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间治理模式论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郑先武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1-120,158-159,共30页
区域间主义作为特定国际区域之间制度化的关系和国际关系中的一种新现象,已在区域、跨区域和全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构成兴起中的多层次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将基于区域间主义实践的区域间治理视作一种全球治理新模式... 区域间主义作为特定国际区域之间制度化的关系和国际关系中的一种新现象,已在区域、跨区域和全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构成兴起中的多层次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将基于区域间主义实践的区域间治理视作一种全球治理新模式,就其形成、行为体、基础条件和可能路径等核心议题提出一些带有综合性的看法。首先,区域间治理作为后冷战时期迅速发展的区域主义治理的一种延伸和拓展,是国家和区域行为体对全球化和区域化的一种双重的现实回应。这使得区域间治理实际上是特定区域内部和外部的协同治理,即一种双重治理进程。其次,区域间治理进程是国家和非国家等多元行为体共同推动的,但大国和区域政府组织是推动这一进程的核心行为体,即"领导者"。再次,区域间治理的启动和持续运行需要权力、利益和认同的共同基础,其具体体现分别是权力平衡、利益共享和认同强化,它们在互动和互构中共同形成区域间治理所必需的物质和观念上的条件。最后,区域间主义所特有的制度建设、规范扩散和议程设置等功能通过在区域内部和外部所发挥的双重效应,为区域间治理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可能路径。由此,区域间治理的核心行为体、基础条件和可能路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区域间治理研究的一种综合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主义 区域政府组织 区域大国 区域间治理 全球治理
原文传递
地区间主义的两种形式——基于欧盟与中国对非地区间合作经验的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周玉渊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1-43,155-156,共23页
地区间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地区间制度设计在促进合作上的适用性。制度化与论坛化是当前地区间合作中的两种主要形式,这两种制度选择的区别体现在结构平衡、施动方向、互动结果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制度适用性上。作者提出:在制度化的地区... 地区间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地区间制度设计在促进合作上的适用性。制度化与论坛化是当前地区间合作中的两种主要形式,这两种制度选择的区别体现在结构平衡、施动方向、互动结果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制度适用性上。作者提出:在制度化的地区间合作中,强势的一方因为缺乏足够的回应或制衡,将导致其倡议和政策制定主要从自身角度出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政策和举措的适用性。而在论坛化的地区间合作中,平衡和双向的互动以及合作的意愿能够增加最后的政策和举措的适用性。欧盟推动的对非制度化地区间合作与中非合作论坛推动的论坛化地区间合作是当今地区间主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对欧盟与中国的对非地区间合作的比较研究发现,适用性的制度设计应该建立在地区间结构平衡、双向互动和强烈的政治意愿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间主义 欧盟 非洲 中非合作论坛
原文传递
东亚区域间主义:理论与现实 被引量:14
3
作者 肖斌 张晓慧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2-48,共17页
作为国际治理结构的一部分,东亚的区域间主义在解决当代国际关系中日益增多的跨区域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经验和理论层面对区域间主义的概念、形式进行了梳理,扩大了对东亚区域间主义的理论认识。通过相关理论分析,本文认为权力... 作为国际治理结构的一部分,东亚的区域间主义在解决当代国际关系中日益增多的跨区域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经验和理论层面对区域间主义的概念、形式进行了梳理,扩大了对东亚区域间主义的理论认识。通过相关理论分析,本文认为权力平衡、利益共享、地区身份建构等因素直接推动了东亚区域间主义的发展,但东亚区域间主义仍然处于考验之中,其发展还取决于诸多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区域间主义 国际治理
原文传递
地区间主义研究:成就与缺失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天祥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1,共27页
地区间主义是国际关系的新实践,同时也正在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新领域。国外学术界围绕地区间主义的内涵与外延、动力与功能以及其与地区主义和多边主义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尽管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仍在相当程度上延续着西方的议... 地区间主义是国际关系的新实践,同时也正在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新领域。国外学术界围绕地区间主义的内涵与外延、动力与功能以及其与地区主义和多边主义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尽管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仍在相当程度上延续着西方的议程,然而也有部分学者试图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上做出超越。就该议题的未来发展而言,比较分析和理论化应当是两大基本趋势。而对中国学者来说,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把握地区间主义研究的共性与个性,并善于从已有的研究议程中提炼出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战略需求的新的议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间主义 双边地区间主义 跨地区主义 地区主义 多边主义
原文传递
欧盟的东亚战略——地区间主义视角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娜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9-154,共26页
欧盟与东亚是世界上极为重要的两个地区,地区间关系由不对称发展为比较平衡的状态,双边交往相对正式和规范,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拓展。随着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欧盟逐渐将东亚视为对外战略重点。欧盟的东亚战略历经多次调整,在自身... 欧盟与东亚是世界上极为重要的两个地区,地区间关系由不对称发展为比较平衡的状态,双边交往相对正式和规范,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拓展。随着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欧盟逐渐将东亚视为对外战略重点。欧盟的东亚战略历经多次调整,在自身定位、合作领域、合作方式与对华态度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渐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独立战略。以地区间主义理论框架审视欧盟与东亚的交往和联系,能够更加深刻地考察两地区之间的互动模式。导致欧盟与东亚互动模式发生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全球与地区生产网络的变迁、国际资本流动的转向、地区间力量对比的改变以及欧盟自身的"能力—期望"效用。地区间主义视角下的欧盟东亚战略揭示了在国际行为体实力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欧盟不断调整自身在东亚地区的角色定位和利益诉求,侧重经济兼顾安全、重视地区大国与次区域行为体、实施有别于美国的东亚政策、配合欧盟的全球战略目标,努力探索最符合欧盟利益且最适合欧盟发挥作用的东亚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东亚战略 地区间主义 政策转移
原文传递
地区间主义视角下欧盟印太战略的功能目标及其限度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春荣 王晓彤 《南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54,共23页
地区间主义是欧盟发展对外关系、开展多边外交的一种创新形式,欧盟印太战略是地区间主义在印太地区的新实践。在地区间主义的功能框架下考察欧盟印太战略,基本可以认为它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平衡印太地区大国关系、推进欧盟与印太地区间合... 地区间主义是欧盟发展对外关系、开展多边外交的一种创新形式,欧盟印太战略是地区间主义在印太地区的新实践。在地区间主义的功能框架下考察欧盟印太战略,基本可以认为它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平衡印太地区大国关系、推进欧盟与印太地区间合作的制度建设、推动欧盟和印太地区国际关系合理化、提升欧盟的议程设置能力以及强化集体认同等作用。但是,由于欧盟内部结构和决策过程的限制、成员国的立场和利益分歧、欧盟与印太地区国家合作关系的不对称性以及欧盟与印太地区的制度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欧盟在实现其印太战略目标上存在限度。未来,欧盟将从自身利益出发实施印太战略、谋求更大的自主权,同时作为盟友继续配合美国在印太地区的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印太战略 地区间主义 地区间合作 欧美关系
原文传递
地区主义演进和中亚的“新黄金时代”
7
作者 肖斌 张晓慧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3期16-24,83,84,88,89,共13页
以“C5+1”机制为特征的区域间合作已成为中亚国家对接国际体系的主要形式,而在中亚历史上出现的“黄金时代”就与区域间合作密不可分。本文借助中亚与阿拉伯世界关系,讨论了区域间主义与中亚地区主义的相互影响,分析了地区主义的演进路... 以“C5+1”机制为特征的区域间合作已成为中亚国家对接国际体系的主要形式,而在中亚历史上出现的“黄金时代”就与区域间合作密不可分。本文借助中亚与阿拉伯世界关系,讨论了区域间主义与中亚地区主义的相互影响,分析了地区主义的演进路径,透过历史的多棱镜可以看到,包容开放是中亚地区主义获得成功的有效路径,这也是中亚发展区域间主义的基本条件。但是,在构建包容开放的地区主义进程中,中亚国家将面临诸多挑战。解决好上述挑战,中亚国家就能早日走向区域性的繁荣发展之路,并进入中亚的“新黄金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地区主义 演进 区域间主义 “新黄金时代”
下载PDF
地区间主义视角下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的合作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翠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59,共12页
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的制度合作是欧盟主导下的南北型的地区间主义。现阶段的互动进程充分体现了地区间主义是欧盟实现其全球战略的工具。地区间主义的首要功能是对美国单极霸权的制度制衡。欧盟的外交目标还包括通过地区间主义的"... 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的制度合作是欧盟主导下的南北型的地区间主义。现阶段的互动进程充分体现了地区间主义是欧盟实现其全球战略的工具。地区间主义的首要功能是对美国单极霸权的制度制衡。欧盟的外交目标还包括通过地区间主义的"多层级效用"为欧盟多边主义的国际行为提供辅助性支撑以及通过制度建设、形成集体共识输出欧盟的价值和模式,进而构建一个符合欧洲价值体系的世界秩序。国际体系的变革、欧盟无法有效平衡对成员国的国内承诺与多边主义的国际承诺、欧盟的内部危机导致支持地区间主义的意愿和能力下降以及欧盟向跨地区主义转变,在变革与转型的时代进程中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的合作具有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南方共同市场 地区间主义 跨地区主义
原文传递
比较地区间主义:演化、路径与中国视角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志 屈佳荣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94,128,共18页
地区间主义探讨地区与地区互动,在地区主义理论影响下,兴起了比较地区间主义的研究。与比较地区主义研究类似,比较地区间主义试图超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走出地区研究的“欧洲中心论”,基于全球国际关系学视野,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非西方... 地区间主义探讨地区与地区互动,在地区主义理论影响下,兴起了比较地区间主义的研究。与比较地区主义研究类似,比较地区间主义试图超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走出地区研究的“欧洲中心论”,基于全球国际关系学视野,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非西方的经验。比较地区间主义研究从功能、制度、影响和类属四个维度入手,探究世界上不同地区行为体对外部世界影响的路径和效果。基于比较地区间主义,“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是中国地区间主义的重要实践,功能在于实现世界的多极化发展,倡导“软制度”,基于准地区间主义或跨地区主义,为中国的全球治理观融入世界提供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主义 地区间主义 比较地区间主义 中国地区间主义 “一带一路”倡议 全球治理
原文传递
东南亚区域间主义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先武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1年第2期22-35,80,共15页
从历史角度考察,东南亚区域间主义早于东南亚区域主义,其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双区域间主义、跨区域主义和半区域间主义3种基本类型。就东南亚本地行为体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它经历了从冷战时期"追随"为主、"弱主导"... 从历史角度考察,东南亚区域间主义早于东南亚区域主义,其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双区域间主义、跨区域主义和半区域间主义3种基本类型。就东南亚本地行为体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它经历了从冷战时期"追随"为主、"弱主导"和"弱参与"为辅,到后冷战时期"强主导"为主、"强参与"为辅的重大变化,由此实现了从"依赖"到"自主"乃至"中心"的根本性转变。这一历史演变进程表明,东南亚区域间主义与区域主义是紧密联动的,由此形成可以产生某种结果的互动关系和催生共同制度和集体认同的建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主义 区域主义 东南亚 东盟
下载PDF
上海合作组织与东盟的合作动力、制约因素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辀 《东南亚纵横》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上海合作组织与东盟具有开展合作的强烈意愿并进行了积极尝试,但经历了20多年的务实推进仍未能取得重大实质性突破,两个组织间的合作仍待进一步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开展与东盟合作的动力具有地区间主义特征,具体可以归纳为争取在国际威... 上海合作组织与东盟具有开展合作的强烈意愿并进行了积极尝试,但经历了20多年的务实推进仍未能取得重大实质性突破,两个组织间的合作仍待进一步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开展与东盟合作的动力具有地区间主义特征,具体可以归纳为争取在国际威望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塑造国际规范及“合理化”全球治理任务。虽然动力强劲,但上海合作组织与东盟的合作也存在诸多限制性因素阻碍着合作的深化,主要表现为上海合作组织弱约束性的制度特征、上海合作组织自身一体化水平低,以及上海合作组织与东盟在全球产业链中位置重叠。为破解上述困境,未来上海合作组织发展与东盟的合作应注重持续加强自身机制化建设、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协调,以及发展“自下而上”的功能主义合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东盟 地区间主义 动力 困境
下载PDF
区域间主义视角下日本的中东区域战略
12
作者 高梓菁 蒋旭栋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155,158,共28页
日本推进中东区域战略是准区域间主义的具体表现。准区域间主义是区域间主义的类型之一,是指单一国家行为体与特定区域内区域组织或区域集团的互动。本文在区域间主义既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日本与中东关系的实际特征可知,日本中东区域... 日本推进中东区域战略是准区域间主义的具体表现。准区域间主义是区域间主义的类型之一,是指单一国家行为体与特定区域内区域组织或区域集团的互动。本文在区域间主义既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日本与中东关系的实际特征可知,日本中东区域战略的基本功能包括制度制衡、制度建设、议程设置、规则/规范的扩散四个方面。从历史演变上来看,日本的中东区域战略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后才正式开启以中东区域为整体的战略推进。新时期,日本的中东区域战略布局逐渐成型,呈现出“主权国家化”模式、“官民联合”推进、“功利性”以及“南北合作”不对称性结构弱化的基本特征。从准区域间主义出发对日本中东区域战略的历史与现实演变进行解读仍为较新的视角,其基本态势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中东战略 区域间主义 阿盟 海合会
下载PDF
地区间主义与欧盟:全球行为体之锻造与实践新途径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天祥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1-26,共6页
欧盟是一个全球行为体,这是学界的一个基本共识。然而,并非所有的研究都强调欧盟作为一个新型的国际行为体所运用的新方式及其所产生的新影响。地区间主义肇始于欧共体早期的对外关系,发展于冷战后欧盟的外交政策。它是欧盟借以巩固并... 欧盟是一个全球行为体,这是学界的一个基本共识。然而,并非所有的研究都强调欧盟作为一个新型的国际行为体所运用的新方式及其所产生的新影响。地区间主义肇始于欧共体早期的对外关系,发展于冷战后欧盟的外交政策。它是欧盟借以巩固并提升自身地区性,进而增强其行为体属性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欧盟参与全球治理,谋划未来世界秩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间主义 行为体属性 地区性 全球治理 地区多边主义
下载PDF
欧拉高等教育区建设的动因、议程与成效——基于区域间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昳昀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88,共8页
1999年欧洲和拉美最高级别领导人会议欧拉领导人峰会提出了建立欧拉高等教育区的设想,自此该高等教育区不仅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高等教育联盟,同时也是区域间高等教育合作的典型代表。欧拉高等教育区确定了建设发展的价值目标、核心任务... 1999年欧洲和拉美最高级别领导人会议欧拉领导人峰会提出了建立欧拉高等教育区的设想,自此该高等教育区不仅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高等教育联盟,同时也是区域间高等教育合作的典型代表。欧拉高等教育区确定了建设发展的价值目标、核心任务、以及合作议程。通过20年的建设,在社会包容性发展、创新驱动力、个人就业竞争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欧拉高等教育区也面临着制度建设、议程设置、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从世界整体发展趋势分析,欧拉高等教育区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区域间合作模式以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区 区域间主义 欧盟 拉美
原文传递
区域间主义视角下的东亚地区秩序演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晞 马程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8-115,190,共8页
区域间主义是关于区域之间关系的研究,随着国际社会中各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区域间主义具有板块层次性、行为体多角色性以及国家在区域投放权力相对有限性等特征,这些认识为我们分析地区秩序的演变提供... 区域间主义是关于区域之间关系的研究,随着国际社会中各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区域间主义具有板块层次性、行为体多角色性以及国家在区域投放权力相对有限性等特征,这些认识为我们分析地区秩序的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冷战后东亚地区秩序的构建就深受亚太地区的影响,表现为东亚地区内部一体化进程在曲折中蓬勃发展的同时,美国继续维持并巩固其在东亚的存在,并将东亚地区秩序建构逐步纳入其对亚太地区的整合中,使得东亚地区秩序在冷战后沿着安全、经济与合法性观念三重维度不断发展变化。鉴此,东亚地区应在兼顾亚太地区和东亚地区秩序发展的同时,激发东亚内部的发展活力,增进东亚国家的区域认同和对地区发展的责任意识,推动东亚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主义 东亚地区秩序 区域一体化
原文传递
地区间主义:从地区间合作到全球治理
16
作者 翟晨灼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1期41-43,共3页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同时,地区化的趋势也越发明显,地区间关系的探讨成为国际政治新的研究领域。地区间主义是促进不同地区内国家之间对话与合作的制度或组织,它作为全球治理的一个层面,通过其自身功能,如制衡、认同构建和议...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同时,地区化的趋势也越发明显,地区间关系的探讨成为国际政治新的研究领域。地区间主义是促进不同地区内国家之间对话与合作的制度或组织,它作为全球治理的一个层面,通过其自身功能,如制衡、认同构建和议程设定等方面,促进了全球治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间主义 全球治理 功能
下载PDF
区域间国际公共产品视角下中阿北斗合作研究
17
作者 陈博洋 刘欣路 《阿拉伯研究论丛》 2021年第1期43-53,共11页
从公共产品的定义来看,北斗系统的公共产品属性主要体现为生产供应中的不可分割性和消费环节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区域间国际公共产品核心行为体优势。目前,在中国主导的供给机制下,以区域间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 从公共产品的定义来看,北斗系统的公共产品属性主要体现为生产供应中的不可分割性和消费环节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区域间国际公共产品核心行为体优势。目前,在中国主导的供给机制下,以区域间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多边合作使中阿北斗合作在机制建设、产业合作和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着集体认同建设不足、市场开拓难和大国间竞争激烈等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阿北斗合作 公共产品 区域间主义
下载PDF
中国与东盟国家反恐合作的问题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8
作者 樊守政 《现代国际关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3-148,152,共17页
中国—东盟伙伴关系启动32年来,随着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双方在反恐合作呈现多层次推进与综合化发展趋势,但也暴露出合作缺乏实质性、执行力度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面对持续动荡而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东南亚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充... 中国—东盟伙伴关系启动32年来,随着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双方在反恐合作呈现多层次推进与综合化发展趋势,但也暴露出合作缺乏实质性、执行力度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面对持续动荡而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东南亚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充满新的变数,对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优先方向“区域综合经济”和“一带一路”落地项目安全构成威胁。中国—东盟反恐合作要实现突破性进展,有必要从区域主义、集体行动理论在安全合作中的创新性应用入手,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探寻更有效的合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反恐合作 区域主义
原文传递
区域间治理及其“东盟模式”的未来——《区域间主义治理模式》评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义明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5年第6期97-107,共11页
区域间(主义)治理是当今全球治理研究领域里一种新兴而独特的研究路径。郑先武博士在其新著《区域间主义治理模式》中,采用了所擅长的"理论、历史和现实结合"的综合性比较研究方法,在理论创新上,提出了区域间治理的"综... 区域间(主义)治理是当今全球治理研究领域里一种新兴而独特的研究路径。郑先武博士在其新著《区域间主义治理模式》中,采用了所擅长的"理论、历史和现实结合"的综合性比较研究方法,在理论创新上,提出了区域间治理的"综合分析框架";在实证案例上,精选出区域间治理的"三大模式",即"欧盟模式""东盟模式"和"中国模式"。本文则是从区域间治理的源流、发展及其研究不足,《区域间主义治理模式》对该领域研究的最新回应,区域间治理的"东盟模式"及其未来发展等三个层面来解读该书在相关研究领域中所具有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区域间治理 “东盟模式” 发展趋势 《区域间主义治理模式》
下载PDF
欧盟—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特点及限度 被引量:1
20
作者 关欣 连晨超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99,共21页
欧盟与东盟早在1977年就建立了正式的对话伙伴关系,在经历了43年的对话伙伴关系和8年的谈判历程后,双方的对话伙伴关系才得以在2020年年底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欧盟—东盟伙伴关系的升级,既得益于特殊的谈判时机,同时也是全球以及欧盟... 欧盟与东盟早在1977年就建立了正式的对话伙伴关系,在经历了43年的对话伙伴关系和8年的谈判历程后,双方的对话伙伴关系才得以在2020年年底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欧盟—东盟伙伴关系的升级,既得益于特殊的谈判时机,同时也是全球以及欧盟和东盟地区层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欧盟—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所确立的合作框架,体现出双方区域间关系的新形式——务实区域间主义关系。在务实区域间主义影响下,欧盟—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深嵌于当前的全球与地区结构中,并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双方合作议题的灵活性凸显;二是共同利益越来越成为双方区域间关系的核心驱动力;三是双方伙伴关系的权力平衡功能不断得到增强。从长远看,深受务实区域间主义影响的欧盟与东盟将会在国际权力结构变化和大国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不断加强其在印太战略上的对接。虽然欧盟与东盟还未就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出台共同文件,但可以肯定的是,务实区域间主义将长期成为欧盟与东盟区域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值得注意的是,东盟方式的限制、"能力—预期"差距、地区保护主义以及共识缺乏等因素的客观存在,意味着欧盟—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必然会有一个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东盟战略伙伴关系 务实区域间主义 印太战略 特点 发展限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