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失守的边界——对我国记者诠释社群话语变迁的分析 |
尹连根
王海燕
|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2
|
|
2
|
社交媒体环境下医患暴力冲突事件的媒介呈现研究 |
涂光晋
刘双庆
|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1
|
|
3
|
中国式法律议论与相互承认的原理 |
季卫东
|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0
|
|
4
|
从读者经验到阐释社会——斯坦利·费什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评介 |
任虎军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15
|
|
5
|
危机管理团队(CMT)与危机沟通:一个“释经阶层”的视角 |
刘茜
|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6
|
意义标准:探索社群与解释社群 |
赵毅衡
|
《文化研究》
CSSCI
|
2015 |
9
|
|
7
|
从独白到对话——迈向法律论证理论 |
焦宝乾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8
|
论法学通说的形成机理 |
姜涛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9
|
通向法律权威的法律叙事:以民初法统政治为例 |
章永乐
|
《地方立法研究》
|
2023 |
2
|
|
10
|
沟通即文明:《三体》内外的媒介和传播 |
邓建国
|
《文化艺术研究》
|
2023 |
1
|
|
11
|
信息时代的“粉丝”文化 |
蔡骐
黄瑶瑛
|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
3
|
|
12
|
塑造规则的法庭对话模式分析 |
贾敬华
|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3
|
新中国广播的媒介记忆:国家史与广播史的双重阐释(1949—1956) |
周雅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
2019 |
3
|
|
14
|
网络诠释社群的国家认同建构——知乎“觉醒年代”话题的辞屏构建及认同修辞分析 |
尹梓熹
|
《传媒观察》
CSSCI
|
2022 |
2
|
|
15
|
“逐自由而居”:新媒体语境下评论社群的话语建构 |
陈敏
刘雨祺
|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6
|
《喜福会》在中国单一的读者接受及其根源 |
赵莉华
|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17
|
“关注—被关注”模式下微博对“阐释共同体”的构建——以“新浪微博”为例 |
兰朵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8
|
感受文体学:客体的消失 |
金元浦
|
《南海学刊》
|
2017 |
0 |
|
19
|
记者作为阐释性记忆共同体:“南都口述史”研究 |
白红义
|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5
|
|
20
|
虚拟学习社区中影响学员间知识共享的因素研究 |
王蕾
李志平
|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201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