咳嗽与腹胀分别呈正相关(P<0.05)。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共有6个症状群,分别为疾病行为症状群、困惑症状群、消化道症状群、手术相关症状群、疼痛相关症状群和其他症状群,总方差贡献率为56.54%,各症状群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6.65%、8.02%、6.81%、5.78%、4.78%、4.50%,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3、0.72、0.82、0.57、0.61、0.51。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1周内存在多个症状群,即疾病行为症状群、困惑症状群、消化道症状群、手术相关症状群、疼痛相关症状群和其他症状群,针对症状群的干预模式可能产生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肠肿瘤 症状群 手术后期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