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或背侧内固定的选择 被引量:83
1
作者 贡小英 荣国威 +2 位作者 安贵生 王岩 张国柱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6-440,共5页
目的 探讨T型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特点 ,就不同类型骨折分别采用T型钢板掌侧或背侧固定 ,对于骨皮质破坏较严重 ,支撑不满意的病例 ,通过植入人工骨或自体骨来恢... 目的 探讨T型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特点 ,就不同类型骨折分别采用T型钢板掌侧或背侧固定 ,对于骨皮质破坏较严重 ,支撑不满意的病例 ,通过植入人工骨或自体骨来恢复局部的稳定性。 结果 本组 6 4例病例 ,经手术复位 ,纠正畸形满意 ,术后 2~ 3d开始指导下的功能训练。平均随访时间 2 9 6 3个月 ,总体优良率达 90 77%。其中 ,5 5侧行掌侧固定 (其中 30侧为桡骨远端骨折向背侧移位 ) ,优良率达 92 72 % ;伤后 6周以上陈旧骨折或损伤情况估计从掌侧入路有困难的患者 ,采用背侧入路钢板固定 ,优良率为 77 77%。 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向掌侧移位的病例 ,掌侧入路是理想的方式 ,对于向背侧移位的病例 (Colles骨折 ) ,同样也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桡骨远端掌侧切口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 :骨床平坦 ,易操作 ,符合张力带原则 ,软组织破坏相对较少 ,维持背侧软组织合页的完整性 ,植骨不易外漏等优点。掌侧入路钢板固定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是满意的 ,特别是对新鲜骨折 ;陈旧骨折在 6周以内有条件仍可从掌侧入路 ,并疗效满意。背侧入路钢板固定 ,治疗效果稍差 ,背侧截骨后植骨的患者 ,对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掌侧内固定 选择 背侧内固定 治疗
原文传递
75岁及以上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31
2
作者 田庆显 徐子彧 +3 位作者 杜心如 陆铁 单磊 周君琳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75岁及以上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治疗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年龄75~9l岁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32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47例、GammaⅢ钉44例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 目的探讨75岁及以上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治疗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年龄75~9l岁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32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47例、GammaⅢ钉44例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41例。分析比较3组患者围术期治疗、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组平均手术时间:GammaⅢ钉组(68.7±9.1)min和PFNA组(80.5±11.3)min较DHS组(112.2±18.4)min的平均手术时间短(均P〈0.01)。术中出血量:GammaⅢ组(156.9±18.5)ml、PFNA组(183.4±21.3)m1,较DHs组(296.2±29.6)ml平均术中出血量少(均P〈0.01)。平均骨折愈合时间GammaⅢ组(12.6±2.4)周和PFNA(13.1±2.4)周亦较DHS组(15.3±3.2)周短(均P〈0.05),而GammaⅢ钉组与PFNA组间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并发症DHS组11例、GammaⅢ钉组2例和PFNA组3例(P〈0.05)。术后1年Harris评分DHS组(87.4±11.6)分、GammaⅢ钉组(90.2±13.0)分和PFNA组(88.9±12.3)分(P〉0.05)。结论对稳定性骨折,应用3种内固定皆可;对不稳定性骨折,宜选用GammaⅢ钉和PF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经皮与开放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不完全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25
3
作者 马易群 李熙雷 +3 位作者 董健 王会仁 周晓岗 李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904-908,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及开放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不完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行单节段固定共44例,其中开放组20例,经皮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 目的比较经皮及开放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不完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行单节段固定共44例,其中开放组20例,经皮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伤椎后凸角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ml比(169±34)ml,P〈0.05];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7)比(2.1±0.7),P〈0.05];术前、术后1周及1年测量伤椎后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现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A3.1或A3.2型脊柱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固定能够减少手术创伤.术后疗效宅今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单节段固定
原文传递
Z-plate前路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0
4
作者 涂强 许建中 +2 位作者 王序全 周强 罗飞 《临床骨科杂志》 2003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 探讨和评估Z plate前路钢板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价值和作用及手术适应证。 方法 对 4 5例胸腰椎骨折病例行一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Z plate内固定。结果  3例失访 ,4 2例进行 3~34个月的随访 ;按Frankel分级 2 3例术前有神经症... 目的 探讨和评估Z plate前路钢板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价值和作用及手术适应证。 方法 对 4 5例胸腰椎骨折病例行一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Z plate内固定。结果  3例失访 ,4 2例进行 3~34个月的随访 ;按Frankel分级 2 3例术前有神经症状者完全恢复正常 ,13例有部分恢复 ,4例无任何恢复 ,无一例神经功能加重 ,术前与随访时Frankel分级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脊柱矢状位和冠状位的Cobb角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并发症 :1例气胸 ,3例肺部感染 ,2例术前无侧凸畸形患者术后出现 4 5°和 7 8°的侧凸畸形 ,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内固定的松动、断裂。结论 Z plate钢板是一种疗效确实的胸腰椎前路固定系统 ,其稳定性可靠 ,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器 胸腰椎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下载PDF
单纯髓核摘除术与髓核摘除辅助Coflex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徐丁 徐华梓 +6 位作者 陈一衡 池永龙 倪文飞 黄其杉 王向阳 林焱 毛方敏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通过单纯髓核摘除术与加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研究,评价Coflex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1月至2008年8月分别采用单纯髓核摘除术与加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 【目的】通过单纯髓核摘除术与加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研究,评价Coflex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1月至2008年8月分别采用单纯髓核摘除术与加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30~72岁,平均52.5岁。病史6~48个月, 平均15.6个月。其中单纯髓核摘除组26例,Coflex固定组24例。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影像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及单向方差分析,评价Coflex动态稳定系统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结果】单纯髓核摘除组与Coflex固定组在JOA、ODI、VAS评分上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t=-33.2~64.5,P〈0.01),但单纯髓核摘除术组末次随访ODI评分显著增加,由术后12个月的6.7±1.5增加到10.2±2.3(t=-19.3,P〈0.05)。影像学显示Coflex固定组手术前后手术节段椎间盘背侧高度(HD)、椎间孔间最大距离(DIF)、棘突顶距(DS)及椎管面积(SA)均明显增加(t=-34.4~4.5,P〈0.05)。单纯髓核摘除术组上述指标则显著减小(t=3.4~52.8,P〈0.05)。Coflex固定组在HD、DIF、DS上均高于单纯髓核摘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1~25.6,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单纯髓核摘除术与加用Coflex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显著疗效,但Coflex固定组确实增加了椎间盘背侧高度和椎间孔间最大距离,在近中期疗效、防止腰椎退变方面明显优于单纯髓核摘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固定器 假体和植入物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和PFN内固定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6
作者 连俊锋 邓志荣 杨乐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年第5期298-303,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梅州市大埔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梅州市大埔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组(59例)和PFNA组(61例),分别采用PFN和PFNA进行内固定。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患者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PFN组和PFNA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5±14)min和(62±1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0±18)mL和(138±20)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及患者满意度均与PFN组相似(P>0.05),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PFNA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术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可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内固定器 骨钉 老年人
下载PDF
一期开胸病灶清除加椎弓根固定治疗儿童胸椎结核35例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兰汀隆 秦世炳 +2 位作者 董伟杰 徐双铮 范俊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开胸病灶清除治疗儿童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开胸病灶清除治疗儿童胸椎结核35例,其中有13例合并不同程度瘫痪,1例合并...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开胸病灶清除治疗儿童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开胸病灶清除治疗儿童胸椎结核35例,其中有13例合并不同程度瘫痪,1例合并尿潴留。术后随访1~7年,平均3.5年,对患者局部病灶有无复发、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的近期和远期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均得到结核病临床治愈,未发现复发;13例合并不同程度瘫痪者下肢肌力均提高1~3级;1例尿潴留患者于术后5个月恢复排尿功能;35例患者术前平均后凸Cobb角为42°(20°~55°),术后近期平均为22°(5°~38°),术后随访1~7年(平均3.5年),后凸Cobb角仍平均为22°(5°~40°),其中17例于术后2~3年取出内固定。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开胸病灶清除治疗儿童胸椎结核能够一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彻底,提供肋骨植骨,重建脊柱稳定性,有效矫正后凸畸形,预防远期后凸畸形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学 胸廓切开术 胸椎 脊柱后凸 骨钉 内固定器 儿童
下载PDF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的临床应用及中长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倪文飞 徐华梓 +6 位作者 周洋 池永龙 黄其杉 王向阳 林焱 毛方敏 吴立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6-781,共6页
目的研究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的疗效、手术适应证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0年10月因退行性腰椎疾病接受Coflex内固定手术108例患者资料,男性68例,女性40例;年龄37~75岁,平均53.5岁。患者中行单纯髓核摘除后... 目的研究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的疗效、手术适应证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0年10月因退行性腰椎疾病接受Coflex内固定手术108例患者资料,男性68例,女性40例;年龄37~75岁,平均53.5岁。患者中行单纯髓核摘除后单节段Coflex内固定59例(髓核摘除Coflex同定组),椎管狭窄开窗减压后单节段Coflex内固定41例(椎管开窗Coflex固定组),减压后Coflex结合相邻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6例,减压后双节段Coflex固定2例。以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以腹侧椎间隙高度(HV)、背侧椎间隙高度(HD)、椎间孔高度(HIF)及腰椎活动度(ROM)评估影像学变化。采用单向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13~49个月,平均28.8个月。各组术后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明显改善维持至末次随访(F=6.16~25.92,P=0.00)。统计分析显示髓核摘除Coflex固定组、椎管开窗Coflex固定组术后3dHD、HIF均显著增加(F=7.37—11.68,P〈0.05),髓核摘除Coflex固定组术后1年HD、HIF下降但较术前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F=6.31和7.05,P=0.00)。髓核摘除Coflex固定组、椎管开窗Coflex固定组术前ROM分别为6.3°±1.8°、6.2°±1.7°,末次随访为3.1°±0.6°、3.0°±0.8°。发生器械相关并发症3例(2.8%),包括假体固定翼折断、假体松动及棘突骨折各1例,而非器械相关并发症5例(4.6%),其中术中硬膜撕裂1例,创口浅表感染1例,再手术3例,以上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后恢复良好。结论Coflex辅助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疗效显著,在维持节段稳定性同时,能保留一定的运动度,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防止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内固定器 假体和植入物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联接式前路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附24例报告) 被引量:6
9
作者 黄洪 周永年 +8 位作者 查嘉华 水祥兵 徐东来 刘锁华 蔡福金 钱凡 黄利 吴长春 郭士勇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 研究和评估联接式前路内固定器在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自 1994年 6月将自行设计的联接式椎体前路内固定器应用于 2 4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前方减压、植骨术后前路内固定。结果  2 4例全部随访两年以上 ,脊柱... 目的 研究和评估联接式前路内固定器在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自 1994年 6月将自行设计的联接式椎体前路内固定器应用于 2 4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前方减压、植骨术后前路内固定。结果  2 4例全部随访两年以上 ,脊柱畸形大部分矫正 5例 ,完全矫正 19例 ,无内固定失败 ,全部获脊柱骨性融合。全瘫 3例 ,1例改善 ,不全瘫 2 1例均有恢复。2 2例中恢复一级者 11例 ,二级者 8例 ,三级者 3例。结论 联接式内固定器结构合理 ,固定可靠 ,操作方便 ,刺激性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器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前倾角改变对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蔡跃波 吴春辉 +4 位作者 李建赤 徐自强 麦绍声 唐迎春 杨丽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2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前倾角改变对其步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3月,广东省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5例行单侧内固定手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方法为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测...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前倾角改变对其步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3月,广东省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5例行单侧内固定手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方法为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测量双侧骨折愈合后股骨颈前倾角,观察对比患者正常侧步态及双侧步态情况,比较手术后股骨前倾角改变对步态的影响。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行t检验。结果 55例单侧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其中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28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27例,均获得良好骨性愈合。DHS组患者患侧股骨前倾角(11.6±2.2)°,健侧前倾角(12.5±2.4)°;PFNA组患者患侧前倾角(12.2±2.6)°,健侧前倾角(13.1±1.6)°。两组患者手术后前倾角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步态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前倾角改变对步态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治疗 内固定器 步态
原文传递
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术外侧切口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增平 钟继平 章宏杰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2年第1期41-43,47,共4页
目的探讨在肱骨近端骨折(PFHs)中应用上臂近端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术(MIPPO)外侧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骨伤科PHFs患者共51例;男15例,女36例;平均年龄73.3(68~85)岁。均为Neer分型的... 目的探讨在肱骨近端骨折(PFHs)中应用上臂近端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术(MIPPO)外侧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骨伤科PHFs患者共51例;男15例,女36例;平均年龄73.3(68~85)岁。均为Neer分型的Ⅱ型骨折及不伴有粉碎及脱位的Ⅲ型骨折,术前无肩袖损伤。术中分别距肩峰下2、7 cm向远端纵行切开,沿三角肌间隙入路,复位骨折断端,术中透视满意后钢板螺钉固定。术后半年复查X线片,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均采用MIPPO外侧切口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腋神经、肩峰下撞击等并发症。术后半年复查肩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骨折均达临床愈合;肱骨颈干角为130~140°;后倾角为20~35°。50例肩关节活动均良好;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0.5(85~92)分。1例术后并发患侧肱骨头坏死,肩关节活动受限,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70分。结论对于Neer分型中的Ⅱ型部分骨折及不伴有粉碎及脱位的Ⅲ型部分骨折采用MIPPO外侧切口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固定器
下载PDF
超声辅助内固定术治疗面中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犹白 张海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418-1421,共4页
目的评估超声辅助内固定术治疗面中部骨折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1日因面中部骨折入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19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20例,女73例,平均年龄47岁(13~88岁)。骨折部位包括上颌骨骨... 目的评估超声辅助内固定术治疗面中部骨折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1日因面中部骨折入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19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20例,女73例,平均年龄47岁(13~88岁)。骨折部位包括上颌骨骨折、颧骨颧弓骨折、眼眶骨折,鼻眶筛区骨折及其他承力较弱的骨折区域。分为超声辅助内固定组(使用超声辅助内固定系统SonicWeld Rx治疗)的患者93例及传统内固定组(使用FIXSORB MX传统旋入式可吸收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100例。获取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检查与影像学检查资料及平均18个月的术后随访资料,以评估其效果及近远期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稳固固定,未发现断端移位、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超声辅助内固定组共使用1333枚可吸收销钉,实用1320枚,销钉使用成功率为99%。3例患者植入物可在皮肤表面触及,随时间吸收后缓解;3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炎症,经治疗后痊愈;3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术区肿胀;1例术后15个月时发生了无菌性肿胀,经治疗后痊愈。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辅助内固定术治疗面中部骨折效果明确,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无需二次取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内固定器 可吸收性植入物 面中部骨折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宇 徐益民 汤益浦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对 2 2例AO分型为A、C型新鲜股骨远端骨折病例行内固定。 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 ,2 1例获牢固骨性愈合 ,未见畸形愈合、感染。 1例发生主钉尾... 目的 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对 2 2例AO分型为A、C型新鲜股骨远端骨折病例行内固定。 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 ,2 1例获牢固骨性愈合 ,未见畸形愈合、感染。 1例发生主钉尾端处骨折 ,1例发生近端锁钉断裂。术后根据KSS评分体系 ,评价优 14例 ,良 6例 ,一般 2例 ,优良率 90 .9%。 结论 逆行交锁髓内钉适用于股骨远端骨折 ,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操作简单 ,出血少 ,并发症少 ,功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逆行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治疗 手术方法
下载PDF
液体骨结合微创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李洪帅 李坤 张鹏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3期2729-2732,共4页
目的观察评价液体骨结合微创内固定与传统的切开复位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接受液体骨结合微创内固定和传统的切开复位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指标、手术相关指标... 目的观察评价液体骨结合微创内固定与传统的切开复位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接受液体骨结合微创内固定和传统的切开复位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指标、手术相关指标等。结果 2组跟骨宽度、跟骨高度、跟骨Bohler角、跟骨Gissane角等主要影像学指标均具有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组术后的跟骨Bohler角、跟骨Gissane角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下降更为明显(t=6.598,P=0.000,有效率比较:χ2=5.184,P=0.023);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0,P=0.157)。结论液体骨结合微创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有利于缩短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并可以促进跟骨骨折的治疗,加快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骨 内固定器 跟骨骨折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一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节段性内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敏刚 王恒冰 +2 位作者 王延宙 张鹏 王继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2549-2551,共3页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节段性内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半椎体所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所有病例均施行了一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节段性内固定术,并且获得1.2~8.7年的随访(平均5.3年),主...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节段性内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半椎体所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所有病例均施行了一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节段性内固定术,并且获得1.2~8.7年的随访(平均5.3年),主要比较患儿手术前后Cobb's角的变化.结果 术前脊柱侧凸Cobb's角为(42.5±6.7)°,术后纠正到(16.2±3.2)°,平均纠正率64.7%.14例明显后凸的Cobb's角由(33.5±5.2)°纠正到(13.3±5.6)°,平均纠正率53.2%.手术时间210~280 min,平均240 min.术中出血量80~200 ml,平均120 ml.最后随访时侧凸和后凸分别为(15.6±5.8)°和(14.2±3.3)°,与术后相比,无纠正丢失.无死亡和神经系统并发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结论 一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节段性内固定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术式,能够通过较短节段的融合获得满意的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内固定器 半椎体切除
原文传递
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早期内固定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廖秉州 谢为民 +1 位作者 王继松 袁仕炜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早期彻底清创,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采用钢板螺钉57例,髓内钉加钢丝14例,克氏针加钢丝10例,钢丝加外固定支架5例。Ⅰ期缝合65... 目的探讨早期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早期彻底清创,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采用钢板螺钉57例,髓内钉加钢丝14例,克氏针加钢丝10例,钢丝加外固定支架5例。Ⅰ期缝合65例,延迟缝合10例,皮瓣转移11例。结果随访77例,平均10.5(3-22)个月,骨正常愈合73例,延迟愈合或骨不连4例。结论早期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能尽量把开放性骨折转变为闭合性骨折,从而提高其愈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开放性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四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