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12”汶川8.0级地震汉源烈度异常机理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7
1
作者 高孟潭 陈学良 +1 位作者 俞言祥 雷建成 《震灾防御技术》 2008年第3期216-223,共8页
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汉源烈度异常主要特征,初步分析了导致烈度异常的可能原因。初步研究结果表明,"5·12"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及其能量释放空间分布和场地条件是导致汉源烈度异常的主要因素,同时莫霍界面反射波S11、断层... 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汉源烈度异常主要特征,初步分析了导致烈度异常的可能原因。初步研究结果表明,"5·12"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及其能量释放空间分布和场地条件是导致汉源烈度异常的主要因素,同时莫霍界面反射波S11、断层破裂带的阻震及激震效应等,也可能是汉源烈度的影响因素。探索汉源烈度异常对总结特大地震烈度分布、震害特征和成灾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作者提出,应在震害特征总结提炼的基础上,考虑震源机制、地壳介质、场地非线性等因素,对汉源烈度异常区进行全面的数值模拟,进一步确定汉源地震烈度异常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汉源县 烈度异常 震源 场地条件
下载PDF
汶川地震汉源县烈度异常区地质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谷洪彪 姜纪沂 兰双双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2-56,共5页
汉源县是汶川8.0级大地震Ⅵ度区内唯一的Ⅷ度异常区,是十分典型的远震烈度异常区。本文在汉源场地条件科考工作的基础上,对其城区及周边地质构造背景条件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区域地层发育概况、区域主要断裂及其活动性、近场断裂分布状... 汉源县是汶川8.0级大地震Ⅵ度区内唯一的Ⅷ度异常区,是十分典型的远震烈度异常区。本文在汉源场地条件科考工作的基础上,对其城区及周边地质构造背景条件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区域地层发育概况、区域主要断裂及其活动性、近场断裂分布状况及其对研究区的影响以及第四纪地质地貌的形态,结果表明研究区处于大渡河与流沙河阶地交汇处,河流阶地发育,地形切割深度差异较大,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对汉源县城区地质构造背景进行分析是对其地震烈度异常做出科学解释的前提和基础,进一步确定烈度异常的原因,因而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重要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汉源县 烈度异常 地质构造背景 新构造运动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响应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门妮 孙有为 +2 位作者 薄景山 黄艳 沈超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0-120,共11页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边坡数值模型,并结合汶川地震实例分析了边坡的共振特性、动力响应变化以及地震动三要素对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对汉源县高烈度异常现象从共振的原因做出了解释。通过分析发现:边坡的共振主要由前5阶固有频率...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边坡数值模型,并结合汶川地震实例分析了边坡的共振特性、动力响应变化以及地震动三要素对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对汉源县高烈度异常现象从共振的原因做出了解释。通过分析发现:边坡的共振主要由前5阶固有频率被激发引起,坡体阻尼和地震波频率对共振作用有显著影响。边坡体对输入地震波低频部分存在放大作用,对高频能量具有滤波作用。坡体加速度和位移响应随高程增加而增大,沿水平方向从左至右,位移减小,加速度先增后减。坡体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随持时变化不明显;坡体位移随振幅和持时增加而增大,随频率增大而减小;弹性范围内,加速度和位移动力响应绝对量随振幅增大呈明显的线性增长关系,而位移、加速度放大系数保持不变;坡面陡坎处动力响应突变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 动力响应 汶川地震 ANSYS 烈度异常
下载PDF
彝良5.7、5.6级地震烈度分布及烈度异常区震害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周桂华 非明伦 +1 位作者 张彦琪 郑定昌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4-371,共8页
根据彝良5.7、5.6级地震现场震害调查资料,介绍了地震烈度分布及各烈度区的震害特征;描述了两个烈度异常区17个点、4 250户调查点的详细震害情况,对异常区震害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地质构造、含煤地层、地形地貌及岩土性质、房屋建筑结... 根据彝良5.7、5.6级地震现场震害调查资料,介绍了地震烈度分布及各烈度区的震害特征;描述了两个烈度异常区17个点、4 250户调查点的详细震害情况,对异常区震害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地质构造、含煤地层、地形地貌及岩土性质、房屋建筑结构及质量等方面对震害异常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异常区恢复重建需考虑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调查 烈度异常 震害特点 彝良地震
下载PDF
耿马县城烈度异常的地震地质及场地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俞维贤 谷一山 +1 位作者 毛玉平 赵曲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77-182,共6页
本文通过耿马县城1988年11月6日7.2级地震的宏观烈度考察,结合县城区的地震地质及工程地质环境的综合调查研究表明:耿马县城北坡北西向断层的存在是造成耿马县城高烈度异常的主要原因,县城场地地质因素的地震易损性指数的... 本文通过耿马县城1988年11月6日7.2级地震的宏观烈度考察,结合县城区的地震地质及工程地质环境的综合调查研究表明:耿马县城北坡北西向断层的存在是造成耿马县城高烈度异常的主要原因,县城场地地质因素的地震易损性指数的分区性是造成县城区建筑物破坏强度出现明显地区性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震烈度 地震地质 耿马县
下载PDF
北天山地区中强地震前跨断层形变强度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苏力坦·玉散 方伟 +2 位作者 艾力夏提·玉山 朱治国 李桂荣 《内陆地震》 2019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对新疆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利用断层垂直活动速率求解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值。基于其变化特征与北天山地区中强地震的对比研究发现,研究区域断层活动整体处于断层形变强度趋势增强的背景下,局部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值... 对新疆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利用断层垂直活动速率求解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值。基于其变化特征与北天山地区中强地震的对比研究发现,研究区域断层活动整体处于断层形变强度趋势增强的背景下,局部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值超过指标阈值0.6时,可作为北天山地区中强地震的预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流动水准 异常强度 北天山地区 呼图壁 精河
下载PDF
汉源县背后山滑坡动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门妮 薄景山 +1 位作者 孙有为 齐文浩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1-219,共9页
坐落于背后山古滑坡前缘堆积体之上的四川省汉源县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出现了罕见的高烈度异常现象。针对此种现象,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汶川地震对背后山古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有限元地震时程反应分析,计算得到了汶川地震汉... 坐落于背后山古滑坡前缘堆积体之上的四川省汉源县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出现了罕见的高烈度异常现象。针对此种现象,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汶川地震对背后山古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有限元地震时程反应分析,计算得到了汶川地震汉源背后山滑坡的安全系数时程、速度时程及位移和应力矢量场,以此分析判断此滑坡是否发生整体滑动。在此基础上,针对坡肩附近等关键部位,分析其受力和振动速度效应,并运用4种安全系数确定方法计算了滑面和关键点的安全系数值。结果表明:背后山古滑坡在汶川地震中并未发生整体滑动,但在坡肩附近会出现局部拉张开裂,高烈度异常与滑坡滑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稳定性分析 安全系数 烈度异常
下载PDF
使用当前地震小区划方法研究玉田低烈度异常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光 刘曾武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5-25,共11页
利用以前和最近所取得的玉田县浅层和深层的地质资料、波速资料和人工地震波现场测量资料,采用当前通行的地震小区划方法,对1976年唐山地震时出现的玉田低烈度异常区内外共27个场点进行了地震地面运动的计算和分析,与实际震害... 利用以前和最近所取得的玉田县浅层和深层的地质资料、波速资料和人工地震波现场测量资料,采用当前通行的地震小区划方法,对1976年唐山地震时出现的玉田低烈度异常区内外共27个场点进行了地震地面运动的计算和分析,与实际震害指数作了比较,并进一步探讨了玉田低烈度异常的原因,考察了当前地震小区划方法的适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异常 地震小区划 地质 波速 人工地震波现场测量
下载PDF
中国大地震烈度异常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薄景山 李孝波 +3 位作者 孙有为 齐文浩 李平 门妮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106,共6页
在中国发生的大地震中有两种烈度异常现象值得研究,一是唐山大地震中的玉田Ⅵ度低烈度异常现象;二是汶川特大地震中的汉源Ⅷ度高烈度异常现象。在回顾地震烈度异常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玉田、汉源烈度异常区的地质构造背景、震... 在中国发生的大地震中有两种烈度异常现象值得研究,一是唐山大地震中的玉田Ⅵ度低烈度异常现象;二是汶川特大地震中的汉源Ⅷ度高烈度异常现象。在回顾地震烈度异常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玉田、汉源烈度异常区的地质构造背景、震害特征以及烈度异常的形成原因,并从多个方面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还对进一步研究烈度异常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等提出了建议,以供今后全面开展地震烈度异常研究工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震 汶川地震 烈度异常 形成原因 对比分析
下载PDF
2017年1月28日筠连4.9级地震烈度异常点震害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厚朗 毛利 +4 位作者 肖本夫 叶肇恒 刘杨 宴金旭 廖利平 《四川地震》 2017年第3期10-14,共5页
2017年01月28日02时46分,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北纬28.09度,东经104.72度)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根据现场调查发现在筠连县乐义乡出现了地震烈度Ⅶ度异常点。结合地震现场震害调查资料和历史地震资料,对烈度异常点震害特点进行... 2017年01月28日02时46分,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北纬28.09度,东经104.72度)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根据现场调查发现在筠连县乐义乡出现了地震烈度Ⅶ度异常点。结合地震现场震害调查资料和历史地震资料,对烈度异常点震害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地质构造环境、建筑物结构、近期地震活动等方面对震害异常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表明,造成异常点建筑物震害较重的主要原因是震区广泛含有煤层、页岩气等不良影响地层;震区的建筑结构不合理,抗震性能极差;3次4级以上地震震害叠加影响。最后对震区房屋建设提出几方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异常 震害特点 异常分析
下载PDF
2012年彝良M_s5.7、M_s5.6地震场地地震动反应
11
作者 杨黎薇 林国良 邱志刚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5,共7页
2012年9月7日云南昭通彝良发生了M_s5.和、M_s5.6级两次地震,此次地震引发了极其严重的滑坡和崩塌等地震地质灾害,同时地震波放大效应还引起高烈度异常区。利用彝良地震烈度圈内6个台站记录到的主震加速度时程,通过截取S波窗,采用标准... 2012年9月7日云南昭通彝良发生了M_s5.和、M_s5.6级两次地震,此次地震引发了极其严重的滑坡和崩塌等地震地质灾害,同时地震波放大效应还引起高烈度异常区。利用彝良地震烈度圈内6个台站记录到的主震加速度时程,通过截取S波窗,采用标准谱比法和水平垂直谱比法研究其场地地震动反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能给出较为一致的谱比曲线和卓越频率,但场地反应数值差异较大,标准谱比法的结果受到参考台站自身场地反应的影响;靖安台的软弱土层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较为显著,是造成烈度异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谱比法 烈度异常 放大作用
下载PDF
强、弱南海夏季风年大气经圈环流异常的诊断分析
12
作者 吴冬梅 陆维松 +4 位作者 吴乃庚 戚锦典 杨磊 刘钦燕 王东晓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58,共11页
利用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局地纬向平均的经圈环流线性诊断方程,诊断了1979—2010年6—8月南海夏季风期间经圈环流变化,定量讨论了影响南海夏季风经向环流异常的主要物理过程。结果表明... 利用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局地纬向平均的经圈环流线性诊断方程,诊断了1979—2010年6—8月南海夏季风期间经圈环流变化,定量讨论了影响南海夏季风经向环流异常的主要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强南海夏季风年南海地区(10°—15°N)低层(900hPa)存在异常偏南风,弱南海夏季风年南海地区低层存在异常偏北风。定量分析表明,在强南海夏季风年对距平经圈环流低层经向分量起主要作用的是凝结潜热加热(68%)、体现越赤道气流影响的边界作用(14%)和潜热通量(12%);对弱南海夏季风年距平经圈环流低层经向分量起主要作用的是凝结潜热加热(46%)、边界作用(38%)和热量垂直输送(13%)。分析对应的环流形势可知,反映凝结潜热加热异常作用的副热带高压与反映边界作用的澳大利亚高压在强弱季风年表现出相反的特征。与海洋强迫有关的潜热通量对南海夏季风的强弱起了重要作用,其在强、弱南海夏季风年的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强南海夏季风年异常潜热通量在南海分布为南正、北负,弱夏季风年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经圈环流 强弱异常 诊断分析
下载PDF
周至两次地震烈度异常的研究
13
作者 王卫东 张永志 +2 位作者 吴芳 易学发 李少睿 《华南地震》 2008年第1期67-71,共5页
周至1988年ML4.3和1993年ML3.6级地震都在100km以外的柞水县城形成了高烈度异常区,从区域地质构造、场地条件和介质品质因子分布等方面研究了这一现象。结果表明:这两次地震造成的柞水高烈度异常与该区域地质构造、介质品质因子分布和... 周至1988年ML4.3和1993年ML3.6级地震都在100km以外的柞水县城形成了高烈度异常区,从区域地质构造、场地条件和介质品质因子分布等方面研究了这一现象。结果表明:这两次地震造成的柞水高烈度异常与该区域地质构造、介质品质因子分布和柞水县城的局部地形条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异常 Q值 地震反应 地质构造
下载PDF
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异常分析与处理方法 被引量:24
14
作者 柴秀梅 潘新民 +2 位作者 汤志亚 崔炳俭 多福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9-384,共6页
根据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在线定标修正原理,结合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和SB)回波强度接收和定标及发射功率在线测量信号流程,对雷达回波强度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了详细分类和分析,总结提出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偏强、偏弱、回... 根据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在线定标修正原理,结合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和SB)回波强度接收和定标及发射功率在线测量信号流程,对雷达回波强度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了详细分类和分析,总结提出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偏强、偏弱、回波面积减少等异常问题的分析思路和处理方法,列举了有效解决雷达回波强度异常故障的案例。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能提高处理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异常故障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天气雷达 回波强度异常 分类及处理方法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及其影响的进一步研究Ⅰ.东亚冬季风变化及异常的特征 被引量:14
15
作者 裴顺强 李崇银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4-136,共13页
东亚冬季风是北半球冬季最活跃的大气环流系统,其活动有重要影响,其向南爆发可以越过赤道对澳大利亚夏季风起作用。但相对夏季风,人们对东亚冬季风的研究一直较少。作者首先利用Hadley中心近百年的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资料,改进提出... 东亚冬季风是北半球冬季最活跃的大气环流系统,其活动有重要影响,其向南爆发可以越过赤道对澳大利亚夏季风起作用。但相对夏季风,人们对东亚冬季风的研究一直较少。作者首先利用Hadley中心近百年的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资料,改进提出了一个能更好表征东亚冬季风强度的指数,进一步分析研究了东亚冬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异常特征。其结果表明,东亚冬季风不仅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主要有准两年的振荡周期和5~7年左右的周期,还存在周期为25~30年左右以及周期为十几年的年代际变化。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的方法,还系统研究了东亚冬季风异常时的大气环流特征。对比分析表明,对应强、弱东亚冬季风,大尺度环流系统(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500hPa位势高度场等)的变化特征基本上呈反相分布;并且在强、弱东亚冬季风年,赤道地区的Hadley环流和Walker环流也出现基本反相的异常分布特征;而且赤道西太平洋有西(东)风异常出现,菲律宾以东有异常气旋(反气旋)性环流。在对异常东亚冬季风诊断分析的基础上,用一个大气环流模式(GCM)模拟了异常东亚冬季风的活动。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强、弱东亚冬季风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强、弱东亚冬季风时,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结构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和调整;同时,热带地区大气环流也有显著的差异。数值模拟和资料分析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进一步揭示了东亚冬季风的变化和异常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强度异常及特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汉源县城建筑物震害调查 被引量:7
16
作者 卢滔 薄景山 +2 位作者 李巨文 刘晓阳 刘启方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95,共8页
汶川地震中,距离震中约200公里的汉源县出现了明显烈度异常现象,汉源县城建筑物震害表现尤为明显。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在汶川大地震第一阶段科学考察中,相关调查小组对汉源县城建筑物震害开展了相应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处烈度异常现... 汶川地震中,距离震中约200公里的汉源县出现了明显烈度异常现象,汉源县城建筑物震害表现尤为明显。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在汶川大地震第一阶段科学考察中,相关调查小组对汉源县城建筑物震害开展了相应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处烈度异常现象确实存在,烈度异常与该处局部场地条件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烈度异常 建筑物震害 汉源
下载PDF
Site amplification effects as an explanation for the intensity anomaly in the Hanyuan Town during the Wenchuan Mw 7.9 earthquake 被引量:5
17
作者 Liu Hongshuai Bo Jingshan +2 位作者 Li Ping QiWenhao Zhang Yudo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6年第3期435-444,共10页
The Hanyuan Town is located approximately 200 km from the macro-epicenter of the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However, it is within the only Intensity VIII zone, surrounded by a region of Intensity VI. The objective of ... The Hanyuan Town is located approximately 200 km from the macro-epicenter of the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However, it is within the only Intensity VIII zone, surrounded by a region of Intensity VI.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is high-intensity anomaly with respect to the site amplifications in the Hanyuan Town. The base inputs were derived from the records at a nearby strong-motion station because no records were available from the tow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surface formations and their dynamic properties at a typical site in the town were obtained by drilling, field tests and laboratory tests. Seismic response and parametric sensitivity analyses of the site were conducted using Shake 91,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rovisions for rare earthquakes from the Chinese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GBJ11-89).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peak acceleration at the site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s similar to the code-specified value under rare earthquakes, that the corresponding spectral accelerations for periods betwcen approximately 0.35 and 0.75 s are significantly stronger than those specified by the code and that the average amplification factor at the sit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mean value of the site clas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high-intensity anomaly in the town was primarily caused by site amplification effects from the unique structure of the soil str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Hanyuan Town high-intensity anomaly site amplification rare earthquake
下载PDF
丽江大研镇震灾分布和地脉动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蒋乐群 叶建庆 +5 位作者 刘学军 蔡绍平 李康龙 杨东生 扬琼华 王向红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5-131,共7页
丽江70级地震后,大研镇被毁建筑物的地理分布呈显4条条带,伤亡人员的地理分布和上述条带重合。91个短周期地脉动测点的观测资料表明,分布在上述条带内的大多数测点,其卓越周期大于03S;条带外的测点,其卓越周期一般在... 丽江70级地震后,大研镇被毁建筑物的地理分布呈显4条条带,伤亡人员的地理分布和上述条带重合。91个短周期地脉动测点的观测资料表明,分布在上述条带内的大多数测点,其卓越周期大于03S;条带外的测点,其卓越周期一般在01S左右。作者认为卓越周期和烈度异常之间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震灾 地震烈度 地脉动
下载PDF
基于磁异常ΔT计算投影分量ΔTPro的迭代算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正旺 杜劲松 +1 位作者 孙石达 陈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5-658,I0015,I0016,共16页
总磁场强度异常(ΔT)与磁场矢量异常(Ta)在主磁场(T0)方向的投影分量(ΔTPro)之间存在差异,在高磁环境下该差异更显著。为了计算方便,传统算法均将ΔT近似为ΔTPro,这可能会导致定量解释偏离实际情况。为此,提出一种基于ΔT的ΔTPro高... 总磁场强度异常(ΔT)与磁场矢量异常(Ta)在主磁场(T0)方向的投影分量(ΔTPro)之间存在差异,在高磁环境下该差异更显著。为了计算方便,传统算法均将ΔT近似为ΔTPro,这可能会导致定量解释偏离实际情况。为此,提出一种基于ΔT的ΔTPro高效迭代算法。该算法采用ΔT近似为ΔTPro的理论误差公式,将实测ΔT数据代入公式,通过多次迭代得到高精度的ΔTPro。首先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了该迭代算法的有效性、收敛速度与计算精度的影响因素以及计算效率;然后,通过实际数据应用,讨论了运用该算法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分析了该算法与传统方法之间的差异。模型试验与实际应用均表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算法所需的计算量与计算机存储量均较小,因而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较强的实用性,值得在实际应用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磁场强度异常 磁异常数据处理 磁场分量转换 迭代算法 高磁环境
下载PDF
利用全球地磁场模型研究ΔT与T_(ap)之间的差异性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康 胡正旺 杜劲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41-1145,1151,共6页
采用全球地磁场模型EMM2017计算得到总磁场强度异常(ΔT)与磁力异常矢量(Ta)在主磁场方向的投影分量(T_(ap))差异的全球分布,分析该差异的幅值大小、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为构建与应用全球岩石圈磁场模型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全球地磁场模型 球谐分析 总磁场强度异常(ΔT) 磁力异常分量(Tap) 岩石圈磁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