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指通过测定患者体内的药物暴露、药理标志物或药效指标,利用定量药理模型,以药物治疗窗为基准,制订适合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其核心是个体化药物治疗[1]。TDM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指通过测定患者体内的药物暴露、药理标志物或药效指标,利用定量药理模型,以药物治疗窗为基准,制订适合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其核心是个体化药物治疗[1]。TDM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药物(及其活性代谢物暴露、药理标志物、药效学指标)检测、定量计算、临床干预三部分[1]。在临床实践中,TDM结果解读是指解读人员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包括人口学数据、生理病理特征、临床特殊诊疗操作、用药情况、依从性、遗传学信息、生活及饮食习惯等),分析与解读检测结果,实施定量计算,为临床干预提供建议,最终实现临床个体化用药[2]。展开更多
笔者前期就心血管磁共振学会(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SCMR)2020年版心血管磁共振标准化成像方案进行了解读,本期将对2020年心血管磁共振标准化图像判读与后处理作进一步解读。诚然,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笔者前期就心血管磁共振学会(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SCMR)2020年版心血管磁共振标准化成像方案进行了解读,本期将对2020年心血管磁共振标准化图像判读与后处理作进一步解读。诚然,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鉴于CMR检查技术和定量参数的多样性,如何保证CMR报告的规范化、全面性和准确性,对CMR的应用与推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主要针对CMR图像判读和后处理的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解读,并适当地讨论了图像分析的缺陷,以期为国内同行提供相关参考和依据。展开更多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仍持续增高,已达3.3...《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仍持续增高,已达3.3亿,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8.00%,城市为45.86%[1]。血管性疾病是累及全身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系统的重要疾病。长期以来仅关注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代谢和血脂代谢异常等)导致血管损伤促使靶器官损害,最终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传统的代谢相关血管健康危险因素的防控并未达到理想状态,忽视了非传统危险因素对血管健康的影响。而针对非传统危险因素的评估管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我们应在关注传统常规危险因素的同时,关注以往未得到足够重视的或未能被识别的北京血管健康分级(Beijing Vascular Health Stratification,BVHS)状态[2]、睡眠障碍、口腔疾病、精神压力、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和不合理运动等非传统危险因素对血管健康的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指通过测定患者体内的药物暴露、药理标志物或药效指标,利用定量药理模型,以药物治疗窗为基准,制订适合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其核心是个体化药物治疗[1]。TDM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药物(及其活性代谢物暴露、药理标志物、药效学指标)检测、定量计算、临床干预三部分[1]。在临床实践中,TDM结果解读是指解读人员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包括人口学数据、生理病理特征、临床特殊诊疗操作、用药情况、依从性、遗传学信息、生活及饮食习惯等),分析与解读检测结果,实施定量计算,为临床干预提供建议,最终实现临床个体化用药[2]。
文摘笔者前期就心血管磁共振学会(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SCMR)2020年版心血管磁共振标准化成像方案进行了解读,本期将对2020年心血管磁共振标准化图像判读与后处理作进一步解读。诚然,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鉴于CMR检查技术和定量参数的多样性,如何保证CMR报告的规范化、全面性和准确性,对CMR的应用与推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主要针对CMR图像判读和后处理的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解读,并适当地讨论了图像分析的缺陷,以期为国内同行提供相关参考和依据。
文摘《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仍持续增高,已达3.3亿,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8.00%,城市为45.86%[1]。血管性疾病是累及全身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系统的重要疾病。长期以来仅关注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代谢和血脂代谢异常等)导致血管损伤促使靶器官损害,最终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传统的代谢相关血管健康危险因素的防控并未达到理想状态,忽视了非传统危险因素对血管健康的影响。而针对非传统危险因素的评估管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我们应在关注传统常规危险因素的同时,关注以往未得到足够重视的或未能被识别的北京血管健康分级(Beijing Vascular Health Stratification,BVHS)状态[2]、睡眠障碍、口腔疾病、精神压力、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和不合理运动等非传统危险因素对血管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