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日本与德国崛起成败比较:一种国际政治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郭树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19-25,共7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与日本在重新崛起的过程中确立了不同的国际地位。德国之所以成长为欧盟的核心和欧洲国际社会的领袖,在于其奉行了社会性成长道路。而日本的成长失败,主要在于其国际形象塑造方面的不力。日本虽然也有着较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与日本在重新崛起的过程中确立了不同的国际地位。德国之所以成长为欧盟的核心和欧洲国际社会的领袖,在于其奉行了社会性成长道路。而日本的成长失败,主要在于其国际形象塑造方面的不力。日本虽然也有着较强的国际社会化能力,但相对于日益增高的大国社会性成长“软门槛”,显然总体上落后于德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与德国 大国成长 比较 国际政治社会学
下载PDF
深化大国成长的国际政治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郭树勇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6-39,共4页
大国成长既有特殊性要求,也有普遍性要求,后者要求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大国成长与国际社会的关系,这是因为国际社会是大国成长的基本社会背景,大国本身就是国际社会互动的产物,国际社会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部分地扮演着国际社会的组织... 大国成长既有特殊性要求,也有普遍性要求,后者要求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大国成长与国际社会的关系,这是因为国际社会是大国成长的基本社会背景,大国本身就是国际社会互动的产物,国际社会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部分地扮演着国际社会的组织者角色,此外,大国必须具备较好的国际形象,是国际社会的规范与道德的基本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成长 中国崛起 国际政治社会学 研究
原文传递
大国竞争下国际身份优化与国际信任重建——基于国际政治社会学的视角
3
作者 郭树勇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61,共13页
当前出现大面积国际信任赤字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国之间形成了比较稳固的战略竞争关系。国际信任本质上是社会建构而成的,一国主要国际身份的适当确定对于该国国际信任的总体状态有着决定性作用。一国国际身份具有体系性、层次性特点,其... 当前出现大面积国际信任赤字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国之间形成了比较稳固的战略竞争关系。国际信任本质上是社会建构而成的,一国主要国际身份的适当确定对于该国国际信任的总体状态有着决定性作用。一国国际身份具有体系性、层次性特点,其确定和调整也可以分步骤、分领域开展。从历史上看,国际危机爆发时期,大国往往会评估调整其主要国际身份,以维持国际信任和秩序。大萧条时期的英国、二战后的法国以及20世纪60、70年代的苏联,都在调整身份和信任重建上有着经验教训。化解当前国际信任危机的关键是处理好中美的身份政治冲突。一是要正确认识国际身份与国际信任的关系规律;二是要正确认识美国在国际身份调整上的迟缓性和中国确定主要国际身份的特点难点;三是要从技术上寻找中美国际身份体系中的可调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信任 国际身份 国际危机 国际合作 国际政治社会学
下载PDF
国际秩序建构路径中的共有观念:中国与美俄国际秩序观的差异分析
4
作者 柯研 毕洪业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共16页
国际秩序是国际问题研究中的重要议题,自国际关系学科形成以来便备受关注。历史上每一次国际秩序的更迭都是以权力平衡为主要路径,然而权力平衡并非国际秩序建构的唯一路径,共有观念建构也是国际秩序建构的重要路径。在中美俄互动中,基... 国际秩序是国际问题研究中的重要议题,自国际关系学科形成以来便备受关注。历史上每一次国际秩序的更迭都是以权力平衡为主要路径,然而权力平衡并非国际秩序建构的唯一路径,共有观念建构也是国际秩序建构的重要路径。在中美俄互动中,基于对国际秩序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国际秩序观。较于美俄的权力平衡,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国际秩序观,突出强调了共有观念的作用。共有观念在国际秩序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包容性共有观念建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有观念 国际秩序 中美俄互动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政治社会学
下载PDF
中国国际政治社会学的理论、议题与未来
5
作者 白云真 张旗 《国际观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3,共21页
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构中,中国国际政治社会学具有别具一格的学科性理论价值,成为中国学派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社会学方法的启发,以郭树勇、袁正清等为代表的中国国际政治社会学学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实体本体论,吸纳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构中,中国国际政治社会学具有别具一格的学科性理论价值,成为中国学派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社会学方法的启发,以郭树勇、袁正清等为代表的中国国际政治社会学学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实体本体论,吸纳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英国学派和美国建构主义等学说,努力在元理论、本体式理论与经验性理论方面进行理论建构,为建构中国国际关系自主知识体系做出了贡献。在未来研究议程中,中国国际政治社会学者需以(国际)政治社会学的中西方研究传统为参照,进一步以马克思政治哲学与中国具体政治社会实际相结合以及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学术精神,不断推进政治哲学的规范性理论化、关系性实践本体论与辩证方法论的元理论理论化、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内的不同共同体形态的历史性实践的本体式理论化、全球现代性场域中安全与国别等议题的经验性理论化,发展和完善中国国际政治社会学理论体系,进而争取为全球政治社会学的建构提供更多中国式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政治社会学 “两个结合” 中国学派
原文传递
论海外利益保护国际合法性的构成范式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玫黎 陈雨 《国际观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109,共25页
如何提升海外利益保护工作的国际合法性是崛起大国在社会性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只有获得更多的合法性认同,崛起大国才有可能更顺利地保护海外人员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并通过这个过程增强其国际权威。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快速积累... 如何提升海外利益保护工作的国际合法性是崛起大国在社会性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只有获得更多的合法性认同,崛起大国才有可能更顺利地保护海外人员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并通过这个过程增强其国际权威。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快速积累海外利益的同时,深刻影响着国际合法性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并长期主导着国家行为合法性的判断尺标。随着人类社会步入历史新时期,传统的国际合法性值得反思,一个能够代表人类文明新样貌的合法性尺标更备受期待。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始寻求形成同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这使得形成一套符合自身利益和国际关切的国际合法性尺标成为必要。近年来,中国的海外利益保护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国际合法性的认知,即在效用上以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者的身份深度参与区域治理,在规则上坚决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理念上始终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根本指引。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构成了中国视角下的国际合法性范式,它不仅应当成为中国长期坚持的实践遵循,还值得成为判断国际社会层面国家行为合法性的客观尺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合法性 大国崛起 软实力 海外利益保护 国际政治社会学
原文传递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项全球性社会运动的设想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牟琛 蔡文成 《国际观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共19页
在本体论意义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旨在化解全球治理难题、推进国际秩序转型、增进人类整体利益的全球性社会运动,具有制度化方式为主,坚持利他性、包容性以及互惠性等特点。在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上,批判性借鉴社会运动理论中的... 在本体论意义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旨在化解全球治理难题、推进国际秩序转型、增进人类整体利益的全球性社会运动,具有制度化方式为主,坚持利他性、包容性以及互惠性等特点。在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上,批判性借鉴社会运动理论中的政治过程论、资源动员论和框架建构论等理论,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重要启发。首先,全球性问题化解不力暴露了全球治理体系存在严重不足,凸显建设新国际共同体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全球南方”的持续崛起为建设新国际共同体提供了物质力量,为此,中国需要将国际社会特别是“全球南方”的资源与力量调动起来,形成构建新国际共同体的集体合力;不仅要搭建和完善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行动号召框架,引导国际社会采取集体行动化解全球性问题,而且要合理运用框架调整和竞合策略,持续提升框架共鸣度,增强国际社会成员的共生共在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社会运动 国际政治社会学 全球治理 中国外交
原文传递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政治社会学论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庆龙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5-132,共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行为体之间的一种社会建构,其构建会涉及到诸多国际社会性因素,必然是一个国际政治社会化过程。由于国际理念/规范社会化的渐进性、国际社会的多样性以及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必然会...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行为体之间的一种社会建构,其构建会涉及到诸多国际社会性因素,必然是一个国际政治社会化过程。由于国际理念/规范社会化的渐进性、国际社会的多样性以及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阶段性、多样性、反复性的特征。对于日益崛起的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国际政治社会学意义。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进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的主体条件与物质技术条件也会日益完备,有理由相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终将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政治社会学 国际社会 国际政治社会化
下载PDF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基于国际政治社会学的视角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庆龙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29,共16页
当前,全球化使国际关系中社会性因素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国家行为的重要因素。中美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两个大国,其国家行为更会受到国际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从国际政治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 当前,全球化使国际关系中社会性因素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国家行为的重要因素。中美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两个大国,其国家行为更会受到国际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从国际政治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美关系既有矛盾冲突的非社会性的一面,也有合作共处的社会性的一面,但总的来说社会性的一面仍占主导地位,走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是两国的必然选择。因为在当前的国际体系结构中,美国学习和内化新型大国关系规范的意愿和内在动力不足,而且国际社会也没有形成强大的外部教化力给美国施加足够大的社会压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将是一个长期的国际政治社会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国际政治社会学 国际政治社会化
原文传递
国际规范政治传播的关系类型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琮蕊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105,共31页
当前学界对不同层面上规范传播的研究多集中于探讨影响规范传播的因素,如权力、文化、国内制度和国家利益等,然而这些研究在本质上都局限于探讨规范传播者和规范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并未能将规范传播置于一个更大的关系网中进行考察,因而... 当前学界对不同层面上规范传播的研究多集中于探讨影响规范传播的因素,如权力、文化、国内制度和国家利益等,然而这些研究在本质上都局限于探讨规范传播者和规范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并未能将规范传播置于一个更大的关系网中进行考察,因而在其考察规范传播时都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规范接受者的主动选择性。本文利用关系理论对规范传播进行考察,以关系类型作为自变量,探究不同的关系类型对规范传播结果的影响机制,并通过明清两代与朝鲜半岛政权之间的关系类型、2012–2019年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关系类型、中美建交后两国间的关系类型以及相关规范传播情况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和验证。本文认为全方位关系类型和主动型关系类型更加有利于规范的传播,且主动型特点越明显,其规范传播的效果就越佳。这一特点对于今天中国向外推广自身支持的规范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规范传播 关系类型 关系理论 中国学派 国际政治社会学
原文传递
巴里·布赞“首要制度”思想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山秀蕾 包思瀚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138,共17页
国际制度作为维护国际社会的规范框架,始终是英国学派关注的重要分析工具。英国学派几代学者对制度的探索,推动了国际制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其中,英国学派新一代领军人物巴里·布赞的论述最具特色。布赞以"首要制度"为... 国际制度作为维护国际社会的规范框架,始终是英国学派关注的重要分析工具。英国学派几代学者对制度的探索,推动了国际制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其中,英国学派新一代领军人物巴里·布赞的论述最具特色。布赞以"首要制度"为独特视角,从层次和功能两个方面出发,重塑了英国学派的制度研究。依据层次,布赞将首要制度划分为主要制度和派生制度,并进一步明确了首要制度的概念和制度名单;依据功能,布赞提出五项基本功能,并以此为标准对现有制度进行了统一分类。布赞的首要制度思想为中国学者研究国际制度提供了新视角,对探索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里·布赞 首要制度 英国学派 功能 层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