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小麦和新麦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孙根楼 颜济 杨俊良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22-326,共5页
进行了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属间杂交,运用杂种幼胚培养技术,首次成功地获得了它们的属间杂种。F_1形态趋于中间型,均完全不育。F_1花粉母细胞预期类型(2n=28)的减数分裂中期Ⅰ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为26.72Ⅰ+0.62Ⅱ+0.01Ⅲ,后期Ⅰ和后期... 进行了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属间杂交,运用杂种幼胚培养技术,首次成功地获得了它们的属间杂种。F_1形态趋于中间型,均完全不育。F_1花粉母细胞预期类型(2n=28)的减数分裂中期Ⅰ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为26.72Ⅰ+0.62Ⅱ+0.01Ⅲ,后期Ⅰ和后期Ⅱ有落后染色体,多分体具大量微核。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的染色体组间不存在同源或部分同源性。还观察到花粉母细胞异常减数分裂现象。用普通小麦回交,未获得回交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华山新麦草 属间杂种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属间杂种的获得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25
2
作者 伍晓明 许鲲 +3 位作者 王汉中 郑普英 陈碧云 李响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9,共5页
通过剥蕾重复授粉克服了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属间杂交障碍,中双4号×野890812组合的199朵重复授粉花共产生32粒种子,其中8粒种子能发育成植株,5株植株形态与母本甘蓝型油菜相近,2株植株形态与白菜型油菜相近,1株植株形态介于... 通过剥蕾重复授粉克服了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属间杂交障碍,中双4号×野890812组合的199朵重复授粉花共产生32粒种子,其中8粒种子能发育成植株,5株植株形态与母本甘蓝型油菜相近,2株植株形态与白菜型油菜相近,1株植株形态介于母本甘蓝型油菜和父本野芥之间,叶面上具有新疆野生油菜特有的刺毛。RAPD分析显示8株F1代植株都同时具有母本中双4号和父本野890812的特征随机扩增DNA片段,还具有母父本均缺乏的新扩增DNA片段,表明8株F1代植株均为属间杂种。试验结果表明,决定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或野芥远缘杂交中生殖隔离的主要因素是受精前障碍。属间杂种在形态和分子水平上的丰富变异预示通过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间的属间杂交可望有效地拓展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新疆 时生油菜 属间杂种 分子鉴定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的属间新杂种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再云 刘后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3-37,T001,共6页
从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种(2n=31)自交后代中,鉴定出一个新杂种植株(2n=25)。该新杂种在表型上为亲本中间型,且雄性不育。将其与甘蓝型油菜回交时,通过幼胚培养获得8个回交第一代植株(2n=44)。所有回交后... 从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种(2n=31)自交后代中,鉴定出一个新杂种植株(2n=25)。该新杂种在表型上为亲本中间型,且雄性不育。将其与甘蓝型油菜回交时,通过幼胚培养获得8个回交第一代植株(2n=44)。所有回交后代植株均可育,在花粉母细胞中形成22个二价体。来自诸葛菜的6条染色体可被全部丢失或部分进入末期核,也可在后期Ⅰ运动至细胞一极。首次获得的新材料可用于培育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的附加系,并为研究诸葛菜的染色体组结构提供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菜 诸葛菜 属间杂种 回交后代 分裂
下载PDF
Intergeneric Somatic Hybridization Between Brassica napus L. and Sinapis alba L. 被引量:27
4
作者 You-PingWANG KarinSONNTAG +1 位作者 EickeRUDLOFF Jian-MinCHE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期84-91,共8页
: Electrically induced protoplast fusion was used to produce somatic hybrids between Brassica napus L. and Sinapis alba L. Seven hybrids were obtained and verified by the simple sequence repeat and cleaved amplified p... : Electrically induced protoplast fusion was used to produce somatic hybrids between Brassica napus L. and Sinapis alba L. Seven hybrids were obtained and verified by the simple sequence repeat and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gene fael, indicating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bands from S. alba were present in the hybrids. The hybridity was also confirmed by chromosome number counting because the hybrids possessed 62 chromosomes, corresponding to the sum of fusion-parent chromosomes. Chromosome pairing at meiosis was predominantly normal, which led to high pollen fertility, ranging from 66% to 77%. All hybrids were grown to full maturity and could be fertilized and set seed after self-pollination or back-crosses with B. napus. The morphology of the hybrids resembled characteristics from both parental species. An analysis of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the seeds of F1 plants was conducted and the seeds were found to contain different amounts of erucic acid, ranging from 11.0% to 5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napus L. ELECTROFUSION erucic acid intergeneric hybrid Sinapis alba L
原文传递
长芒猬草与华山新麦草属间杂种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海琴 周永红 +2 位作者 郑有良 杨瑞武 丁春邦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1-427,共7页
为研究长芒猬草Hystrixduthieissp .longearistata的染色体组成 ,将其与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huashanica进行了人工杂交 ,获得杂种F1 。对亲本及杂种F1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繁育特性和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 为研究长芒猬草Hystrixduthieissp .longearistata的染色体组成 ,将其与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huashanica进行了人工杂交 ,获得杂种F1 。对亲本及杂种F1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繁育特性和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杂种F1 的许多形态特征介于父母本之间 ,花粉完全不育 ,结实率为 0 ;杂种F1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较高 ,5 5 .1 2 %的细胞形成 5个或 6个二价体 ,其构型为 :9.83Ⅰ + 5 .46Ⅱ + 0 .0 7Ⅲ ,C_值为 0 .5 7。以上结果表明H .duthieissp.longearistata含有Ns染色体组。本文还讨论了Hystrix与Leymus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芒猬草 华山新麦草 属间杂种 形态学 细胞学 染色体组
下载PDF
小麦×冰草属间杂种F_1的植株再生及其变异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立会 董玉琛 +3 位作者 周荣华 李秀全 杨欣明 徐世雨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50-258,共9页
在对0.5—40.cm长幼穗培养4周后诱导出愈伤组织的基础上,获得了88株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cv.Chinese Spring,2n=6x=42,AABBDD)×沙生冰草(Agropyron desertorum Fisch.> Schult.,2n=4x=28,PPPP)杂种F_1的再生植株。不同... 在对0.5—40.cm长幼穗培养4周后诱导出愈伤组织的基础上,获得了88株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cv.Chinese Spring,2n=6x=42,AABBDD)×沙生冰草(Agropyron desertorum Fisch.> Schult.,2n=4x=28,PPPP)杂种F_1的再生植株。不同长度的幼穗在培养时,其愈伤组织发生的部位及其增殖速度不同。再生植株的产生主要是通过直接器官发生途径。所有的再生植株染色体数目全与杂种F_1相同,为2n=35。与杂种F_1相比,再生植株的减数分裂行为是相当复杂的,证明有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发生。每茎穗数、叶片失绿斑等形态上的变异是由环境效应引起的;而株高、每穗轴节上小穗数和育性是由遗传效应决定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再生植株的自交结实率高达5.49%,共获得自交种子484粒,这对利用P染色体组中的期望基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间杂种 植株再生 变异 小麦 冰草
下载PDF
鹅观草与大麦属间杂种的形态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蒋继明 刘大钧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用活体/离体幼胚培养法成功地获得了鹅观草(Roegneria kamooji,2n=12,SSHHYY)与大麦(Hordeum vulgare,2n=14,11)间的属间杂种。杂交结实率为31.4%,胚培成苗率60.9%。杂种表现一年生,具有很强的生活力,形态上偏向鹅观草。F_1自交不孕,... 用活体/离体幼胚培养法成功地获得了鹅观草(Roegneria kamooji,2n=12,SSHHYY)与大麦(Hordeum vulgare,2n=14,11)间的属间杂种。杂交结实率为31.4%,胚培成苗率60.9%。杂种表现一年生,具有很强的生活力,形态上偏向鹅观草。F_1自交不孕,用大麦回交亦不结实。杂种具有预期的2n=28(SHYI)条染色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平均形成26.38个单价体,0.67个棒状二价体,0.12个环状二价体和0.02个三价体。本文对双亲染色体组间的同源性以及在大麦育种中利用鹅观草种质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观草 大麦 属间杂种 形态 遗传
下载PDF
菊属与亚菊属属间杂种的鉴定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宏波 陈发棣 +3 位作者 郭维明 缪恒彬 李畅 房伟民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1-669,共9页
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获得了栽培菊花"奥运火炬"Dendranthema×grandiflorum"Aoyunhuoju"和亚菊属Ajania矶菊A.pacifica的属间杂种。形态学、细胞学以及RAPD分子标记鉴定表明22个杂种为真正的属间杂种,成功地将... 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获得了栽培菊花"奥运火炬"Dendranthema×grandiflorum"Aoyunhuoju"和亚菊属Ajania矶菊A.pacifica的属间杂种。形态学、细胞学以及RAPD分子标记鉴定表明22个杂种为真正的属间杂种,成功地将矶菊的某些性状(叶色)转移到栽培菊花中,但同时也掺入了某些不良性状。杂种的叶色、叶形、花色、开花枝的分枝性和花期等性状均介于双亲之间,边缘舌状雌花大小、数量和形态不一;杂种根尖染色体数目正常(2n=7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基本正常。矶菊与栽培菊花属间杂交的成功以及杂种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正常表明两者亲缘关系较近,从而推测菊属Dendranthema与亚菊属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亚菊属 属间杂种 分类学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减数分裂观察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再云 吴建国 +1 位作者 石淑稳 刘后利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73-379,共7页
在甘蓝型油莱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细胞减数分裂中,观察到两种类型的染色体分离方式。第一种,细胞内的31条染色体呈两组分离,其中19条染色体至细胞一极,12条染色体至另一极;且在两极的染色体进行分裂,产生4个核,两个具有19... 在甘蓝型油莱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细胞减数分裂中,观察到两种类型的染色体分离方式。第一种,细胞内的31条染色体呈两组分离,其中19条染色体至细胞一极,12条染色体至另一极;且在两极的染色体进行分裂,产生4个核,两个具有19条染色体,另两个具有12条染色体。故杂种细胞通过这种染色体分离方式,可同时产生具有19与12条染色体的两类配子。杂种细胞内发生的这种染色体行为,极有可能与来自两个亲本种的染色体组相关;即在细胞两极的19与12条染色体分别来自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第二种,在后期I至末期I,花粉母细胞内以6个二价体形式出现的12条染色体被落后在赤道板附近,而被排斥在末期核之外。这些落后二价体很有可能来自诸葛菜。因此,在杂种细胞减数分裂中,来自两个亲本种的染色体组被分开。文中还对染色体组分开的遗传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甘蓝型油菜 诸葛菜 属间杂种 减数分裂
下载PDF
哲罗鱼(♀)与细鳞鱼(♂)杂交种胚胎及仔稚鱼发育 被引量:16
10
作者 徐革锋 杜佳 +3 位作者 张永泉 刘洋 尹家胜 牟振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0-638,共9页
通过性激素药物诱导和人工繁育技术对哲罗鱼(♀)(Hucho taimen)与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进行属间远缘杂交,并对杂交种胚胎及仔稚鱼的发育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6.2~8.9℃条件下,哲罗鱼(♀)×细鳞鱼(♂)的杂交受... 通过性激素药物诱导和人工繁育技术对哲罗鱼(♀)(Hucho taimen)与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进行属间远缘杂交,并对杂交种胚胎及仔稚鱼的发育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6.2~8.9℃条件下,哲罗鱼(♀)×细鳞鱼(♂)的杂交受精卵完成胚胎期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5806.70℃·h,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6个阶段,24个发育分期。刚破膜的仔鱼不具有游泳能力,全身透明,体循环清晰可见;7d后卵黄囊期仔鱼口裂明显,头顶部和腹部开始变得浅黄,尾鳍分化不断完成;17d后,仔鱼开始上浮,卵黄囊基本吸收完全,仔鱼具有游泳能力,鳍条和腹部鳞片开始不断分化。上浮40d后仔鱼发育成稚鱼,脂鳍分化和身体两侧鳞片覆盖基本完毕,幼鲑斑开始出现。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初步断定,该杂交种的胚胎发育速度介于双亲之间,稚鱼期基本具备成鱼形态特征,早期杂交种外部形态略偏向于哲罗鱼,但仔稚鱼期生长较双亲快,推断这种杂交优势的贡献力可能来源于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罗鱼 细鳞鱼 属间杂交种 胚胎发育 仔稚鱼
下载PDF
野鸢尾和射干属间杂交亲和性及杂种鉴定 被引量:16
11
作者 毕晓颖 李卉 +1 位作者 娄琦 郑洋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1-938,共8页
以鸢尾科鸢尾属的野鸢尾(Iris dichotoma)和射干属的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为试材,对其常规授粉后的结实性、花粉管行为及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并对其杂种进行了形态学和根尖细胞染色体鉴定。结果表明:野鸢尾和射干属间杂交存... 以鸢尾科鸢尾属的野鸢尾(Iris dichotoma)和射干属的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为试材,对其常规授粉后的结实性、花粉管行为及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并对其杂种进行了形态学和根尖细胞染色体鉴定。结果表明:野鸢尾和射干属间杂交存在一定程度障碍,但仍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且正、反交存在差异。以野鸢尾为母本与射干杂交时,部分花粉不萌发,或者花粉管在柱头或花粉粒上缠绕;不亲和障碍主要发生在受精前,结实率和有胚率分别为48.1%和69.3%。以射干为母本与野鸢尾杂交时,在珠孔端出现胚的解体现象,不亲和障碍主要发生在受精后,结实率和有胚率分别为87.9%和54.3%。所得杂种F1的株高、花冠幅、分蘖能力都介于野鸢尾和射干之间;杂种的花期和果期较亲本有所延长,叶宽大于亲本;根状茎、花形与野鸢尾相似;花色、雄蕊、花柱、果实和种子与亲本迥异。杂种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与亲本相同,2n=2x=32,均为1B型,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相对保守,变异较小,且核型具有较高的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鸢尾 射干 远缘杂交 亲和性 杂种鉴定
原文传递
阿拉善鹅观草、大鹅观草及大丛鹅观草杂种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新全 伍碧华 +2 位作者 颜济 杨俊良 郑有良 《草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23-28,共6页
阿拉善鹅观草、大丛鹅观草及大鹅观草是分布于我国西部的多年生四倍体植物,将其与纤毛鹅观草等三个种进行了种、属间杂交。通过幼胚离体培养,合成远缘杂种,对各杂种F1 及亲本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阿拉善鹅观草、大丛鹅观草及大鹅观草是分布于我国西部的多年生四倍体植物,将其与纤毛鹅观草等三个种进行了种、属间杂交。通过幼胚离体培养,合成远缘杂种,对各杂种F1 及亲本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鹅观草与E.lanceolatus、鹅观草所含的St染色体组间存在较大的同源性分化;阿拉善鹅观草、大丛鹅观草与纤毛鹅观草间至少有一个染色体组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很可能即为St染色体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族 鹅观草属 减数分型 细胞学
下载PDF
大白菜与萝卜属间杂种幼胚离体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明山 索玉英 周长久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53-357,共5页
对大白菜与萝卜3个杂交组合授粉后15天的幼胚进行了离体改良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比较了两种培养方法的培养成活率。3个杂交组合的改良液体培养成活率分别为30.0%、22.2%和65.0%,而固体培养成活率分别为0%、8.0%和20.0%。改良液体... 对大白菜与萝卜3个杂交组合授粉后15天的幼胚进行了离体改良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比较了两种培养方法的培养成活率。3个杂交组合的改良液体培养成活率分别为30.0%、22.2%和65.0%,而固体培养成活率分别为0%、8.0%和20.0%。改良液体培养成活率高,接种方便迅速,培养速度快,是一条高效快速培养远缘杂种幼胚的途径。本试验共获得21个株系159株杂种苗。植株形态介于双亲之间,个别性状倾向双亲一方。杂种F_1根尖细胞染色体数有3种类型,即19、29和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胚培养 大白菜 萝卜 属间杂种
下载PDF
Moricandia arvensis与甘蓝型油菜属间杂种的获得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孟金陵 严准 甘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6-401,共6页
以C_3作物甘蓝型油菜作父本与野生C_3—C_4中间型植物Moricandia arvensis作有性杂交,经子房培养和胚性芽挽救,获得了4个属间杂种,经腋芽繁殖使杂种群体增至数百株。RFLP分析结果显示,杂种核DNA具有两个亲本的特征指纹,而其细胞质中仅... 以C_3作物甘蓝型油菜作父本与野生C_3—C_4中间型植物Moricandia arvensis作有性杂交,经子房培养和胚性芽挽救,获得了4个属间杂种,经腋芽繁殖使杂种群体增至数百株。RFLP分析结果显示,杂种核DNA具有两个亲本的特征指纹,而其细胞质中仅含母本Moricandia arvensis的线粒体DNA指纹。杂种多具33条染色体,为双亲配子染色体数之和。虽然杂种植株在大多数形态特征上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但在某些性状上明显趋向某一亲本。杂种植株的一般特征是半匍匐性,浅裂叶,开浅黄花。其以CO_2补偿点很高,为C_3类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有多价体产生。杂种雌雄性皆不育。用秋水仙素将杂种加倍为双二倍体后,仍然雄性不育。对进一步向芸薹属作物基因组中导入C_3-C_4基因的技术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菜 C3-C4 生物学特性 属间杂种
下载PDF
小麦与无融合生殖披碱草(Elymus rectisetus)属间杂种F_1的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高建伟 孙其信 孙振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1-277,共7页
Elymus rectisetus( Nees in L ehm ) A.L ove et Connor是目前小麦族 ( Triticeae)中发现的唯一的无融合生殖种。本研究以普通小麦 ( Triticum aestivum L.;2 n=6x=4 2 ,AABBDD)为母本 ,以E.rectisetus( 2 n=6x=4 2 ,SSYYWW)为父本... Elymus rectisetus( Nees in L ehm ) A.L ove et Connor是目前小麦族 ( Triticeae)中发现的唯一的无融合生殖种。本研究以普通小麦 ( Triticum aestivum L.;2 n=6x=4 2 ,AABBDD)为母本 ,以E.rectisetus( 2 n=6x=4 2 ,SSYYWW)为父本进行杂交 ,经过幼胚拯救获得了属间杂种 F1。杂种 F1分蘖力强 ,具有多年生习性 ,其形态特征偏向于父本。杂种 F1高度雄性不育 ,自交不结实。对杂种根尖体细胞的细胞学观察发现 ,杂种 F1体细胞染色体数 2 n=9x=63( SSYYWWABD) ,其中 2 1条来自普通小麦 ,4 2条来自 E.rectisetus。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配对频率为 :2 2 .69 +16.15rod +3.0 1ring +0 .83 +0 .0 1 。小麦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杂种 F1及父本 E.rectisetus表现免疫 ,而母本Fukuhokomugi高度感染白粉病。上述杂种的获得为将 E.rectisetus无融合生殖基因及抗白粉病基因向小麦中转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融合生殖 小麦 属间杂交 形态学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与东方旱麦草属间杂种的形态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建文 丁敏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17-123,共7页
本文对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ev.Fukuho,2n=6x=42,AABBDD)与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orientale(L.)Jaub.etSpach,2n=4x=28,B′B′... 本文对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ev.Fukuho,2n=6x=42,AABBDD)与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orientale(L.)Jaub.etSpach,2n=4x=28,B′B′C′C′)属间杂种F_1进行了形态和细胞遗传学方面的探讨。首先,在形态方面的研究表明:(1)杂种F_1植株生长旺盛,分蘖力强;(2)绝大部分性状如株高、穗长、芒长等介于双亲之间而呈中间型,少数性状如颖脊、颖壳茸毛可作为鉴别杂种的形态标记;(3)花粉粒空秕、无可染性,花粉高度不育,自交完全不结实。其次,从杂种F_1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1)染色体平均构型为:26.09Ⅰ+4.36Ⅱ+0.09Ⅲ,二价体数目从0-7个均有分布,但大多数为棒状二价体;(2)每细胞平均交叉数为4.78;(3)染色体臂平均配对频率(C值)为0.17。由上可知,在普通小麦ABD基因组与东方旱麦草B′C′基因组之间存在微弱的部分同源关系,或在东方旱麦草基因组中可能存在一种抑制普通小麦Ph基因作用的抑制因子(suppress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旱麦草 属间杂种 形态学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夏蜡梅和美国蜡梅属间杂种形态与光合生理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盛宁 姚青菊 +2 位作者 任全进 熊豫宁 孙小芳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8-732,共5页
从花形态、结实性、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等3个方面,比较了属间杂种与母本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父本美国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之间的差异;另外,对濒危园模拟生境条件下生长的夏蜡梅和苗圃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夏蜡梅植株的光... 从花形态、结实性、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等3个方面,比较了属间杂种与母本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父本美国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之间的差异;另外,对濒危园模拟生境条件下生长的夏蜡梅和苗圃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夏蜡梅植株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的生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花外形、颜色和气味,花被片形态,外、内花被片(数量、大小、颜色、形状和质地),雄蕊(可育雄蕊、不育雄蕊和食物体),雌蕊(花柱和柱头)等方面,属间杂种均表现出双亲的中间性状,结合了双亲优异之处,具有很高观赏价值;②夏蜡梅在南京地区结实正常,美国蜡梅在南京地区的结实能力差,而属间杂种7年生植株开花的2a中都表现为不结实;③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特性上,属间杂种与父本美国蜡梅相似,较母本夏蜡梅有明显优势,没有严重的光合午休现象和灼伤叶片、花苞片现象。另外,濒危园中遮光条件下的夏蜡梅植株尽管净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较小,但没有午休现象,而且表观量子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大于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夏蜡梅植株,乃至美国蜡梅及属间杂种,显示出夏蜡梅的喜阴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夏蜡梅 美国蜡梅 属间杂种 表观量子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东方旱麦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无性系的建立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建文 董玉琛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16-121,共6页
本研究以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2n=6x=42,AABBDD)为母本,以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orientale(L.)Jaub.etSpach;2n=4x=28)为父本,首次成功... 本研究以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2n=6x=42,AABBDD)为母本,以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orientale(L.)Jaub.etSpach;2n=4x=28)为父本,首次成功地获得了属间远缘杂种F1,其平均结实率为0.08%。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对杂种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胚性无性系的建立、植株再生、壮苗培养等,最终获得了生长正常的杂种F1植株。同时,通过对杂种幼胚愈伤组织、根尖细胞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该杂种为真杂种,即2n=5x=35(预期染色体数)的杂种细胞占主体;另外,因组培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故也有少量2n=28-34染色体数的细胞。以上杂种的获得为将旱麦草优异基因向小麦的转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东方旱麦草 属间杂种 无性系
下载PDF
鹅观草和簇毛麦属间杂种的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永红 伍碧华 +1 位作者 傅体华 郑有良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25-130,共6页
通过幼胚离体拯救培养,成功地获得鹅观草RoegneriakamojiOhwi(2n=6x=42,StStHHYY)和簇毛麦Dasypyrumvilosum(L.)Candargy(2n=2x=14,VV)属间杂种,对... 通过幼胚离体拯救培养,成功地获得鹅观草RoegneriakamojiOhwi(2n=6x=42,StStHHYY)和簇毛麦Dasypyrumvilosum(L.)Candargy(2n=2x=14,VV)属间杂种,对这两个种及其杂种F1的形态学、繁育学和减数分裂配对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鹅观草和簇毛麦形态差异极大,杂种F1的形态特征介于父母本之间;(2)杂交结实率低,为11.63%;经幼胚组织培养,获2株杂种苗;杂种F1高度不育,表明亲本间存在极强的生殖隔离,是独立的生物学种;(3)杂种F1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稳定的28条,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很低,其构型为:26.72Ⅰ+0.62Ⅱ+0.02Ⅲ。表明鹅观草的St、H、Y染色体组与簇毛麦的V染色体组部分同源性很低,它们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观草 簇毛麦 属间杂种 减数分裂 染色体组
下载PDF
夏蜡梅和美国蜡梅属间杂种的优势表现 被引量:10
20
作者 姚青菊 夏冰 +2 位作者 任全进 盛宁 孙小芳 《江苏林业科技》 2007年第4期24-26,35,共4页
采用重复授粉等杂交方法,获得了以夏蜡梅为母本、美国蜡梅为父本的属间杂种,该杂种结合了双亲的优点,花色紫红至粉红,表现为母本(白色)和父本(褐紫色)的中间性状,花形和花器结构与母本相似,大而娇艳;叶片形状和颜色与母本相似,而大小则... 采用重复授粉等杂交方法,获得了以夏蜡梅为母本、美国蜡梅为父本的属间杂种,该杂种结合了双亲的优点,花色紫红至粉红,表现为母本(白色)和父本(褐紫色)的中间性状,花形和花器结构与母本相似,大而娇艳;叶片形状和颜色与母本相似,而大小则偏向父本;杂种的适应性与父本相似,耐高温、强光照;植株生长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观赏、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蜡梅 美国蜡梅 属间杂种 杂种优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