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22
1
作者 徐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34,共8页
清末科举制已不能适应社会对科学文化的要求,不能满足时代对新型科技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并且严重地阻碍新式教育的发展,所以,在经过选官制度的变通作为过渡之后,科举制终于在"新政"中被废除。科举制废除之后,产生了一系列社会... 清末科举制已不能适应社会对科学文化的要求,不能满足时代对新型科技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并且严重地阻碍新式教育的发展,所以,在经过选官制度的变通作为过渡之后,科举制终于在"新政"中被废除。科举制废除之后,产生了一系列社会效应,主要有: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现代科技事业的开创和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废除科举制的重要意义在于清除了横亘在中国社会现代转型道路上的一个综合性障碍。这项成功的制度改革,无疑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 教育制度 科技事业 知识分子群体 社会转型
下载PDF
俄罗斯问题的中国表述--关于20世纪中国对苏俄认知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林精华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135,共25页
现在是重新认识20世纪中国如何表述俄罗斯问题的时候了。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俄国之于中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迷思,这个迷思全方位地存在于中国社会,影响力至今不绝。我们需要澄清造成这种状况的自身原因。其中,一些著名知识分子因为时代... 现在是重新认识20世纪中国如何表述俄罗斯问题的时候了。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俄国之于中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迷思,这个迷思全方位地存在于中国社会,影响力至今不绝。我们需要澄清造成这种状况的自身原因。其中,一些著名知识分子因为时代原因,在无法直接触碰苏俄、不了解苏俄的情形下,却满怀热情地去认同或拒绝经由苏维埃所确认的那个俄国,不经学术研究和学理性判断,把原本是在国际反资本主义浪潮下获得成功的苏俄革命这一地域性现象,泛化为一种普世性的规律。1950年代以后,知识界依据苏联社会主义理论,把"解冻"以降的苏联变革理解为背离社会主义,把苏联解体看成是国际共运的失败。相应的,知识界这种缺乏现代民族国家考量的意见,又成为党政和社会理解苏俄问题的理论根据,在中国社会广泛流行。这种情况几乎持续到20世纪末。反思这些历史性表述,对中国在21世纪提升认识俄罗斯问题的水平、建构恰当的中俄关系,既有历史的警示作用,又有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群体 苏俄意识形态 民族国家概念
下载PDF
“到民间去”:民国初期知识分子心路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星云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88-93,共6页
民国初期知识分子中盛行的“到民间去”热潮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总体变动趋势。“到民间去”有三个含义 :知识分子对自身“不在民间”的反思 ;对“民间”内涵的界定 ;对如何进入“民间”的思考。这三个含义不仅是对民... 民国初期知识分子中盛行的“到民间去”热潮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总体变动趋势。“到民间去”有三个含义 :知识分子对自身“不在民间”的反思 ;对“民间”内涵的界定 ;对如何进入“民间”的思考。这三个含义不仅是对民国知识分子心路的呈现 ,同时也体现了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分野 ,预示了其后民国各种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的大体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期 民间 知识分子 心路
下载PDF
1936年河南辉县乡村建设实验区评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安平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7,共11页
河南辉县乡村建设实验区建立于1936年,它有一个明确的以农村现代化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有一个比较善于顺应历史潮流、利用政府颁布的有关制度的本土化领导班子。1936年河南辉县乡村建设实验在经济和教育两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在农... 河南辉县乡村建设实验区建立于1936年,它有一个明确的以农村现代化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有一个比较善于顺应历史潮流、利用政府颁布的有关制度的本土化领导班子。1936年河南辉县乡村建设实验在经济和教育两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在农业经济方面,它发挥农户的自主权,采取定向无抵押贷款、良种推广等措施,使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在教育工作方面,它在百泉乡村师范学校带领下,以各村学校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乡村文化活动。乡村建设运动从推不动农民到吸引农民自主参与,虽然由于时间较短,仅取得初步成绩,问题尚多,但其方向值得重视。在社会转型主流中,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功绩应该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制度建设 农村现代化 农民自主权 知识群体
原文传递
“去公共性”:青年知识社群的议题偏向——基于水木社区和网易热门话题的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原永涛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24-30,共7页
精英阶层在政治民主和社会进程中被寄予厚望,知识精英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理应具备高度的公共意识和广泛的社会关怀。水木社区的用户群体是中国知识精英的一个范本,他们的议题偏向能够折射中国精英群体的公共感知、价值取向和文化品... 精英阶层在政治民主和社会进程中被寄予厚望,知识精英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理应具备高度的公共意识和广泛的社会关怀。水木社区的用户群体是中国知识精英的一个范本,他们的议题偏向能够折射中国精英群体的公共感知、价值取向和文化品格,进而诠释知识社群的公共性。研究结果表明,青年知识社群议题呈现出"去公共性"特征,内容上偏离媒体议程,价值取向上趋向实用主义和自我中心化。在网络社区里,他们更多是一种个人化和生活化的交往空间,并不具有显著的网络公共领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木社区 议程设置 知识分子 网络公共领域
下载PDF
洋务时期天津的新知识群体
6
作者 田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3,共6页
随着洋务新政在天津的展开,具有西学知识和开放意识的官员及其幕僚、学堂教习、技术专家聚集天津,使该地成为其重要的活动场域。他们接受了西学的影响,表现出新的知识取向,又延续了传统士大夫的行为方式。以洋务事业为依托的生存格局,... 随着洋务新政在天津的展开,具有西学知识和开放意识的官员及其幕僚、学堂教习、技术专家聚集天津,使该地成为其重要的活动场域。他们接受了西学的影响,表现出新的知识取向,又延续了传统士大夫的行为方式。以洋务事业为依托的生存格局,使天津新知识群体呈现为以李鸿章为中心的社会网络。这一洋务人群带动了本地士林风气的变化,共同促成了天津知识群体的近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时期 天津 知识群体 西学 社会网络
原文传递
论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文化统战工作
7
作者 李玓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37-139,152,共4页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文化重心的西移,西南大后方一个庞大的知识分子群体应运而生。中共中央南方局针对国内外特殊复杂的斗争环境,始终坚持贯彻并创造性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广泛开展文化统一战线工作,制止了...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文化重心的西移,西南大后方一个庞大的知识分子群体应运而生。中共中央南方局针对国内外特殊复杂的斗争环境,始终坚持贯彻并创造性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广泛开展文化统一战线工作,制止了中国国民党反共分裂活动,保证抗战大后方的文化界进步力量始终占主导优势。同时,这一时期中共对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也培养了一批文艺工作和宣传工作的优秀人才,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文化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南方局 抗日战争时期 知识分子群体 文化统一战线
下载PDF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论苏轼的自由人格
8
作者 马银华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12,共3页
苏轼做到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完全统一 ,为中国文人构建了一种可仕可隐、无适而不可的新型人格模式———“自由人格”从而形成了对传统文化人格的超越 ,成为一位更加纯粹、达观。
关键词 兼济天下 独善其身 自由人格
下载PDF
社会文化生活的断裂与承续——近代以来的知识群体与昆曲
9
作者 朱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6-154,共9页
自明代中叶以来,昆曲逐渐成为知识群体精神文化构成的要件。近代以后,由于考量知识群体的"知识"要素变革、战火"焚烧"传承链以及礼崩乐"坏"等原因,使得知识群体与昆曲"绝缘";而知识群体在走向&... 自明代中叶以来,昆曲逐渐成为知识群体精神文化构成的要件。近代以后,由于考量知识群体的"知识"要素变革、战火"焚烧"传承链以及礼崩乐"坏"等原因,使得知识群体与昆曲"绝缘";而知识群体在走向"新生活"、创造"新世界"中,又将"旧时代"、"旧制度"等标签粘贴于昆曲;加之昆曲在艺术形象上与知识精英倡导的戏曲功能的天然沟壑,进而促使知识群体中的多数人在主观意识上与昆曲"决裂"。但庆幸的是,知识群体中的极少数人在"惯性"驱使、"自觉"驱动下,仍挽留住了昆曲传承的最后一把薪火。21世纪初,中国兴起了以昆曲为前锋的"非遗"保护事业,掀起了以知识群体为先锋的昆曲保护、传承、研究热潮。在近代以来的百年多时间里,知识群体关于昆曲的认知"主流"发生了霄壤之变,这其实也是近代以来社会文化生活断裂、传承状况之一斑,体现了知识群体文化传承观念的新陈代谢以及文化责任的时代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群体 昆曲 社会文化生活 断裂 承续
原文传递
新时期在高校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的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亮元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3-17,共5页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当前及今后包括发展高知识群体党员在内的党员队伍建设重点。进入新时代,重视在高校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高校党组织还需在坚持政治标准统一思想认识,提升组织活力健全体制机制,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工作方法,立足春风化...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当前及今后包括发展高知识群体党员在内的党员队伍建设重点。进入新时代,重视在高校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高校党组织还需在坚持政治标准统一思想认识,提升组织活力健全体制机制,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工作方法,立足春风化雨释放谈心谈话引领作用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高知识群体 发展党员
下载PDF
高校海归教师群体发展党员工作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力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8,14,共4页
海归教师作为高校高知群体中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党员工作是新时代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抓手。通过阐述高校海归教师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剖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提高思... 海归教师作为高校高知群体中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党员工作是新时代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抓手。通过阐述高校海归教师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剖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提高思想认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强化高知群体党员队伍建设效果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知群体 海归教师 发展党员
下载PDF
心理契约视角下高职院校高知群体党员发展研究
12
作者 刘红委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8-102,共5页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高知群体党员发展工作只注重和强调对标党章党规的刚性教育培养过程,存在党组织与教师互动协作不够深入、党组织和党务人员对党员发展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党员发展工作方法不够完善等问题,致使发展成效不够理想。基...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高知群体党员发展工作只注重和强调对标党章党规的刚性教育培养过程,存在党组织与教师互动协作不够深入、党组织和党务人员对党员发展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党员发展工作方法不够完善等问题,致使发展成效不够理想。基于心理契约的高知群体党员发展EAR分级分段方式强调心灵契合与目标期望的柔性软功效激发作用,有助于促进党组织与教师高度互动协作、党务人员积极作为、工作方法及流程精准高效,契合高知群体的特殊心理需求与思想成长发展规律,可极大增强其入党积极性,全面提升心理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组织认同水平,从而实现党员发展数量与质量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契约 高知群体 党员发展
下载PDF
晚清体育知识群体的公共交往(1890—1912)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颢霖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6-144,145,共10页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公共交往这一新视角出发,对聚集在乢局、报刊、学校、革命团体等公共领域的晚清体育3大知识群体关系迚行考察,研究表明:体育译界知识群体的交往关系是以地缘关系为主,学缘与业缘关系为辅。体...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公共交往这一新视角出发,对聚集在乢局、报刊、学校、革命团体等公共领域的晚清体育3大知识群体关系迚行考察,研究表明:体育译界知识群体的交往关系是以地缘关系为主,学缘与业缘关系为辅。体育思想学术界群体交往的传播网络是以江浙为中心。体育留学生在学界交往中包含地缘、学缘等跨界多元交往关系;在革命交往中则是以地缘认同为前提。在此过程中,晚清体育知识群体通过公共交往,获得身份认同与价值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体育知识群体 公共领域 公共交往 交往网络
下载PDF
工会推动高知群体素质培训的几点思考
14
作者 温丹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3-45,共3页
高知群体是科研工作中的骨干队伍,也是推动科研改革发展的生力军。但工会现有的培训模式呈现出盲目性、随机性和形式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对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制定的培训计划与实际需求脱节和培训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性,达... 高知群体是科研工作中的骨干队伍,也是推动科研改革发展的生力军。但工会现有的培训模式呈现出盲目性、随机性和形式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对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制定的培训计划与实际需求脱节和培训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性,达不到预期效果。工会组织要充分认识对高知群体实施素质培训的必要性,积极探索具有科研院所特色的培训思路、方法和形式,走出一条适合高知群体职业发展的培训之路,创建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的新机制,在科技人才的自主培养上有所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知群体 科研院所 素质培训
下载PDF
题写中的两种面相:小议沈荃的题跋与交游
15
作者 施錡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9-68,共10页
本文分析了沈荃通过书写题跋获得康熙宠遇的原因,并梳理了沈荃参与群题的两套册页,一套是京师同僚群题的蓝深《画西湖十景严绳孙等诗画合璧册》,题跋内容独具文人特色;一套是地缘友人群题沈灏《墨梅图册》,体现了明末以来女性知识群体... 本文分析了沈荃通过书写题跋获得康熙宠遇的原因,并梳理了沈荃参与群题的两套册页,一套是京师同僚群题的蓝深《画西湖十景严绳孙等诗画合璧册》,题跋内容独具文人特色;一套是地缘友人群题沈灏《墨梅图册》,体现了明末以来女性知识群体的兴起,以及与沈荃朝堂形象相反的遗民情怀。由此可得出沈荃的两种面相,深化对沈荃历史形象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荃 题跋 女性知识群体 遗民
下载PDF
《新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以杂志广告为线索 被引量:6
16
作者 钱理群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27,共16页
陈独秀敏锐地抓住了时代新主题,在1913年就提出要办杂志,影响全国思想,表明了他要从"政治革命"转向"思想革命"的意图。《青年杂志》(《新青年》)就是推动这场历史条件已经成熟的思想启蒙运动的选择。陈独秀主编的... 陈独秀敏锐地抓住了时代新主题,在1913年就提出要办杂志,影响全国思想,表明了他要从"政治革命"转向"思想革命"的意图。《青年杂志》(《新青年》)就是推动这场历史条件已经成熟的思想启蒙运动的选择。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所开创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从庙堂走向民间、社会的开端,并且几乎是唯一的一次影响全局的、独立的知识分子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新青年》 知识分子群体 思想革命
下载PDF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
17
作者 郝琳 《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6-110,共15页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是英国20世纪上半叶声名最为显赫而影响深远的文学、艺术、思想和文化团体。集团才俊云集,交游广泛,形成了以伍尔夫、福斯特、罗杰·弗莱、贝尔、凯恩斯等为代表的璀璨星座。从克拉彭教派、剑桥使徒社到后印象派画...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是英国20世纪上半叶声名最为显赫而影响深远的文学、艺术、思想和文化团体。集团才俊云集,交游广泛,形成了以伍尔夫、福斯特、罗杰·弗莱、贝尔、凯恩斯等为代表的璀璨星座。从克拉彭教派、剑桥使徒社到后印象派画展、欧米伽艺术工场和霍加斯出版社,集团渊源深厚,历史绵长,守护和延续了英国的智识贵族传统和智识精英理想。以摩尔的伦理学以及友情伦理和形式美学为精神和思想内核,集团在文学、艺术和生活中的突破和革新,对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和对种种新自由的践行,深刻塑造了20世纪的英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 智识团体 友情伦理 形式美学
原文传递
吸纳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入党的机制与方法研究
18
作者 张帆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第13期130-132,共3页
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吸纳,以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为重点,推进高知识群体的党员发展工作,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此,围绕明思路、学先进、重落实的指导理念,从调查调研、他山之石、切实举措几个角度,阐述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入党的... 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吸纳,以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为重点,推进高知识群体的党员发展工作,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此,围绕明思路、学先进、重落实的指导理念,从调查调研、他山之石、切实举措几个角度,阐述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入党的机制与方法。针对工作干劲足、加入组织热情不足,国情认知意愿足、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足,民主参与意愿足、建言献策渠道不足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借鉴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吸纳高层次人才入党的经验方法,提出学习教育有信念、入党联系有帮扶、争优创先有标杆、组织活动有凝聚等吸纳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入党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党员 高知识群体 归国留学人员
下载PDF
学缘、地缘与书生革命——东固革命根据地知识分子群体述论
19
作者 张宏卿 徐小年 《苏区研究》 2023年第4期74-82,共9页
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场近代中国革命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相对于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中外来军事力量的推进,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原生性、本土性与自主性较为明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乡土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在革命动员与传播中的... 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场近代中国革命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相对于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中外来军事力量的推进,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原生性、本土性与自主性较为明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乡土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在革命动员与传播中的作用。从学缘与地缘的视角考察早期乡土革命的动员路径与源起特色,又展示出革命推进过程中的一些悖论,具体而微地呈现出这场知识分子引领的革命区域特色、波澜起伏与两难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缘 地缘 知识分子群体 东固革命根据地
下载PDF
清季士人群体的科场书写及其“停科”效应研究
20
作者 贾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9-150,共12页
清季议改与议废科举的知识群体,尚有正在通过科举渠道晋升的士人。这些应试士子并非惯常认为的仅是被动和消极接受相关政令,而是以科场书写的方式参与到科举改废进程当中。清廷废除科举这一通常被视为“鲁莽灭裂”的举措,从光绪辛丑科... 清季议改与议废科举的知识群体,尚有正在通过科举渠道晋升的士人。这些应试士子并非惯常认为的仅是被动和消极接受相关政令,而是以科场书写的方式参与到科举改废进程当中。清廷废除科举这一通常被视为“鲁莽灭裂”的举措,从光绪辛丑科举“改章”及督抚提议科举“中额递减”,到甲辰之际“中额递减”的适时出台和科举停废决策的正式启动,呈现出一条紧凑且又渐进的演化脉络。清季士人群体的科场书写不仅客观配合督抚科举“减额”提议的落地生根,其效应还延续至科举废除之后,具有超越科场本身并在远端触及政治决策和社会思想的言外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群体 科场书写 中额递减 清季停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