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多发伤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乔治 黎沾良 +5 位作者 李基业 林洪远 邓群 陆连荣 吕艺 黎君友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肠道细菌移位发生情况及其与感染并发症和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SICU)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6例〔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分别于伤后2、24和48h采集外周血,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肠道细菌移位发生情况及其与感染并发症和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SICU)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6例〔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分别于伤后2、24和48h采集外周血,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全血中细菌DNA,进行血细菌培养,检测血浆D乳酸及脂多糖(LPS)水平。所有患者均观察30d以监测感染并发症。检测63例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血D乳酸和LPS水平作为对照。结果严重多发伤后2h即可从血中检测出细菌DNA,共有10例患者细菌DNA检测PCR阳性(62.50%)。PCR阳性者脓毒症发病率为100.00%,PCR阴性者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1)。脓毒症患者PCR阳性率为100.00%,无脓毒症患者PCR阳性率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1)。脓毒症患者中70.00%发现有明确部位的感染并发症,无脓毒症患者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现感染灶的患者全部PCR阳性。血细菌培养阳性率18.75%,显著低于PCR阳性率(62.50%,P<0.01)。所有PCR阳性结果中大肠杆菌DNA阳性率占70.00%(7/10例)。所有患者血浆D乳酸及LPS含量均明显升高,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4,P<0.01)。结论严重多发伤后早期(伤后2h)即可发生肠道细菌移位,以大肠杆菌为主。PCR方法检测血中细菌DNA能准确反映肠道细菌移位并预告感染和脓毒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肠道细菌移位 聚合酶链反应 脓毒症 临床研究 脂多糖 大肠杆菌
下载PDF
谷氨酰胺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氨基酸代谢、细菌移位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朱妍 王志勤 林兆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47-349,352,共4页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氨基酸代谢、细菌移位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纳入研究,根据营养支持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谷氨酰胺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氨基酸代谢、细菌移位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纳入研究,根据营养支持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谷氨酰胺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接受完全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氨基酸代谢、肠道细菌移位以及炎症反应。结果:(1)氨基酸代谢:观察组的血清赖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肠道细菌移位:观察患者粪便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目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酵母菌数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炎症反应:观察组血清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人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有助于预防肠道细菌移位、改善氨基酸代谢、缓解炎症反应,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理想的支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谷氨酰胺 氨基酸代谢 肠道细菌移位 炎症反应
下载PDF
Influence of splanchnic vascular infusion on the content of endotoxins in plasma and the translocation of intestinal bacteria in rats with acute hemorrhage necrosis pancreatitis 被引量:15
3
作者 Qin RY Zou SQ +1 位作者 Wu ZD Qiu FZ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77-580,共4页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ath of the patient with acute hemorrhage necrosis pancreatitis (AHNP) is pancreatic infection and multi-organ failure caused by endotoxemia and intestinal bacterial translocation[1-7]. Howev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ath of the patient with acute hemorrhage necrosis pancreatitis (AHNP) is pancreatic infection and multi-organ failure caused by endotoxemia and intestinal bacterial translocation[1-7]. However, the pathogenesis of endotoxemia and intestinal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remains a question[8-10]; moreover, no effective method of prevention and cure for it has been found till now[11 -15]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fused low dose dopamine and low molecular weight dextran through the catheters to abdominal aorta and portal vein, and observed its influence on the endotoxin concentration in plasma and the rate of translocation of intestinal bacteria in AHNP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hemorrhage NECROSIS PANCREATITIS microcirculation/splanchnic organ endotoxins/plasma intestinal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下载PDF
茵陈蒿汤治疗脓毒症相关肝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润华 陈娇 +3 位作者 高戎 陈王凯 时良玺 阚民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在治疗脓毒症相关肝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脓毒症相关肝损伤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茵陈蒿汤治疗组...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在治疗脓毒症相关肝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脓毒症相关肝损伤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茵陈蒿汤治疗组,每组20例。常规治疗对照组按照2012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进行标准治疗,包括抗感染、液体复苏、眦管活性药物等及其他对症治疗;茵陈蒿汤治疗组杠标准治疗基础上鼻饲茵陈蒿汤(茵陈18g,栀子9g,生大黄9g),每日1剂,连续使用7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d和7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肝功能、腹腔内压、肠内营养热仁数、痰培养和尿培养情况、肠道菌群移位率,治疗终点的实际病死率、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单因素分析影响脓毒症并发肝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治疗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腹内压均较治疗前降低,肠内营养热k/体质量比值较治疗前升高,且以茵陈蒿汤治疗组治疗后7d反映器官功能损伤各项指标的变化较常规治疗对照组更湿著[AST(U/L)102.5±12.6比175.4±18.5,ALT(U/L)127.6±15.5比180.9±16.3,TBil(mmol/L)15.7±3.6比23.0±4.7.DBil(mmol/L)6.9±3.4比9.2.±3.5,腹内压(mmHg,1mmHg=0.133kPa)10.6±2.5比14.4±2.1;肠内营养热书/体质量(kJ/kg)比值106.69±15.90比63.60±14.64,均P〈0.05];菌陈蒿汤治疗组的肠道菌群移位率[25.0%(5/20)比55.0%(11/20)]、实际病死率/预期病死率[(0.50±0.03)%比(0.86±0.07)%]、ICU住院时间(t1:20.2±5.9比28.9±8.2)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均P〈0.05)。Pear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汤 脓毒症 肝损伤 肠道菌群移位 肠内营养 病死率
下载PDF
宫入菌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肠道细菌移居的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吴恺 王冰娴 王兴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8期883-886,共4页
目的观察官入菌(米雅 BM)对实验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肠道细菌移居的影响。方法 SD 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ANP 组和 ANP 米雅BM 处理组,ANP 大鼠模型制备采用胰胆管内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观察胰腺及肠道病理形态学改变,血清淀... 目的观察官入菌(米雅 BM)对实验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肠道细菌移居的影响。方法 SD 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ANP 组和 ANP 米雅BM 处理组,ANP 大鼠模型制备采用胰胆管内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观察胰腺及肠道病理形态学改变,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变化,血清内毒素水平,脏器细菌培养,肠道细菌菌群变化及肠道 sIgA 含量。结果 ANP 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活性为(9091±1901)nkat·L^(-1),(1677±391)nkat·L^(-1),较对照组[(2588±291)nkat·L~(-1),(121±30)nkat·L^(-1)]明显增高,P<0.05;米雅 BM 处理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分别为(5528±1195)nkat·L^(-1),(495±129)nkat·L~(-1),较 ANP 组显著下降,P<0.05.米雅 BM 处理组血清内毒素水平为(0.039±O.011)EU·L~(-1),较 ANP 组[(0.067±0.012)Eu·L^(-1)]显著降低,米雅 BM 能显著纠正业已紊乱的肠道菌群,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抑制过度繁殖的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生长,显著提高肠粘膜双歧杆菌/大肠杆菌(1.96±0.21 vs 1.53±0.31),从而控制肠道细菌移居,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下降(37.5% vs 80%),肠道 sIgA 含量在 ANP组为(42±18)pg/g,而米雅 BM 处理组[(20±4)pg/g]低于 ANP组,米雅 BM 能显著减轻胰腺及肠道粘膜病理形态损害。结论米雅 BM 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紊乱,保护肠粘膜屏障,控制 ANP 状态下肠道细菌和毒素移居,从而改善 ANP 肠道及胰腺病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肠道细菌移居 宫入菌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惠雨 聂宁 周荣(审校)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738-742,共5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死率高,可伴有多脏器损伤,肠道是最晚修复的损伤器官。肠道不仅可以吸收营养物质,也可以抵御外来有害物质,肠黏膜屏障可阻断肠腔和人体内部组织,有效防止肠道外来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死率高,可伴有多脏器损伤,肠道是最晚修复的损伤器官。肠道不仅可以吸收营养物质,也可以抵御外来有害物质,肠黏膜屏障可阻断肠腔和人体内部组织,有效防止肠道外来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可能性。SAP可引起肠道缺血和缺氧,机体炎症反应也可破坏肠黏膜屏障,引起肠道细菌移位并损伤肠道功能,加速SAP的进展。本文检索大量SAP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SAP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机制,以期为SAP肠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黏膜屏障 肠道细菌移位
原文传递
间歇低氧对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发生及肠系膜淋巴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前程 王红阳 +5 位作者 董爱英 付爱双 张盼盼 戈艳蕾 朱晓颖 张倩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观察间歇低氧对肠道细菌移位及肠系膜淋巴结(MLN)结构的影响,探索其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er大鼠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2只,实验期间两组以相同条件饲养,实验组模拟睡眠呼吸暂停给予间歇低氧处理。实验开始... 目的观察间歇低氧对肠道细菌移位及肠系膜淋巴结(MLN)结构的影响,探索其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er大鼠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2只,实验期间两组以相同条件饲养,实验组模拟睡眠呼吸暂停给予间歇低氧处理。实验开始后第2、4周的最后1天,使用20%乌拉坦按照0.7 ml/100 g剂量麻醉大鼠,剖腹后无菌方式取MLN及距回盲瓣2 cm以上的小肠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微观结构,MLN无菌研磨液进行病原学培养,以ELISA法检测研磨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MDA)及活性氧(ROS),评估氧化应激反应程度;采集中心静脉血液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评估肠道黏膜损伤程度。结果实验组大鼠MLN及其对应小肠肠管均有损伤,随着间歇低氧时间的延长,光镜下可见:MLN生发中心数目显著减少,体积减小,皮质髓质融合加重,面积比下降,肠管组织表现出肠上皮受损严重,通透性增高,黏膜水肿,肠绒毛高度、厚度、面积及隐窝深度明显下降等。第4周实验组大鼠MLN厌氧状态下培养出产气荚膜梭菌,证实出现肠道细菌移位。第2周对照组大鼠MLN组织的ROS、SOD及MDA含量分别为(177±9)U/ml、(5.20±0.43)U/ml及(0.95±0.22)nmol/ml,第4周对照组为(176±9)U/ml、(5.19±0.43)U/ml及(0.93±0.16)nmol/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实验组大鼠MLN组织ROS[(284±13)U/ml]、MDA[(2.30±0.34)nmol/ml]明显高于第2周[(217±21)U/ml、(1.17±0.24)n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OD变化情况不明显[(5.98±0.43)、(5.99±0.43)U/ml,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MLN组织ROS、SOD及MDA含量均较同周期对照组大鼠有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大鼠在第2、4周血清DA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实验组大鼠肠道黏膜损伤程度较对照组严重。结论低氧暴露可加重大鼠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程度,随着间歇低氧时间逐渐延长,大鼠肠道黏膜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低氧 肠系膜淋巴结 肠道细菌移位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胃癌根治手术后行抗菌药物治疗对患者肠道细菌移位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刚 李涛 刘玉芳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手术后抗菌药物治疗对患者肠道细菌移位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10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分为实验组(n=50例,抗菌药物治疗)和自然恢复组(n=50例,无抗菌药物治...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手术后抗菌药物治疗对患者肠道细菌移位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10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分为实验组(n=50例,抗菌药物治疗)和自然恢复组(n=50例,无抗菌药物治疗)。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肠道菌群数目、肠黏膜通透性指标、应激水平、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血浆谷氨酰胺(Gln)含量以及胃肠动力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中细菌DNA检测种类数目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血液中细菌DNA、肠道菌群数目、肠黏膜的通透性、应激水平、血浆D-乳酸、DAO水平、血浆Gln含量以及肠动力间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血液细菌培养阳性数目为0,自然恢复组为14.0%;实验组患者术后肠道菌群数目情况优于自然恢复组(P<0.05),且乳果糖/甘露醇(L/M)值和血浆内毒素(LPS)值显著增加;自然恢复组的白细胞总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较实验组高(P<0.05)。另外,实验组排气时间、腹泻时间、因腹泻用药次数均少于自然恢复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低于自然恢复组(1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肠黏膜受损时,细菌移位会导致肠道感染的发生,而腹部外科手术后早期会引发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细菌感染,改善肠道黏膜通透性,促进机体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抗菌药物 肠道细菌移位 肠黏膜屏障功能
原文传递
肝硬化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与防治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黄文豹 刘寿荣 娄国强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7,共3页
肝硬化后易并发内毒素血症、细菌及真菌感染,肠道细菌移位是其并发感染,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发现,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是发生肠道细菌移位的主要机制。预防和纠正肠道菌群... 肝硬化后易并发内毒素血症、细菌及真菌感染,肠道细菌移位是其并发感染,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发现,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是发生肠道细菌移位的主要机制。预防和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加强肠道营养支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能有效防治肠道细菌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肠道细菌移位 防治进展
下载PDF
伴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海燕 吴婷 杨琳娜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建立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模型,观察比较伴或不伴高脂血症SAP大鼠的内毒素水平及细菌移位情况,以了解肠源性感染在伴有高脂血症SAP中的地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正常组、高脂血症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 目的建立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模型,观察比较伴或不伴高脂血症SAP大鼠的内毒素水平及细菌移位情况,以了解肠源性感染在伴有高脂血症SAP中的地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正常组、高脂血症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建立大鼠高脂血症及大鼠SAP模型,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大鼠血清淀粉酶及三酰甘油、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取标本(门静脉血、腹水、肠系膜淋巴结及回盲末端肠管)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其菌种并计算细菌移位率。结果SAP组及HSAP组胰腺组织病理见明显的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出血、坏死等改变,评分值较正常组有显著升高(P<0.05),其中HSAP组胰腺组织坏死程度较SAP组严重,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组血清TG值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HSAP组血清TG值较SAP组升高(P<0.05);SAP组血清AMS值、血内毒素水平及细菌移位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HSAP组血清AMS值较SAP组明显降低(P<0.05),HSAP组血内毒素水平及细菌移位率较SAP组升高(P<0.05);SAP组及HSAP组各标本移位细菌种类与肠管相同。结论伴或不伴高脂血症SAP大鼠在发病早期均可发生肠道黏膜损伤、内毒素血症和细菌移位,伴有高脂血症SAP组较单纯SAP组更易发生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肠源性感染有可能是其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道细菌移位 大鼠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肠道细菌易位特征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剑 罗祖金 +3 位作者 赵娜 刘霁尘 曹志新 陈云凤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6期593-596,共4页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肠道细菌易位特征。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设为A组(脓毒症组),另外选取同期收治的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肠道细菌易位特征。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设为A组(脓毒症组),另外选取同期收治的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设为B组(非脓毒症组)。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取胰腺周围渗液行细菌培养,并对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另外对比两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Fas、sFas、淋巴细胞凋亡等指标差异。结果A组共计培养出细菌12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2.54%(104/126),革兰阳性菌17.46%(22/126);B组共计培养出细菌1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0.56%(87/108),革兰阳性菌19.44%(21/108)。A组PCT、CRP、IL-2、IL-6、IL-1β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Fas、sFas、淋巴细胞凋亡各项指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因炎症因子高表达、免疫抑制、肠屏障功能障碍出现肠道细菌易位,并继发脓毒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细菌易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脓毒症 炎症 免疫
下载PDF
肥胖相关的内毒素血症对男性性腺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春辉 陕文生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3期9-13,共5页
肥胖是影响人口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可造成包括性腺功能低下等的男性生殖健康疾病。通过收集近期的一些研究资料,我们发现造成男性性腺功能受损的发生机制除了雌激素代谢异常、瘦素抵抗及炎症细胞因子对下丘脑-垂体轴的直接抑制作... 肥胖是影响人口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可造成包括性腺功能低下等的男性生殖健康疾病。通过收集近期的一些研究资料,我们发现造成男性性腺功能受损的发生机制除了雌激素代谢异常、瘦素抵抗及炎症细胞因子对下丘脑-垂体轴的直接抑制作用,还包括肠道因素对性腺功能及生育力造成的损害。究其成因,主要是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而出现肠内细菌易位侵入循环系统,诱发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并引起氧化应激,损害睾丸Leydig细胞与生殖细胞功能。益生菌可减少肠道细菌易位,从而减轻或消除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对睾丸组织的损害,提升性腺功能。但益生菌的疗效尚未被广泛认可,针对肥胖男性这一群体,开展更为具体的临床用药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肠道细菌易位 内毒素血症 男性性腺功能低下 益生菌
下载PDF
大成汤对大鼠全身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孟令权 李东 +5 位作者 余宏男 文海斌 陈俊红 刘创建 姜杉 王增立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1128-1131,共4页
目的通过组织细菌定量、血浆内毒素含量测定,评价中药大成汤对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细菌移位、肠源性脓毒症发生的作用。方法将24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大成汤治疗组,每组8只,股静脉抽血检测内毒素水平,无菌条件下取... 目的通过组织细菌定量、血浆内毒素含量测定,评价中药大成汤对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细菌移位、肠源性脓毒症发生的作用。方法将24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大成汤治疗组,每组8只,股静脉抽血检测内毒素水平,无菌条件下取十二指肠中段、空肠中段、结肠中段、肠系膜淋巴结、肝脏、脾脏、胰腺进行组织匀浆和细菌培养、定量。结果实验对照组大鼠静脉血中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大成汤组(P<0.05);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组织的细菌定量在大成汤与实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不全;大成汤对防治内源性细菌移位、肠源性脓毒症有一定作用;细菌移位主要是通过淋巴而不是通过血液途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成汤 肠道细菌移位 组织细菌定量 内毒素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时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瞿志军 余希 +3 位作者 赵蔚 庄桂龙 李国航 邝建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时细菌移位的发生情况及检测技术。方法:将50例肝硬化患者按照SIRS诊断标准分为SIRS组和无SIRS组。应用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和腹水中细菌DNA阳性率,并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时细菌移位的发生情况及检测技术。方法:将50例肝硬化患者按照SIRS诊断标准分为SIRS组和无SIRS组。应用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和腹水中细菌DNA阳性率,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尿乳果糖(L)/甘露醇(M)比值以及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水平。结果:SIRS组患者外周静脉血和腹水中细菌DNA PCR阳性率高于无SIRS组(P<0.01)。PCR阳性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I/M)水平高于PCR阴性组(P<0.01),SIRS组内毒素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水平高于无SIRS组(P<0.01)。PCR阳性组患者外周血TNF-α、IL-6、IL-8阳性率显著高于PCR阴性组(t=3.24、4.37、2.89;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SIRS与肠道细菌移位密切相关,细菌DNA 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有助于诊断早期肠道细菌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肠道细菌移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16SrRNA基因测序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江娅 刘寿荣 武瑞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10期132-136,共5页
目的观察大黄煎液联合谷氨酰胺能否减少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发生并探讨其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A组),大黄防治组(B组),谷氨酰胺(Gln)防治组(C组),大黄联合谷氨酰胺防治组(D组),对照组(E组)。A、B、C... 目的观察大黄煎液联合谷氨酰胺能否减少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发生并探讨其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A组),大黄防治组(B组),谷氨酰胺(Gln)防治组(C组),大黄联合谷氨酰胺防治组(D组),对照组(E组)。A、B、C、D组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GalN)建立急性肝衰竭(AHF)大鼠模型。造模前两天,B组予大黄煎液灌胃,C组予Gln溶液灌胃,D组予大黄煎液和Gln溶液灌胃,A组和E组予生理盐水灌胃作为对照。造模4天后处死动物,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细菌易位及平均组织含菌量的情况,观察回肠组织学改变,测量回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结果 D组肠系膜淋巴结易位率(50%)明显低于A组(100%)(P<0.05),D组亦低于B组(63.6%)、C组(60%)(P>0.05)。D组肠系膜淋巴结平均组织细菌含量(1.80±2.31)×103CFU/g低于A组(10.54±4.08)×103CFU/g(P<0.01),但与B组(3.59±3.80)×103CFU/g、C组(3.12±3.54)×103CFU/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肠绒毛高度1.77±0.14μm显著高于B组1.23±0.92μm(P<0.01)和C组1.45±0.13μm(P<0.01)。D组的肠隐窝深度1.46±0.15μm显著高于B组0.92±0.11μm(P<0.01)和C组1.15±0.13μm(P<0.01)。结论大黄能护肝降酶退黄,改善肠道微循环,谷氨酰胺具有保护肝脏、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等作用。大黄联合谷氨酰胺能改善AHF大鼠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对AHF大鼠肠道细菌易位具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谷氨酰胺 急性肝衰竭 肠道细菌易位
下载PDF
大蒜素对新生乳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16
作者 牛志民 徐自超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考察大蒜素对新生乳鼠肠道细菌移位的作用。方法乳鼠140只随机分为10组:0,1,7,14,28 d空白对照组和0,1,7,14,28 d大蒜素组,每组14只。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03 mL/g,1次/d;大蒜素组腹腔注射大蒜素注射液0.005 mg/g,1... 目的考察大蒜素对新生乳鼠肠道细菌移位的作用。方法乳鼠140只随机分为10组:0,1,7,14,28 d空白对照组和0,1,7,14,28 d大蒜素组,每组14只。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03 mL/g,1次/d;大蒜素组腹腔注射大蒜素注射液0.005 mg/g,1次/d。0 d组在出生后即处死,其余各组均在各时间点末次给药后20 min处死乳鼠并收集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蒜素连续28 d后,新生乳鼠体重显著增加(P<0.05),G+球菌和G-杆菌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乳酸杆菌的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肠系膜淋巴结、肝和脾的细菌浓度显著降低(P<0.05),细菌检出的阳性器官数也略低。结论大蒜素有助于建立新生乳鼠肠道细菌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新生乳鼠 肠道细菌移位
下载PDF
选择性肠道去污染对创伤性截瘫家兔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17
作者 窦畅 聂海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肠道去污染(SDD)在改善截瘫家兔肠道细菌移位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截瘫家兔模型,应用PTA方案对截瘫家兔SDD处理4天后采集门静脉血和外周血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及DNA检测。结果对照组家兔门静脉血14例、外周血9例细菌... 目的探讨选择性肠道去污染(SDD)在改善截瘫家兔肠道细菌移位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截瘫家兔模型,应用PTA方案对截瘫家兔SDD处理4天后采集门静脉血和外周血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及DNA检测。结果对照组家兔门静脉血14例、外周血9例细菌培养阳性;而处理组门静脉血、外周血细菌培养阳性者分别仅为3例、6例,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细菌菌株鉴定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占88%)。对照组全部截瘫家兔门静脉血均检测出细菌DNA,而处理组仅有8例检测出(P<0.001);外周血细菌DNA检测阳性在处理组有6例、对照组16例(P=0.001)。结论 SDD处理截瘫家兔可明显减轻肠道细菌移位,是一种安全、经济的预防肠源性感染的有效治疗手段,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肠道去污染 创伤性截瘫 肠道细菌移位 家兔
下载PDF
大黄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91
18
作者 陈晓理 冉瑞图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418-421,共4页
为探讨大黄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效果和机理,作者采用脱氧胆酸胰管注入法制备成大鼠坏死性胰腺炎模型,术后每8小时分别经口饲喂10%的大黄汤剂1.5ml(治疗组,n=8)或生理盐水1.5ml(对照组,n=9)。模拟手术组(模... 为探讨大黄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效果和机理,作者采用脱氧胆酸胰管注入法制备成大鼠坏死性胰腺炎模型,术后每8小时分别经口饲喂10%的大黄汤剂1.5ml(治疗组,n=8)或生理盐水1.5ml(对照组,n=9)。模拟手术组(模拟组,n=8)大鼠仅胰管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术后48小时处死动物。分别测定肠运动,血内毒素和淀粉酶水平,并做肠系膜淋巴结和胰腺的细菌培养。结果:对照组中5只大鼠(5/9),治疗组中1只大鼠(1/8)在实验期内死亡,模拟组无死亡;对照组较模拟组有显著的肠运动抑制,而治疗组较对照组肠运动明显改善;对照组大鼠的血内毒素(61.36±28.30pg/L)明显高于治疗组(5.41±3.58pg/L,P<0.001);模拟组大鼠无明显的内毒素血症;对照组的淋巴结(4/4)和胰腺(4/4)细菌培养均阳性,而治疗组中淋巴结和胰腺仅各1份(1/7)培养阳性,模拟组的淋巴结和胰腺培养均阴性。以上结果说明大黄通过促进肠运动,能防治坏死性胰腺炎时的细菌移位,避免胰腺感染,改善坏死性胰腺炎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胰腺炎 肠菌移位 大黄 中医药疗法 胰腺炎
下载PDF
选择性消化道去污联合谷氨酰胺预防兔背驮式肝移植肠道细菌易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立 李铸 +1 位作者 冉江华 陈刚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消化道去污(SDD)联合谷氨酰胺(Gln)对兔原位背驮式肝移植肠道细菌易位及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建立兔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模型30例,受体兔被随机均分为SDD组、SDD+Gln组及对照组。SDD组给予含妥布霉素、多黏菌素E及... 目的观察选择性消化道去污(SDD)联合谷氨酰胺(Gln)对兔原位背驮式肝移植肠道细菌易位及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建立兔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模型30例,受体兔被随机均分为SDD组、SDD+Gln组及对照组。SDD组给予含妥布霉素、多黏菌素E及制霉菌素的乳剂处理;SDD+Gln组在SDD的基础上加以Gln;对照组仅建立移植模型。各组分时段抽取门静脉血,获取回肠组织标本及术后肺组织标本,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变化、门静脉血细菌易位及术后肺部感染情况。结果门静脉阻断15、30、45min及术后30h SDD+Gln组回肠壁毛细血管混合切面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和SDD组(P<0.05)。门静脉阻断前SDD+Gln组回肠绒毛长度较对照组(P<0.05)和SDD组(P<0.05)长,在门静脉阻断45min时段对照组超过SDD+Gln组(P<0.05)和SDD组(P<0.05),术后又回返至术前状态(P<0.05,P<0.01)。门静脉阻断45min和术后30h时段SDD+Gln组及SDD组门静脉血细菌培养阳性者少于对照组(P<0.05,P<0.01)。SDD+Gln组及SDD组术后肺部感染者也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Gln对肠黏膜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营养作用,与SDD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门静脉阻断期间及术后肠道细菌易位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背驮式肝移植 肠道细菌易位 选择性消化道去污 谷氨酰胺 手术后肺炎
下载PDF
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粘膜通透性及细菌移位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颖 方喜 吴俊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12期945-949,共5页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胰腺炎肠粘膜通透性及细菌移位的影响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和肠内营养(EN)组,分别应用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2组临床数据、生化指标的...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胰腺炎肠粘膜通透性及细菌移位的影响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和肠内营养(EN)组,分别应用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2组临床数据、生化指标的改变以及并发症、感染率、死亡率、住院天数及费用,同时比较外周血中血浆谷氨酰胺浓度、全血细菌DNA和尿中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结果:2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显著升高(P<0.05);血糖、血淀粉酶明显降低(P<0.05)。PN组病程后期的IgA较早期明显降低(P<0.05);EN组无明显变化。并发症、感染率、死亡率、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等方面,EN组均低于PN组(P<0.05)。EN组的血浆谷氨酰胺浓度高于PN组(P<0.01),EN组病程后期L/M比值及外周血中细菌DNA阳性率低于PN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对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急性胰腺炎 肠粘膜通透性 细菌移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